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1/2)
奇热小说网 www.qirexs.com,逆袭力:把握生命的转折点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文学、科学和艺术
我们都相信坚持不懈、坚韧不拔地奋斗就有无穷的力量。“永不绝望,”埃德蒙·伯克给他的朋友写道,“如果绝望,就在绝望中奋斗。”正如马修·阿诺德所说:
认真思考工作就能起步,
历经磨难工作就能完成。
如果真是这样,马修·阿诺德为什么不写一首优美的诗篇,非要攻击不同观点、打击自然宗教的基础呢?这位桂冠诗人还说:
我很清楚,
任务要来了,我感受到上帝在工作了,
就在这个新年。
再引用一句:“即便是做最卑贱的工作,人的整个灵魂也会在工作时进入一种和谐状态。”
我并不是有意推荐年轻人将文学当作职业。事实上,我反对将文学当作职业。根据现代标准,新闻也许是门职业。我有很多理由不鼓励那些年轻人靠爬格子谋生。正如培根所说文学是好东西,但不能拿来当饭吃。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文学不是挣钱养家的最好职业,也不是最有用的副业。年轻人根本分不清渴望追求文学事业和有能力追求文学事业之间有什么区别。在文学界竞争也太大了。很多杂志编辑说他们收的稿子非常多质量又高,可以连发好几年,根本不愁没有稿子可发。搞文学还有很多不利的社会因素。尽管很多文诌诌的人非常高看文学,但并不推荐广大社会青年从事文学创作。
我们谈谈文学的另一面,也许会鼓舞热爱文学的青年们。每天早上、每星期、每月、每季度、每年都会有大量作者写出很多文章和书籍,并大量出版。文学水平较高、知识又比较渊博的人能够在作家大军中找到一席生存之地。文学界的巅峰是世界文学天才们,他们的学术平台远远高于同行,但文学界还有一大批普通成员。文化功底扎实、观察力敏锐、聪慧颖悟、思路清晰、表达流畅的人应该找点儿事做。“Poeta nascitur,orator fit。”这句谚语的意思是说“天生我材必有用”。如果一个人有空闲、能独立,如果他有耐心、肯用功,如果他能经受时间的考验并坚持不懈,那么他的坚持必将带来回报。故意引诱年轻人从事文学,你会感到可耻的。但对那些收入不多的教士、没有案子可办的律师来说,物价飞涨但收入不涨,就应该干些爬格子的活儿补贴家用,也许最后还能歪打正着,修得正果。
成功总是迟迟到来,但成功一旦到来就补偿了先前的失败。注定成功的天才也得像受过教育的庸才一样学会耐心等待。要想成功就要学会等待,一蹴而就、一夜成名也许未必是好事。拜伦(注:1788—1824,英国诗人,被公认为是浪漫主义运动的先驱。著作有《查尔德·哈洛尔德游记》以及讽刺长诗《唐璜》。由于他的恋爱经历和反传统的生活方式,拜伦在当时是名誉扫地的。他死于为希腊脱离土耳其而独立所做的工作中)早上醒来就发现自己出名了,但声名却毁了他、扼杀了他。彭斯(注:著名苏格兰诗人)在爱丁堡的冬天过得非常成功,但后来的事实证明那个冬天是最不幸的冬天。就像时髦的东西很快会过时一样,如果人年轻时就闻名于世,那最好是年轻时就死掉,否则后半辈子只会往自己脸上抹黑。很多人一本接一本地发表作品,可每本都不怎么成功或者根本就是失败。他们就是觉得有话要说、要写,就不断地说下去、写下去,最后还真成功了。也许晚点儿成功对一些人来说是好事,对另外一些人来说则是毁灭性的,就像严霜摧残了花蕾一样。从人性角度上来说,如果济慈(注:1795—1821,英国最伟大的诗人之一,他的作品音调优美,古典意象丰富,包括《圣爱格妮斯之前夜》《希腊古瓮》和《秋颂》,但过早夭亡)活着时有坦尼森(注:1809—1892,英国诗人,其作品包括《悼念》和《轻骑兵的责任》,反映了维多利亚时期的情感和美学思想。1850年他获得“桂冠诗人”的称号)那样的成就,也许能活得长一点儿。但《季刊》杀死了他,正如它后来想扼杀坦尼森,《爱丁堡》想扼杀华兹华斯(注:1770—1850,英国诗人,其最重要的全集《抒情歌谣》同塞缪尔·泰勒柯尔斯基合作出版,为建立英格兰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作出了贡献。他于1843年被授予“桂冠诗人”称号)一样。
脑海中奇怪的思绪,
要靠文章吸出来。
现在《季刊》已经不敢再拒绝华兹华斯的稿子,华兹华斯也坐上了胜利的战车。
