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热小说网 www.qirexs.com,创造好心情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做得多不如做得对
我一直有个可怕的毛病,有一堆事情等待我处理时特别明显。比如说,我通常在早上写稿,中午自己弄东西给自己吃“贪多务得”的习惯在这时候便展现无遗。
我会先把煮水饺的水烧开,然后,看一看阳台上的花木,有几片桔黄的叶子该剪掉了,我立刻戴上了手套,寻找园艺用的剪刀。打理花木时我看见昨天晒的衣服还没收,待会儿可能要下雨了,于是我又放下剪刀,把衣服收进衣柜里。这时发现衣柜里的衣服放得有点不顺眼,又顺手理了理
糟糕,水老早煮滚了,我放了水饺,心想,为什么不连餐后咖啡一起煮,省点时间呢?于是然后我又等得不耐烦了,随手翻开书架上昨天买的书,趁着空当读了起来。
有一次,因为发现水饺快被我煮烂了,情急之下,赶快熄火,掀开锅盖时,不幸地被旁边正在加热的摩卡咖啡壶所吐出的蒸气烫伤。
一次只做一件事
是的,我贪多务得,企图在最短的时间内做最多的事。我一边用冰敷着我的手臂,一边检讨,我为什么要一口气做这么多事?我真的省了时间了吗?我把每一件事都做好了吗?
答案是,没有。而且除了烫伤我的手之外,还不知道损失了多少脑细胞。我为什么要把自己搞得这么紧张,明明只是在做家事?于是我想到了高中以前的数学课。
数学对我来说,一直是“不管我怎么努力,我都考得不太好”的一科,几乎从“国小”以来就是这样。其他的科目不太费力就可以在班上名列前茅,但是天知道,数学花了我多少力气,却没有我觉得“应得”的成绩。如果老师的题目出得难了点,有时,还会发生整张考卷看不懂的情况(通常是三五题看不懂就自己吓自己),使我很沮丧。到了高三,我想,放弃算了。
有一次,题目既多又难,让每个同学都在哀声叹气。我忽然看到了一线曙光。“慢慢来,能做多少就做多少吧。管他能得几分呢?”我开始选择可能会的那一题开始做起,十分确定自己做对了之后,再慢条斯理进攻下一题,然后,再做下一题。真的不会,就放手,用耐心跟时间磨,完全不管时间到了没有。结果,出乎意料的,我竟然考及格了。
最好笑的事是,那一次考试是台北市的数学资优生甄试,北一女全校只有七十多个人及格可以参加复试。
天晓得我以前拿的都是二三十分的成绩,数学老师跌破眼镜,笑着说:“有进步,有进步!”
把轻重缓急分出来
做得多不如做得对,我这才发现自己原来的毛病出在哪里。对于数学,我不是不能理解,只是反应比较慢,至少,是比全班大多数同学慢。而我一直想把每一题都做完,对时间的恐惧加上对自己能力的否定,使我在惊慌下反而把该会的都在不够谨慎的状况下做错了。从此我谨记这个教训,能做多少就做多少。在联考时,我至少也还答对了一半题目。不乱回答的好处是,不必担心扣错。
我常常得克服自己以“贪多务得”来处理手边一堆事情的毛病,也尽量不要让自己在同一时间内处理那么多事情,至少先把先后顺序和轻重缓急分出来,把重要的事情先做好。当上班族的时候,我看过很多每天在抱怨压力太大、手边事情太多做不完的人。
我常发现,他们的事情做不完,是因为他们把自己搞得很混乱,根本不想把任何一件事先做完。所谓压力,令人讨厌也令人耽溺,如果不把压力联盟各个击破,就会一直泡在压力里。
不必担心做不完,该担心的是,如何把第一件事做完再做第二件;就像在读书的时候一样,如果你在准备历史时,想着明天还有地理考试,还要考论语、孟子的默书,你永远无法把真正该放进脑袋里的东西好好装进去。而且,当脑袋混乱时,你的情绪一定好不了。
有得多不如有得巧
“量少质精”和“重质不重量”每个人都会说,但怎样身体力行,而不是只让它变成口头上的自我安慰,确实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
我的衣橱中“货色”的更替和转变,给我很大的启示。
由于“存货”空间不足,我必须不定期地把某些穿不着的衣服清出来。从清理衣橱中,我看到自己在“决定拥有”时的盲点。被清出的衣物,不是穿了总觉不对劲从未派上用场的,就是一季穿不上一次,或是穿上之后不但没给自己加分,只有扣分的。
为什么当初我会兴致勃勃地买下这些每次穿上它,照完镜于后都会让我皱眉头的衣服呢?
