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热小说网 www.qirexs.com,英华之歌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吴庄的吴大山老人是道静最熟的堡垒户。开始,他为了道静的安全,在他屋后的菜窖里,挖了一个洞。敌人常常拂晓包围,当道静带着小冯来到他家时,他成夜地为她们站岗放哨。一旦发生敌情,立即叫他的孙女儿和道静、小冯进到可以容三个人的小洞里。然后他在外面用萝卜、白菜和破筐旧篓子杂七杂八的物件堵严洞口。这个洞,道静只钻过一次。那是小冯不在,村庄被敌人包围了,她一个人无法突围出去的时候,老人叫她和孙女珠子下了洞。当敌人在外面嗥叫、骚扰的时候,道静坐在漆黑伸手不见五指的湿地上,想:从战斗中抬下来的伤员,要送到很远的分区卫生部的各个医疗所去,既费周折,又费时间,使伤员得不到及时救治。为什么不可以把老人这个菜窖改成一座地下治疗所呢?安定县是靠近大城市的交通枢纽,敌人扫荡频繁,如果在一些工作基础好的村庄打洞,还可以把洞和洞连接起来变成地道(她听说其他地区已经这样做了),那么,造成一座座地下长城,一座座地下医院,平原根据地岂不就如虎添翼?岂不和山区一样有了可靠的屏障?她听说,为了攻下一座岗楼,我们部队有时会从附近村庄把地道一直挖到岗楼下面,然后用炸药轰掉它。想到这儿,道静兴奋得忘了洞里难闻的潮气和难忍的窒闷,拉着珠子的小手笑道:
"珠子,鬼子包围了你们村子,你怕么?"
"不怕。有姐姐你,有爷爷,我不怕。爷爷可胆大呢,他常跟村里的民兵去岗楼打鬼子。"
"要是把你家这个菜窖挖大了,再通到你家屋里,你愿意么?"
"姐姐,这干什么用?"珠子的头挨着道静的肩膀,撒娇似的仰脸问。
"不告诉你,有大用处。珠子,你说,你爷爷能同意么?"
"姐姐,你要干什么爷爷没有不依的。他恨鬼子杀了我爹妈,他喜爱八路军,八路来了,我们家才吃上饱饭。他更喜爱你,你要天上的星星,他都敢去给你摘下来--这不是我说的,是爷爷说的。"
道静忘了地面上正在烧、杀、抢、掠的敌人,心里充溢着一种科学家发明了什么技术似的喜悦。敌人走了,吴大山下到菜窖把道静、珠子拉出地面后,道静顾不得询问敌情,一把拉住老人的胳膊压低声音说:
"大伯,我有件事要求您,您能答应么?"
老人两眼放光,忘了敌人刚才拿枪托子打他肩头的疼痛,核桃样的皱脸,一下子舒展开来:
"闺女,有什么事说吧,要吃王母娘娘的仙桃,有天梯,我敢上天给你摘去!"
"大伯,是这样"
道静把她在洞里的设想说了,吴大山高兴地说:"这主意好!光是一些'蛤蟆坑'、'望天猴'顶不了多大事;挖地道,再把地道连接起来,里头再挖上几间小屋,用弯弯曲曲的迷魂阵包围起来,伤员在里面养伤保险多了。"
"大伯,你不怕你家屋子受损伤?挖了地道,房基就不结实了。"
老头儿急了:"闺女,你把我老头看扁了。人命还不知怎样呢,那几间破房,叫它出力抗日才有劲儿哩!"他把在外扛活的小儿子找回家来,又找来抗日积极的堂弟吴永贵,一夜时间,就把炕洞打通到外面的菜窖里;把菜窖的口堵死、加厚,挖了通气眼,菜窖变成了一个方方正正的地下室。吴家兄弟带头,接着又动员了其他农民,时间不长,吴庄村里许多条地道挖通了。
卢嘉川叫林道静离开战斗中的吴庄,她坚决不走的原因就在于:这个村庄有了地道,有了地下医院。她找来柳明和俞淑秀。柳明,在分区卫生部的指挥、协助下,在这村临时地下医院里布置了手术室。俞淑秀和其他干部一起动员了民兵、青抗先等群众组织,当战斗激烈时,他们就冒着连天炮火,纷纷跑到各处道沟、掩体里,背下、抢救下一个个伤员,并把他们迅速送到"医院"来。
