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热小说网 www.qirexs.com,私人生活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我们对父亲们说“是”我们对生活说“是”再也没有比这个回答更为深刻的否定。
我听到父亲吼叫声的时候,天空的雨忽然停住了。
那雨就像婴儿的哭声,不仅在下落时没有一个从哽咽、抽泣、再到泪水夺眶涌出的这样一种循序渐进的前奏或者预兆;而且收场也是戛然而止,没有一个雨珠渐渐稀疏细小、乌云慢慢散开去的过度,仿佛那雨珠还悬在半空,忽然就决定不再掉落下来。大概是父亲的叫声的威慑力量把它吓住了吧。
我惊惧地定位脚,扯了扯母亲的衣袖“妈妈?”
母亲仰起头,望了望天空忽然就止住雨水的沉甸甸的样子,便也把自己眼中的湿润尽量收住,搂着我的肩继续往家里走。
母亲不打算和我说什么的神情,使我明白,父亲又在和母亲闹别扭。
我说“妈妈,”我咽了咽唾沫,想压制住心口突突乱跳的慌乱,使嗓子里流出来的声音能够像一条直溜溜的棉线,不要打结扣,不要出现不流畅的断裂。我说“妈妈,毛主席都说了,要搞团结,不要搞分裂”我把那时候从小学校里“天天读”学来的毛的语录,终于直溜溜地说了出来,没有断住。
然后,我就说不出话了。
当时,我并不明白“要搞团结”的这个“搞”字之微妙。
男人与女人之间的确是需要“搞”才能“团结”在一起的,他(她)们的性别角色、立场、心理、行为方式等等差异很大,以至于不“搞”是完全无法沟通的。所以,男人与女人之间是天然的“战”友,而不可能是天然的“朋”友。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搞”好了,就“团结”到一个屋檐下,形成一个小的团体来对付外界的一片片混乱的男男女女。他(她)们在家庭这个团体的利益之下,收敛起作为个体性别的差异,淡化个体之间的矛盾与对抗,维持住家庭的融和与安定,以便于一致对外。
当然,也有“搞”了“团结”之后,又“分裂”的情形。
当有一天这两个不同性别的个体之间的对抗性,强烈到可以置家庭的利益于不顾,那么这个既对立又统一的组合便宣告瓦解、崩溃。
这些道理,当然是我后来才慢慢领悟的。
这时候,我低着头,努力去观察土地上湿湿的泥巴正漫过我的凉鞋,在我的脚趾缝间穿梭,随着我的脚步的移动,那灰乎乎的泥巴出出进进时隐时现。
我尽量把自己的注意力吸引到我的脚上,欣赏着这一种并不好玩的情况是多么的好玩,把自己刚才那种莫名其妙的说不出话来的哽咽的感觉,赶快转移分散掉。
我从小就有一种特殊的消解、转移或忽略事物悲剧成份的本能。任何一种情形都是如此,我总是习惯在事物的对抗性质上膨胀自己的情绪,有一种奋不顾身地在死胡同里勇往向前的劲头,那种不惜同归于尽的毁灭感,很像一个有当烈士癖好的人。但一遇到悲伤,我便自动地想办法调转自己情绪的脚步转弯。比如这会儿,我对自己脚趾缝隙的泥巴的专注,就很能说明这一特点。
母亲说“你爸爸不想再让奶奶留在家里了。”
奶奶是我家的保姆,已经照料我们全家的日常生活好多年了。她只有一只眼睛,另一只眼睛早年被她的男人打瞎后,再也没有睁开过。从奶奶来到我家,几年来她哭过无数次。她哭的时候,为了不和她一起伤心,我就专注地留心观察她的那一只瞎掉的眼睛,我发现那只眼睛从未流出过泪水。
我曾问她,为什么要哭?
奶奶说,因为伤心。
我说,为什么那一只眼睛不伤心?
奶奶说,因为它已经不会了伤心。
我说,为什么那一只眼睛不伤心?
