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热小说网 www.qirexs.com,没有玻璃的花房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孩子带来很大的快乐,七爷想清静一些,在张小燕的带领下,我们就是不让他清静。当时大家都还没有意识到,张小燕这么做,其实是要引起七爷的邻居马延龄的注意。马延龄是双胞胎马大双和马小双的父亲,是戏校的舞美老师,当时谁也不会想到,热情如火的张小燕已经一往情深地迷恋上了他。
八月里的一天,马延龄拎着一块画板突然出现在我们面前。地点是在花房前面的草地上,大热的天,马延龄和戏校大院的孩子一样打扮,光膀子套着仿制的军装,戴着一顶很难看的假军帽,汗漉漉的,大口大口喘着粗气。显然和张小燕事先已经有了约定,当他形迹可疑突然出现的时候,张小燕没有任何的意外。在我们面前,张小燕并没有丝毫的羞羞答答,她好像早料到他会出现一样,有条不紊地指挥着,关照我们不要乱说乱动,一切都要听从马老师的安排。偏偏马延龄有些呆头呆脑,迟迟不做任何安排,我们一个个都觉得好奇,摸不着头脑,不明白他要跟我们玩什么花样。甚至马大双和马小双也不太明白他们的父亲究竟想干什么,马延龄眯细起眼睛,把手指做成一个方框,对着我们不停地比画。
满头大汗的马延龄仿佛刚刚从充满硝烟的战场上下来,虽然是假军服假军帽,可是看上去也还真像那么回事。浑身脏兮兮的马延龄就好像是一名刚经过了战火的军人,最可笑的是他那一本正经的模样,不说话,表情严肃认真,对着我们胡乱比画,然后自顾自点着头,陷入严肃的深思状态。直到他开始动笔的时候,大家才恍然大悟,原来他是想把大家画下来。处于我们当时的那个年龄阶段,对所有的大人都有一种强烈的逆反心理,我们恨不得捉弄见到的一切成年人。然而在张小燕的督促下,我们只能俯首认命,乖乖地听马延龄的话。马延龄让我们摆出了一套套奇特的造型,譬如大家围在一起读毛选,为了画面好看,有几个孩子根本就看不到书上的字。又譬如让个子最高的张小燕把红宝书高高地举起来,大家踮起脚去抢,为了尽量逼真“小眼睛”去拉张小燕的衣服,差一点把她的裤子给扯下来。
在马延龄和张小燕的共同导演下,我们摹仿着最流行的社会时尚,做出各种造型。我们摹仿批斗会,振臂呼喊口号,一个个义愤填膺。我们摹仿游街,让王叔平扮演四类分子,胸前挂个小黑板当作牌子,头上戴顶尖尖的高帽子。我们摹仿揭发,摹仿批判,摹仿思想帮助,摹仿斗私批修,摹仿背诵“老三篇”摹仿跳“忠”字舞,摹仿传达最新指示。现实生活成为我们的摹仿蓝本,我们非常兴奋,因为摹仿有时候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我们享受着摹仿,在欢快的摹仿中打发时间。
马延龄在画板上飞快地画着,他用铅笔画速写,速度快得惊人。有时候,一张画一挥而就,简单的几笔已经完成。有时候,又特别地精雕细刻,同一张画要反复无数遍。当大家的姿势有些僵化的时候,他便停下笔来,笑着让我们随便说些什么:
“这天气真热,小双,你的胳膊挡住大双了。”
马延龄的一对双胞胎儿子比我大两岁,他们和木木一样,在当时绝对崇拜张小燕,绝对听张小燕的话,对张小燕的指示言听计从。
“那孩子叫什么的,别动,就这样,”马延龄一边画,一边笑着说“别紧张呀,对,这样就很好。”
马延龄不时地将笔举在半空中,对着我们比画,测算大小比例。张小燕像一个严格的监工一样,不许我们这样,不许我们那样。一旦谁调皮捣蛋,她立刻就亮出她的杀手锏:
