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热小说网 www.qirexs.com,断金指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11月24至26日,天门市中学生文学社团联合会第十届年会在多宝二中召开。我有幸带着学生开赴天门西陲的边镇——多宝参加会议,这应该是一次很好的采风机会吧。
天门西陲重镇——多宝
报到当天的晚上,我们趁着酒兴,安步当车,从多宝二中(多宝镇区的最东端)奔赴我们的宿地老东酒店(多宝镇的最西端),我们足足逛了40多分钟。其间让我印象最深的是东来西往的车辆咬尾而行,流星般的车灯一晃而过,让人目不暇接。原来,多宝的主街是以省道荷沙线为轴的,作为与沙洋、钟祥、潜江等县市接壤的天门西陲的重镇——多宝,成为交通枢纽,成为天门西边的第一大门户是可想而知的。大街两边,栉比排列的楼房窗口都用耀眼的灯光传递出温馨的信息,窗下各类电制的招牌、广告闪烁滚动,给人一种都市的感觉。人行道边,五彩斑斓的灯下,整齐地排列着各类“进口货”的小摊,羊肉串、小笼包、水酒汤圆、油炸糯米团、煎豆饼、臭豆腐各种诱鼻的香气没有商量地沁入我们的心田,要不是刚刚酒醉饭饱,面对这农家特有的田园小吃和叫卖者的满面春风我们可真要“大开杀戒”了。来到一个不知名的岔口,从那里传来升平的旋律,侧身仰望,在那忽明忽暗,斑斑驳驳的霓虹灯下,我看到了攒动的人头正和着音乐翩翩起舞,于是一股时尚与浪漫的气息又向我迎面扑来。在灯火最亮处,我们走进了近一千平米的超市,面对琳琅满目的商品,我们仿佛置身于现代消费的海洋之中。我怀着今天特有的心情,来到“进口货”的柜前,挑了一袋标有“多宝特产”的小籽花生,分给和我一道走来的同学们,他们捏壳捻皮,抛籽入口,嘴里啧啧道:“好悠长的味道,比我们平时吃的大籽花生美多了!”我们一边品着这悠长的味道,一边向我们的宿地走去
来到住地,安顿下来,我的一个在多宝镇当副书记的学生前来看我。寒暄之后,他见我对多宝颇感兴趣,便为我讲起了多宝的故事。
多宝最初叫“夺宝弯”上世纪初,这里坐落着十几户人家,作为几县交汇处的汉水北岸的一个不知名的码头,商旅过客大都经过于此。但由于它周边方圆几十里都是荆棘和苇草的世界,罕有人迹,因而这里也成了匪盗出没的理想去处。相传那一年,一大官商由一帮声威远扬保镖护送,载着大量的钱财珠宝,水路而来,抛锚于此,想上岸补一些生计品。匪盗打探到这天赐的良机,就纠集了大批人马,与保镖进行了激烈的伙拼。结果保镖寡不敌众,或死或亡,官商一家无一幸免。于是,满船的钱财珠宝就成了匪盗们辉煌的战利品。从此这里就以“夺宝弯”的称谓传闻于世了。再后来,祖祖辈辈在这里繁衍生息的人们认为这个名讳不雅,有损颜面,就由一个读书人用“夺”的谐音,改成了“多宝弯”新中国成立以后,政府在这里成立了多宝乡,接着改成镇。这里,原来的一片荒芜变成了良田万顷;这里,原来丛生的荆棘和苇草变成了遍地黄金。现在冠之以“多宝”实属实至名归了!今天的多宝,它是天门市拥有八万多人口且版图最大的西陲边镇,它更是天门经济举足轻重的中流砥柱。
罗汉寺
第二天,开幕式之后,会议的第二个议程是采风罗汉寺。提起地处多宝上游3公里处的“罗汉寺”天门人都耳熟能详,不仅如此,就是在湖北省地图上,也能找到它的标示。
传说清朝末年,汉江北岸,有一个叫做刘家台的村子,村里有一座庙,庙里供奉着很多泥塑的罗汉,人们就把这庙称为“罗汉寺”寺里有一个小和尚,他日出撞钟焚香,日落打坐安歇,他把这寺庙打理得颇有些神光紫气。周围的人们便时时到庙里来焚香许愿,据说倒真还有些灵气。这样一传十,十传百,罗汉寺便神威大震。于是汉江两岸方圆几十里的人都纷纷前来罗汉寺烧香拜佛,特别是每月初一、十五,赶来磕头许愿的人更是络绎不绝。因而人们就把到刘家台求神拜佛说成了“赶罗汉寺”久而久之“刘家台”的名字便被岁月所湮没,而“罗汉寺”的名讳却被历史推上了人文的舞台。
罗汉寺地处几县交汇地,又临汉江,战乱时期,可以说是兵家必争之地。抗日战争时期,日军在进犯沙洋镇时,就兵屯罗汉寺。在罗汉寺下游三公里处的万人坑,就是日寇冒天下之大不韪的铁证。当后人来到这里凭吊亡灵的时候,人们就不能不想到罗汉寺,因为它肩负着见证民恨国耻的重任!