奶奶说,因为它已经死了,被她的男人在很多很多年以前就给打死了。所以,她才离开了他,才来我家里干活,受爸爸的气。
我说,等我长大了就去找你的男人,我要他赔你的那一只眼睛。
奶奶说,傻拗拗,长大了要嫁个好男人,就不会受苦。
我说,等我长大了,我要让他受苦,比如t老师那样的男人。
关于奶奶要我将来嫁个好男人这件事,我记得特别清楚。
那时候,我有一个吃饭时总把筷子掉到地上的毛病(这个毛病一直延续到现在也没能根除),一顿饭吃下来,总要换两双或三双筷子,因为我的兴趣完全没在食物上。我总是一边吃着,一边东望望西瞧瞧,吃一会儿就把筷子放在碗上,手里拿起身边的一本什么书或者什么好玩的东西,看上一会儿,再接着吃饭。吃一会儿,又停下来,把筷子放在碗上,手里又拿起什么。屡次三番,心不在焉,碗上悬放的筷子不免被碰到地上。每每总是奶奶再给我拿来一双干净的。奶奶便叨叨我说“攥筷子攥得近,将来嫁得就近;攥筷子攥得远,将来嫁得就远。你呢,干脆把筷子弄到地上去,这么漫不经心怎么行!”
我不知道奶奶的这些老理有什么科学根据,就装作没听见,继续把筷子掉到地上。但是,我的确不是存心的。
奶奶对我的家庭的价值,是我长大之后才领悟到的。她默默无声地为着这个家庭的“荒地”除草、灌木,她坚持着用汗水使这片荒凉的废弃之地变成田庄,她在这里永远旋转着她的围裙,日复一日地、不知疲倦地重复着日常琐碎的劳作。她不停地为这个家献上筵席,慷慨地喂养着它,试图使这个家庭的生命之光,能够在她的劳作之下存活下去。她在这里丢失了她自己,她可以读出这个家里的所有无声的暗语和符号,她为它奉献了全部的精力。
但是,她终于没能使它苏醒过来。
她最终的离开,使这个家庭像一个活人渐渐停止呼吸一样,慢慢停止、消逝
父亲的叫声像一声响雷滚过来,我本能地闭了一下眼,很怕那声音击中我的眼睛,成为奶奶那样的一只眼睛的人。
我迟疑着脚步,扯扯母亲的衣袖,怯怯地小声说“妈妈?”
“奶奶在等着和你告别呢。”母亲继续搂着我往家里走。
我磨磨蹭蹭“为什么?我不想让奶奶走。”
“拗拗,听话!”
我说“爸爸为什么要她走?”
母亲不说话。
我在心里默默分析着爸爸让奶奶离开我家的原因。这使我想起了另外一件事情。在我尝试喂养麻雀之前,我曾在家里养过一只小狗,因为它的嘴很大,双眼皮的眼睛格外温柔妩媚,一身乳白色的皮毛干净而高贵。我和妈妈就给它取名为索菲亚罗兰。索菲亚罗兰从小就非常聪明幽默,表现出坚定不移的立场和果断的判断能力。但是,它的参与意识过强,凡事都要表态,这决定了它的命运的不祥。
往往在星期天早晨,我起床后就找不到自己的鞋子了。因为在前一天晚上,我和母亲商量第二天去公园游玩的时候,没有考虑到索菲亚罗兰。所以第二天清早,它就会把我的鞋子藏起来,然后卧在我的床边,等待我醒来后发现鞋子的失踪,以显示它的重要性和不可忽视。
我记得在七十年代中期,中国的家庭还没有广泛地使用电视。那时候。我家里有一台比较高级的俄式无线电收音机,每天清早七点钟,我父亲便气愤地准时打开收音机听新闻广播,同时宣布了全家起床的号令。这时候,索菲亚罗兰就会安静地坐到收音机前来,一动不动地倾听每一条消息,并毫不掩饰地表示出自己的喜悦或愤怒。它是家里除了我父亲之外第二个关心政治的“人”听完了新闻节目,往往是一段固定的乐曲,这是索菲亚罗兰最欢喜的节目,收音机里一唱“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它便兴奋地随着曲调“喔喔”地引吭高歌。
有一次,大约是在七五年底或七... -->>
我们对父亲们说“是”我们对生活说“是”再也没有比这个回答更为深刻的否定。
我听到父亲吼叫声的时候,天空的雨忽然停住了。
那雨就像婴儿的哭声,不仅在下落时没有一个从哽咽、抽泣、再到泪水夺眶涌出的这样一种循序渐进的前奏或者预兆;而且收场也是戛然而止,没有一个雨珠渐渐稀疏细小、乌云慢慢散开去的过度,仿佛那雨珠还悬在半空,忽然就决定不再掉落下来。大概是父亲的叫声的威慑力量把它吓住了吧。
我惊惧地定位脚,扯了扯母亲的衣袖“妈妈?”
