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热小说网 www.qirexs.com,将军镇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柱子,做了飞檐翘角,刷上五颜六色的漆。屋里的走廊上,墙壁上,甚至屋顶上,请乡下漆匠斑斑斓斓地画满了“四郎探母”、“岳母刺字”、“桃园三结义”一类图画。多年后,这片建筑群使李八碗看上去像是用劣质材料和劣等工艺修复起来的一处规模宏大的宗教遗迹。建筑风格唯一有些不同的是江南制药厂。因为里面要安装制药设备,只有请城里的专业人员来设计。屋造出来,是城里通行的那种火柴盒型。殷道严很不满意,说是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羹。车间是不能动了,他便坚决要求照他的想法改了厂门:把先前大门两边的两个平顶门房升到三层楼高,再在这两个门房上架起横梁,再在这横梁上做一个大门楼,再在门楼当中做一个三重檐四坡攒的尖亭子,亭子上有一个“宝顶”“宝顶”中装进金银铜铁锡五金和稻麦粟吞粱五谷。除了“宝顶”里装五金和五谷是根据镇上艾老提供的老古话,其他都出于殷道严的建筑天才。
后来,殷道严到北京开会,会间安排代表参观新落成的西客站。殷道严见到客站主楼,并听到介绍,当场脱口叫出来:“我操,卵子个建筑家!”把同行的人吓了一大跳。幸好他用的是李八碗土话,没有人听懂。他这声叫喊,半是兴奋,半是愤慨。兴奋是因为他的建筑天才得到呼应认同;愤慨是因为他觉得这天才似乎被人剽窃抄袭了。听到为了增加支承那个小亭子的钢桁架,又增加了八千万元投资,殷道严更是自鸣得意。他那个门楼和小亭子花了还不到一百万元。他激动得完全忘记了北京西客站同李八碗江南制药厂之间的差别。
有城里来参观的人私下嘀咕,说李八碗这些穿西装带瓜皮帽的建筑散发出一股土财主的霉烂气味。这些闲话辗转传到殷道严耳朵里,他很不以为然:“想看洋派的?到外国去,这里是中国。”似乎说闲话的是卖国贼。
不过殷道严也有接受洋派意见的时候。李八碗村委会兼公司办公大楼照殷道严的风格建起之后,有人提出在大门口搞两个雕塑以表现乡镇企业的气魄。殷道严问,什么是“雕塑”?回答说就是庙门口的石狮子那样的东西。殷道严略略沉吟,说“要得”!让提建议的人又意外又惊喜。
殷道严的构思是:村委会和公司不是衙门,不要石狮子,可以做两只猫,一只白猫,一只黑猫,用来体现“白猫黑猫捉住老鼠就是好猫”的伟大真理。没有这真理,也就没有乡镇企业,也就没有李八碗的今日。
殷道严这构思,把一个抽象的真理作了具体的表述,的确不同凡响。但是从城里请来设计的人却很为难:这样两只猫蹲在大门口,中国外国都不讨好。外国的习俗,认为黑猫不吉利;中国人又不喜欢这样的白猫要弄成大门前的雕塑,猫就得放大,白猫一做大了,就成了白虎。白虎星正是煞星。而李八碗如今是常有中国人外国人来的地方。
殷道严听了很不耐烦,说就是你们读书人事多,你们做不做?不做我另找别人。就另外找了人,就用钢筋水泥做成了那一左一右两只比老虎还大的猫。临到快完工的时候,殷道严又有了新想法,让那两只猫爪子上都各抓住一只老鼠,表明李八碗的白猫黑猫都是好猫。
这雕塑落成之后,老董又组织了新闻界进行专题报道。热烈赞颂这雕塑表现出的不仅是殷道严的智慧,而且是中国农民的智慧。卑贱者最聪明,高贵者最愚蠢等等。把这两只猫炒得很热,称之为“李八碗的灵魂”
庆祝村委会兼总公司办公楼全部竣工落成的典礼上,殷元中的讲话是最有代表性的。他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殷道严,就没有新李八碗。殷书记为李八碗操了多少心,费了多少力,大家都看到的。我向不讲假话,真要没有殷书记,李八碗有今日的气象?殷元中讲得很动情,声音有些哽咽。他自己也是因为殷道严才有今日的。江南制药厂投产那年过年,他在自己办公室门上贴了一副对联:吃水不忘挖井人,兴旺不忘村总支。村党总支书记是殷道严“不忘村总支”电就是不忘殷道严。
