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热小说网 www.qirexs.com,三国志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魏承百王之极,生民无几,干戈未戢,诚宜息民而惠之以安静遐迩之时也。夫务蓄积而息疲民,在于省徭役而勤稼穑。今宫室未就,功业未讫,运漕调发,转相供奉。是以丁夫疲于力作,农者离其南亩,种谷者寡,食谷者众,旧谷既没,新谷莫继。斯则有国之大患,而非备豫之长策也。今见作者三四万人,九龙可以安圣体,其内足以列六宫,显阳之殿,又向将毕,惟泰极已前,功夫尚大,方向盛寒,疾疢或作。诚愿陛下发德音,下明诏,深愍役夫之疲劳,厚矜兆民之不赡,取常食禀之士,非急要者之用,选其丁壮,择留万人,使一期而更之,咸知息代有日,则莫不悦以即事,劳而不怨矣。计一岁有三百六十万夫,亦不为少。当一岁成者,听且三年。分遣其余,使皆即农,无穷之计也。仓有溢粟,民有余力:以此兴功,何功不立?以此行化,何化不成?夫信之于民,国家大宝也。仲尼曰:”自古皆有死,民非信不立。‘安区区之晋国,微微之重耳,欲用其民,先示以信,是故原虽将降,顾信而归,用能一战而霸,于今见称。前车驾当幸洛阳,发民为营,有司命以营成而罢。既成,又利其功力,不以时遣。有司徒营其目前之利,不顾经国之体。臣愚,以为自今以后,傥复使民,宜明其令,使必如期。若有事以次,宁复更发,无或失信。凡陛下临时之所行刑,皆有罪之吏,宜死之人也。然众庶不知,谓为仓卒。故愿陛下下于吏而暴其罪。钧其死也,无使汗于宫掖而为远近所疑。且人命至重,难生易杀,气绝而不续者也,是以圣贤重之。孟轲称杀一无辜以取天下,仁者不为也。汉时有犯跸惊乘舆马者,延尉张释之奏使罚金,文帝怪其轻,而释之曰:“方其时,上使诛之则已。今下廷尉。廷尉,天下之平也,一倾之,天下用法皆为轻重,民安所措其手足?’臣以为大失其义,非忠臣所宜陈也。廷尉者,天子之吏也,犹不可以失平,而天子之身,反可以惑谬乎?斯重于为己,而轻于为君,不忠之甚也。周公曰:”天子无戏言;言则史书之,工诵之,士称之。‘言犹不戏,而况行之乎?故释之之言不可不察,周公之戒不可不法也。“又陈”诸鸟兽无用之物,而有刍谷人徒之费,皆可蠲除。“
帝尝问曰:“汉桓帝时,白马令李云上书言:”帝者,谛也。是帝欲不谛‘。当何得不死?“肃对曰:”但为言失逆顺之节。原其本意,皆欲尽心,念存补国。且帝者之威,过于雷霆,杀一匹夫,无异蝼蚁。宽而宥之,可以示容受切言,广德宇于天下。故臣以为杀之未必为是也。“帝又问:”司马迁以受刑之故,内怀隐切,着史记非贬孝武,令人切齿。“对曰:”司马迁记事,不虚美,不隐恶。刘向、扬雄服其善叙事,有良史之才,谓之实录。汉武帝闻其述史记,取孝景及己本纪览之,于是大怒,削而投之。于今此两纪有录无书。后遭李陵事,遂下迁蚕室。此为隐切在孝武,而不在于史迁也。
正始元年,出为广平太守。公事征还,拜仪郎。顷之,为待中,迁太常。时大将军曹爽专权,任用何晏、邓飏等。肃与太尉蒋济、司农桓范论及时政,肃正色曰:“此辈即弘恭、石显之属,复称说邪!”爽闻之。戒何晏等曰:“当共慎之!公卿已比诸君前世恶人矣。”坐宗庙事免。后为光禄勋。时有二鱼长尺,集于武库之屋,有司以为吉祥。
肃曰:“鱼生于渊而亢于屋,介鳞之物失其所也。边将其殆有弃甲之变乎?”其后果有东关之败。徙为河南尹。嘉平六年,持节兼太常,奉法驾。迎高贵乡公于元城。是岁,白气经天,大将军司马景王问肃其故,肃答曰:“此蚩尤之旗也,东南其有乱乎?君若修己以安百姓,则天下乐安者归德,唱乱者先亡矣。”
明年春,镇东将军毋丘俭、扬州刺史文钦反,景王谓肃曰:“霍光感夏侯胜之言,始重儒学之士,良有以也。安国宁主,其术焉在?”肃曰:“昔关羽率荆州之众,降于禁于汉滨,遂有北向争天下之志。后孙权袭取其将士家属,羽士众一旦瓦解。今淮南将士父母妻子皆在内州,但急往御卫,使不得前,必有关羽士崩之势矣。”景王从之,遂破俭,钦。后迁中领军,加散骑常侍,增邑三百,并前二千二百户。甘露元年薨,门生缞绖者以百数。追赠卫将军,谥曰景侯。子恽嗣。恽薨,无子,国绝。景元四年,封肃子恂为兰陵侯。咸熙中,开建五等,以肃着勋前朝,改封恂为丞子。
初,肃善贾、马之学,而不好郑氏,采会同异,为尚书、诗、论语、三礼左氏解,及撰定父朗所作易传,皆列于学官。其所论驳朝廷典制、郊祀、宗庙、丧纪、轻重,凡百余篇。时乐安孙叔然,受学郑玄之门,人称东州大儒。征为秘书监,不就。肃集圣证论以讥短玄,叔然驳而释之,及作周易、春秋例,毛诗、礼记、春秋三传、国语、尔雅诸注,又着书十余篇。
自魏初征士敦煌周生烈,明帝时大司农弘董遇等,亦历注经传,颇传于世。
评曰:“钟繇开达理干,华歆清纯德素,王朗文博富赡,诚皆一时之俊伟也。魏氏初祚,肇登三司,盛矣夫!王肃亮直多闻,能析薪哉!