母亲仰起头,望了望天空忽然就止住雨水的沉甸甸的样子,便也把自己眼中的湿润尽量收住,搂着我的肩继续往家里走。
母亲不打算和我说什么的神情,使我明白,父亲又在和母亲闹别扭。
我说“妈妈,”我咽了咽唾沫,想压制住心口突突乱跳的慌乱,使嗓子里流出来的声音能够像一条直溜溜的棉线,不要打结扣,不要出现不流畅的断裂。我说“妈妈,毛主席都说了,要搞团结,不要搞分裂”我把那时候从小学校里“天天读”学来的毛的语录,终于直溜溜地说了出来,没有断住。
然后,我就说不出话了。
当时,我并不明白“要搞团结”的这个“搞”字之微妙。
男人与女人之间的确是需要“搞”才能“团结”在一起的,他(她)们的性别角色、立场、心理、行为方式等等差异很大,以至于不“搞”是完全无法沟通的。所以,男人与女人之间是天然的“战”友,而不可能是天然的“朋”友。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搞”好了,就“团结”到一个屋檐下,形成一个小的团体来对付外界的一片片混乱的男男女女。他(她)们在家庭这个团体的利益之下,收敛起作为个体性别的差异,淡化个体之间的矛盾与对抗,维持住家庭的融和与安定,以便于一致对外。
当然,也有“搞”了“团结”之后,又“分裂”的情形。
当有一天这两个不同性别的个体之间的对抗性,强烈到可以置家庭的利益于不顾,那么这个既对立又统一的组合便宣告瓦解、崩溃。
这些道理,当然是我后来才慢慢领悟的。
这时候,我低着头,努力去观察土地上湿湿的泥巴正漫过我的凉鞋,在我的脚趾缝间穿梭,随着我的脚步的移动,那灰乎乎的泥巴出出进进时隐时现。
我尽量把自己的注意力吸引到我的脚上,欣赏着这一种并不好玩的情况是多么的好玩,把自己刚才那种莫名其妙的说不出话来的哽咽的感觉,赶快转移分散掉。
我从小就有一种特殊的消解、转移或忽略事物悲剧成份的本能。任何一种情形都是如此,我总是习惯在事物的对抗性质上膨胀自己的情绪,有一种奋不顾身地在死胡同里勇往向前的劲头,那种不惜同归于尽的毁灭感,很像一个有当烈士癖好的人。但一遇到悲伤,我便自动地想办法调转自己情绪的脚步转弯。比如这会儿,我对自己脚趾缝隙的泥巴的专注,就很能说明这一特点。
母亲说“你爸爸不想再让奶奶留在家里了。”
奶奶是我家的保姆,已经照料我们全家的日常生活好多年了。她只有一只眼睛,另一只眼睛早年被她的男人打瞎后,再也没有睁开过。从奶奶来到我家,几年来她哭过无数次。她哭的时候,为了不和她一起伤心,我就专注地留心观察她的那一只瞎掉的眼睛,我发现那只眼睛从未流出过泪水。
我曾问她,为什么要哭?
奶奶说,因为伤心。
我说,为什么那一只眼睛不伤心?
奶奶说,因为它已经不会了伤心。
我说,为什么那一只眼睛不伤心?
