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热小说网 www.qirexs.com,清史稿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右谕德各一人,汉员兼翰林院修撰衔。三十七年省满右谕德一人。五十七年省汉右谕德一人。乾隆十三年俱省。左、右中允各二人,满员以五品冠带食六品俸。汉员兼翰林院编修衔。三十七年省满员各一人。明年,省汉右中允一人。五十二年省汉左中允一人。左、右赞善各二人。汉员兼翰林院检讨衔。三十七年省满员各一人。明年,省汉右赞善一人。五十二年省汉左赞善一人。司经局满、汉洗马各一人,汉员兼翰林院修撰衔。以上各兼衔,俱乾隆五十四年停。正字各二人。三十七年省满员缺。明年,省汉一人。例以应选内阁中书者除授,遂为中书兼衔。乾隆三十六年俱省。二十五年,命詹事汤斌、少詹事耿介等为皇太子讲官,尚沿宫僚旧制。三十一年,命徐元梦入直上书房,皇子在上书房读书,选翰林官分侍讲读,简大臣为总师傅。总师傅之称,自乾隆二十二年以介福、观保等为总师傅始,曩时俱称入直。嗣是本府坊、局止备词臣迁转之阶。嘉庆二年,以府事改隶翰林院。五年,复旧制。光绪二十四年,仍省入翰林院,寻复故。二十八年,再省入。
太常寺管理寺事大臣一人。满洲礼部尚书兼。卿,正三品。少卿,正四品。俱满、汉各一人。其属:寺丞,正六品。满、汉各二人。赞礼郎,宗室二人,满、汉二十有八人;初制,满员四品。顺治十六年改九品。康熙四年升六品,六年升五品,九年仍改九品。寻定由护军校、骁骑校选授者六品职衔,八品笔帖式、库监生选授者八品职衔,无品笔帖式、库使、前锋护军选授者九品职衔。乾隆元年改定以六品冠带食七品俸。学习,宗室四人,满洲五人,汉十有四人。正九品。读祝官,宗室一人,满洲十有一人;初制五品。康熙九年改正九品。寻定品秩如赞礼郎,视出身为差。乾隆元年改定以六品冠带食七品俸。学习,宗室三人,满洲五人。正九品。博士?博士,满洲、汉军、汉各一人。典簿?典簿,满、汉各一人。满洲司库一人,博士以下并正七品。库使二人。正九品。笔帖式,满洲九人,汉军一人。
卿掌典守坛壝庙社,以岁时序祭祀,诏礼节,供品物,辨器类。前期奉祝版,稽百官斋戒,祭日帅属以供事。少卿佐之。寺丞掌祭祀品式,辨职事以诏有司,并遴补吏员,勾稽廪饩。赞礼郎、读祝官分掌相仪序事,备物絜器,并习趋跄读祝,祭祀各充执事。博士考祝文礼节,著籍为式,坛庙陈序毕,引礼部侍郎省?,并岁覈祀赋。典簿掌察祭品,陈牲牢,治吏役。库使掌守库藏。
顺治元年,设太常寺,隶礼部。置卿,少卿,满、汉各一人。满洲寺丞一人,光绪十二年增一人。汉左、右丞各一人。典簿,博士,满、汉各一人。读祝官,满洲四人。康熙十年,礼部改隶二人,寻增额外二人。雍正十一年改正额。嘉庆四年增一人。道光元年增一人。咸丰二年增一人。赞礼郎,满、雍正十一年增八人。乾隆三十七年改二人隶銮舆卫补鸣赞鞭官。嘉庆四年增二人。道光元年增二人。咸丰二年增二人。汉康熙三十八年省二人。雍正元年复故。乾隆二年增二人,九年省四人。各十有六人。牺牲所正千户、五年更名所牧。副千户,五年更名所副。汉各一人。从七品。乾隆二十四年改满缺。二十六年改隶内府。满洲司库一人。乾隆十一年省。十六年,改归本寺。康熙二年,复隶礼部。十年,仍归本寺。十五年,敕诸官肄习雅乐。雍正元年,特简大臣综理寺事,并增库使二人。乾隆十三年,改寺丞为属官。先是沿明旧制,丞为正官,议者病赘馀,至是体制始协。明年,定礼部满洲尚书兼管太常职衔。四十年,增学习赞礼郎、四十六年增三人。嘉庆十六年增三人。读祝官,四十六年增三人。嘉庆十六年增三人。满洲各二人。光绪二十四年,增宗室学习赞礼郎四人、读祝官三人。寻省入礼部,旋复故。三十二年,仍省入。
光禄寺管理寺事大臣一人。特简。卿,从三品。少卿,初制,满员、汉军四品,汉员五品。顺治十六年并定正五品。俱满、汉各一人。其属:典簿?典簿,从七品。大官、珍饈、良醖、掌醢四署署正,初制,满员四品,顺治十六年改六品。康熙六年升五品,九年定从六品。汉员同。亦如之。署丞,初制六品。康熙九年定从七品。满洲各二人。银库司库,满洲二人。笔帖式,满洲十有八人。
卿掌燕劳荐飨,辨品式,稽经费。凡祭祀,会太常卿省牲,礼毕,进胙天子,颁胙百执事。蕃使廪饩,具差等以供。少卿佐之。大官掌供豕物,备器用,稽市直,徵菜地赋额致诸库。珍饈掌供禽兔鱼物,大祭祀供龙壶、龙爵,辨燕飨等差。良醖掌供酒醴,别水泉,量曲蘖,并大内牛酪。掌醢掌供醢酱,筵燕廪饩皆供其物,徵果园赋额致诸库。典簿掌章奏文移。司库掌库帑出纳。别设督催所、当月处,俱派员分治其事。
顺治元年,设光禄寺,置满、汉卿各一人。少卿,满洲一人,汉二人。康熙三十八年省一人。汉寺丞一人。康熙三十八年省。满、汉典簿各一人。大官、珍饈、良醖、掌醢四署,满、汉署正各一人;满洲署丞各一人,康熙三十八年各增一人。汉署丞、十五年省。监事,十二年省。俱各一人。满洲司库二人。司牲司,汉大使一人。十五年省。凡事并由礼部具题,劄寺遵行。十年,定各省额解银米径送礼部,并司府、州、县考成。十五年,仍归本寺。十八年,复隶礼部。钱粮由寺奏销,考成仍归礼部。康熙三年,以礼部清釐无法,复改储户部。十年,仍以礼部精膳司所掌改归本寺。乾隆十三年,始命大臣兼管寺事。光绪二十四年,省入礼部,寻复故。三十二年,仍省入。
鸿胪寺管理寺事大臣各一人。满洲礼部尚书兼。卿,初制,满员从三品,汉员正四品。顺治十六年并定正四品。少卿,从五品。俱满、汉各一人。其属:鸣赞,从九品。满洲十有四人,汉二人;学习,满洲四人。序班,从九品。汉四人;学习,八人。主簿,从八品。满、汉各一人。笔帖式,满洲四人。
卿掌朝会、宾飨赞相礼仪,有违式,论劾如法。少卿佐之。鸣赞掌儐导赞唱。序班掌百官班次。主簿职掌同太仆寺。
顺治元年,设鸿胪寺,置满、汉卿各一人。满洲少卿一人,汉左、右少卿各一人。十五年省一人。汉左、右寺丞各一人。正六品。十五年省一人。康熙五十二年省一人。满、汉主簿各一人。鸣赞,满洲十有六人,乾隆三十七年改隶銮舆卫二人。汉八人。二年省一人,十二年省一人,十三年省二人。乾隆七年省二人。序班二十有二人,十五年省十人。康熙三十八年省六人。乾隆七年省二人。司宾序班二人,乾隆二年省。学习序班无恆额。雍正六年定以直隶、山东、山西、河南儒学生内考取。乾隆九年定为十二人。十七年定直隶六人,馀各二人。十七年省山东等省四人。凡事由礼部具题,十六年改归本寺,十八年仍隶礼部。康熙十年复故,雍正四年复归礼部统辖。乾隆十四年,始以满洲尚书领寺事。五十九年,增置满洲学习鸣赞四人。光绪二十四年,省入礼部,寻复故。三十二年,仍省入。