常常是因为贪小便宜,折扣嘛,牌子不错,卖得这么便宜,不买可惜。不然就是因为刚好有时间逛街,既来之则买之做纪念。
有一柜的衣服,不如有几件能加分的衣服
很多人跟我有一样的看法,在非折扣期“忍痛”买下的衣服,总比折扣期买的衣服适合自己,在衣柜中留得比较久,穿上身的频率也比较高。花同样多的钱,在“最后折扣”时也许可以买上两件、三件,但那两三件被派上场的频率,总不如非折扣期看上的那一件。
在几次清衣柜之后,我终于觉悟了:不管多便宜,如果一季只能穿一次,或穿上之后只会扣分的,绝对不买,免得变成“环保的罪人”从此,我购物的失误率少很多。
有得多不如有得巧。如果衣柜里都是适合你。会加分的衣服,你不需花太多时间,就可以漂漂亮亮地出门,所节省的“时间成本”绝对值回票价。有一柜衣服,不如有几件能加分的衣服,非关价格和名牌。
不只是衣服的问题,所有会占空间的“动产”、“不动产”都一样。有华厦千万间,不如有一间能住得舒适安全的房子,不然,就会变成负担。就像美国许多拥有度假别墅的千万富豪共同的经验:那间房子让你最快乐的两天,就是你买进和卖出那两天。
食物也是一样,现代人都懂吃得多、吃得好会带来庞大的副作用。可惜的是我们在决定拥有一样东西时,很少考虑到多了是否会造成负面效果。我们沉浸在“数大便是美”的所有人的喜悦里,炫耀着自己的所有物。如果它没有恰如其分的实用性,我们并不算真正拥有它们。
多,没有用,适合最重要
适当的钱使你无后顾之忧,生活如鱼得水;拥有过多,你开始烦恼如何投资。如何不被觊觎者骗走。你可能会因股票一日跌停的损失而得忧郁症,也可能因一日涨停而休克;你担心情人与子女爱的是你的钱而不是人情人也是如此,很多人的内心里都渴望成为万人迷,以“有很多人追我”为光荣,忘记了自己只要一个“对”的人。
有得多容易,有得巧难,要我们回归清贫生活,以现代社会而言实在虚伪,但我们值得想想,什么才是最适合的,多,有时并没有用。
我记得理财圣经的作者黄培源博士曾说:“有钱很愉快,但如果你拥有的钱超过一亿,你就会开始不快乐了。”大部分人一辈子当然还不会拥有一亿,还没资格想象那种不快乐,但他对有钱人的观察,自有相当的洞析力。我也记得纪伯伦所写的:“上帝是公平的,因为一个睡在丝绒床垫上的人,并不会比一个以大地为席的人能拥有好梦。”
在对的时间,才会做对的事
从前有一段时间,我似为,我很能控制自己的情绪了,不管再累再忙,我的情绪应该没有什么太大的差别。
... -->>
做得多不如做得对
我一直有个可怕的毛病,有一堆事情等待我处理时特别明显。比如说,我通常在早上写稿,中午自己弄东西给自己吃“贪多务得”的习惯在这时候便展现无遗。
我会先把煮水饺的水烧开,然后,看一看阳台上的花木,有几片桔黄的叶子该剪掉了,我立刻戴上了手套,寻找园艺用的剪刀。打理花木时我看见昨天晒的衣服还没收,待会儿可能要下雨了,于是我又放下剪刀,把衣服收进衣柜里。这时发现衣柜里的衣服放得有点不顺眼,又顺手理了理
糟糕,水老早煮滚了,我放了水饺,心想,为什么不连餐后咖啡一起煮,省点时间呢?于是然后我又等得不耐烦了,随手翻开书架上昨天买的书,趁着空当读了起来。
有一次,因为发现水饺快被我煮烂了,情急之下,赶快熄火,掀开锅盖时,不幸地被旁边正在加热的摩卡咖啡壶所吐出的蒸气烫伤。
一次只做一件事
是的,我贪多务得,企图在最短的时间内做最多的事。我一边用冰敷着我的手臂,一边检讨,我为什么要一口气做这么多事?我真的省了时间了吗?我把每一件事都做好了吗?
答案是,没有。而且除了烫伤我的手之外,还不知道损失了多少脑细胞。我为什么要把自己搞得这么紧张,明明只是在做家事?于是我想到了高中以前的数学课。
数学对我来说,一直是“不管我怎么努力,我都考得不太好”的一科,几乎从“国小”以来就是这样。其他的科目不太费力就可以在班上名列前茅,但是天知道,数学花了我多少力气,却没有我觉得“应得”的成绩。如果老师的题目出得难了点,有时,还会发生整张考卷看不懂的情况(通常是三五题看不懂就自己吓自己),使我很沮丧。到了高三,我想,放弃算了。
有一次,题目既多又难,让每个同学都在哀声叹气。我忽然看到了一线曙光。“慢慢来,能做多少就做多少吧。管他能得几分呢?”我开始选择可能会的那一题开始做起,十分确定自己做对了之后,再慢条斯理进攻下一题,然后,再做下一题。真的不会,就放手,用耐心跟时间磨,完全不管时间到了没有。结果,出乎意料的,我竟然考及格了。
最好笑的事是,那一次考试是台北市的数学资优生甄试,北一女全校只有七十多个人及格可以参加复试。
天晓得我以前拿的都是二三十分的成绩,数学老师跌破眼镜,笑着说:“有进步,有进步!”
