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热小说网 www.qirexs.com,蚁族时代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父母热衷的是名誉,是声望,读了那么多年的书,拿了海外博士的高学历,最终去给一个民营企业打工?真的都没办法与自己在慕尼黑工大里的师弟师妹们交代!看看人家,要混公司,哪个不是欧美大公司不是全球500强?这样一个高起点海外名校出来的博士后给民企打工,他可能是第一个吧汪海洋有点挂不住,民企,民企,唉,同是企业,就算他退一步,不去著名外企,那也该找个大型国企啊
那么不去民企去高校?可是,一样的不完美——为什么那大学不是名校呢?唉,哪怕不是名校,是211大学也好啊,若是211大学,他也就签了,可是,一个二流大学,回去怎么同自己父母交代?二流大学,这个发展平台对他来说是不是低了一截,而且不是一小截,是一大截哦
汪海洋既惊喜又郁闷,这样的心情,有一周左右。
人才交流会后第一周,男处长与女主管的电子邮件以及短信联系频繁,汪海洋也去了大学以及企业,会见了更高层领导,两边高层领导的意思与处长以及主管的态度一致:欢迎前来!
有选择就有痛苦,何况两个选择都不完美。
汪海洋犹豫了。他想周旋一下。但两边都催他甚紧:请在近期之内给一个明确答复。汪海洋回信:一周之内肯定给予答复。
汪海洋问古霏霏,她喜欢他哪个单位,他就去哪个单位。就这样的两个选择,一个歪瓜,一个裂枣,古霏霏也举棋不定,不过她稍微偏向民企,因为钱多,那大学虽然给房,但是那房子要拿到产权证必须得签下5年的卖身契,大学都是这样的,有的大学还签8年呢,领导一个比一个精明,而大学的收入有限,再说二流大学的副教授,出去谈项目接项目也没什么优势,这么一比,还是民企拿钱拿分红更实在。古霏霏她就是喜欢实在的。
汪海洋虽说古霏霏选哪个他就去哪个,他还是想探一下父母的口风。他给老妈打电话,闲聊似的说起:建大的压力太大,而且迟迟不给房子,他不想呆,想去下面的二线大学,马上有80平米大房子拿但是,汪妈妈当即反对:什么什么,你怎么能离开建大呢?建大那么好的名气啊,你是建大的副教授,走到哪里都受人尊敬,可是,你说你是一个人家听都没听说过的大学的副教授,人家当你是什么呀,别忘了你可是国外回来的博士后啊
听起来汪妈妈根本看不起那些没名气的二流小高校。
好好,老婆老妈都不看好那个小大学,那就回绝了那位热情洋溢的人事处处长吧。
第二周的时候,汪海洋写好了两份信,一封婉谢了大学,另一封表示要接受35万年薪的技术总监的位子,并表示可以立马上任。
古霏霏冰冷的脸终于温暖了。
但是结局出乎意料。那位精明能干的人力资源主管很快回信,说真是遗憾,上周他没签约,现在已有了一位国内土博士与他竞争这个位子,那土博士只要求了20万的年薪。现在公司要重新考虑位子的最佳人选。公司高管的意思,在同等条件下,他们肯定会优先考虑海外博士。
同等条件,也就是年薪只有20万了。汪海洋看着那信,目瞪口呆——几天前的邮件里,还清清楚楚写着,公司能提供的待遇是35万,但是,现在立马可以下降近一半,根本没商量余地,就因为,有竞争者出现了!
汪海洋的心里有种愤怒的不平:他怎么只值20万?
接着汪海洋又有种不平的愤怒:他们怎么说话不算话?
如果说他的回信时间超过了一周,那么竞争者加入导致价格下跌,他也认了,因为是他违反了契约条款在先,但是他明明是在双方商谈的时间期限之内给予的答复,但对方反而反咬一口:真遗憾你上周没有签约!