国子监管理监事大臣一人。满、汉大学士、尚书、侍郎内特简。祭酒,从四品。初制满员三品。顺治十六年俱定从四品。满、汉各一人。司业,正六品。满、蒙、汉各一人。其属:绳愆?监丞,初制,满员五品,汉员八品。后并改正七品。博士?博士,从七品。初制,汉员八品。乾隆元年改同满员。典簿?典簿,从八品。俱满、汉各一人。典籍?典籍,从九品。汉一人。率性、修道、诚心、正义、崇志、广业六堂:助教,初制,从八品。乾隆元年升从七品。学正,学录,率性、修道、诚心、正义四堂曰学正,崇志、广业二堂曰学录。初制,学正正九品,学录从九品。乾隆元年并升正八品。各一人。八旗官学助教,俱满洲二人,蒙古一人。教习,俱满洲一人,蒙古二人,汉四人。恩、拔、副、优贡生内选充。笔帖式,满洲四人,蒙古、汉军各二人。
祭酒、司业掌成均之法。凡国子及俊选以时都授,课第优劣。岁仲春、秋上丁,释奠,释菜,综典礼仪。天子临雍,执经进讲,率诸生圜桥观听。新进士释褐,坐彝伦堂行拜谒簪花礼。监丞掌颁规制,稽勤惰,均廪饩,覈支销,并书八旗教习功过。博士掌分经教授,考校程文,偕助教、学正、学录经理南学事宜。典簿掌章奏文移。典籍掌书籍碑版。其兼领者:算法馆,汉助教二人,特简满洲文臣一人管理。俄罗斯馆,满、汉助教各一人。琉球学,汉教习一人。肄业贡生选充。后俱省。又档子房,钱粮处,俱派?员司其事。
初,顺治元年,定满、汉祭酒各一人,兼太常寺少卿衔。满洲司业二人,乾隆十三年省一人。蒙、汉各一人,兼太常寺寺丞衔。后停兼衔。满、汉监丞、典簿俱各一人,汉博士三人。十年省一人。康熙五十二年省一人。建八旗官学,置满洲助教十有六人,康熙五十七年省四人。雍正三年复故。蒙古八人。十八年省四人。雍正三年复故。分设六堂,置满、汉助教,十五年省六人。康熙五十七年省四人。雍正三年复增四人。学正,康熙三十八年省一人。五十二年省二人。各十有二人;学录六人,十五年省四人。典籍一人。隶礼部。十五年复故。十八年,置满洲博士一人。康熙二年,复隶礼部。十年,仍归本监。雍正元年,诏监丞等官停用捐纳。明年,特简大臣管监事。九年,建南学。在学肄业者为南学,在外肄业赴学考试者为北学。高宗涖治,乡用儒术,以大学士赵国麟、尚书杨时、孙嘉淦领太学事,官献瑶、庄亨阳辈综领六堂,世号“四贤五君子”乾隆四十八年,建辟雍于集贤门,国学规制斯为隆备。道光三年,以成均风励中外,诏监臣无旷厥职。光绪三十三年,省入学部。嗣以文庙、辟雍典礼隆重,特置国子丞以次各官,分治其事。
初制,诏各省选诸生文行兼优者,与乡试副榜贡生,入监肄业。圣祖初政,给事中晏楚澜疏停乡试副榜贡生,遂不复举。康熙五年,徐元文为祭酒,始请学政间岁一举优生,乡试仍取副榜,自是为恆制。光绪间,并推广举人入监,时风稍振。未几科举废,此制替已。
衍圣公孔氏世袭。正一品。顺治元年,授孔子六十五世孙允植袭封。其属:司乐,典籍,屯田管勾,俱由衍圣公保举题授。管勾之属,屯官八人,分掌钜野、郓城、平阳、东阿、独山五屯。林庙守卫司百户,秩视卫守备。以上为兵、农、礼、乐四司。知印,掌书,书写,奏差,启事,各一人。随朝伴官六人。初制一人。乾隆十五年定为六人。自司乐以下,俱正七品,由衍圣公保举题授或题补。圣庙执事官四十人。三品二人,四品四人,五品六人,七品八人,八品、九品各十人,由衍圣公会同山东学政拣选孔氏族人充补。翰林院世袭五经博士,正八品。孔氏北宗一人,顺治元年,授孔子六十五世孙允钰,奉子思庙祀。南宗一人。自明彦绳授职后,数世未袭。康熙四十一年,始授孔子六十六世孙兴醽主衢州庙祀。东野氏、康熙二十三年,授元圣周公七十三世孙东野沛然。姬氏、乾隆四十三年,授周公七十七世孙肇勋,主咸阳庙祀。颜氏、顺治元年,授复圣颜子渊六十八世孙绍绪。曾氏、顺治元年,授宗圣曾子舆六十四世孙文达。孟氏、顺治元年,授亚圣孟子子舆六十三世孙贞仁。仲氏、顺治二年,授先贤仲子路六十一世孙于升。闵氏、康熙三十八年,授先贤闵子骞六十五世孙衍籀。冉氏、雍正二年,授先贤冉子伯牛六十五世孙士朴。冉氏、雍正二年,授先贤冉子仲弓六十七世孙天琳。端木氏、康熙三十八年,授先贤端木子贡七十世孙谦。卜氏、康熙五十九年,授先贤卜子夏六十四世孙尊贤。言氏、康熙五十一年,授先贤言子游七十三世孙德坚。颛孙氏、雍正二年,授先贤颛孙子张六十六世孙诚道,道光四年,改归嫡长树勋。有氏、乾隆五十三年,授先贤有子若七十二世孙守业。伏氏、嘉庆十年,授先儒伏子胜六十五世孙敬祖。韩氏、乾隆三年,授先儒韩子愈三十世孙法祖。张氏、康熙二十六年,授先儒张子载二十八世孙守先,主凤翔庙祀。邵氏,康熙四十一年,授先儒邵子雍三十世孙延祀。俱各一人。硃氏二人。顺治十二年,授先儒硃子熹徽派十五世孙煌,奉婺源庙祀。康熙二十九年,授闽派十八世孙溁,主建安庙祀。关氏三人。康熙五十八年,授关公羽五十七世孙霨,主洛阳庙祀。雍正四年,授五十二世孙居斌,奉解州庙祀。十三年,授五十二世孙朝泰,主当阳庙祀。其属于孔氏者,又有太常寺世袭博士一人;正七品。顺治九年,以孔允铭暂主圣泽书院祀。康熙二十六年,授六十七世孙毓琮。国子监学正一人;正八品。顺治八年,授六十五世孙允齐,由衍圣公保举。尼山书院学录,正八品。顺治元年,授六十二世孙闻然,由衍圣公咨送弟侄题补。洙泗书院学录,顺治元年,授六十四世孙尚澄。世袭六品官,由衍圣公拣选族人充补。各一人;孔、颜、曾、孟四氏教授,正七品。学录历俸六年升补。学录,由衍圣公咨送孔氏生员题补。后改由移送抚臣验看,送部具题。各一人。
衍圣公掌奉至圣阙里庙祀。圣贤后裔翰博各掌奉其先世祀事。圣裔太常博士掌奉圣泽书院祀。国子监学正掌奉仪封圣庙祀。学录分掌尼山、洙泗两书院祀。世袭六品官掌分献崇圣祠。四氏教授、学录掌训课四氏生徒。执事官掌祭祀分献,并司爵帛香祝。司乐掌乐章、乐器。典籍掌书籍及礼生。管勾掌祀田钱穀出入。百户掌陵庙户籍,典守乐器,祭祀则司涤濯。知印、掌书、书写掌文书印信。奏差掌赍表笺章疏。随朝伴官掌随从朝觐办事。
顺治元年,复衍圣公及四氏翰博等爵封,命孔允植入觐,班列阁臣上。明年,改锡三台银印。十六年改满、汉文三台银印。乾隆十四年,复改清、汉篆文三台银印。九年,世祖视学释奠,召衍圣公孔兴燮及四氏博士赴京陪祀观礼,自后以为常。十三年,依例授光禄大夫。康熙六十一年,定锡廕视正一品,廕一子五品官,著为例。旧制,衍圣公锡廕依正二品。雍正八年,以崇奉祀典,广置圣庙执事官,各按品级给予章服。乾隆二十一年,改世职知县孔传令为世袭六品官。先是曲阜知县为世职,由衍圣公选族人题授。至是改为在外拣选调补。五十年,诏:“博士有枉法婪赃革职治罪者,停其承袭。”定例衍圣公归长子袭,北宗博士次子袭,太常博士三子袭,馀并以嫡子袭。东野氏及圣门各贤裔,由衍圣公达部上名,馀各报部云。
