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热小说网 www.qirexs.com,宣和画卷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我!”
这是刺客专诸留下的话。据说,屠户出身的专诸,十分善战。有一次,正撸胳膊挽袖子与人混战,气势如虹。正在这时候,专诸的妻子前来找他,叫他回家。专诸竟然不敢抗命,乖乖的跟人回家了。袁枚引《越绝书》,说专诸是“惧内”之滥觞,源自于此。
一个在外面**大哥般人物,竟然被妻子一句话叫回家。这专诸虽然被人嘲笑,却留下了这样一句“吾居一人之下,必局万人之上”的话。最终,专诸之刺王僚,果然让他名载史册。
刘正卿这一言,不但摆明了自己“惧内”的帽子,却也点明了自己的野心,楚风不由得赞叹,笑道:“刘兄是想要做陈季常?还是想做王茂弘?”
陈季常正是“河东狮吼”的那位男主角,他年轻时在朝中为官,官至太常少卿、工部侍郎。说实话,官职并不小,但是他依旧觉得自己怀才不遇,在朝中做官无趣,便愤然“毁衣冠、弃车马、遁迹山林”。不过“河东狮吼”之所以如此著名,还是因为苏轼被贬官黄州时,与陈季常交游往来,互相之间十分了解。而且,苏轼写过一首著名的诗,诗曰:龙丘居士亦可怜,谈空说有夜不眠。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地心茫然。
河东狮吼所指的自然是陈季常的妻子。被妻子一声吼,就令陈季常手杖落地、心神茫茫然,此等威力,可见一斑。这陈季常自然也是惧内的典范了。
至于另外一位王茂弘,指的是东晋时期的名士王导。王导字茂弘,出身于高门大族琅琊王氏,王羲之正是他的子侄辈(一说是祖孙辈,未细考),东晋所说的“王与马共天下”(琅琊王氏与司马家共同管理天下)就是从王导这个大政治家开始的。
王导的惧内,来源于这样一则故事。据说,王导背着正妻在外面养妾。一日,妻子不知从哪里得到了消息,来找王导兴师问罪。王导原本正在与旁人清谈辩玄,一听到妻子来问罪,吓的他夺门而出,亲自驾车疾驰。不过东晋时期,即便是士族间使用的也多是牛车,哪里能跑得快?再加上王导手中并没有什么鞭打老牛的工具可用,情急之下只能用麈尾充当。麈尾是东晋名士们拿在手中把玩的东西,类似拂尘,哪里能赶得了车呢?于是形神之间自然十分狼狈,被众人引为笑谈。
陈季常与王导,都是惧内之人。楚风这样发问却有深意。
陈季常是隐遁高士,王茂弘是仕宦名流。楚风问刘正卿想要做陈季常还是王茂弘,其中含义是不言自明的。
刘正卿闻言却是“咦”了一声,惊喜道:“我刘正卿真是太过小视楚兄弟了,你小小年纪,竟然知道陈季常和王茂弘,这已经是不得了的事情了。而且还熟知个中典故……不瞒你说,我是要参加今年秋闱乡试的。楚兄弟高才如此,书法又是这样的情境,想必也会去参加吧?”
要参加乡试秋闱,那就是要奔着科举通途走了。看来刘正卿想要做的是王茂弘,这也是一条正途。读书、做官,这原本就是书生最基本的道路。
至于楚风,他还没怎么考虑过以后的生活。科举……应该是不会了。圣贤书偶尔读一读还可以,若是真的埋首故纸堆去钻研、探寻一辈子,那对于楚风来说其实是一件痛苦的事情。
而且,他之前虽然并没有真正参加高考,但因为考试日期的临近,各类试卷不知做了多少,参考书厚厚的一摞子,早已经心神俱疲了,再让他参加科举这种事情,实在是有心无力。
再者,楚风隐隐约约对宋朝的科举有一个印象,那就是极为难考。正所谓“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而明经科……如果楚风没有记错的话,似乎是在王安石变法前后就被取消了,宣和年间必定是没有了。没有了唐朝开十余科取士的恢弘劲儿,宋朝的科举简直就是传奇名士的游乐场,除了苏轼、欧阳修、曾巩这样纯粹的天才之外,其他人想要考取实在太过困难。
当然,换句话说,如果从比例上看,宋代科举选拔人才的比例还是极高的。而且不是明清之后那种死读书的士人,反而都是官任上能治理一方、才学上能名垂青史的人物。也不知是宋代科举选贤用能当真如此高明,还是恰好文曲星庇护了一个朝代。
不管怎么说,宋仕风、流绝对不是一句空话。
“我没想过太多,只是觉得在这里做知客挺不错的。”楚风微微一笑,“如果文端先生不赶我走的话,我想在这里一直待下去。”
刘正卿闻言,却不免皱了皱眉头,摇头道:“楚兄弟,经过之前种种,我想你我之间说话也不必在有什么顾忌了。人贵有志,你年纪轻轻怎么志向就如此消磨?啊……我知道了!莫不是因为……”
我!”