伟人成名的道路是多么漫长而艰辛啊!华兹华斯是经过了多久才得到公众认可的啊!有些著名的小说在未出版之前曾经一次又一次地被拒绝。夏洛特·勃朗蒂(注:英国女作家,《简爱》的作者)出名的道路也是充满艰辛。萨克雷(注:1811—1863,英国作家,著名小说《名利场》的作者)的《名利场》也曾遭到退稿。人在一生中能遇到好运气也不能说明人不坚持就能战胜困难。相反,只有坚持不懈才是战胜困难的不二法门。
艺术也是如此。当你坐下来聆听第一堂课,那是多么神圣的时刻啊!你跟着老师朗读诗歌,很喜欢也很欣赏,但不管怎么说诗歌对于你来说还是远离了你的生活圈子,有些陌生。你坐在椅子上,心中似乎有种思绪在翻滚,脑海中有种冲动,一些美妙的思绪喷薄而出,你发现自己有音乐天赋。你长久地观察大自然,发现散落在地上的五颜六色的落叶和远处的一带青山,突然之间你发觉自己有描画自然的本事,可以重现这些颜色。瓦萨里给米开朗琪罗讲述了一个非常美妙的故事。有一天多米尼歌在画桑塔·露琪亚教堂的时候,偶尔出去了一下,米开朗琪罗就用多米尼歌的绘画工具和脚手架,接着他的画画起来。多米尼歌回来看见米开朗琪罗的画,惊叹道:“这个小孩儿比我还懂画。”上天赐予了米开朗琪罗非凡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多米尼歌叹服了。维斯特说,是母亲的一个吻使自己成了画家。伟大画家麦克莉斯的经历也差不多。他刚刚去世,我们为他的故去悲痛不已。
1825年秋天,瓦尔特·斯科特在洛克哈特夫妇和埃奇沃斯小姐的陪同下匆忙地去爱尔兰旅行。他在科克待了一小段时间,在那儿的时候造访了书商大亨博尔斯特的书店。著名作家斯科特光临吸引了很多文学人士。麦克莉斯当时还是个小孩子,突发奇想想给斯科特爵士画个素描。他躲在书店不被人注意的一角,几分钟之内就画好了三幅素描,每幅都是不同的姿势。他把画拿回家,选了一个最满意的,用整个晚上继续加工。第二天早上他拿给了博尔斯特一幅高质量的铅笔和钢笔画,细节处理得非常好。博尔斯特把画放在店里最显眼的地方。那天斯科特爵士和朋友们又来书店,一进门那幅画细腻忠实的表现力就吸引了他的注意。他立刻问是谁画的。麦克莉斯一直站在远远的角落里,别人把他引见给斯科特爵士。伟大的作家温和地抓住他的手,很惊叹这么一个小孩儿竟有这样高的绘画水平,并预言他能出人头地。斯科特爵士要了支笔,在肖像画的角上亲笔签了名。瓦尔特·斯科特爵士的肖像画引起了艺术评论界的轰动。麦克莉斯虽然犹犹豫豫地缺乏自信,但还是在朋友的怂恿下在巴黎大街上开了家画廊,而后名声大噪。
巴里还是小孩子的时候从科克徒步旅行到都柏林(注:爱尔兰首府和最大城市,位于该国中东部,濒临爱尔兰海)。他随身带着第一幅画作《圣·帕特里克异教徒的对话》。画放在展室的一角,不太引人注意,但它没逃过埃德蒙·伯克的眼睛。他问秘书画家是谁。“我不知道,”秘书回答说,“是那个小男孩儿拿来的。”他指着巴里。巴里毕恭毕敬地站在自己的画旁边。“你在哪儿弄的这幅画,孩子?”伯克说,“谁画的?”“我画的,”男孩儿回答说,“我画的。”“啊?那不可能!”伯克说。他扫了一眼衣衫破旧的男孩儿。我们就不必赘述伯克是如何善待他,让他出名了吧。
一个人才智不断进步就会获得新本事。我记得有个嗓音条件很不错的人讲过自己是如何第一次发现有唱歌天赋的。她的妈妈带她去听著名歌唱家的演唱会,回到家以后,她就唱出了和著名歌手一样高的音。经过系统训练,她发觉了自己非凡的天赋。
我们再看看科学发展史和科学家一生中的转折点吧。布莱兹·帕斯卡尔是属于横跨文学和科学两个领域的英才。
布莱兹·帕斯卡是法国最纯洁、最高尚的名字之一,也可以说是全人类最纯洁、最高尚的名字之一。他生活在英国大革命时期。那时宗教腐败、法庭腐化,法国正酝酿着一场更可怕的革命。他出生在欧维涅的克莱蒙特。布莱兹还是孩子的时候就特别早熟,而且早熟得非常不自然。他的父亲觉察到了他比别的孩子早熟,不鼓励甚至制止他做超出年龄的工作。父亲不允许他干过多的工作,让他做的功课也是在同龄孩子接受能力范围内的。十二岁时父亲才让他学拉丁文。父亲亲自教他语言理论,他非常聪明总能立刻领会。在正式学习语言之前就已经理解语法本质了。十二岁时的一件事改变了他的思想。他和别的孩子都注意到,敲击玻璃杯会发出很长的颤音。但手一放到玻璃杯上,声音就消失了。这个小科学家感到很疑惑,决心发现其中的秘密。他做了很多实验,最后写出非常精彩的论文。他父亲就很喜欢做实验,当父亲做实验的时候,他就在旁边饶有兴趣地看着。不弄清楚事情真相,他决不罢休。不过,聪明的父母觉得孩子太小,科学对于他来说可能有些太严肃了。因此让他先学拉丁文再学数学。越是不让布莱兹学数学,他就越感兴趣。不管怎么说,他可以问问父亲什么是数学。