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热小说网 www.qirexs.com,古董局中局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南辕北辙。”
“你是说我们的解读不对?”
戴海燕把牵星板收好,朝船舷里侧靠了靠,反问道:“我在想一个问题。你家的祖先许信在这里击沉了福公号,把坐标封入五个青花罐内。他为什么要这么做?”
“希望后人有机会返回此地,拿到沉没的宝藏吧!”
“那何必分成五部分?写在一起不好吗?”
面对这个质问,我哑口无言。
“许信把它分成五份,一定有他的道理。也许这四个坐标和那一个失落的坐标,构成的不是一个点,而是一条线!”
戴海燕索性摊开一张地图,拿起笔来:“比如说吧,有ABCDE五个点,我们可以根据距离关系,找出这五个点之间的中点——但同时,我们也可以把这五个点连接起来,这样就成了一个折线段。”
戴海燕的话,给我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戴海燕表示说她会坚持观测几天,把所有的数据搜集全了,应该会有收获。反正按照现有的搜索方式,成功率已经低到不像话,不如挑战一下新理论。
“你是怎么想到的?”我大为赞叹。
“是药不是跟我说的。”
“他还懂这个?”
“他不懂,不过他说,天下万物百科,都逃不开逻辑二字,道理总归是一样的。”戴海燕仰起头,看向星空,“这个人挺有意思,我很喜欢他。”
这个突如其来的坦白,让我有点尴尬。我呵呵干笑一声,说你还挺直接的嘛。戴海燕奇怪地看了我一眼:“既然喜欢一个人,为什么不说出来?”
“呃……我是觉得那家伙有点不开窍,未必能有回应你的心意啊。”
“我们已经在一起了。”
我吓得差点从船上掉下去,这什么时候的事?
“一天前,他正坐在瞭望塔里,一边拿望远镜望着那条日本船,一边在膝盖上摊开笔记本记录。我去给他送饭,看到那一笔一画非常有规律,很好奇。于是他给我讲解了他自己发明的记录法,我们一起研究了一下,发现了日方船只的诡异行踪。他是个聪明人,完全跟得上我的思路。”
“所以你们俩才在会上一唱一和……”我挠挠头。原来还真有因为“智慧”这个原因而走到一起的情侣啊。
“也不完全是。”戴海燕背靠船舱,线条分明的脸庞难得显出一丝欣赏,“上船之前,咱们不是有一个碰头会吗?他听说我是博士时,第一个反应是目露赞许。”
“哎?”
“许愿,你还记得咱们第一次见面,你的反应是什么吗?”戴海燕看向我,我有点尴尬地表示想不起来了。戴海燕说,“是惊讶。你的潜意识里认为,女人不能读博士,何况还是生物专业。其他人的反应,也都差不多。只有药不是,最自然的反应是赞许,因为他知道博士学位要付出的是智慧和努力,跟性别一点关系也没有。”
我正琢磨着该怎么回答,戴海燕忽然伸直手臂,轻轻地喊了一声:“龙船过境!”
我急忙朝船外去看,我们面前浮现出一番奇景。在十几公里开外的海域边缘,不知何时升起来一条长长的光带,星星点点的淡蓝色光芒不算耀眼,但在漆黑的海面上绝对醒目。这些光点若是单看,有点像坟堆附近的阴森磷火,可当它们汇聚成光带行于海面时,却变得气势恢宏,如同无数艘巨大的宝船高悬灯笼,从容不迫地纵队前行。似有漫天星斗,倒映在海面,有淡淡的雾霭漂浮其间,给光带增添了几许神秘庄严的气氛。
原本寂寞而狰狞的夜海,陡然变成了神仙出游的仪仗。
“这是什么?”我被眼前的景色完全震慑住了。
戴海燕道:“海洋里有很多发光的浮游生物,白天躲在海底深处,晚上浮到水面上觅食。为了方便寻找食物和求偶,它们进化出了生物的荧光。当气候和环境适合的情况下,大批浮游生物群聚在一起,就会出现刚才那一番景色。”
“我听你刚才说,什么龙船过境?”
“哦,这是福建一带的民俗传说。传说郑和七次下西洋,是为了寻找建文帝。但这个任务一直没完成,于是郑和就留下一只舰队,继续寻找建文帝。几百年来,人化魂,船化灰,但依然忠诚地执行着郑和的命令,在东海、南海一带游弋。渔民们尊郑和为龙王,把这只舰队称为龙王过境。凡是能看见龙船过境的,一定会有大丰收。因此渔民们都视其为海洋保护神。”
“这是个好兆头哇。”
“这和迷信无关,是有科学依据的。这些浮游生物只能随洋流移动,当两处洋流相遇时大量聚集,一定可以捕捉到逐食而来的大型鱼群。所以很多著名渔场,都是在洋流交汇之处。”
我无视她科学上的解说,有点迷醉地望着远处的龙船。脑海里,把那些光点聚合想象成巨大的宝船,舰首是威猛的辟水金睛兽,上面是高耸的桅杆,船舷两侧是坚毅忠诚的水手和犀利的护卫,还依稀能看到一位明朝将军迎风而立,背后一面大纛猎猎飘扬。慢慢地,我似乎能看清那明将的脸,虽然陌生却无比亲切,与许信好生相似……
我忽然听到一声小小的惊呼,转过脸去,发现戴海燕的脸上,满是惊喜。我连忙朝龙船看去,发现并没有特别异常的变化,她看到了什么?
可惜戴海燕并没回答我,她飞快地跑下甲板,钻进自己的舱室里,砰地把门关上。我苦笑着摇摇头,只得也返回去休息。
到了第二天,搜寻活动被暂停了,打捞08号停留在原地,这样可以最大限度节约燃料,直到有了新计划再说。龙船过境的事,我谁也没说。说实话,这个挺幼稚的,我担心说出来会被大家嘲笑,还是把它当成一个藏在心里的小秘密吧。
不过我一看见药不是,就忍不住多打量几眼。这家伙性格那么别扭,却挺有女人缘。前有高兴,后有戴海燕。高兴不适合他,戴海燕跟他倒是天造地设的一对。药不是见我眼神诡异地盯着他,莫名其妙,又不好放下身段来问我,只得讪讪走开。
打捞08号很快再度启动,这次不再围着沉落点转圈了,而是朝着一个方向以最经济的航速航行。这是应戴海燕的要求。
每天晚上,戴海燕都站在船头,一直在观测星空。幸亏连续三天,天气都特别好,可以让她尽情观测。可惜船上没有计算机,很多数据只能用手去算,药不是当仁不让地站出来帮忙。
这回连其他人也都看出端倪来了,沈云琛乐呵呵地跟我说,这回药家总算有后了。嘿,这才哪儿到哪儿啊,老太太未免也太心急了。
到了第四天,夜空终于被云彩遮住了,风也大了起来。船长发出警告,说很快就会遭遇风暴。戴海燕把大家召集到会议室来,把一张大大的海图挂在墙上。
她什么开场白都没有,上来就说:“我们之前认为,那五句话,是同一个点的五个坐标。但是在实际测量中,我发现没办法找到一个点,能同时对上这五个坐标,总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误差。我本以为是古人测量工具不够精确,后来才知道,我们进入一个误区。这五句话,其实是五个点。星辰夹角,指引的是通向下一个点的方向——换句话说,我们要找的,不是一个点,而是一条线!”
戴海燕知道光说理论,会让人迷惑。她拿起笔来,在海图上点了四个点,然后按照测算过的星辰夹角,标记方向,用线段彼此相连。当这四个点都连接起来之后,众人都发出一声惊呼。
在我们面前的,不是一条折线段,而是一个不太规则的漩涡,但能看得出从最外围慢慢向内圈旋转的走向,不过因为缺失了第五个坐标,所以漩涡的中间是空白的。
“这是什么意思?我们找的,难道不是一个沉船的地点吗?”沈云琛皱着眉头问。
图上这一条漩涡,如果是在陆地上,可以理解为一条特别的通道。可海上一马平川,海水流动,特意标记出一条路径来有什么意义吗?
戴海燕胸有成竹:“原本我也想不通,不过前两天我看到龙船过境,终于想明白了。海上也有特定的路径,那就是洋流!”
我听到这一句,眼神里爆出一丝恍然大悟的惊异。原来她想到的,居然是这个。
大海并非静止不动,根据风向、海水密度差、地转偏向力或地形摩擦阻挡效应,海水会沿一定路径大规模流动,轻易不会改变。比如太平洋就有北太平洋暖流、北赤道暖流、千岛寒流、西风漂流等著名大流,几乎可以当成是海上高速公路来看。龙船过境,可以说是洋流产生的效应之一。
戴海燕继续说道:“我们所处的位置,位于东海大陆架边缘,距离冲绳海槽非常近。冲绳海槽是一个琉球海沟扩展而成的弧形盆地,平均深度1000米,最深处有2716米。槽内的水文环境极其复杂,又受到日本暖流的影响,形成了很复杂的小洋流系统。所以许信标记出的这个路线,应该是其中一条洋流。只要船只进入这条洋流,这可以顺流而去,达到真正的沉船地点。”
“这是不是就像坐公共汽车?只有去特定站点,才能乘上正确的车,前往目的地?”我问。
“就是这个意思。古人的船动力不足,导航技术不精密,依靠洋流前进,是最省力同时也最准确的选择。”戴海燕看了眼药不是,后者微微点了下头,表示她说得很好。
这一番分析,如拨云见雾,前方的路线一下子就清楚了。船长和大副也参加了这次会议,他们支持戴海燕的判断。目前打捞08号的燃料已经接近返航线,大范围探摸已不现实,事实上,戴海燕画出的漩涡图,是我们目前唯一的选择。
不过船长也警告说,风暴距离这里很近了,必须要抓紧时间。
事不宜迟,打捞08号很快便再度启动,声呐被回收维护,引擎发出巨大的轰鸣声,高速朝着规划好的洋流海域方向而去。不知道是心理作用还是船开快了有风,我觉得不如从前燥热了。看着舷窗外飞溅起的水花,我感觉正在逐渐接近真相。
这时舱室外传来敲门声,我以为是药不是或者钟山,一抬头,却发现是方震推门入内。这可真出乎我意料,无事不登三宝殿,这家伙怎么想起来找人聊天了?
