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热小说网 www.qirexs.com,晨风细雨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在全国发扬光大。
参战前,我还在团里专门组织了一期新闻报道培训班,为各单位培养了一批新闻报道骨干,这些报道员在前线发挥了很大作用。 参战一年,我分管的新闻报道工作成绩非常突出,全团在全国报纸、电台用稿达三百多篇,被军区评为新闻报道先进单位。我个人上稿近百篇,也荣立个人三等功。
调入军区政治部
1991年,调到北京政治部工作的老股长给我一个信息:军区政治部干休处缺一位干事问我愿不愿意调过去?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能进行军区机关是我多年的愿望。田股长说:“你如果想去,我给他们推荐一下,但人家要不要你那就看你自己的了。”
他给人家打过电话后,就让我过去一趟。去以前我和田股长商量,给人家带点什么礼品。田股长说你什么礼品也不用带,要带就将你这些年发表的文章剪报带去让人家看看。
于是我带上自己的剪报集就去了北京军区干休处。一进干休处吕主任办公室,正好碰上李政委和吕主任在一起研究工作。简单地作了自我介绍后,我就将剪报集给两位领导递过去。两位领导翻看了我的文章后表态说:你明天就来上班吧。
我告诉他们:“我还没有给单位领导说呢。”
李政委说:“这你就不用管了,我们让军区政治部给你们单位打个招呼就行了。”
就这样,我被调到军区政治部。
上班的第一天,吕主任和李政委就交给我一项紧急任务:第一干休所有一位享受副兵团级待遇的老红军范普权刚去世,他原是山西省军区副政委。要我在他的三个女儿还没有离开北京之前抓紧采访,整理这位老红军的事迹材料,准备上报军区树立他为老干部先进典型,并将他的事迹在有关媒体上进行宣传。
这对我来说无疑是件艰巨的任务,一是我对这位老红军的个人情况一点都不了解,必须从零开始。二是因干休处人手紧张就我一个人要独立完成任务。自己刚来也不好向领导提额外地要求,就只好硬着头皮干了。
从哪里先了解起呢?有人提议我先找干休处原处长、政委了解一下,说他们对范老将军的情况了解的比较多。于是我利用一天的时间分别向两位已经休息了的干休处原处长、政委进行了采访,随后又采访了范老将军的三个女儿,最后又采访了他的司机、炊事员等有关人员。对个别人还进行了多次采访。通过深入细致地了解、采访,掌握了大量的素材。随后,我对已经掌握的材料又进行了认真地分析、综合。最后,以这位老将军离休后仍然以一名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严格要求子女,艰苦朴素,永远保持一名共产党员的本色为主线写出一篇老将军和他女儿们的故事长篇事迹通讯。
只用了短短一周的时间,就完成了从采访到成稿,当我将写好的文章交给干休处的领导看后,领导们非常满意,立即指示要以特大号字打印出来并张贴在干休所大院的橱窗里。
范老将军的事迹在橱窗里贴出后,立即在老干部当中引起很大的反响,有位姓杨的离休干部(北京军区战友报社原社长)专门跑到我们办公室打听这篇文章是谁写的,他说这篇文章写得非常感人,他读的时候都掉泪了。他还说从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对老干部有一种深厚的感情。当他听说是我一位新调来干事写的时候,就走到我跟前和我握手,向我表示感谢。临走,他还向我又要走一份材料,说是回家以后也让他的孩子们好好学习、学习。
干休处将范老将军的事迹材料报到军区政治部后,政治部的领导批示:由政治部宣传部、老干部局会同干休处一起将范老将军的事迹整理后在有关媒体上进行宣传。后来,人民日报、解放军报、中国老年报和军区战友报等报纸都先后刊登了范老将军的先进事迹。
转业考入国家机关
1996年经过组织批准我转业地方工作。
国家机关选招部队转业干部大会是在军事博物馆举行,会期是三天。参会前,我将自己多年来剪报集复印了几十本,在向各选招单位投简历的同时也送给对方一本我的剪报集。很多国家机关的的选招人员对此非常感兴趣。还有的当着我的面就说:“太好了,这比什么文凭啊、证书啊都管用。”还有一家可能是他说了就能决定的选招人员向我保证:“我们正需要你这种人才(人家将咱高抬成人才了),你什么时候来,我们什么时候要。”
