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奇热小说网 www.qirexs.com,口吐莲花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学佛要双管齐下,既看理论,又要实践,我就是这么干的。

    实修的事儿以后谈,先说说这理论吧——呵呵,我不太相信有多少人能够真正看懂佛教的诸多理论,即使我相信有人看得懂,到了它的逻辑部分,也就是印度人用什么方法讲道理这一关键问题上,我猜绝大多数人都会止步。大家一般感兴趣的是佛教的生活哲学部分,不费脑子还看得挺好玩,就如同现代人仍对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感兴趣一样——错,那是用现代思维去曲解古人。

    佛经可称作古代印度百科全书中的一个支流,写作者用的是当时人的思路,里面涉及大量概念,而且是可叫人争论不休的概念。在牛顿以前,西方的本体论者曾使用过类似的表达方式,结果每一位哲学家在讲道理之前,都要把一些基本概念定义一下,连牛顿都是这么干的。比如,什么是物质,物质的分类,物质与物质的关系——我们会看到一系列形容词,什么不过相互穿过的,不过透视的,粘着的,流动的,总之,是各种物质的分类法,这方式其实已被我们扬弃了,我们渐渐形成了一种更有效率的讨论问题的方法。

    可当你看佛教书的时候,这些混乱不堪的东西全回来了!你相当于回到了古代,因为佛教书也是从世界的基本元素开始讲起的,我列出一些你们看看。

    五蕴:色(物质),受(感受印象),想(某种表象),行(意志或别的能力),识(纯粹感觉或是说一般人们具有的意识)。

    “五蕴”被认为是存在的基本元素。

    然而什么是色(物质)呢?如果你关心这个问题,想把它弄清楚点,那么最好还是落入古印度人的思维方式为好,它肯定不是你对于物质现代观念,它是别的观念,它有一种自己的分类法,而且在佛教内部也达不成一致——早期的“一切有部”认为物质是实有的,而晚期倾向于非实有。这种争论我们很难插上一嘴,因为佛教内部对立的各派讨论的问题涉及的是我们现代人很难搞懂的一些知识层面,你若想弄清楚一点,不得不看俱舍论,而俱舍论中的有关“有的问题”出自毗婆沙论,你不得不再去看,依此类推,总之,在看了三十本至一百本书后,你会莫名其妙地陷入了“唯识派”的观念论与“中观派”的某些争论,你可能会使上三五年时间,才弄清了原来中观与唯识并非截然对立,你会感到它们也许有着共同的思想基础——但是古印度人所说的“色”是什么?这个问题,你仍是一知半解,它与其他诸多概念早已混成了一锅粥。

    比如,什么叫一切实有呢?佛陀可能这么说,一切实有便是十二处有。

    十二处包括:六根——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知的能力或意识)、形,与六尘——色、声音、香、味道、触之物、非感觉对象——你会问?我们大脑中相互放电的神经元呢?那些衰变或越迁的基本粒子呢?波函数呢?

    总之,作为一个现代人,你会接着问:“就这十二处?可能么?”

&nbs...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