“都老实一点,谁要是不听话,立刻给我滚回家。”
为了不影响马延龄的工作,在漫长的绘画过程中,张小燕不允许我们过去看他画了些什么,画得怎么样。差不多有半个月的时间,我们几乎天天都是马延龄的模特,摆了无数个做作的造型姿势。很快,马延龄从自己的这些速写里面,挑出一部分整理加工,画成了巨幅的连环画“红小鬼系列”像大字报一样糊在墙上。这些画几乎立刻在戏校大院里引起了轰动,影响迅速传到了社会上,在接下来的一些日子里,前来参观的人源源不断,其火爆程度让马延龄终身难忘。这组“红小鬼的故事”是他真正意义的成名作,二十多年以后,马延龄在纽约举行自己的戏剧人物脸谱画展,接受当地媒体采访,曾经十分动情地回忆起这段往事,他耿耿于怀,说人们通常都喜欢把文化大革命比喻成文化的沙漠,可是他当年画的那组红小鬼系列,对于他个人来说,却是地地道道的一片绿洲。马延龄后来的一切成就,都源于最初的这组连环画。
红小鬼系列给马延龄带来了种种好处,因为这组画的影响,以后每遇到什么重大节日,他都被上级领导借调出去突击宣传画。绘画的才能不但让他躲过了运动的冲击,躲过了红卫兵小将的批斗,而且赢得了张小燕的芳心。张小燕在那一阵似乎突然长大了,在这之前,她永远是个单纯的孩子王,学习成绩永远不好,反应迟钝,总是和比自己小好几岁的孩子在一起玩。她是个老牌的留级生,在五年级和初一这个时期,各留过一级。虽然在孩子中有着不错的威望,然而在成年人的眼里,张小燕不管怎么说,都是个大脑有点问题的女孩。她看上去很聪明,真正读起书来笨得要死,看上去十分机灵,一些简单的事情老是想不明白。现在,张小燕突然成熟了,她开始陷入深思,开始动不动就脸红。
马延龄后来在画界站稳了脚跟,他的戏剧人物脸谱独树一帜,很受西方媒体的欢迎。当年写实风格的红小鬼系列,充其量不过是展现了他素描方面的才华。写实并不是马延龄所擅长,投身于戏剧人物脸谱之前,他的画中只要出现女孩子的形象,必定可以见到张小燕的蛛丝马迹。有一种说法言之确凿,说马延龄所以要改画戏剧人物脸谱,只是想摆脱张小燕的阴影。张小燕的阴影挥之不去,对于马延龄来说,摆脱她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张小燕曾打开了他生活中最光辉的一页,带来了无数灵感,也留下了最可怕的噩梦。张小燕是雨后树林里长出来的蘑菇,色彩斑斓,然而鲜艳好看的东西,却可能有毒,有剧毒。
在那个属于张小燕的季节里,马延龄为张小燕画了无数张速写。如果说在一开始,我们这些孩子还跟着凑凑热闹,等到红小鬼系列获得轰动以后,马延龄更多的是为张小燕一个人作画。张小燕成了马延龄画笔下的固定人物,她整天穿着绿军装,卷着袖子,扎着两个短短的羊角辫,永远是同一种精神面貌。张小燕天天往马延龄家里跑,天天去做马延龄的模特。一成不变是当时最鲜明的时代特色,也许张小燕的变化,只是一会儿戴着军帽,一会儿不戴。她喜欢把军帽拿在手上,仿佛传统美女画中的团扇,马延龄慢腾腾地画着,忘记了时间,也忘记了空间,张小燕百无聊赖,只好不停地摆弄那顶帽子,那是她惟一的道具。
在那个属于张小燕的季节里,一开始,没有人去想张小燕会和马延龄怎么样。那是一个如火如荼的革命年代,大家一门心思都在你死我活的阶级斗争上,都在惦记着打倒谁,惦记着谁被打倒。那是一个口号和标语的岁月,大家的兴奋点集中在大字报上,集中在批判会上,集中在派系斗争上。男女问题已经沦为一个非常次要的问题。那个特定年代里的人都很单纯,都不把爱情当回事。