那次大会上,我给几十家单位发送了个人材料,有十多家单位当天就给我打电话约我面谈,我也去过几家感觉不太理想,就没有定下来。
第二天,我骑车去军事博物馆的路上,路过国家工商局门口,当时在会场上没有发现他们去人选招。于是我就进去给他们人事司里放下一份个人简历和剪报集。
三天的选招大会结束后,我马不停蹄地参加一些单位的面试、约谈。
中央办公厅下面的一个局只招一名转业干部,那天他们一下子就约去十多名。当场对我们进行笔试,在限定的时间内写一篇论说文我的苦乐观。写这样的言论文章对我来说可算是轻车熟路。我还清楚记得开头一段我是这样写的“苦乐观属于人生观的范畴,有什么样的人生观就有什么样的苦乐观。人生观是对人生的意义、目的的看法。不同的阶级有不同的人生观,资产阶级的人生观是以个人为圆心,以自我为半经划圆,一切为了个人的利益,以追求金钱和享受为目的。而我们共产党人的人生观就是时刻牢记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终生。我们的人生观就决定了我们的苦乐观,那就是为了人民的利益,为了国家的利益,以苦为荣,以苦为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文章中我还举例写了1987年我随部队赶赴云南前线执行防御作战任务时,为国家的利益,为了后方人民的幸福,我们前线战士如何做到以苦为荣,以苦为乐的等等。
考完的第二天,接到他们单位一位工作人员的电话,说他们局长看了我写的那篇文章后认为不错,要找我面谈。面谈时,那位领导先给我介绍了他们单位的一些基本情况和工作性质,以及所招录干部的工作岗位等,然后又了解了我的一些情况。总之,对我还是比较满意,希望我尽快定下来,并和他们及时沟通。
选择也是一种痛苦,有的人可能因为找不到接收单位而痛苦,我却为选择去哪家单位而痛苦。面对十多家向伸出橄榄枝的单位,我却陷入犹豫,不知道去哪家好。定下这家吧,又怕后面还有更理想的单位,不定下来吧,又担心人家选招了别人,而使自己错过了机会。
正在我犹豫时,工商局来电话要我明天去他们单位参加招录考试。当时真有些不想去,都这么大年龄了,还考什么啊,又不是没有单位要我。
“参加一个考试不是多一个选择嘛。”妻子的一句话,奠定了我去应试的信心。
听说那天有一百多人参加考试,他们只招收三名转业干部。
考试内容除行政职业能力的测试题和哲学、政治经济学常识题以外,就是写一篇论说文谈王海现象,这次考试内容对长年从事政治宣传工作的我来说并不算难,前面的题目做完后,我将主要精力放在写那篇作文上。记得那篇文章的开头是这样写的:“王海打假经新闻媒体报道后在全国引起很大的反响,有人说王海是刁民,我却为王海作为公民参与打假而叫好。”随后我又从我国的经济发展、体制、机制、监管等诸方面进行了论述。那天我是第一个答完试题交卷走出考场的,对这次考试我自认为还比较满意。
考完的第三天,我实在等不下去了,就给工商局人事司打电话询问我考试的成绩,当我报出自己的姓名后,对方说:你的成绩不错(后来听说是第一名),我们正要通知你,明天上午来面试吧。
那时候,各家面试的过程大体一样,接收单位的领导和我面谈,互相介绍一下情况,如果对方对我的情况满意的话,就希望我尽快定下来。当时工商局人事司的钟司长对我说:“你回去再考虑一下,是来还是不来,明天给我们回个话,如果你不来,我们好再找下一位谈。”
自己从农村考入军校,又长期在部队工作,对地方的情况不了解。确定自己转业前,也没有个目标,既没托关系,也没找熟人。只是凭着一种自信,凭着我那本剪报集,我就坚信一定会找到一家接收单位的。到底转业去哪家单位好,自己真的不知道。
人往往是这样,在面临选择的时候,对方很痛快答应的,自己没费劲而轻易得到的,反倒不太重视。而很多人来竞争,又是考试,又是面试,自己过关斩将而取胜的,反而很珍贵,不想放弃。
当年我转业选择进工商局就因这种心理的驱使。
转业后,又养成了写日记的习惯,每天将所见所闻,所感所思写下来,工作之余整理成篇,先贴入自己的博客或选入自己的文集,有时也给一些报刊投稿。坚持做到活到老,学到老。
总之,年逾五十的我,回头看看自己走过的历程,都与我的爱好文字写作分不开,而这又是缘于上小学时,老师对我作文的一句表扬。
