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热小说网 www.qirexs.com,绍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而已,一旦金人愿意将京东交出来,将被掳贵人送回来,朝中百僚,估计有一半是赞同和谈的,还有两三成不说话,却只是因为朕没开口,他们心里实际上也是想议和的;朕还知道,天下一多半老百姓是不愿意自家掏钱粮供给过黄河北伐的,支持北伐的老百姓不是没有,却都在河北河东,反而说不上话;朕更知道,这天下士民中许多人都觉得,大宋朝之前其实没多差,被金人掳了,只是个意外,所以个个都想回到丰亨豫大之时,而非是随朕走一条新路……朕又不是傻子、聋子,如何不知道这些?”
此言一出,几位宰执全都蹙额不言。
其实,这便是这件事情最大的困境……所谓天子必须要顾忌的人心摆在那里,其中就是多半想要议和的。
其中最直观的一个,便是所谓沦陷区人心的问题,真要是能让沦陷区的两河百姓能出来投票,这人心肯定是求战的,议和也根本议不起来,哪个东南、荆襄的大臣敢说一个和字,便要小心半路被人砍了黑刀的。可实际情况却恰好与之相反,现在能够影响到中枢决断的‘民意’,偏偏不可能包含沦陷区两河百姓心意。
他们说不上话。
或者具体一点说,他们此时的言语无法对中枢官吏产生影响,他们的行动无法为朝廷赋税多少,甚至在御营军额已经固定的情况下,在短时间朝廷军队难以过河的情况下,他们甚至都无法为部队提供兵员和牺牲名额。
两河百姓不是没有逃过来的,但逃过来的那些人,相对黄河南面的本土人士到底只是少数……若是当日逃到江南,中原流人和河北流人加一起,虽然还是有些虚弱,但也不至于到眼下这个份上。
“官家。”李光稍作思索,正色建议。“何妨约个三年五载的和约?再行北伐?”
“此言荒谬。”之前的交心此时算是起到了效果,不用赵玖回复,赵鼎便直接应声而对。“一旦议和,人心士气便会泄掉,而此时尚要和,何况三年五载后人心愈求妥当?到时候,怕是满朝皆要和!”
“若届时有人如此,下官必当面唾其面!”李光赶紧正色相对赵鼎。
“李中丞自唾其面,只是届时挽不回人心大局又如何?”一旁张浚也冷冷相对。“难道李中丞能一人唾死上千万人?!要我说,到时候真挽不回大局,便是李中丞一头撞死在文德殿上以证清白,也万死难恕!何况再说了,一旦议和,不说河南人心就此求稳,只说两河人心又如何收拾?中丞空口白牙,便要两河上千万士民为之心甘情愿再为金人奴婢三年五载?”
李光一时气愤,却偏偏无言以对,只能朝赵玖拱手:“官家,臣虽是东南人,却无私心,只是想着二圣北归之事,还有京东数郡之地,原本要搭上无数钱粮、千万人命才能换回来,如今明明可以一言而取之,却还是直接拒了,那如何与天下人交代?而且再说了,便是要北伐,也无战马,也无足量钱帛,如何能仓促成事?暂和三年又怎样?”
“国仇家恨、春秋大义,半点不能让。”陈规也低声插了句嘴,算是表态。
刘汲也随之颔首。
李光一时大急,却又望向吕好问……他如何不知道,此番六人,多是官家心腹,没几个人愿意违逆官家的,也可能就是吕好问地位卓绝,也不担心相位,有这么一点可能说些公道话。
然而吕好问迎上李光目光,却是问了一个措手不及的问题:“李中丞与前公相李伯纪相交甚笃,可知道他的意思?”
