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热小说网 www.qirexs.com,三国全史:全两册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建安二十五年(220)正月,66岁的魏王曹操驾崩。
一个时代结束了,但也意味着另一个时代的开始,开启这个新时代的人,就是万众瞩目下的新魏王曹丕。曹丕继位后办的第一件大事当然是为父亲安葬,曹操生前指定的陵寝高陵已基本竣工,就在邺县附近。古代讲究叶落归根,曹操为什么不安葬在故乡沛国谯县呢?
在古代,普通百姓确实讲究死后埋骨家乡,不过对帝王来说这个观念比较淡,因为国就是家,故乡的概念已经泛化了,所以他们都把陵寝建在都城的附近而不是故乡,比如刘邦没有葬在沛县、朱元璋没有葬在凤阳、顺治入关后也没有葬在关外,他们的陵寝都在当时的首都近郊。
曹操虽然不是皇帝,但已经是魏王,邺县是魏王国的国都,按照惯例也应该葬在国都附近。谯县有曹氏宗墓,至今仍在,规模很大,里面葬着曹操的爷爷曹腾、父亲曹嵩等人,曹操如果葬回老家的祖坟,无论地位如何尊贵也都处于卑微的位置,这就是帝王们不能葬在自家祖坟的原因。另外还有一个现实的考虑,谯县归沛国,虽然归豫州刺史部,但距离扬州刺史部的合肥较近,接近孙吴,安全问题也不得不考虑。
曹操的葬礼由曹丕亲自主办,这是一次公开活动,并不像有人认为的那样是偷偷摸摸进行的,曹丕撰写了《武帝哀策文》,从中可以看出下葬的情景:“在正式下葬之前进行了卜筮,宽阔的墓道通向墓室。墓室里如漫漫长夜,又如幽幽深宫,没有光明,没有尽头,多么令人悲伤啊!参加丧仪的人们已整齐站好,天、地、水三官也排列整齐,前面是高高举起的旗帜,中间还有人手执长戈。从现在起,先王将离开宫廷,到达被安葬的山岗。”
曹植也参加了葬礼,他写的是《诔文》,相当于悼词,有600多字,也记录了当时的一些情况:“将要入葬时,穿的还是平时的衣服,印信没有带到身上,只带了印章上的丝带。陪葬用品也没有什么华美的,最值钱的只是素色的陶器。灵柩到达西陵,墓门慢慢打开,群臣送迎,我王就这样安葬了。在幽暗的墓室里,没有日月星辰之光,墓门落下来了,至尊的魏王将永远生活在里面。”
从曹丕和曹植两位亲历者的记述看,曹操的安葬活动不仅公开,而且十分盛大,曹丕和曹植当然知道父亲被安葬的确切位置,他们也都亲自到墓室里察看过,所谓“曹操疑冢”的传言其实并不存在,但高陵距经常变换河道的漳河较近,受河水改道的影响,后来高陵的准确位置找不到了,才留下了至今未解的历史之谜。
办完丧事曹丕还有很多事要办,最为紧要的是调整“领导班子”。
曹丕下令任命太中大夫贾诩为魏国太尉,御史大夫华歆为魏国相国,大理王朗为魏国御史大夫。这样的组合有点乱,但基本上相当于“三公”。华歆、王朗一向被认为是大名士,与田畴、邴原那样的名士相比,他们的政治热情更高,在一系列重要事件中他们都“经受住了考验”,对曹魏的忠诚可以放心。至于贾诩,虽然有过往的恩恩怨怨,但他是个聪明人,居高位却从不介入任何政治纷争,以腿疾为由平时也很少外出,也是可以让人放心的人。更为重要的是,在曹丕被册立为太子的过程中,贾诩曾出过大力。
荀彧、崔琰、荀攸以及郭嘉等人已离开人世,目前资格比较老的还有程昱,这次他没有步入魏国“三公”的行列,与早年在兖州期间他曾以人肉干充当军粮有关,这被认为触动了人伦的底线,受到舆论的诟病。以程昱的资历和贡献,按理说应超过上面这几个人,却只能担任卫尉这样低一级的职务。至于陈群、司马懿、吴质等人,虽然他们与曹丕关系更为亲密,是曹丕身边的核心智囊,但他们的资历还浅,需要进一步培养。
军权是曹丕所更看重的,军队里最重要的几个职务全部由“诸夏侯曹”担任,其中夏侯惇担任大将军,曹仁为车骑将军,在他们之下,曹洪担任卫将军,曹真担任镇西将军,曹休担任镇南将军。此外还有一个骠骑将军,介于大将军和车骑将军之间,曹操生前已给了孙权。
与贾诩等人的职务不同,夏侯惇等人的军职都不是魏国的,作为刘汉朝廷下的属国,魏国没有设这些高级军职,所以这些军职只能由献帝发布。这些军职里最重要的当属大将军,论资历应该是曹洪,但曹丕不喜欢他,给了夏侯惇。
曹丕不仅不喜欢曹洪,甚至想杀他,这件事可以说一说。
&nbs... -->>
建安二十五年(220)正月,66岁的魏王曹操驾崩。
一个时代结束了,但也意味着另一个时代的开始,开启这个新时代的人,就是万众瞩目下的新魏王曹丕。曹丕继位后办的第一件大事当然是为父亲安葬,曹操生前指定的陵寝高陵已基本竣工,就在邺县附近。古代讲究叶落归根,曹操为什么不安葬在故乡沛国谯县呢?