解放以后,罗汉寺真的大显神灵了,因为政府在这里修起了一座灌溉闸,名字叫做罗汉寺闸。焕发青春的罗汉寺,它扼住的是天门、汉川两县一百万多亩农田的水利命脉,责无旁贷的罗汉寺,它又肩起了国家发展,民族振兴历史使命。
有人会问,罗汉寺在哪里?其实,罗汉寺神灵的威名大震之后,小和尚却突然逝去,从此寺庙便没人打理了。坐落在汉江大堤脚下的罗汉寺因年久失修,慢慢地就在废弃中坍塌,剩下的只有它的遗址在那里悠悠地回顾着历史。加上解放前后的多次取土填洼,大堤加固,寺庙的遗址也无从寻觅了。现在,倒是罗汉寺的对岸,在沙洋县管辖的地方,又修起了一座罗汉寺。
三峡移民新村
五辆大巴载着师生,缓缓地向罗汉寺进发。一出多宝镇区,扑入我们视野的是一片广阔无垠的田园。在这广阔无垠之中,与公路平行的有一排见首不见尾的,两层的,红色斜坡顶屋面的楼房,楼前一行齐刷刷的小树,在初冬的寒气里仍张扬着春的活力,树叶儿青青的,经过蒙蒙细雨的沃涤,青得有点耀眼。在这里,我们听到了鸡鸣犬吠,看到了黄发提携着垂髫,在一张伞下兴冲冲地去赶集,他们的脸上,分别流露着安适与童趣。正当我们在为这整齐划一的长廊惊奇不已的时候,车上的喇叭响了——
这里是三峡移民新村。这一排整齐划一、轩敞明亮、可以和别墅媲美的小楼是由国家移民局出资修建的。这里的居民原居四川省奉节县,2001年,由于三峡水库开始蓄水,他们按照国家移民政策迁居至此,共160多户,近800人。他们为了三峡水库的建设舍弃了自己的小家,离开了祖祖辈辈生活的故土,应该说,这是一种牺牲精神。他们为国家做出了贡献,党和国家给予他们的优惠政策也是足以让他们在短期内安居乐业,其乐融融的。他们人人持有移民证,凭证每人每年可以享受国补600元,到20年期满为止。他们迁居至此之后,按人均1。5亩划拨土地,且享受终生免费种植的优惠。这些移民三年内在天门及周边县市从事任何正当经营活动都免交一切费用。他们的孩子可以就近入学,也可以择校就读,但一律免收借读费。虽然他们行政归属于沙洋农场,但由于新村离多宝最近,于是他们便成为了活跃多宝经济市场的一支不可或缺的生力军。
银杏、古潭
大巴在三峡移民村的中段向南侧转,车一掉头,一个神奇的倒“t”字便映入了我们的眼帘。由东向西的汉江大堤横亘在蒙蒙的雨雾中,就像这倒“t”字的横;而我们视野中央的那棵直插云... -->>
11月24至26日,天门市中学生文学社团联合会第十届年会在多宝二中召开。我有幸带着学生开赴天门西陲的边镇——多宝参加会议,这应该是一次很好的采风机会吧。
天门西陲重镇——多宝
报到当天的晚上,我们趁着酒兴,安步当车,从多宝二中(多宝镇区的最东端)奔赴我们的宿地老东酒店(多宝镇的最西端),我们足足逛了40多分钟。其间让我印象最深的是东来西往的车辆咬尾而行,流星般的车灯一晃而过,让人目不暇接。原来,多宝的主街是以省道荷沙线为轴的,作为与沙洋、钟祥、潜江等县市接壤的天门西陲的重镇——多宝,成为交通枢纽,成为天门西边的第一大门户是可想而知的。大街两边,栉比排列的楼房窗口都用耀眼的灯光传递出温馨的信息,窗下各类电制的招牌、广告闪烁滚动,给人一种都市的感觉。