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1/2)
奇热小说网 www.qirexs.com,逆袭力:把握生命的转折点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导语:人生充满了转折点
当你步入这样一个人生阶段——回忆多于希望、追思多于展望之时,你总会情不自禁地回首过去。人的一生就像戏剧一样,围绕着你一幕幕展开,情节错综复杂、跌宕起伏,而你却能始终像个旁观者一样怀着一种对人生的极大兴趣,热切地关注、欣赏。我想,此时的你就能理解“转折点”背后的真正含义。毫无疑问,无论是人类历史还是个人生涯都充满了重要的转折点,像炮声隆隆的战役、轰轰烈烈的革命和开天辟地的发现、每种艺术探索、每项科学研究莫不如是。无数的转折点贯穿了个人生命的始终。这些转折点绝非简单的人生事件,它们对所有人都具有道德和教育意义。
人们所想象的偶然事件的发生往往是必然的,是注定要发生的。所谓的转折点不过是前期诸多事件发生的必然结果。机遇只留给那些有准备的人。比如说,如果厄斯金没有做好充分准备,即便他有机会公开展示他的辩论才能,他也不能一举成名。否则,即使给了他机会也只不过会使他当众出丑。他能做多少前期的准备工作,机遇就能使他实现多大价值。
再有,偶然发生的事情都在上帝的掌控之中。这种想法很难理解,但道理非常清楚,上帝才是宇宙万物的主宰。像孩子接受父亲的教诲,我们每个人,包括全世界的每个人也都接受上帝的教诲。上帝将世界交给人类,就是让人类去征服、去掌控世界。世界就是人类施展智慧和热忱的舞台。我们可以期冀万能的上帝会在关键时刻帮助我们,以便能让我们有资格在死后升入天堂。在尘世走一遭就是接受世间的洗礼、等待机遇的惠顾。生命诸事莫不如此,生生世世莫不如此。
每个人的一生都充满了至关重要的转折点。转折点的出现使人生就此大不相同。上学、做生意、交朋友、谈恋爱、遭遇意外和死亡,对我们来说可能都是重要的转折点。更不用说计划落空、失去机遇、出现错误或绝望痛苦等这样的危机时刻。每个普通人都会遭遇到这样或者那样的危机,无论是在干惊天动地的大事之前,还是在失败挫折之后。我们需要做的是将影响控制个人生涯的各种因素明确分类。道德世界和物质世界一样有章可循。我们会看到勇气、精力、事业心、信仰、善良终究会善有善报。很多事情很多时候都是“山重水复疑无路”,忽而“柳暗花明又一村”。也许人生的境遇多半是跌宕起伏、灰暗无边的,但要相信这都是上帝的安排,一切将终成善果。也许不借助超自然力或参阅别人的生活无法从大处着眼理解此生此世。即便是那些为人类作出了杰出贡献、塑造了完美高尚人格的人也难免会在失意时挣扎于内心的自我矛盾和惶惑当中。也许必须超越此生才能修成正果。此生此世的我所遇见的人们龌龊、肮脏,也许只有在天国彼岸才能成功地获得幸福。
让我们竭尽全力,努力实现理想吧!