如此不承担责任反而推卸责任的做法,让汪海洋气得说不出话来。
这样的民营企业,汪海洋怎么也不会去的。不是因为钱少了,而是对方缺乏“诚信”在汪海洋看来,没有诚信的企业,是堕落的企业。
相比汪海洋的愤怒,古霏霏冷静一些。
她看着那措辞无懈可击的公函,愣了半天,虽然也气愤民营企业在这么快的时间内变脸,但是,从生存考虑,她觉得忍一忍算了。
但是汪海洋却忍不了。他是值35万的,那他怎么能委屈自己只值20万呢?这身价后面,不仅是年薪,还是尊严!
“志不同,道不合,你不用劝我。”汪海洋第一次很果断地否决了老婆的建议。这样的妥协,他不能接受。
“你会后悔的!”古霏霏说。
“我不后悔,就算我找不到工作,我也不去一个没有诚信的企业——再说,我会找不到好工作吗?”
古霏霏看着自我感觉良好的汪海洋,愤愤地摔门而出。
汪海洋一人站在房间里,愣愣地看着那紧闭的门,耳边似乎还有摔门余音,不知自己哪里做错了。
他不过是要求“诚信”要个“公平对待”这也有错吗?
他心底里一直守着一条底线,那是关于尊严和道德的底线,这也有错吗?
他双手紧紧握拳,在空中挥舞,想喊想发泄,但是,又喊不出来。他从来没有做过那种歇斯底里的像疯子一样狂乱的发泄,他觉得不文明,没修养,那是只有失去理智的人才会做的。
只是,汪海洋再愤愤不平,但他必须面对一个事实:他已经回到了这里,既然他决定了在这里生活,那他必须遵守这里的规则。
规则转变了,角色却没转变。如今,回国不到半年,汪海洋就两次被他内心认定的“诚信”和“契约”放了鸽子,懵懵懂懂地重重摔了两跤。
算了算了,自己门道太浅,脸皮太薄,文商——就是那个“解决文化差异问题的商数”——太低,所以混不好。
汪海洋突然感觉自己有点走投无路。
父母热衷的是名誉,是声望,读了那么多年的书,拿了海外博士的高学历,最终去给一个民营企业打工?真的都没办法与自己在慕尼黑工大里的师弟师妹们交代!看看人家,要混公司,哪个不是欧美大公司不是全球500强?这样一个高起点海外名校出来的博士后给民企打工,他可能是第一个吧汪海洋有点挂不住,民企,民企,唉,同是企业,就算他退一步,不去著名外企,那也该找个大型国企啊
那么不去民企去高校?可是,一样的不完美——为什么那大学不是名校呢?唉,哪怕不是名校,是211大学也好啊,若是211大学,他也就签了,可是,一个二流大学,回去怎么同自己父母交代?二流大学,这个发展平台对他来说是不是低了一截,而且不是一小截,是一大截哦
汪海洋既惊喜又郁闷,这样的心情,有一周左右。
人才交流会后第一周,男处长与女主管的电子邮件以及短信联系频繁,汪海洋也去了大学以及企业,会见了更高层领导,两边高层领导的意思与处长以及主管的态度一致:欢迎前来!