李光被逼到墙角,却是无法再做遮掩,干脆昂首应声:“李公确有书信往来,早在之前便说过,稍作议和也是可行的。”
众人各自蹙眉。
然而李光没有说谎……昔日主战旗帜李纲李伯纪此时确实是支持议和的。而且,这还不是李纲忽然膝盖软了,而是他一直持有的态度和意见。毕竟,早在建炎初,李纲初次在南京执政时便明确提出了自己的意见,那就是量力而为——‘能守而后可战,能战而后可和’。
他从来没有放弃过‘和’。
而之所以当时一定要坚持‘战’,则是因为局势已经到了最无力的时候,一旦不能战,就等同于降了。
但是,他内里最终‘能守’、‘能战’、‘能和’的这个思路却从来没变过,也代表了大部分‘主战’的非投降派官僚的真实想法。
实际上,这也正是他能被黄潜善给轻松击败的一个重要缘故所在——李纲主战背后的‘主和’,使得他跟秉持‘战斗到底’信念的宗泽之间隐隐生分,继而无法真正联手控制朝局,包括李纲罢相时宗泽都没有援助,而且双方在建都上始终口号没有一致,结果才被各自击破。
“好了,朕是知道的,知道大部分民意人心是想议和的,而且这些人也多是诚心好意。”就在这时,竟然是赵官家忽然插嘴。“而朕也不瞒你们,这两日在宫中,朕左思右想,只觉得从明道宫以来,多次出生入死,都不如眼下无奈……无奈到朕一度想扔下东京,自己只带着御营前军和郦琼所领御营中军一部,也就是这些河北遗民居多的御营部众,去八公山上落草为寇,重来一番。不然如何呢?难道要派出河北流民出身的御营军士去街上搞刺杀吗?谁言和杀谁?”
“官家言重了……”吕好问等人无奈应声。
“不说这些了……朕问你们,若朕真决心去八公山,你们六人随朕去吗?”赵玖面色不变,忽然追问。
几人本以为官家在继续说气话,便要敷衍,但未及开口,却又各自心中警醒,继而严肃起来。
“吕公相。”赵玖催促了半句。
“臣……”首当其冲的吕好问愕然半晌,却只能苦笑。“官家那日在臣家中言语说的透彻,臣蹉跎半生,些许成就、名望皆是随官家这四五载所得来的,若官家真要去落草,臣也只能随之做个山寨主簿了。”
“臣自然愿意随官家去!”张浚抢在赵鼎前表态相对。
赵鼎无奈看了眼张浚,复又诚恳相对赵官家:“官家,臣受官家大恩,四载自一开封府士曹至都省首相,千般万般,只有官家弃臣的道理,臣如何会弃了官家?”
三相既然言罢,两个副相刘汲、陈规也赶紧出声,却是都愿随之的意思。
便是御史中丞李光,虽然气愤赵官家言语荒悖,却还是认真行礼:“官家,臣绝无挟众意而违逆天子之心,臣只是尽职而言,而且事情也绝没有到那种程度……”
“若到了呢?”赵玖面色不变,直接打断对方。
“而若真到了瓜分豆剖、锅碎鼎沸之局,臣不会随官家去八公山,只会先为官家死在东京,以偿数载皇恩!”李光尽全力而答。
“朕信你。”赵玖点了点头,依然面色不变。“也信诸位。而诸位的意思朕已经知道了,请务必记住今日言语……现在,也该轮到朕将自己的决断说给诸位听了,那便是大宋可以议和,而朕不议和!”
几人明显释然,但片刻之后,却又面色微变……所以释然,乃是官家似乎终于让步,此事多少可以免遭被掀桌子的厄运了;所以面色微变,却是对官家留的这个扣有些担心。
但不及这些宰执多想,赵玖已经继续说了下去:“你们去和金人谈,但要告诉金人和文武百官以及天下士民,朕是不愿意和的,只是被孝道、民心逼得做了哑巴而已……朕知道你们在想什么,便当朕在掩耳盗铃好了。”
“臣不敢……”吕好问等人立即俯首,也更加释然下来,因为这似乎便是真的要和谈了。
“然后再跟金人谈条件,二圣以下,无论男女,凡靖康被掳者,朕都要先见到人……”赵玖没有理会这几日的表态,而是继续从容言道。“朕知道天下人素来有些议论,说朕惧怕二圣回来夺位,故意不迎二圣……这件事也要公开来讲,好让这些人闭嘴……堂而皇之的要,全要回来!”
吕好问六人愈发释然下来……没成想官家大度到这种程度,连二圣都不再计较。
“最后,以二圣等众过河为前提,若届时依然许诺归还伪齐五郡,那朕便与他们以五郡交还为限,正式言和。”赵玖继续言道。“这最后一条,须同样公开的谈、大大方方的谈!明白了吗?”