奶奶说,因为它已经死了,被她的男人在很多很多年以前就给打死了。所以,她才离开了他,才来我家里干活,受爸爸的气。
我说,等我长大了就去找你的男人,我要他赔你的那一只眼睛。
奶奶说,傻拗拗,长大了要嫁个好男人,就不会受苦。
我说,等我长大了,我要让他受苦,比如t老师那样的男人。
关于奶奶要我将来嫁个好男人这件事,我记得特别清楚。
那时候,我有一个吃饭时总把筷子掉到地上的毛病(这个毛病一直延续到现在也没能根除),一顿饭吃下来,总要换两双或三双筷子,因为我的兴趣完全没在食物上。我总是一边吃着,一边东望望西瞧瞧,吃一会儿就把筷子放在碗上,手里拿起身边的一本什么书或者什么好玩的东西,看上一会儿,再接着吃饭。吃一会儿,又停下来,把筷子放在碗上,手里又拿起什么。屡次三番,心不在焉,碗上悬放的筷子不免被碰到地上。每每总是奶奶再给我拿来一双干净的。奶奶便叨叨我说“攥筷子攥得近,将来嫁得就近;攥筷子攥得远,将来嫁得就远。你呢,干脆把筷子弄到地上去,这么漫不经心怎么行!”
我不知道奶奶的这些老理有什么科学根据,就装作没听见,继续把筷子掉到地上。但是,我的确不是存心的。
奶奶对我的家庭的价值,是我长大之后才领悟到的。她默默无声地为着这个家庭的“荒地”除草、灌木,她坚持着用汗水使这片荒凉的废弃之地变成田庄,她在这里永远旋转着她的围裙,日复一日地、不知疲倦地重复着日常琐碎的劳作。她不停地为这个家献上筵席,慷慨地喂养着它,试图使这个家庭的生命之光,能够在她的劳作之下存活下去。她在这里丢失了她自己,她可以读出这个家里的所有无声的暗语和符号,她为它奉献了全部的精力。
但是,她终于没能使它苏醒过来。
她最终的离开,使这个家庭像一个活人渐渐停止呼吸一样,慢慢停止、消逝
父亲的叫声像一声响雷滚过来,我本能地闭了一下眼,很怕那声音击中我的眼睛,成为奶奶那样的一只眼睛的人。
我迟疑着脚步,扯扯母亲的衣袖,怯怯地小声说“妈妈?”
“奶奶在等着和你告别呢。”母亲继续搂着我往家里走。
我磨磨蹭蹭“为什么?我不想让奶奶走。”
“拗拗,听话!”
我说“爸爸为什么要她走?”
母亲不说话。
我在心里默默分析着爸爸让奶奶离开我家的原因。这使我想起了另外一件事情。在我尝试喂养麻雀之前,我曾在家里养过一只小狗,因为它的嘴很大,双眼皮的眼睛格外温柔妩媚,一身乳白色的皮毛干净而高贵。我和妈妈就给它取名为索菲亚罗兰。索菲亚罗兰从小就非常聪明幽默,表现出坚定不移的立场和果断的判断能力。但是,它的参与意识过强,凡事都要表态,这决定了它的命运的不祥。
往往在星期天早晨,我起床后就找不到自己的鞋子了。因为在前一天晚上,我和母亲商量第二天去公园游玩的时候,没有考虑到索菲亚罗兰。所以第二天清早,它就会把我的鞋子藏起来,然后卧在我的床边,等待我醒来后发现鞋子的失踪,以显示它的重要性和不可忽视。
我记得在七十年代中期,中国的家庭还没有广泛地使用电视。那时候。我家里有一台比较高级的俄式无线电收音机,每天清早七点钟,我父亲便气愤地准时打开收音机听新闻广播,同时宣布了全家起床的号令。这时候,索菲亚罗兰就会安静地坐到收音机前来,一动不动地倾听每一条消息,并毫不掩饰地表示出自己的喜悦或愤怒。它是家里除了我父亲之外第二个关心政治的“人”听完了新闻节目,往往是一段固定的乐曲,这是索菲亚罗兰最欢喜的节目,收音机里一唱“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它便兴奋地随着曲调“喔喔”地引吭高歌。
有一次,大约是在七五年底或七...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