第436章:叔侄 (1/2)
奇热小说网 www.qirexs.com,战国大司马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我仅以我的名义去见那蒙仲。”
最终,田泰做出了决定,即以自己的名义去见蒙仲,尽可能地隐瞒他父亲田章此刻并不在齐军的真相。
但此举是否能够骗过蒙仲,说实话田泰与田达都没有什么把握,但不可否认,这已是当前最佳的办法了。
待田达告辞离去后,田泰独自一人躺在兵帐内的草榻上,看着那份来自蒙仲的书信。
作为田章的次子,他今年三十余五,比蒙仲大十岁,然而按照辈分,他却得唤蒙仲一声叔父,每每想到这事,田泰难免有些尴尬,有些叫不出口。
好在他那位‘小叔父’亦相当了不得,十五岁时即被赵国的赵主父看重,十六岁时在宋国逼阳击退他父亲田章,十七岁时赴魏国,于伊阙之战力挽狂澜,助魏韩两国击退秦国的进犯,被魏王遫拜为郾城君。
而去年更是助赵国的奉阳君李兑击破秦函谷关,统帅魏、韩、赵、齐、燕五国联军一路打到秦国的西河郡,此赫赫战功,比较他田泰的父亲田章亦不遑多让,倒也有资格让田泰放低身段唤一声小叔父。
只是……
这位小叔父来的不是时候啊。
放下手中的书信,田泰的脑袋中不禁回忆起他此次之所以假扮其父的原因。
此次,齐王田地下令第三次进攻宋国,其实有两个原因。
其一,即魏韩两国与秦国谈判失败,魏韩两国倾尽举国力量继续讨伐秦国,这意味着魏国将无力支援宋国;
其二,则是因为宋国出现了内乱,宋王偃与宋太子戴武父子失和,且宋王偃将太子戴武流放。
戴武遭流放一事,引起了宋国——尤其是郯城一带军民的强烈悲观情绪,当地军民对宋王偃的不满情绪与日俱增,齐王田地得知此事后,认为这是攻占宋国的绝好时机,是故毅然起兵伐宋。
宋国弱小么?
当然不!
否则,宋国如何能两次击退齐国的入侵?
当然,这两次的败北,也跟齐国自己轻敌有关,而这一次,齐王田地不再轻视宋国,决定倾尽全力占领宋国。
既然要倾尽权力,那么自然要请在封邑养病的他齐国名将田章来支持这次征讨宋国的行动。
于是乎,临淄的使者便来到了匡邑,以齐王田地的命令,要求田章出任讨伐宋国的统帅。
但遗憾的是,此时田章的身体状况已无法支撑他担任这项重任,而更要紧的是,田章本身坚决反对讨伐宋国。
在得知齐王田地的决定后,田泰记得他父亲强撑着病躯向齐王田地写了一封书信,在这封信中,田章尖锐地指出,此时发兵攻打宋国,是一件非常愚蠢的决定,因为宋国有蒙仲,别看蒙仲常年在魏国,可一旦齐国进攻了宋国,就无疑得罪了蒙仲,蒙仲是什么人?那是魏国将来的大司马,得罪这等人物,他认为齐国日后必定不得安宁,哪怕他齐国这次顺利地攻占了宋国。
在这一点上,田章着重强调了蒙仲在带兵打仗方面的能力,尤其是五国联军攻破函谷关这件事——虽然当今世人都知道联军的统帅是赵国的奉阳君李兑,但知晓内情的人都知道,真正攻破函谷关的人是蒙仲,而不是李兑。
「……倘若大王一意孤行,待蒙仲挫败秦军凯旋而归之时,即我齐国面临灭顶灾难之日。」
田泰亲眼看到父亲在信中写下了这般肯定的句子。
除了强调攻打宋国不可行,田泰记得他父亲还在信中重提了一件老生常谈的问题,即苏秦极力教唆的真相。
田泰知道,他父亲田章从来都不相信苏秦,始终认为苏秦是某个国家派来祸害他齐国的奸细,但遗憾的是,齐王田地根本不相信田章的判断。
这次也是如此,面对田章强撑病躯写信劝说,齐王田地并没有听取,而是在得知田章无法再统兵出征的情况下,在回信中要求田章推荐能够胜任此事的后辈。
正是这封回信,气坏了卧病在床的田章,田泰清楚记得他父亲在看到那封回信后气得一口气险些没喘上来,继而大骂‘昏君误国’,骂齐王田地‘终将葬送祖宗社稷’,继而,病情也变得更加恶劣。
待父亲冷静下来之后,田泰记得兄长田孺与父亲商量了一下。
商量的内情,田泰大致都了解,总结下来也不过是屈服于齐王田地的意志而已——没办法,王权的威严,怎能抗拒呢?