殷元中这样做,一点不回避他跟殷道严是叔侄关系的事实。李八碗也并不因此难为他,反而觉得他是一个知好识歹,有孝敬之心的人。
倒是殷道严自己觉得,这一类的好话听得多了,好像总有些可疑——他到底是到了多疑的年纪——一个家门的人,要那么多礼信做什么?存了这份疑心,他果然就渐渐觉出来,殷元中在一口一个“殷书记”的同时,其实日盛一日地扩大了自己的影响。这小子,明曰树我,不知树谁人?他记起“文革”时的一句语录。
三
殷道严的猜疑不是一点根据没有。如今,知道小镇的人不多了,只知道李八碗。而“李八碗”意味的已经不是先前的蔬菜大队,而是农工商联合企业总公司。说“李八碗”也就说的是这个在全国有了名气的乡镇企业。
而真正在这个企业捉绳捉墨的,是殷元中。
殷元中作为殷道严指定的下手,理所当然地主持总公司一切具体事务。尽管他事事都向殷道严请示报告,但殷道严听了,只能大眼瞪细眼,说:要得,你只管去办。并且立即就按下自己的手印,显得是他说了算数就是。这样,在管理上做主的其实就是殷元中。等到各样事情做起来,那些办事得力,又跟随殷元中一起吃苦的人,自然都论功劳、论能力分派到要紧的当口。这些人都眼殷元中,凡事也都死心塌地听他的。他就这样把整个企业像一架车子一样牢牢控制在自己手上。没有他,别个哪把锁都打不开。时间一长,殷道严实际上只是一块招牌。他成天忙忙碌碌,实际上只是成了一个“老公关”等到殷道严发现自己的权力有些架空,而是殷元中真正当了李八碗的家的时候,事情已经难以改变,要改变也一时无从下手了。
殷元中在这段时间里,把自己的根基扎得很深。他在李八碗重用的,都是李姓人。这跟殷道严用他适成对照。殷道严用他,使李姓人觉得殷道严霸道,私心重;他用李姓人,使李姓人觉得“女婿是半边之于”不把他当外人。
李八碗人有些怪,穷的时候,大家都安心。李芙蓉“节约三把米,打倒帝修反”的那年头,李八碗许多人饿出了水肿。但一旦有人借了米出去,还是极少讨还。如今李八碗的日子是好过多了。一个刚成年的份子进了公司办的厂做工,年收入再少都有几千块。除了几户没有男劳动力的,大都做了新屋。但大家心里却是反而不得熨帖了。
李八碗李姓的人开始后悔当初推了殷道严当书记。“李八碗真就死绝了人?让一个江北人称王称霸。”这念头先前也曾有过,但不如现今这样强烈。先前的李八碗无论怎样是共产党的天下,殷道严有什么做过了份,照样有人治他。如今的李八碗,是殷道严一个人的天下。前后左右,上上下下,只晓得殷道严,再没有了李八碗。
那一年,一家中央新闻单位(准确说是这单位一位借了单位名义的记者)编一套介绍乡镇企业的丛书,说是全国只选了十个企业,别的还没资格入选。书名请领袖级的人物题写,序请各省的党政一把手写,也就是当代中国最高规格的丛书之一。李八碗有幸完列“十景”殷道严让老董专程到省城去请了两位最出名的写家,让他们在将军山庄吃、住了一个月,写出了一本将近三十万字的书稿。书名是李八碗史话。稿子写出之后,两位写家要求殷道严及当地的领导班子审阅,确认事实,以证明他们不是胡编乱造。殷道严说,审个鸟,我把人找拢,你们念一遍,大家听了没有意见就行了。两位写家说,也行。
稿子差不多念了一整天。中午和晚上,都吃的是筵席,所有人都喝得酒气冲天。上、下午两个半天里,每次一开念,殷道严就鼾声如雷。其他人也都要不随着殷道严享神仙福,要不谈笑风生。弄得两位写手很尴尬,又不好不念。半下午,好不容易受刑似的硬着头皮念完了,殷道严也随之醒来,睁开眼睛突然提了个胡月兰式的问题:
“你们念了一天,念的是哪个的事?”