他父亲跟他解释了什么是几何。“几何,”他父亲简单回答说,“就是教人如何得出准确的数字,和数字之间的比例如何。”父亲就给他解释这么多,就再也不让他多想、多问了。不过是金子总要发光,是天才总能自我显现。上课时间父亲规定一定要学拉丁文,活动时间他可以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他的小脑袋瓜总是想着父亲说的话。他一个人坐在大厅里,用木炭画着圆形、三角形,思考着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父母小心翼翼地将科学书籍收好,不让他看。他也就不知道什么术语了。圆形他叫“圈”,直线他叫“棍”。就这样过了一段时间,这个小孩儿就掌握或者说发现了这些数学元素,而其他孩子要费好多力气才能从书本上学会。一天,帕兹卡正聚精会神全力以赴地搞研究,根本没发觉他父亲走进屋。他父亲问他在干什么,他说他正在研究欧几里得(注:古希腊数学家,他把逻辑学中的演绎原理应用到几何学中,借以由定义明确的公理导出语句)第一本书中的第三十二个数学定理。“你是怎么想的?”他父亲问。“我发现了这个。”他回答说。然后他又提到欧几里得的其他定理,然后一点一点地跟父亲阐释基本知识,一直说到几何学的最基本定义和公理。父亲为儿子的天才感到万分高兴。父亲什么也没说就离开了房间,想找个朋友聊聊,看怎么培养他的儿子。后来大家一致同意不再限制他学习数学了,还给他一本欧几里得的书,让他在空闲时间看。
正如人们预料的那样,他在数学方面突飞猛进。年仅十六岁,就写出了关于圆锥截面的论文。同时代著名哲学家笛卡儿(注:1596—1650,法国数学家、哲学家,因将笛卡儿坐标体系公式化而被认为是解析几何之父。他的哲学思想基于唯理性的前提“我思故我在”)读完他的论文叹为观止,几乎不敢相信论文竟出自如此年轻的人之手。十九岁,他发明了著名的数学仪器。二十六岁,完成了著名的空气重力实验,使他和托里切利(注:1608—1647,意大利数学家和物理学家,发明了水银温度计)和玻意耳(注:1627—1691,爱尔兰裔英籍物理学家和化学家,他对化学元素和反应的精确定义将化学从冶金术中分离出来。1662年他提出了波义耳定律)齐名,他的实验和数学论著使他成为那个时代最伟大的数学家之一。
在他的一生中,曾发生过几次有趣事件。一天,他去探望他的姐姐杰奎琳,碰巧那时祈祷钟声响了。他的姐姐走进教堂,帕斯卡也从另外一个门溜了进去。布道师演讲的主题就是如何开始基督生活。他说性情温和的人因为世俗的牵绊,为自我解放设置了障碍,失去了响应天堂召唤的机会。帕斯卡认为这就是在说他呢。他把布道师的话当作上帝的警示。他还经历过一次更可怕的死里逃生。一天他坐着马车去纽利(注:法国中北部的一个城市,巴黎城郊居民区和工业区),还有几个朋友和他同行。那天是个假日,桥很高,有一部分还没有护栏。正好走到这段的时候,两匹头马惊了,一带缰绳就向一边跑去,冲出桥身跳进了塞纳河。也许是天意,缰绳断了,车并没有和马一起掉下去,而是牢牢地卡在了桥边。帕斯卡的虚弱身体根本受不了这种惊吓,立刻昏了过去,好半天才醒过来。这次事故给他留下了长期的深刻印象。这次事故很蹊跷,马本不应该受惊,马受惊后,车本应该掉下去但没掉下去。以后,他时常感到不安全,而且危险好像总在左边。桥上事故就发生在左边,在桥上还留下了一个深坑。帕斯卡后来在一篇文章中谈到这次历险,说人类的虚荣总是屈服于想象。他说:“世上最伟大的哲学家无一不是走很窄的天堑,下面就是万丈深渊,理性告诉他自己是安全的,但他总想象自己会掉下去。一想到走这样的路,就免不了心惊胆战。”
有一次他想写一篇著作,和朋友们热烈讨论著作大纲。他给著作起好了名字、拟好了大纲,并解释了他想要研究阐释的命题和关联。后来很多欧洲著名的法官聆听了他的演讲,他们说从未听过这么美妙的演讲,它说服力强,使人信服。帕斯卡用一两个小时阐述他的设计大纲,听众纷纷猜想这会是多么伟大的作品啊!后来有些听众将他的演讲加工整理,并发表了简介。他写这部著作是向宗教界表达敬意。这部著作奠定了宗教基础,证明了上帝的存在,证明了基督教义的存在。为完成这部著作,他用去了十年的空闲时间还搭上了健康的身体。他没有写完整部作品。他死后,人们发现了好多零散纸张写的都是关于这个主题的。后来有人将它们编辑整理命名为《帕斯卡的思想》保存了下来。这位伟大的作家似乎从没借鉴过任何一本书,只是经过深度思考,灵感一现,就随手找张纸像旧信件的背面或其他零碎纸张记录下来。他把这些零散纸张订好存档。也许是想等身体好一点以后再出版,不过他的身体再没好起来。《帕斯卡的思想》能保存下来就是个奇迹。破船载了好货,破纸记了美文。