方震还是那一副淡定神情,小心地把舱门关闭。我问他有什么事,方震忽然问我:“你开过枪没有?”
“嗯?没有。”我有点莫名其妙。方震递给我一把黑乎乎的手枪,什么型号我说不上来,保养得很好,还带着枪油的味道。我大吃一惊,问他这是要干什么。
方震淡淡道:“今天我在雷达上看到一条船。”
“日本人的?”
“不,是在更外围,信号一闪而过,随即就消失了。船员们以为是过路的,都没注意。但直觉告诉我,事情没那么简单。老朝奉的手段,会只是扔木板而已吗?”
他提到“老朝奉”这三个字时,一丝控制不住的杀意从木然的外壳缝隙中流泻出来。我忽然意识到,那天他说要乘夜潜入日本船上摆平所有人,并不是在开玩笑。
刘一鸣的去世,对他的影响果然很大。
方震发现我在观察他,很快敛起情绪,把枪递给我:“暂时我还没对任何人说起来,以避免引起不必要的恐慌。不过我得给你留一把枪,有备无患,希望没机会用到。”我战战兢兢地接过去,方震简单地讲解了一下操作知识。
“你和刘老爷子怎么认识的?”我忽然问了个没头没尾的问题。方震看了我一眼,说:“对越自卫反击战,他救过我们一个连的命。”
咦?一个住在北京的古董巨擘,怎么能在越南救下一个连的解放军?我猜这应该是一个惊心动魄的故事,可惜方震并不打算详细讲讲。他教会我用枪,就起身离开了,临出门前,他深深地看了我一眼,沉声道:“如果我们有机会回去,我会说给你听。”
这话……听起来可真有点不吉利啊,尤其是从方震口里说出来。这个老江湖都对未来这么没信心?我把枪藏到枕头底下,心里忐忑不安,比这条船还颠簸。
打捞08号寻找洋流费了一番手脚,经过几次周折,戴海燕总算锁定了正确的洋流位置。打捞08号关闭了发动机,任由洋流推动着船体缓缓前行,速度居然还不怎么慢。
我们被命令禁止上甲板,就聚在会议室里,通过舷窗观察外面。此时的海面已不复之前的平静如绸,浪花此起彼伏,发出阵阵咆哮,不时扑过船舷,把甲板狠狠洗一遍。打捞08号东倒西歪,但大体仍朝着一个方向运动。
“这里的洋流推动力很强,下方海底一定有强烈的地形落差。如果海燕小姐画出的漩涡图没错,我怀疑在中心会有一条落差极大的盘形海沟或断崖,冷暖洋流在这里交汇起落,形成一个漩涡。”林教授略带忧虑地说,“就算我们发现沉船位置,下潜打捞也将变得十分困难。”
沈云琛有些不安地提出了一个可能性:“许信当年击沉福公号,可没去海底探摸过。他给的坐标,只是沉船地点,船沉下去什么样,可不知道。万一福公号沉下去,就直接掉进海沟,咱们可就全白忙活了。”
我耸耸肩:“那样也不错,至少不会被老朝奉得手了。”这时钟山插嘴道:“以我的经验,只要残骸不是落在断崖下,就还有机会。”
药不是脸色苍白地斜靠在角落里,晕船药只能勉强抵消掉颠簸。戴海燕很想在旁边照顾他,但此时正是关键时刻,她必须盯着海图。所以只有沈云琛帮忙照顾。
这时船长打来一个电话:“右舷方向发现那条日本人的船,也朝着这个方向过来了。”
我们都是一惊。日本人怎么也跟来了?他们成功骗了我们之后,不是赶去对角海域探摸了吗?难道我们的行踪露出破绽,被他们看穿了端倪?
“确认吗?”方震问。
“确认,肯定是跟着咱们来的,连停机入流的时机都差不多。现在距离咱们大概是两海里。”
不知道日本人是跟踪我们,还是他们自己想明白了坐标的真实含义。原本单独探险的好心情,就这么被破坏掉了。这些家伙真是附骨之疽,怎么都摆脱不了。
事到如今,也没别的办法,只能听天由命了。幸亏我们先走一步,稍微占据了一点优势。
此时天色也开始慢慢阴郁起来,大块大块的云彩把阳光挡住,只留下一道金边,很快连金边也看不到了。湛蓝色的海水颜色逐渐变成灰蓝,浑浊不堪,远方一层层的浪墙推锋而进。在遥远的天边,令人不安的黑色如洇入宣纸的墨滴,正朝这边扩散而来。
即使是在晴天,这样的景象也足以使人心生动摇。壮观的海洋巨变,让两条千吨级的船显得极其微不足道。两条船为了捕捉洋流,都把发动机给关掉了,完全随浪漂动。如同两个绝望的登山运动员,一前一后,忽高忽低,仿佛在攀登一座座流动的大山。
在雷达屏幕上,航迹虽然杂乱无章,但已经形成了内弯的曲线,看来已经进入正确的洋流通道。戴海燕手持计时器,随时盯着海图。每经过一个坐标,她就会命令船长朝特定方位发动引擎,强行突破洋流,进入下一个循环。
我之前说过,跟随洋流就像乘公共汽车。每条洋流,都是一路公共汽车,许信的坐标,其实等于是标记出了换乘站。乘客必须在特定的地点,换乘另外一条洋流,才能朝正确方向前进。
于是打捞08号就在各条海流之间不断跳跃,而日本人的考察船则紧随其后。现在的态势,颇和当年许信追击鱼朝奉的福公号相似。我猜当初两条船进入这个洋流循环,也是稀里糊涂歪打误撞,那年头,可没有大功率发动机,帆船想要在两条海流之间切换,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这种疯狂的大洋漂流持续了两个多小时,船体持续剧烈颠簸,而海洋的威势有增无减。我们都已经有点承受不了,药不是更是和死了差不多,瘫软在角落里。这时戴海燕忽然把笔一扔,说我们已经越过了第四个坐标,剩下的,就只能靠猜了!
在她身前的海图上,蓝色航迹的标记已经和红色线完全吻合,伸向漩涡最中心的位置,那里是一片空白。
如果我们掌握了完整的五个坐标,就能义无反顾地跳进去,直扑沉船地点。可惜先人许信,只能帮我们到这一步。剩下的,就只能靠自己去找了。
大海咆哮着,撕咬着,用一只巨手拽着打捞08号往前走。打捞08号的引擎发出巨大的轰鸣,船体都开始微微颤抖。它奋力在海流中挣扎。发动机赋予的强大力量,驱使船体硬生生进行了一个九十度的转弯,然后彻底脱离海流。船体越过一道巨浪后,船首突然一沉,整条船几乎要朝海里倾倒过来。舱室里的东西都纷纷飞起来,乘员也跌撞到墙上。
轰隆一声,打捞08号掉落在水里,掀起巨大的水花。它重重地摇摆了几下,浮力发挥了作用,保证整个船体平稳地停在了海面上。
我的脑袋撞到墙壁,生疼生疼的。可我没顾上揉,从地板上挣扎着爬起来,朝外看去。说来也怪,一脱离海流,整个海面忽然变得平静起来,反而不如外面颠簸。外围的螺旋洋流成了一圈圈高耸的墙壁,围着这一块净土花园旋转。
众人纷纷站起身来,努力让发软的双腿和晕眩的脑袋恢复正常。林教授望着舷窗外的景象,喃喃说这是伪漩涡啊……
伪漩涡是海洋中的一个特异现象。它的周围海流会螺旋盘转,表现得如同真正的漩涡一般,但这些螺旋曲线都是平行的,而不是渐进,所以并不会在中央产生强大吸力,反而会在外围形成数层屏障,让中央变得平静——就像是风暴眼一样。
“这听起来不错啊。”
“这种伪漩涡没有真正的漩涡那么可怕,可是也不能轻视。外围有洋流屏障,意味着船只很难离开,像笼子里的金丝雀一样,被彻底关在里面。”
我脑子里勾画出一幅图景。许信在海上强行追击鱼朝奉的福公号,两条船不慎卷入螺旋洋流,并奇迹般的进入伪漩涡的中央。这一片平静海域里,变成了四面封闭的角斗场,许信和鱼朝奉展开了一场殊死搏斗。最终许信击沉了福公号,不知用了什么办法突破障壁,返回大明。
这些想象,不知有几成能贴合事实,但现在的我,恐怕要面对和祖先一样的状况了。现在不用雷达也能看到,那条日本船也已经突破进来,就停在距离我们一海里开外的水域。船上飘扬的日本旗、高昂的船首、椭圆形的雷达罩,甚至船边的救生艇,都能看得清楚。
这是我们两条船对峙以来,最接近的一次。日本人用骗局营造出的优势,被戴海燕的发现抹平。我们先行一步的优势,又被日本人的强势追踪抵消。现在我们又回到同一个起跑线上了。
“事不宜迟,尽快开始扫描吧,离天气转坏还有一段时间。”林教授下达了命令,然后又叮嘱了一句,“做好自己的事情,别管其他的。”
到了这时候,已经没有跟对方玩手段的余裕,能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就很不错了。对面的船也是同样的想法,我看到甲板上有人跑来跑去,应该是在准备扫描和潜水设备。
这一片伪漩涡中的中心地带,海域并不大,目测估计大概只有三千多平方米。两条船各自铆足了劲扫描,大概几个小时就能粗略扫一遍。加上即将到来的风暴压力,必须争分夺秒才成。
打捞08号和日本考察船各自占据一角,开始闷着头转悠起来。
钟山在甲板上开始调试潜水设备,连潜水服都穿上了。我看到之后有点吃惊,问他为何这么着急。钟山两道蚕眉皱在一起,说他有直觉,很快就能用上。说完他把信号绳递给我,做安全检查。我只得闷着头,帮他一丝不苟地作准备。
打捞08号扫描了一个小时,林教授有点担忧。目前能看到的数据,海底深度大约是六十米左右,而且水文环境相当复杂,可以说是跌宕起伏。就算是风平浪静,水下探摸的难度都不低。
药不是这时带着苍白的脸色走过来,刚才那一番颠簸把他折腾得不轻。方震搀扶着他的胳膊。药不是对林教授和戴海燕道:“有人在做日本人的航迹观察吗?”
