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热小说网 www.qirexs.com,小鲍庄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三十六
鲍秉德家里的生了,生得毫不费难。人到湖里喊鲍秉德,他忙不迭地往家跑。刚到门口,还没搁下锄子,里面就"嗷"的一声,下地了。是个大胖闺女。
不是小子,鲍秉德也不泄气。闺女小子,他都要,一样的金贵。梦里都做过几回了,有人喊他大。
不过两个月,他家里的又怀上了。乡里来动员计划生育,要他女人去流产,去结扎。他嘴里答应着,第二天就把他家里的送回了娘家。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他一个人从她娘家十里堡走回来,想想要乐,想想要乐。
没想到一个人都活到这份上了,眼瞅着没什么指望了,不料,山回路转,又行了。他走到了大沟边上,走过了捞渣的坟。风吹过坟头,青草沙沙地响。他腿一软,蹲下了,他想起了那疯女人。他望着小小的坟,坟下黑黝黝的大沟水,不由生出一个奇怪的念头:
"没准是捞渣把她给拽走了哩,他见我日子过不下去了,拉我一把哩。"
他又望望坟,坟上的草在月光下发亮。
"都说这孩子懂事。这么小,就这么仁义。"
他看看大沟,水,在月光下闪闪发亮。
"这孩子也真奇,仁义得出奇。和鲍五爷的缘份也出奇,这是个小怪孩。"
他抓起一把土,拍在坟头上:
"好孩子,你保佑你七爷生个你这样的好儿子吧!"
他把土拍结实了。又停了一会儿,走了。
庄里噼里啪啦的鞭炮响,起屋上梁哩。
大沟对面,树影地里。有两个人,在说话:
"你家收这么多粮食,还不盖屋?"
"我大说先还帐哩!这么些年咱家欠队上的帐不少,大说,做人要讲个信义,借了帐不能不还。"
"那房子,什么时候盖呢?"
"收了麦,卖了粮食,就盖屋。"
"你家咋不去做生意?光死种粮食。也种点别的,上街卖去。"
"我大说了,最要紧的是粮食。有了粮食,什么也不怕了。再说——"
"再说什么?"
"我大说,咱是本分人,不是生意人。"
"做生意怎么啦?"
"那得会坑人,心要狠才管。"
"一街都是做生意的,一街都是狼了。"
"我不是这个意思。"
一颗石子扔进了大沟,荡起一个水花,水花一圈一圈地荡开了。
"生气了?"
"生什么气?我是怕为了盖房子,把你饿毁了。我知道你是个大肚汉。"
"满地里青的黄的,什么不能吃?灰灰菜,妈妈菜。"
"吃得你生浮肿病。我大是生浮肿病死的。"
"不能。我娘说是把粮食都卖了,总还要留一点儿。"
"这才对了。"
风吹过树林子,一大沟的水微微荡起波纹,闪闪地亮。
"你在想什么!翠。"
"我想,以后来,我带馍馍给你吃。"
三十七
鲍仁文跟着老胡,在县一招住了三天。说是合作,其实就是鲍仁文提供材料,老胡执笔。写完之后,再让鲍仁文看一遍,看有哪些地方失真,不符合事实的。鲍仁文指出后,老胡就改去。弄了两天,鲍仁文只动了嘴,却没有动笔,心里是很不过瘾的。
而这三天与老胡的接触,却使他打破了一些对记者的神秘感。他没料到记者也是和他一样的人,要吃饭,要睡觉,睡觉还打呼,打得如雷贯耳,害得他两宿没睡踏实。而且他晓得了老胡比他要小三四岁,插过队,然后自学成才,进了报社。他有时请鲍仁文喝酒,喝多了就发牢骚。抱怨自己没有文凭,如何地吃不开。房子挤,工资低,奖金制尚在争取之中,等等,等等。鲍仁文只是不明白,从事这么崇高的事业的人,怎么会有这么多俗事的困扰。而有了这许多繁朵俗事的打扰,还怎么能够对人类的灵魂开展工作!
当他从县城往家走的时候,心里充满了一种失落的感觉。不过,等他进了小鲍庄,面对着人们完全改变了的尊敬的目光时,那失落感又消失了,内心渐渐地充实起来。一周以后,晓星报上头条登出了文章:鲍山下的小英雄。他的名字赫然地用铅字印在了题目下边。老胡后边。他对着那报纸,心跳得厉害,象要从嗓子眼里蹦出来了。镇定了一会儿,他开始看文章,心跳渐渐缓了下来,正常了。文章里没有一句是他写的。他慢慢地平静下来,又从头看了一遍。这一遍,他发现有几句话一定是出自于他最早的原稿。比如:"死亡面前,他把生留给他人,把死留给了自己"。这句话在原稿上,他记得就有的。当他看到第五、六遍的时候,他从字里行间看到了自己的劳动。他确确实实地认可了,这是老胡的文章,也是他鲍仁文的文章。他的文章终于用铅字印出来了,他的名字,终于用铅字印出来了。这铅字,便是一种认可,一种肯定。他的名字不再是无足轻重的。他的存在象是更加确定,更加切实了。如果说他原本对自己是否存在还有一些怀疑,一些犹豫,一些不敢肯定,那么这会儿,是完完全全放心了。
文化子把这文章念给他大他娘听,不料他大他娘脸上却淡淡的,好象在听一个别人家的故事似的。那些激动人心的话,对他大他娘作用不大似的。文章里的捞渣,离他们象是远了,生分了。只是当文章提到鲍彦山的名字时,鲍彦山抬起头问了一声:
"提我了?"