“关于殷道严同志的光荣业绩呀。”
两位写家都是书呆子型的人,来了一个月,还不能保证认出在李八碗究竟哪位是殷道严同志。
“不是说写李八碗村史的么?”
“殷道严同志是李八碗的带头人,殷道严同志的历史就是李八碗的村史。”
两位写家忽然觉得这个人在故意跟他们过不去,显然是一个对殷道严怀了阴暗心理的人。便觉得自己不但有责任维护自己的尊严,也有义务保护全国著名乡镇企业家的荣誉,便很严正地回答。
殷道严“嘿嘿”笑起来,说:
“那我说说意见。我看这文章,上面两点还行,蛮饱满,蛮突出。中间一块比较平,再下面一点,就有些毛糙”
殷道严权威性的意见还没有讲完,先前东歪西倒的满屋子人已经精神大振,一片欢声。都懂了殷道严的意思,只两位写家不知所云,一本正经地辩白说他们写的传记是用的章回体,没有什么“两点、一点”之分。辩得众人更是快活。
殷道严见二位写家急了,便止住笑,安慰说:
“二位放心,我不会让二位重新写过的。我晓得二位写了一个月,手都磨起了茧,屁股都坐出了疮。二位把这个殷道严写得这样神,我要好好向这个殷道严学习。”
书送到北京,内容一字不改就印出来,只是书名改成了殷道严大传。题写书名的还真是一位中国有数的大人物。序言则是“专员”欣然请秘书写好,自己再三修定的。印刷时专门把他的签名制了版。第一套出来的,全国也还真只有十位乡镇企业家。那位记者在长途电话里说:“当今是英雄辈出的时代,丛书当然是还要编下去的,难得的是前十名。”殷道严也很高兴,说:“你说得有理,我们乡下话说咬卵要咬前一截,后面的有毛。”记者在那一边哈哈大笑,说:“殷书记你真幽默。”
书正式出版,李八碗得到一千本赠书,支付了十万元出版资助费。那一千本书堆在村委会办公室,来了参观的就送一本,没有多久就因为地面的潮湿霉变。开始还有人撕了擦屁股,后来连屁股也擦不成了。“十万块买了一堆烂纸。”私下里就有人嘀咕。
嘀咕又怎样?没有殷道严,李八碗就一钱不值。李八碗的一切,可以说都是为殷道严而存在的。各种机构都主要是一种名义,好让方方面面给殷道严送奖状、奖旗:有党总支,就可以奖给“战斗堡垒的好班长”;有村委会,就可以奖给“村级组织建设标兵”;有社精办,就可以奖给“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带头人”总之李八碗有多少名义,就有多少奖状、奖旗奖给殷道严。他是李八碗的代表,奖他就是奖李八碗。连各级计划生育委员会也年年奖他。起头他有些不好意思,他没有管住老婆的肚子。发奖的单位就说,你管住了别人老婆的肚子,就该得奖。李八碗是全国有名的先进单位,自然各方面就都是先进。殷道严也看出这些上级单位的精明。他们给他的就是一张纸、一块布,从他这里拿走的要多得多。一年到头,有事没事就来请他赞助。对他又不敢强行摊派,就拿这些纸片布片来完络他。殷道严来者不拒。“礼多人不怪么,菩萨也不打送礼的。”他说。便在村委会专门做了一幢荣誉楼,把中央和省级领导视察的照片、题字,以及所有这些奖状、奖旗,楼上楼下挂得满墙都是。外面来参观的人看了铺天盖地的奖状、奖旗,自然是肃然起敬,叹为观止。
心里不得平衡的倒是李八碗人。他们也辛苦了一生一世,如今看来都只是给殷道严打工。他们的血汗堆成了山,殷道严就坐在那山顶上,占尽天下风光。李八碗本是李姓人的李八碗,凭什么让一个外姓人作威作福。李姓一些有头脑的人酝酿了好久,决定恢复李氏宗祠,重振李氏列祖列宗的光荣。