马延龄的老婆张素芹是一家军工厂的车工,她上班的时候,张小燕便去马延龄家做模特。张素芹上白班,张小燕也上白班,张素芹上夜班,张小燕便在黄昏以后再去。那是一段幸福平静的日子,这情形持续了一段时间以后,张小燕已不满足只是做模特,她索性开始跟马延龄学画画。马延龄给了她一块画板,教她一些最基本的绘画原理,野心勃勃的张小燕开始做她的画家梦。那时候上学不上学已经不再重要,张小燕于是指定木木和“小眼睛”充当她的专职模特。虽然张小燕全心全意,全身心投入到了画画状态中,没完没了地画着,但是她还是很快就放弃了写生,把所有的精力转移到临摹上。她一遍又一遍地临摹马延龄已经画出来的素描稿,临摹他过去画的一组伟大领袖毛主席的头像。在一开始,是打小格子临摹,她必须花很长的时间,十分有耐心地去画格子,先在要临摹的画上画格子,然后还要在白纸上画。
戏校大院的孩子一度对张小燕的画佩服得五体投地,我们甚至认为她是比马延龄更出色的画家。那时候,张小燕已经不怎么跟我们这帮孩子玩了,作为奖赏,常常拿一幅她临摹的毛主席宝像给我们。她从来就不是个有耐心的人,死板僵硬的画格子临摹,实在不对她的口味,于是她索性随心所欲,突破条条框框的约束,想怎么画就怎么画。张小燕的天赋在于能抓到要点,她可以在最短的时间里,在地上,在墙上,在随手捡到的小纸片上,用一切能够当作笔的玩意,用最简练的几根线条,惟妙惟肖地勾勒出一幅毛主席的像。在孩子眼里,这几乎是一门绝技,在她的影响下,整个戏校大院掀起了画伟大领袖的热潮,所有的孩子都不约而同地做起了画家梦,结果有关部门不得不出来干涉,因为是地方都画上毛主席的宝像,显然不是太严肃。
王叔平的父亲在公共厕所的隔板上,发现了一幅未完工的毛主席宝像。显然是谁蹲在那里画的,个人问题解决以后,画像也就不了了之。这种缺德事当然只有小孩子才会做,但是事情立刻就变得有些严重,因为这可以理解为是别有用心的污辱。一场声势浩大的排查运动展开了,考虑到大院中许多孩子都入迷画毛主席像,不少家长忧心忡忡,关起门来悄悄地审问自己的小孩。这件事情最后得出的结论是“小眼睛”干的,大家异口同声,都咬定是他“小眼睛”死活不承认,不承认也是他。造反派将“小眼睛”找去训话“小眼睛”的奶奶唐老太已死了,这个善于吵架而且总是占上风的老太太不在了,代替她上阵的是“小眼睛”的母亲金凤。金凤为儿子的冤枉与造反派大吵大闹,她是彻底的革命群众,并不把造反派当回事。谁栽赃她的宝贝儿子,她就跟谁急,多年的小媳妇熬成婆,金凤撒起泼来,一点也不比她的婆婆唐老太逊色。
在属于张小燕的那个季节里,说没有人在乎她和马延龄的关系,是个一厢情愿的错误判断。事实上,戏校大院里有很多人,都在密切关注着事态的发展。文化大革命冲垮了许多私心杂念,大家的觉悟空前高涨,可是在男女问题上,仍然愿意想入非非,仍然愿意深入研究。流言蜚语很快就流传开了,而且越传越离谱。刚开窍的毛孩子开始从大人的议论中,逐渐听出了一些名堂,悟出了一些门道。或许是刚开窍的缘故,大院的孩子突然之间性趣大增,对张小燕的崇拜开始大打折扣。盲目的崇拜逐渐被怀疑所替代,大家开始偷偷地监视她,在张小燕去马延龄家的时候,孩子们便在马家附近打转转,对可能正在发生的事情,做出种种孩子气的猜测。
那时候,马大双和马小双因为比王叔平小,在体力上还不是他的对手。那时候,谁力气大,谁就拥有欺负人的权力。有一天,我们注意到张小燕走进马延龄家,关了门,久久不出来,王叔平奸笑着说:
“大双小双,赶快回去,你爸爸肯定正在操张小燕呢!”
马大双和马小双的脸憋得通红,怒目而视。
王叔平根本不把这弟兄俩放在眼里,又说:
“这有什么,你爸爸是男的,这种事,男人不吃亏的。”
马小双悻悻地说:
“你爸爸才操张小燕呢!”