<b>译文</b>
(王朗传、钟繇传、华歆传)
钟繇传,魏朝的钟繇,字元常。小时候跟随刘胜在抱犊山(学习),学习书法三年,才与曹操,邯郸,韦诞等人一起切磋交流。钟繇向韦诞索要蔡伯喈的书法,韦诞因为爱惜所以不给他,钟繇捶胸呕血。曹操用了五灵丹才救活他。等到韦诞死后。钟繇找人挖了他的坟墓,这才得到自己想要的书法。因为这个缘故钟繇的笔法更进一步。他每天都把所有的精力放在学习书法上,以至于被子被手都划烂了,去厕所后,(因为痴迷书法而)一整天都忘记回来。每每看见什么东西,都以书法的眼光来看待,钟繇善于书写三色书,写的最好的是八分体。
曹操任命钟繇以侍中的身份领司隶校尉,持符节督察关中各路人马,将后方事务委托给他,特别授予他不受等级制度拘束的权力。钟繇到达长安后,送信给马腾、韩遂等人,为他们陈述利弊祸福,马腾、韩遂各送一个儿子入宫侍奉天子。太祖在官渡与袁绍相持,钟繇送去两千匹马供给军用。太祖给钟繇写信说:“得到送来的马匹,很是应部队的急需。关右地区平定,朝廷没有西顾之忧,都是足下的功勋。当年萧何镇守关中,粮供充足,以至大军获胜,也不过与你功劳相当。”此后匈奴单于在平阳郡作乱,钟繇率领各路人马包围他们,未能攻下;而袁尚所安置的河东太守郭援到了河东,人数很多。众将领议论想要放弃离去,钟繇说:“袁氏正在强盛的时候,郭援现在到来,关中众将暗中与他勾结,所以还没有全部反叛的原因,不过是顾忌我的威势名声罢了。假如放弃离去向他们示弱,这里所有的居民,谁不是我们的仇敌?即使我想回去,难道能够做到吗?这是尚未开战先自行败退啊!并且郭援刚愎自用,争强好胜,必定轻视我军,如果他们渡汾河扎营,我们趁他们没到对岸时打击他们,可以大获全胜。”张既劝说马腾来会合攻击郭援,马腾派他的儿子马超率领精锐部队迎面攻来。郭援到了以后,果然轻易地下渡汾河,众人劝止,不听。还未渡到河中央,钟繇发兵攻击,打得对方大败,斩杀了郭援,降服了单于。详见张既传。
此后河东卫固叛乱,与张晟、张琰及高干等人一同作乱,钟繇又率领众将领打败了他们。自从天子向西迁徙,洛阳百姓人口减少将尽,钟繇将关中民众迁徙过来,又招纳逃亡叛离的人口来充实,几年之内百姓户口逐渐充实。太祖征讨关中时,得以用来保障供给,因此上表任钟繇为前军师。魏国建国之初,钟繇任大理,升迁为相国。文帝在东宫做太子时,赏赐给钟繇“五熟釜”在釜上铭刻文字说:“堂堂魏国作汉室屏障。可作相国的人惟有钟繇,实在像心脏脊骨一样重要,整夜毕恭毕敬,不知怎样安处,您是百官的师长,记在这里以为众人的楷模。”几年后,钟繇因西曹掾魏讽谋反事株连,被罢免官职。
文帝即王位后,钟繇又任大理。到了文帝即帝位,改任廷尉,晋升爵位被封为崇高乡侯。又升迁为太尉,转封为平阳乡侯。当时司徒华歆、司空王朗,同是上一朝代的著名大臣。文帝退朝后对身边人说:“这些三公,都是一个时代的伟大人物,后世大概难以为继了!”明帝即位,给钟繇晋升爵位为定陵侯,增加封邑五百户,连同以前共一千八百户,升迁为太傅。钟繇有腿病,下拜起身不方便。
当时华歆也因为年老患病,上朝进见时都让他们乘车坐轿,由卫士抬着上殿就坐。这以后三公有病,就把这种做法当成了旧例。当初,太祖下令,让众臣公平地议论关于死刑可以改行宫刑割势的设想。钟繇认为“古代的肉刑,经历了圣人的设置,应该再次施行,以代替死刑”议论的人认为肉刑不是使民众愉悦的方法,于是作罢。到了文帝主持朝政时,下诏说:“大理想恢复肉刑,这确实是圣王的法律,各位公卿应当好好地共同讨论这个建议。”商讨未定,恰逢有军事行动,又停止了讨论。太和年间,钟繇上疏说:“大魏承受天命,继承虞、夏的踪迹。孝文帝改革刑法,不合于古道。先帝圣德,本来就是天之骄子,三坟五典的事业,是一脉相承的。因此文帝继承前世,接着颁发明智的诏令,想恢复古刑,作为一代的法典。因为接连有军事行动,终于没有施行。陛下追随两位父祖的遗志,痛惜于斩趾的刑罚可以禁除罪恶,遗憾于被判死刑的人的无辜,让臣下好好地学习律例法令,与众大臣共同商议。建议本当斩去右趾而改划入大辟的,恢复执行斩趾的刑罚。尚书-吕刑说:‘皇帝清楚地询问下民,鳏夫寡妇对有苗有无怨恨之辞。’这是说尧将要废除蚩尤、有苗的虐刑,先详细询问百姓中那些有怨恨之辞的人。