钦天监管理监事王大臣一人。特简。监正,初制,满员四品。康熙六年升三品。九年,满、汉并定正五品。左、右监副,初制,五品。康熙六年升四品,九年定正六品。俱满、汉各一人。其属:主簿?主簿,正八品。满、汉各一人。时宪科五官正,从六品。满、蒙各二人,汉军一人。春官正、夏官正、中官正、秋官正、冬官正,并从六品。汉各一人。司书,正九品。汉一人。博士,从九品。满洲四人,蒙古二人,汉军一人,汉十有六人。天文科五官灵台郎,从七品。满洲二人,蒙古、汉军各一人,汉四人。监候,正九品。汉一人。博士,满洲四人,汉二人。漏刻科挈壶正,从八品。满、蒙各一人,汉二人。司晨,从九品。汉军一人,汉七人。笔帖式,满州十有一人,蒙古四人,汉军二人。天文生,食九品俸。满、蒙各十有六人,汉军八人,汉二十有四人。食粮天文生,汉五十有六人。食粮阴阳生,汉十人。并给九品冠带。助教?助教一人,教习二人。
监正掌治术数,典历象日月星辰,宿离不贷。岁终奏新历,送礼部颁行。监副佐之。时宪科掌推天行之度,验岁差以均节气,制时宪书,以国书、蒙文译布者,满、蒙五官正司之。推算日月交食、七政相距、冲退留伏、交宫同度,汉五官正司之。颁之四方。天文科掌观天象,书云物禨祥;率天文生登观象台,凡晴雨、风雷、云霓、晕珥、流星、异星,汇录册簿,应奏者送监,密疏上闻。漏刻科掌调壶漏,测中星,审纬度;祭祀、朝会、营建,诹吉日,辨禁忌。主簿掌章奏文移,簿籍员数。天文生分隶三科,掌司观候推算。阴阳生隶漏刻科,掌主谯楼直更,监官以时考其术业而进退之。助教掌分教算学诸生。
初,顺治元年设钦天监,分天文、时宪、漏刻、回回四科,置监正、监副、五官正、保章正、挈壶正、灵台郎、监候、司晨、司书、博士、主簿等官,并汉人为之,行文具题隶礼部。是岁仲秋朔日食,以西人汤若望推算密合,大统、回回两法时刻俱差。令修时宪,领监务。十四年,省回回科,改其职隶秋官正,寻复旧制。十五年,定与礼部分析职掌。康熙二年,仍属礼部。明年,增置天文科满洲官五人,满员入监自此始。又明年,定满、汉监正各一人,左、右监副各二人,主簿各一人,满、蒙五官正各二人。省回回科博士仍隶秋官正。置汉军秋官正一人,春、夏、中、秋、冬五官正汉各一人。满洲灵台郎三人,乾隆四十七年改一人为蒙古员缺。汉军一人,汉四人。满洲挈壶正二人,乾隆四十七年改一人为蒙古员缺。汉二人。汉监候一人,保章正二人,正八品。十四年省。司书二人。十四年省一人。汉军司晨一人,汉一人。十四年省。满洲博士六人,乾隆四十七年改一人为蒙古员缺。汉军二人,汉三十有六人。寻省十四人,五年复置二人,通旧二十有四人。并定监官升转不离本署,积劳止加升衔,著为例。先是新安卫官生杨光先请诛邪教,镌若望职。至是以光先为监副,寻升监正,仍用回回法。南怀仁具疏讼冤。八年,复罢光先,以南怀仁充汉监正,更名监修,用西法如初。雍正三年,实授西人戴进贤监正,去监修名。八年,增置西洋监副一人。乾隆四年,置汉算学助教一人,隶国子监。十年,定监副以满、汉、西洋分用。十八年省满、汉各一人,增西洋二人,分左、右。四十四年,更命亲王领之。道光六年,仍定满、汉监正各一人,左、右监副各二人。时西人高拱宸等或归或没,本监已谙西法,遂止外人入官。光绪三十一年,改国子监助教始来隶。
太医院管理院事王大臣一人。特简。院使,初制正五品。宣统元年升正四品。左、右院判,初制正六品。宣统元年升正五品。俱汉一人。其属:御医十有三人,内兼首领?事二人。初制正八品。雍正七年升七品,给六品冠带。宣统元年升正六品。吏目二十有六人,内兼首领?事一人。初制八、九品各十有三人。宣统元年,改八品为七品,九品为八品。医士二十人,内兼首领?事一人,给从九品冠带。医生三十人。
院使、院判掌考九科之法,帅属供医事。御医、吏目、医士各专一科,曰大方脉、小方脉、伤寒科、妇人科、疮疡科、针灸科、眼科、咽喉科、正骨科,是为九科。初设十一科。后痘疹科归小方脉,咽喉、口齿并为一科。掌分班侍直,给事宫中曰宫直,给事外廷曰六直。西苑寿乐房以本院官二人直宿。
顺治元年,置院使,左、右院判各一人,吏目三十人,十八年省二十人,康熙九年复故。十四年省十人,雍正元年又复。豫授吏目十人,十八年省。康熙九年复故,三十一年又省。御医十人,康熙五十三年省二人。雍正元年复故,七年增五人。道光二十三年省二人。医士二十人。十八年省二十人。康熙九年复故,十四年省十人。雍正元年增二十人。凡药材出入隶礼部。十六年,改归本院。十八年,生药库复隶礼部。康熙三年,定直省岁解药材,并折色钱粮,由户部收储付库。雍正七年,定八品吏目十人,九品二十人。后定各十三人。乾隆五十八年,命内府大臣领院务。宣统元年,院使张仲元疏请变通旧制,特崇院使以次各官品秩。初制,入院肄业,考补恩粮,历时甚久,军营、刑狱医士悉由院简选。光绪末叶,民政部医官,陆军部军医司长,与院使、院判品秩相等。至是釐定,崇内廷体制也。又定制,院官迁转不离本署。同治间,曾议吏目食俸六年,升用按察司经历、州判。嗣以与素所治相剌,乃寝。
坛庙官天坛尉,地坛尉,各八人。五品一人,六品七人。太庙尉十人。四品二人,五品八人。社稷坛尉五人。五品一人,六品四人,并隶太常寺。堂子尉八人。七品二人,八品六人,隶礼部。俱满员。掌管钥,守卫直宿,朔望奉芗以行礼。天坛、地坛、朝日坛、夕月坛、先农坛,各祠祭署奉祀、从七品。祀丞,从八品。俱各一人。日、月二坛祀丞后省。帝王庙祠祭署无专员。以汉赞礼郎、司乐内一人委充,并隶乐部。俱汉员。掌典守神库,以时巡视,督役氾埽;凡葺治墙宇、树艺林木,并敬供厥事。四品尉以五品序升,其下以是为差。唯太庙尉以各坛六品尉及各部院休致郎员间次选授。六品等尉吏部牒八旗番送除授,奉祀以祀丞序升,祀丞以祝版生番选除授。
陵寝官三陵总理事务大臣,盛京将军兼充。光绪三十年改归东三省总督。承办事务衙门大臣,光绪三十一年,改盛京守护大臣置。各一人。主事,委署主事,各一人。读祝官八人。赞礼郎十有六人。四品、五品、七品官各一人,六品官四人,外郎九人。旧置户部六品官二人。礼部六、七品官,工部四、五、六品官,各一人。又户、礼、工三部外郎二十人。光绪三十一年,省外郎十有一人。自读祝以下,并改隶三陵总理事务衙门。永陵:掌关防官,四品。副关防官兼内管领,正五品。副关防官兼尚膳正,五品。尚茶副,尚膳副,副内管领,并八品。各一人。笔帖式二人。福陵、昭陵:掌关防官各一人,副关防官各二人。五品。尚茶正,尚膳正,并五品。尚茶副,尚膳副,内管领,正五品。副内管领,俱各一人。笔帖式各二人。掌守卫三陵。凡班直、飨献、氾埽,以时分司其事。
