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热小说网 www.qirexs.com,血淬中华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中也提出‘暂借洋债造路,陆续招股还债’的办法,朝廷尽管没有反对此议,却也没有明确表示同意。蹇以为朝廷所虑者有二,一恐举洋债需国家作保,各种利权进一步沦丧;二忧洋债利息过高,如偿还不及,受西人挟制。因此,如不能打消朝廷对举借洋债的疑虑,皇上和太后未必会同意此事。至于招募洋股,则更是历来为朝廷所忌,深恐路归洋股,则路权持于彼。近日,岘帅到也有主张商办,并进而至招洋股之议,然响应者寥寥,顾虑重重者比比皆是。这些问题子夏不可不察呀!”张謇说罢,目光炯炯地望向冯华。
此刻,冯华心中充满了对张謇的佩服之情,他的这番对筹造铁路的议论,可以说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旅大特区修造铁路的困难之所在。张謇虽身不在庙堂之上,胸中却尽藏天下之事,这正是自己最急需的人才。
诚恳地在马上微施一礼,冯华说道:“多谢先生加以提醒,这些问题冯华也有所考虑。朝廷对洋款之顾虑正如先生所言,即‘路权第一,利息次之’,然由于我国目前既无完备的资本形成机制,又无以银行为核心的金融市场体系,在国际资本融通中缺乏信用,因此以路权作保也是无可奈何之事。”
尽管冯华的一番“资本形成机制、金融市场体系和国际资本融通”在张謇听来有些生僻晦涩,但博学多才且对洋人的一些经济理论有所研究的他,只是稍一思忖即明白了其中的意思。心有所悟,张謇赞同地点点头:“屡战屡败,国际地位日趋低下,不以路权作保又能如何!朝廷如今是处于两难的矛盾之中,不借洋债自己又拿不出钱来;借洋债又恐路权丧失,列强的势力范围愈益扩大和深入。唉,中国不自强即便不借洋债,又如何可以保各项利权不丧失。”
张謇举一反三,如此快即弄明白了借洋债的本质问题,让冯华不由得大感惊讶:“先生此言可谓至理!以路作抵不过是筹集资本的一种方式,只是因国势日蹙,才使之与国家利权紧密联系起来。其实只要把握好举借铁路外债的关键环节,‘举洋债,招洋股’未尝不是一种筹集资金的好办法”
坐在毓庆宫中,光绪看着御案上冯华奏报来的请修抚大铁路折,禁不住再次陷入了沉思。近一个阶段以来,光绪的心情是异乎寻常的好,义勇军入台引起的风波,如今已是烟消云散。尽管倭贼仍死死抓住此事不放,几次提出抗议,但总理衙门一口咬定大清国绝没有派出一兵一卒,言之凿凿,让倭国一时间也是无计可施。当然为了安抚日方激动的情绪,恭亲王也亲口向新任日本国公使加藤高明许诺:“民间行为,虽难以杜绝,但朝廷一定严加约束。”
其间,倭国朝野虽也多有“再次出兵辽东”的威胁之语,但经过一年多的战事,尤其是台湾抗战的牵制,倭国无论是国力、军力都已是强弩之末;而京城满朝文武也因冯华驻守辽东的缘故,对这些恫吓言语似是充耳不闻;再加上欧美列强睁一眼闭一眼,放任自流,敷衍了事,因此倭国也是无可奈何,只能加大对台湾海峡的封锁力度,以期尽快解决台湾问题。
不过,最让光绪感到高兴的是,太后对这件事竟然也是异常的宽容。她不但未继续深入追究此事,而且还对自己的决断和魄力大加赞扬,很多事情都让自己放手而为,不再加以干涉。就拿这次筹造铁路的事情来说,更是全权让自己作主,但凡自己决定了的事,太后从未驳回过。
本来一切都很顺利,众军机大臣和各地督抚都对先修南北干路-芦汉铁路取得了共识,自己也雄心勃勃地准备以修造铁路为机大干一场。可谁知就在这时,冯华专折呈来的一份儿请修抚大铁路折,却在朝廷内外又掀起了一阵轩然大波。如今,这份儿折子已经在军机处及各地督抚间讨论了十余日,却依然未能做出最后的决定来,自己到底该如何办呢?