酝酿恢复李氏宗祠的各项事宜没有回避殷元中,几个核心的积极分子当中就有殷元中的内兄内弟。殷元中也因此积极参与了策划。
殷元中把事情做得很周到。他让李姓里几个年纪大说话作数的人先去找殷道严,说出恢复李氏祠堂的意思。然后再到镇上去,要求把镇政府占有的李氏祠堂还给李八碗。李氏祠堂原是李八碗的村产。
石头抛上了天,总要落地。殷道严问殷元中:“若是你,会怎么办!”遇到这一类的事,殷道严还是信任自己的本家侄子。殷元中满脸的困惑,反问:“叔的意思呢?”殷道严说:“只怕不好回绝,如今到处都在修祠堂。”殷元中说:“也是。上次我到湖南签合同,韶山也修了祠堂。”“再说,祠堂原是村产。镇上也有归还的意思。”殷道严着实有些犯难。“就是。”殷元中帮腔。
镇政府的干部早就不愿在那个老祠堂办公了,但一时又凑不齐基建经费盖办公楼,正暗里打了李八碗企业的主意。恰好李八碗人请愿,也就有了做文章的题目。
殷元中就给殷道严出主意:山企业出钱给镇政府盖办公楼。祠堂腾出来,还给李八碗。李八碗企业今年的税,镇上全免。这样就三全其美,大家高兴。把这件事做好了,也就多少可以改善殷家跟他们的关系。最要紧的是,李姓人宗族观念抬头,恨外姓人。
殷道严一歪嘴,啐掉嘴角的烟屁股,说:“操,要得!”
刚说完,又抬起眼看殷元中,心里想:这个侄子,终究不是池中物。
柱子,做了飞檐翘角,刷上五颜六色的漆。屋里的走廊上,墙壁上,甚至屋顶上,请乡下漆匠斑斑斓斓地画满了“四郎探母”、“岳母刺字”、“桃园三结义”一类图画。多年后,这片建筑群使李八碗看上去像是用劣质材料和劣等工艺修复起来的一处规模宏大的宗教遗迹。建筑风格唯一有些不同的是江南制药厂。因为里面要安装制药设备,只有请城里的专业人员来设计。屋造出来,是城里通行的那种火柴盒型。殷道严很不满意,说是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羹。车间是不能动了,他便坚决要求照他的想法改了厂门:把先前大门两边的两个平顶门房升到三层楼高,再在这两个门房上架起横梁,再在这横梁上做一个大门楼,再在门楼当中做一个三重檐四坡攒的尖亭子,亭子上有一个“宝顶”“宝顶”中装进金银铜铁锡五金和稻麦粟吞粱五谷。除了“宝顶”里装五金和五谷是根据镇上艾老提供的老古话,其他都出于殷道严的建筑天才。
后来,殷道严到北京开会,会间安排代表参观新落成的西客站。殷道严见到客站主楼,并听到介绍,当场脱口叫出来:“我操,卵子个建筑家!”把同行的人吓了一大跳。幸好他用的是李八碗土话,没有人听懂。他这声叫喊,半是兴奋,半是愤慨。兴奋是因为他的建筑天才得到呼应认同;愤慨是因为他觉得这天才似乎被人剽窃抄袭了。听到为了增加支承那个小亭子的钢桁架,又增加了八千万元投资,殷道严更是自鸣得意。他那个门楼和小亭子花了还不到一百万元。他激动得完全忘记了北京西客站同李八碗江南制药厂之间的差别。
有城里来参观的人私下嘀咕,说李八碗这些穿西装带瓜皮帽的建筑散发出一股土财主的霉烂气味。这些闲话辗转传到殷道严耳朵里,他很不以为然:“想看洋派的?到外国去,这里是中国。”似乎说闲话的是卖国贼。
不过殷道严也有接受洋派意见的时候。李八碗村委会兼公司办公大楼照殷道严的风格建起之后,有人提出在大门口搞两个雕塑以表现乡镇企业的气魄。殷道严问,什么是“雕塑”?回答说就是庙门口的石狮子那样的东西。殷道严略略沉吟,说“要得”!让提建议的人又意外又惊喜。