如果现在审断官司时,传讯三槐、九棘、众吏役、百姓,就让他们按照汉景帝的法令规定的那样,对那些应当执行弃市死刑的犯人,自己想要改行斩右趾的肉刑,就允许他们,对那些应当执行黥、劓、斩左趾、宫等肉刑的人,仍然依照汉文帝的办法,改为髡、笞等刑罚。能有男女奸情的人,大多数年纪在二十到四、五十岁之间,即使斩了他们的脚,还是能够生育。现今全国人口少于汉文帝的时代,臣下计算所能全活的人,每年约有三千人。张苍废去肉刑,而杀的人每年数以万计。臣下想要恢复肉刑,每年可以使三千人活下来。当年子贡问能给百姓以好处可以称为仁吗?孔子说:‘哪里仅仅是仁,只有圣人才做得到,就是尧、舜做起来也有所不足呢!’又说:‘仁难道离我们远吗?我想要它,它就来了。’如果真心地实行这些,百姓将能永久地得到好处。”奏上以后,明帝诏书说:“太傅学问优秀,才华高超,留心政事,又深通刑法理论。这件大事,众公卿大臣要好好地共同进行公正的讨论。”司徒王朗的评议认为:“钟繇要减轻大辟的律条,增加肉刑的数量,这就好像是把躺下的人竖立起来,把尸体转化为活人了。但是臣下愚蠢,仍然有与这个建议不完全符合的稍稍有异的意见。五刑之类,都明确记载在法律条文之中,法律条文本来就有减死一等的规定,不执行死刑,就是减刑了。这个规定施行已经很久了,不用等待远借斧凿来施行肉刑,然后才有比死罪次一等的处理办法。前世仁爱的人,不忍心于肉刑的惨虐残酷,因此废弃了它,不再使用。从不用肉刑以来,已经历了几百年。
现在恢复实行,恐怕减轻死刑的文书还没显现在万民眼前,有关我们滥施肉刑的质问已经宣扬到仇敌耳中了,这可不是用来招徕边远地区人民的作法。现在可以按照钟繇所想要减轻的那些死罪种类,把死刑减轻到髡、刖的惩罚,这样惩处嫌太轻的那些罪行,可以加倍增添犯人服劳役的次数,这样做,可以说对内有起死回生不可估量的恩德,对外没有以斩足代替脚镣的骇人听闻的名声。”参加这次讨论的有一百多人,意见与王朗相同的人居多。明帝因为吴、蜀尚未平定,暂且停止了这次讨论。
太和四年(230),钟繇去世。明帝身穿素服前往吊唁,谥号为成侯。钟繇的儿子钟毓继承。当初,文帝曾分给钟毓封邑。封钟繇的弟弟钟演和钟演的儿子钟劭、孙子钟豫为列侯。
王朗传,王朗字景兴,东海郡人。因为通晓经书,被任命为郎中,后升为菑长。拜太尉杨赐为师。杨赐去世后,辞去官职为杨赐守丧。被推荐为孝廉,受到公府征召,没有应命。徐州刺史陶谦考察推举王朗为秀才。当时汉献帝在长安,关东起兵,王朗担任廉治中,与别驾赵昱等劝说陶谦:“春秋的要义认为,求助诸侯不如为王事尽力。现在天子远在西京,应该派遣使者去接受皇上的命令。”陶谦于是派赵昱拿着奏章到长安。天子赞美他们的心意,授予陶谦安东将军。让赵昱担任广陵太守,王朗担任会稽太守。孙策渡过长江来侵犯。王朗的功曹虞翻认为力量不能抵拒孙策,不如避开他。王朗自认为自己是汉吏,应该为皇上保住城邑,于是发兵与孙策交战,战败,乘船到东冶。孙策军又追击,大败王朗。王朗这才投靠孙策。孙策认为王朗是儒雅之士,责问后没有加害于他。王朗虽然到处流浪,处境困厄,早晨不能考虑晚上的事,但收容体恤亲友旧属,分给他们的多,从他们那里分割的少,做的有道义的事很显著。
太祖上表皇上征召他,王朗从曲阿展转江海,过了数年才到了中原。被任命为谏议大夫,参司空军事。
当初,建安末年的时候,孙权才派遣使者称诸侯王,与刘备交兵。汉献帝下诏询问:“是否应当发兵与吴一起攻取蜀国?”王朗发表意见认为:“天子的军队,比华山、岱山还重要,确实应该稳踞着,闪烁天子威望的光芒,像山一样岿然不动。假使孙权亲自与刘备相持,旷日持久地搏战下去,智慧相等力量相当,战争不能很快结束,应当发兵来成就那形势,然后应该选拔谨慎的将领,面对着敌人的要害,考察时机而后行动,选择地方而后进行,一举成功可以没有多余的事。现在孙权的军队还没有行动,那么助吴之军就不能先征。况且现在雨水正盛,不是行军动众之时。”皇上采纳了他的计谋。黄初中,鹈鹕翔集在灵芝池,魏文帝下诏公卿大臣推举品行独特的君子。王朗推荐光禄大夫杨彪,并且称自己有病,要把自己的职位让给杨彪。皇上却替杨彪另外安置了吏卒,位次于三公之后。下诏说:“我向你求贤而没有得到,你却一下子称自己有病。不只是不能得到贤才,更是开了失去贤才的先例,增加了国家倾覆的危险。恐怕你处在这个位置说这样的话不对,要被德才出众的人厌弃吧!希望你不要再有推辞。”王朗于是重新出来做官。
华歆传,华歆字子鱼,平原郡高唐县人。高唐是齐国有名的都邑,士绅无不游行于市里。华歆为吏时,假期离开官府,就回家关门不出。议事论人公正持平,始终也不毁谤伤人。同郡人陶丘洪也是个知名人士,自认为见解明智超过华歆。当时王芬与一些豪杰人物谋划废掉汉灵帝,详见武帝纪。王芬暗中招呼华歆、陶丘洪共同商定计策,陶丘洪想要前去,华歆劝阻他说:“废立皇帝是一件大事,连伊尹、霍光都感到为难。王芬性格疏忽又不勇敢,这次必定不能成功,灾祸将要涉及族人,你还是不要去!”陶丘洪听从了华歆的话没有去。后来王芬果然失败,陶丘洪这才服气。华歆被举荐孝廉,任命为郎中,患病,辞官。汉灵帝去世后,何进辅政,征召河南人郑泰、颍川人荀攸和华歆等人。华歆到达后,任尚书郎。董卓把天子迁到长安,华歆请求出京任下絡县令,因病不能成行,于是从蓝田到了南阳。这时袁术在穰城,留下了华歆。华歆劝说袁术让他进军讨伐董卓,袁术没有采用他的建议。华歆想要离去,适逢天子派太傅马日銸安定关东,马日銸征召华歆为掾。华歆向东到了徐州,朝廷下诏,任命他为豫章太守,因在处理政事上清静而不烦扰,受到官吏民众的感激爱戴。孙策在江东夺取地盘,华歆知道孙策善于用兵,就以幅巾束发前往迎奉。
