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热小说网 www.qirexs.com,血淬中华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别满意。
当驳船刚刚驶入河道中央,忽然听得岸上有人大声呼唤“子夏,子夏!”循声望去,只见严复打着一把油伞正站在码头上不停地挥手。冯华见状,忙与船家商议能否耽搁片刻,停船靠岸。开始,船家还老大的不高兴,后来看在银子的份儿上,才变得痛快起来。
冯华上得岸来,紧走两步来到严复身前,惊喜地问道:“严先生,您怎么来了?”
抹了一把被雨水打湿的鬓发,严复气喘吁吁地说道:“昨日自你们离开后,我左思右想还是觉得有两句话要嘱咐你,今天一大早就从水师学堂赶了过来,总算还来得及。子夏,这么多年来我从没有像昨天那样痛痛快快地与人谈心了,说句心里话,我真的有些舍不得你走!”
说到这儿,他努力压抑了一下有些急促的呼吸,然后才接着说道:“子夏,昨天在谈论改革变法的方式时,虽然我并不赞同你的渐进式方案,认为当今的中国积弊丛生、吏治败坏,不进行大变、全变,是无法让羸弱的中国富强起来的。但是从我自己这二十多年的经历来说,我也知道这样做并不现实,朝廷是绝不会容许对祖宗之法进行大范围变动的。子夏,你是干大事的人,一切还是按照你自己的想法去做吧,一定不要受了我那些理想主义观点的影响。另外,此次京师之行切记不要过露锋芒,言语上也不可表现得太激进。”
“严先生!你”迎着严复真挚热切的目光,冯华一阵感动,心中的千言万语此时此刻却怎么也表达不出来。
紧紧握着严复的手,冯华许久都没有说话,直到又将自己的情绪控制住后,他才郑重地点了点头:“严先生,你的话我都记住了。不过,您也不要妄自菲薄,我的那些做法过于现实,虽然很符合当前的状况,但是真的可以改变国人思想的还是您的那些论点。真的很希望先生能尽快将进化与伦理一书翻译过来,我相信只有它才能振聋发聩,为国人僵化的思想打开一片新的天地。”
微微地笑了笑,严复爽朗地说道:“既然子夏对我这么有信心,严宗光也必定不会辜负你的这番信任,相信你从京师回来时,你我二人必定都会各有所得。”
送君千里终有一别。在依依的告别声中,驳船终于再次驶离了先登寺码头。许久,还可以看到严复伫立在河岸上的身影,在晨风的吹动下,他那黑色的长衫下摆轻轻地飘动着,随风传来的是一句抑扬顿挫的叮嘱:“子夏!回天津时一定来看我!”
淅淅沥沥的小雨已经停了,经过春雨润泽的原野潮绵透绿,显得分外清新净明。看近处春柳拂岸,小桥影乱;望远处幽林弥烟,茅舍遮掩,一派北国江南的水乡风光。
“好美啊!真是太漂亮了!”仓外传来了贺菱一连串地赞美声:“冯大哥,你赶快出来看看,这是什么地方呀?”正在和李九杲筹谋着进京事体的冯华被贺菱叫出了船舱,一时间所有的人都被这恬静如画的青光美景倾倒了。
此刻的冯华真有一点儿“少小离家老大回”的感觉,故地见面不认识。问过船家方知道这就是古诗中唱咏的“几处鱼得来荻港,此间美酒胜陵兰”的津门七十二沽中的西沽和丁字沽。冯华思忖着问道:“再往前边就是桃花堤了吧?”