人有了自知之明和自我洞察力,才能冷静地回顾自己的一生。比如,人在刚下棋的时候并不知道哪着下错了,很多时候盲目冲动。只有在快输的时候,才知道哪着错了。虽然本可以赢,但这时已经没有了机会。打仗也是如此,一个合格的将军不允许出丝毫的差错,否则注定打败仗。
著名的政治家罗素伯爵〔译注:John Russell,1st Earl Russell,1792—1878年,活跃于十九世纪中期的英国辉格党及自由党政治家,曾任英国首相,于1861年以前以约翰·罗素勋爵(Lord John Russell)为其通称。他的孙子伯兰特·罗素是著名的哲学家、1950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和已故的詹姆斯·格雷厄姆爵士(译注:Sir James Robert George Graham,1792—1861年,英国辉格党、自由党政治家,曾任英国内务大臣和海军大臣)在其政治生涯中做过许多迫不得已的事情。他们在弥留之际,能公正地忏悔自己曾做过多少错事、造成了多大损失,感人至深。如果不能平静地反省自己,就很难正确地理解他人、公正地对待他人,更谈不上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每个人至少在与世界告别之时,需怀着一颗恻隐之心、一颗赞赏之心,忘却竞争和宿怨。只有道德和智慧都达到更高境界的人才能做到这一点。人要达到这种崇高境界还要经历好几个成长阶段。
人有永远无法满足的好奇心和欲望,总想去看、去听、去尝试新鲜的事情。不过,人对智慧的追求终会胜过好奇心的。人们希望了解主宰人类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法则;想要得到很多东西,其中重中之重,我想,就是至高无上的智慧。智慧使人通过学习了解历史、诗歌和对生命的热情。它的道德作用就是赋予人们同情心、进取心、公平心、慈悲心和纯洁心,期冀对所有人全心全意地做好事。
知道自己办了错事,有了这种谦卑的心态就是好的开头。追思过去,人生就会出现重大的转折点。人生的错误和转折点是密切相关的,悔过错误,了解并不完美的人生,知道人生什么是好、什么是坏,人生才能有转机。也许很多错误犯得很奇怪,根本无法解释。撇开人生可以解释的必然行为不谈,人生又有多少偶然性存在啊!偶然即是必然。偶然和必然都是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大自然虽然有规律,春夏秋冬依次交替,但这并不是简单的数学顺序。四季变换,景象万千、丰富多彩。各种事情也不是清晰地按因果关系依次出现的,而是由偶然事件的不断发生造成的。也许人生事件和大自然景象一样有规律可循,可不管有规律可循还是无规律可循,探究起来都是挺麻烦的。糟糕的是,我们只看到了冰山模糊的一角,无法弄清其中的大道理。真理就像转瞬即逝的天上的云一样。毋庸置疑,上帝最清楚这一切,他已经安排好这个奇怪的、充满偶然性的世界最终走向完美,尽管目前我们仍无法理解他的意图。我们迷惘惶惑,就像美国南部的种植园主刚走进北部地区的工厂车间,立刻被复杂机器的轰隆声弄得不知所措一样。
既然已经谈到偶然,那就有必要将偶然性和必然性清晰地区分开来。还是借用一下佩利举的那个著名的例子吧,尽管这个例子已经被人用烂了。一个人捡到了一块手表,他也许会归还失主,也许会自己留下。这块手表很贵、诱惑力很大,他可能会揣进自己的兜里。不过,另一个人遇到相同的情况,也许不会觉得这块表怎么样,立刻把它交还失主。实际上,一个人的人格和经历决定了他究竟该怎么做。一个人一旦做出某种决定,就要任由后人评说他是明智还是愚蠢。据说,在危急时刻,人要么会活力四射、敏捷公正,要么会表现得截然相反——萎靡不振、行动迟缓。我根本不想谈危急时刻做事的偶然性,只想谈谈必然性。很明显,人以前的经历都是以后特定时期的特定行为的铺垫。水手因为醉酒被船长解雇了,这个惩罚可够重的,但是醉酒并非偶然事件,醉酒背后肯定还有很多低俗行为。