沈云琛举起手:“我。”这个老太太在刚才的混乱中表现出的镇定,大概是那种天生不晕船的特质。全船人都头昏眼花,只有她还坚持做着记录。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诚哉斯言。
沈云琛的记录摊开在桌子上,药不是发现,日本人本来是走直线的,忽然在中间偏转了45度,斜向前进,似乎前方有什么东西迫使他们绕开。
“他们不可能有这一带海底的记录,那这个行动说明什么?”药不是问。戴海燕思忖片刻:“说明那边有一条巨大的海沟?”
“没错,所以日本人索性放弃对那一带的探察,转向浅海区。”药不是在记录本上画下长长的一道折线,“我们的策略必须要改变,不然会被抢先。”
钟山这时插嘴道:“我建议去这里,然后放潜。”
他点的位置,是海图的正中央偏左,位于我们和日方船只的中点。林教授问他为什么,钟山回答:“声呐探出的地形,呈上升趋势,说明这有一个小峰,然后坡度陡降,前方即是日方探明的海沟。在这个过渡带放潜,可以兼顾到两个方位,效率会更高。”
站在坡上,自然比平地看得远,无论陆地还是海底,都是一样道理。虽然能见度是个大问题,但配合水下强光的话,潜水员一眼就能兼顾到周围数米之内的动静。声呐效率已经达到极限,只能通过潜水员的肉眼来增加观察范围。
更何况,沉船服从重力,在有坡度的地方,几乎无一例外都会朝坡下滚落。在这个位置找到沉船的概率很高。
“可是风暴很快就来了,何况这里水深已经过了六十米。”
钟山道:“我的一个同伴也曾经碰到过这种伪漩涡。在风暴到来之前,伪漩涡中心周围形成很高的水墙,造成中心水位下降。所以我想赶在风暴前,利用短暂水位下降的时间窗口,实施一次潜水探摸兼观察。”
探摸沉船,深度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能削减一点深度,会带来更多优势。可林教授有点激动:“这个窗口太窄了,水下稍微一耽搁,就会赶上风暴,那可就彻底完蛋了。”
“做水下探潜,本来就是件危险工作。如果我们不抓住这个窗口,岂不是错失良机?”
林教授这才注意到,钟山已经把抗压服穿好了:“你早就有了这个打算吧?”钟山咧开嘴,第一次露出笑容。
本来林教授坚决不同意,但钟山说的也是实情。我们的搜索效率落后于日本人,如果不趁风暴前水位下降时潜下去,几乎没有优势可言。最终林教授还是批准了,但反复叮嘱,一旦有什么天气骤变的迹象,尽快上浮,减压舱随时待命。
打捞08号再一次转向,朝着中央位置破浪而去。正如钟山预料的那样,随着风暴临近,四周的水流开始加速,中心地带的水位有了一个微妙的落势。
在海风呼啸中,我们抵达了指定位置。我作为钟山的弟子兼副手,和方震一起在甲板上给他做支援。戴海燕则时刻盯着天气状况,一有不对立刻通知。林教授和沈云琛留在声呐屏幕前,继续监控。药不是则跑去观察哨,监视日方船只的动静。整个打捞08号把所有的眼睛都睁开了,如临大敌。
钟山娴熟地做好准备工作,招招手,“扑通”一声扎入水下,很快消失在呈墨绿色的海水中。我紧握着信号绳,和他随时保持着联络。
时间忽然一下子变慢了,十分钟时间有十个世纪那么长。我焦虑万分地等待着,直到信号绳拉了一下,这表明潜水员已经抵达探摸深度。此时水深回落到五十米,态势比较有利,但时间也越加紧迫。
这时药不是在瞭望塔上虚弱地大喊道:“日方船只接近!”
我抬起头,看到在五点钟方向,日本那条大船开足马力往这边赶来,舰首切出高高的浪花。看来他们也意识到这是个战略要点,放弃慢条斯理的扫描,急急忙忙赶过来。
我们没什么反制的措施,也没什么反制的办法。现在人已经在水下了,天塌下来船也不能动。
日方那条船在离我们只有八百米的地方停住了,与打捞08号保持平行。作为海上航行的船只来说,这个距离可谓是近在咫尺。我看到日方的队员在甲板上匆匆忙忙地准备东西,然后扑通两声,两名潜水员也相继入水。
他们连船锚都还没放全,就派潜水员下水,这是违反安全规章的。看来他们是真着急了,迫不及待地要追平我们。
我低头看了一眼信号绳,还没有任何动静。牵引绳倒是持续不断地往下放,说明钟山正在缓慢移动。现在没法通知他水面情况,只能等等再说。现在水下一共有三名潜水员,就看谁的运气好了。
天边忽然传来隐隐的雷声,我抬头一看,黑云在继续麇集,愈加厚重,已经形成了一个大团,里面不时闪过一道银芒。强烈的腥风吹起我的额发,几乎睁不开眼。海面像是刚刚加热的火锅,不断有小而密集的气泡起伏,这个征兆预示着巨大的能量潜藏其下,蓄势待发。
一个船员压着海员帽跑过来,大声说风暴将近,船长决定提前下锚,问我现在潜水员在什么位置,若是锚砸到就麻烦了。我看了眼手里的牵引绳,刻度显示已放出去三百米,没往回收,应该是安全范围。船员二话不说,就要往回跑,我拽着他胳膊,问风暴团还有多久抵达,船员说最多一个小时吧。
钟山背的压缩空气瓶可以支持五十分钟,但这是个理论数值。如果遇到特别情况动作大一点,消耗量会直线上升。我按照事先约定的暗号扯动信号绳,通知水下的钟山,钟山很快回复知道了。我稍微踏实了一点,至少目前他的状况还比较正常。
我看了眼对面,日方的支援队员围在甲板上,摆着各种我看不懂的设备,他们也很紧张。时间又过去了二十分钟,钟山已经走出去五百米。我觉得差不多了,扯动信号绳提醒他尽快返回。要知道,深潜回到水面,这个过程不能太快,也得花上一段时间。
要知道,水下压力比水上大,潜水员为了保持压力均衡,会吸入压强同等的空气。其中氮气会溶解于潜水员的血液和组织中。如果潜水员急速出水,压力骤然减少,体内多余的氮气被释放出来,形成气泡,造成栓塞,就是减压病,对身体会有极大损害。
可是这次钟山却没有及时回答,可能是他在海底走得有点远,信号绳太长以致扯动效应不明显。我又不敢动牵引绳,万一他正处于一个微妙环境,我贸然回扯,让他卡死在什么缝隙里,就麻烦了。
十分钟后,开始有雨滴伴随着大风吹过来,两条船摇摆起来,空气中弥散着一股让人不安的湿气。戴海燕跑来说,风暴加速接近了,让钟山立刻返回。
现在中央水位进一步降低,已经到了四十五米。这不是什么好事,海啸在来临之前,海水也会骤然收缩。我急忙猛扯信号绳,一组动作四下,这是紧急撤离的信号,可是钟山那边却是一阵沉默。
我耳边忽然传来一阵惊呼声,这是从日本人的甲板那边传来的。他们的潜水员不知在水下碰到什么了,让他们非常惊慌。有人站在甲板边缘往下喊,有人大声地对同伴叫嚷着什么,现场一片混乱。一个指挥官模样的人,似乎在下令回收牵引绳。
我毫无幸灾乐祸的心情,因为日本潜水员遭遇的情况,很可能钟山也遭遇了。我忽然感觉手里的信号绳和牵引绳同时一松,大惊失色,立刻拼命往回拽。暴风雨迫在眉睫,林教授和几名船员也跑出来一起帮我。海浪不时扑上甲板,把我们浇成落汤鸡。最终牵引绳被我们拽了回来,绳子的另外一端没有人,只有一截平整的断头。这意味着,钟山在水下碰到了非常危险的环境,不得不切断牵引,以便更灵活地行动。
信号绳随即也被切断拽上来,所有人都面色大变。等于说钟山现在完全脱离了船只支援,想回来的话,只能靠自己辨认方向,这在漆黑的水下,可是难度极高。林教授比较有经验,他说与船只失去联系的潜水员,会选择直线浮上海面,然后再设法取得联系。于是我们立刻安排人手准备救生艇、救生圈,向四周海域瞭望。
我忙里偷闲朝日本人的船看去,看到其中一名潜水员已经被拽上来了,可是另外一名迟迟看不到踪影。我心里一沉,难道说……他们和钟山在水下发生了冲突?我一走神,一股大浪猛地拍在我脸上,满口都是咸腥的海水味道,眼睛被盐水杀得生疼,整个人摇晃了一下,差点跌落船下,幸亏被林教授一把抓住。
风暴团此时已经驾临这个区域,以无法抵御的君临姿态碾压下来。大雨滂沱,狂风呼啸,原本井然有序的洋流,被雷电刺激了神经,骤然变成了狂怒的海蛇,在水下搅动翻滚。附近的海浪如小山般涌过来,把船只抛得忽高忽低。
“在那儿!”观察哨的药不是忽然喊道。
在距离打捞08号大约一百米开外,一个小小的黑影露出来,在海浪中挣扎。我飞跑到另外一侧船舷,想把救生圈扔下去。可是这种极端恶劣的天气,救生圈根本扔不远。就在这时,一个巨浪涌起来,把那个小黑影带到了顶峰,然后朝这边倾倒而来。我趁这个机会,奋力把救生圈丢出去,大声叫喊。
万幸的是,小黑影奇迹般的抓住了救生圈。我和几名船员七手八脚,硬生生趁着一次大浪过后的低谷,把他拽上甲板。
不,不是他,而是他们。
除了钟山之外,还有另外一名潜水员。后者昏迷不醒,被钟山用潜水钩固定在后背。我顾不得询问详情,赶紧把他们两个人抬进减压舱。安排完这些,我累得一屁股坐在地上,喘了半天,浑身都湿透了。沈云琛比较细心,早准备好了一套干燥的衣服和一条毛巾,还递了一杯热茶给我。在淡水紧缺的船上,这一杯热茶可是相当奢侈的享受了。
“钟山怎么样?”她问。
“状况不太好,完全是凭着意志撑上船的。现在船上的医生已经去检查了,希望没事。”
“我听说还有个日本人被救上来了?”