孙策因为华歆是年长的人,所以用对尊贵客人的礼节接待他。后来孙策死了。太祖正在官渡,上表给天子,征召华歆。孙权不想让他走,华歆对孙权说:“将军您奉帝王之命,才与曹公交好,料想情义尚未巩固,假使我得以为将军报效忠心,岂不是有益吗?现在空留下我,将军您养了个没用之人,这不是好主意。”孙权高兴了,这才送走了华歆,宾客旧友为华歆送行的有一千多人,赠送金子数百。华歆都没有拒绝,秘密地题写好标记,到了临走时,把各种礼物都聚在一起,对众宾客说:“我本来没有拒绝各位的心意,但所接受的终究太多。念我单车远行,将因怀藏美玉而得罪,希望各位宾客替我考虑。”众人于是各自收回了自己的赠品,对华歆的德行表示佩服。华歆到了太祖那里,拜官议郎,参司空军事,任尚书,转侍中,代替荀彧为尚书令。太祖出征孙权,上表任华歆为军师。
魏国建立后,为御史大夫。文帝即位时,任相国。等到文帝即帝位,改任司徒。华歆素日以清贫自守,封赐用来救济,送给亲戚故旧,家里没有一担米的储藏。公卿曾被赏赐给犯法收官的人口,而只有华歆把她们放出嫁人。三府建议:“举荐孝廉,本来应以德行为标准,不再用考试经书来限制。”华歆认为:“天下动乱以来,六经毁坏衰败,应当务必给以保存扶持,以发扬王道。制定法令,是用来治理衰落的事业的。现在听任举孝廉不用经过经学考试,恐怕经学事业就要从此废弃。如果有特异优秀的人才,可以特别征召使用。担忧的是没有人才,哪里担忧有人才而不能得到呢?”文帝听从了他的建议。
黄初年间(220~226),下诏命公卿举荐有独特行为操守的君子,华歆举荐了管宁,文帝用安车征召了他。明帝即位,晋封华歆为博平侯,增加封邑五百户,连同以前的共一千三百户,转封为太尉。华歆自称有病请求退职,把官位让给管宁,明帝没有允许。临近朝廷大型宴会时,明帝派遣散骑常侍缪袭奉诏宣布圣旨称:“朕新近治理各种日常事务,日理万机,恐怕见闻判断不明智。依赖有德行的大臣,掌握纠正我的行为,而您几次称病辞让职位。选择考量主君,不在朝廷占居位置,抛弃荣名利禄,不去追求官位,古人已经有过这种做法,对于周公、伊尹那样的人来说就不能这样了。洁身自好,甚至以身殉节,平常人可以那样做,却不希望您那样。您还是勉力来参加大会吧,就算是给我一个人好处。我将在餐桌前站立,也让百官都像我一样,以等待您的到来,我然后才入座。”明帝又命令缪袭:“等到华歆答应出任了,你再回来。”华歆不得已,终于出任。
太和年间(227~233),明帝派遣曹真从子午道讨伐蜀国,明帝车驾向东到了许昌。华歆上疏说:“自从军事动乱以来,已超过了两纪二十四年。大魏承受天命,陛下凭借圣德主持周成王、周康王那样的隆盛事业,应该弘扬一个时代的政绩,继承三王的遗迹。虽然还有吴、蜀两个贼国凭借险阻苟延残喘,如果圣王教化日益发展,僻远地方的人民感怀德政,也将背负幼儿前来投奔。兵要到不得已的时候才用,所以平时要刀枪入库,停止用兵,有了合适时机才可以行动。臣下诚恳希望陛下先留心于治理国家的方法,把出兵征伐作为以后的事情。况且从千里之外运送军粮,不是用兵的有利条件;通过险阻,深入敌国,难有独立克服的功效。听说今年征发兵役,颇有损于农桑业。治国的人以民为基础,民以穿衣吃饭为根本。假如中原地区没有饥饿寒冷的忧虑,百姓没有离开故土的心思,那样就是全国最大的幸运,两个贼国的灾祸,可以坐等它的到来。臣身在宰相之位,年老疾病一天天加深,将不能再效犬马之劳了,恐怕不能再向君王奉献我的愿望了,不敢不竭尽臣子的情怀,希望陛下裁决考察!”明帝答说:“您深入考虑了国家大计,我很是称赞。贼国凭借依恃山川险要,武帝、文帝二祖辛劳在先,尚且不能攻克平定,我岂敢自夸,说一定能消灭他们呢?众将领认为如果一次也不试探谋取,他们不会自动灭亡,因此出兵观察以寻找他们的破绽。如果天时还没到来,周武王军队返回,已有前代事例作为借鉴,朕将不会忘记您的告诫。”当时正有秋季大雨,明帝诏令曹真带领军队返回。
太和五年(231),华歆逝世,谥号是敬侯。由他的儿子华表继承。当初,文帝曾分华歆封邑,封华歆的弟弟华缉为列侯。华表在咸熙年间(264~265)任尚书。
