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热小说网 www.qirexs.com,妹头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早锻炼,或者在一个居委会里供职。甚至你很难断言,他们在课余时间里是否也是这样互不理睬。总之,他们这样完全不说话,是有些装样的,有些故作姿态,但也是不得已。没有谁敢在学校里搭讪,这样,他们的名誉就算完了。但是,班上总有那么几个很"咋"的女生,她们大多有些没心少肺的,长的呢,又不那么具有女性的特质,就容易使人们放松警惕。有时候,当男生们在说着什么——当男生们说着什么,女生们并不是完全不听的,某些时候,她们会听得相当专心,教室里就有了一股凝神屏息的空气——这时候,那些很"咋"的女生竟会忘乎所以地,发问一声,或者搭上一句。这真是骇世惊俗的一刻,男女生双方都傻了眼,笑也不好,不笑也不好。由于她们搭话搭得那么自然,就使有的男生也昏了头,接口令很快地也对上一句,这可不就说上话了吗?这可不就犯了大规了吗?于是,教室里终于轰然起来,森严的对垒局势便有些松动了。她们是班级里少不了的宝贝,而每一个班级,都会有一些女生来担任这样调和气氛的角色。有了她们,男女生之间的对话,就变得不是完全没有可能的了。
他几乎是对本班女生毫不认识的,甚至叫不出她们的名字,他眼睛里只有"七届的拉三"。而自从他对"七届的拉三"起了嫌恶心之后,她也退出了他的视野,他的视野里就再没有女生了。他只和阿五头要好,要好得有些缠绵。他们互相勾着颈脖走路。那年月里,小男孩也兴勾脖子的。他们勾着颈脖,走到人民广场,挤坐在一根水泥的隔离桩上面,讨论他们所看过的书。人民广场上方的一片天空,是少有的辽阔,心就变得十分旷远。广场四周的市声,漫到这里已经偃伏到地面上了。只看见那些甲壳虫大小的汽车往来着,悄然无声。
他们说话的声音也扩得很散,浮在他们的顶上。他们被这广阔感动了。住在城市中心的孩子,真是不知道什么叫做"大",也不知道什么叫做"远",他们从来没有放开过视线。他俩可算是找到了个好地方,好让他们的心翱翔一回。有时,天上会有一只风筝,放飞的是一个山东老头,坐在另一根水泥桩上面,手里握着一轴线,慢慢地放着。等那风筝成了一小点,便停止了。就这么坐着。也不像他们那样仰脖子望他的放飞物,而是低着头,想着心事。等暮色起来,天黑了,才一点一点,顺了风势往回收。这时,他们也该回家了。起身走了一段,身后远远传来"扑拉"一声,回头看去,原来风筝落地了。那声音其实不大,但却特别清晰入耳。
后来,妹头进入了他的视野、星期天早上,他去买油条。油条总是最热门的,油锅前排了一长一短两条队伍,他先排短队买了筹子,再接着要去排长队领油条。这就要费些时间了,因为须等油条现做现炸,然后出锅。他正要往队尾走去,忽然,队伍里有一个人,很灵巧地一转身,从他手里夺去了筹子,这人就是妹头。她拿过他的筹子,也不看他,若无其事地,继续排队,再过两个人就要轮到她了。大家都在勤勤恳恳地排队,而他,不劳而获。倘若被人发觉,立刻就要谴责他,并且逼迫他拿回筹子,老老实实到后面去排队。可是妹头,手脚那么利落,没有人看见这一瞬间她做什么勾当。他不敢站在那里,慢慢地装作也要去排队的样子,踅到队伍后面,在一棵行道树底下站着,心却激烈地跳荡着。他认出了这个女生,正是他们班的,平时几乎没有注意过的,没想到,她竟也认得他呢!过了一会儿,妹头走过来了,她端了一个淘箩,里面装着七八根油条,其中有一半是他的。她略有些气急,头也不回地说:快走,后面的人在骂了。他们分开着走了一段,走到路口,正对面是妹头家弄堂,而他家是要过了马路往东走,再拐弯,那一条横马路上。妹头站住了脚,将油条分在了他的钢精锅里。交割完了,两人都拘束得再也说不出一句话,立刻分头,一个过马路,一个朝左转。