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在全国发扬光大。
参战前,我还在团里专门组织了一期新闻报道培训班,为各单位培养了一批新闻报道骨干,这些报道员在前线发挥了很大作用。 参战一年,我分管的新闻报道工作成绩非常突出,全团在全国报纸、电台用稿达三百多篇,被军区评为新闻报道先进单位。我个人上稿近百篇,也荣立个人三等功。
调入军区政治部
1991年,调到北京政治部工作的老股长给我一个信息:军区政治部干休处缺一位干事问我愿不愿意调过去?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能进行军区机关是我多年的愿望。田股长说:“你如果想去,我给他们推荐一下,但人家要不要你那就看你自己的了。”
他给人家打过电话后,就让我过去一趟。去以前我和田股长商量,给人家带点什么礼品。田股长说你什么礼品也不用带,要带就将你这些年发表的文章剪报带去让人家看看。
于是我带上自己的剪报集就去了北京军区干休处。一进干休处吕主任办公室,正好碰上李政委和吕主任在一起研究工作。简单地作了自我介绍后,我就将剪报集给两位领导递过去。两位领导翻看了我的文章后表态说:你明天就来上班吧。
我告诉他们:“我还没有给单位领导说呢。”
李政委说:“这你就不用管了,我们让军区政治部给你们单位打个招呼就行了。”
就这样,我被调到军区政治部。
上班的第一天,吕主任和李政委就交给我一项紧急任务:第一干休所有一位享受副兵团级待遇的老红军范普权刚去世,他原是山西省军区副政委。要我在他的三个女儿还没有离开北京之前抓紧采访,整理这位老红军的事迹材料,准备上报军区树立他为老干部先进典型,并将他的事迹在有关媒体上进行宣传。
这对我来说无疑是件艰巨的任务,一是我对这位老红军的个人情况一点都不了解,必须从零开始。二是因干休处人手紧张就我一个人要独立完成任务。自己刚来也不好向领导提额外地要求,就只好硬着头皮干了。
从哪里先了解起呢?有人提议我先找干休处原处长、政委了解一下,说他们对范老将军的情况了解的比较多。于是我利用一天的时间分别向两位已经休息了的干休处原处长、政委进行了采访,随后又采访了范老将军的三个女儿,最后又采访了他的司机、炊事员等有关人员。对个别人还进行了多次采访。通过深入细致地了解、采访,掌握了大量的素材。随后,我对已经掌握的材料又进行了认真地分析、综合。最后,以这位老将军离休后仍然以一名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严格要求子女,艰苦朴素,永远保持一名共产党员的本色为主线写出一篇老将军和他女儿们的故事长篇事迹通讯。
只用了短短一周的时间,就完成了从采访到成稿,当我将写好的文章交给干休处的领导看后,领导们非常满意,立即指示要以特大号字打印出来并张贴在干休所大院的橱窗里。
范老将军的事迹在橱窗里贴出后,立即在老干部当中引起很大的反响,有位姓杨的离休干部(北京军区战友报社原社长)专门跑到我们办公室打听这篇文章是谁写的,他说这篇文章写得非常感人,他读的时候都掉泪了。他还说从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对老干部有一种深厚的感情。当他听说是我一位新调来干事写的时候,就走到我跟前和我握手,向我表示感谢。临走,他还向我又要走一份材料,说是回家以后也让他的孩子们好好学习、学习。
干休处将范老将军的事迹材料报到军区政治部后,政治部的领导批示:由政治部宣传部、老干部局会同干休处一起将范老将军的事迹整理后在有关媒体上进行宣传。后来,人民日报、解放军报、中国老年报和军区战友报等报纸都先后刊登了范老将军的先进事迹。
转业考入国家机关
1996年经过组织批准我转业地方工作。
国家机关选招部队转业干部大会是在军事博物馆举行,会期是三天。参会前,我将自己多年来剪报集复印了几十本,在向各选招单位投简历的同时也送给对方一本我的剪报集。很多国家机关的的选招人员对此非常感兴趣。还有的当着我的面就说:“太好了,这比什么文凭啊、证书啊都管用。”还有一家可能是他说了就能决定的选招人员向我保证:“我们正需要你这种人才(人家将咱高抬成人才了),你什么时候来,我们什么时候要。”