王叔平懒洋洋地说:
“我爸爸是想,可也得有这个能耐,我爸哪能和你爸比。我爸又不是老流氓。”
王叔平一气说了许多下流的话,话题差不多都是围绕着张小燕和马延龄的关系。孩子之间的色情玩笑有一种特殊的幽默气氛,双胞胎兄弟对王叔平的挑衅一忍再忍,临了却将“小眼睛”狠狠地揍了一顿,理由是他竟然老气横秋地在一旁模仿王叔平的口吻说话。柿子先拣软的捏,马大双和马小双联手将“小眼睛”揍得鼻青脸肿,揍得鬼哭狼嚎,害得不依不饶的金凤冲到马延龄家,一定要马大双马小双的父母出来把话说说清楚。小孩子在一起玩,凭什么这么当贼似的往死里打。“小眼睛”又不是阶级敌人,既不是走资派,也不是地富反坏右。这个事件的结果,无疑使张小燕和马延龄的关系公开化,薄薄的那层纸终于被戳穿了,马延龄的老婆张素芹不得不撕下脸来,与男人大吵大闹,寻死觅活。在这之前,虽然听到了种种风声,张素芹找不到大闹的理由,现在水落石出,她总算找到了机会,可以充分地收拾一下自己的男人。她绝不会轻易放过马延龄。
王叔平和双胞胎兄弟之间的这笔旧账,到三个月以后才彻底进行清算。王叔平一向有恃无恐,以大欺小,做梦也没想到自己最后会栽在双胞胎手里。马大双和马小双为了父亲的荣誉,勇敢地向比他们高出半个头的王叔平发起了攻击,在一开始,双胞胎兄弟处于明显的劣势。打到后来,马小双性格中的暴戾逐渐显现出来,他的鼻子流血了,流血不止,然而正是这血刺激了他,他捡起墙边的半块红砖,在王叔平的头上恶狠狠连砸了四下。王叔平顿时被打蒙了,瘫坐在地上,立即被送往医院,他的脑袋上一共缝了二十五针。
孩子带来很大的快乐,七爷想清静一些,在张小燕的带领下,我们就是不让他清静。当时大家都还没有意识到,张小燕这么做,其实是要引起七爷的邻居马延龄的注意。马延龄是双胞胎马大双和马小双的父亲,是戏校的舞美老师,当时谁也不会想到,热情如火的张小燕已经一往情深地迷恋上了他。
八月里的一天,马延龄拎着一块画板突然出现在我们面前。地点是在花房前面的草地上,大热的天,马延龄和戏校大院的孩子一样打扮,光膀子套着仿制的军装,戴着一顶很难看的假军帽,汗漉漉的,大口大口喘着粗气。显然和张小燕事先已经有了约定,当他形迹可疑突然出现的时候,张小燕没有任何的意外。在我们面前,张小燕并没有丝毫的羞羞答答,她好像早料到他会出现一样,有条不紊地指挥着,关照我们不要乱说乱动,一切都要听从马老师的安排。偏偏马延龄有些呆头呆脑,迟迟不做任何安排,我们一个个都觉得好奇,摸不着头脑,不明白他要跟我们玩什么花样。甚至马大双和马小双也不太明白他们的父亲究竟想干什么,马延龄眯细起眼睛,把手指做成一个方框,对着我们不停地比画。
满头大汗的马延龄仿佛刚刚从充满硝烟的战场上下来,虽然是假军服假军帽,可是看上去也还真像那么回事。浑身脏兮兮的马延龄就好像是一名刚经过了战火的军人,最可笑的是他那一本正经的模样,不说话,表情严肃认真,对着我们胡乱比画,然后自顾自点着头,陷入严肃的深思状态。直到他开始动笔的时候,大家才恍然大悟,原来他是想把大家画下来。处于我们当时的那个年龄阶段,对所有的大人都有一种强烈的逆反心理,我们恨不得捉弄见到的一切成年人。然而在张小燕的督促下,我们只能俯首认命,乖乖地听马延龄的话。马延龄让我们摆出了一套套奇特的造型,譬如大家围在一起读毛选,为了画面好看,有几个孩子根本就看不到书上的字。又譬如让个子最高的张小燕把红宝书高高地举起来,大家踮起脚去抢,为了尽量逼真“小眼睛”去拉张小燕的衣服,差一点把她的裤子给扯下来。