“嗯,不知道水下到底怎么回事。”我恨恨地说,捏紧了拳头。沈云琛叹了口气,忧心忡忡地望着舷窗外面,喃喃道:“早知道还不如不来,冒这么大的风险,实在不值得。”
很快,船上的医生有了报告。他说钟山已经有潜水病的症状显现,好在及时送入减压舱,不会致命。他的头部和背部都受了伤,神志还算清醒,但这次已不可能再次潜水。那个日本人的伤势更严重,已经陷入严重昏迷,窒息是主要原因。以打捞08号目前的设备,没办法做任何抢救。
钟山在减压舱里把潜水服脱掉,虚弱地靠在内壁,用电话跟我们讲述了水下的事。
开始的进展不错,他顺利触底,然后按计划沿斜坡朝海沟方向游去。沿途的地形有些复杂,但总算有惊无险。他翻过几道浅梁,抵达预定的海坡顶端,这时候的深度只有30米。他稍事观察,开始朝海坡的另外一边下降,越往下走,发现坡度越发倾斜。对牵引绳和信号绳来说,斜度越高越不利,因为会造成折角。但钟山拿强光晃了一下,发现坡下似乎有什么黑影。他经验丰富,觉得这个黑影值得探查,就游过去看看。
结果发现,在那条深深的海沟边缘,有一处半环状的凹坑,就好像悬崖上的鸟巢一般。就在这鸟巢之中,一条沉船的残骸安静地侧躺在那里。
海底光线太暗,钟山没能观察到沉船的全貌,但从残骸底尖上阔、首尾昂起的特点,立刻判断出这是一条明代海船。他还在坡面上方发现一截压在礁石缝隙里的粗大桅杆,这表示海船沉没后,曾经发生过一次移动,从坡顶滑落到现在的位置,桅杆在滑落中途卡入礁石折断。
钟山大喜过望,这次探摸的目的已经达到了,准备回撤。等风暴结束后,让打捞08号开到残骸顶端,再下来慢慢考察不迟。
这时他看到对面有两道光传来,然后发现两名日本潜水员也过来了。他们发现海船残骸,同样兴奋不已。不过他们居然打算现在就下去考察,这让钟山吃惊不小。
因为风暴马上就来了,如果不及时后撤的话,很容易就会被困在水下。钟山有心想提醒他们一声,可对方却很警惕。
钟山发现海水流动加速,知道风暴即将要来,决定不管他们,先后撤再说。就在这时,忽然从海沟里涌出一股强烈的海流,跟一条鞭子似的猛然抽到残骸附近,周围海水登时大乱。那两名潜水员立刻被狠狠抛开,朝着不同方向飞去。
其中一人朝着钟山的方向漂来,四肢拼命挣扎,却导致信号绳缠在身上越来越紧。祸不单行的是,他背后的压缩空气瓶被残骸桅杆挂住,生生扯漏了,巨大的气泡朝水面涌去。钟山见状,毫不犹豫地切断了牵引绳和信号绳,双腿一蹬,朝那人游去。
钟山先把他紧紧抱住,然后切断了缠在他身上的绳子,这时另外一道海流冲过来,把钟山甩在沉船的顶部,他的头部和背部受到强烈撞击。钟山知道继续待下去,两个人都会死,顾不得减压隐患,抱着潜水员朝水面浮上去。
这一路上水流纵横,全靠钟山经验丰富,才没有被重新卷回海底。饶是如此,他浮上海面时也已经是精疲力竭,如果药不是没及时观察到,如果我没扔出救生圈,如果没有那么一阵大浪,还真是凶多吉少。
我们所有人都被钟山叙述里的沉船给吸引住了。尽管他出于谨慎,只说是疑似明代古船,但在这片海域,毫无疑问,这肯定是我们要找的福公号。
所有人发出欢呼,辛苦这么久,冒了如此之大的风险,总算物有所值。狭小的舱室内,每个人的眼神都变得闪亮而兴奋。就连方震和药不是两个玩深沉的人,都勉为其难地流露出了一丝如释重负。我们为这一刻付出了太多,现在终于接近结局。
只有林教授还保持清醒,他提醒说,现在不光我们知道,日本人也知道沉船位置了。而且钟山已经负伤,我们已经没有潜水员了。现在的局面,比原来更加窘迫。
“我去!”我毫不犹豫地举起手来。当钟山说他看到福公号时,我的内心就涌现出一种无可抑制的冲动。那一条船,仿佛在幽深的海底呼唤着我,那是灵魂深处的吸引,无法抗拒。
林教授断然否决:“初学者潜入这么深的海底,简直是自杀!”
“钟山教给我很多技巧,我也练习过。”我坚持说。
林教授道:“你一共才潜了多少小时?钟山也不会允许你这么做!”
无论我如何坚持,威胁也罢,恳求也罢,讲出我爷爷的故事也罢,林教授就是不允许。沈云琛、戴海燕也都劝我打消这个念头。我还是不放弃,沈云琛突然“啪”地打了我一耳光,怒声道:“许家现在就你一个人了,你这么作死,是要给谁看?”
这是我第一次看到老太太动怒,有点被打蒙了。大家这才想起来,沈云琛也是五脉掌门之一,没点威严可是镇不住场子的。出海以后她没怎么说话,所有人都忽略了这一点。
沈云琛脸上阴云满布,一挥手说各自回舱待着去,谁也别胡思乱想。天大的事儿,等风暴过去再说。
于是大家纷纷回舱,沈云琛盯着我回了舱室,这才走开。她前脚走,我后脚悄悄拉开门出去,跑到了位于船首的驾驶室。
此时外面的风暴正是最肆虐的时候,打捞08号虽然下了锚,可仍旧无比颠簸。船长和大副一直坚守舵位,雷达和电台也都在那里,我能够第一时间得到天气变化的消息。福公号对我的吸引力实在太大了,简直不能忍受哪怕一分钟的等待。
我站在最前面,整个人贴在玻璃上,盯着眼前起伏的惊涛骇浪。我瞪圆双眼,努力想透过海水,看到隐藏于海底的那条沉船。我跟它的距离,不,是跟那段历史的距离,明明只有不到一千米而已。
“你又乱跑?”一个声音从身后传来。我一看,居然是沈云琛,她怎么找到驾驶室里来了?我吓得缩缩脖子,像被大人抓住的顽童。沈云琛狠狠瞪了我一眼,却没有继续追究。船长把一个话筒递给她,她哇啦哇啦地讲起日语来。
我没想到她的日文居然这么好,可惜完全听不懂说什么。大副偷偷告诉我,船长已经通过公共频道跟对面的日本考察船取得联系,可惜双方语言不通,英文都挺蹩脚,很多细节说不明白。刚才问了一圈,发现沈云琛居然日文不错,于是把她请来做翻译。
有她居中翻译,两条船终于可以顺畅地对话了。打捞08的船长通报了一名日本潜水员获救的消息,但是伤势很严重,打捞08缺少必要的急救设备。对方那条船叫青鸟丸,他们本来以为那名潜水员已经死了,得知这个消息大喜过望,连忙表示青鸟丸上有随船医生。可惜现在处于风暴期间,什么都没法做。两位船长约定,等风暴一停,先用救生艇转移伤员。
我注意到,两边都很有默契地没提沉船的事。
虽然不指望日本人会因为这件事就把福公号拱手相让,不过让青鸟丸欠打捞08号一个大人情,会在未来的谈判协商中多一枚筹码。
风暴来得快,去得也快。三个小时之后,海上终于风平浪静,重回阳光灿烂,跟什么都没发生过似的。两条船因为及时下锚,船长经验也都比较丰富,在风波中毫发无损。
打捞08号向青鸟丸缓慢靠拢,这既为了尽快把伤员送过去,也可以不动声色地朝沉船上方水域移动。钟山已经把大致坐标标记在海图上,现在是搂草打兔子,两不耽误。青鸟丸也看出来了,但毕竟是我们救了他们的人,也只能吃一个哑巴亏。
两条船平行而停,首尾相反,相距大约三百米。这是极限距离,再靠近,两船之间就会产生吸力,撞到一起。
我们把日方受伤潜水员小心地抬到救生艇上,随行的有打捞08号的二副、方震和沈云琛。黄色的救生艇被缓缓放到海面,沈云琛负责伤员保持平衡,其他两个人用桨向青鸟丸划去。等到了船边,那边有吊车把救生艇吊了上去。
我看到救生艇顺利过去了,偷偷离开甲板,到潜水准备室里,把钟山的抗压服往身上套。现在沈云琛不在,林教授又在甲板上看着,如果要下水,这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我不搞高难度动作,只是潜入沉船,把那几件柴瓷拿到手就好,这又能难到哪里去?
我正在折腾,路过的戴海燕发现了我的小动作。她把头探进准备室里,一言不发地盯着我,但也没去举报。我看了她一眼,继续慢条斯理地准备着。
“你坚持要下水?”
“对。”
“也好。这船上已经没有潜水员了,又来不及从后方调,你是唯一的选择。”
戴海燕和药不是的思考回路很接近,两个人都能从情绪漩涡抽离开来,从一个纯理性的角度去看待问题。我趁机要求她一会儿把林教授拖住,只要一小会儿,我会拜托药不是掌握信号绳,趁两船在交接的时候偷偷下水。
一旦下了水,林教授就只能接受这个既定事实了。
就在我抱着压缩空气瓶接近船舷时,一声尖利的汽笛从远处响起。我惊愕地看到,第三条船,来势汹汹地冲入这个伪漩涡的中心地带。
南辕北辙。”
“你是说我们的解读不对?”