那次大会上,我给几十家单位发送了个人材料,有十多家单位当天就给我打电话约我面谈,我也去过几家感觉不太理想,就没有定下来。
第二天,我骑车去军事博物馆的路上,路过国家工商局门口,当时在会场上没有发现他们去人选招。于是我就进去给他们人事司里放下一份个人简历和剪报集。
三天的选招大会结束后,我马不停蹄地参加一些单位的面试、约谈。
中央办公厅下面的一个局只招一名转业干部,那天他们一下子就约去十多名。当场对我们进行笔试,在限定的时间内写一篇论说文我的苦乐观。写这样的言论文章对我来说可算是轻车熟路。我还清楚记得开头一段我是这样写的“苦乐观属于人生观的范畴,有什么样的人生观就有什么样的苦乐观。人生观是对人生的意义、目的的看法。不同的阶级有不同的人生观,资产阶级的人生观是以个人为圆心,以自我为半经划圆,一切为了个人的利益,以追求金钱和享受为目的。而我们共产党人的人生观就是时刻牢记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终生。我们的人生观就决定了我们的苦乐观,那就是为了人民的利益,为了国家的利益,以苦为荣,以苦为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文章中我还举例写了1987年我随部队赶赴云南前线执行防御作战任务时,为国家的利益,为了后方人民的幸福,我们前线战士如何做到以苦为荣,以苦为乐的等等。
考完的第二天,接到他们单位一位工作人员的电话,说他们局长看了我写的那篇文章后认为不错,要找我面谈。面谈时,那位领导先给我介绍了他们单位的一些基本情况和工作性质,以及所招录干部的工作岗位等,然后又了解了我的一些情况。总之,对我还是比较满意,希望我尽快定下来,并和他们及时沟通。
选择也是一种痛苦,有的人可能因为找不到接收单位而痛苦,我却为选择去哪家单位而痛苦。面对十多家向伸出橄榄枝的单位,我却陷入犹豫,不知道去哪家好。定下这家吧,又怕后面还有更理想的单位,不定下来吧,又担心人家选招了别人,而使自己错过了机会。
正在我犹豫时,工商局来电话要我明天去他们单位参加招录考试。当时真有些不想去,都这么大年龄了,还考什么啊,又不是没有单位要我。
“参加一个考试不是多一个选择嘛。”妻子的一句话,奠定了我去应试的信心。
听说那天有一百多人参加考试,他们只招收三名转业干部。
考试内容除行政职业能力的测试题和哲学、政治经济学常识题以外,就是写一篇论说文谈王海现象,这次考试内容对长年从事政治宣传工作的我来说并不算难,前面的题目做完后,我将主要精力放在写那篇作文上。记得那篇文章的开头是这样写的:“王海打假经新闻媒体报道后在全国引起很大的反响,有人说王海是刁民,我却为王海作为公民参与打假而叫好。”随后我又从我国的经济发展、体制、机制、监管等诸方面进行了论述。那天我是第一个答完试题交卷走出考场的,对这次考试我自认为还比较满意。
考完的第三天,我实在等不下去了,就给工商局人事司打电话询问我考试的成绩,当我报出自己的姓名后,对方说:你的成绩不错(后来听说是第一名),我们正要通知你,明天上午来面试吧。
那时候,各家面试的过程大体一样,接收单位的领导和我面谈,互相介绍一下情况,如果对方对我的情况满意的话,就希望我尽快定下来。当时工商局人事司的钟司长对我说:“你回去再考虑一下,是来还是不来,明天给我们回个话,如果你不来,我们好再找下一位谈。”
自己从农村考入军校,又长期在部队工作,对地方的情况不了解。确定自己转业前,也没有个目标,既没托关系,也没找熟人。只是凭着一种自信,凭着我那本剪报集,我就坚信一定会找到一家接收单位的。到底转业去哪家单位好,自己真的不知道。
人往往是这样,在面临选择的时候,对方很痛快答应的,自己没费劲而轻易得到的,反倒不太重视。而很多人来竞争,又是考试,又是面试,自己过关斩将而取胜的,反而很珍贵,不想放弃。
当年我转业选择进工商局就因这种心理的驱使。
转业后,又养成了写日记的习惯,每天将所见所闻,所感所思写下来,工作之余整理成篇,先贴入自己的博客或选入自己的文集,有时也给一些报刊投稿。坚持做到活到老,学到老。
总之,年逾五十的我,回头看看自己走过的历程,都与我的爱好文字写作分不开,而这又是缘于上小学时,老师对我作文的一句表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