更何况,齐王田地还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暴君——田地这个‘暴君’分量,可要比宋王偃的‘暴君’分量更足,至少宋王偃不会因为大兴土木建造宫殿致使国库亏空,更不会因为国库亏空而强行收回国内公族、贵族的封邑。
宋王偃虽然残暴嗜杀,但对于那些愿意追随他的臣子,还是非常大方的,更要紧的是,宋王偃从来不会在修建宫殿方面花钱——自昏君宋辟公以后的两任宋国君主,即宋剔成君与宋王偃,这兄弟都不修建宫殿,而是将钱财用在发展国力方面,唯一的区别在于,宋剔成君重视国内的基础建设,而宋王偃则注重增强国家的军队,不断的扩军、扩军、再扩军。
相比较宋剔成君与宋王偃,其实齐王田地才更像是一个暴君。
但这位暴君,在齐国仍然有着不可侵犯的至高权力,任何胆敢违抗这位君主的人,皆遭到了清算,田章本人当然不惧,但他的儿孙,未必有这份仗持。
最终,为了保护自己的家族、儿孙在自己死后不被齐王田地记恨,田章最终还是默认了齐王田地的伐宋决定,派次子田泰跟随伐宋的军队一起行动。
其实田章也有他的私心,这不,在田泰临行前,田章将次子召到病榻前,嘱咐田泰此去宋国为他办一件事,即尽可能地保全与他师弟蒙仲有关系的人。
比如蒙仲的义兄惠盎,这位惠子的族侄、庄子的世侄,能保全尽量保全,毕竟杀死惠盎不但是得罪庄子、蒙仲,还会得罪儒家,要知道惠盎那可是一位‘虽非儒家弟子但胜似儒家弟子’的贤臣,儒家思想这些年来之所以能在宋国传播,惠盎功不可没。
再比如蒙仲的族人,即蒙邑的那些小家族,田章叮嘱田泰,倘若齐军日后攻破蒙邑,一定要想办法保全那些蒙氏、乐氏的小家族,劝说他们迁移到齐国。
用田章的话说,做成这件事有两个好处,其一,即留个人情给蒙仲,让蒙仲日后对齐国也能稍稍手下留情些;其二,既然蒙氏一族能出现蒙仲,那么必然还会出现其他的人才,倘若能劝说蒙氏归顺齐国,那么说不定日后就会有不亚于蒙仲的蒙氏人才在他齐国出仕。
田泰点头应下了这些嘱咐,这才告辞了卧病在床的父亲,孤身前往了临淄。
至于他假扮其父田章这件事,倒不是田章本人的主意,而是齐王田地的授意,这也难怪,毕竟在当代,齐国名将田章的名气还是非常响亮的,足以震慑任何对齐国心怀不轨的敌人。
带着齐王田地的王令,怀揣着父亲田章的嘱咐,田泰踏上了征讨宋国的征途。
不得不说,迄今为止的攻势都很顺利,宋国果然因为宋王偃与太子戴武失和而人心大乱,他齐军几乎毫不费力地就打下了方圆两三百里的土地,将郯城、逼阳、邳县、薛邑等地统统拿下,直到一路打到宋国的都城彭城,才稍稍遇到了一些阻碍。
但这也并不是什么太大的问题,毕竟田泰与田达二人亲眼所言,宋国的军队几乎毫无斗志,彭城迟早会落入他们的手中。
这段时间,田泰甚至都在考虑,要不要派些人到蒙城去,给当地的蒙氏、乐氏等几个小家族传个信,劝他们投奔齐国以避免遭到牵连。
然而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就在这时,他那位‘小叔父’出现了……
『但愿明日不会被他看穿什么……』
心中嘀咕着,田泰强迫自己早早入睡,以便明日有良好的精神去应付他那位在兵法造诣上毫不逊色于他父亲的小叔父。
次日辰时,田泰带着二十几名近卫离开了吕邑齐营,朝着约见的地点而去。
昨日蒙仲在信中所写的约见地点,即彭城与吕邑之间一片靠河的树林。
当然了,河依旧在,但那边的树林嘛,包括临近的几片土地,早就被戴不胜在败军撤退彭城时放火给烧了,所以这一带的视野还是很开阔的,一眼就能看到数里之外,即便蒙仲并没有注明确切的地点,也不要紧,反正都能看得... -->>
“我仅以我的名义去见那蒙仲。”