吕好问以下,诸宰执外加李光思考半日,彻底释然,却是齐齐拱手称是……因为官家虽然留了些暗扣,却到底是在大略上讲了一个遵从人心的。
不过,李光到底是没忍住,复又小心相对:“官家,事关国家大计,些许小道,怕是未必奏效。”
“且做便是。”赵玖挥手相对,根本不愿解释,反而抽身而去。
杨沂中、刘晏、蓝珪紧随其后,留在亭中的六人只能俯首。
而已,一旦金人愿意将京东交出来,将被掳贵人送回来,朝中百僚,估计有一半是赞同和谈的,还有两三成不说话,却只是因为朕没开口,他们心里实际上也是想议和的;朕还知道,天下一多半老百姓是不愿意自家掏钱粮供给过黄河北伐的,支持北伐的老百姓不是没有,却都在河北河东,反而说不上话;朕更知道,这天下士民中许多人都觉得,大宋朝之前其实没多差,被金人掳了,只是个意外,所以个个都想回到丰亨豫大之时,而非是随朕走一条新路……朕又不是傻子、聋子,如何不知道这些?”
此言一出,几位宰执全都蹙额不言。
其实,这便是这件事情最大的困境……所谓天子必须要顾忌的人心摆在那里,其中就是多半想要议和的。
其中最直观的一个,便是所谓沦陷区人心的问题,真要是能让沦陷区的两河百姓能出来投票,这人心肯定是求战的,议和也根本议不起来,哪个东南、荆襄的大臣敢说一个和字,便要小心半路被人砍了黑刀的。可实际情况却恰好与之相反,现在能够影响到中枢决断的‘民意’,偏偏不可能包含沦陷区两河百姓心意。
他们说不上话。
或者具体一点说,他们此时的言语无法对中枢官吏产生影响,他们的行动无法为朝廷赋税多少,甚至在御营军额已经固定的情况下,在短时间朝廷军队难以过河的情况下,他们甚至都无法为部队提供兵员和牺牲名额。
两河百姓不是没有逃过来的,但逃过来的那些人,相对黄河南面的本土人士到底只是少数……若是当日逃到江南,中原流人和河北流人加一起,虽然还是有些虚弱,但也不至于到眼下这个份上。
“官家。”李光稍作思索,正色建议。“何妨约个三年五载的和约?再行北伐?”
“此言荒谬。”之前的交心此时算是起到了效果,不用赵玖回复,赵鼎便直接应声而对。“一旦议和,人心士气便会泄掉,而此时尚要和,何况三年五载后人心愈求妥当?到时候,怕是满朝皆要和!”
“若届时有人如此,下官必当面唾其面!”李光赶紧正色相对赵鼎。
“李中丞自唾其面,只是届时挽不回人心大局又如何?”一旁张浚也冷冷相对。“难道李中丞能一人唾死上千万人?!要我说,到时候真挽不回大局,便是李中丞一头撞死在文德殿上以证清白,也万死难恕!何况再说了,一旦议和,不说河南人心就此求稳,只说两河人心又如何收拾?中丞空口白牙,便要两河上千万士民为之心甘情愿再为金人奴婢三年五载?”
李光一时气愤,却偏偏无言以对,只能朝赵玖拱手:“官家,臣虽是东南人,却无私心,只是想着二圣北归之事,还有京东数郡之地,原本要搭上无数钱粮、千万人命才能换回来,如今明明可以一言而取之,却还是直接拒了,那如何与天下人交代?而且再说了,便是要北伐,也无战马,也无足量钱帛,如何能仓促成事?暂和三年又怎样?”
“国仇家恨、春秋大义,半点不能让。”陈规也低声插了句嘴,算是表态。
刘汲也随之颔首。
李光一时大急,却又望向吕好问……他如何不知道,此番六人,多是官家心腹,没几个人愿意违逆官家的,也可能就是吕好问地位卓绝,也不担心相位,有这么一点可能说些公道话。
然而吕好问迎上李光目光,却是问了一个措手不及的问题:“李中丞与前公相李伯纪相交甚笃,可知道他的意思?”