在古代,普通百姓确实讲究死后埋骨家乡,不过对帝王来说这个观念比较淡,因为国就是家,故乡的概念已经泛化了,所以他们都把陵寝建在都城的附近而不是故乡,比如刘邦没有葬在沛县、朱元璋没有葬在凤阳、顺治入关后也没有葬在关外,他们的陵寝都在当时的首都近郊。
曹操虽然不是皇帝,但已经是魏王,邺县是魏王国的国都,按照惯例也应该葬在国都附近。谯县有曹氏宗墓,至今仍在,规模很大,里面葬着曹操的爷爷曹腾、父亲曹嵩等人,曹操如果葬回老家的祖坟,无论地位如何尊贵也都处于卑微的位置,这就是帝王们不能葬在自家祖坟的原因。另外还有一个现实的考虑,谯县归沛国,虽然归豫州刺史部,但距离扬州刺史部的合肥较近,接近孙吴,安全问题也不得不考虑。
曹操的葬礼由曹丕亲自主办,这是一次公开活动,并不像有人认为的那样是偷偷摸摸进行的,曹丕撰写了《武帝哀策文》,从中可以看出下葬的情景:“在正式下葬之前进行了卜筮,宽阔的墓道通向墓室。墓室里如漫漫长夜,又如幽幽深宫,没有光明,没有尽头,多么令人悲伤啊!参加丧仪的人们已整齐站好,天、地、水三官也排列整齐,前面是高高举起的旗帜,中间还有人手执长戈。从现在起,先王将离开宫廷,到达被安葬的山岗。”
曹植也参加了葬礼,他写的是《诔文》,相当于悼词,有600多字,也记录了当时的一些情况:“将要入葬时,穿的还是平时的衣服,印信没有带到身上,只带了印章上的丝带。陪葬用品也没有什么华美的,最值钱的只是素色的陶器。灵柩到达西陵,墓门慢慢打开,群臣送迎,我王就这样安葬了。在幽暗的墓室里,没有日月星辰之光,墓门落下来了,至尊的魏王将永远生活在里面。”
从曹丕和曹植两位亲历者的记述看,曹操的安葬活动不仅公开,而且十分盛大,曹丕和曹植当然知道父亲被安葬的确切位置,他们也都亲自到墓室里察看过,所谓“曹操疑冢”的传言其实并不存在,但高陵距经常变换河道的漳河较近,受河水改道的影响,后来高陵的准确位置找不到了,才留下了至今未解的历史之谜。
办完丧事曹丕还有很多事要办,最为紧要的是调整“领导班子”。
曹丕下令任命太中大夫贾诩为魏国太尉,御史大夫华歆为魏国相国,大理王朗为魏国御史大夫。这样的组合有点乱,但基本上相当于“三公”。华歆、王朗一向被认为是大名士,与田畴、邴原那样的名士相比,他们的政治热情更高,在一系列重要事件中他们都“经受住了考验”,对曹魏的忠诚可以放心。至于贾诩,虽然有过往的恩恩怨怨,但他是个聪明人,居高位却从不介入任何政治纷争,以腿疾为由平时也很少外出,也是可以让人放心的人。更为重要的是,在曹丕被册立为太子的过程中,贾诩曾出过大力。
荀彧、崔琰、荀攸以及郭嘉等人已离开人世,目前资格比较老的还有程昱,这次他没有步入魏国“三公”的行列,与早年在兖州期间他曾以人肉干充当军粮有关,这被认为触动了人伦的底线,受到舆论的诟病。以程昱的资历和贡献,按理说应超过上面这几个人,却只能担任卫尉这样低一级的职务。至于陈群、司马懿、吴质等人,虽然他们与曹丕关系更为亲密,是曹丕身边的核心智囊,但他们的资历还浅,需要进一步培养。
军权是曹丕所更看重的,军队里最重要的几个职务全部由“诸夏侯曹”担任,其中夏侯惇担任大将军,曹仁为车骑将军,在他们之下,曹洪担任卫将军,曹真担任镇西将军,曹休担任镇南将军。此外还有一个骠骑将军,介于大将军和车骑将军之间,曹操生前已给了孙权。
与贾诩等人的职务不同,夏侯惇等人的军职都不是魏国的,作为刘汉朝廷下的属国,魏国没有设这些高级军职,所以这些军职只能由献帝发布。这些军职里最重要的当属大将军,论资历应该是曹洪,但曹丕不喜欢他,给了夏侯惇。
曹丕不仅不喜欢曹洪,甚至想杀他,这件事可以说一说。
&nbs...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