戴海燕把牵星板收好,朝船舷里侧靠了靠,反问道:“我在想一个问题。你家的祖先许信在这里击沉了福公号,把坐标封入五个青花罐内。他为什么要这么做?”
“希望后人有机会返回此地,拿到沉没的宝藏吧!”
“那何必分成五部分?写在一起不好吗?”
面对这个质问,我哑口无言。
“许信把它分成五份,一定有他的道理。也许这四个坐标和那一个失落的坐标,构成的不是一个点,而是一条线!”
戴海燕索性摊开一张地图,拿起笔来:“比如说吧,有ABCDE五个点,我们可以根据距离关系,找出这五个点之间的中点——但同时,我们也可以把这五个点连接起来,这样就成了一个折线段。”
戴海燕的话,给我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戴海燕表示说她会坚持观测几天,把所有的数据搜集全了,应该会有收获。反正按照现有的搜索方式,成功率已经低到不像话,不如挑战一下新理论。
“你是怎么想到的?”我大为赞叹。
“是药不是跟我说的。”
“他还懂这个?”
“他不懂,不过他说,天下万物百科,都逃不开逻辑二字,道理总归是一样的。”戴海燕仰起头,看向星空,“这个人挺有意思,我很喜欢他。”
这个突如其来的坦白,让我有点尴尬。我呵呵干笑一声,说你还挺直接的嘛。戴海燕奇怪地看了我一眼:“既然喜欢一个人,为什么不说出来?”
“呃……我是觉得那家伙有点不开窍,未必能有回应你的心意啊。”
“我们已经在一起了。”
我吓得差点从船上掉下去,这什么时候的事?
“一天前,他正坐在瞭望塔里,一边拿望远镜望着那条日本船,一边在膝盖上摊开笔记本记录。我去给他送饭,看到那一笔一画非常有规律,很好奇。于是他给我讲解了他自己发明的记录法,我们一起研究了一下,发现了日方船只的诡异行踪。他是个聪明人,完全跟得上我的思路。”
“所以你们俩才在会上一唱一和……”我挠挠头。原来还真有因为“智慧”这个原因而走到一起的情侣啊。
“也不完全是。”戴海燕背靠船舱,线条分明的脸庞难得显出一丝欣赏,“上船之前,咱们不是有一个碰头会吗?他听说我是博士时,第一个反应是目露赞许。”
“哎?”
“许愿,你还记得咱们第一次见面,你的反应是什么吗?”戴海燕看向我,我有点尴尬地表示想不起来了。戴海燕说,“是惊讶。你的潜意识里认为,女人不能读博士,何况还是生物专业。其他人的反应,也都差不多。只有药不是,最自然的反应是赞许,因为他知道博士学位要付出的是智慧和努力,跟性别一点关系也没有。”
我正琢磨着该怎么回答,戴海燕忽然伸直手臂,轻轻地喊了一声:“龙船过境!”
我急忙朝船外去看,我们面前浮现出一番奇景。在十几公里开外的海域边缘,不知何时升起来一条长长的光带,星星点点的淡蓝色光芒不算耀眼,但在漆黑的海面上绝对醒目。这些光点若是单看,有点像坟堆附近的阴森磷火,可当它们汇聚成光带行于海面时,却变得气势恢宏,如同无数艘巨大的宝船高悬灯笼,从容不迫地纵队前行。似有漫天星斗,倒映在海面,有淡淡的雾霭漂浮其间,给光带增添了几许神秘庄严的气氛。
原本寂寞而狰狞的夜海,陡然变成了神仙出游的仪仗。
“这是什么?”我被眼前的景色完全震慑住了。
戴海燕道:“海洋里有很多发光的浮游生物,白天躲在海底深处,晚上浮到水面上觅食。为了方便寻找食物和求偶,它们进化出了生物的荧光。当气候和环境适合的情况下,大批浮游生物群聚在一起,就会出现刚才那一番景色。”
“我听你刚才说,什么龙船过境?”
“哦,这是福建一带的民俗传说。传说郑和七次下西洋,是为了寻找建文帝。但这个任务一直没完成,于是郑和就留下一只舰队,继续寻找建文帝。几百年来,人化魂,船化灰,但依然忠诚地执行着郑和的命令,在东海、南海一带游弋。渔民们尊郑和为龙王,把这只舰队称为龙王过境。凡是能看见龙船过境的,一定会有大丰收。因此渔民们都视其为海洋保护神。”
“这是个好兆头哇。”
“这和迷信无关,是有科学依据的。这些浮游生物只能随洋流移动,当两处洋流相遇时大量聚集,一定可以捕捉到逐食而来的大型鱼群。所以很多著名渔场,都是在洋流交汇之处。”
我无视她科学上的解说,有点迷醉地望着远处的龙船。脑海里,把那些光点聚合想象成巨大的宝船,舰首是威猛的辟水金睛兽,上面是高耸的桅杆,船舷两侧是坚毅忠诚的水手和犀利的护卫,还依稀能看到一位明朝将军迎风而立,背后一面大纛猎猎飘扬。慢慢地,我似乎能看清那明将的脸,虽然陌生却无比亲切,与许信好生相似……
我忽然听到一声小小的惊呼,转过脸去,发现戴海燕的脸上,满是惊喜。我连忙朝龙船看去,发现并没有特别异常的变化,她看到了什么?
可惜戴海燕并没回答我,她飞快地跑下甲板,钻进自己的舱室里,砰地把门关上。我苦笑着摇摇头,只得也返回去休息。
到了第二天,搜寻活动被暂停了,打捞08号停留在原地,这样可以最大限度节约燃料,直到有了新计划再说。龙船过境的事,我谁也没说。说实话,这个挺幼稚的,我担心说出来会被大家嘲笑,还是把它当成一个藏在心里的小秘密吧。
不过我一看见药不是,就忍不住多打量几眼。这家伙性格那么别扭,却挺有女人缘。前有高兴,后有戴海燕。高兴不适合他,戴海燕跟他倒是天造地设的一对。药不是见我眼神诡异地盯着他,莫名其妙,又不好放下身段来问我,只得讪讪走开。
打捞08号很快再度启动,这次不再围着沉落点转圈了,而是朝着一个方向以最经济的航速航行。这是应戴海燕的要求。
每天晚上,戴海燕都站在船头,一直在观测星空。幸亏连续三天,天气都特别好,可以让她尽情观测。可惜船上没有计算机,很多数据只能用手去算,药不是当仁不让地站出来帮忙。
这回连其他人也都看出端倪来了,沈云琛乐呵呵地跟我说,这回药家总算有后了。嘿,这才哪儿到哪儿啊,老太太未免也太心急了。
到了第四天,夜空终于被云彩遮住了,风也大了起来。船长发出警告,说很快就会遭遇风暴。戴海燕把大家召集到会议室来,把一张大大的海图挂在墙上。
她什么开场白都没有,上来就说:“我们之前认为,那五句话,是同一个点的五个坐标。但是在实际测量中,我发现没办法找到一个点,能同时对上这五个坐标,总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误差。我本以为是古人测量工具不够精确,后来才知道,我们进入一个误区。这五句话,其实是五个点。星辰夹角,指引的是通向下一个点的方向——换句话说,我们要找的,不是一个点,而是一条线!”
戴海燕知道光说理论,会让人迷惑。她拿起笔来,在海图上点了四个点,然后按照测算过的星辰夹角,标记方向,用线段彼此相连。当这四个点都连接起来之后,众人都发出一声惊呼。
在我们面前的,不是一条折线段,而是一个不太规则的漩涡,但能看得出从最外围慢慢向内圈旋转的走向,不过因为缺失了第五个坐标,所以漩涡的中间是空白的。
“这是什么意思?我们找的,难道不是一个沉船的地点吗?”沈云琛皱着眉头问。
图上这一条漩涡,如果是在陆地上,可以理解为一条特别的通道。可海上一马平川,海水流动,特意标记出一条路径来有什么意义吗?
戴海燕胸有成竹:“原本我也想不通,不过前两天我看到龙船过境,终于想明白了。海上也有特定的路径,那就是洋流!”
我听到这一句,眼神里爆出一丝恍然大悟的惊异。原来她想到的,居然是这个。
大海并非静止不动,根据风向、海水密度差、地转偏向力或地形摩擦阻挡效应,海水会沿一定路径大规模流动,轻易不会改变。比如太平洋就有北太平洋暖流、北赤道暖流、千岛寒流、西风漂流等著名大流,几乎可以当成是海上高速公路来看。龙船过境,可以说是洋流产生的效应之一。
戴海燕继续说道:“我们所处的位置,位于东海大陆架边缘,距离冲绳海槽非常近。冲绳海槽是一个琉球海沟扩展而成的弧形盆地,平均深度1000米,最深处有2716米。槽内的水文环境极其复杂,又受到日本暖流的影响,形成了很复杂的小洋流系统。所以许信标记出的这个路线,应该是其中一条洋流。只要船只进入这条洋流,这可以顺流而去,达到真正的沉船地点。”
“这是不是就像坐公共汽车?只有去特定站点,才能乘上正确的车,前往目的地?”我问。
“就是这个意思。古人的船动力不足,导航技术不精密,依靠洋流前进,是最省力同时也最准确的选择。”戴海燕看了眼药不是,后者微微点了下头,表示她说得很好。
这一番分析,如拨云见雾,前方的路线一下子就清楚了。船长和大副也参加了这次会议,他们支持戴海燕的判断。目前打捞08号的燃料已经接近返航线,大范围探摸已不现实,事实上,戴海燕画出的漩涡图,是我们目前唯一的选择。
不过船长也警告说,风暴距离这里很近了,必须要抓紧时间。
事不宜迟,打捞08号很快便再度启动,声呐被回收维护,引擎发出巨大的轰鸣声,高速朝着规划好的洋流海域方向而去。不知道是心理作用还是船开快了有风,我觉得不如从前燥热了。看着舷窗外飞溅起的水花,我感觉正在逐渐接近真相。
这时舱室外传来敲门声,我以为是药不是或者钟山,一抬头,却发现是方震推门入内。这可真出乎我意料,无事不登三宝殿,这家伙怎么想起来找人聊天了?