"提你了,你是捞渣的大嘛!"
"提我干啥,怪没趣儿的。"
"你是捞渣的大嘛!"
他便不再吱声。
文章里还提了许多人,比如组织救人的村长,捞起捞渣的拾来,他们都让文化子或别的读过书的孩子念了好几遍。
这文章激动了许多人的心,有人给鲍庄小学写信。有人给捞渣他大他娘写信,也有人给小鲍庄全体乡亲写信。清明那天鲍庄小学全体师生,来给捞渣扫墓。照此地规矩,在坟头上压了块土坷垃。然后献上一只花圈,用野花野草扎的。五颜六色的,在阳光下,灿烂得很。
过了两个月,收毕麦子。小鲍庄又来了一辆吉普车,下了三个人。一个是县文化馆的老王,一个是个小妞,穿着连衣裙,另一个是个男的,有四十来岁。他们一起步入了鲍彦山的家。这是从省里来的省报记者。省里决定,要大力宣传捞渣。
鲍彦山比上回镇定多了,握过手,请客人坐下。然后把捞渣牺牲的前后经过讲了一遍。不免要伤心,掉眼泪。
"鲍仁平生前最尊敬的是哪一位英雄人物?"那女的问道。
"鲍彦山有点不大明白,可究竟不好意思叫人再三的解释。"便点点头,想了一会儿说:"捞渣对大人孩子都很尊敬的,见了老人总问好:吃过了吗?和小孩儿呢,从不打架磨牙。"
那女的便在笔记本上刷刷地记了一阵,又问:"他这样做,是受了谁的影响呢?"
鲍彦山又想了一会儿:"我和他娘打小就对他说:见了人要说话,要招呼,比你年长的人,万不可不理会。比你小的呢,要让着,这才是好孩子。咱这庄上哩,自古是讲究仁义,一家有事大家帮,方圆几十里都知道。这孩... -->>
三十六
鲍秉德家里的生了,生得毫不费难。人到湖里喊鲍秉德,他忙不迭地往家跑。刚到门口,还没搁下锄子,里面就"嗷"的一声,下地了。是个大胖闺女。
不是小子,鲍秉德也不泄气。闺女小子,他都要,一样的金贵。梦里都做过几回了,有人喊他大。
不过两个月,他家里的又怀上了。乡里来动员计划生育,要他女人去流产,去结扎。他嘴里答应着,第二天就把他家里的送回了娘家。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他一个人从她娘家十里堡走回来,想想要乐,想想要乐。
没想到一个人都活到这份上了,眼瞅着没什么指望了,不料,山回路转,又行了。他走到了大沟边上,走过了捞渣的坟。风吹过坟头,青草沙沙地响。他腿一软,蹲下了,他想起了那疯女人。他望着小小的坟,坟下黑黝黝的大沟水,不由生出一个奇怪的念头:
"没准是捞渣把她给拽走了哩,他见我日子过不下去了,拉我一把哩。"
他又望望坟,坟上的草在月光下发亮。
"都说这孩子懂事。这么小,就这么仁义。"
他看看大沟,水,在月光下闪闪发亮。
"这孩子也真奇,仁义得出奇。和鲍五爷的缘份也出奇,这是个小怪孩。"
他抓起一把土,拍在坟头上:
"好孩子,你保佑你七爷生个你这样的好儿子吧!"
他把土拍结实了。又停了一会儿,走了。
庄里噼里啪啦的鞭炮响,起屋上梁哩。
大沟对面,树影地里。有两个人,在说话:
"你家收这么多粮食,还不盖屋?"
"我大说先还帐哩!这么些年咱家欠队上的帐不少,大说,做人要讲个信义,借了帐不能不还。"
"那房子,什么时候盖呢?"
"收了麦,卖了粮食,就盖屋。"
"你家咋不去做生意?光死种粮食。也种点别的,上街卖去。"
"我大说了,最要紧的是粮食。有了粮食,什么也不怕了。再说——"
"再说什么?"
"我大说,咱是本分人,不是生意人。"
"做生意怎么啦?"
"那得会坑人,心要狠才管。"
"一街都是做生意的,一街都是狼了。"
"我不是这个意思。"
一颗石子扔进了大沟,荡起一个水花,水花一圈一圈地荡开了。
"生气了?"