人行道边,五彩斑斓的灯下,整齐地排列着各类“进口货”的小摊,羊肉串、小笼包、水酒汤圆、油炸糯米团、煎豆饼、臭豆腐各种诱鼻的香气没有商量地沁入我们的心田,要不是刚刚酒醉饭饱,面对这农家特有的田园小吃和叫卖者的满面春风我们可真要“大开杀戒”了。来到一个不知名的岔口,从那里传来升平的旋律,侧身仰望,在那忽明忽暗,斑斑驳驳的霓虹灯下,我看到了攒动的人头正和着音乐翩翩起舞,于是一股时尚与浪漫的气息又向我迎面扑来。在灯火最亮处,我们走进了近一千平米的超市,面对琳琅满目的商品,我们仿佛置身于现代消费的海洋之中。我怀着今天特有的心情,来到“进口货”的柜前,挑了一袋标有“多宝特产”的小籽花生,分给和我一道走来的同学们,他们捏壳捻皮,抛籽入口,嘴里啧啧道:“好悠长的味道,比我们平时吃的大籽花生美多了!”我们一边品着这悠长的味道,一边向我们的宿地走去
来到住地,安顿下来,我的一个在多宝镇当副书记的学生前来看我。寒暄之后,他见我对多宝颇感兴趣,便为我讲起了多宝的故事。
多宝最初叫“夺宝弯”上世纪初,这里坐落着十几户人家,作为几县交汇处的汉水北岸的一个不知名的码头,商旅过客大都经过于此。但由于它周边方圆几十里都是荆棘和苇草的世界,罕有人迹,因而这里也成了匪盗出没的理想去处。相传那一年,一大官商由一帮声威远扬保镖护送,载着大量的钱财珠宝,水路而来,抛锚于此,想上岸补一些生计品。匪盗打探到这天赐的良机,就纠集了大批人马,与保镖进行了激烈的伙拼。结果保镖寡不敌众,或死或亡,官商一家无一幸免。于是,满船的钱财珠宝就成了匪盗们辉煌的战利品。从此这里就以“夺宝弯”的称谓传闻于世了。再后来,祖祖辈辈在这里繁衍生息的人们认为这个名讳不雅,有损颜面,就由一个读书人用“夺”的谐音,改成了“多宝弯”新中国成立以后,政府在这里成立了多宝乡,接着改成镇。这里,原来的一片荒芜变成了良田万顷;这里,原来丛生的荆棘和苇草变成了遍地黄金。现在冠之以“多宝”实属实至名归了!今天的多宝,它是天门市拥有八万多人口且版图最大的西陲边镇,它更是天门经济举足轻重的中流砥柱。
罗汉寺
第二天,开幕式之后,会议的第二个议程是采风罗汉寺。提起地处多宝上游3公里处的“罗汉寺”天门人都耳熟能详,不仅如此,就是在湖北省地图上,也能找到它的标示。
传说清朝末年,汉江北岸,有一个叫做刘家台的村子,村里有一座庙,庙里供奉着很多泥塑的罗汉,人们就把这庙称为“罗汉寺”寺里有一个小和尚,他日出撞钟焚香,日落打坐安歇,他把这寺庙打理得颇有些神光紫气。周围的人们便时时到庙里来焚香许愿,据说倒真还有些灵气。这样一传十,十传百,罗汉寺便神威大震。于是汉江两岸方圆几十里的人都纷纷前来罗汉寺烧香拜佛,特别是每月初一、十五,赶来磕头许愿的人更是络绎不绝。因而人们就把到刘家台求神拜佛说成了“赶罗汉寺”久而久之“刘家台”的名字便被岁月所湮没,而“罗汉寺”的名讳却被历史推上了人文的舞台。
罗汉寺地处几县交汇地,又临汉江,战乱时期,可以说是兵家必争之地。抗日战争时期,日军在进犯沙洋镇时,就兵屯罗汉寺。在罗汉寺下游三公里处的万人坑,就是日寇冒天下之大不韪的铁证。当后人来到这里凭吊亡灵的时候,人们就不能不想到罗汉寺,因为它肩负着见证民恨国耻的重任!