在马延龄和张小燕的共同导演下,我们摹仿着最流行的社会时尚,做出各种造型。我们摹仿批斗会,振臂呼喊口号,一个个义愤填膺。我们摹仿游街,让王叔平扮演四类分子,胸前挂个小黑板当作牌子,头上戴顶尖尖的高帽子。我们摹仿揭发,摹仿批判,摹仿思想帮助,摹仿斗私批修,摹仿背诵“老三篇”摹仿跳“忠”字舞,摹仿传达最新指示。现实生活成为我们的摹仿蓝本,我们非常兴奋,因为摹仿有时候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我们享受着摹仿,在欢快的摹仿中打发时间。
马延龄在画板上飞快地画着,他用铅笔画速写,速度快得惊人。有时候,一张画一挥而就,简单的几笔已经完成。有时候,又特别地精雕细刻,同一张画要反复无数遍。当大家的姿势有些僵化的时候,他便停下笔来,笑着让我们随便说些什么:
“这天气真热,小双,你的胳膊挡住大双了。”
马延龄的一对双胞胎儿子比我大两岁,他们和木木一样,在当时绝对崇拜张小燕,绝对听张小燕的话,对张小燕的指示言听计从。
“那孩子叫什么的,别动,就这样,”马延龄一边画,一边笑着说“别紧张呀,对,这样就很好。”
马延龄不时地将笔举在半空中,对着我们比画,测算大小比例。张小燕像一个严格的监工一样,不许我们这样,不许我们那样。一旦谁调皮捣蛋,她立刻就亮出她的杀手锏:
“都老实一点,谁要是不听话,立刻给我滚回家。”
为了不影响马延龄的工作,在漫长的绘画过程中,张小燕不允许我们过去看他画了些什么,画得怎么样。差不多有半个月的时间,我们几乎天天都是马延龄的模特,摆了无数个做作的造型姿势。很快,马延龄从自己的这些速写里面,挑出一部分整理加工,画成了巨幅的连环画“红小鬼系列”像大字报一样糊在墙上。这些画几乎立刻在戏校大院里引起了轰动,影响迅速传到了社会上,在接下来的一些日子里,前来参观的人源源不断,其火爆程度让马延龄终身难忘。这组“红小鬼的故事”是他真正意义的成名作,二十多年以后,马延龄在纽约举行自己的戏剧人物脸谱画展,接受当地媒体采访,曾经十分动情地回忆起这段往事,他耿耿于怀,说人们通常都喜欢把文化大革命比喻成文化的沙漠,可是他当年画的那组红小鬼系列,对于他个人来说,却是地地道道的一片绿洲。马延龄后来的一切成就,都源于最初的这组连环画。
红小鬼系列给马延龄带来了种种好处,因为这组画的影响,以后每遇到什么重大节日,他都被上级领导借调出去突击宣传画。绘画的才能不但让他躲过了运动的冲击,躲过了红卫兵小将的批斗,而且赢得了张小燕的芳心。张小燕在那一阵似乎突然长大了,在这之前,她永远是个单纯的孩子王,学习成绩永远不好,反应迟钝,总是和比自己小好几岁的孩子在一起玩。她是个老牌的留级生,在五年级和初一这个时期,各留过一级。虽然在孩子中有着不错的威望,然而在成年人的眼里,张小燕不管怎么说,都是个大脑有点问题的女孩。她看上去很聪明,真正读起书来笨得要死,看上去十分机灵,一些简单的事情老是想不明白。现在,张小燕突然成熟了,她开始陷入深思,开始动不动就脸红。