一个女人跟男人私奔了,在她忘记一切文明和优雅的信条、做出这惊世骇俗之举以前,她一定经历过内心和道德的不断沉沦。一个男人在法庭上被指控有罪,而很多证人不相信他犯罪,因为他是那么的温文尔雅。但是,他的内心其实早就处于犯罪的边缘,突然做出违犯法律之举也毫不奇怪。环境暂时掩盖、粉饰了事实,看起来是太平盛世,但却使事实更糟。所以切记,诸事皆须审慎。坦普尔主教曾就此论题布道,我听了他的布道,也听了他的崇拜者就同一论题的布道,不过他们的解释并不令我十分满意。谨慎小心有时会让人觉得很讨厌、很烦闷、很琐碎。有些事情对某些人显得一点儿都不重要,但对其他人来说却重要得很。谨慎小心是良知这座城堡的最前沿哨所。当前沿哨所一个一个地沦陷,良知这座城堡的防御能力也就尽失。良知的城堡已经四面楚歌,沦陷是必然结果。这个比喻适用于万事。有因就有果,偶然皆出于必然。
因此,人生的各个转折点毫无疑问都带有偶然性的特点。偶然皆出于必然。人在危急时刻必须做出抉择,这个抉择有时会影响一生。结婚或不想结婚,就业或不想就业莫不如此。在人的一生中,这样的转折点总会时不时地出现。先哲告诉我们,事实就是如此。莎士比亚曾说人生如潮涌,小水波亦能变成滔天巨浪。人可能成就惊天动地的伟业,也可能是悲剧结尾。总有船会被潮水掀翻触礁。大海涨潮了,饥饿的海水泡沫攀爬狂舔着落水人的双脚、膝盖、腰身、胸膛和嘴唇。他忍受着忧虑、痛苦和死亡。突然潮水退去,涨潮又变成了落潮。他突然转危为安,但没人为那些已经死去的人竖碑凭吊。生活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屡战屡败之后,一切经历似乎又变成金子般宝贵。曾几何时“拔剑四顾心茫然”,现如今“彩旗飘飘凯歌还”。不过万事皆如扬基牧师说的那样:“一切皆归于尘土。”
有时,偶然事件改变了人生,使人生增色不少。我刚刚读过两个这样的故事。那天我在一座很宏伟壮观的图书馆里看书,找到一本用牛皮纸包得厚厚的大部头书籍。我满怀喜悦地翻开这本书,读到一段精彩的殉道士贾斯廷和泰佛的谈话。贾斯廷向他偶然遇到的朋友泰佛讲述了他一生中许多极为真实、奇异的故事。有一天,贾斯廷在海边沉思,一位和蔼慈善的长者上前和他搭话,很冒昧地问他在思考什么。贾斯廷回答说在思考一些哲学家的理论。长者问他是否知道什么是预言。接下来的谈话改变了贾斯廷以后的人生境遇。也许我们中没有什么人有机会和哲人谈话,如果有机会和他们谈话就好像芝麻开门一样会使我们茅塞顿开,否则我们将终生蒙昧无知。戈登夫人的小册子里满怀崇敬之情谈到她杰出的父亲大卫·布鲁斯特爵士。他刚开始着手伟大的科学实验就失明了,很可能要摘除眼球。看不见东西,世上一切美好的东西都毫无意义了。著名的外科大夫本杰明·布罗迪爵士根据他的病情给他开了一个特殊的药方。主要是一个很简单、很普通的鼻烟。他用了,病很快痊愈。几年之后,布鲁斯特爵士再次遇到本杰明爵士,对他说了很多感激的话。但本杰明爵士感到很意外,说药方根本不是他开的。他只不过是给了他没有任何医疗作用的鼻烟。也许是名医名药的心理暗示治好了布鲁斯特爵士的病。
我们再举一些生活中的例子。理论是生活之屋的支柱,例子是能让光照射进来的窗子。
毫无疑问,在家庭会议上讨论上哪所中学或上哪所大学,对孩子来说是人生的重要转折点。人一冲动就能做出决定,可牵一发以动全身啊!更不幸的是,许多家庭往往错误地处理了问题。对一些孩子来说,上公立学校(注:英国的公立学校,实际是私立学校,相当于重点中学)就意味着一切,尤其是有些孩子从本质上已经被完全改造,迎合了英国公众社会的评判标准。他们的思想为社会所塑造、行为为社会所影响。也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工作顺利、高朋满座,继而财源滚滚、声名显赫。但是,还有些孩子只适合家庭教育或高尚的海外教育。他们的性格之花、情感之蕊如此娇脆,只能在阴凉处绽放,耀眼的阳光只会使他们枯萎。考珀在威斯敏斯特大教堂悲思感怀,不是因为他天性颖悟,而是因为他敏感伤情。我由衷地喜爱伊顿公学的学生。可他们年满十八岁,仍然愚钝无知。他们从未得到过他们应得的个人关怀,晃悠悠地一年又一年地升学。天晓得他们根本就没有达到升学标准。上伊顿公学的好处根本谈不上,不过有一点可以保证的是,学生还是有所得的,他们变得非常谦恭和善,彬彬有礼。伊顿公学的学生都这样,像一个模子刻出来的似的。但是,学生早期生活被不可救药地全盘毁掉了。他们变成了俗之又俗的人,接受的细心、耐心的教育也是任何一个小可怜接受的全部教育。但是如果他还能参军,还能过普通的家庭生活,这也是他所受教育的唯一好处。