从此,他就认识了妹头。他发现在妹头老气的装扮底下,形容却特别的稚气。她的略分开了些的眼睛,睁大时有一种惊奇的表情,她的小样的身材有着孩子似的纤细。她的嘴里总是在吃着东西,一些女生们专爱吃的话梅,桃板,芒果干之类的零食。这种零食是需细细地含食的,所以,她的嘴便总是微微鼓着,慢慢地动着,即使上着课也是,而她又是那样完全不动声色。妹头还有一个习惯动作,就是她有意让头发垂下来,挡住一半脸,然后,鼓起腮,吹出一口气。吹气的同时,脸一抬,垂发就掠开了。这一串动作是在很短的时间里完成,却又并不匆忙,因为衔接得很紧,所以就很协调,而且自然。这些都使她显得活泼和生动。但仅此而已,自从买油条那次以后,他们再没有过别的接触,两人依然像是陌路人一样,坐在各自的阵营里。两人都是不起眼的男生和女生,也是安于本分的,无心要出风头。就这样,一直到了初中毕业。
在等待分配的日子里,有一段闲着的时间。他们不用每天上学去,班级就有些散了的样子,男女生之间的对垒也随之打散了,彼此都有些解除戒备。虽然不一定就是说话往来,但至少态度上不必那么紧张和绝决,和缓了许多。他和妹头的第二次接触,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还是买油条。也是因为他们住的太近了,活动范围又都很小,男生和女生虽有相对不同一些的生活内容,可在他们这样的年龄,区别实在不大,买油条又是孩子们最经常承担的家务劳动。所以,他们就又碰上了。这一回,没有遇到排长队的情况,因为不是星期天,时间又略迟了些。他们各买各的。但他们很有默契的,先买好的那个,稍等了等后买的那个,两人就一同往回走,路上互问了毕业分配的打算。其时,上山下乡高潮已经过去,但还是有部分的毕业生需要去农场或者农村。她很笃定地告诉他,她哥哥已经去了黑龙江,她总归是留上海了。他的情况就复杂些了,他上面有一个姐姐去了安徽,但又有一个哥哥在工厂,所以他就有了两种去向的可能性。她就说,你们家是一工一农,所以完全叫你去农村也是不对的,最多是去上海郊区的农场。她又说,她们弄堂里有一个人去了苏北大丰农场,现在已经抽上来,在江南造船厂工作。大丰农场虽然在苏北,但它是属于上海的农场,而上海的农场都是有计划的,一批一批抽调上来,总归能回上海。他发现她挺多话的,而且说话的口气、用语都很老气,好像是一个世故的成年妇女。但她的老气又带着一种做作,分明是一个小孩子在学大人腔调,学得也还不错,这就有些好玩的意思了。他和她一同过了马路,她将进弄堂时,又说:我认识你阿娘,一个宁波老太,最喜欢买蟛蜞了,对吧?他红了脸,好像被她窥见了什么隐私。他们家饭桌上,长年不断要有一碗蟹酱,阿娘是用廉价的蟛蜞做的。过了几天,阿娘对他说,你那个小女朋友真是活络极了,黄鱼摊头排个位子,带鱼摊头排个位子,前边排个位子,再绕到后边排个位子,一个人买了几份,还让给我一份。他一猜就是她,又有些难为情。现在,他吃什么,都瞒不过她去了。
本来,他是可以将他的遭遇讲给阿五头听的,阿五头是他的至交。可是他却没有说。阿五头是他思想和知识的伙伴,他们的交往十分高洁,一应生活小事都进不了谈话的领域。所以即便他想和阿五头谈谈妹头——他是从那几个很"咋"的女生叫她时,听来她的小名,他觉得这名字很像她——他想和阿五头谈谈妹头,也不知道从何谈起。和妹头的遭遇全是些鸡毛蒜皮的琐事:买油条,买黄鱼,还有阿娘,多么无聊啊!阿五头不见得会有兴趣,这真的一点也不值得和阿五头说,他这样对自己说。于是,就将这个遭遇隐瞒了下来。所以,后来,他已经和妹头来往得不可开交,而渐渐与阿五头疏远,阿五头还蒙在鼓里。那时候,阿五头正对法语产生兴趣,日日捧着一本法语毛主席语录。这是一个真正的书噩蠹,不像他,书本上的东西吸引他,生活里的东西也吸引他。
