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奇热小说网 www.qirexs.com,聃聃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稍稍认得几个字的中国人,都应该知道李绅这首悯农诗。这20个字,反映了作者对农民的体恤,对粮食的尊重。我以为,这里面还有一层对道德意识的呼唤:不管你有多富,不管你家里的粮囤有多高,你也不该奢侈浪费,遭贱粮食。

    世世代代,浪费粮食被认为是可耻的,罪孽的。我们那边农村里,大人给小儿喂饭时,若有饭粒落在桌上,必捡起来塞入自己或小儿口中。待到孩子们自己能拿碗筷了,吃完饭的碗底一定要检查的,若有遗粒,必须一粒粒捡光,否则不让下桌。我家邻居一位老人更为严厉,哪个孩子糟蹋了粮食,他们就恶狠狠地骂:叫雷公劈死你!叫你下辈子变作畜牲,光吃草吃不上粮食!

    待到我能看懂聊斋,就发现那里有个有钱的大胖子,他年轻时“每食包子,辄弃其角,狼籍满地”人家给了他个外号,叫“丢角太尉”这家伙到了暮年,却穷得连饭也没得吃了,胖人一瘦,就瘦出奇观:两肱松垮的皮肉如布袋一样垂下来。别人又送了他一个外号,叫“募庄僧”我想,这就是暴殄天物的报应了。

    农乡下都用大铁镬做饭,烧的是柴火,那饭烧得比城里的好吃,且要结出一层厚厚的锅巴来。乡下的孩子没有零食,吃锅巴就成了高兴的事。那东西喷香,有嚼头,又经得起饿,所以极受欢迎。如果再费糜一点,可以在锅巴上涂一点猪油,撒一些白糖,再用文火稍稍加热,待到白烟腾起,那锅巴会小声地噼啪响,热乎乎地铲下来,就是天下最好的美食,孩子们争啊,大人们也抢,一屋子都显得热气腾腾喜气洋洋的。

    可是这样的日子极少。遇到年成不好,农民们就“撮米煮成粥一瓯,微风吹得浪咻咻”了。大凡像我这般年纪的人,都经过上世纪那可怕的三年。那时候的物质匮乏就不说了,单说粮食,城镇居民还有一月几十斤的粮票,而“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农民们,却常常得用非粮食的东西充饥,如瓜秧、薯藤、苎蔴叶、甘蔗渣、浮生植物、老鼠和观音土。有句老话叫“苦得啃树皮吃草根”;我想这是文人的夸张罢了,因为真正的灾荒岁月,又有多少树皮可剥多少草根可挖的呢?不经事的年轻人以为当年农民们懒惰,其实恰恰相反,当年他们都在日以继夜大干快上呢,正是应了李绅的另两句诗: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我们家因为有母亲的每月的30斤粮票,比纯粹的农家要好些,但弟妹们还都饿得两眼青几几,瘦得皮包骨的。母亲得了浮肿病,脚背一按一个坑,那些坑坑半天都起不来。有一天母亲在课堂上讲课,两眼一黑就昏死过去了。她的同事们急忙请来医生,那时的医生真好当,一勺葡萄糖粉冲水喂下去,母亲就悠悠地醒过来了。

    附近有几个十来岁的女孩被送到深山冷岙里去,给那些娶不上老婆的老光棍做童养媳,她们被叫做“换番薯囡”因为大山里天高皇帝远,山民们可以多种几兜薯类几茎玉米,不怕被当作资本主义尾巴而被强行割掉,更没有那些“运动员们”动不动把他们拉去批斗。

    所以当年的人对粮食都是诚恐诚惶的。村干部的权力至高无上,谁和他亲...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