上大学也是一样,孩子上这所大学,可能是因为他的父亲上了这所大学,也可能是因为他的叔叔在这儿有故交,再有可能因为这所大学给了他家乡一笔微不足道的奖学金。剑桥的老师会说:“他就应该上三一学院!”牛津的老师会说:“他就应该上基督教堂学院!”或“他就应该上巴里奥学院”!(注:三一学院、基督教堂学院和巴里奥学院都是剑桥和牛津的学院)为什么一个刻苦的学生只上一般的埃克塞特学院,而一个懒惰散漫、衣着考究的学生却可以上巴里奥呢?为什么一位真正的绅士只能去坏大学念书呢?在那儿,他除了和别人一样酗酒、抽烟什么也不做。为什么不可以让那些摇摆不定还没有完全定性的孩子接受更好的大学教育呢?全世界到处都有上错花轿嫁错郎、拜错花堂娶错妻的事。莱斯利·史蒂芬先生说三一学院连同不知名的小学校一样总有些稀奇古怪、离经叛道的人,“但是,他们仍然是上帝的孩子”。他也许上了你在大学城住了十多... -->>
导语:人生充满了转折点
当你步入这样一个人生阶段——回忆多于希望、追思多于展望之时,你总会情不自禁地回首过去。人的一生就像戏剧一样,围绕着你一幕幕展开,情节错综复杂、跌宕起伏,而你却能始终像个旁观者一样怀着一种对人生的极大兴趣,热切地关注、欣赏。我想,此时的你就能理解“转折点”背后的真正含义。毫无疑问,无论是人类历史还是个人生涯都充满了重要的转折点,像炮声隆隆的战役、轰轰烈烈的革命和开天辟地的发现、每种艺术探索、每项科学研究莫不如是。无数的转折点贯穿了个人生命的始终。这些转折点绝非简单的人生事件,它们对所有人都具有道德和教育意义。
人们所想象的偶然事件的发生往往是必然的,是注定要发生的。所谓的转折点不过是前期诸多事件发生的必然结果。机遇只留给那些有准备的人。比如说,如果厄斯金没有做好充分准备,即便他有机会公开展示他的辩论才能,他也不能一举成名。否则,即使给了他机会也只不过会使他当众出丑。他能做多少前期的准备工作,机遇就能使他实现多大价值。
再有,偶然发生的事情都在上帝的掌控之中。这种想法很难理解,但道理非常清楚,上帝才是宇宙万物的主宰。像孩子接受父亲的教诲,我们每个人,包括全世界的每个人也都接受上帝的教诲。上帝将世界交给人类,就是让人类去征服、去掌控世界。世界就是人类施展智慧和热忱的舞台。我们可以期冀万能的上帝会在关键时刻帮助我们,以便能让我们有资格在死后升入天堂。在尘世走一遭就是接受世间的洗礼、等待机遇的惠顾。生命诸事莫不如此,生生世世莫不如此。
每个人的一生都充满了至关重要的转折点。转折点的出现使人生就此大不相同。上学、做生意、交朋友、谈恋爱、遭遇意外和死亡,对我们来说可能都是重要的转折点。更不用说计划落空、失去机遇、出现错误或绝望痛苦等这样的危机时刻。每个普通人都会遭遇到这样或者那样的危机,无论是在干惊天动地的大事之前,还是在失败挫折之后。我们需要做的是将影响控制个人生涯的各种因素明确分类。道德世界和物质世界一样有章可循。我们会看到勇气、精力、事业心、信仰、善良终究会善有善报。很多事情很多时候都是“山重水复疑无路”,忽而“柳暗花明又一村”。也许人生的境遇多半是跌宕起伏、灰暗无边的,但要相信这都是上帝的安排,一切将终成善果。也许不借助超自然力或参阅别人的生活无法从大处着眼理解此生此世。即便是那些为人类作出了杰出贡献、塑造了完美高尚人格的人也难免会在失意时挣扎于内心的自我矛盾和惶惑当中。也许必须超越此生才能修成正果。此生此世的我所遇见的人们龌龊、肮脏,也许只有在天国彼岸才能成功地获得幸福。
让我们竭尽全力,努力实现理想吧!