马延龄后来在画界站稳了脚跟,他的戏剧人物脸谱独树一帜,很受西方媒体的欢迎。当年写实风格的红小鬼系列,充其量不过是展现了他素描方面的才华。写实并不是马延龄所擅长,投身于戏剧人物脸谱之前,他的画中只要出现女孩子的形象,必定可以见到张小燕的蛛丝马迹。有一种说法言之确凿,说马延龄所以要改画戏剧人物脸谱,只是想摆脱张小燕的阴影。张小燕的阴影挥之不去,对于马延龄来说,摆脱她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张小燕曾打开了他生活中最光辉的一页,带来了无数灵感,也留下了最可怕的噩梦。张小燕是雨后树林里长出来的蘑菇,色彩斑斓,然而鲜艳好看的东西,却可能有毒,有剧毒。
在那个属于张小燕的季节里,马延龄为张小燕画了无数张速写。如果说在一开始,我们这些孩子还跟着凑凑热闹,等到红小鬼系列获得轰动以后,马延龄更多的是为张小燕一个人作画。张小燕成了马延龄画笔下的固定人物,她整天穿着绿军装,卷着袖子,扎着两个短短的羊角辫,永远是同一种精神面貌。张小燕天天往马延龄家里跑,天天去做马延龄的模特。一成不变是当时最鲜明的时代特色,也许张小燕的变化,只是一会儿戴着军帽,一会儿不戴。她喜欢把军帽拿在手上,仿佛传统美女画中的团扇,马延龄慢腾腾地画着,忘记了时间,也忘记了空间,张小燕百无聊赖,只好不停地摆弄那顶帽子,那是她惟一的道具。
在那个属于张小燕的季节里,一开始,没有人去想张小燕会和马延龄怎么样。那是一个如火如荼的革命年代,大家一门心思都在你死我活的阶级斗争上,都在惦记着打倒谁,惦记着谁被打倒。那是一个口号和标语的岁月,大家的兴奋点集中在大字报上,集中在批判会上,集中在派系斗争上。男女问题已经沦为一个非常次要的问题。那个特定年代里的人都很单纯,都不把爱情当回事。
马延龄的老婆张素芹是一家军工厂的车工,她上班的时候,张小燕便去马延龄家做模特。张素芹上白班,张小燕也上白班,张素芹上夜班,张小燕便在黄昏以后再去。那是一段幸福平静的日子,这情形持续了一段时间以后,张小燕已不满足只是做模特,她索性开始跟马延龄学画画。马延龄给了她一块画板,教她一些最基本的绘画原理,野心勃勃的张小燕开始做她的画家梦。那时候上学不上学已经不再重要,张小燕于是指定木木和“小眼睛”充当她的专职模特。虽然张小燕全心全意,全身心投入到了画画状态中,没完没了地画着,但是她还是很快就放弃了写生,把所有的精力转移到临摹上。她一遍又一遍地临摹马延龄已经画出来的素描稿,临摹他过去画的一组伟大领袖毛主席的头像。在一开始,是打小格子临摹,她必须花很长的时间,十分有耐心地去画格子,先在要临摹的画上画格子,然后还要在白纸上画。
戏校大院的孩子一度对张小燕的画佩服得五体投地,我们甚至认为她是比马延龄更出色的画家。那时候,张小燕已经不怎么跟我们这帮孩子玩了,作为奖赏,常常拿一幅她临摹的毛主席宝像给我们。她从来就不是个有耐心的人,死板僵硬的画格子临摹,实在不对她的口味,于是她索性随心所欲,突破条条框框的约束,想怎么画就怎么画。张小燕的天赋在于能抓到要点,她可以在最短的时间里,在地上,在墙上,在随手捡到的小纸片上,用一切能够当作笔的玩意,用最简练的几根线条,惟妙惟肖地勾勒出一幅毛主席的像。在孩子眼里,这几乎是一门绝技,在她的影响下,整个戏校大院掀起了画伟大领袖的热潮,所有的孩子都不约而同地做起了画家梦,结果有关部门不得不出来干涉,因为是地方都画上毛主席的宝像,显然不是太严肃。