最终,田泰做出了决定,即以自己的名义去见蒙仲,尽可能地隐瞒他父亲田章此刻并不在齐军的真相。
但此举是否能够骗过蒙仲,说实话田泰与田达都没有什么把握,但不可否认,这已是当前最佳的办法了。
待田达告辞离去后,田泰独自一人躺在兵帐内的草榻上,看着那份来自蒙仲的书信。
作为田章的次子,他今年三十余五,比蒙仲大十岁,然而按照辈分,他却得唤蒙仲一声叔父,每每想到这事,田泰难免有些尴尬,有些叫不出口。
好在他那位‘小叔父’亦相当了不得,十五岁时即被赵国的赵主父看重,十六岁时在宋国逼阳击退他父亲田章,十七岁时赴魏国,于伊阙之战力挽狂澜,助魏韩两国击退秦国的进犯,被魏王遫拜为郾城君。
而去年更是助赵国的奉阳君李兑击破秦函谷关,统帅魏、韩、赵、齐、燕五国联军一路打到秦国的西河郡,此赫赫战功,比较他田泰的父亲田章亦不遑多让,倒也有资格让田泰放低身段唤一声小叔父。
只是……
这位小叔父来的不是时候啊。
放下手中的书信,田泰的脑袋中不禁回忆起他此次之所以假扮其父的原因。
此次,齐王田地下令第三次进攻宋国,其实有两个原因。
其一,即魏韩两国与秦国谈判失败,魏韩两国倾尽举国力量继续讨伐秦国,这意味着魏国将无力支援宋国;
其二,则是因为宋国出现了内乱,宋王偃与宋太子戴武父子失和,且宋王偃将太子戴武流放。
戴武遭流放一事,引起了宋国——尤其是郯城一带军民的强烈悲观情绪,当地军民对宋王偃的不满情绪与日俱增,齐王田地得知此事后,认为这是攻占宋国的绝好时机,是故毅然起兵伐宋。
宋国弱小么?
当然不!
否则,宋国如何能两次击退齐国的入侵?
当然,这两次的败北,也跟齐国自己轻敌有关,而这一次,齐王田地不再轻视宋国,决定倾尽全力占领宋国。
既然要倾尽权力,那么自然要请在封邑养病的他齐国名将田章来支持这次征讨宋国的行动。
于是乎,临淄的使者便来到了匡邑,以齐王田地的命令,要求田章出任讨伐宋国的统帅。
但遗憾的是,此时田章的身体状况已无法支撑他担任这项重任,而更要紧的是,田章本身坚决反对讨伐宋国。
在得知齐王田地的决定后,田泰记得他父亲强撑着病躯向齐王田地写了一封书信,在这封信中,田章尖锐地指出,此时发兵攻打宋国,是一件非常愚蠢的决定,因为宋国有蒙仲,别看蒙仲常年在魏国,可一旦齐国进攻了宋国,就无疑得罪了蒙仲,蒙仲是什么人?那是魏国将来的大司马,得罪这等人物,他认为齐国日后必定不得安宁,哪怕他齐国这次顺利地攻占了宋国。
在这一点上,田章着重强调了蒙仲在带兵打仗方面的能力,尤其是五国联军攻破函谷关这件事——虽然当今世人都知道联军的统帅是赵国的奉阳君李兑,但知晓内情的人都知道,真正攻破函谷关的人是蒙仲,而不是李兑。
「……倘若大王一意孤行,待蒙仲挫败秦军凯旋而归之时,即我齐国面临灭顶灾难之日。」
田泰亲眼看到父亲在信中写下了这般肯定的句子。
除了强调攻打宋国不可行,田泰记得他父亲还在信中重提了一件老生常谈的问题,即苏秦极力教唆的真相。
田泰知道,他父亲田章从来都不相信苏秦,始终认为苏秦是某个国家派来祸害他齐国的奸细,但遗憾的是,齐王田地根本不相信田章的判断。
这次也是如此,面对田章强撑病躯写信劝说,齐王田地并没有听取,而是在得知田章无法再统兵出征的情况下,在回信中要求田章推荐能够胜任此事的后辈。
正是这封回信,气坏了卧病在床的田章,田泰清楚记得他父亲在看到那封回信后气得一口气险些没喘上来,继而大骂‘昏君误国’,骂齐王田地‘终将葬送祖宗社稷’,继而,病情也变得更加恶劣。
待父亲冷静下来之后,田泰记得兄长田孺与父亲商量了一下。
商量的内情,田泰大致都了解,总结下来也不过是屈服于齐王田地的意志而已——没办法,王权的威严,怎能抗拒呢?