方震还是那一副淡定神情,小心地把舱门关闭。我问他有什么事,方震忽然问我:“你开过枪没有?”
“嗯?没有。”我有点莫名其妙。方震递给我一把黑乎乎的手枪,什么型号我说不上来,保养得很好,还带着枪油的味道。我大吃一惊,问他这是要干什么。
方震淡淡道:“今天我在雷达上看到一条船。”
“日本人的?”
“不,是在更外围,信号一闪而过,随即就消失了。船员们以为是过路的,都没注意。但直觉告诉我,事情没那么简单。老朝奉的手段,会只是扔木板而已吗?”
他提到“老朝奉”这三个字时,一丝控制不住的杀意从木然的外壳缝隙中流泻出来。我忽然意识到,那天他说要乘夜潜入日本船上摆平所有人,并不是在开玩笑。
刘一鸣的去世,对他的影响果然很大。
方震发现我在观察他,很快敛起情绪,把枪递给我:“暂时我还没对任何人说起来,以避免引起不必要的恐慌。不过我得给你留一把枪,有备无患,希望没机会用到。”我战战兢兢地接过去,方震简单地讲解了一下操作知识。
“你和刘老爷子怎么认识的?”我忽然问了个没头没尾的问题。方震看了我一眼,说:“对越自卫反击战,他救过我们一个连的命。”
咦?一个住在北京的古董巨擘,怎么能在越南救下一个连的解放军?我猜这应该是一个惊心动魄的故事,可惜方震并不打算详细讲讲。他教会我用枪,就起身离开了,临出门前,他深深地看了我一眼,沉声道:“如果我们有机会回去,我会说给你听。”
这话……听起来可真有点不吉利啊,尤其是从方震口里说出来。这个老江湖都对未来这么没信心?我把枪藏到枕头底下,心里忐忑不安,比这条船还颠簸。
打捞08号寻找洋流费了一番手脚,经过几次周折,戴海燕总算锁定了正确的洋流位置。打捞08号关闭了发动机,任由洋流推动着船体缓缓前行,速度居然还不怎么慢。
我们被命令禁止上甲板,就聚在会议室里,通过舷窗观察外面。此时的海面已不复之前的平静如绸,浪花此起彼伏,发出阵阵咆哮,不时扑过船舷,把甲板狠狠洗一遍。打捞08号东倒西歪,但大体仍朝着一个方向运动。
“这里的洋流推动力很强,下方海底一定有强烈的地形落差。如果海燕小姐画出的漩涡图没错,我怀疑在中心会有一条落差极大的盘形海沟或断崖,冷暖洋流在这里交汇起落,形成一个漩涡。”林教授略带忧虑地说,“就算我们发现沉船位置,下潜打捞也将变得十分困难。”
沈云琛有些不安地提出了一个可能性:“许信当年击沉福公号,可没去海底探摸过。他给的坐标,只是沉船地点,船沉下去什么样,可不知道。万一福公号沉下去,就直接掉进海沟,咱们可就全白忙活了。”
我耸耸肩:“那样也不错,至少不会被老朝奉得手了。”这时钟山插嘴道:“以我的经验,只要残骸不是落在断崖下,就还有机会。”
药不是脸色苍白地斜靠在角落里,晕船药只能勉强抵消掉颠簸。戴海燕很想在旁边照顾他,但此时正是关键时刻,她必须盯着海图。所以只有沈云琛帮忙照顾。
这时船长打来一个电话:“右舷方向发现那条日本人的船,也朝着这个方向过来了。”
我们都是一惊。日本人怎么也跟来了?他们成功骗了我们之后,不是赶去对角海域探摸了吗?难道我们的行踪露出破绽,被他们看穿了端倪?
“确认吗?”方震问。
“确认,肯定是跟着咱们来的,连停机入流的时机都差不多。现在距离咱们大概是两海里。”
不知道日本人是跟踪我们,还是他们自己想明白了坐标的真实含义。原本单独探险的好心情,就这么被破坏掉了。这些家伙真是附骨之疽,怎么都摆脱不了。
事到如今,也没别的办法,只能听天由命了。幸亏我们先走一步,稍微占据了一点优势。
此时天色也开始慢慢阴郁起来,大块大块的云彩把阳光挡住,只留下一道金边,很快连金边也看不到了。湛蓝色的海水颜色逐渐变成灰蓝,浑浊不堪,远方一层层的浪墙推锋而进。在遥远的天边,令人不安的黑色如洇入宣纸的墨滴,正朝这边扩散而来。
即使是在晴天,这样的景象也足以使人心生动摇。壮观的海洋巨变,让两条千吨级的船显得极其微不足道。两条船为了捕捉洋流,都把发动机给关掉了,完全随浪漂动。如同两个绝望的登山运动员,一前一后,忽高忽低,仿佛在攀登一座座流动的大山。
在雷达屏幕上,航迹虽然杂乱无章,但已经形成了内弯的曲线,看来已经进入正确的洋流通道。戴海燕手持计时器,随时盯着海图。每经过一个坐标,她就会命令船长朝特定方位发动引擎,强行突破洋流,进入下一个循环。
我之前说过,跟随洋流就像乘公共汽车。每条洋流,都是一路公共汽车,许信的坐标,其实等于是标记出了换乘站。乘客必须在特定的地点,换乘另外一条洋流,才能朝正确方向前进。
于是打捞08号就在各条海流之间不断跳跃,而日本人的考察船则紧随其后。现在的态势,颇和当年许信追击鱼朝奉的福公号相似。我猜当初两条船进入这个洋流循环,也是稀里糊涂歪打误撞,那年头,可没有大功率发动机,帆船想要在两条海流之间切换,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这种疯狂的大洋漂流持续了两个多小时,船体持续剧烈颠簸,而海洋的威势有增无减。我们都已经有点承受不了,药不是更是和死了差不多,瘫软在角落里。这时戴海燕忽然把笔一扔,说我们已经越过了第四个坐标,剩下的,就只能靠猜了!
在她身前的海图上,蓝色航迹的标记已经和红色线完全吻合,伸向漩涡最中心的位置,那里是一片空白。
如果我们掌握了完整的五个坐标,就能义无反顾地跳进去,直扑沉船地点。可惜先人许信,只能帮我们到这一步。剩下的,就只能靠自己去找了。
大海咆哮着,撕咬着,用一只巨手拽着打捞08号往前走。打捞08号的引擎发出巨大的轰鸣,船体都开始微微颤抖。它奋力在海流中挣扎。发动机赋予的强大力量,驱使船体硬生生进行了一个九十度的转弯,然后彻底脱离海流。船体越过一道巨浪后,船首突然一沉,整条船几乎要朝海里倾倒过来。舱室里的东西都纷纷飞起来,乘员也跌撞到墙上。
轰隆一声,打捞08号掉落在水里,掀起巨大的水花。它重重地摇摆了几下,浮力发挥了作用,保证整个船体平稳地停在了海面上。
我的脑袋撞到墙壁,生疼生疼的。可我没顾上揉,从地板上挣扎着爬起来,朝外看去。说来也怪,一脱离海流,整个海面忽然变得平静起来,反而不如外面颠簸。外围的螺旋洋流成了一圈圈高耸的墙壁,围着这一块净土花园旋转。
众人纷纷站起身来,努力让发软的双腿和晕眩的脑袋恢复正常。林教授望着舷窗外的景象,喃喃说这是伪漩涡啊……
伪漩涡是海洋中的一个特异现象。它的周围海流会螺旋盘转,表现得如同真正的漩涡一般,但这些螺旋曲线都是平行的,而不是渐进,所以并不会在中央产生强大吸力,反而会在外围形成数层屏障,让中央变得平静——就像是风暴眼一样。
“这听起来不错啊。”
“这种伪漩涡没有真正的漩涡那么可怕,可是也不能轻视。外围有洋流屏障,意味着船只很难离开,像笼子里的金丝雀一样,被彻底关在里面。”
我脑子里勾画出一幅图景。许信在海上强行追击鱼朝奉的福公号,两条船不慎卷入螺旋洋流,并奇迹般的进入伪漩涡的中央。这一片平静海域里,变成了四面封闭的角斗场,许信和鱼朝奉展开了一场殊死搏斗。最终许信击沉了福公号,不知用了什么办法突破障壁,返回大明。
这些想象,不知有几成能贴合事实,但现在的我,恐怕要面对和祖先一样的状况了。现在不用雷达也能看到,那条日本船也已经突破进来,就停在距离我们一海里开外的水域。船上飘扬的日本旗、高昂的船首、椭圆形的雷达罩,甚至船边的救生艇,都能看得清楚。
这是我们两条船对峙以来,最接近的一次。日本人用骗局营造出的优势,被戴海燕的发现抹平。我们先行一步的优势,又被日本人的强势追踪抵消。现在我们又回到同一个起跑线上了。
“事不宜迟,尽快开始扫描吧,离天气转坏还有一段时间。”林教授下达了命令,然后又叮嘱了一句,“做好自己的事情,别管其他的。”
到了这时候,已经没有跟对方玩手段的余裕,能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就很不错了。对面的船也是同样的想法,我看到甲板上有人跑来跑去,应该是在准备扫描和潜水设备。
这一片伪漩涡中的中心地带,海域并不大,目测估计大概只有三千多平方米。两条船各自铆足了劲扫描,大概几个小时就能粗略扫一遍。加上即将到来的风暴压力,必须争分夺秒才成。
打捞08号和日本考察船各自占据一角,开始闷着头转悠起来。
钟山在甲板上开始调试潜水设备,连潜水服都穿上了。我看到之后有点吃惊,问他为何这么着急。钟山两道蚕眉皱在一起,说他有直觉,很快就能用上。说完他把信号绳递给我,做安全检查。我只得闷着头,帮他一丝不苟地作准备。
打捞08号扫描了一个小时,林教授有点担忧。目前能看到的数据,海底深度大约是六十米左右,而且水文环境相当复杂,可以说是跌宕起伏。就算是风平浪静,水下探摸的难度都不低。
药不是这时带着苍白的脸色走过来,刚才那一番颠簸把他折腾得不轻。方震搀扶着他的胳膊。药不是对林教授和戴海燕道:“有人在做日本人的航迹观察吗?”