魏承百王之极,生民无几,干戈未戢,诚宜息民而惠之以安静遐迩之时也。夫务蓄积而息疲民,在于省徭役而勤稼穑。今宫室未就,功业未讫,运漕调发,转相供奉。是以丁夫疲于力作,农者离其南亩,种谷者寡,食谷者众,旧谷既没,新谷莫继。斯则有国之大患,而非备豫之长策也。今见作者三四万人,九龙可以安圣体,其内足以列六宫,显阳之殿,又向将毕,惟泰极已前,功夫尚大,方向盛寒,疾疢或作。诚愿陛下发德音,下明诏,深愍役夫之疲劳,厚矜兆民之不赡,取常食禀之士,非急要者之用,选其丁壮,择留万人,使一期而更之,咸知息代有日,则莫不悦以即事,劳而不怨矣。计一岁有三百六十万夫,亦不为少。当一岁成者,听且三年。分遣其余,使皆即农,无穷之计也。仓有溢粟,民有余力:以此兴功,何功不立?以此行化,何化不成?夫信之于民,国家大宝也。仲尼曰:”自古皆有死,民非信不立。‘安区区之晋国,微微之重耳,欲用其民,先示以信,是故原虽将降,顾信而归,用能一战而霸,于今见称。前车驾当幸洛阳,发民为营,有司命以营成而罢。既成,又利其功力,不以时遣。有司徒营其目前之利,不顾经国之体。臣愚,以为自今以后,傥复使民,宜明其令,使必如期。若有事以次,宁复更发,无或失信。凡陛下临时之所行刑,皆有罪之吏,宜死之人也。然众庶不知,谓为仓卒。故愿陛下下于吏而暴其罪。钧其死也,无使汗于宫掖而为远近所疑。且人命至重,难生易杀,气绝而不续者也,是以圣贤重之。孟轲称杀一无辜以取天下,仁者不为也。汉时有犯跸惊乘舆马者,延尉张释之奏使罚金,文帝怪其轻,而释之曰:“方其时,上使诛之则已。今下廷尉。廷尉,天下之平也,一倾之,天下用法皆为轻重,民安所措其手足?’臣以为大失其义,非忠臣所宜陈也。廷尉者,天子之吏也,犹不可以失平,而天子之身,反可以惑谬乎?斯重于为己,而轻于为君,不忠之甚也。周公曰:”天子无戏言;言则史书之,工诵之,士称之。‘言犹不戏,而况行之乎?故释之之言不可不察,周公之戒不可不法也。“又陈”诸鸟兽无用之物,而有刍谷人徒之费,皆可蠲除。“
帝尝问曰:“汉桓帝时,白马令李云上书言:”帝者,谛也。是帝欲不谛‘。当何得不死?“肃对曰:”但为言失逆顺之节。原其本意,皆欲尽心,念存补国。且帝者之威,过于雷霆,杀一匹夫,无异蝼蚁。宽而宥之,可以示容受切言,广德宇于天下。故臣以为杀之未必为是也。“帝又问:”司马迁以受刑之故,内怀隐切,着史记非贬孝武,令人切齿。“对曰:”司马迁记事,不虚美,不隐恶。刘向、扬雄服其善叙事,有良史之才,谓之实录。汉武帝闻其述史记,取孝景及己本纪览之,于是大怒,削而投之。于今此两纪有录无书。后遭李陵事,遂下迁蚕室。此为隐切在孝武,而不在于史迁也。
正始元年,出为广平太守。公事征还,拜仪郎。顷之,为待中,迁太常。时大将军曹爽专权,任用何晏、邓飏等。肃与太尉蒋济、司农桓范论及时政,肃正色曰:“此辈即弘恭、石显之属,复称说邪!”爽闻之。戒何晏等曰:“当共慎之!公卿已比诸君前世恶人矣。”坐宗庙事免。后为光禄勋。时有二鱼长尺,集于武库之屋,有司以为吉祥。
肃曰:“鱼生于渊而亢于屋,介鳞之物失其所也。边将其殆有弃甲之变乎?”其后果有东关之败。徙为河南尹。嘉平六年,持节兼太常,奉法驾。迎高贵乡公于元城。是岁,白气经天,大将军司马景王问肃其故,肃答曰:“此蚩尤之旗也,东南其有乱乎?君若修己以安百姓,则天下乐安者归德,唱乱者先亡矣。”
明年春,镇东将军毋丘俭、扬州刺史文钦反,景王谓肃曰:“霍光感夏侯胜之言,始重儒学之士,良有以也。安国宁主,其术焉在?”肃曰:“昔关羽率荆州之众,降于禁于汉滨,遂有北向争天下之志。后孙权袭取其将士家属,羽士众一旦瓦解。今淮南将士父母妻子皆在内州,但急往御卫,使不得前,必有关羽士崩之势矣。”景王从之,遂破俭,钦。后迁中领军,加散骑常侍,增邑三百,并前二千二百户。甘露元年薨,门生缞绖者以百数。追赠卫将军,谥曰景侯。子恽嗣。恽薨,无子,国绝。景元四年,封肃子恂为兰陵侯。咸熙中,开建五等,以肃着勋前朝,改封恂为丞子。
初,肃善贾、马之学,而不好郑氏,采会同异,为尚书、诗、论语、三礼左氏解,及撰定父朗所作易传,皆列于学官。其所论驳朝廷典制、郊祀、宗庙、丧纪、轻重,凡百余篇。时乐安孙叔然,受学郑玄之门,人称东州大儒。征为秘书监,不就。肃集圣证论以讥短玄,叔然驳而释之,及作周易、春秋例,毛诗、礼记、春秋三传、国语、尔雅诸注,又着书十余篇。
自魏初征士敦煌周生烈,明帝时大司农弘董遇等,亦历注经传,颇传于世。
评曰:“钟繇开达理干,华歆清纯德素,王朗文博富赡,诚皆一时之俊伟也。魏氏初祚,肇登三司,盛矣夫!王肃亮直多闻,能析薪哉!