东陵:总管大臣一人。泰宁镇总兵兼内务府大臣简充。承办事务衙门礼部主事,笔帖式,各二人。石门衙署工部郎中一人。员外郎,笔帖式,各四人。昭西陵:内务府掌关防郎中,嘉庆十五年调往景陵,仍管昭西陵事务。员外郎,主事,尚茶正,尚膳正,并四品。内管领,各一人。笔帖式二人。礼部郎中一人。员外郎,读祝官,各二人。赞礼郎,笔帖式,各四人。工部郎中一人。孝陵:内务府掌关防郎中,员外郎,主事,尚茶正,尚膳正,内管领,副内管领,正六品。各一人。笔帖式二人。礼部郎中一人。员外郎,读祝官,各二人。赞礼郎四人。笔帖式二人。工部员外郎一人。孝东陵:内务府掌关防郎中,员外郎,主事,尚茶正,尚膳正,尚茶副,尚膳副,并正七品。内管领,副内管领,各一人。笔帖式二人。礼部员外郎,读祝官,各二人。赞礼郎,笔帖式,各四人。工部员外郎一人。景陵:内务府总管,从五品。员外郎,主事,尚茶正,内管领,副内管领,各一人。尚膳正,笔帖式,各二人。礼部郎中一人。员外郎,读祝官,各二人。赞礼郎,笔帖式,各四人。工部员外郎一人。景陵皇贵妃园寝:内务府员外郎,尚膳正,各一人。礼部读祝官二人。赞礼郎三人。景陵妃园寝:内务府尚茶副,尚膳副,副内管领,委署副内管领,七品衔。各一人。礼部读祝官二人。赞礼郎三人。笔帖式二人。裕陵:内务府掌关防郎中,员外郎,主事,尚茶正,尚膳正,内管领,副内管领,各一人。笔帖式二人。礼部郎中一人。员外郎,读祝官,各二人。赞礼郎,笔帖式,各四人。工部员外郎一人。裕陵皇贵妃园寝:内务府尚茶副,尚膳副,并七品。副内管领,委署副内管领,各一人。礼部读祝官二人。赞礼郎二人。端慧皇太子园寝:内务府内管领,副内管领,尚茶副,尚膳副,各一人。礼部读祝官二人。赞礼郎三人。定陵:内务府掌关防郎中,员外郎,主事,尚茶正,尚膳正,内管领,副内管领,各一人。笔帖式二人。礼部郎中,员外郎,读祝官,各二人。赞礼郎四人。普祥峪定东陵:内务府掌关防郎中,员外郎,主事,尚茶正,尚膳正,内管领,各一人。笔帖式二人。礼部员外郎,读祝官,各二人。赞礼郎四人。菩陀峪定东陵:内务府掌关防郎中,员外郎,主事,尚茶正,尚膳正,内管领,各一人。笔帖式二人。礼部员外郎,读祝官,各二人。赞礼郎四人。定陵妃园寝:内务府副内管领,委署副内管领,尚茶副,尚膳副,各一人。礼部读祝官二人。赞礼郎三人。惠陵:内务府掌关防郎中,员外郎,主事,尚茶正,尚膳正,内管领,各一人。笔帖式二人。礼部郎中一人。员外郎,读祝官,各二人。赞礼郎四人。惠陵妃园寝:礼部读祝官二人。赞礼郎三人。内务府不设官,暂置领催一人,閒散拜唐阿一人。
西陵:总管大臣,泰宁镇总兵兼内务府大臣简充。承办事务衙门主事,委署主事,各一人。笔帖式四人。易州衙署工部郎中一人,员外郎三人,主事一人,笔帖式二人。泰陵:内务府总管员外郎,主事,尚茶正,尚膳正,尚茶副,九品。尚膳副,九品。内管领,副内管领,各一人。笔帖式二人。礼部郎中,员外郎,各一人。读祝官二人。赞礼郎,笔帖式,各四人。工部郎中,主事,各一人。泰东陵:内务府掌关防郎中,员外郎,主事,尚茶正,尚膳正,尚茶副,尚膳副,内管领,各一人。笔帖式二人。礼部员外郎,读祝官,各二人。赞礼郎,笔帖式,各四人。工部员外郎一人。泰陵皇贵妃园寝:内务府主事,副内管领,各一人。礼部主事一人。读祝官二人。赞礼郎三人。工部主事一人。昌陵:内务府掌关防郎中,员外郎,主事,尚茶正,尚茶副,尚膳副,内管领,副内管领,各一人。尚膳正,笔帖式,各二人。礼部郎中一人。员外郎,读祝官,各二人。赞礼郎,笔帖式,各四人。工部员外郎一人。昌西陵:内务府掌关防郎中,员外郎,主事,尚茶正,尚膳正,尚茶副,尚膳副,内管领,各一人。笔帖式二人。礼部员外郎,读祝官,各二人。赞礼郎四人。工部员外郎一人。昌陵皇贵妃园寝:内务府主事,副内管领,各一人。礼部读祝官二人。赞礼郎三人。慕陵:内务府掌关防郎中,员外郎,主事,尚茶正,尚茶副,尚膳副,内管领,副内管领,各一人。尚膳正,笔帖式,各二人。礼部郎中一人。员外郎,读祝官,各二人。赞礼郎四人。工部员外郎一人。慕东陵:内务府掌关防郎中,员外郎,主事,尚茶正,尚膳正,内管领,各一人。尚茶副,尚膳副,委署副内管领,笔帖式,各二人。礼部员外郎,读祝官,各二人。赞礼郎四人。工部主事一人。后省。慕东陵皇贵妃园寝:内务府尚茶副,尚膳副,委署副内管领,各一人。礼部读祝官二人。赞礼郎三人。东陵宗室主事,昭西陵宗室员外郎,泰陵宗室员外郎、主事,各一人。馀并满洲员缺。
总管大臣掌督帅官兵巡防游徼,以翊卫陵寝。内务府官掌奉祭祀奠享之礼,司扫除开阖。礼部官掌判署文案,监视礼仪,岁供品物,以序祀事。工部官掌修葺缮治,凡祭祀供厥楮币。顺治十三年,置福陵、昭陵掌关防等官。康熙二年,复置各陵寝内府、礼部、工部司官。光绪三十一年,改盛京户、礼、工三部陵寝官隶总理三陵事务衙门。宣统三年,陵寝郎、员、主各缺并改归内务府,带礼部、工部衔如故。
僧录司正印,副印,各一人。品。左、右善世,正六品。阐教,从六品。讲经,正八品。觉义,从八品。俱二人。道录司一人。品。左、右正一,正六品。演法,从六品。至灵,正八品。至义,从八品。俱二人。分设各城僧、道协理各一人。僧官兼善世等衔,道官兼正一等衔,给予部劄。协理给予司劄。龙虎山正一真人。正三品。提点,提举,法箓局提举,由太清宫法官充补。各一人。副理二人。赞教四人。知事十有八人。自提点以下,并由正一真人保举,报部给劄。
初,天聪六年,定各庙僧、道以僧录司、道录司综之。凡谙经义、守清规者,给予度牒。顺治二年,停度牒纳银例。八年,授张应京正一嗣教大真人,掌道教。康熙十三年,定僧录司、道录司员缺,及以次递补法。十六年,诏令僧录司、道录司稽察设教聚会,严定处分。雍正九年,嘉法官娄近垣忠诚,授四品提点,寻封妙正真人。十年,定提点以次员缺。乾隆元年,酌复度牒,并授正一真人光禄大夫,妙正真人通议大夫。五年,正一真人诣京祝万寿,鸿胪寺卿梅?成疏言:“道流卑贱,不宜滥厕朝班。”于是停朝觐筵宴例。十七年,改正一真人为正五品,不许援例请封。三十一年,以法官品秩较崇,复升正一真人正三品。三十九年,真人府监纪司张克诚留京,置协理提点二人。四十二年,授克诚提点,兼京畿道录司,省协理。
