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热小说网 www.qirexs.com,大雁悲歌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地方啊。
缅甸是一个佛教重国,百姓大都习佛。缅甸男人要想拥有较高的社会地位,一生中至少要三次进入寺院当和尚,研修佛法,然后出来成家立业。所以,这里的和尚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和尚。我看到院里几个年岁不大的小和尚,有的坐在亭子里假寐,有的晒太阳休息,漫不经心地望着游人,一幅无所事事的样子。
我是最后一个走出金鹿寺的,留恋忘返。我看到院落边缘处有一队手捧化缘钵的和尚塑像,于是好奇地伫立在塑像前,猜测这里应该有一个佛教传说故事。
午饭时间到了。我们来到一个大酒店,这里有“人妖”表演,缅方接待人员怂恿我们不妨看一看。几个男同事看了墙上镜框里的“人妖”表演照片后说:质量太低,没兴趣。是的,这些“人妖”大多是泰国淘汰下来的,无论相貌还是演技都一般,对我们这几个看过泰国“人妖”表演的男同胞来说,自然舍不得掏钱观赏“次品”了。
饭后,大家疲惫地坐上旅游车奔向下一个景点。突然,几个男同事兴奋地窃窃私语:看“人妖”出来了。几个“人妖”从饭店出来后上了我们前面的一辆三轮敞棚车。司机大概看出了我们的心思,很快发动车子超过了前面的“人妖”车。浓妆艳抹的“人妖”很友好地向我们招手。她们有几个长的还行,但有一个长的有点象“大马猴”用北京话说:忒难看了。
想不到的是“她们”和我们居然来到同一个目的地——山帝大民族村。
三、奇特的布岛族
走进山帝大民族村,眼前一派葱郁的歌舞升平的景象。10多个缅甸儿童和缅甸青年夹道欢迎我们这些“外宾”小家伙们脸蛋上涂着当地的防晒霜,脖子上挎着竹篓子,嘴里稚气地喊中国话:欢迎,欢迎。霎时有些感动,真想抚摩一下他们的小脸蛋,惟恐惹来什么麻烦,只好抑制了冲动。
走进村里,象走进了植物王国。到处是花的海洋,树的世界,心情愈加舒畅起来。手举相机恨不得把这美丽的画面全照下来。无意中发现茂密的花树丛中有“人妖”闪现,面露微笑地注视着游人,想不明白她们在做什么。
我们走进一个个工艺品坊间,新奇地看着缅甸手工艺者的杰作。那些手工艺品制作的很精美,与我国少数民族的手工艺品有异曲同工之处。
正往前走着,猛地看到前方不远处聚拢着许多人,我好奇地近前观看。只见一个脖子上戴着许多项圈的缅甸少女木桩子似的站立在门扉一侧,供游人观赏,活脱脱一个标本。
眼前的情景一下把我拉到几年前看的中央电视台制作的一个节目。节目里面专门介绍了戴铜项圈的长脖子女人。由于不是从头看起,我一直还以为是我国少数民族的习性呢,想不到是缅甸布岛族的习性。
布岛族男人认为戴项圈的长脖子女人才是美,所以,这个民族的女孩子从几岁起就开始戴项圈,直到结婚时戴的不能戴,把脖子弄的老长。我们知道脖子上的骨头是比较脆弱的,也是人的致命处,亏他们会把这当美。一个项圈代表1岁,面前的这个女子一共戴了24个项圈,证明她已经24岁。我绕到她身后,看到她脖子上的项圈已经加了锁,据说这锁是她丈夫锁上的,只有她丈夫有权利解锁。一旦他丈夫发现她不忠,就会把锁解开,把她扫地出门。所以,项圈也是贞洁的象征。我情不自禁地走到项圈女子面前,与她合影,然后塞给她几元钱。她用中国话说道:谢谢!
布岛族女子大多活不长,一般只活到40来岁。我心情一下变的沉重起来,浮想联翩,由此,想到了我国封建社会的女人缠足,与这布岛族女子何其相似啊,都是受压迫的对象,却被人视为美的象征,真让人心堵啊。
随着人流,我们来到一个露天舞台,观看布岛族的民俗表演。音乐响起,几个布岛族姑娘面无表情地起舞,其中就有那个”活标本“姑娘。她们脸上没有丝毫快乐的表情,只是应付差使地舞着、跳着。看的让人心发紧。是的,她们怎么乐的起来,我们又怎么乐的起来?