沈云琛举起手:“我。”这个老太太在刚才的混乱中表现出的镇定,大概是那种天生不晕船的特质。全船人都头昏眼花,只有她还坚持做着记录。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诚哉斯言。
沈云琛的记录摊开在桌子上,药不是发现,日本人本来是走直线的,忽然在中间偏转了45度,斜向前进,似乎前方有什么东西迫使他们绕开。
“他们不可能有这一带海底的记录,那这个行动说明什么?”药不是问。戴海燕思忖片刻:“说明那边有一条巨大的海沟?”
“没错,所以日本人索性放弃对那一带的探察,转向浅海区。”药不是在记录本上画下长长的一道折线,“我们的策略必须要改变,不然会被抢先。”
钟山这时插嘴道:“我建议去这里,然后放潜。”
他点的位置,是海图的正中央偏左,位于我们和日方船只的中点。林教授问他为什么,钟山回答:“声呐探出的地形,呈上升趋势,说明这有一个小峰,然后坡度陡降,前方即是日方探明的海沟。在这个过渡带放潜,可以兼顾到两个方位,效率会更高。”
站在坡上,自然比平地看得远,无论陆地还是海底,都是一样道理。虽然能见度是个大问题,但配合水下强光的话,潜水员一眼就能兼顾到周围数米之内的动静。声呐效率已经达到极限,只能通过潜水员的肉眼来增加观察范围。
更何况,沉船服从重力,在有坡度的地方,几乎无一例外都会朝坡下滚落。在这个位置找到沉船的概率很高。
“可是风暴很快就来了,何况这里水深已经过了六十米。”
钟山道:“我的一个同伴也曾经碰到过这种伪漩涡。在风暴到来之前,伪漩涡中心周围形成很高的水墙,造成中心水位下降。所以我想赶在风暴前,利用短暂水位下降的时间窗口,实施一次潜水探摸兼观察。”
探摸沉船,深度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能削减一点深度,会带来更多优势。可林教授有点激动:“这个窗口太窄了,水下稍微一耽搁,就会赶上风暴,那可就彻底完蛋了。”
“做水下探潜,本来就是件危险工作。如果我们不抓住这个窗口,岂不是错失良机?”
林教授这才注意到,钟山已经把抗压服穿好了:“你早就有了这个打算吧?”钟山咧开嘴,第一次露出笑容。
本来林教授坚决不同意,但钟山说的也是实情。我们的搜索效率落后于日本人,如果不趁风暴前水位下降时潜下去,几乎没有优势可言。最终林教授还是批准了,但反复叮嘱,一旦有什么天气骤变的迹象,尽快上浮,减压舱随时待命。
打捞08号再一次转向,朝着中央位置破浪而去。正如钟山预料的那样,随着风暴临近,四周的水流开始加速,中心地带的水位有了一个微妙的落势。
在海风呼啸中,我们抵达了指定位置。我作为钟山的弟子兼副手,和方震一起在甲板上给他做支援。戴海燕则时刻盯着天气状况,一有不对立刻通知。林教授和沈云琛留在声呐屏幕前,继续监控。药不是则跑去观察哨,监视日方船只的动静。整个打捞08号把所有的眼睛都睁开了,如临大敌。
钟山娴熟地做好准备工作,招招手,“扑通”一声扎入水下,很快消失在呈墨绿色的海水中。我紧握着信号绳,和他随时保持着联络。
时间忽然一下子变慢了,十分钟时间有十个世纪那么长。我焦虑万分地等待着,直到信号绳拉了一下,这表明潜水员已经抵达探摸深度。此时水深回落到五十米,态势比较有利,但时间也越加紧迫。
这时药不是在瞭望塔上虚弱地大喊道:“日方船只接近!”
我抬起头,看到在五点钟方向,日本那条大船开足马力往这边赶来,舰首切出高高的浪花。看来他们也意识到这是个战略要点,放弃慢条斯理的扫描,急急忙忙赶过来。
我们没什么反制的措施,也没什么反制的办法。现在人已经在水下了,天塌下来船也不能动。
日方那条船在离我们只有八百米的地方停住了,与打捞08号保持平行。作为海上航行的船只来说,这个距离可谓是近在咫尺。我看到日方的队员在甲板上匆匆忙忙地准备东西,然后扑通两声,两名潜水员也相继入水。
他们连船锚都还没放全,就派潜水员下水,这是违反安全规章的。看来他们是真着急了,迫不及待地要追平我们。
我低头看了一眼信号绳,还没有任何动静。牵引绳倒是持续不断地往下放,说明钟山正在缓慢移动。现在没法通知他水面情况,只能等等再说。现在水下一共有三名潜水员,就看谁的运气好了。
天边忽然传来隐隐的雷声,我抬头一看,黑云在继续麇集,愈加厚重,已经形成了一个大团,里面不时闪过一道银芒。强烈的腥风吹起我的额发,几乎睁不开眼。海面像是刚刚加热的火锅,不断有小而密集的气泡起伏,这个征兆预示着巨大的能量潜藏其下,蓄势待发。
一个船员压着海员帽跑过来,大声说风暴将近,船长决定提前下锚,问我现在潜水员在什么位置,若是锚砸到就麻烦了。我看了眼手里的牵引绳,刻度显示已放出去三百米,没往回收,应该是安全范围。船员二话不说,就要往回跑,我拽着他胳膊,问风暴团还有多久抵达,船员说最多一个小时吧。
钟山背的压缩空气瓶可以支持五十分钟,但这是个理论数值。如果遇到特别情况动作大一点,消耗量会直线上升。我按照事先约定的暗号扯动信号绳,通知水下的钟山,钟山很快回复知道了。我稍微踏实了一点,至少目前他的状况还比较正常。
我看了眼对面,日方的支援队员围在甲板上,摆着各种我看不懂的设备,他们也很紧张。时间又过去了二十分钟,钟山已经走出去五百米。我觉得差不多了,扯动信号绳提醒他尽快返回。要知道,深潜回到水面,这个过程不能太快,也得花上一段时间。
要知道,水下压力比水上大,潜水员为了保持压力均衡,会吸入压强同等的空气。其中氮气会溶解于潜水员的血液和组织中。如果潜水员急速出水,压力骤然减少,体内多余的氮气被释放出来,形成气泡,造成栓塞,就是减压病,对身体会有极大损害。
可是这次钟山却没有及时回答,可能是他在海底走得有点远,信号绳太长以致扯动效应不明显。我又不敢动牵引绳,万一他正处于一个微妙环境,我贸然回扯,让他卡死在什么缝隙里,就麻烦了。
十分钟后,开始有雨滴伴随着大风吹过来,两条船摇摆起来,空气中弥散着一股让人不安的湿气。戴海燕跑来说,风暴加速接近了,让钟山立刻返回。
现在中央水位进一步降低,已经到了四十五米。这不是什么好事,海啸在来临之前,海水也会骤然收缩。我急忙猛扯信号绳,一组动作四下,这是紧急撤离的信号,可是钟山那边却是一阵沉默。
我耳边忽然传来一阵惊呼声,这是从日本人的甲板那边传来的。他们的潜水员不知在水下碰到什么了,让他们非常惊慌。有人站在甲板边缘往下喊,有人大声地对同伴叫嚷着什么,现场一片混乱。一个指挥官模样的人,似乎在下令回收牵引绳。
我毫无幸灾乐祸的心情,因为日本潜水员遭遇的情况,很可能钟山也遭遇了。我忽然感觉手里的信号绳和牵引绳同时一松,大惊失色,立刻拼命往回拽。暴风雨迫在眉睫,林教授和几名船员也跑出来一起帮我。海浪不时扑上甲板,把我们浇成落汤鸡。最终牵引绳被我们拽了回来,绳子的另外一端没有人,只有一截平整的断头。这意味着,钟山在水下碰到了非常危险的环境,不得不切断牵引,以便更灵活地行动。
信号绳随即也被切断拽上来,所有人都面色大变。等于说钟山现在完全脱离了船只支援,想回来的话,只能靠自己辨认方向,这在漆黑的水下,可是难度极高。林教授比较有经验,他说与船只失去联系的潜水员,会选择直线浮上海面,然后再设法取得联系。于是我们立刻安排人手准备救生艇、救生圈,向四周海域瞭望。
我忙里偷闲朝日本人的船看去,看到其中一名潜水员已经被拽上来了,可是另外一名迟迟看不到踪影。我心里一沉,难道说……他们和钟山在水下发生了冲突?我一走神,一股大浪猛地拍在我脸上,满口都是咸腥的海水味道,眼睛被盐水杀得生疼,整个人摇晃了一下,差点跌落船下,幸亏被林教授一把抓住。
风暴团此时已经驾临这个区域,以无法抵御的君临姿态碾压下来。大雨滂沱,狂风呼啸,原本井然有序的洋流,被雷电刺激了神经,骤然变成了狂怒的海蛇,在水下搅动翻滚。附近的海浪如小山般涌过来,把船只抛得忽高忽低。
“在那儿!”观察哨的药不是忽然喊道。
在距离打捞08号大约一百米开外,一个小小的黑影露出来,在海浪中挣扎。我飞跑到另外一侧船舷,想把救生圈扔下去。可是这种极端恶劣的天气,救生圈根本扔不远。就在这时,一个巨浪涌起来,把那个小黑影带到了顶峰,然后朝这边倾倒而来。我趁这个机会,奋力把救生圈丢出去,大声叫喊。
万幸的是,小黑影奇迹般的抓住了救生圈。我和几名船员七手八脚,硬生生趁着一次大浪过后的低谷,把他拽上甲板。
不,不是他,而是他们。
除了钟山之外,还有另外一名潜水员。后者昏迷不醒,被钟山用潜水钩固定在后背。我顾不得询问详情,赶紧把他们两个人抬进减压舱。安排完这些,我累得一屁股坐在地上,喘了半天,浑身都湿透了。沈云琛比较细心,早准备好了一套干燥的衣服和一条毛巾,还递了一杯热茶给我。在淡水紧缺的船上,这一杯热茶可是相当奢侈的享受了。
“钟山怎么样?”她问。
“状况不太好,完全是凭着意志撑上船的。现在船上的医生已经去检查了,希望没事。”
“我听说还有个日本人被救上来了?”