“你老说得不错,这桃花堤又叫桃花口,拐过这个水湾儿就能够看到了。”船家答道。
说话间,驳船沿着运河河道折了个方向,大家循着船家手指的方向望去,只见远处粉嘟嘟、红彤彤的一大片,映衬着一湾绿水,犹如依岸临水的一抹瑰丽朝霞;及近,只见一片如云似锦的桃花连绵数里,一簇粉红、一簇粉白、一簇桃红,严严实实、密密匝匝。岸上的花海与水中的倒影相互辉映连成一体,空气中到处都飘溢着一股沁人心脾的芳香,让人顿感神清气爽,尤其是贺菱儿和龚芳两个小丫头更是看得如醉如痴。
这北运河起始通州张家湾,止于天津三岔口,280里水路,素有九曲十环二十八道弯之说。沿途设有马头店、安平镇、河西务、蔡村、杨村务等十二个大码头。每年仅航行于北运河的漕船就有七千七百艘,其他的客、货船只更是多如过江之鲫。东南风渐起,扯起风帆的驳船沿着北运河不急不缓的行驶着,很快就把桃花堤甩到了身后。
开始时,冯华满脑子还在想着严复送行和马关条约的事。不过,当船驶过杨村务后,他的思绪就转到了即将到来的这次京师之行上。按照冯华的打算,他是不想在京城多耽搁的,他知道只要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开,必定是举国震惊,舆论哗然。康有为的“公车上书”将从此拉开维新变法的序幕,光绪皇帝、慈禧太后和方方面面的政治势力也将卷入到这场变革的狂风暴雨之中。以义勇军目前的力量,既然尚不足以影响和改变整个政局,那么干脆不如敬而远之,尽量避免卷入到这个政治漩涡里思前虑后、反复琢磨,不知什么时候,冯华终于昏沉沉地睡了过去。
突然,一阵喧哗惊醒了梦中人,掀起贺菱盖在身上的一件外衣,睡眼惺忪的冯华从船舱往外看去,只见船工们七手八脚的正在落下风帆。由于风向变了,驳船不得已改由几名纤夫在岸上拖拉前行。船上的人,除了舵工以外,所有的人都操起竹篙与岸上的纤夫形成配合。他们排成两队,接力般的穿行于船舷两侧奋力地撑着船。和着水手“嗨嗨“的号子,那光赤着的脚板跺在船板上面,发出有节奏的“咚咚”声。逆风而行,船速自然地慢了下来。听船工讲,去京师的水路,顺风每天能行八十里,像这种顶风逆水的走法,能走四十里就算不错了。
驳船缓慢地移动着,岸上传来纤夫们那低沉、铿锵的劳动号子:“顶着风,嗨呦!开了船,嗨呦!撤跳板,嗨呦!下了帆,嗨呦!河西务,嗨呦!不停站,嗨呦!安平口,嗨呦!把腰展,嗨呦!加把劲儿,嗨呦!别歇肩,嗨呦!一气儿到啊,嗨呦!张家湾,嗨呦”
看着逐渐加大的风势,听着着水手、纤夫们雄壮的号子,冯华不由得有些心烦意乱: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自己现在面临的形势和眼前的情景又是何其的相似。每前进一步都要花费很大的力气,而一旦稍有不慎,就会让先前的一切努力都化为乌有
就在冯华一行人匆匆赶赴京城之际,京师之中早已是山雨欲来,风声四起,朝野内都在外围绕着马关条约的签订,各抒己见,争论不休。京城各地的会馆、书院,也是潮起潮生,暗流涌动,各地的举子围绕着时局维艰、国难当头的话题,正酝酿着一场中华民族不甘沉沦的追求。
俗话说“天道无常,事与愿违”尽管冯华盘算万千,想避开帝后两党以及维新派和保守派之间的矛盾冲突,但他还是没有想到:这次京师之行又一次使他站到了政治斗争的风口浪尖之上,他和义勇军也再一次成为了全国瞩目的焦点
血淬中华第一部关河梦断终,请看第二部怒海潮生。
别满意。
当驳船刚刚驶入河道中央,忽然听得岸上有人大声呼唤“子夏,子夏!”循声望去,只见严复打着一把油伞正站在码头上不停地挥手。冯华见状,忙与船家商议能否耽搁片刻,停船靠岸。开始,船家还老大的不高兴,后来看在银子的份儿上,才变得痛快起来。
冯华上得岸来,紧走两步来到严复身前,惊喜地问道:“严先生,您怎么来了?”
抹了一把被雨水打湿的鬓发,严复气喘吁吁地说道:“昨日自你们离开后,我左思右想还是觉得有两句话要嘱咐你,今天一大早就从水师学堂赶了过来,总算还来得及。子夏,这么多年来我从没有像昨天那样痛痛快快地与人谈心了,说句心里话,我真的有些舍不得你走!”
说到这儿,他努力压抑了一下有些急促的呼吸,然后才接着说道:“子夏,昨天在谈论改革变法的方式时,虽然我并不赞同你的渐进式方案,认为当今的中国积弊丛生、吏治败坏,不进行大变、全变,是无法让羸弱的中国富强起来的。但是从我自己这二十多年的经历来说,我也知道这样做并不现实,朝廷是绝不会容许对祖宗之法进行大范围变动的。子夏,你是干大事的人,一切还是按照你自己的想法去做吧,一定不要受了我那些理想主义观点的影响。另外,此次京师之行切记不要过露锋芒,言语上也不可表现得太激进。”
“严先生!你”迎着严复真挚热切的目光,冯华一阵感动,心中的千言万语此时此刻却怎么也表达不出来。
紧紧握着严复的手,冯华许久都没有说话,直到又将自己的情绪控制住后,他才郑重地点了点头:“严先生,你的话我都记住了。不过,您也不要妄自菲薄,我的那些做法过于现实,虽然很符合当前的状况,但是真的可以改变国人思想的还是您的那些论点。真的很希望先生能尽快将进化与伦理一书翻译过来,我相信只有它才能振聋发聩,为国人僵化的思想打开一片新的天地。”
微微地笑了笑,严复爽朗地说道:“既然子夏对我这么有信心,严宗光也必定不会辜负你的这番信任,相信你从京师回来时,你我二人必定都会各有所得。”
送君千里终有一别。在依依的告别声中,驳船终于再次驶离了先登寺码头。许久,还可以看到严复伫立在河岸上的身影,在晨风的吹动下,他那黑色的长衫下摆轻轻地飘动着,随风传来的是一句抑扬顿挫的叮嘱:“子夏!回天津时一定来看我!”