右谕德各一人,汉员兼翰林院修撰衔。三十七年省满右谕德一人。五十七年省汉右谕德一人。乾隆十三年俱省。左、右中允各二人,满员以五品冠带食六品俸。汉员兼翰林院编修衔。三十七年省满员各一人。明年,省汉右中允一人。五十二年省汉左中允一人。左、右赞善各二人。汉员兼翰林院检讨衔。三十七年省满员各一人。明年,省汉右赞善一人。五十二年省汉左赞善一人。司经局满、汉洗马各一人,汉员兼翰林院修撰衔。以上各兼衔,俱乾隆五十四年停。正字各二人。三十七年省满员缺。明年,省汉一人。例以应选内阁中书者除授,遂为中书兼衔。乾隆三十六年俱省。二十五年,命詹事汤斌、少詹事耿介等为皇太子讲官,尚沿宫僚旧制。三十一年,命徐元梦入直上书房,皇子在上书房读书,选翰林官分侍讲读,简大臣为总师傅。总师傅之称,自乾隆二十二年以介福、观保等为总师傅始,曩时俱称入直。嗣是本府坊、局止备词臣迁转之阶。嘉庆二年,以府事改隶翰林院。五年,复旧制。光绪二十四年,仍省入翰林院,寻复故。二十八年,再省入。
太常寺管理寺事大臣一人。满洲礼部尚书兼。卿,正三品。少卿,正四品。俱满、汉各一人。其属:寺丞,正六品。满、汉各二人。赞礼郎,宗室二人,满、汉二十有八人;初制,满员四品。顺治十六年改九品。康熙四年升六品,六年升五品,九年仍改九品。寻定由护军校、骁骑校选授者六品职衔,八品笔帖式、库监生选授者八品职衔,无品笔帖式、库使、前锋护军选授者九品职衔。乾隆元年改定以六品冠带食七品俸。学习,宗室四人,满洲五人,汉十有四人。正九品。读祝官,宗室一人,满洲十有一人;初制五品。康熙九年改正九品。寻定品秩如赞礼郎,视出身为差。乾隆元年改定以六品冠带食七品俸。学习,宗室三人,满洲五人。正九品。博士?博士,满洲、汉军、汉各一人。典簿?典簿,满、汉各一人。满洲司库一人,博士以下并正七品。库使二人。正九品。笔帖式,满洲九人,汉军一人。
卿掌典守坛壝庙社,以岁时序祭祀,诏礼节,供品物,辨器类。前期奉祝版,稽百官斋戒,祭日帅属以供事。少卿佐之。寺丞掌祭祀品式,辨职事以诏有司,并遴补吏员,勾稽廪饩。赞礼郎、读祝官分掌相仪序事,备物絜器,并习趋跄读祝,祭祀各充执事。博士考祝文礼节,著籍为式,坛庙陈序毕,引礼部侍郎省?,并岁覈祀赋。典簿掌察祭品,陈牲牢,治吏役。库使掌守库藏。
顺治元年,设太常寺,隶礼部。置卿,少卿,满、汉各一人。满洲寺丞一人,光绪十二年增一人。汉左、右丞各一人。典簿,博士,满、汉各一人。读祝官,满洲四人。康熙十年,礼部改隶二人,寻增额外二人。雍正十一年改正额。嘉庆四年增一人。道光元年增一人。咸丰二年增一人。赞礼郎,满、雍正十一年增八人。乾隆三十七年改二人隶銮舆卫补鸣赞鞭官。嘉庆四年增二人。道光元年增二人。咸丰二年增二人。汉康熙三十八年省二人。雍正元年复故。乾隆二年增二人,九年省四人。各十有六人。牺牲所正千户、五年更名所牧。副千户,五年更名所副。汉各一人。从七品。乾隆二十四年改满缺。二十六年改隶内府。满洲司库一人。乾隆十一年省。十六年,改归本寺。康熙二年,复隶礼部。十年,仍归本寺。十五年,敕诸官肄习雅乐。雍正元年,特简大臣综理寺事,并增库使二人。乾隆十三年,改寺丞为属官。先是沿明旧制,丞为正官,议者病赘馀,至是体制始协。明年,定礼部满洲尚书兼管太常职衔。四十年,增学习赞礼郎、四十六年增三人。嘉庆十六年增三人。读祝官,四十六年增三人。嘉庆十六年增三人。满洲各二人。光绪二十四年,增宗室学习赞礼郎四人、读祝官三人。寻省入礼部,旋复故。三十二年,仍省入。
光禄寺管理寺事大臣一人。特简。卿,从三品。少卿,初制,满员、汉军四品,汉员五品。顺治十六年并定正五品。俱满、汉各一人。其属:典簿?典簿,从七品。大官、珍饈、良醖、掌醢四署署正,初制,满员四品,顺治十六年改六品。康熙六年升五品,九年定从六品。汉员同。亦如之。署丞,初制六品。康熙九年定从七品。满洲各二人。银库司库,满洲二人。笔帖式,满洲十有八人。
卿掌燕劳荐飨,辨品式,稽经费。凡祭祀,会太常卿省牲,礼毕,进胙天子,颁胙百执事。蕃使廪饩,具差等以供。少卿佐之。大官掌供豕物,备器用,稽市直,徵菜地赋额致诸库。珍饈掌供禽兔鱼物,大祭祀供龙壶、龙爵,辨燕飨等差。良醖掌供酒醴,别水泉,量曲蘖,并大内牛酪。掌醢掌供醢酱,筵燕廪饩皆供其物,徵果园赋额致诸库。典簿掌章奏文移。司库掌库帑出纳。别设督催所、当月处,俱派员分治其事。
顺治元年,设光禄寺,置满、汉卿各一人。少卿,满洲一人,汉二人。康熙三十八年省一人。汉寺丞一人。康熙三十八年省。满、汉典簿各一人。大官、珍饈、良醖、掌醢四署,满、汉署正各一人;满洲署丞各一人,康熙三十八年各增一人。汉署丞、十五年省。监事,十二年省。俱各一人。满洲司库二人。司牲司,汉大使一人。十五年省。凡事并由礼部具题,劄寺遵行。十年,定各省额解银米径送礼部,并司府、州、县考成。十五年,仍归本寺。十八年,复隶礼部。钱粮由寺奏销,考成仍归礼部。康熙三年,以礼部清釐无法,复改储户部。十年,仍以礼部精膳司所掌改归本寺。乾隆十三年,始命大臣兼管寺事。光绪二十四年,省入礼部,寻复故。三十二年,仍省入。
鸿胪寺管理寺事大臣各一人。满洲礼部尚书兼。卿,初制,满员从三品,汉员正四品。顺治十六年并定正四品。少卿,从五品。俱满、汉各一人。其属:鸣赞,从九品。满洲十有四人,汉二人;学习,满洲四人。序班,从九品。汉四人;学习,八人。主簿,从八品。满、汉各一人。笔帖式,满洲四人。
卿掌朝会、宾飨赞相礼仪,有违式,论劾如法。少卿佐之。鸣赞掌儐导赞唱。序班掌百官班次。主簿职掌同太仆寺。
顺治元年,设鸿胪寺,置满、汉卿各一人。满洲少卿一人,汉左、右少卿各一人。十五年省一人。汉左、右寺丞各一人。正六品。十五年省一人。康熙五十二年省一人。满、汉主簿各一人。鸣赞,满洲十有六人,乾隆三十七年改隶銮舆卫二人。汉八人。二年省一人,十二年省一人,十三年省二人。乾隆七年省二人。序班二十有二人,十五年省十人。康熙三十八年省六人。乾隆七年省二人。司宾序班二人,乾隆二年省。学习序班无恆额。雍正六年定以直隶、山东、山西、河南儒学生内考取。乾隆九年定为十二人。十七年定直隶六人,馀各二人。十七年省山东等省四人。凡事由礼部具题,十六年改归本寺,十八年仍隶礼部。康熙十年复故,雍正四年复归礼部统辖。乾隆十四年,始以满洲尚书领寺事。五十九年,增置满洲学习鸣赞四人。光绪二十四年,省入礼部,寻复故。三十二年,仍省入。