科学历史上,总是反复发生奇迹时刻。有个奇异故事讲的是曼彻斯特的长袜织机是如何发明的。据说十六世纪一位叫威廉·李的牧师倾心于一位女士,可那位女士关心织艺甚于喜欢和他聊天,这让他感到很落寞。他决心造个机器免除手工劳作之苦。他成功地造出了机器,因为专心工作甚至忘记了那名女士。这项发明非常重要,但发明者的结局却很悲惨。伊丽莎白女王只给了他生产丝袜的专利权,却没有赐予他财富,所以他带着发明出国了,在国外伤心痛苦地死去。威廉·汤姆森最近在爱丁堡发表了一篇演说谈到艾萨克·牛顿爵士精彩的一生。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万物彼此之间都存在引力。然而,他又发现了一些现象对自己的理论产生了怀疑。他将月球上物体的重量同地球上质量相同物体的重量相比较,发现二者重量相差很大。好多年他都没有公布他的发现。一天,他在皇家学院听了皮卡德的测地论文,论文指出以前对月球半径的测量存在严重错误。牛顿认为他的发现也许是正确的。回家以后,他继续计算,很兴奋地将计算结果给朋友看。计算结果论证了月球的运转轨道。威廉·汤姆森爵士的电学发明——检流计,尽管现在对它的价值下定论还为时过早,但它确实是科学史上的奇迹。看看著名科学家们是如何度过生命的最后岁月的吧,看看他们是如何希望在天堂进一步完善人世科学的。埃迪斯通在斯密顿(注:地名)病危的时候,一轮明月照进他的病房。他目不转睛地看着月亮说:“多少次我充满好奇地看着它啊!我突然有了灵感,一下子明白了许多问题,这多让人高兴啊!”
查尔斯·贝尔爵士一生中也有很多光辉时刻,毫无疑问最重要的是他发现了神经系统。他的发现和马尔斯·霍尔的发现是我们这个时代医学界最重要的成就。他论文的责任编辑生理学家穆勒权威地声称,神经系统的发现和血液循环的发现同样重要。他的妻子说他将一页一页的纸叠加起来演示神经是如何随着功能增加而变得更加复杂的。人类的神经功能复杂多样,由最简单、最原始的行为功能直到人类最完美的嗓音和表情,神经系统控制着人类的一切行为。他的桥水论文阐述了神经系统的发现。贝尔爵士的另一篇论文《手》开辟了另一个学术纪元。他满脑子里想的都是设计理论。他和别人讨论、写信、给大英学术联合会做演讲都是这个内容。他想告诉科学家们万能的上帝是如何做的绳子、造的拱门。在《手》一文的结尾处,他说:“人类灵魂每走高一步就能积累更多的理性知识。我们相信人类的最终目标是改善生活,改善为人类服务的机器,并不断革新。”毋庸置疑,贝尔爵士一生开创了两次重大纪元:一次是他结婚,一次是他用假苍蝇钓鱼。他的妻子是他嫂子的妹妹,所以他和家人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他在结婚前后给妻子写的信中充满爱意,十分动人。“上帝无处不在,我的爱人,”他给未婚妻写道,“这是我的思维习惯。你认为我想都没想就当了设计师了吗?我是因为痴心狂热于建筑才当上设计师的。”他用假苍蝇钓鱼,向往喜欢乡村生活。在乡村的时候,他也总觉得自己应该思考点儿什么。他高兴地写道:“我已经定好到考珀勋爵在潘桑泽的水塘去,那儿的鲑鱼和小马哈鱼一样大,我很有兴趣去钓鱼。要知道,那些英国公园非常美丽,它们装饰、点缀了英格兰,使英格兰更加幽静、更加美丽。我们在旁边的乡村小店临时安了家,这些小店还是很舒服的。常去乡村,我才能体会住在伦敦的另一番好处。”查尔斯爵士发现了幸福的秘密。我们也明白了,他之所以能写出《手》这么好的书,是因为钓鱼充分放松愉悦了自己。“除非手拿钓鱼竿,否则根本无法看到湍流的溪水、池塘、岩石、树木的美来。”阿美迪·皮索给他著书立传,他还写了自传。读他的传记,我们明白这些休闲场所使他获得了一个又一个学术成就。
解剖学家古德塞也有着相似的人生逸事。朗斯戴尔博士给他写的传记命名为“古德塞的一生和贡献”,书中详细描绘了他生命中的最后岁月。
“为拒绝见客,他每天晚上八点半就上床睡觉,早晨五点起床。这样在大多数爱丁堡人吃早餐前他可以工作五个小时。他生活俭朴,任何事都亲力亲为。白天把沙发当办公椅,晚上把沙发当床。这样他就睡在论文中和特殊文件中,不必担心会打扰到家人,可以随时穿上衣服开始工作。
“他经常收到欧洲解剖界和自然科学界的同人们的来信。人们都用景仰的目光崇拜他。如果因为不是非常熟识,人们不敢过于亲近他,向表达温情的友谊。他不太愿意写信,比塔利兰还不愿意写信,总是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地推迟回信。给他的信内容很奇怪,来自于各行各业、各种层次的人,像炮弹工匠、... -->>