缅甸是一个大男子社会,一个男人可以娶几个妻子,只要他娶的起,只要他愿意。男人在家是不做什么活儿的。一路走来,我们看到的大都是女人身背竹篓,一边看孩子一边做生意,水田里到处是弯腰插稻子的女人,黑色的面容,木钠的表情,美离她们似乎很远。
真希望这样的习俗远离我们的人类,让世上所有的女人都能有尊严的活着,象这些园子里的树一样葱郁生长,象这些盛开的花儿一样美丽。
四、一寨两国
结束了缅甸境外旅行,我们返回祖国。沿途的景色是那么的不同,我们这里的农作物长势茁壮,油菜花高大茂盛,一眼望不到边;而缅甸的农作物低矮还有些荒凉,无法与我们的相媲美。我不由得对同事感叹道:还是我们国家好,建议旅游局把这条线路叫做ài国主义教育之旅。
第二天早晨,阳光明媚,我们驱车来到瑞丽著名的银井寨,也叫“一寨两国”它位于中缅边境,国境线将一个傣族村寨一分为二,我们一方称为银井,缅方称为芒秀。据说,有一个傣族人家居住在分界线上,他家床头在中国,床尾在缅甸。真是不看不知道,世界真奇妙。
走进寨子,顿时感到空气清凉沁脾,绿树成荫,花香诱人,街道干净整洁。寨子布局简洁、清晰,房屋分为三种类型:草棚、竹楼、木版结构,代表着寨子各个年代的发展。
顺着甬道,在一片青翠的竹林处,我们发现了“一寨两国井”水井用一个漂亮的小石亭子包装,亭子分别用中文和缅文写着“一寨两国水井”井前有两个巨大的石制水缸,右边的水缸标着红色篆体字“中国”左边的水缸标着“缅甸”我兴致勃勃地拿起取水的竹桶,在水井里取上一桶水。水井不深,很容易打上水,然后把水倒在缅甸的水缸里。水缸底座上有一个水龙头,水龙头下边有个接水用的小石桶。
中国妇女和缅甸妇女共用一口水井打水,语言是相通的,两寨男女也可自由通婚。据悉,缅甸妇女很愿意嫁到中国来的。
再往前走,就到了71号界碑。界碑边上是一条宽阔的马路,把两国由此分开。两个边防战士随时提醒游人,不要跨界。可我们还是跨界了,因为发现一棵棕榈树,树根在中国,可树叶微微伸到了缅甸。
为了留念,我们只好跨国照相了,浑然不觉地串了一次外国门。
地方啊。
缅甸是一个佛教重国,百姓大都习佛。缅甸男人要想拥有较高的社会地位,一生中至少要三次进入寺院当和尚,研修佛法,然后出来成家立业。所以,这里的和尚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和尚。我看到院里几个年岁不大的小和尚,有的坐在亭子里假寐,有的晒太阳休息,漫不经心地望着游人,一幅无所事事的样子。
我是最后一个走出金鹿寺的,留恋忘返。我看到院落边缘处有一队手捧化缘钵的和尚塑像,于是好奇地伫立在塑像前,猜测这里应该有一个佛教传说故事。
午饭时间到了。我们来到一个大酒店,这里有“人妖”表演,缅方接待人员怂恿我们不妨看一看。几个男同事看了墙上镜框里的“人妖”表演照片后说:质量太低,没兴趣。是的,这些“人妖”大多是泰国淘汰下来的,无论相貌还是演技都一般,对我们这几个看过泰国“人妖”表演的男同胞来说,自然舍不得掏钱观赏“次品”了。
饭后,大家疲惫地坐上旅游车奔向下一个景点。突然,几个男同事兴奋地窃窃私语:看“人妖”出来了。几个“人妖”从饭店出来后上了我们前面的一辆三轮敞棚车。司机大概看出了我们的心思,很快发动车子超过了前面的“人妖”车。浓妆艳抹的“人妖”很友好地向我们招手。她们有几个长的还行,但有一个长的有点象“大马猴”用北京话说:忒难看了。
想不到的是“她们”和我们居然来到同一个目的地——山帝大民族村。
三、奇特的布岛族
走进山帝大民族村,眼前一派葱郁的歌舞升平的景象。10多个缅甸儿童和缅甸青年夹道欢迎我们这些“外宾”小家伙们脸蛋上涂着当地的防晒霜,脖子上挎着竹篓子,嘴里稚气地喊中国话:欢迎,欢迎。霎时有些感动,真想抚摩一下他们的小脸蛋,惟恐惹来什么麻烦,只好抑制了冲动。
走进村里,象走进了植物王国。到处是花的海洋,树的世界,心情愈加舒畅起来。手举相机恨不得把这美丽的画面全照下来。无意中发现茂密的花树丛中有“人妖”闪现,面露微笑地注视着游人,想不明白她们在做什么。