早锻炼,或者在一个居委会里供职。甚至你很难断言,他们在课余时间里是否也是这样互不理睬。总之,他们这样完全不说话,是有些装样的,有些故作姿态,但也是不得已。没有谁敢在学校里搭讪,这样,他们的名誉就算完了。但是,班上总有那么几个很"咋"的女生,她们大多有些没心少肺的,长的呢,又不那么具有女性的特质,就容易使人们放松警惕。有时候,当男生们在说着什么——当男生们说着什么,女生们并不是完全不听的,某些时候,她们会听得相当专心,教室里就有了一股凝神屏息的空气——这时候,那些很"咋"的女生竟会忘乎所以地,发问一声,或者搭上一句。这真是骇世惊俗的一刻,男女生双方都傻了眼,笑也不好,不笑也不好。由于她们搭话搭得那么自然,就使有的男生也昏了头,接口令很快地也对上一句,这可不就说上话了吗?这可不就犯了大规了吗?于是,教室里终于轰然起来,森严的对垒局势便有些松动了。她们是班级里少不了的宝贝,而每一个班级,都会有一些女生来担任这样调和气氛的角色。有了她们,男女生之间的对话,就变得不是完全没有可能的了。
他几乎是对本班女生毫不认识的,甚至叫不出她们的名字,他眼睛里只有"七届的拉三"。而自从他对"七届的拉三"起了嫌恶心之后,她也退出了他的视野,他的视野里就再没有女生了。他只和阿五头要好,要好得有些缠绵。他们互相勾着颈脖走路。那年月里,小男孩也兴勾脖子的。他们勾着颈脖,走到人民广场,挤坐在一根水泥的隔离桩上面,讨论他们所看过的书。人民广场上方的一片天空,是少有的辽阔,心就变得十分旷远。广场四周的市声,漫到这里已经偃伏到地面上了。只看见那些甲壳虫大小的汽车往来着,悄然无声。
他们说话的声音也扩得很散,浮在他们的顶上。他们被这广阔感动了。住在城市中心的孩子,真是不知道什么叫做"大",也不知道什么叫做"远",他们从来没有放开过视线。他俩可算是找到了个好地方,好让他们的心翱翔一回。有时,天上会有一只风筝,放飞的是一个山东老头,坐在另一根水泥桩上面,手里握着一轴线,慢慢地放着。等那风筝成了一小点,便停止了。就这么坐着。也不像他们那样仰脖子望他的放飞物,而是低着头,想着心事。等暮色起来,天黑了,才一点一点,顺了风势往回收。这时,他们也该回家了。起身走了一段,身后远远传来"扑拉"一声,回头看去,原来风筝落地了。那声音其实不大,但却特别清晰入耳。
后来,妹头进入了他的视野、星期天早上,他去买油条。油条总是最热门的,油锅前排了一长一短两条队伍,他先排短队买了筹子,再接着要去排长队领油条。这就要费些时间了,因为须等油条现做现炸,然后出锅。他正要往队尾走去,忽然,队伍里有一个人,很灵巧地一转身,从他手里夺去了筹子,这人就是妹头。她拿过他的筹子,也不看他,若无其事地,继续排队,再过两个人就要轮到她了。大家都在勤勤恳恳地排队,而他,不劳而获。倘若被人发觉,立刻就要谴责他,并且逼迫他拿回筹子,老老实实到后面去排队。可是妹头,手脚那么利落,没有人看见这一瞬间她做什么勾当。他不敢站在那里,慢慢地装作也要去排队的样子,踅到队伍后面,在一棵行道树底下站着,心却激烈地跳荡着。他认出了这个女生,正是他们班的,平时几乎没有注意过的,没想到,她竟也认得他呢!过了一会儿,妹头走过来了,她端了一个淘箩,里面装着七八根油条,其中有一半是他的。她略有些气急,头也不回地说:快走,后面的人在骂了。他们分开着走了一段,走到路口,正对面是妹头家弄堂,而他家是要过了马路往东走,再拐弯,那一条横马路上。妹头站住了脚,将油条分在了他的钢精锅里。交割完了,两人都拘束得再也说不出一句话,立刻分头,一个过马路,一个朝左转。