文学、科学和艺术
我们都相信坚持不懈、坚韧不拔地奋斗就有无穷的力量。“永不绝望,”埃德蒙·伯克给他的朋友写道,“如果绝望,就在绝望中奋斗。”正如马修·阿诺德所说:
认真思考工作就能起步,
历经磨难工作就能完成。
如果真是这样,马修·阿诺德为什么不写一首优美的诗篇,非要攻击不同观点、打击自然宗教的基础呢?这位桂冠诗人还说:
我很清楚,
任务要来了,我感受到上帝在工作了,
就在这个新年。
再引用一句:“即便是做最卑贱的工作,人的整个灵魂也会在工作时进入一种和谐状态。”
我并不是有意推荐年轻人将文学当作职业。事实上,我反对将文学当作职业。根据现代标准,新闻也许是门职业。我有很多理由不鼓励那些年轻人靠爬格子谋生。正如培根所说文学是好东西,但不能拿来当饭吃。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文学不是挣钱养家的最好职业,也不是最有用的副业。年轻人根本分不清渴望追求文学事业和有能力追求文学事业之间有什么区别。在文学界竞争也太大了。很多杂志编辑说他们收的稿子非常多质量又高,可以连发好几年,根本不愁没有稿子可发。搞文学还有很多不利的社会因素。尽管很多文诌诌的人非常高看文学,但并不推荐广大社会青年从事文学创作。
我们谈谈文学的另一面,也许会鼓舞热爱文学的青年们。每天早上、每星期、每月、每季度、每年都会有大量作者写出很多文章和书籍,并大量出版。文学水平较高、知识又比较渊博的人能够在作家大军中找到一席生存之地。文学界的巅峰是世界文学天才们,他们的学术平台远远高于同行,但文学界还有一大批普通成员。文化功底扎实、观察力敏锐、聪慧颖悟、思路清晰、表达流畅的人应该找点儿事做。“Poeta nascitur,orator fit。”这句谚语的意思是说“天生我材必有用”。如果一个人有空闲、能独立,如果他有耐心、肯用功,如果他能经受时间的考验并坚持不懈,那么他的坚持必将带来回报。故意引诱年轻人从事文学,你会感到可耻的。但对那些收入不多的教士、没有案子可办的律师来说,物价飞涨但收入不涨,就应该干些爬格子的活儿补贴家用,也许最后还能歪打正着,修得正果。
成功总是迟迟到来,但成功一旦到来就补偿了先前的失败。注定成功的天才也得像受过教育的庸才一样学会耐心等待。要想成功就要学会等待,一蹴而就、一夜成名也许未必是好事。拜伦(注:1788—1824,英国诗人,被公认为是浪漫主义运动的先驱。著作有《查尔德·哈洛尔德游记》以及讽刺长诗《唐璜》。由于他的恋爱经历和反传统的生活方式,拜伦在当时是名誉扫地的。他死于为希腊脱离土耳其而独立所做的工作中)早上醒来就发现自己出名了,但声名却毁了他、扼杀了他。彭斯(注:著名苏格兰诗人)在爱丁堡的冬天过得非常成功,但后来的事实证明那个冬天是最不幸的冬天。就像时髦的东西很快会过时一样,如果人年轻时就闻名于世,那最好是年轻时就死掉,否则后半辈子只会往自己脸上抹黑。很多人一本接一本地发表作品,可每本都不怎么成功或者根本就是失败。他们就是觉得有话要说、要写,就不断地说下去、写下去,最后还真成功了。也许晚点儿成功对一些人来说是好事,对另外一些人来说则是毁灭性的,就像严霜摧残了花蕾一样。从人性角度上来说,如果济慈(注:1795—1821,英国最伟大的诗人之一,他的作品音调优美,古典意象丰富,包括《圣爱格妮斯之前夜》《希腊古瓮》和《秋颂》,但过早夭亡)活着时有坦尼森(注:1809—1892,英国诗人,其作品包括《悼念》和《轻骑兵的责任》,反映了维多利亚时期的情感和美学思想。1850年他获得“桂冠诗人”的称号)那样的成就,也许能活得长一点儿。但《季刊》杀死了他,正如它后来想扼杀坦尼森,《爱丁堡》想扼杀华兹华斯(注:1770—1850,英国诗人,其最重要的全集《抒情歌谣》同塞缪尔·泰勒柯尔斯基合作出版,为建立英格兰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作出了贡献。他于1843年被授予“桂冠诗人”称号)一样。
脑海中奇怪的思绪,
要靠文章吸出来。
现在《季刊》已经不敢再拒绝华兹华斯的稿子,华兹华斯也坐上了胜利的战车。
伟人成名的道路是多么漫长而艰辛啊!华兹华斯是经过了多久才得到公众认可的啊!有些著名的小说在未出版之前曾经一次又一次地被拒绝。夏洛特·勃朗蒂(注:英国女作家,《简爱》的作者)出名的道路也是充满艰辛。萨克雷(注:1811—1863,英国作家,著名小说《名利场》的作者)的《名利场》也曾遭到退稿。人在一生中能遇到好运气也不能说明人不坚持就能战胜困难。相反,只有坚持不懈才是战胜困难的不二法门。
