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热小说网 www.qirexs.com,东山有李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一)真正的诗歌是一种发自心灵的乐符,自由自在,而文字本身却是一种拘束。所以现实中所谓的“诗歌”其实正是心灵戴着镣铐跳舞的结果。而所谓“诗人”其实只是善用文字表达心灵姿态的舞者。每一个人都是有“诗”的,但不一定都是“诗人”
(二)一首好诗的成就要靠诗人的几个条件:一是“真”二是“善”三是一颗灵敏的心。没有“真”就无法直面自己的内心;没有“善”就会缺乏发现美的动力;而如果没有一颗灵敏的心,当然也就少了创造美的这种能力。
(三)尽管我知道自己真的不是什么诗人,但有时候还是很想写诗的。当我兴奋的时候,当我忧伤的时候,当我思念的时候总之当我心头荡漾的时候,我总想马上找到一种语言去形容我当时的那种心境,反映我真实的某种诉求。经过一番文字的苦寻之后,在符号上的重新组合,然后就作成了所谓的“诗歌”但当一切都化作纸上的几行之后,突然又发现这个东西并不是内心的真实的全部,而至多是对某一部分的强调与夸张或者是对整体的一种朦胧粗略的勾勒罢了。这个时候,我才终于明白,人生这个巨大的场景是无法用数点文字就可以了却的。与其说要尽可能的去多写些文字上的“诗歌”倒不如专心写好“人生”这首不可替代的史诗。
(四)作古体诗是要讲韵律的,就像做人一样,要讲规矩。但如果拘泥于韵律,又往往也写不出好诗,毕竟意境才是诗魂的所在。这大概是唐以前的诗歌要好于宋以后诗歌的一个普遍原因吧。其实做人也一样,不能太循规蹈矩了,机械的行为只会逐渐丧失自我,成为庸碌之辈,而飘逸之才永远是不拘一格的。
(五)我认为真正的“诗人”应该是一个精明的发现者,一个深邃的思索者,一个高明的表现者,而不仅仅是某种情绪的发泄者或者纯粹是语言的搭配者。古往今来,大凡能够历久弥新,浩气长存的诗人,都是这样。而那些脍炙人口的诗句,也永远是那些撼人心弦的警世名言。“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念天地之悠悠,独伧然而泪下”“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着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历经时间的洗涤之后,才发现留下的这些人间的“共语”是如此的珍稀,如此的美丽。而创造这些美丽的,自然可以算是真正的“诗人”而人间太多的“填词造句”者不过是文字垃圾的制造者或者是“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庸碌无聊之辈。
(六)即使是真正的“诗人”也不一定是完人,恰恰有可能在现实中是一个存在太多问题的人。他们可能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可能风流成性,浪荡不羁,甚至有可能为了追名逐利而丧失节操。为后世奉为“诗仙”的李白在现实中其实也不过是一个落魄不已的政客形象,而口口声声为下层民众鸣疾苦的白居易也不过是一个连家仆也不放过的色狼而已。而臭名昭著的汪精卫听说在年轻的时候也是一位热血沸腾的“诗人”
(七)诗人的想象力是非凡的,而学者则要求有超强的理性思维。一个新的创造的出现既要有诗人的想象,又要有学者的逻辑。这又回到了胡适先生的一句话:“大胆假设,小心求证”
(八)现代人为什么越来越远离诗歌了?是因为人们离自己的心灵也越来越远了。在纷繁复杂的现代生活里,物质化的世界已经将人压得很少有喘气的机会,或者人们自愿的堕落到“纸醉金迷”的生活中。在一个面具太多的社会里,人们更习惯于在ktv里高唱着大众化的情歌,或者干脆找一个合适的地方书写着肉体的行为艺术。
(九)在一个已经丧失“诗”的国度里,是一个令人乏味的世界;在一个“诗人”已死的国度里,是一个可怕的世界。所幸的是,现在还保留着一批诗歌的祭奠者,在他们的眼里,或许孩子还是有希望的。“救救孩子!”