人有了自知之明和自我洞察力,才能冷静地回顾自己的一生。比如,人在刚下棋的时候并不知道哪着下错了,很多时候盲目冲动。只有在快输的时候,才知道哪着错了。虽然本可以赢,但这时已经没有了机会。打仗也是如此,一个合格的将军不允许出丝毫的差错,否则注定打败仗。
著名的政治家罗素伯爵〔译注:John Russell,1st Earl Russell,1792—1878年,活跃于十九世纪中期的英国辉格党及自由党政治家,曾任英国首相,于1861年以前以约翰·罗素勋爵(Lord John Russell)为其通称。他的孙子伯兰特·罗素是著名的哲学家、1950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和已故的詹姆斯·格雷厄姆爵士(译注:Sir James Robert George Graham,1792—1861年,英国辉格党、自由党政治家,曾任英国内务大臣和海军大臣)在其政治生涯中做过许多迫不得已的事情。他们在弥留之际,能公正地忏悔自己曾做过多少错事、造成了多大损失,感人至深。如果不能平静地反省自己,就很难正确地理解他人、公正地对待他人,更谈不上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每个人至少在与世界告别之时,需怀着一颗恻隐之心、一颗赞赏之心,忘却竞争和宿怨。只有道德和智慧都达到更高境界的人才能做到这一点。人要达到这种崇高境界还要经历好几个成长阶段。
人有永远无法满足的好奇心和欲望,总想去看、去听、去尝试新鲜的事情。不过,人对智慧的追求终会胜过好奇心的。人们希望了解主宰人类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法则;想要得到很多东西,其中重中之重,我想,就是至高无上的智慧。智慧使人通过学习了解历史、诗歌和对生命的热情。它的道德作用就是赋予人们同情心、进取心、公平心、慈悲心和纯洁心,期冀对所有人全心全意地做好事。
知道自己办了错事,有了这种谦卑的心态就是好的开头。追思过去,人生就会出现重大的转折点。人生的错误和转折点是密切相关的,悔过错误,了解并不完美的人生,知道人生什么是好、什么是坏,人生才能有转机。也许很多错误犯得很奇怪,根本无法解释。撇开人生可以解释的必然行为不谈,人生又有多少偶然性存在啊!偶然即是必然。偶然和必然都是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大自然虽然有规律,春夏秋冬依次交替,但这并不是简单的数学顺序。四季变换,景象万千、丰富多彩。各种事情也不是清晰地按因果关系依次出现的,而是由偶然事件的不断发生造成的。也许人生事件和大自然景象一样有规律可循,可不管有规律可循还是无规律可循,探究起来都是挺麻烦的。糟糕的是,我们只看到了冰山模糊的一角,无法弄清其中的大道理。真理就像转瞬即逝的天上的云一样。毋庸置疑,上帝最清楚这一切,他已经安排好这个奇怪的、充满偶然性的世界最终走向完美,尽管目前我们仍无法理解他的意图。我们迷惘惶惑,就像美国南部的种植园主刚走进北部地区的工厂车间,立刻被复杂机器的轰隆声弄得不知所措一样。