<b>译文</b>
(王朗传、钟繇传、华歆传)
钟繇传,魏朝的钟繇,字元常。小时候跟随刘胜在抱犊山(学习),学习书法三年,才与曹操,邯郸,韦诞等人一起切磋交流。钟繇向韦诞索要蔡伯喈的书法,韦诞因为爱惜所以不给他,钟繇捶胸呕血。曹操用了五灵丹才救活他。等到韦诞死后。钟繇找人挖了他的坟墓,这才得到自己想要的书法。因为这个缘故钟繇的笔法更进一步。他每天都把所有的精力放在学习书法上,以至于被子被手都划烂了,去厕所后,(因为痴迷书法而)一整天都忘记回来。每每看见什么东西,都以书法的眼光来看待,钟繇善于书写三色书,写的最好的是八分体。
曹操任命钟繇以侍中的身份领司隶校尉,持符节督察关中各路人马,将后方事务委托给他,特别授予他不受等级制度拘束的权力。钟繇到达长安后,送信给马腾、韩遂等人,为他们陈述利弊祸福,马腾、韩遂各送一个儿子入宫侍奉天子。太祖在官渡与袁绍相持,钟繇送去两千匹马供给军用。太祖给钟繇写信说:“得到送来的马匹,很是应部队的急需。关右地区平定,朝廷没有西顾之忧,都是足下的功勋。当年萧何镇守关中,粮供充足,以至大军获胜,也不过与你功劳相当。”此后匈奴单于在平阳郡作乱,钟繇率领各路人马包围他们,未能攻下;而袁尚所安置的河东太守郭援到了河东,人数很多。众将领议论想要放弃离去,钟繇说:“袁氏正在强盛的时候,郭援现在到来,关中众将暗中与他勾结,所以还没有全部反叛的原因,不过是顾忌我的威势名声罢了。假如放弃离去向他们示弱,这里所有的居民,谁不是我们的仇敌?即使我想回去,难道能够做到吗?这是尚未开战先自行败退啊!并且郭援刚愎自用,争强好胜,必定轻视我军,如果他们渡汾河扎营,我们趁他们没到对岸时打击他们,可以大获全胜。”张既劝说马腾来会合攻击郭援,马腾派他的儿子马超率领精锐部队迎面攻来。郭援到了以后,果然轻易地下渡汾河,众人劝止,不听。还未渡到河中央,钟繇发兵攻击,打得对方大败,斩杀了郭援,降服了单于。详见张既传。
此后河东卫固叛乱,与张晟、张琰及高干等人一同作乱,钟繇又率领众将领打败了他们。自从天子向西迁徙,洛阳百姓人口减少将尽,钟繇将关中民众迁徙过来,又招纳逃亡叛离的人口来充实,几年之内百姓户口逐渐充实。太祖征讨关中时,得以用来保障供给,因此上表任钟繇为前军师。魏国建国之初,钟繇任大理,升迁为相国。文帝在东宫做太子时,赏赐给钟繇“五熟釜”在釜上铭刻文字说:“堂堂魏国作汉室屏障。可作相国的人惟有钟繇,实在像心脏脊骨一样重要,整夜毕恭毕敬,不知怎样安处,您是百官的师长,记在这里以为众人的楷模。”几年后,钟繇因西曹掾魏讽谋反事株连,被罢免官职。
文帝即王位后,钟繇又任大理。到了文帝即帝位,改任廷尉,晋升爵位被封为崇高乡侯。又升迁为太尉,转封为平阳乡侯。当时司徒华歆、司空王朗,同是上一朝代的著名大臣。文帝退朝后对身边人说:“这些三公,都是一个时代的伟大人物,后世大概难以为继了!”明帝即位,给钟繇晋升爵位为定陵侯,增加封邑五百户,连同以前共一千八百户,升迁为太傅。钟繇有腿病,下拜起身不方便。
当时华歆也因为年老患病,上朝进见时都让他们乘车坐轿,由卫士抬着上殿就坐。这以后三公有病,就把这种做法当成了旧例。当初,太祖下令,让众臣公平地议论关于死刑可以改行宫刑割势的设想。钟繇认为“古代的肉刑,经历了圣人的设置,应该再次施行,以代替死刑”议论的人认为肉刑不是使民众愉悦的方法,于是作罢。到了文帝主持朝政时,下诏说:“大理想恢复肉刑,这确实是圣王的法律,各位公卿应当好好地共同讨论这个建议。”商讨未定,恰逢有军事行动,又停止了讨论。太和年间,钟繇上疏说:“大魏承受天命,继承虞、夏的踪迹。孝文帝改革刑法,不合于古道。先帝圣德,本来就是天之骄子,三坟五典的事业,是一脉相承的。因此文帝继承前世,接着颁发明智的诏令,想恢复古刑,作为一代的法典。因为接连有军事行动,终于没有施行。陛下追随两位父祖的遗志,痛惜于斩趾的刑罚可以禁除罪恶,遗憾于被判死刑的人的无辜,让臣下好好地学习律例法令,与众大臣共同商议。建议本当斩去右趾而改划入大辟的,恢复执行斩趾的刑罚。尚书-吕刑说:‘皇帝清楚地询问下民,鳏夫寡妇对有苗有无怨恨之辞。’这是说尧将要废除蚩尤、有苗的虐刑,先详细询问百姓中那些有怨恨之辞的人。