王叔平的父亲在公共厕所的隔板上,发现了一幅未完工的毛主席宝像。显然是谁蹲在那里画的,个人问题解决以后,画像也就不了了之。这种缺德事当然只有小孩子才会做,但是事情立刻就变得有些严重,因为这可以理解为是别有用心的污辱。一场声势浩大的排查运动展开了,考虑到大院中许多孩子都入迷画毛主席像,不少家长忧心忡忡,关起门来悄悄地审问自己的小孩。这件事情最后得出的结论是“小眼睛”干的,大家异口同声,都咬定是他“小眼睛”死活不承认,不承认也是他。造反派将“小眼睛”找去训话“小眼睛”的奶奶唐老太已死了,这个善于吵架而且总是占上风的老太太不在了,代替她上阵的是“小眼睛”的母亲金凤。金凤为儿子的冤枉与造反派大吵大闹,她是彻底的革命群众,并不把造反派当回事。谁栽赃她的宝贝儿子,她就跟谁急,多年的小媳妇熬成婆,金凤撒起泼来,一点也不比她的婆婆唐老太逊色。
在属于张小燕的那个季节里,说没有人在乎她和马延龄的关系,是个一厢情愿的错误判断。事实上,戏校大院里有很多人,都在密切关注着事态的发展。文化大革命冲垮了许多私心杂念,大家的觉悟空前高涨,可是在男女问题上,仍然愿意想入非非,仍然愿意深入研究。流言蜚语很快就流传开了,而且越传越离谱。刚开窍的毛孩子开始从大人的议论中,逐渐听出了一些名堂,悟出了一些门道。或许是刚开窍的缘故,大院的孩子突然之间性趣大增,对张小燕的崇拜开始大打折扣。盲目的崇拜逐渐被怀疑所替代,大家开始偷偷地监视她,在张小燕去马延龄家的时候,孩子们便在马家附近打转转,对可能正在发生的事情,做出种种孩子气的猜测。
那时候,马大双和马小双因为比王叔平小,在体力上还不是他的对手。那时候,谁力气大,谁就拥有欺负人的权力。有一天,我们注意到张小燕走进马延龄家,关了门,久久不出来,王叔平奸笑着说:
“大双小双,赶快回去,你爸爸肯定正在操张小燕呢!”
马大双和马小双的脸憋得通红,怒目而视。
王叔平根本不把这弟兄俩放在眼里,又说:
“这有什么,你爸爸是男的,这种事,男人不吃亏的。”
马小双悻悻地说:
“你爸爸才操张小燕呢!”
王叔平懒洋洋地说:
“我爸爸是想,可也得有这个能耐,我爸哪能和你爸比。我爸又不是老流氓。”
王叔平一气说了许多下流的话,话题差不多都是围绕着张小燕和马延龄的关系。孩子之间的色情玩笑有一种特殊的幽默气氛,双胞胎兄弟对王叔平的挑衅一忍再忍,临了却将“小眼睛”狠狠地揍了一顿,理由是他竟然老气横秋地在一旁模仿王叔平的口吻说话。柿子先拣软的捏,马大双和马小双联手将“小眼睛”揍得鼻青脸肿,揍得鬼哭狼嚎,害得不依不饶的金凤冲到马延龄家,一定要马大双马小双的父母出来把话说说清楚。小孩子在一起玩,凭什么这么当贼似的往死里打。“小眼睛”又不是阶级敌人,既不是走资派,也不是地富反坏右。这个事件的结果,无疑使张小燕和马延龄的关系公开化,薄薄的那层纸终于被戳穿了,马延龄的老婆张素芹不得不撕下脸来,与男人大吵大闹,寻死觅活。在这之前,虽然听到了种种风声,张素芹找不到大闹的理由,现在水落石出,她总算找到了机会,可以充分地收拾一下自己的男人。她绝不会轻易放过马延龄。
王叔平和双胞胎兄弟之间的这笔旧账,到三个月以后才彻底进行清算。王叔平一向有恃无恐,以大欺小,做梦也没想到自己最后会栽在双胞胎手里。马大双和马小双为了父亲的荣誉,勇敢地向比他们高出半个头的王叔平发起了攻击,在一开始,双胞胎兄弟处于明显的劣势。打到后来,马小双性格中的暴戾逐渐显现出来,他的鼻子流血了,流血不止,然而正是这血刺激了他,他捡起墙边的半块红砖,在王叔平的头上恶狠狠连砸了四下。王叔平顿时被打蒙了,瘫坐在地上,立即被送往医院,他的脑袋上一共缝了二十五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