既然已经谈到偶然,那就有必要将偶然性和必然性清晰地区分开来。还是借用一下佩利举的那个著名的例子吧,尽管这个例子已经被人用烂了。一个人捡到了一块手表,他也许会归还失主,也许会自己留下。这块手表很贵、诱惑力很大,他可能会揣进自己的兜里。不过,另一个人遇到相同的情况,也许不会觉得这块表怎么样,立刻把它交还失主。实际上,一个人的人格和经历决定了他究竟该怎么做。一个人一旦做出某种决定,就要任由后人评说他是明智还是愚蠢。据说,在危急时刻,人要么会活力四射、敏捷公正,要么会表现得截然相反——萎靡不振、行动迟缓。我根本不想谈危急时刻做事的偶然性,只想谈谈必然性。很明显,人以前的经历都是以后特定时期的特定行为的铺垫。水手因为醉酒被船长解雇了,这个惩罚可够重的,但是醉酒并非偶然事件,醉酒背后肯定还有很多低俗行为。一个女人跟男人私奔了,在她忘记一切文明和优雅的信条、做出这惊世骇俗之举以前,她一定经历过内心和道德的不断沉沦。一个男人在法庭上被指控有罪,而很多证人不相信他犯罪,因为他是那么的温文尔雅。但是,他的内心其实早就处于犯罪的边缘,突然做出违犯法律之举也毫不奇怪。环境暂时掩盖、粉饰了事实,看起来是太平盛世,但却使事实更糟。所以切记,诸事皆须审慎。坦普尔主教曾就此论题布道,我听了他的布道,也听了他的崇拜者就同一论题的布道,不过他们的解释并不令我十分满意。谨慎小心有时会让人觉得很讨厌、很烦闷、很琐碎。有些事情对某些人显得一点儿都不重要,但对其他人来说却重要得很。谨慎小心是良知这座城堡的最前沿哨所。当前沿哨所一个一个地沦陷,良知这座城堡的防御能力也就尽失。良知的城堡已经四面楚歌,沦陷是必然结果。这个比喻适用于万事。有因就有果,偶然皆出于必然。
因此,人生的各个转折点毫无疑问都带有偶然性的特点。偶然皆出于必然。人在危急时刻必须做出抉择,这个抉择有时会影响一生。结婚或不想结婚,就业或不想就业莫不如此。在人的一生中,这样的转折点总会时不时地出现。先哲告诉我们,事实就是如此。莎士比亚曾说人生如潮涌,小水波亦能变成滔天巨浪。人可能成就惊天动地的伟业,也可能是悲剧结尾。总有船会被潮水掀翻触礁。大海涨潮了,饥饿的海水泡沫攀爬狂舔着落水人的双脚、膝盖、腰身、胸膛和嘴唇。他忍受着忧虑、痛苦和死亡。突然潮水退去,涨潮又变成了落潮。他突然转危为安,但没人为那些已经死去的人竖碑凭吊。生活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屡战屡败之后,一切经历似乎又变成金子般宝贵。曾几何时“拔剑四顾心茫然”,现如今“彩旗飘飘凯歌还”。不过万事皆如扬基牧师说的那样:“一切皆归于尘土。”
有时,偶然事件改变了人生,使人生增色不少。我刚刚读过两个这样的故事。那天我在一座很宏伟壮观的图书馆里看书,找到一本用牛皮纸包得厚厚的大部头书籍。我满怀喜悦地翻开这本书,读到一段精彩的殉道士贾斯廷和泰佛的谈话。贾斯廷向他偶然遇到的朋友泰佛讲述了他一生中许多极为真实、奇异的故事。有一天,贾斯廷在海边沉思,一位和蔼慈善的长者上前和他搭话,很冒昧地问他在思考什么。贾斯廷回答说在思考一些哲学家的理论。长者问他是否知道什么是预言。接下来的谈话改变了贾斯廷以后的人生境遇。