艺术也是如此。当你坐下来聆听第一堂课,那是多么神圣的时刻啊!你跟着老师朗读诗歌,很喜欢也很欣赏,但不管怎么说诗歌对于你来说还是远离了你的生活圈子,有些陌生。你坐在椅子上,心中似乎有种思绪在翻滚,脑海中有种冲动,一些美妙的思绪喷薄而出,你发现自己有音乐天赋。你长久地观察大自然,发现散落在地上的五颜六色的落叶和远处的一带青山,突然之间你发觉自己有描画自然的本事,可以重现这些颜色。瓦萨里给米开朗琪罗讲述了一个非常美妙的故事。有一天多米尼歌在画桑塔·露琪亚教堂的时候,偶尔出去了一下,米开朗琪罗就用多米尼歌的绘画工具和脚手架,接着他的画画起来。多米尼歌回来看见米开朗琪罗的画,惊叹道:“这个小孩儿比我还懂画。”上天赐予了米开朗琪罗非凡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多米尼歌叹服了。维斯特说,是母亲的一个吻使自己成了画家。伟大画家麦克莉斯的经历也差不多。他刚刚去世,我们为他的故去悲痛不已。
1825年秋天,瓦尔特·斯科特在洛克哈特夫妇和埃奇沃斯小姐的陪同下匆忙地去爱尔兰旅行。他在科克待了一小段时间,在那儿的时候造访了书商大亨博尔斯特的书店。著名作家斯科特光临吸引了很多文学人士。麦克莉斯当时还是个小孩子,突发奇想想给斯科特爵士画个素描。他躲在书店不被人注意的一角,几分钟之内就画好了三幅素描,每幅都是不同的姿势。他把画拿回家,选了一个最满意的,用整个晚上继续加工。第二天早上他拿给了博尔斯特一幅高质量的铅笔和钢笔画,细节处理得非常好。博尔斯特把画放在店里最显眼的地方。那天斯科特爵士和朋友们又来书店,一进门那幅画细腻忠实的表现力就吸引了他的注意。他立刻问是谁画的。麦克莉斯一直站在远远的角落里,别人把他引见给斯科特爵士。伟大的作家温和地抓住他的手,很惊叹这么一个小孩儿竟有这样高的绘画水平,并预言他能出人头地。斯科特爵士要了支笔,在肖像画的角上亲笔签了名。瓦尔特·斯科特爵士的肖像画引起了艺术评论界的轰动。麦克莉斯虽然犹犹豫豫地缺乏自信,但还是在朋友的怂恿下在巴黎大街上开了家画廊,而后名声大噪。
巴里还是小孩子的时候从科克徒步旅行到都柏林(注:爱尔兰首府和最大城市,位于该国中东部,濒临爱尔兰海)。他随身带着第一幅画作《圣·帕特里克异教徒的对话》。画放在展室的一角,不太引人注意,但它没逃过埃德蒙·伯克的眼睛。他问秘书画家是谁。“我不知道,”秘书回答说,“是那个小男孩儿拿来的。”他指着巴里。巴里毕恭毕敬地站在自己的画旁边。“你在哪儿弄的这幅画,孩子?”伯克说,“谁画的?”“我画的,”男孩儿回答说,“我画的。”“啊?那不可能!”伯克说。他扫了一眼衣衫破旧的男孩儿。我们就不必赘述伯克是如何善待他,让他出名了吧。
一个人才智不断进步就会获得新本事。我记得有个嗓音条件很不错的人讲过自己是如何第一次发现有唱歌天赋的。她的妈妈带她去听著名歌唱家的演唱会,回到家以后,她就唱出了和著名歌手一样高的音。经过系统训练,她发觉了自己非凡的天赋。
我们再看看科学发展史和科学家一生中的转折点吧。布莱兹·帕斯卡尔是属于横跨文学和科学两个领域的英才。
布莱兹·帕斯卡是法国最纯洁、最高尚的名字之一,也可以说是全人类最纯洁、最高尚的名字之一。他生活在英国大革命时期。那时宗教腐败、法庭腐化,法国正酝酿着一场更可怕的革命。他出生在欧维涅的克莱蒙特。布莱兹还是孩子的时候就特别早熟,而且早熟得非常不自然。他的父亲觉察到了他比别的孩子早熟,不鼓励甚至制止他做超出年龄的工作。父亲不允许他干过多的工作,让他做的功课也是在同龄孩子接受能力范围内的。十二岁时父亲才让他学拉丁文。父亲亲自教他语言理论,他非常聪明总能立刻领会。在正式学习语言之前就已经理解语法本质了。十二岁时的一件事改变了他的思想。他和别的孩子都注意到,敲击玻璃杯会发出很长的颤音。但手一放到玻璃杯上,声音就消失了。这个小科学家感到很疑惑,决心发现其中的秘密。他做了很多实验,最后写出非常精彩的论文。他父亲就很喜欢做实验,当父亲做实验的时候,他就在旁边饶有兴趣地看着。不弄清楚事情真相,他决不罢休。不过,聪明的父母觉得孩子太小,科学对于他来说可能有些太严肃了。因此让他先学拉丁文再学数学。越是不让布莱兹学数学,他就越感兴趣。不管怎么说,他可以问问父亲什么是数学。他父亲跟他解释了什么是几何。“几何,”他父亲简单回答说,“就是教人如何得出准确的数字,和数字之间的比例如何。”父亲就给他解释这么多,就再也不让他多想、多问了。不过是金子总要发光,是天才总能自我显现。