把轻重缓急分出来
做得多不如做得对,我这才发现自己原来的毛病出在哪里。对于数学,我不是不能理解,只是反应比较慢,至少,是比全班大多数同学慢。而我一直想把每一题都做完,对时间的恐惧加上对自己能力的否定,使我在惊慌下反而把该会的都在不够谨慎的状况下做错了。从此我谨记这个教训,能做多少就做多少。在联考时,我至少也还答对了一半题目。不乱回答的好处是,不必担心扣错。
我常常得克服自己以“贪多务得”来处理手边一堆事情的毛病,也尽量不要让自己在同一时间内处理那么多事情,至少先把先后顺序和轻重缓急分出来,把重要的事情先做好。当上班族的时候,我看过很多每天在抱怨压力太大、手边事情太多做不完的人。
我常发现,他们的事情做不完,是因为他们把自己搞得很混乱,根本不想把任何一件事先做完。所谓压力,令人讨厌也令人耽溺,如果不把压力联盟各个击破,就会一直泡在压力里。
不必担心做不完,该担心的是,如何把第一件事做完再做第二件;就像在读书的时候一样,如果你在准备历史时,想着明天还有地理考试,还要考论语、孟子的默书,你永远无法把真正该放进脑袋里的东西好好装进去。而且,当脑袋混乱时,你的情绪一定好不了。
有得多不如有得巧
“量少质精”和“重质不重量”每个人都会说,但怎样身体力行,而不是只让它变成口头上的自我安慰,确实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
我的衣橱中“货色”的更替和转变,给我很大的启示。
由于“存货”空间不足,我必须不定期地把某些穿不着的衣服清出来。从清理衣橱中,我看到自己在“决定拥有”时的盲点。被清出的衣物,不是穿了总觉不对劲从未派上用场的,就是一季穿不上一次,或是穿上之后不但没给自己加分,只有扣分的。
为什么当初我会兴致勃勃地买下这些每次穿上它,照完镜于后都会让我皱眉头的衣服呢?
常常是因为贪小便宜,折扣嘛,牌子不错,卖得这么便宜,不买可惜。不然就是因为刚好有时间逛街,既来之则买之做纪念。
有一柜的衣服,不如有几件能加分的衣服
很多人跟我有一样的看法,在非折扣期“忍痛”买下的衣服,总比折扣期买的衣服适合自己,在衣柜中留得比较久,穿上身的频率也比较高。花同样多的钱,在“最后折扣”时也许可以买上两件、三件,但那两三件被派上场的频率,总不如非折扣期看上的那一件。
在几次清衣柜之后,我终于觉悟了:不管多便宜,如果一季只能穿一次,或穿上之后只会扣分的,绝对不买,免得变成“环保的罪人”从此,我购物的失误率少很多。
有得多不如有得巧。如果衣柜里都是适合你。会加分的衣服,你不需花太多时间,就可以漂漂亮亮地出门,所节省的“时间成本”绝对值回票价。有一柜衣服,不如有几件能加分的衣服,非关价格和名牌。
不只是衣服的问题,所有会占空间的“动产”、“不动产”都一样。有华厦千万间,不如有一间能住得舒适安全的房子,不然,就会变成负担。就像美国许多拥有度假别墅的千万富豪共同的经验:那间房子让你最快乐的两天,就是你买进和卖出那两天。
食物也是一样,现代人都懂吃得多、吃得好会带来庞大的副作用。可惜的是我们在决定拥有一样东西时,很少考虑到多了是否会造成负面效果。我们沉浸在“数大便是美”的所有人的喜悦里,炫耀着自己的所有物。如果它没有恰如其分的实用性,我们并不算真正拥有它们。
多,没有用,适合最重要
适当的钱使你无后顾之忧,生活如鱼得水;拥有过多,你开始烦恼如何投资。如何不被觊觎者骗走。你可能会因股票一日跌停的损失而得忧郁症,也可能因一日涨停而休克;你担心情人与子女爱的是你的钱而不是人情人也是如此,很多人的内心里都渴望成为万人迷,以“有很多人追我”为光荣,忘记了自己只要一个“对”的人。
有得多容易,有得巧难,要我们回归清贫生活,以现代社会而言实在虚伪,但我们值得想想,什么才是最适合的,多,有时并没有用。
我记得理财圣经的作者黄培源博士曾说:“有钱很愉快,但如果你拥有的钱超过一亿,你就会开始不快乐了。”大部分人一辈子当然还不会拥有一亿,还没资格想象那种不快乐,但他对有钱人的观察,自有相当的洞析力。我也记得纪伯伦所写的:“上帝是公平的,因为一个睡在丝绒床垫上的人,并不会比一个以大地为席的人能拥有好梦。”
在对的时间,才会做对的事
从前有一段时间,我似为,我很能控制自己的情绪了,不管再累再忙,我的情绪应该没有什么太大的差别。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