也许我们中没有什么人有机会和哲人谈话,如果有机会和他们谈话就好像芝麻开门一样会使我们茅塞顿开,否则我们将终生蒙昧无知。戈登夫人的小册子里满怀崇敬之情谈到她杰出的父亲大卫·布鲁斯特爵士。他刚开始着手伟大的科学实验就失明了,很可能要摘除眼球。看不见东西,世上一切美好的东西都毫无意义了。著名的外科大夫本杰明·布罗迪爵士根据他的病情给他开了一个特殊的药方。主要是一个很简单、很普通的鼻烟。他用了,病很快痊愈。几年之后,布鲁斯特爵士再次遇到本杰明爵士,对他说了很多感激的话。但本杰明爵士感到很意外,说药方根本不是他开的。他只不过是给了他没有任何医疗作用的鼻烟。也许是名医名药的心理暗示治好了布鲁斯特爵士的病。
我们再举一些生活中的例子。理论是生活之屋的支柱,例子是能让光照射进来的窗子。
毫无疑问,在家庭会议上讨论上哪所中学或上哪所大学,对孩子来说是人生的重要转折点。人一冲动就能做出决定,可牵一发以动全身啊!更不幸的是,许多家庭往往错误地处理了问题。对一些孩子来说,上公立学校(注:英国的公立学校,实际是私立学校,相当于重点中学)就意味着一切,尤其是有些孩子从本质上已经被完全改造,迎合了英国公众社会的评判标准。他们的思想为社会所塑造、行为为社会所影响。也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工作顺利、高朋满座,继而财源滚滚、声名显赫。但是,还有些孩子只适合家庭教育或高尚的海外教育。他们的性格之花、情感之蕊如此娇脆,只能在阴凉处绽放,耀眼的阳光只会使他们枯萎。考珀在威斯敏斯特大教堂悲思感怀,不是因为他天性颖悟,而是因为他敏感伤情。我由衷地喜爱伊顿公学的学生。可他们年满十八岁,仍然愚钝无知。他们从未得到过他们应得的个人关怀,晃悠悠地一年又一年地升学。天晓得他们根本就没有达到升学标准。上伊顿公学的好处根本谈不上,不过有一点可以保证的是,学生还是有所得的,他们变得非常谦恭和善,彬彬有礼。伊顿公学的学生都这样,像一个模子刻出来的似的。但是,学生早期生活被不可救药地全盘毁掉了。他们变成了俗之又俗的人,接受的细心、耐心的教育也是任何一个小可怜接受的全部教育。但是如果他还能参军,还能过普通的家庭生活,这也是他所受教育的唯一好处。
上大学也是一样,孩子上这所大学,可能是因为他的父亲上了这所大学,也可能是因为他的叔叔在这儿有故交,再有可能因为这所大学给了他家乡一笔微不足道的奖学金。剑桥的老师会说:“他就应该上三一学院!”牛津的老师会说:“他就应该上基督教堂学院!”或“他就应该上巴里奥学院”!(注:三一学院、基督教堂学院和巴里奥学院都是剑桥和牛津的学院)为什么一个刻苦的学生只上一般的埃克塞特学院,而一个懒惰散漫、衣着考究的学生却可以上巴里奥呢?为什么一位真正的绅士只能去坏大学念书呢?在那儿,他除了和别人一样酗酒、抽烟什么也不做。为什么不可以让那些摇摆不定还没有完全定性的孩子接受更好的大学教育呢?全世界到处都有上错花轿嫁错郎、拜错花堂娶错妻的事。莱斯利·史蒂芬先生说三一学院连同不知名的小学校一样总有些稀奇古怪、离经叛道的人,“但是,他们仍然是上帝的孩子”。他也许上了你在大学城住了十多...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