“皇上,翁大人求见。”光绪正自胡思乱想,一个当值的太监进来奏道。
精神一振,光绪吩咐道:“快宣翁师傅进来。”
向皇上施过礼后,翁同龢奏道:“皇上,军机处刚刚收到台湾发来的电报,倭贼对新竹发动的南侵新攻势,再次以失败收场。台湾抗日联军历时二十余天,共歼灭倭贼3500余人。”
“好一个邢亮,果然不负朕之所托,倭贼你们也有今天”猛地闻听喜讯,光绪兴奋得站起身来,从御案后走出,来来回回地走了好几趟,边走边自言自语道:“唉!朕要是早得冯华、邢亮、李九杲这几员虎将,何至于忍辱求和,受此奇耻大辱!”
见皇上的兴奋之情慢慢平复了下来,翁同龢又道:“皇上,台湾之战虽已让倭贼连续吃了两次亏,可后面的形势却依然不容乐观。自倭贼封锁了台湾海峡之后,对台湾抗日联军弹药物资的补给,只能从广东出发,绕至左营、高雄进行。由于航程甚遥,风浪太大,运输船只往返一次,甚是不便。如今补充的弹药物资,只不过才能达到所消耗的两至三成而已,如果不能尽快想出解决办法,后果将不堪设想。另外”轻轻扫了一眼沉思中的光绪,翁同龢接着说道:“对台湾的援助还必须谋求更大范围的支持,前期为了支援志愿军入台,冯华和义勇军几乎耗尽了全部的财力,如今恐怕已经支撑不下去了!”
冯华的难处,光绪心中也是极为清楚:以区区义勇军一己之力,千里迢迢支援台湾抗日联军作战,其难度可想而知。如今旅大特区也正是百废待兴,极需要资金支持的时候,再这样下去任谁也是吃不消。
想到此处,光绪深深叹了一口气:“真是难为冯华了,既要关注台湾的战事,又要筹划旅大特区的建设,实在是不容易啊!嗯,翁师傅,为台湾抗日联军筹款的事,你以后还要多费些心。另外,密电告知刘坤一和魏光焘,要不惜一切代价保证对台湾的援助!”
慢慢踱着步,光绪来至御案前,看到放在桌子上的那份儿请修抚大铁路折,他不由得又停了下来:“翁师傅,你说冯华请修抚大铁路的事到底该如何处置?如今朝廷的大政方针是先修南北干路,如同时修筑抚大铁路,势必会影响芦汉路的建设。再说‘举洋债,招洋股’事关国家之根本,尽管冯华的‘实行商办,成立铁路公司办理举借洋债的事务,一切与国家无涉,以及招洋股我方占五成以上的股份,将铁路的控制权、管理权操之我手’的设想,听起来好像有些道理,可是洋人历来狡诈,又岂会如此好相与?”
对于冯华的设想,翁同龢也是殊无把握,心中犹豫再三。然而冯华如今是己方极力拉拢之人,而且他在奏折上报之后,一再拜托自己务必玉成此事,称‘抚大铁路事关旅大特区的兴衰与发展’,自己又怎能袖手旁观!
微微上前一步,翁同龢奏道:“皇上,臣以为设立旅大特区是朝廷变法自强的重要一环,应尽可能的在各方面予以支持。冯华归自西洋,不但于洋务适宜十分熟悉,而且其人心思缜密,向来不做无把握之事,他既已有全面的设想,当不会让洋人钻了空子。再说,盛京将军长顺、两江总督刘坤一、闽浙总督魏光焘等人亦都对修建抚大铁路极表支持,皇上不妨放手让冯华一试。”
眉头紧锁的考虑了许久,光绪点点头:“好吧!此事就按师傅所议处理,明日待请示过太后,即行恩准!”