淅淅沥沥的小雨已经停了,经过春雨润泽的原野潮绵透绿,显得分外清新净明。看近处春柳拂岸,小桥影乱;望远处幽林弥烟,茅舍遮掩,一派北国江南的水乡风光。
“好美啊!真是太漂亮了!”仓外传来了贺菱一连串地赞美声:“冯大哥,你赶快出来看看,这是什么地方呀?”正在和李九杲筹谋着进京事体的冯华被贺菱叫出了船舱,一时间所有的人都被这恬静如画的青光美景倾倒了。
此刻的冯华真有一点儿“少小离家老大回”的感觉,故地见面不认识。问过船家方知道这就是古诗中唱咏的“几处鱼得来荻港,此间美酒胜陵兰”的津门七十二沽中的西沽和丁字沽。冯华思忖着问道:“再往前边就是桃花堤了吧?”
“你老说得不错,这桃花堤又叫桃花口,拐过这个水湾儿就能够看到了。”船家答道。
说话间,驳船沿着运河河道折了个方向,大家循着船家手指的方向望去,只见远处粉嘟嘟、红彤彤的一大片,映衬着一湾绿水,犹如依岸临水的一抹瑰丽朝霞;及近,只见一片如云似锦的桃花连绵数里,一簇粉红、一簇粉白、一簇桃红,严严实实、密密匝匝。岸上的花海与水中的倒影相互辉映连成一体,空气中到处都飘溢着一股沁人心脾的芳香,让人顿感神清气爽,尤其是贺菱儿和龚芳两个小丫头更是看得如醉如痴。
这北运河起始通州张家湾,止于天津三岔口,280里水路,素有九曲十环二十八道弯之说。沿途设有马头店、安平镇、河西务、蔡村、杨村务等十二个大码头。每年仅航行于北运河的漕船就有七千七百艘,其他的客、货船只更是多如过江之鲫。东南风渐起,扯起风帆的驳船沿着北运河不急不缓的行驶着,很快就把桃花堤甩到了身后。
开始时,冯华满脑子还在想着严复送行和马关条约的事。不过,当船驶过杨村务后,他的思绪就转到了即将到来的这次京师之行上。按照冯华的打算,他是不想在京城多耽搁的,他知道只要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开,必定是举国震惊,舆论哗然。康有为的“公车上书”将从此拉开维新变法的序幕,光绪皇帝、慈禧太后和方方面面的政治势力也将卷入到这场变革的狂风暴雨之中。以义勇军目前的力量,既然尚不足以影响和改变整个政局,那么干脆不如敬而远之,尽量避免卷入到这个政治漩涡里思前虑后、反复琢磨,不知什么时候,冯华终于昏沉沉地睡了过去。
突然,一阵喧哗惊醒了梦中人,掀起贺菱盖在身上的一件外衣,睡眼惺忪的冯华从船舱往外看去,只见船工们七手八脚的正在落下风帆。由于风向变了,驳船不得已改由几名纤夫在岸上拖拉前行。船上的人,除了舵工以外,所有的人都操起竹篙与岸上的纤夫形成配合。他们排成两队,接力般的穿行于船舷两侧奋力地撑着船。和着水手“嗨嗨“的号子,那光赤着的脚板跺在船板上面,发出有节奏的“咚咚”声。逆风而行,船速自然地慢了下来。听船工讲,去京师的水路,顺风每天能行八十里,像这种顶风逆水的走法,能走四十里就算不错了。
驳船缓慢地移动着,岸上传来纤夫们那低沉、铿锵的劳动号子:“顶着风,嗨呦!开了船,嗨呦!撤跳板,嗨呦!下了帆,嗨呦!河西务,嗨呦!不停站,嗨呦!安平口,嗨呦!把腰展,嗨呦!加把劲儿,嗨呦!别歇肩,嗨呦!一气儿到啊,嗨呦!张家湾,嗨呦”
看着逐渐加大的风势,听着着水手、纤夫们雄壮的号子,冯华不由得有些心烦意乱: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自己现在面临的形势和眼前的情景又是何其的相似。每前进一步都要花费很大的力气,而一旦稍有不慎,就会让先前的一切努力都化为乌有
就在冯华一行人匆匆赶赴京城之际,京师之中早已是山雨欲来,风声四起,朝野内都在外围绕着马关条约的签订,各抒己见,争论不休。京城各地的会馆、书院,也是潮起潮生,暗流涌动,各地的举子围绕着时局维艰、国难当头的话题,正酝酿着一场中华民族不甘沉沦的追求。
俗话说“天道无常,事与愿违”尽管冯华盘算万千,想避开帝后两党以及维新派和保守派之间的矛盾冲突,但他还是没有想到:这次京师之行又一次使他站到了政治斗争的风口浪尖之上,他和义勇军也再一次成为了全国瞩目的焦点
血淬中华第一部关河梦断终,请看第二部怒海潮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