"生什么气?我是怕为了盖房子,把你饿毁了。我知道你是个大肚汉。"
"满地里青的黄的,什么不能吃?灰灰菜,妈妈菜。"
"吃得你生浮肿病。我大是生浮肿病死的。"
"不能。我娘说是把粮食都卖了,总还要留一点儿。"
"这才对了。"
风吹过树林子,一大沟的水微微荡起波纹,闪闪地亮。
"你在想什么!翠。"
"我想,以后来,我带馍馍给你吃。"
三十七
鲍仁文跟着老胡,在县一招住了三天。说是合作,其实就是鲍仁文提供材料,老胡执笔。写完之后,再让鲍仁文看一遍,看有哪些地方失真,不符合事实的。鲍仁文指出后,老胡就改去。弄了两天,鲍仁文只动了嘴,却没有动笔,心里是很不过瘾的。
而这三天与老胡的接触,却使他打破了一些对记者的神秘感。他没料到记者也是和他一样的人,要吃饭,要睡觉,睡觉还打呼,打得如雷贯耳,害得他两宿没睡踏实。而且他晓得了老胡比他要小三四岁,插过队,然后自学成才,进了报社。他有时请鲍仁文喝酒,喝多了就发牢骚。抱怨自己没有文凭,如何地吃不开。房子挤,工资低,奖金制尚在争取之中,等等,等等。鲍仁文只是不明白,从事这么崇高的事业的人,怎么会有这么多俗事的困扰。而有了这许多繁朵俗事的打扰,还怎么能够对人类的灵魂开展工作!
当他从县城往家走的时候,心里充满了一种失落的感觉。不过,等他进了小鲍庄,面对着人们完全改变了的尊敬的目光时,那失落感又消失了,内心渐渐地充实起来。一周以后,晓星报上头条登出了文章:鲍山下的小英雄。他的名字赫然地用铅字印在了题目下边。老胡后边。他对着那报纸,心跳得厉害,象要从嗓子眼里蹦出来了。镇定了一会儿,他开始看文章,心跳渐渐缓了下来,正常了。文章里没有一句是他写的。他慢慢地平静下来,又从头看了一遍。这一遍,他发现有几句话一定是出自于他最早的原稿。比如:"死亡面前,他把生留给他人,把死留给了自己"。这句话在原稿上,他记得就有的。当他看到第五、六遍的时候,他从字里行间看到了自己的劳动。他确确实实地认可了,这是老胡的文章,也是他鲍仁文的文章。他的文章终于用铅字印出来了,他的名字,终于用铅字印出来了。这铅字,便是一种认可,一种肯定。他的名字不再是无足轻重的。他的存在象是更加确定,更加切实了。如果说他原本对自己是否存在还有一些怀疑,一些犹豫,一些不敢肯定,那么这会儿,是完完全全放心了。
文化子把这文章念给他大他娘听,不料他大他娘脸上却淡淡的,好象在听一个别人家的故事似的。那些激动人心的话,对他大他娘作用不大似的。文章里的捞渣,离他们象是远了,生分了。只是当文章提到鲍彦山的名字时,鲍彦山抬起头问了一声:
"提我了?"
"提你了,你是捞渣的大嘛!"
"提我干啥,怪没趣儿的。"
"你是捞渣的大嘛!"
他便不再吱声。
文章里还提了许多人,比如组织救人的村长,捞起捞渣的拾来,他们都让文化子或别的读过书的孩子念了好几遍。
这文章激动了许多人的心,有人给鲍庄小学写信。有人给捞渣他大他娘写信,也有人给小鲍庄全体乡亲写信。清明那天鲍庄小学全体师生,来给捞渣扫墓。照此地规矩,在坟头上压了块土坷垃。然后献上一只花圈,用野花野草扎的。五颜六色的,在阳光下,灿烂得很。
过了两个月,收毕麦子。小鲍庄又来了一辆吉普车,下了三个人。一个是县文化馆的老王,一个是个小妞,穿着连衣裙,另一个是个男的,有四十来岁。他们一起步入了鲍彦山的家。这是从省里来的省报记者。省里决定,要大力宣传捞渣。
鲍彦山比上回镇定多了,握过手,请客人坐下。然后把捞渣牺牲的前后经过讲了一遍。不免要伤心,掉眼泪。
"鲍仁平生前最尊敬的是哪一位英雄人物?"那女的问道。
"鲍彦山有点不大明白,可究竟不好意思叫人再三的解释。"便点点头,想了一会儿说:"捞渣对大人孩子都很尊敬的,见了老人总问好:吃过了吗?和小孩儿呢,从不打架磨牙。"
那女的便在笔记本上刷刷地记了一阵,又问:"他这样做,是受了谁的影响呢?"
鲍彦山又想了一会儿:"我和他娘打小就对他说:见了人要说话,要招呼,比你年长的人,万不可不理会。比你小的呢,要让着,这才是好孩子。咱这庄上哩,自古是讲究仁义,一家有事大家帮,方圆几十里都知道。这孩...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