这是刺客专诸留下的话。据说,屠户出身的专诸,十分善战。有一次,正撸胳膊挽袖子与人混战,气势如虹。正在这时候,专诸的妻子前来找他,叫他回家。专诸竟然不敢抗命,乖乖的跟人回家了。袁枚引《越绝书》,说专诸是“惧内”之滥觞,源自于此。
一个在外面**大哥般人物,竟然被妻子一句话叫回家。这专诸虽然被人嘲笑,却留下了这样一句“吾居一人之下,必局万人之上”的话。最终,专诸之刺王僚,果然让他名载史册。
刘正卿这一言,不但摆明了自己“惧内”的帽子,却也点明了自己的野心,楚风不由得赞叹,笑道:“刘兄是想要做陈季常?还是想做王茂弘?”
陈季常正是“河东狮吼”的那位男主角,他年轻时在朝中为官,官至太常少卿、工部侍郎。说实话,官职并不小,但是他依旧觉得自己怀才不遇,在朝中做官无趣,便愤然“毁衣冠、弃车马、遁迹山林”。不过“河东狮吼”之所以如此著名,还是因为苏轼被贬官黄州时,与陈季常交游往来,互相之间十分了解。而且,苏轼写过一首著名的诗,诗曰:龙丘居士亦可怜,谈空说有夜不眠。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地心茫然。
河东狮吼所指的自然是陈季常的妻子。被妻子一声吼,就令陈季常手杖落地、心神茫茫然,此等威力,可见一斑。这陈季常自然也是惧内的典范了。
至于另外一位王茂弘,指的是东晋时期的名士王导。王导字茂弘,出身于高门大族琅琊王氏,王羲之正是他的子侄辈(一说是祖孙辈,未细考),东晋所说的“王与马共天下”(琅琊王氏与司马家共同管理天下)就是从王导这个大政治家开始的。
王导的惧内,来源于这样一则故事。据说,王导背着正妻在外面养妾。一日,妻子不知从哪里得到了消息,来找王导兴师问罪。王导原本正在与旁人清谈辩玄,一听到妻子来问罪,吓的他夺门而出,亲自驾车疾驰。不过东晋时期,即便是士族间使用的也多是牛车,哪里能跑得快?再加上王导手中并没有什么鞭打老牛的工具可用,情急之下只能用麈尾充当。麈尾是东晋名士们拿在手中把玩的东西,类似拂尘,哪里能赶得了车呢?于是形神之间自然十分狼狈,被众人引为笑谈。
陈季常与王导,都是惧内之人。楚风这样发问却有深意。
陈季常是隐遁高士,王茂弘是仕宦名流。楚风问刘正卿想要做陈季常还是王茂弘,其中含义是不言自明的。
刘正卿闻言却是“咦”了一声,惊喜道:“我刘正卿真是太过小视楚兄弟了,你小小年纪,竟然知道陈季常和王茂弘,这已经是不得了的事情了。而且还熟知个中典故……不瞒你说,我是要参加今年秋闱乡试的。楚兄弟高才如此,书法又是这样的情境,想必也会去参加吧?”
要参加乡试秋闱,那就是要奔着科举通途走了。看来刘正卿想要做的是王茂弘,这也是一条正途。读书、做官,这原本就是书生最基本的道路。
至于楚风,他还没怎么考虑过以后的生活。科举……应该是不会了。圣贤书偶尔读一读还可以,若是真的埋首故纸堆去钻研、探寻一辈子,那对于楚风来说其实是一件痛苦的事情。
而且,他之前虽然并没有真正参加高考,但因为考试日期的临近,各类试卷不知做了多少,参考书厚厚的一摞子,早已经心神俱疲了,再让他参加科举这种事情,实在是有心无力。
再者,楚风隐隐约约对宋朝的科举有一个印象,那就是极为难考。正所谓“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而明经科……如果楚风没有记错的话,似乎是在王安石变法前后就被取消了,宣和年间必定是没有了。没有了唐朝开十余科取士的恢弘劲儿,宋朝的科举简直就是传奇名士的游乐场,除了苏轼、欧阳修、曾巩这样纯粹的天才之外,其他人想要考取实在太过困难。
当然,换句话说,如果从比例上看,宋代科举选拔人才的比例还是极高的。而且不是明清之后那种死读书的士人,反而都是官任上能治理一方、才学上能名垂青史的人物。也不知是宋代科举选贤用能当真如此高明,还是恰好文曲星庇护了一个朝代。
不管怎么说,宋仕风、流绝对不是一句空话。
“我没想过太多,只是觉得在这里做知客挺不错的。”楚风微微一笑,“如果文端先生不赶我走的话,我想在这里一直待下去。”
刘正卿闻言,却不免皱了皱眉头,摇头道:“楚兄弟,经过之前种种,我想你我之间说话也不必在有什么顾忌了。人贵有志,你年纪轻轻怎么志向就如此消磨?啊……我知道了!莫不是因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