如果现在审断官司时,传讯三槐、九棘、众吏役、百姓,就让他们按照汉景帝的法令规定的那样,对那些应当执行弃市死刑的犯人,自己想要改行斩右趾的肉刑,就允许他们,对那些应当执行黥、劓、斩左趾、宫等肉刑的人,仍然依照汉文帝的办法,改为髡、笞等刑罚。能有男女奸情的人,大多数年纪在二十到四、五十岁之间,即使斩了他们的脚,还是能够生育。现今全国人口少于汉文帝的时代,臣下计算所能全活的人,每年约有三千人。张苍废去肉刑,而杀的人每年数以万计。臣下想要恢复肉刑,每年可以使三千人活下来。当年子贡问能给百姓以好处可以称为仁吗?孔子说:‘哪里仅仅是仁,只有圣人才做得到,就是尧、舜做起来也有所不足呢!’又说:‘仁难道离我们远吗?我想要它,它就来了。’如果真心地实行这些,百姓将能永久地得到好处。”奏上以后,明帝诏书说:“太傅学问优秀,才华高超,留心政事,又深通刑法理论。这件大事,众公卿大臣要好好地共同进行公正的讨论。”司徒王朗的评议认为:“钟繇要减轻大辟的律条,增加肉刑的数量,这就好像是把躺下的人竖立起来,把尸体转化为活人了。但是臣下愚蠢,仍然有与这个建议不完全符合的稍稍有异的意见。五刑之类,都明确记载在法律条文之中,法律条文本来就有减死一等的规定,不执行死刑,就是减刑了。这个规定施行已经很久了,不用等待远借斧凿来施行肉刑,然后才有比死罪次一等的处理办法。前世仁爱的人,不忍心于肉刑的惨虐残酷,因此废弃了它,不再使用。从不用肉刑以来,已经历了几百年。
现在恢复实行,恐怕减轻死刑的文书还没显现在万民眼前,有关我们滥施肉刑的质问已经宣扬到仇敌耳中了,这可不是用来招徕边远地区人民的作法。现在可以按照钟繇所想要减轻的那些死罪种类,把死刑减轻到髡、刖的惩罚,这样惩处嫌太轻的那些罪行,可以加倍增添犯人服劳役的次数,这样做,可以说对内有起死回生不可估量的恩德,对外没有以斩足代替脚镣的骇人听闻的名声。”参加这次讨论的有一百多人,意见与王朗相同的人居多。明帝因为吴、蜀尚未平定,暂且停止了这次讨论。
太和四年(230),钟繇去世。明帝身穿素服前往吊唁,谥号为成侯。钟繇的儿子钟毓继承。当初,文帝曾分给钟毓封邑。封钟繇的弟弟钟演和钟演的儿子钟劭、孙子钟豫为列侯。
王朗传,王朗字景兴,东海郡人。因为通晓经书,被任命为郎中,后升为菑长。拜太尉杨赐为师。杨赐去世后,辞去官职为杨赐守丧。被推荐为孝廉,受到公府征召,没有应命。徐州刺史陶谦考察推举王朗为秀才。当时汉献帝在长安,关东起兵,王朗担任廉治中,与别驾赵昱等劝说陶谦:“春秋的要义认为,求助诸侯不如为王事尽力。现在天子远在西京,应该派遣使者去接受皇上的命令。”陶谦于是派赵昱拿着奏章到长安。天子赞美他们的心意,授予陶谦安东将军。让赵昱担任广陵太守,王朗担任会稽太守。孙策渡过长江来侵犯。王朗的功曹虞翻认为力量不能抵拒孙策,不如避开他。王朗自认为自己是汉吏,应该为皇上保住城邑,于是发兵与孙策交战,战败,乘船到东冶。孙策军又追击,大败王朗。王朗这才投靠孙策。孙策认为王朗是儒雅之士,责问后没有加害于他。王朗虽然到处流浪,处境困厄,早晨不能考虑晚上的事,但收容体恤亲友旧属,分给他们的多,从他们那里分割的少,做的有道义的事很显著。
太祖上表皇上征召他,王朗从曲阿展转江海,过了数年才到了中原。被任命为谏议大夫,参司空军事。
当初,建安末年的时候,孙权才派遣使者称诸侯王,与刘备交兵。汉献帝下诏询问:“是否应当发兵与吴一起攻取蜀国?”王朗发表意见认为:“天子的军队,比华山、岱山还重要,确实应该稳踞着,闪烁天子威望的光芒,像山一样岿然不动。假使孙权亲自与刘备相持,旷日持久地搏战下去,智慧相等力量相当,战争不能很快结束,应当发兵来成就那形势,然后应该选拔谨慎的将领,面对着敌人的要害,考察时机而后行动,选择地方而后进行,一举成功可以没有多余的事。现在孙权的军队还没有行动,那么助吴之军就不能先征。况且现在雨水正盛,不是行军动众之时。”皇上采纳了他的计谋。黄初中,鹈鹕翔集在灵芝池,魏文帝下诏公卿大臣推举品行独特的君子。王朗推荐光禄大夫杨彪,并且称自己有病,要把自己的职位让给杨彪。皇上却替杨彪另外安置了吏卒,位次于三公之后。下诏说:“我向你求贤而没有得到,你却一下子称自己有病。不只是不能得到贤才,更是开了失去贤才的先例,增加了国家倾覆的危险。恐怕你处在这个位置说这样的话不对,要被德才出众的人厌弃吧!希望你不要再有推辞。”王朗于是重新出来做官。
华歆传,华歆字子鱼,平原郡高唐县人。高唐是齐国有名的都邑,士绅无不游行于市里。华歆为吏时,假期离开官府,就回家关门不出。议事论人公正持平,始终也不毁谤伤人。同郡人陶丘洪也是个知名人士,自认为见解明智超过华歆。当时王芬与一些豪杰人物谋划废掉汉灵帝,详见武帝纪。王芬暗中招呼华歆、陶丘洪共同商定计策,陶丘洪想要前去,华歆劝阻他说:“废立皇帝是一件大事,连伊尹、霍光都感到为难。王芬性格疏忽又不勇敢,这次必定不能成功,灾祸将要涉及族人,你还是不要去!”陶丘洪听从了华歆的话没有去。后来王芬果然失败,陶丘洪这才服气。华歆被举荐孝廉,任命为郎中,患病,辞官。汉灵帝去世后,何进辅政,征召河南人郑泰、颍川人荀攸和华歆等人。华歆到达后,任尚书郎。董卓把天子迁到长安,华歆请求出京任下絡县令,因病不能成行,于是从蓝田到了南阳。这时袁术在穰城,留下了华歆。华歆劝说袁术让他进军讨伐董卓,袁术没有采用他的建议。华歆想要离去,适逢天子派太傅马日銸安定关东,马日銸征召华歆为掾。华歆向东到了徐州,朝廷下诏,任命他为豫章太守,因在处理政事上清静而不烦扰,受到官吏民众的感激爱戴。孙策在江东夺取地盘,华歆知道孙策善于用兵,就以幅巾束发前往迎奉。