中也提出‘暂借洋债造路,陆续招股还债’的办法,朝廷尽管没有反对此议,却也没有明确表示同意。蹇以为朝廷所虑者有二,一恐举洋债需国家作保,各种利权进一步沦丧;二忧洋债利息过高,如偿还不及,受西人挟制。因此,如不能打消朝廷对举借洋债的疑虑,皇上和太后未必会同意此事。至于招募洋股,则更是历来为朝廷所忌,深恐路归洋股,则路权持于彼。近日,岘帅到也有主张商办,并进而至招洋股之议,然响应者寥寥,顾虑重重者比比皆是。这些问题子夏不可不察呀!”张謇说罢,目光炯炯地望向冯华。
此刻,冯华心中充满了对张謇的佩服之情,他的这番对筹造铁路的议论,可以说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旅大特区修造铁路的困难之所在。张謇虽身不在庙堂之上,胸中却尽藏天下之事,这正是自己最急需的人才。
诚恳地在马上微施一礼,冯华说道:“多谢先生加以提醒,这些问题冯华也有所考虑。朝廷对洋款之顾虑正如先生所言,即‘路权第一,利息次之’,然由于我国目前既无完备的资本形成机制,又无以银行为核心的金融市场体系,在国际资本融通中缺乏信用,因此以路权作保也是无可奈何之事。”
尽管冯华的一番“资本形成机制、金融市场体系和国际资本融通”在张謇听来有些生僻晦涩,但博学多才且对洋人的一些经济理论有所研究的他,只是稍一思忖即明白了其中的意思。心有所悟,张謇赞同地点点头:“屡战屡败,国际地位日趋低下,不以路权作保又能如何!朝廷如今是处于两难的矛盾之中,不借洋债自己又拿不出钱来;借洋债又恐路权丧失,列强的势力范围愈益扩大和深入。唉,中国不自强即便不借洋债,又如何可以保各项利权不丧失。”
张謇举一反三,如此快即弄明白了借洋债的本质问题,让冯华不由得大感惊讶:“先生此言可谓至理!以路作抵不过是筹集资本的一种方式,只是因国势日蹙,才使之与国家利权紧密联系起来。其实只要把握好举借铁路外债的关键环节,‘举洋债,招洋股’未尝不是一种筹集资金的好办法”
坐在毓庆宫中,光绪看着御案上冯华奏报来的请修抚大铁路折,禁不住再次陷入了沉思。近一个阶段以来,光绪的心情是异乎寻常的好,义勇军入台引起的风波,如今已是烟消云散。尽管倭贼仍死死抓住此事不放,几次提出抗议,但总理衙门一口咬定大清国绝没有派出一兵一卒,言之凿凿,让倭国一时间也是无计可施。当然为了安抚日方激动的情绪,恭亲王也亲口向新任日本国公使加藤高明许诺:“民间行为,虽难以杜绝,但朝廷一定严加约束。”
其间,倭国朝野虽也多有“再次出兵辽东”的威胁之语,但经过一年多的战事,尤其是台湾抗战的牵制,倭国无论是国力、军力都已是强弩之末;而京城满朝文武也因冯华驻守辽东的缘故,对这些恫吓言语似是充耳不闻;再加上欧美列强睁一眼闭一眼,放任自流,敷衍了事,因此倭国也是无可奈何,只能加大对台湾海峡的封锁力度,以期尽快解决台湾问题。
不过,最让光绪感到高兴的是,太后对这件事竟然也是异常的宽容。她不但未继续深入追究此事,而且还对自己的决断和魄力大加赞扬,很多事情都让自己放手而为,不再加以干涉。就拿这次筹造铁路的事情来说,更是全权让自己作主,但凡自己决定了的事,太后从未驳回过。
本来一切都很顺利,众军机大臣和各地督抚都对先修南北干路-芦汉铁路取得了共识,自己也雄心勃勃地准备以修造铁路为机大干一场。可谁知就在这时,冯华专折呈来的一份儿请修抚大铁路折,却在朝廷内外又掀起了一阵轩然大波。如今,这份儿折子已经在军机处及各地督抚间讨论了十余日,却依然未能做出最后的决定来,自己到底该如何办呢?