解放以后,罗汉寺真的大显神灵了,因为政府在这里修起了一座灌溉闸,名字叫做罗汉寺闸。焕发青春的罗汉寺,它扼住的是天门、汉川两县一百万多亩农田的水利命脉,责无旁贷的罗汉寺,它又肩起了国家发展,民族振兴历史使命。
有人会问,罗汉寺在哪里?其实,罗汉寺神灵的威名大震之后,小和尚却突然逝去,从此寺庙便没人打理了。坐落在汉江大堤脚下的罗汉寺因年久失修,慢慢地就在废弃中坍塌,剩下的只有它的遗址在那里悠悠地回顾着历史。加上解放前后的多次取土填洼,大堤加固,寺庙的遗址也无从寻觅了。现在,倒是罗汉寺的对岸,在沙洋县管辖的地方,又修起了一座罗汉寺。
三峡移民新村
五辆大巴载着师生,缓缓地向罗汉寺进发。一出多宝镇区,扑入我们视野的是一片广阔无垠的田园。在这广阔无垠之中,与公路平行的有一排见首不见尾的,两层的,红色斜坡顶屋面的楼房,楼前一行齐刷刷的小树,在初冬的寒气里仍张扬着春的活力,树叶儿青青的,经过蒙蒙细雨的沃涤,青得有点耀眼。在这里,我们听到了鸡鸣犬吠,看到了黄发提携着垂髫,在一张伞下兴冲冲地去赶集,他们的脸上,分别流露着安适与童趣。正当我们在为这整齐划一的长廊惊奇不已的时候,车上的喇叭响了——
这里是三峡移民新村。这一排整齐划一、轩敞明亮、可以和别墅媲美的小楼是由国家移民局出资修建的。这里的居民原居四川省奉节县,2001年,由于三峡水库开始蓄水,他们按照国家移民政策迁居至此,共160多户,近800人。他们为了三峡水库的建设舍弃了自己的小家,离开了祖祖辈辈生活的故土,应该说,这是一种牺牲精神。他们为国家做出了贡献,党和国家给予他们的优惠政策也是足以让他们在短期内安居乐业,其乐融融的。他们人人持有移民证,凭证每人每年可以享受国补600元,到20年期满为止。他们迁居至此之后,按人均1。5亩划拨土地,且享受终生免费种植的优惠。这些移民三年内在天门及周边县市从事任何正当经营活动都免交一切费用。他们的孩子可以就近入学,也可以择校就读,但一律免收借读费。虽然他们行政归属于沙洋农场,但由于新村离多宝最近,于是他们便成为了活跃多宝经济市场的一支不可或缺的生力军。
银杏、古潭
大巴在三峡移民村的中段向南侧转,车一掉头,一个神奇的倒“t”字便映入了我们的眼帘。由东向西的汉江大堤横亘在蒙蒙的雨雾中,就像这倒“t”字的横;而我们视野中央的那棵直插云...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