殷道严的构思是:村委会和公司不是衙门,不要石狮子,可以做两只猫,一只白猫,一只黑猫,用来体现“白猫黑猫捉住老鼠就是好猫”的伟大真理。没有这真理,也就没有乡镇企业,也就没有李八碗的今日。
殷道严这构思,把一个抽象的真理作了具体的表述,的确不同凡响。但是从城里请来设计的人却很为难:这样两只猫蹲在大门口,中国外国都不讨好。外国的习俗,认为黑猫不吉利;中国人又不喜欢这样的白猫要弄成大门前的雕塑,猫就得放大,白猫一做大了,就成了白虎。白虎星正是煞星。而李八碗如今是常有中国人外国人来的地方。
殷道严听了很不耐烦,说就是你们读书人事多,你们做不做?不做我另找别人。就另外找了人,就用钢筋水泥做成了那一左一右两只比老虎还大的猫。临到快完工的时候,殷道严又有了新想法,让那两只猫爪子上都各抓住一只老鼠,表明李八碗的白猫黑猫都是好猫。
这雕塑落成之后,老董又组织了新闻界进行专题报道。热烈赞颂这雕塑表现出的不仅是殷道严的智慧,而且是中国农民的智慧。卑贱者最聪明,高贵者最愚蠢等等。把这两只猫炒得很热,称之为“李八碗的灵魂”
庆祝村委会兼总公司办公楼全部竣工落成的典礼上,殷元中的讲话是最有代表性的。他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殷道严,就没有新李八碗。殷书记为李八碗操了多少心,费了多少力,大家都看到的。我向不讲假话,真要没有殷书记,李八碗有今日的气象?殷元中讲得很动情,声音有些哽咽。他自己也是因为殷道严才有今日的。江南制药厂投产那年过年,他在自己办公室门上贴了一副对联:吃水不忘挖井人,兴旺不忘村总支。村党总支书记是殷道严“不忘村总支”电就是不忘殷道严。
殷元中这样做,一点不回避他跟殷道严是叔侄关系的事实。李八碗也并不因此难为他,反而觉得他是一个知好识歹,有孝敬之心的人。
倒是殷道严自己觉得,这一类的好话听得多了,好像总有些可疑——他到底是到了多疑的年纪——一个家门的人,要那么多礼信做什么?存了这份疑心,他果然就渐渐觉出来,殷元中在一口一个“殷书记”的同时,其实日盛一日地扩大了自己的影响。这小子,明曰树我,不知树谁人?他记起“文革”时的一句语录。
三
殷道严的猜疑不是一点根据没有。如今,知道小镇的人不多了,只知道李八碗。而“李八碗”意味的已经不是先前的蔬菜大队,而是农工商联合企业总公司。说“李八碗”也就说的是这个在全国有了名气的乡镇企业。
而真正在这个企业捉绳捉墨的,是殷元中。
殷元中作为殷道严指定的下手,理所当然地主持总公司一切具体事务。尽管他事事都向殷道严请示报告,但殷道严听了,只能大眼瞪细眼,说:要得,你只管去办。并且立即就按下自己的手印,显得是他说了算数就是。这样,在管理上做主的其实就是殷元中。等到各样事情做起来,那些办事得力,又跟随殷元中一起吃苦的人,自然都论功劳、论能力分派到要紧的当口。这些人都眼殷元中,凡事也都死心塌地听他的。他就这样把整个企业像一架车子一样牢牢控制在自己手上。没有他,别个哪把锁都打不开。时间一长,殷道严实际上只是一块招牌。他成天忙忙碌碌,实际上只是成了一个“老公关”等到殷道严发现自己的权力有些架空,而是殷元中真正当了李八碗的家的时候,事情已经难以改变,要改变也一时无从下手了。