孙策因为华歆是年长的人,所以用对尊贵客人的礼节接待他。后来孙策死了。太祖正在官渡,上表给天子,征召华歆。孙权不想让他走,华歆对孙权说:“将军您奉帝王之命,才与曹公交好,料想情义尚未巩固,假使我得以为将军报效忠心,岂不是有益吗?现在空留下我,将军您养了个没用之人,这不是好主意。”孙权高兴了,这才送走了华歆,宾客旧友为华歆送行的有一千多人,赠送金子数百。华歆都没有拒绝,秘密地题写好标记,到了临走时,把各种礼物都聚在一起,对众宾客说:“我本来没有拒绝各位的心意,但所接受的终究太多。念我单车远行,将因怀藏美玉而得罪,希望各位宾客替我考虑。”众人于是各自收回了自己的赠品,对华歆的德行表示佩服。华歆到了太祖那里,拜官议郎,参司空军事,任尚书,转侍中,代替荀彧为尚书令。太祖出征孙权,上表任华歆为军师。
魏国建立后,为御史大夫。文帝即位时,任相国。等到文帝即帝位,改任司徒。华歆素日以清贫自守,封赐用来救济,送给亲戚故旧,家里没有一担米的储藏。公卿曾被赏赐给犯法收官的人口,而只有华歆把她们放出嫁人。三府建议:“举荐孝廉,本来应以德行为标准,不再用考试经书来限制。”华歆认为:“天下动乱以来,六经毁坏衰败,应当务必给以保存扶持,以发扬王道。制定法令,是用来治理衰落的事业的。现在听任举孝廉不用经过经学考试,恐怕经学事业就要从此废弃。如果有特异优秀的人才,可以特别征召使用。担忧的是没有人才,哪里担忧有人才而不能得到呢?”文帝听从了他的建议。
黄初年间(220~226),下诏命公卿举荐有独特行为操守的君子,华歆举荐了管宁,文帝用安车征召了他。明帝即位,晋封华歆为博平侯,增加封邑五百户,连同以前的共一千三百户,转封为太尉。华歆自称有病请求退职,把官位让给管宁,明帝没有允许。临近朝廷大型宴会时,明帝派遣散骑常侍缪袭奉诏宣布圣旨称:“朕新近治理各种日常事务,日理万机,恐怕见闻判断不明智。依赖有德行的大臣,掌握纠正我的行为,而您几次称病辞让职位。选择考量主君,不在朝廷占居位置,抛弃荣名利禄,不去追求官位,古人已经有过这种做法,对于周公、伊尹那样的人来说就不能这样了。洁身自好,甚至以身殉节,平常人可以那样做,却不希望您那样。您还是勉力来参加大会吧,就算是给我一个人好处。我将在餐桌前站立,也让百官都像我一样,以等待您的到来,我然后才入座。”明帝又命令缪袭:“等到华歆答应出任了,你再回来。”华歆不得已,终于出任。
太和年间(227~233),明帝派遣曹真从子午道讨伐蜀国,明帝车驾向东到了许昌。华歆上疏说:“自从军事动乱以来,已超过了两纪二十四年。大魏承受天命,陛下凭借圣德主持周成王、周康王那样的隆盛事业,应该弘扬一个时代的政绩,继承三王的遗迹。虽然还有吴、蜀两个贼国凭借险阻苟延残喘,如果圣王教化日益发展,僻远地方的人民感怀德政,也将背负幼儿前来投奔。兵要到不得已的时候才用,所以平时要刀枪入库,停止用兵,有了合适时机才可以行动。臣下诚恳希望陛下先留心于治理国家的方法,把出兵征伐作为以后的事情。况且从千里之外运送军粮,不是用兵的有利条件;通过险阻,深入敌国,难有独立克服的功效。听说今年征发兵役,颇有损于农桑业。治国的人以民为基础,民以穿衣吃饭为根本。假如中原地区没有饥饿寒冷的忧虑,百姓没有离开故土的心思,那样就是全国最大的幸运,两个贼国的灾祸,可以坐等它的到来。臣身在宰相之位,年老疾病一天天加深,将不能再效犬马之劳了,恐怕不能再向君王奉献我的愿望了,不敢不竭尽臣子的情怀,希望陛下裁决考察!”明帝答说:“您深入考虑了国家大计,我很是称赞。贼国凭借依恃山川险要,武帝、文帝二祖辛劳在先,尚且不能攻克平定,我岂敢自夸,说一定能消灭他们呢?众将领认为如果一次也不试探谋取,他们不会自动灭亡,因此出兵观察以寻找他们的破绽。如果天时还没到来,周武王军队返回,已有前代事例作为借鉴,朕将不会忘记您的告诫。”当时正有秋季大雨,明帝诏令曹真带领军队返回。
太和五年(231),华歆逝世,谥号是敬侯。由他的儿子华表继承。当初,文帝曾分华歆封邑,封华歆的弟弟华缉为列侯。华表在咸熙年间(264~265)任尚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