国子监管理监事大臣一人。满、汉大学士、尚书、侍郎内特简。祭酒,从四品。初制满员三品。顺治十六年俱定从四品。满、汉各一人。司业,正六品。满、蒙、汉各一人。其属:绳愆?监丞,初制,满员五品,汉员八品。后并改正七品。博士?博士,从七品。初制,汉员八品。乾隆元年改同满员。典簿?典簿,从八品。俱满、汉各一人。典籍?典籍,从九品。汉一人。率性、修道、诚心、正义、崇志、广业六堂:助教,初制,从八品。乾隆元年升从七品。学正,学录,率性、修道、诚心、正义四堂曰学正,崇志、广业二堂曰学录。初制,学正正九品,学录从九品。乾隆元年并升正八品。各一人。八旗官学助教,俱满洲二人,蒙古一人。教习,俱满洲一人,蒙古二人,汉四人。恩、拔、副、优贡生内选充。笔帖式,满洲四人,蒙古、汉军各二人。
祭酒、司业掌成均之法。凡国子及俊选以时都授,课第优劣。岁仲春、秋上丁,释奠,释菜,综典礼仪。天子临雍,执经进讲,率诸生圜桥观听。新进士释褐,坐彝伦堂行拜谒簪花礼。监丞掌颁规制,稽勤惰,均廪饩,覈支销,并书八旗教习功过。博士掌分经教授,考校程文,偕助教、学正、学录经理南学事宜。典簿掌章奏文移。典籍掌书籍碑版。其兼领者:算法馆,汉助教二人,特简满洲文臣一人管理。俄罗斯馆,满、汉助教各一人。琉球学,汉教习一人。肄业贡生选充。后俱省。又档子房,钱粮处,俱派?员司其事。
初,顺治元年,定满、汉祭酒各一人,兼太常寺少卿衔。满洲司业二人,乾隆十三年省一人。蒙、汉各一人,兼太常寺寺丞衔。后停兼衔。满、汉监丞、典簿俱各一人,汉博士三人。十年省一人。康熙五十二年省一人。建八旗官学,置满洲助教十有六人,康熙五十七年省四人。雍正三年复故。蒙古八人。十八年省四人。雍正三年复故。分设六堂,置满、汉助教,十五年省六人。康熙五十七年省四人。雍正三年复增四人。学正,康熙三十八年省一人。五十二年省二人。各十有二人;学录六人,十五年省四人。典籍一人。隶礼部。十五年复故。十八年,置满洲博士一人。康熙二年,复隶礼部。十年,仍归本监。雍正元年,诏监丞等官停用捐纳。明年,特简大臣管监事。九年,建南学。在学肄业者为南学,在外肄业赴学考试者为北学。高宗涖治,乡用儒术,以大学士赵国麟、尚书杨时、孙嘉淦领太学事,官献瑶、庄亨阳辈综领六堂,世号“四贤五君子”乾隆四十八年,建辟雍于集贤门,国学规制斯为隆备。道光三年,以成均风励中外,诏监臣无旷厥职。光绪三十三年,省入学部。嗣以文庙、辟雍典礼隆重,特置国子丞以次各官,分治其事。
初制,诏各省选诸生文行兼优者,与乡试副榜贡生,入监肄业。圣祖初政,给事中晏楚澜疏停乡试副榜贡生,遂不复举。康熙五年,徐元文为祭酒,始请学政间岁一举优生,乡试仍取副榜,自是为恆制。光绪间,并推广举人入监,时风稍振。未几科举废,此制替已。
衍圣公孔氏世袭。正一品。顺治元年,授孔子六十五世孙允植袭封。其属:司乐,典籍,屯田管勾,俱由衍圣公保举题授。管勾之属,屯官八人,分掌钜野、郓城、平阳、东阿、独山五屯。林庙守卫司百户,秩视卫守备。以上为兵、农、礼、乐四司。知印,掌书,书写,奏差,启事,各一人。随朝伴官六人。初制一人。乾隆十五年定为六人。自司乐以下,俱正七品,由衍圣公保举题授或题补。圣庙执事官四十人。三品二人,四品四人,五品六人,七品八人,八品、九品各十人,由衍圣公会同山东学政拣选孔氏族人充补。翰林院世袭五经博士,正八品。孔氏北宗一人,顺治元年,授孔子六十五世孙允钰,奉子思庙祀。南宗一人。自明彦绳授职后,数世未袭。康熙四十一年,始授孔子六十六世孙兴醽主衢州庙祀。东野氏、康熙二十三年,授元圣周公七十三世孙东野沛然。姬氏、乾隆四十三年,授周公七十七世孙肇勋,主咸阳庙祀。颜氏、顺治元年,授复圣颜子渊六十八世孙绍绪。曾氏、顺治元年,授宗圣曾子舆六十四世孙文达。孟氏、顺治元年,授亚圣孟子子舆六十三世孙贞仁。仲氏、顺治二年,授先贤仲子路六十一世孙于升。闵氏、康熙三十八年,授先贤闵子骞六十五世孙衍籀。冉氏、雍正二年,授先贤冉子伯牛六十五世孙士朴。冉氏、雍正二年,授先贤冉子仲弓六十七世孙天琳。端木氏、康熙三十八年,授先贤端木子贡七十世孙谦。卜氏、康熙五十九年,授先贤卜子夏六十四世孙尊贤。言氏、康熙五十一年,授先贤言子游七十三世孙德坚。颛孙氏、雍正二年,授先贤颛孙子张六十六世孙诚道,道光四年,改归嫡长树勋。有氏、乾隆五十三年,授先贤有子若七十二世孙守业。伏氏、嘉庆十年,授先儒伏子胜六十五世孙敬祖。韩氏、乾隆三年,授先儒韩子愈三十世孙法祖。张氏、康熙二十六年,授先儒张子载二十八世孙守先,主凤翔庙祀。邵氏,康熙四十一年,授先儒邵子雍三十世孙延祀。俱各一人。硃氏二人。顺治十二年,授先儒硃子熹徽派十五世孙煌,奉婺源庙祀。康熙二十九年,授闽派十八世孙溁,主建安庙祀。关氏三人。康熙五十八年,授关公羽五十七世孙霨,主洛阳庙祀。雍正四年,授五十二世孙居斌,奉解州庙祀。十三年,授五十二世孙朝泰,主当阳庙祀。其属于孔氏者,又有太常寺世袭博士一人;正七品。顺治九年,以孔允铭暂主圣泽书院祀。康熙二十六年,授六十七世孙毓琮。国子监学正一人;正八品。顺治八年,授六十五世孙允齐,由衍圣公保举。尼山书院学录,正八品。顺治元年,授六十二世孙闻然,由衍圣公咨送弟侄题补。洙泗书院学录,顺治元年,授六十四世孙尚澄。世袭六品官,由衍圣公拣选族人充补。各一人;孔、颜、曾、孟四氏教授,正七品。学录历俸六年升补。学录,由衍圣公咨送孔氏生员题补。后改由移送抚臣验看,送部具题。各一人。
衍圣公掌奉至圣阙里庙祀。圣贤后裔翰博各掌奉其先世祀事。圣裔太常博士掌奉圣泽书院祀。国子监学正掌奉仪封圣庙祀。学录分掌尼山、洙泗两书院祀。世袭六品官掌分献崇圣祠。四氏教授、学录掌训课四氏生徒。执事官掌祭祀分献,并司爵帛香祝。司乐掌乐章、乐器。典籍掌书籍及礼生。管勾掌祀田钱穀出入。百户掌陵庙户籍,典守乐器,祭祀则司涤濯。知印、掌书、书写掌文书印信。奏差掌赍表笺章疏。随朝伴官掌随从朝觐办事。
顺治元年,复衍圣公及四氏翰博等爵封,命孔允植入觐,班列阁臣上。明年,改锡三台银印。十六年改满、汉文三台银印。乾隆十四年,复改清、汉篆文三台银印。九年,世祖视学释奠,召衍圣公孔兴燮及四氏博士赴京陪祀观礼,自后以为常。十三年,依例授光禄大夫。康熙六十一年,定锡廕视正一品,廕一子五品官,著为例。旧制,衍圣公锡廕依正二品。雍正八年,以崇奉祀典,广置圣庙执事官,各按品级给予章服。乾隆二十一年,改世职知县孔传令为世袭六品官。先是曲阜知县为世职,由衍圣公选族人题授。至是改为在外拣选调补。五十年,诏:“博士有枉法婪赃革职治罪者,停其承袭。”定例衍圣公归长子袭,北宗博士次子袭,太常博士三子袭,馀并以嫡子袭。东野氏及圣门各贤裔,由衍圣公达部上名,馀各报部云。