上课时间父亲规定一定要学拉丁文,活动时间他可以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他的小脑袋瓜总是想着父亲说的话。他一个人坐在大厅里,用木炭画着圆形、三角形,思考着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父母小心翼翼地将科学书籍收好,不让他看。他也就不知道什么术语了。圆形他叫“圈”,直线他叫“棍”。就这样过了一段时间,这个小孩儿就掌握或者说发现了这些数学元素,而其他孩子要费好多力气才能从书本上学会。一天,帕兹卡正聚精会神全力以赴地搞研究,根本没发觉他父亲走进屋。他父亲问他在干什么,他说他正在研究欧几里得(注:古希腊数学家,他把逻辑学中的演绎原理应用到几何学中,借以由定义明确的公理导出语句)第一本书中的第三十二个数学定理。“你是怎么想的?”他父亲问。“我发现了这个。”他回答说。然后他又提到欧几里得的其他定理,然后一点一点地跟父亲阐释基本知识,一直说到几何学的最基本定义和公理。父亲为儿子的天才感到万分高兴。父亲什么也没说就离开了房间,想找个朋友聊聊,看怎么培养他的儿子。后来大家一致同意不再限制他学习数学了,还给他一本欧几里得的书,让他在空闲时间看。
正如人们预料的那样,他在数学方面突飞猛进。年仅十六岁,就写出了关于圆锥截面的论文。同时代著名哲学家笛卡儿(注:1596—1650,法国数学家、哲学家,因将笛卡儿坐标体系公式化而被认为是解析几何之父。他的哲学思想基于唯理性的前提“我思故我在”)读完他的论文叹为观止,几乎不敢相信论文竟出自如此年轻的人之手。十九岁,他发明了著名的数学仪器。二十六岁,完成了著名的空气重力实验,使他和托里切利(注:1608—1647,意大利数学家和物理学家,发明了水银温度计)和玻意耳(注:1627—1691,爱尔兰裔英籍物理学家和化学家,他对化学元素和反应的精确定义将化学从冶金术中分离出来。1662年他提出了波义耳定律)齐名,他的实验和数学论著使他成为那个时代最伟大的数学家之一。
在他的一生中,曾发生过几次有趣事件。一天,他去探望他的姐姐杰奎琳,碰巧那时祈祷钟声响了。他的姐姐走进教堂,帕斯卡也从另外一个门溜了进去。布道师演讲的主题就是如何开始基督生活。他说性情温和的人因为世俗的牵绊,为自我解放设置了障碍,失去了响应天堂召唤的机会。帕斯卡认为这就是在说他呢。他把布道师的话当作上帝的警示。他还经历过一次更可怕的死里逃生。一天他坐着马车去纽利(注:法国中北部的一个城市,巴黎城郊居民区和工业区),还有几个朋友和他同行。那天是个假日,桥很高,有一部分还没有护栏。正好走到这段的时候,两匹头马惊了,一带缰绳就向一边跑去,冲出桥身跳进了塞纳河。也许是天意,缰绳断了,车并没有和马一起掉下去,而是牢牢地卡在了桥边。帕斯卡的虚弱身体根本受不了这种惊吓,立刻昏了过去,好半天才醒过来。这次事故给他留下了长期的深刻印象。这次事故很蹊跷,马本不应该受惊,马受惊后,车本应该掉下去但没掉下去。以后,他时常感到不安全,而且危险好像总在左边。桥上事故就发生在左边,在桥上还留下了一个深坑。帕斯卡后来在一篇文章中谈到这次历险,说人类的虚荣总是屈服于想象。他说:“世上最伟大的哲学家无一不是走很窄的天堑,下面就是万丈深渊,理性告诉他自己是安全的,但他总想象自己会掉下去。一想到走这样的路,就免不了心惊胆战。”
有一次他想写一篇著作,和朋友们热烈讨论著作大纲。他给著作起好了名字、拟好了大纲,并解释了他想要研究阐释的命题和关联。后来很多欧洲著名的法官聆听了他的演讲,他们说从未听过这么美妙的演讲,它说服力强,使人信服。帕斯卡用一两个小时阐述他的设计大纲,听众纷纷猜想这会是多么伟大的作品啊!后来有些听众将他的演讲加工整理,并发表了简介。他写这部著作是向宗教界表达敬意。这部著作奠定了宗教基础,证明了上帝的存在,证明了基督教义的存在。为完成这部著作,他用去了十年的空闲时间还搭上了健康的身体。他没有写完整部作品。他死后,人们发现了好多零散纸张写的都是关于这个主题的。后来有人将它们编辑整理命名为《帕斯卡的思想》保存了下来。这位伟大的作家似乎从没借鉴过任何一本书,只是经过深度思考,灵感一现,就随手找张纸像旧信件的背面或其他零碎纸张记录下来。他把这些零散纸张订好存档。也许是想等身体好一点以后再出版,不过他的身体再没好起来。《帕斯卡的思想》能保存下来就是个奇迹。破船载了好货,破纸记了美文。