柳明和其他医生立刻迅速、麻利地给一个个抬下来的伤员做着手术--鲜红的血液,一针针缝合起来的断肢残臂,柳明低着头,在一盏吊起来的马灯照明下,忘了时间,听不见紧一阵,慢一阵的枪炮声,她想也没想也许敌人会攻进村里来,攻进这个地下医院她只有一个念头:伤员刚一受伤就得到治疗,就动手术,这会减少感染,会使伤口愈合得快。在这种忘我的工作中,她忘了自身巨大的痛苦。她的精神全部投入自己深爱的事业中,这是治疗痛苦的最有效的方法。
道静、俞淑秀有时在地道里也充当起"护士"的角色来。一会儿协助柳明拿钳子、镊子,一会儿又去烧水,消毒器械柳明更忙,一个接着一个,给伤员做手术。三个人,全然忘了自己,忘了吃饭、喝水。她们清楚:就在不远的村外,李良法、王永泰正在艰苦地狙击敌人,村里房屋也被炮弹炸掉不少,还有几处着了火。道静后来又增加了一项工作:她时而下到地道里去看看伤员,时而上到地面,组织担架队、自卫队抬担架,把伤员顺着道沟送到十几里外几个比较安全的村里去。时而,还要看看房子连房子的墙壁打通了没有。若有房子着起火来,她还要急忙带着小冯组织留下的村民去救火。她和俞淑秀,还有妇救会、农会、青救会的十多个留在村子里的区县干部,除了组织救火,还要分头组织留在村里不肯离家的老头、老太太烧水、做饭。吴大山老人自告奋勇,一趟趟顺着村里通向村外的道沟,冒着生命危险,送水、送饭。和他一起送水的还有小冯的父亲冯章荣,他的眼睛好了,身体也健壮了。两个老汉高兴得哼着小曲,颠颠地跑在道沟里。听着激烈的枪炮声,看着呼啸而过的火花,不像正在紧张的战场上,倒像在听在看过年的声声鞭炮。
秋水村离吴庄不过二十里。不少伤员抬到这个村子来。汪金枝带领一帮中青年妇女忙活开了:把伤员安置在腾空了的大房间的炕褥上,根据伤势轻重,有的给他们擦去脸上、身上的血迹;有的给他们喂水喂饭;有的还要去接大、小便过去,姑娘、媳妇们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经过小俞、柳明、汪金枝,还... -->>
吴庄的吴大山老人是道静最熟的堡垒户。开始,他为了道静的安全,在他屋后的菜窖里,挖了一个洞。敌人常常拂晓包围,当道静带着小冯来到他家时,他成夜地为她们站岗放哨。一旦发生敌情,立即叫他的孙女儿和道静、小冯进到可以容三个人的小洞里。然后他在外面用萝卜、白菜和破筐旧篓子杂七杂八的物件堵严洞口。这个洞,道静只钻过一次。那是小冯不在,村庄被敌人包围了,她一个人无法突围出去的时候,老人叫她和孙女珠子下了洞。当敌人在外面嗥叫、骚扰的时候,道静坐在漆黑伸手不见五指的湿地上,想:从战斗中抬下来的伤员,要送到很远的分区卫生部的各个医疗所去,既费周折,又费时间,使伤员得不到及时救治。为什么不可以把老人这个菜窖改成一座地下治疗所呢?安定县是靠近大城市的交通枢纽,敌人扫荡频繁,如果在一些工作基础好的村庄打洞,还可以把洞和洞连接起来变成地道(她听说其他地区已经这样做了),那么,造成一座座地下长城,一座座地下医院,平原根据地岂不就如虎添翼?岂不和山区一样有了可靠的屏障?她听说,为了攻下一座岗楼,我们部队有时会从附近村庄把地道一直挖到岗楼下面,然后用炸药轰掉它。想到这儿,道静兴奋得忘了洞里难闻的潮气和难忍的窒闷,拉着珠子的小手笑道:
"珠子,鬼子包围了你们村子,你怕么?"
"不怕。有姐姐你,有爷爷,我不怕。爷爷可胆大呢,他常跟村里的民兵去岗楼打鬼子。"
"要是把你家这个菜窖挖大了,再通到你家屋里,你愿意么?"
"姐姐,这干什么用?"珠子的头挨着道静的肩膀,撒娇似的仰脸问。
"不告诉你,有大用处。珠子,你说,你爷爷能同意么?"