钦天监管理监事王大臣一人。特简。监正,初制,满员四品。康熙六年升三品。九年,满、汉并定正五品。左、右监副,初制,五品。康熙六年升四品,九年定正六品。俱满、汉各一人。其属:主簿?主簿,正八品。满、汉各一人。时宪科五官正,从六品。满、蒙各二人,汉军一人。春官正、夏官正、中官正、秋官正、冬官正,并从六品。汉各一人。司书,正九品。汉一人。博士,从九品。满洲四人,蒙古二人,汉军一人,汉十有六人。天文科五官灵台郎,从七品。满洲二人,蒙古、汉军各一人,汉四人。监候,正九品。汉一人。博士,满洲四人,汉二人。漏刻科挈壶正,从八品。满、蒙各一人,汉二人。司晨,从九品。汉军一人,汉七人。笔帖式,满州十有一人,蒙古四人,汉军二人。天文生,食九品俸。满、蒙各十有六人,汉军八人,汉二十有四人。食粮天文生,汉五十有六人。食粮阴阳生,汉十人。并给九品冠带。助教?助教一人,教习二人。
监正掌治术数,典历象日月星辰,宿离不贷。岁终奏新历,送礼部颁行。监副佐之。时宪科掌推天行之度,验岁差以均节气,制时宪书,以国书、蒙文译布者,满、蒙五官正司之。推算日月交食、七政相距、冲退留伏、交宫同度,汉五官正司之。颁之四方。天文科掌观天象,书云物禨祥;率天文生登观象台,凡晴雨、风雷、云霓、晕珥、流星、异星,汇录册簿,应奏者送监,密疏上闻。漏刻科掌调壶漏,测中星,审纬度;祭祀、朝会、营建,诹吉日,辨禁忌。主簿掌章奏文移,簿籍员数。天文生分隶三科,掌司观候推算。阴阳生隶漏刻科,掌主谯楼直更,监官以时考其术业而进退之。助教掌分教算学诸生。
初,顺治元年设钦天监,分天文、时宪、漏刻、回回四科,置监正、监副、五官正、保章正、挈壶正、灵台郎、监候、司晨、司书、博士、主簿等官,并汉人为之,行文具题隶礼部。是岁仲秋朔日食,以西人汤若望推算密合,大统、回回两法时刻俱差。令修时宪,领监务。十四年,省回回科,改其职隶秋官正,寻复旧制。十五年,定与礼部分析职掌。康熙二年,仍属礼部。明年,增置天文科满洲官五人,满员入监自此始。又明年,定满、汉监正各一人,左、右监副各二人,主簿各一人,满、蒙五官正各二人。省回回科博士仍隶秋官正。置汉军秋官正一人,春、夏、中、秋、冬五官正汉各一人。满洲灵台郎三人,乾隆四十七年改一人为蒙古员缺。汉军一人,汉四人。满洲挈壶正二人,乾隆四十七年改一人为蒙古员缺。汉二人。汉监候一人,保章正二人,正八品。十四年省。司书二人。十四年省一人。汉军司晨一人,汉一人。十四年省。满洲博士六人,乾隆四十七年改一人为蒙古员缺。汉军二人,汉三十有六人。寻省十四人,五年复置二人,通旧二十有四人。并定监官升转不离本署,积劳止加升衔,著为例。先是新安卫官生杨光先请诛邪教,镌若望职。至是以光先为监副,寻升监正,仍用回回法。南怀仁具疏讼冤。八年,复罢光先,以南怀仁充汉监正,更名监修,用西法如初。雍正三年,实授西人戴进贤监正,去监修名。八年,增置西洋监副一人。乾隆四年,置汉算学助教一人,隶国子监。十年,定监副以满、汉、西洋分用。十八年省满、汉各一人,增西洋二人,分左、右。四十四年,更命亲王领之。道光六年,仍定满、汉监正各一人,左、右监副各二人。时西人高拱宸等或归或没,本监已谙西法,遂止外人入官。光绪三十一年,改国子监助教始来隶。
太医院管理院事王大臣一人。特简。院使,初制正五品。宣统元年升正四品。左、右院判,初制正六品。宣统元年升正五品。俱汉一人。其属:御医十有三人,内兼首领?事二人。初制正八品。雍正七年升七品,给六品冠带。宣统元年升正六品。吏目二十有六人,内兼首领?事一人。初制八、九品各十有三人。宣统元年,改八品为七品,九品为八品。医士二十人,内兼首领?事一人,给从九品冠带。医生三十人。
院使、院判掌考九科之法,帅属供医事。御医、吏目、医士各专一科,曰大方脉、小方脉、伤寒科、妇人科、疮疡科、针灸科、眼科、咽喉科、正骨科,是为九科。初设十一科。后痘疹科归小方脉,咽喉、口齿并为一科。掌分班侍直,给事宫中曰宫直,给事外廷曰六直。西苑寿乐房以本院官二人直宿。
顺治元年,置院使,左、右院判各一人,吏目三十人,十八年省二十人,康熙九年复故。十四年省十人,雍正元年又复。豫授吏目十人,十八年省。康熙九年复故,三十一年又省。御医十人,康熙五十三年省二人。雍正元年复故,七年增五人。道光二十三年省二人。医士二十人。十八年省二十人。康熙九年复故,十四年省十人。雍正元年增二十人。凡药材出入隶礼部。十六年,改归本院。十八年,生药库复隶礼部。康熙三年,定直省岁解药材,并折色钱粮,由户部收储付库。雍正七年,定八品吏目十人,九品二十人。后定各十三人。乾隆五十八年,命内府大臣领院务。宣统元年,院使张仲元疏请变通旧制,特崇院使以次各官品秩。初制,入院肄业,考补恩粮,历时甚久,军营、刑狱医士悉由院简选。光绪末叶,民政部医官,陆军部军医司长,与院使、院判品秩相等。至是釐定,崇内廷体制也。又定制,院官迁转不离本署。同治间,曾议吏目食俸六年,升用按察司经历、州判。嗣以与素所治相剌,乃寝。
坛庙官天坛尉,地坛尉,各八人。五品一人,六品七人。太庙尉十人。四品二人,五品八人。社稷坛尉五人。五品一人,六品四人,并隶太常寺。堂子尉八人。七品二人,八品六人,隶礼部。俱满员。掌管钥,守卫直宿,朔望奉芗以行礼。天坛、地坛、朝日坛、夕月坛、先农坛,各祠祭署奉祀、从七品。祀丞,从八品。俱各一人。日、月二坛祀丞后省。帝王庙祠祭署无专员。以汉赞礼郎、司乐内一人委充,并隶乐部。俱汉员。掌典守神库,以时巡视,督役氾埽;凡葺治墙宇、树艺林木,并敬供厥事。四品尉以五品序升,其下以是为差。唯太庙尉以各坛六品尉及各部院休致郎员间次选授。六品等尉吏部牒八旗番送除授,奉祀以祀丞序升,祀丞以祝版生番选除授。
陵寝官三陵总理事务大臣,盛京将军兼充。光绪三十年改归东三省总督。承办事务衙门大臣,光绪三十一年,改盛京守护大臣置。各一人。主事,委署主事,各一人。读祝官八人。赞礼郎十有六人。四品、五品、七品官各一人,六品官四人,外郎九人。旧置户部六品官二人。礼部六、七品官,工部四、五、六品官,各一人。又户、礼、工三部外郎二十人。光绪三十一年,省外郎十有一人。自读祝以下,并改隶三陵总理事务衙门。永陵:掌关防官,四品。副关防官兼内管领,正五品。副关防官兼尚膳正,五品。尚茶副,尚膳副,副内管领,并八品。各一人。笔帖式二人。福陵、昭陵:掌关防官各一人,副关防官各二人。五品。尚茶正,尚膳正,并五品。尚茶副,尚膳副,内管领,正五品。副内管领,俱各一人。笔帖式各二人。掌守卫三陵。凡班直、飨献、氾埽,以时分司其事。