殷元中在这段时间里,把自己的根基扎得很深。他在李八碗重用的,都是李姓人。这跟殷道严用他适成对照。殷道严用他,使李姓人觉得殷道严霸道,私心重;他用李姓人,使李姓人觉得“女婿是半边之于”不把他当外人。
李八碗人有些怪,穷的时候,大家都安心。李芙蓉“节约三把米,打倒帝修反”的那年头,李八碗许多人饿出了水肿。但一旦有人借了米出去,还是极少讨还。如今李八碗的日子是好过多了。一个刚成年的份子进了公司办的厂做工,年收入再少都有几千块。除了几户没有男劳动力的,大都做了新屋。但大家心里却是反而不得熨帖了。
李八碗李姓的人开始后悔当初推了殷道严当书记。“李八碗真就死绝了人?让一个江北人称王称霸。”这念头先前也曾有过,但不如现今这样强烈。先前的李八碗无论怎样是共产党的天下,殷道严有什么做过了份,照样有人治他。如今的李八碗,是殷道严一个人的天下。前后左右,上上下下,只晓得殷道严,再没有了李八碗。
那一年,一家中央新闻单位(准确说是这单位一位借了单位名义的记者)编一套介绍乡镇企业的丛书,说是全国只选了十个企业,别的还没资格入选。书名请领袖级的人物题写,序请各省的党政一把手写,也就是当代中国最高规格的丛书之一。李八碗有幸完列“十景”殷道严让老董专程到省城去请了两位最出名的写家,让他们在将军山庄吃、住了一个月,写出了一本将近三十万字的书稿。书名是李八碗史话。稿子写出之后,两位写家要求殷道严及当地的领导班子审阅,确认事实,以证明他们不是胡编乱造。殷道严说,审个鸟,我把人找拢,你们念一遍,大家听了没有意见就行了。两位写家说,也行。
稿子差不多念了一整天。中午和晚上,都吃的是筵席,所有人都喝得酒气冲天。上、下午两个半天里,每次一开念,殷道严就鼾声如雷。其他人也都要不随着殷道严享神仙福,要不谈笑风生。弄得两位写手很尴尬,又不好不念。半下午,好不容易受刑似的硬着头皮念完了,殷道严也随之醒来,睁开眼睛突然提了个胡月兰式的问题:
“你们念了一天,念的是哪个的事?”
“关于殷道严同志的光荣业绩呀。”
两位写家都是书呆子型的人,来了一个月,还不能保证认出在李八碗究竟哪位是殷道严同志。
“不是说写李八碗村史的么?”
“殷道严同志是李八碗的带头人,殷道严同志的历史就是李八碗的村史。”
两位写家忽然觉得这个人在故意跟他们过不去,显然是一个对殷道严怀了阴暗心理的人。便觉得自己不但有责任维护自己的尊严,也有义务保护全国著名乡镇企业家的荣誉,便很严正地回答。
殷道严“嘿嘿”笑起来,说:
“那我说说意见。我看这文章,上面两点还行,蛮饱满,蛮突出。中间一块比较平,再下面一点,就有些毛糙”
殷道严权威性的意见还没有讲完,先前东歪西倒的满屋子人已经精神大振,一片欢声。都懂了殷道严的意思,只两位写家不知所云,一本正经地辩白说他们写的传记是用的章回体,没有什么“两点、一点”之分。辩得众人更是快活。
殷道严见二位写家急了,便止住笑,安慰说:
“二位放心,我不会让二位重新写过的。我晓得二位写了一个月,手都磨起了茧,屁股都坐出了疮。二位把这个殷道严写得这样神,我要好好向这个殷道严学习。”
书送到北京,内容一字不改就印出来,只是书名改成了殷道严大传。题写书名的还真是一位中国有数的大人物。序言则是“专员”欣然请秘书写好,自己再三修定的。印刷时专门把他的签名制了版。第一套出来的,全国也还真只有十位乡镇企业家。那位记者在长途电话里说:“当今是英雄辈出的时代,丛书当然是还要编下去的,难得的是前十名。”殷道严也很高兴,说:“你说得有理,我们乡下话说咬卵要咬前一截,后面的有毛。”记者在那一边哈哈大笑,说:“殷书记你真幽默。”