“皇上,翁大人求见。”光绪正自胡思乱想,一个当值的太监进来奏道。
精神一振,光绪吩咐道:“快宣翁师傅进来。”
向皇上施过礼后,翁同龢奏道:“皇上,军机处刚刚收到台湾发来的电报,倭贼对新竹发动的南侵新攻势,再次以失败收场。台湾抗日联军历时二十余天,共歼灭倭贼3500余人。”
“好一个邢亮,果然不负朕之所托,倭贼你们也有今天”猛地闻听喜讯,光绪兴奋得站起身来,从御案后走出,来来回回地走了好几趟,边走边自言自语道:“唉!朕要是早得冯华、邢亮、李九杲这几员虎将,何至于忍辱求和,受此奇耻大辱!”
见皇上的兴奋之情慢慢平复了下来,翁同龢又道:“皇上,台湾之战虽已让倭贼连续吃了两次亏,可后面的形势却依然不容乐观。自倭贼封锁了台湾海峡之后,对台湾抗日联军弹药物资的补给,只能从广东出发,绕至左营、高雄进行。由于航程甚遥,风浪太大,运输船只往返一次,甚是不便。如今补充的弹药物资,只不过才能达到所消耗的两至三成而已,如果不能尽快想出解决办法,后果将不堪设想。另外”轻轻扫了一眼沉思中的光绪,翁同龢接着说道:“对台湾的援助还必须谋求更大范围的支持,前期为了支援志愿军入台,冯华和义勇军几乎耗尽了全部的财力,如今恐怕已经支撑不下去了!”
冯华的难处,光绪心中也是极为清楚:以区区义勇军一己之力,千里迢迢支援台湾抗日联军作战,其难度可想而知。如今旅大特区也正是百废待兴,极需要资金支持的时候,再这样下去任谁也是吃不消。
想到此处,光绪深深叹了一口气:“真是难为冯华了,既要关注台湾的战事,又要筹划旅大特区的建设,实在是不容易啊!嗯,翁师傅,为台湾抗日联军筹款的事,你以后还要多费些心。另外,密电告知刘坤一和魏光焘,要不惜一切代价保证对台湾的援助!”
慢慢踱着步,光绪来至御案前,看到放在桌子上的那份儿请修抚大铁路折,他不由得又停了下来:“翁师傅,你说冯华请修抚大铁路的事到底该如何处置?如今朝廷的大政方针是先修南北干路,如同时修筑抚大铁路,势必会影响芦汉路的建设。再说‘举洋债,招洋股’事关国家之根本,尽管冯华的‘实行商办,成立铁路公司办理举借洋债的事务,一切与国家无涉,以及招洋股我方占五成以上的股份,将铁路的控制权、管理权操之我手’的设想,听起来好像有些道理,可是洋人历来狡诈,又岂会如此好相与?”
对于冯华的设想,翁同龢也是殊无把握,心中犹豫再三。然而冯华如今是己方极力拉拢之人,而且他在奏折上报之后,一再拜托自己务必玉成此事,称‘抚大铁路事关旅大特区的兴衰与发展’,自己又怎能袖手旁观!
微微上前一步,翁同龢奏道:“皇上,臣以为设立旅大特区是朝廷变法自强的重要一环,应尽可能的在各方面予以支持。冯华归自西洋,不但于洋务适宜十分熟悉,而且其人心思缜密,向来不做无把握之事,他既已有全面的设想,当不会让洋人钻了空子。再说,盛京将军长顺、两江总督刘坤一、闽浙总督魏光焘等人亦都对修建抚大铁路极表支持,皇上不妨放手让冯华一试。”
眉头紧锁的考虑了许久,光绪点点头:“好吧!此事就按师傅所议处理,明日待请示过太后,即行恩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