李光被逼到墙角,却是无法再做遮掩,干脆昂首应声:“李公确有书信往来,早在之前便说过,稍作议和也是可行的。”
众人各自蹙眉。
然而李光没有说谎……昔日主战旗帜李纲李伯纪此时确实是支持议和的。而且,这还不是李纲忽然膝盖软了,而是他一直持有的态度和意见。毕竟,早在建炎初,李纲初次在南京执政时便明确提出了自己的意见,那就是量力而为——‘能守而后可战,能战而后可和’。
他从来没有放弃过‘和’。
而之所以当时一定要坚持‘战’,则是因为局势已经到了最无力的时候,一旦不能战,就等同于降了。
但是,他内里最终‘能守’、‘能战’、‘能和’的这个思路却从来没变过,也代表了大部分‘主战’的非投降派官僚的真实想法。
实际上,这也正是他能被黄潜善给轻松击败的一个重要缘故所在——李纲主战背后的‘主和’,使得他跟秉持‘战斗到底’信念的宗泽之间隐隐生分,继而无法真正联手控制朝局,包括李纲罢相时宗泽都没有援助,而且双方在建都上始终口号没有一致,结果才被各自击破。
“好了,朕是知道的,知道大部分民意人心是想议和的,而且这些人也多是诚心好意。”就在这时,竟然是赵官家忽然插嘴。“而朕也不瞒你们,这两日在宫中,朕左思右想,只觉得从明道宫以来,多次出生入死,都不如眼下无奈……无奈到朕一度想扔下东京,自己只带着御营前军和郦琼所领御营中军一部,也就是这些河北遗民居多的御营部众,去八公山上落草为寇,重来一番。不然如何呢?难道要派出河北流民出身的御营军士去街上搞刺杀吗?谁言和杀谁?”
“官家言重了……”吕好问等人无奈应声。
“不说这些了……朕问你们,若朕真决心去八公山,你们六人随朕去吗?”赵玖面色不变,忽然追问。
几人本以为官家在继续说气话,便要敷衍,但未及开口,却又各自心中警醒,继而严肃起来。
“吕公相。”赵玖催促了半句。
“臣……”首当其冲的吕好问愕然半晌,却只能苦笑。“官家那日在臣家中言语说的透彻,臣蹉跎半生,些许成就、名望皆是随官家这四五载所得来的,若官家真要去落草,臣也只能随之做个山寨主簿了。”
“臣自然愿意随官家去!”张浚抢在赵鼎前表态相对。
赵鼎无奈看了眼张浚,复又诚恳相对赵官家:“官家,臣受官家大恩,四载自一开封府士曹至都省首相,千般万般,只有官家弃臣的道理,臣如何会弃了官家?”
三相既然言罢,两个副相刘汲、陈规也赶紧出声,却是都愿随之的意思。
便是御史中丞李光,虽然气愤赵官家言语荒悖,却还是认真行礼:“官家,臣绝无挟众意而违逆天子之心,臣只是尽职而言,而且事情也绝没有到那种程度……”
“若到了呢?”赵玖面色不变,直接打断对方。
“而若真到了瓜分豆剖、锅碎鼎沸之局,臣不会随官家去八公山,只会先为官家死在东京,以偿数载皇恩!”李光尽全力而答。
“朕信你。”赵玖点了点头,依然面色不变。“也信诸位。而诸位的意思朕已经知道了,请务必记住今日言语……现在,也该轮到朕将自己的决断说给诸位听了,那便是大宋可以议和,而朕不议和!”
几人明显释然,但片刻之后,却又面色微变……所以释然,乃是官家似乎终于让步,此事多少可以免遭被掀桌子的厄运了;所以面色微变,却是对官家留的这个扣有些担心。
但不及这些宰执多想,赵玖已经继续说了下去:“你们去和金人谈,但要告诉金人和文武百官以及天下士民,朕是不愿意和的,只是被孝道、民心逼得做了哑巴而已……朕知道你们在想什么,便当朕在掩耳盗铃好了。”
“臣不敢……”吕好问等人立即俯首,也更加释然下来,因为这似乎便是真的要和谈了。
“然后再跟金人谈条件,二圣以下,无论男女,凡靖康被掳者,朕都要先见到人……”赵玖没有理会这几日的表态,而是继续从容言道。“朕知道天下人素来有些议论,说朕惧怕二圣回来夺位,故意不迎二圣……这件事也要公开来讲,好让这些人闭嘴……堂而皇之的要,全要回来!”
吕好问六人愈发释然下来……没成想官家大度到这种程度,连二圣都不再计较。
“最后,以二圣等众过河为前提,若届时依然许诺归还伪齐五郡,那朕便与他们以五郡交还为限,正式言和。”赵玖继续言道。“这最后一条,须同样公开的谈、大大方方的谈!明白了吗?”
吕好问以下,诸宰执外加李光思考半日,彻底释然,却是齐齐拱手称是……因为官家虽然留了些暗扣,却到底是在大略上讲了一个遵从人心的。
不过,李光到底是没忍住,复又小心相对:“官家,事关国家大计,些许小道,怕是未必奏效。”
“且做便是。”赵玖挥手相对,根本不愿解释,反而抽身而去。
杨沂中、刘晏、蓝珪紧随其后,留在亭中的六人只能俯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