从此,他就认识了妹头。他发现在妹头老气的装扮底下,形容却特别的稚气。她的略分开了些的眼睛,睁大时有一种惊奇的表情,她的小样的身材有着孩子似的纤细。她的嘴里总是在吃着东西,一些女生们专爱吃的话梅,桃板,芒果干之类的零食。这种零食是需细细地含食的,所以,她的嘴便总是微微鼓着,慢慢地动着,即使上着课也是,而她又是那样完全不动声色。妹头还有一个习惯动作,就是她有意让头发垂下来,挡住一半脸,然后,鼓起腮,吹出一口气。吹气的同时,脸一抬,垂发就掠开了。这一串动作是在很短的时间里完成,却又并不匆忙,因为衔接得很紧,所以就很协调,而且自然。这些都使她显得活泼和生动。但仅此而已,自从买油条那次以后,他们再没有过别的接触,两人依然像是陌路人一样,坐在各自的阵营里。两人都是不起眼的男生和女生,也是安于本分的,无心要出风头。就这样,一直到了初中毕业。
在等待分配的日子里,有一段闲着的时间。他们不用每天上学去,班级就有些散了的样子,男女生之间的对垒也随之打散了,彼此都有些解除戒备。虽然不一定就是说话往来,但至少态度上不必那么紧张和绝决,和缓了许多。他和妹头的第二次接触,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还是买油条。也是因为他们住的太近了,活动范围又都很小,男生和女生虽有相对不同一些的生活内容,可在他们这样的年龄,区别实在不大,买油条又是孩子们最经常承担的家务劳动。所以,他们就又碰上了。这一回,没有遇到排长队的情况,因为不是星期天,时间又略迟了些。他们各买各的。但他们很有默契的,先买好的那个,稍等了等后买的那个,两人就一同往回走,路上互问了毕业分配的打算。其时,上山下乡高潮已经过去,但还是有部分的毕业生需要去农场或者农村。她很笃定地告诉他,她哥哥已经去了黑龙江,她总归是留上海了。他的情况就复杂些了,他上面有一个姐姐去了安徽,但又有一个哥哥在工厂,所以他就有了两种去向的可能性。她就说,你们家是一工一农,所以完全叫你去农村也是不对的,最多是去上海郊区的农场。她又说,她们弄堂里有一个人去了苏北大丰农场,现在已经抽上来,在江南造船厂工作。大丰农场虽然在苏北,但它是属于上海的农场,而上海的农场都是有计划的,一批一批抽调上来,总归能回上海。他发现她挺多话的,而且说话的口气、用语都很老气,好像是一个世故的成年妇女。但她的老气又带着一种做作,分明是一个小孩子在学大人腔调,学得也还不错,这就有些好玩的意思了。他和她一同过了马路,她将进弄堂时,又说:我认识你阿娘,一个宁波老太,最喜欢买蟛蜞了,对吧?他红了脸,好像被她窥见了什么隐私。他们家饭桌上,长年不断要有一碗蟹酱,阿娘是用廉价的蟛蜞做的。过了几天,阿娘对他说,你那个小女朋友真是活络极了,黄鱼摊头排个位子,带鱼摊头排个位子,前边排个位子,再绕到后边排个位子,一个人买了几份,还让给我一份。他一猜就是她,又有些难为情。现在,他吃什么,都瞒不过她去了。
本来,他是可以将他的遭遇讲给阿五头听的,阿五头是他的至交。可是他却没有说。阿五头是他思想和知识的伙伴,他们的交往十分高洁,一应生活小事都进不了谈话的领域。所以即便他想和阿五头谈谈妹头——他是从那几个很"咋"的女生叫她时,听来她的小名,他觉得这名字很像她——他想和阿五头谈谈妹头,也不知道从何谈起。和妹头的遭遇全是些鸡毛蒜皮的琐事:买油条,买黄鱼,还有阿娘,多么无聊啊!阿五头不见得会有兴趣,这真的一点也不值得和阿五头说,他这样对自己说。于是,就将这个遭遇隐瞒了下来。所以,后来,他已经和妹头来往得不可开交,而渐渐与阿五头疏远,阿五头还蒙在鼓里。那时候,阿五头正对法语产生兴趣,日日捧着一本法语毛主席语录。这是一个真正的书噩蠹,不像他,书本上的东西吸引他,生活里的东西也吸引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