"姐姐,你要干什么爷爷没有不依的。他恨鬼子杀了我爹妈,他喜爱八路军,八路来了,我们家才吃上饱饭。他更喜爱你,你要天上的星星,他都敢去给你摘下来--这不是我说的,是爷爷说的。"
道静忘了地面上正在烧、杀、抢、掠的敌人,心里充溢着一种科学家发明了什么技术似的喜悦。敌人走了,吴大山下到菜窖把道静、珠子拉出地面后,道静顾不得询问敌情,一把拉住老人的胳膊压低声音说:
"大伯,我有件事要求您,您能答应么?"
老人两眼放光,忘了敌人刚才拿枪托子打他肩头的疼痛,核桃样的皱脸,一下子舒展开来:
"闺女,有什么事说吧,要吃王母娘娘的仙桃,有天梯,我敢上天给你摘去!"
"大伯,是这样"
道静把她在洞里的设想说了,吴大山高兴地说:"这主意好!光是一些'蛤蟆坑'、'望天猴'顶不了多大事;挖地道,再把地道连接起来,里头再挖上几间小屋,用弯弯曲曲的迷魂阵包围起来,伤员在里面养伤保险多了。"
"大伯,你不怕你家屋子受损伤?挖了地道,房基就不结实了。"
老头儿急了:"闺女,你把我老头看扁了。人命还不知怎样呢,那几间破房,叫它出力抗日才有劲儿哩!"他把在外扛活的小儿子找回家来,又找来抗日积极的堂弟吴永贵,一夜时间,就把炕洞打通到外面的菜窖里;把菜窖的口堵死、加厚,挖了通气眼,菜窖变成了一个方方正正的地下室。吴家兄弟带头,接着又动员了其他农民,时间不长,吴庄村里许多条地道挖通了。
卢嘉川叫林道静离开战斗中的吴庄,她坚决不走的原因就在于:这个村庄有了地道,有了地下医院。她找来柳明和俞淑秀。柳明,在分区卫生部的指挥、协助下,在这村临时地下医院里布置了手术室。俞淑秀和其他干部一起动员了民兵、青抗先等群众组织,当战斗激烈时,他们就冒着连天炮火,纷纷跑到各处道沟、掩体里,背下、抢救下一个个伤员,并把他们迅速送到"医院"来。
柳明和其他医生立刻迅速、麻利地给一个个抬下来的伤员做着手术--鲜红的血液,一针针缝合起来的断肢残臂,柳明低着头,在一盏吊起来的马灯照明下,忘了时间,听不见紧一阵,慢一阵的枪炮声,她想也没想也许敌人会攻进村里来,攻进这个地下医院她只有一个念头:伤员刚一受伤就得到治疗,就动手术,这会减少感染,会使伤口愈合得快。在这种忘我的工作中,她忘了自身巨大的痛苦。她的精神全部投入自己深爱的事业中,这是治疗痛苦的最有效的方法。
道静、俞淑秀有时在地道里也充当起"护士"的角色来。一会儿协助柳明拿钳子、镊子,一会儿又去烧水,消毒器械柳明更忙,一个接着一个,给伤员做手术。三个人,全然忘了自己,忘了吃饭、喝水。她们清楚:就在不远的村外,李良法、王永泰正在艰苦地狙击敌人,村里房屋也被炮弹炸掉不少,还有几处着了火。道静后来又增加了一项工作:她时而下到地道里去看看伤员,时而上到地面,组织担架队、自卫队抬担架,把伤员顺着道沟送到十几里外几个比较安全的村里去。时而,还要看看房子连房子的墙壁打通了没有。若有房子着起火来,她还要急忙带着小冯组织留下的村民去救火。她和俞淑秀,还有妇救会、农会、青救会的十多个留在村子里的区县干部,除了组织救火,还要分头组织留在村里不肯离家的老头、老太太烧水、做饭。吴大山老人自告奋勇,一趟趟顺着村里通向村外的道沟,冒着生命危险,送水、送饭。和他一起送水的还有小冯的父亲冯章荣,他的眼睛好了,身体也健壮了。两个老汉高兴得哼着小曲,颠颠地跑在道沟里。听着激烈的枪炮声,看着呼啸而过的火花,不像正在紧张的战场上,倒像在听在看过年的声声鞭炮。
秋水村离吴庄不过二十里。不少伤员抬到这个村子来。汪金枝带领一帮中青年妇女忙活开了:把伤员安置在腾空了的大房间的炕褥上,根据伤势轻重,有的给他们擦去脸上、身上的血迹;有的给他们喂水喂饭;有的还要去接大、小便过去,姑娘、媳妇们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经过小俞、柳明、汪金枝,还...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