(十)
(一)真正的诗歌是一种发自心灵的乐符,自由自在,而文字本身却是一种拘束。所以现实中所谓的“诗歌”其实正是心灵戴着镣铐跳舞的结果。而所谓“诗人”其实只是善用文字表达心灵姿态的舞者。每一个人都是有“诗”的,但不一定都是“诗人”
(二)一首好诗的成就要靠诗人的几个条件:一是“真”二是“善”三是一颗灵敏的心。没有“真”就无法直面自己的内心;没有“善”就会缺乏发现美的动力;而如果没有一颗灵敏的心,当然也就少了创造美的这种能力。
(三)尽管我知道自己真的不是什么诗人,但有时候还是很想写诗的。当我兴奋的时候,当我忧伤的时候,当我思念的时候总之当我心头荡漾的时候,我总想马上找到一种语言去形容我当时的那种心境,反映我真实的某种诉求。经过一番文字的苦寻之后,在符号上的重新组合,然后就作成了所谓的“诗歌”但当一切都化作纸上的几行之后,突然又发现这个东西并不是内心的真实的全部,而至多是对某一部分的强调与夸张或者是对整体的一种朦胧粗略的勾勒罢了。这个时候,我才终于明白,人生这个巨大的场景是无法用数点文字就可以了却的。与其说要尽可能的去多写些文字上的“诗歌”倒不如专心写好“人生”这首不可替代的史诗。
(四)作古体诗是要讲韵律的,就像做人一样,要讲规矩。但如果拘泥于韵律,又往往也写不出好诗,毕竟意境才是诗魂的所在。这大概是唐以前的诗歌要好于宋以后诗歌的一个普遍原因吧。其实做人也一样,不能太循规蹈矩了,机械的行为只会逐渐丧失自我,成为庸碌之辈,而飘逸之才永远是不拘一格的。
(五)我认为真正的“诗人”应该是一个精明的发现者,一个深邃的思索者,一个高明的表现者,而不仅仅是某种情绪的发泄者或者纯粹是语言的搭配者。古往今来,大凡能够历久弥新,浩气长存的诗人,都是这样。而那些脍炙人口的诗句,也永远是那些撼人心弦的警世名言。“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念天地之悠悠,独伧然而泪下”“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着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历经时间的洗涤之后,才发现留下的这些人间的“共语”是如此的珍稀,如此的美丽。而创造这些美丽的,自然可以算是真正的“诗人”而人间太多的“填词造句”者不过是文字垃圾的制造者或者是“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庸碌无聊之辈。
(六)即使是真正的“诗人”也不一定是完人,恰恰有可能在现实中是一个存在太多问题的人。他们可能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可能风流成性,浪荡不羁,甚至有可能为了追名逐利而丧失节操。为后世奉为“诗仙”的李白在现实中其实也不过是一个落魄不已的政客形象,而口口声声为下层民众鸣疾苦的白居易也不过是一个连家仆也不放过的色狼而已。而臭名昭著的汪精卫听说在年轻的时候也是一位热血沸腾的“诗人”
(七)诗人的想象力是非凡的,而学者则要求有超强的理性思维。一个新的创造的出现既要有诗人的想象,又要有学者的逻辑。这又回到了胡适先生的一句话:“大胆假设,小心求证”
(八)现代人为什么越来越远离诗歌了?是因为人们离自己的心灵也越来越远了。在纷繁复杂的现代生活里,物质化的世界已经将人压得很少有喘气的机会,或者人们自愿的堕落到“纸醉金迷”的生活中。在一个面具太多的社会里,人们更习惯于在ktv里高唱着大众化的情歌,或者干脆找一个合适的地方书写着肉体的行为艺术。
(九)在一个已经丧失“诗”的国度里,是一个令人乏味的世界;在一个“诗人”已死的国度里,是一个可怕的世界。所幸的是,现在还保留着一批诗歌的祭奠者,在他们的眼里,或许孩子还是有希望的。“救救孩子!”
(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