东陵:总管大臣一人。泰宁镇总兵兼内务府大臣简充。承办事务衙门礼部主事,笔帖式,各二人。石门衙署工部郎中一人。员外郎,笔帖式,各四人。昭西陵:内务府掌关防郎中,嘉庆十五年调往景陵,仍管昭西陵事务。员外郎,主事,尚茶正,尚膳正,并四品。内管领,各一人。笔帖式二人。礼部郎中一人。员外郎,读祝官,各二人。赞礼郎,笔帖式,各四人。工部郎中一人。孝陵:内务府掌关防郎中,员外郎,主事,尚茶正,尚膳正,内管领,副内管领,正六品。各一人。笔帖式二人。礼部郎中一人。员外郎,读祝官,各二人。赞礼郎四人。笔帖式二人。工部员外郎一人。孝东陵:内务府掌关防郎中,员外郎,主事,尚茶正,尚膳正,尚茶副,尚膳副,并正七品。内管领,副内管领,各一人。笔帖式二人。礼部员外郎,读祝官,各二人。赞礼郎,笔帖式,各四人。工部员外郎一人。景陵:内务府总管,从五品。员外郎,主事,尚茶正,内管领,副内管领,各一人。尚膳正,笔帖式,各二人。礼部郎中一人。员外郎,读祝官,各二人。赞礼郎,笔帖式,各四人。工部员外郎一人。景陵皇贵妃园寝:内务府员外郎,尚膳正,各一人。礼部读祝官二人。赞礼郎三人。景陵妃园寝:内务府尚茶副,尚膳副,副内管领,委署副内管领,七品衔。各一人。礼部读祝官二人。赞礼郎三人。笔帖式二人。裕陵:内务府掌关防郎中,员外郎,主事,尚茶正,尚膳正,内管领,副内管领,各一人。笔帖式二人。礼部郎中一人。员外郎,读祝官,各二人。赞礼郎,笔帖式,各四人。工部员外郎一人。裕陵皇贵妃园寝:内务府尚茶副,尚膳副,并七品。副内管领,委署副内管领,各一人。礼部读祝官二人。赞礼郎二人。端慧皇太子园寝:内务府内管领,副内管领,尚茶副,尚膳副,各一人。礼部读祝官二人。赞礼郎三人。定陵:内务府掌关防郎中,员外郎,主事,尚茶正,尚膳正,内管领,副内管领,各一人。笔帖式二人。礼部郎中,员外郎,读祝官,各二人。赞礼郎四人。普祥峪定东陵:内务府掌关防郎中,员外郎,主事,尚茶正,尚膳正,内管领,各一人。笔帖式二人。礼部员外郎,读祝官,各二人。赞礼郎四人。菩陀峪定东陵:内务府掌关防郎中,员外郎,主事,尚茶正,尚膳正,内管领,各一人。笔帖式二人。礼部员外郎,读祝官,各二人。赞礼郎四人。定陵妃园寝:内务府副内管领,委署副内管领,尚茶副,尚膳副,各一人。礼部读祝官二人。赞礼郎三人。惠陵:内务府掌关防郎中,员外郎,主事,尚茶正,尚膳正,内管领,各一人。笔帖式二人。礼部郎中一人。员外郎,读祝官,各二人。赞礼郎四人。惠陵妃园寝:礼部读祝官二人。赞礼郎三人。内务府不设官,暂置领催一人,閒散拜唐阿一人。
西陵:总管大臣,泰宁镇总兵兼内务府大臣简充。承办事务衙门主事,委署主事,各一人。笔帖式四人。易州衙署工部郎中一人,员外郎三人,主事一人,笔帖式二人。泰陵:内务府总管员外郎,主事,尚茶正,尚膳正,尚茶副,九品。尚膳副,九品。内管领,副内管领,各一人。笔帖式二人。礼部郎中,员外郎,各一人。读祝官二人。赞礼郎,笔帖式,各四人。工部郎中,主事,各一人。泰东陵:内务府掌关防郎中,员外郎,主事,尚茶正,尚膳正,尚茶副,尚膳副,内管领,各一人。笔帖式二人。礼部员外郎,读祝官,各二人。赞礼郎,笔帖式,各四人。工部员外郎一人。泰陵皇贵妃园寝:内务府主事,副内管领,各一人。礼部主事一人。读祝官二人。赞礼郎三人。工部主事一人。昌陵:内务府掌关防郎中,员外郎,主事,尚茶正,尚茶副,尚膳副,内管领,副内管领,各一人。尚膳正,笔帖式,各二人。礼部郎中一人。员外郎,读祝官,各二人。赞礼郎,笔帖式,各四人。工部员外郎一人。昌西陵:内务府掌关防郎中,员外郎,主事,尚茶正,尚膳正,尚茶副,尚膳副,内管领,各一人。笔帖式二人。礼部员外郎,读祝官,各二人。赞礼郎四人。工部员外郎一人。昌陵皇贵妃园寝:内务府主事,副内管领,各一人。礼部读祝官二人。赞礼郎三人。慕陵:内务府掌关防郎中,员外郎,主事,尚茶正,尚茶副,尚膳副,内管领,副内管领,各一人。尚膳正,笔帖式,各二人。礼部郎中一人。员外郎,读祝官,各二人。赞礼郎四人。工部员外郎一人。慕东陵:内务府掌关防郎中,员外郎,主事,尚茶正,尚膳正,内管领,各一人。尚茶副,尚膳副,委署副内管领,笔帖式,各二人。礼部员外郎,读祝官,各二人。赞礼郎四人。工部主事一人。后省。慕东陵皇贵妃园寝:内务府尚茶副,尚膳副,委署副内管领,各一人。礼部读祝官二人。赞礼郎三人。东陵宗室主事,昭西陵宗室员外郎,泰陵宗室员外郎、主事,各一人。馀并满洲员缺。
总管大臣掌督帅官兵巡防游徼,以翊卫陵寝。内务府官掌奉祭祀奠享之礼,司扫除开阖。礼部官掌判署文案,监视礼仪,岁供品物,以序祀事。工部官掌修葺缮治,凡祭祀供厥楮币。顺治十三年,置福陵、昭陵掌关防等官。康熙二年,复置各陵寝内府、礼部、工部司官。光绪三十一年,改盛京户、礼、工三部陵寝官隶总理三陵事务衙门。宣统三年,陵寝郎、员、主各缺并改归内务府,带礼部、工部衔如故。
僧录司正印,副印,各一人。品。左、右善世,正六品。阐教,从六品。讲经,正八品。觉义,从八品。俱二人。道录司一人。品。左、右正一,正六品。演法,从六品。至灵,正八品。至义,从八品。俱二人。分设各城僧、道协理各一人。僧官兼善世等衔,道官兼正一等衔,给予部劄。协理给予司劄。龙虎山正一真人。正三品。提点,提举,法箓局提举,由太清宫法官充补。各一人。副理二人。赞教四人。知事十有八人。自提点以下,并由正一真人保举,报部给劄。
初,天聪六年,定各庙僧、道以僧录司、道录司综之。凡谙经义、守清规者,给予度牒。顺治二年,停度牒纳银例。八年,授张应京正一嗣教大真人,掌道教。康熙十三年,定僧录司、道录司员缺,及以次递补法。十六年,诏令僧录司、道录司稽察设教聚会,严定处分。雍正九年,嘉法官娄近垣忠诚,授四品提点,寻封妙正真人。十年,定提点以次员缺。乾隆元年,酌复度牒,并授正一真人光禄大夫,妙正真人通议大夫。五年,正一真人诣京祝万寿,鸿胪寺卿梅?成疏言:“道流卑贱,不宜滥厕朝班。”于是停朝觐筵宴例。十七年,改正一真人为正五品,不许援例请封。三十一年,以法官品秩较崇,复升正一真人正三品。三十九年,真人府监纪司张克诚留京,置协理提点二人。四十二年,授克诚提点,兼京畿道录司,省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