我们走进一个个工艺品坊间,新奇地看着缅甸手工艺者的杰作。那些手工艺品制作的很精美,与我国少数民族的手工艺品有异曲同工之处。
正往前走着,猛地看到前方不远处聚拢着许多人,我好奇地近前观看。只见一个脖子上戴着许多项圈的缅甸少女木桩子似的站立在门扉一侧,供游人观赏,活脱脱一个标本。
眼前的情景一下把我拉到几年前看的中央电视台制作的一个节目。节目里面专门介绍了戴铜项圈的长脖子女人。由于不是从头看起,我一直还以为是我国少数民族的习性呢,想不到是缅甸布岛族的习性。
布岛族男人认为戴项圈的长脖子女人才是美,所以,这个民族的女孩子从几岁起就开始戴项圈,直到结婚时戴的不能戴,把脖子弄的老长。我们知道脖子上的骨头是比较脆弱的,也是人的致命处,亏他们会把这当美。一个项圈代表1岁,面前的这个女子一共戴了24个项圈,证明她已经24岁。我绕到她身后,看到她脖子上的项圈已经加了锁,据说这锁是她丈夫锁上的,只有她丈夫有权利解锁。一旦他丈夫发现她不忠,就会把锁解开,把她扫地出门。所以,项圈也是贞洁的象征。我情不自禁地走到项圈女子面前,与她合影,然后塞给她几元钱。她用中国话说道:谢谢!
布岛族女子大多活不长,一般只活到40来岁。我心情一下变的沉重起来,浮想联翩,由此,想到了我国封建社会的女人缠足,与这布岛族女子何其相似啊,都是受压迫的对象,却被人视为美的象征,真让人心堵啊。
随着人流,我们来到一个露天舞台,观看布岛族的民俗表演。音乐响起,几个布岛族姑娘面无表情地起舞,其中就有那个”活标本“姑娘。她们脸上没有丝毫快乐的表情,只是应付差使地舞着、跳着。看的让人心发紧。是的,她们怎么乐的起来,我们又怎么乐的起来?
缅甸是一个大男子社会,一个男人可以娶几个妻子,只要他娶的起,只要他愿意。男人在家是不做什么活儿的。一路走来,我们看到的大都是女人身背竹篓,一边看孩子一边做生意,水田里到处是弯腰插稻子的女人,黑色的面容,木钠的表情,美离她们似乎很远。
真希望这样的习俗远离我们的人类,让世上所有的女人都能有尊严的活着,象这些园子里的树一样葱郁生长,象这些盛开的花儿一样美丽。
四、一寨两国
结束了缅甸境外旅行,我们返回祖国。沿途的景色是那么的不同,我们这里的农作物长势茁壮,油菜花高大茂盛,一眼望不到边;而缅甸的农作物低矮还有些荒凉,无法与我们的相媲美。我不由得对同事感叹道:还是我们国家好,建议旅游局把这条线路叫做ài国主义教育之旅。
第二天早晨,阳光明媚,我们驱车来到瑞丽著名的银井寨,也叫“一寨两国”它位于中缅边境,国境线将一个傣族村寨一分为二,我们一方称为银井,缅方称为芒秀。据说,有一个傣族人家居住在分界线上,他家床头在中国,床尾在缅甸。真是不看不知道,世界真奇妙。
走进寨子,顿时感到空气清凉沁脾,绿树成荫,花香诱人,街道干净整洁。寨子布局简洁、清晰,房屋分为三种类型:草棚、竹楼、木版结构,代表着寨子各个年代的发展。
顺着甬道,在一片青翠的竹林处,我们发现了“一寨两国井”水井用一个漂亮的小石亭子包装,亭子分别用中文和缅文写着“一寨两国水井”井前有两个巨大的石制水缸,右边的水缸标着红色篆体字“中国”左边的水缸标着“缅甸”我兴致勃勃地拿起取水的竹桶,在水井里取上一桶水。水井不深,很容易打上水,然后把水倒在缅甸的水缸里。水缸底座上有一个水龙头,水龙头下边有个接水用的小石桶。
中国妇女和缅甸妇女共用一口水井打水,语言是相通的,两寨男女也可自由通婚。据悉,缅甸妇女很愿意嫁到中国来的。
再往前走,就到了71号界碑。界碑边上是一条宽阔的马路,把两国由此分开。两个边防战士随时提醒游人,不要跨界。可我们还是跨界了,因为发现一棵棕榈树,树根在中国,可树叶微微伸到了缅甸。
为了留念,我们只好跨国照相了,浑然不觉地串了一次外国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