书正式出版,李八碗得到一千本赠书,支付了十万元出版资助费。那一千本书堆在村委会办公室,来了参观的就送一本,没有多久就因为地面的潮湿霉变。开始还有人撕了擦屁股,后来连屁股也擦不成了。“十万块买了一堆烂纸。”私下里就有人嘀咕。
嘀咕又怎样?没有殷道严,李八碗就一钱不值。李八碗的一切,可以说都是为殷道严而存在的。各种机构都主要是一种名义,好让方方面面给殷道严送奖状、奖旗:有党总支,就可以奖给“战斗堡垒的好班长”;有村委会,就可以奖给“村级组织建设标兵”;有社精办,就可以奖给“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带头人”总之李八碗有多少名义,就有多少奖状、奖旗奖给殷道严。他是李八碗的代表,奖他就是奖李八碗。连各级计划生育委员会也年年奖他。起头他有些不好意思,他没有管住老婆的肚子。发奖的单位就说,你管住了别人老婆的肚子,就该得奖。李八碗是全国有名的先进单位,自然各方面就都是先进。殷道严也看出这些上级单位的精明。他们给他的就是一张纸、一块布,从他这里拿走的要多得多。一年到头,有事没事就来请他赞助。对他又不敢强行摊派,就拿这些纸片布片来完络他。殷道严来者不拒。“礼多人不怪么,菩萨也不打送礼的。”他说。便在村委会专门做了一幢荣誉楼,把中央和省级领导视察的照片、题字,以及所有这些奖状、奖旗,楼上楼下挂得满墙都是。外面来参观的人看了铺天盖地的奖状、奖旗,自然是肃然起敬,叹为观止。
心里不得平衡的倒是李八碗人。他们也辛苦了一生一世,如今看来都只是给殷道严打工。他们的血汗堆成了山,殷道严就坐在那山顶上,占尽天下风光。李八碗本是李姓人的李八碗,凭什么让一个外姓人作威作福。李姓一些有头脑的人酝酿了好久,决定恢复李氏宗祠,重振李氏列祖列宗的光荣。
酝酿恢复李氏宗祠的各项事宜没有回避殷元中,几个核心的积极分子当中就有殷元中的内兄内弟。殷元中也因此积极参与了策划。
殷元中把事情做得很周到。他让李姓里几个年纪大说话作数的人先去找殷道严,说出恢复李氏祠堂的意思。然后再到镇上去,要求把镇政府占有的李氏祠堂还给李八碗。李氏祠堂原是李八碗的村产。
石头抛上了天,总要落地。殷道严问殷元中:“若是你,会怎么办!”遇到这一类的事,殷道严还是信任自己的本家侄子。殷元中满脸的困惑,反问:“叔的意思呢?”殷道严说:“只怕不好回绝,如今到处都在修祠堂。”殷元中说:“也是。上次我到湖南签合同,韶山也修了祠堂。”“再说,祠堂原是村产。镇上也有归还的意思。”殷道严着实有些犯难。“就是。”殷元中帮腔。
镇政府的干部早就不愿在那个老祠堂办公了,但一时又凑不齐基建经费盖办公楼,正暗里打了李八碗企业的主意。恰好李八碗人请愿,也就有了做文章的题目。
殷元中就给殷道严出主意:山企业出钱给镇政府盖办公楼。祠堂腾出来,还给李八碗。李八碗企业今年的税,镇上全免。这样就三全其美,大家高兴。把这件事做好了,也就多少可以改善殷家跟他们的关系。最要紧的是,李姓人宗族观念抬头,恨外姓人。
殷道严一歪嘴,啐掉嘴角的烟屁股,说:“操,要得!”
刚说完,又抬起眼看殷元中,心里想:这个侄子,终究不是池中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