科学历史上,总是反复发生奇迹时刻。有个奇异故事讲的是曼彻斯特的长袜织机是如何发明的。据说十六世纪一位叫威廉·李的牧师倾心于一位女士,可那位女士关心织艺甚于喜欢和他聊天,这让他感到很落寞。他决心造个机器免除手工劳作之苦。他成功地造出了机器,因为专心工作甚至忘记了那名女士。这项发明非常重要,但发明者的结局却很悲惨。伊丽莎白女王只给了他生产丝袜的专利权,却没有赐予他财富,所以他带着发明出国了,在国外伤心痛苦地死去。威廉·汤姆森最近在爱丁堡发表了一篇演说谈到艾萨克·牛顿爵士精彩的一生。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万物彼此之间都存在引力。然而,他又发现了一些现象对自己的理论产生了怀疑。他将月球上物体的重量同地球上质量相同物体的重量相比较,发现二者重量相差很大。好多年他都没有公布他的发现。一天,他在皇家学院听了皮卡德的测地论文,论文指出以前对月球半径的测量存在严重错误。牛顿认为他的发现也许是正确的。回家以后,他继续计算,很兴奋地将计算结果给朋友看。计算结果论证了月球的运转轨道。威廉·汤姆森爵士的电学发明——检流计,尽管现在对它的价值下定论还为时过早,但它确实是科学史上的奇迹。看看著名科学家们是如何度过生命的最后岁月的吧,看看他们是如何希望在天堂进一步完善人世科学的。埃迪斯通在斯密顿(注:地名)病危的时候,一轮明月照进他的病房。他目不转睛地看着月亮说:“多少次我充满好奇地看着它啊!我突然有了灵感,一下子明白了许多问题,这多让人高兴啊!”
查尔斯·贝尔爵士一生中也有很多光辉时刻,毫无疑问最重要的是他发现了神经系统。他的发现和马尔斯·霍尔的发现是我们这个时代医学界最重要的成就。他论文的责任编辑生理学家穆勒权威地声称,神经系统的发现和血液循环的发现同样重要。他的妻子说他将一页一页的纸叠加起来演示神经是如何随着功能增加而变得更加复杂的。人类的神经功能复杂多样,由最简单、最原始的行为功能直到人类最完美的嗓音和表情,神经系统控制着人类的一切行为。他的桥水论文阐述了神经系统的发现。贝尔爵士的另一篇论文《手》开辟了另一个学术纪元。他满脑子里想的都是设计理论。他和别人讨论、写信、给大英学术联合会做演讲都是这个内容。他想告诉科学家们万能的上帝是如何做的绳子、造的拱门。在《手》一文的结尾处,他说:“人类灵魂每走高一步就能积累更多的理性知识。我们相信人类的最终目标是改善生活,改善为人类服务的机器,并不断革新。”毋庸置疑,贝尔爵士一生开创了两次重大纪元:一次是他结婚,一次是他用假苍蝇钓鱼。他的妻子是他嫂子的妹妹,所以他和家人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他在结婚前后给妻子写的信中充满爱意,十分动人。“上帝无处不在,我的爱人,”他给未婚妻写道,“这是我的思维习惯。你认为我想都没想就当了设计师了吗?我是因为痴心狂热于建筑才当上设计师的。”他用假苍蝇钓鱼,向往喜欢乡村生活。在乡村的时候,他也总觉得自己应该思考点儿什么。他高兴地写道:“我已经定好到考珀勋爵在潘桑泽的水塘去,那儿的鲑鱼和小马哈鱼一样大,我很有兴趣去钓鱼。要知道,那些英国公园非常美丽,它们装饰、点缀了英格兰,使英格兰更加幽静、更加美丽。我们在旁边的乡村小店临时安了家,这些小店还是很舒服的。常去乡村,我才能体会住在伦敦的另一番好处。”查尔斯爵士发现了幸福的秘密。我们也明白了,他之所以能写出《手》这么好的书,是因为钓鱼充分放松愉悦了自己。“除非手拿钓鱼竿,否则根本无法看到湍流的溪水、池塘、岩石、树木的美来。”阿美迪·皮索给他著书立传,他还写了自传。读他的传记,我们明白这些休闲场所使他获得了一个又一个学术成就。
解剖学家古德塞也有着相似的人生逸事。朗斯戴尔博士给他写的传记命名为“古德塞的一生和贡献”,书中详细描绘了他生命中的最后岁月。
“为拒绝见客,他每天晚上八点半就上床睡觉,早晨五点起床。这样在大多数爱丁堡人吃早餐前他可以工作五个小时。他生活俭朴,任何事都亲力亲为。白天把沙发当办公椅,晚上把沙发当床。这样他就睡在论文中和特殊文件中,不必担心会打扰到家人,可以随时穿上衣服开始工作。
“他经常收到欧洲解剖界和自然科学界的同人们的来信。人们都用景仰的目光崇拜他。如果因为不是非常熟识,人们不敢过于亲近他,向表达温情的友谊。他不太愿意写信,比塔利兰还不愿意写信,总是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地推迟回信。给他的信内容很奇怪,来自于各行各业、各种层次的人,像炮弹工匠、...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