更何况,齐王田地还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暴君——田地这个‘暴君’分量,可要比宋王偃的‘暴君’分量更足,至少宋王偃不会因为大兴土木建造宫殿致使国库亏空,更不会因为国库亏空而强行收回国内公族、贵族的封邑。
宋王偃虽然残暴嗜杀,但对于那些愿意追随他的臣子,还是非常大方的,更要紧的是,宋王偃从来不会在修建宫殿方面花钱——自昏君宋辟公以后的两任宋国君主,即宋剔成君与宋王偃,这兄弟都不修建宫殿,而是将钱财用在发展国力方面,唯一的区别在于,宋剔成君重视国内的基础建设,而宋王偃则注重增强国家的军队,不断的扩军、扩军、再扩军。
相比较宋剔成君与宋王偃,其实齐王田地才更像是一个暴君。
但这位暴君,在齐国仍然有着不可侵犯的至高权力,任何胆敢违抗这位君主的人,皆遭到了清算,田章本人当然不惧,但他的儿孙,未必有这份仗持。
最终,为了保护自己的家族、儿孙在自己死后不被齐王田地记恨,田章最终还是默认了齐王田地的伐宋决定,派次子田泰跟随伐宋的军队一起行动。
其实田章也有他的私心,这不,在田泰临行前,田章将次子召到病榻前,嘱咐田泰此去宋国为他办一件事,即尽可能地保全与他师弟蒙仲有关系的人。
比如蒙仲的义兄惠盎,这位惠子的族侄、庄子的世侄,能保全尽量保全,毕竟杀死惠盎不但是得罪庄子、蒙仲,还会得罪儒家,要知道惠盎那可是一位‘虽非儒家弟子但胜似儒家弟子’的贤臣,儒家思想这些年来之所以能在宋国传播,惠盎功不可没。
再比如蒙仲的族人,即蒙邑的那些小家族,田章叮嘱田泰,倘若齐军日后攻破蒙邑,一定要想办法保全那些蒙氏、乐氏的小家族,劝说他们迁移到齐国。
用田章的话说,做成这件事有两个好处,其一,即留个人情给蒙仲,让蒙仲日后对齐国也能稍稍手下留情些;其二,既然蒙氏一族能出现蒙仲,那么必然还会出现其他的人才,倘若能劝说蒙氏归顺齐国,那么说不定日后就会有不亚于蒙仲的蒙氏人才在他齐国出仕。
田泰点头应下了这些嘱咐,这才告辞了卧病在床的父亲,孤身前往了临淄。
至于他假扮其父田章这件事,倒不是田章本人的主意,而是齐王田地的授意,这也难怪,毕竟在当代,齐国名将田章的名气还是非常响亮的,足以震慑任何对齐国心怀不轨的敌人。
带着齐王田地的王令,怀揣着父亲田章的嘱咐,田泰踏上了征讨宋国的征途。
不得不说,迄今为止的攻势都很顺利,宋国果然因为宋王偃与太子戴武失和而人心大乱,他齐军几乎毫不费力地就打下了方圆两三百里的土地,将郯城、逼阳、邳县、薛邑等地统统拿下,直到一路打到宋国的都城彭城,才稍稍遇到了一些阻碍。
但这也并不是什么太大的问题,毕竟田泰与田达二人亲眼所言,宋国的军队几乎毫无斗志,彭城迟早会落入他们的手中。
这段时间,田泰甚至都在考虑,要不要派些人到蒙城去,给当地的蒙氏、乐氏等几个小家族传个信,劝他们投奔齐国以避免遭到牵连。
然而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就在这时,他那位‘小叔父’出现了……
『但愿明日不会被他看穿什么……』
心中嘀咕着,田泰强迫自己早早入睡,以便明日有良好的精神去应付他那位在兵法造诣上毫不逊色于他父亲的小叔父。
次日辰时,田泰带着二十几名近卫离开了吕邑齐营,朝着约见的地点而去。
昨日蒙仲在信中所写的约见地点,即彭城与吕邑之间一片靠河的树林。
当然了,河依旧在,但那边的树林嘛,包括临近的几片土地,早就被戴不胜在败军撤退彭城时放火给烧了,所以这一带的视野还是很开阔的,一眼就能看到数里之外,即便蒙仲并没有注明确切的地点,也不要紧,反正都能看得...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