“嗯,不知道水下到底怎么回事。”我恨恨地说,捏紧了拳头。沈云琛叹了口气,忧心忡忡地望着舷窗外面,喃喃道:“早知道还不如不来,冒这么大的风险,实在不值得。”
很快,船上的医生有了报告。他说钟山已经有潜水病的症状显现,好在及时送入减压舱,不会致命。他的头部和背部都受了伤,神志还算清醒,但这次已不可能再次潜水。那个日本人的伤势更严重,已经陷入严重昏迷,窒息是主要原因。以打捞08号目前的设备,没办法做任何抢救。
钟山在减压舱里把潜水服脱掉,虚弱地靠在内壁,用电话跟我们讲述了水下的事。
开始的进展不错,他顺利触底,然后按计划沿斜坡朝海沟方向游去。沿途的地形有些复杂,但总算有惊无险。他翻过几道浅梁,抵达预定的海坡顶端,这时候的深度只有30米。他稍事观察,开始朝海坡的另外一边下降,越往下走,发现坡度越发倾斜。对牵引绳和信号绳来说,斜度越高越不利,因为会造成折角。但钟山拿强光晃了一下,发现坡下似乎有什么黑影。他经验丰富,觉得这个黑影值得探查,就游过去看看。
结果发现,在那条深深的海沟边缘,有一处半环状的凹坑,就好像悬崖上的鸟巢一般。就在这鸟巢之中,一条沉船的残骸安静地侧躺在那里。
海底光线太暗,钟山没能观察到沉船的全貌,但从残骸底尖上阔、首尾昂起的特点,立刻判断出这是一条明代海船。他还在坡面上方发现一截压在礁石缝隙里的粗大桅杆,这表示海船沉没后,曾经发生过一次移动,从坡顶滑落到现在的位置,桅杆在滑落中途卡入礁石折断。
钟山大喜过望,这次探摸的目的已经达到了,准备回撤。等风暴结束后,让打捞08号开到残骸顶端,再下来慢慢考察不迟。
这时他看到对面有两道光传来,然后发现两名日本潜水员也过来了。他们发现海船残骸,同样兴奋不已。不过他们居然打算现在就下去考察,这让钟山吃惊不小。
因为风暴马上就来了,如果不及时后撤的话,很容易就会被困在水下。钟山有心想提醒他们一声,可对方却很警惕。
钟山发现海水流动加速,知道风暴即将要来,决定不管他们,先后撤再说。就在这时,忽然从海沟里涌出一股强烈的海流,跟一条鞭子似的猛然抽到残骸附近,周围海水登时大乱。那两名潜水员立刻被狠狠抛开,朝着不同方向飞去。
其中一人朝着钟山的方向漂来,四肢拼命挣扎,却导致信号绳缠在身上越来越紧。祸不单行的是,他背后的压缩空气瓶被残骸桅杆挂住,生生扯漏了,巨大的气泡朝水面涌去。钟山见状,毫不犹豫地切断了牵引绳和信号绳,双腿一蹬,朝那人游去。
钟山先把他紧紧抱住,然后切断了缠在他身上的绳子,这时另外一道海流冲过来,把钟山甩在沉船的顶部,他的头部和背部受到强烈撞击。钟山知道继续待下去,两个人都会死,顾不得减压隐患,抱着潜水员朝水面浮上去。
这一路上水流纵横,全靠钟山经验丰富,才没有被重新卷回海底。饶是如此,他浮上海面时也已经是精疲力竭,如果药不是没及时观察到,如果我没扔出救生圈,如果没有那么一阵大浪,还真是凶多吉少。
我们所有人都被钟山叙述里的沉船给吸引住了。尽管他出于谨慎,只说是疑似明代古船,但在这片海域,毫无疑问,这肯定是我们要找的福公号。
所有人发出欢呼,辛苦这么久,冒了如此之大的风险,总算物有所值。狭小的舱室内,每个人的眼神都变得闪亮而兴奋。就连方震和药不是两个玩深沉的人,都勉为其难地流露出了一丝如释重负。我们为这一刻付出了太多,现在终于接近结局。
只有林教授还保持清醒,他提醒说,现在不光我们知道,日本人也知道沉船位置了。而且钟山已经负伤,我们已经没有潜水员了。现在的局面,比原来更加窘迫。
“我去!”我毫不犹豫地举起手来。当钟山说他看到福公号时,我的内心就涌现出一种无可抑制的冲动。那一条船,仿佛在幽深的海底呼唤着我,那是灵魂深处的吸引,无法抗拒。
林教授断然否决:“初学者潜入这么深的海底,简直是自杀!”
“钟山教给我很多技巧,我也练习过。”我坚持说。
林教授道:“你一共才潜了多少小时?钟山也不会允许你这么做!”
无论我如何坚持,威胁也罢,恳求也罢,讲出我爷爷的故事也罢,林教授就是不允许。沈云琛、戴海燕也都劝我打消这个念头。我还是不放弃,沈云琛突然“啪”地打了我一耳光,怒声道:“许家现在就你一个人了,你这么作死,是要给谁看?”
这是我第一次看到老太太动怒,有点被打蒙了。大家这才想起来,沈云琛也是五脉掌门之一,没点威严可是镇不住场子的。出海以后她没怎么说话,所有人都忽略了这一点。
沈云琛脸上阴云满布,一挥手说各自回舱待着去,谁也别胡思乱想。天大的事儿,等风暴过去再说。
于是大家纷纷回舱,沈云琛盯着我回了舱室,这才走开。她前脚走,我后脚悄悄拉开门出去,跑到了位于船首的驾驶室。
此时外面的风暴正是最肆虐的时候,打捞08号虽然下了锚,可仍旧无比颠簸。船长和大副一直坚守舵位,雷达和电台也都在那里,我能够第一时间得到天气变化的消息。福公号对我的吸引力实在太大了,简直不能忍受哪怕一分钟的等待。
我站在最前面,整个人贴在玻璃上,盯着眼前起伏的惊涛骇浪。我瞪圆双眼,努力想透过海水,看到隐藏于海底的那条沉船。我跟它的距离,不,是跟那段历史的距离,明明只有不到一千米而已。
“你又乱跑?”一个声音从身后传来。我一看,居然是沈云琛,她怎么找到驾驶室里来了?我吓得缩缩脖子,像被大人抓住的顽童。沈云琛狠狠瞪了我一眼,却没有继续追究。船长把一个话筒递给她,她哇啦哇啦地讲起日语来。
我没想到她的日文居然这么好,可惜完全听不懂说什么。大副偷偷告诉我,船长已经通过公共频道跟对面的日本考察船取得联系,可惜双方语言不通,英文都挺蹩脚,很多细节说不明白。刚才问了一圈,发现沈云琛居然日文不错,于是把她请来做翻译。
有她居中翻译,两条船终于可以顺畅地对话了。打捞08的船长通报了一名日本潜水员获救的消息,但是伤势很严重,打捞08缺少必要的急救设备。对方那条船叫青鸟丸,他们本来以为那名潜水员已经死了,得知这个消息大喜过望,连忙表示青鸟丸上有随船医生。可惜现在处于风暴期间,什么都没法做。两位船长约定,等风暴一停,先用救生艇转移伤员。
我注意到,两边都很有默契地没提沉船的事。
虽然不指望日本人会因为这件事就把福公号拱手相让,不过让青鸟丸欠打捞08号一个大人情,会在未来的谈判协商中多一枚筹码。
风暴来得快,去得也快。三个小时之后,海上终于风平浪静,重回阳光灿烂,跟什么都没发生过似的。两条船因为及时下锚,船长经验也都比较丰富,在风波中毫发无损。
打捞08号向青鸟丸缓慢靠拢,这既为了尽快把伤员送过去,也可以不动声色地朝沉船上方水域移动。钟山已经把大致坐标标记在海图上,现在是搂草打兔子,两不耽误。青鸟丸也看出来了,但毕竟是我们救了他们的人,也只能吃一个哑巴亏。
两条船平行而停,首尾相反,相距大约三百米。这是极限距离,再靠近,两船之间就会产生吸力,撞到一起。
我们把日方受伤潜水员小心地抬到救生艇上,随行的有打捞08号的二副、方震和沈云琛。黄色的救生艇被缓缓放到海面,沈云琛负责伤员保持平衡,其他两个人用桨向青鸟丸划去。等到了船边,那边有吊车把救生艇吊了上去。
我看到救生艇顺利过去了,偷偷离开甲板,到潜水准备室里,把钟山的抗压服往身上套。现在沈云琛不在,林教授又在甲板上看着,如果要下水,这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我不搞高难度动作,只是潜入沉船,把那几件柴瓷拿到手就好,这又能难到哪里去?
我正在折腾,路过的戴海燕发现了我的小动作。她把头探进准备室里,一言不发地盯着我,但也没去举报。我看了她一眼,继续慢条斯理地准备着。
“你坚持要下水?”
“对。”
“也好。这船上已经没有潜水员了,又来不及从后方调,你是唯一的选择。”
戴海燕和药不是的思考回路很接近,两个人都能从情绪漩涡抽离开来,从一个纯理性的角度去看待问题。我趁机要求她一会儿把林教授拖住,只要一小会儿,我会拜托药不是掌握信号绳,趁两船在交接的时候偷偷下水。
一旦下了水,林教授就只能接受这个既定事实了。
就在我抱着压缩空气瓶接近船舷时,一声尖利的汽笛从远处响起。我惊愕地看到,第三条船,来势汹汹地冲入这个伪漩涡的中心地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