有选择就有痛苦,何况两个选择都不完美。
汪海洋犹豫了。他想周旋一下。但两边都催他甚紧:请在近期之内给一个明确答复。汪海洋回信:一周之内肯定给予答复。
汪海洋问古霏霏,她喜欢他哪个单位,他就去哪个单位。就这样的两个选择,一个歪瓜,一个裂枣,古霏霏也举棋不定,不过她稍微偏向民企,因为钱多,那大学虽然给房,但是那房子要拿到产权证必须得签下5年的卖身契,大学都是这样的,有的大学还签8年呢,领导一个比一个精明,而大学的收入有限,再说二流大学的副教授,出去谈项目接项目也没什么优势,这么一比,还是民企拿钱拿分红更实在。古霏霏她就是喜欢实在的。
汪海洋虽说古霏霏选哪个他就去哪个,他还是想探一下父母的口风。他给老妈打电话,闲聊似的说起:建大的压力太大,而且迟迟不给房子,他不想呆,想去下面的二线大学,马上有80平米大房子拿但是,汪妈妈当即反对:什么什么,你怎么能离开建大呢?建大那么好的名气啊,你是建大的副教授,走到哪里都受人尊敬,可是,你说你是一个人家听都没听说过的大学的副教授,人家当你是什么呀,别忘了你可是国外回来的博士后啊
听起来汪妈妈根本看不起那些没名气的二流小高校。
好好,老婆老妈都不看好那个小大学,那就回绝了那位热情洋溢的人事处处长吧。
第二周的时候,汪海洋写好了两份信,一封婉谢了大学,另一封表示要接受35万年薪的技术总监的位子,并表示可以立马上任。
古霏霏冰冷的脸终于温暖了。
但是结局出乎意料。那位精明能干的人力资源主管很快回信,说真是遗憾,上周他没签约,现在已有了一位国内土博士与他竞争这个位子,那土博士只要求了20万的年薪。现在公司要重新考虑位子的最佳人选。公司高管的意思,在同等条件下,他们肯定会优先考虑海外博士。
同等条件,也就是年薪只有20万了。汪海洋看着那信,目瞪口呆——几天前的邮件里,还清清楚楚写着,公司能提供的待遇是35万,但是,现在立马可以下降近一半,根本没商量余地,就因为,有竞争者出现了!
汪海洋的心里有种愤怒的不平:他怎么只值20万?
接着汪海洋又有种不平的愤怒:他们怎么说话不算话?
如果说他的回信时间超过了一周,那么竞争者加入导致价格下跌,他也认了,因为是他违反了契约条款在先,但是他明明是在双方商谈的时间期限之内给予的答复,但对方反而反咬一口:真遗憾你上周没有签约!
如此不承担责任反而推卸责任的做法,让汪海洋气得说不出话来。
这样的民营企业,汪海洋怎么也不会去的。不是因为钱少了,而是对方缺乏“诚信”在汪海洋看来,没有诚信的企业,是堕落的企业。
相比汪海洋的愤怒,古霏霏冷静一些。
她看着那措辞无懈可击的公函,愣了半天,虽然也气愤民营企业在这么快的时间内变脸,但是,从生存考虑,她觉得忍一忍算了。
但是汪海洋却忍不了。他是值35万的,那他怎么能委屈自己只值20万呢?这身价后面,不仅是年薪,还是尊严!
“志不同,道不合,你不用劝我。”汪海洋第一次很果断地否决了老婆的建议。这样的妥协,他不能接受。
“你会后悔的!”古霏霏说。
“我不后悔,就算我找不到工作,我也不去一个没有诚信的企业——再说,我会找不到好工作吗?”
古霏霏看着自我感觉良好的汪海洋,愤愤地摔门而出。
汪海洋一人站在房间里,愣愣地看着那紧闭的门,耳边似乎还有摔门余音,不知自己哪里做错了。
他不过是要求“诚信”要个“公平对待”这也有错吗?
他心底里一直守着一条底线,那是关于尊严和道德的底线,这也有错吗?
他双手紧紧握拳,在空中挥舞,想喊想发泄,但是,又喊不出来。他从来没有做过那种歇斯底里的像疯子一样狂乱的发泄,他觉得不文明,没修养,那是只有失去理智的人才会做的。
只是,汪海洋再愤愤不平,但他必须面对一个事实:他已经回到了这里,既然他决定了在这里生活,那他必须遵守这里的规则。
规则转变了,角色却没转变。如今,回国不到半年,汪海洋就两次被他内心认定的“诚信”和“契约”放了鸽子,懵懵懂懂地重重摔了两跤。
算了算了,自己门道太浅,脸皮太薄,文商——就是那个“解决文化差异问题的商数”——太低,所以混不好。
汪海洋突然感觉自己有点走投无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