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热小说网 www.qirexs.com,弃妇的极致重生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话说,吴王之乱后,太子大赏功臣的时候,顺便也给打酱油的崔幼伯升了官,品级不高,正六品下阶。
无端升官,崔幼伯多少有些心虚,在萧南的引导下,他将更多的精力投在活字印刷的研制中,当然不是让他亲自去雕刻单字、排版什么的,而是由他亲自抄录出印刷时最常用的单字。
崔幼伯的书法不错,唐楷写得尤其好,他抄录好的字,几乎可以直接用来当初级版的印刷体。
接着,崔家内院又发生了婆媳大战的事,崔幼伯夹在亲娘和妻子中间,左右为难,偏几个侍妾也不安分,整日里有事没事的往他的书房溜达,就连他的表妹也是如此,只要他一夜不去北院,表妹就会命丫鬟去各处寻他。
家中诸事烦扰,娘子又待他极冷淡,崔幼伯想解释呢,娘子还故意装作听不懂的样子,继续把他当客人招待。
就连三个孩子也
唉,每每想到家里那些烦心事,崔幼伯就不想回家。
于是,他更加勤奋的工作着,除了日常的抄字、抄书,他还时不时的亲自跑到萧家工坊去查看进度。
有时想到了什么好办法、新点子,崔幼伯也会直接奔赴工坊与匠人们探究。
有付出就有回报,崔幼伯发狠的工作了十来天,今日,活字印刷术终于研制成功,他亲手印出了大唐第一篇文章。
“太公家教?”
萧南接过那张纸,展开一看,只见那六寸长、四寸宽的白纸上。工工整整的印着太公家教的几句文章。
崔幼伯坐在萧南身侧,抽出帕子擦了擦额上的汗。见小几上放着一盏茶,他也不管凉热。抓起来就喝了两大口。
“怎么样?效果不错吧?”
说起来,着手研制活字印刷术,是崔幼伯几年来真正花心思做的一件事。
努力了这么久,终于实验成功了,崔幼伯说不出有多高兴。
这种来源于事业上的巨大成就感,实在太美妙了,简直比三伏天喝冰水还要爽快。
萧南仔细看了看,点点头,嗯。确实不错,字体略大,墨迹清晰,虽比不上后世印刷品那般精致,但就目前来说,已经非常棒了。
她抬起头,笑着说道:“郎君,恭喜你。”
确实值得恭喜,活字印刷术的提前问世。绝对可以让崔幼伯以及萧家名垂青史。
被萧南冷淡了好几天,再次看到她真挚的笑容,崔幼伯很高兴,还忍不住谦虚道:“没什么。没什么,呵呵,印刷术能成功。多亏了娘子和岳父的大力支持呀。”
萧南但笑不语,崔幼伯说的没错。整件事原就是她一手策划的,为得就是帮崔幼伯立功。不过。有了前世的教训,这次她推出印刷术的时候,特意将娘家一起推了出来,印刷术成功了,萧家也能扬名获利。
经历了前一段时间的心理历程,萧南很庆幸自己当时的决定——男人若是靠不住了,她还有娘家。
崔幼伯并不知道萧南此时的想法,他还兀自兴奋着“对了,娘子,你说我们应该首印哪部书?”
他拿回来的这张只是测试版,他还须得印刷一套完整的书籍,呈给圣人或者太子御览。
首部印刷品?
萧南也来了兴致,她甚至有些恶趣味的建议:“不如印刷一卷金刚经吧,再请匠人刻几版佛教经义的图画作插图,这样有文有图,圣人见了也必喜欢。”
“金刚经?”崔幼伯沉吟片刻,有些犹豫的说道:“倒也不是不行,但金刚经的字数并不多,只堪堪几千字——”
印出来也不过十几页,就算加上图画,也不足二十页,未免太少了些。
崔幼伯好容易研制成了印刷术,这会儿他正在兴头上,特别想印一部鸿篇巨著,至少要装订成几本甚至十几本厚厚的书册,这样送到宫里也好看些呀。
几千字?太少了吧,真不够他显摆的。
萧南猜出崔幼伯的心思,想了想,道:“那就印制一套贞观律吧。”这可是皇帝登基二十多年功勋的象征之一呀。
这样既满足了他想显摆的心思,还能顺便拍拍领导的马屁,何乐为不为呢。
一想到拍马屁,萧南又有了主意“对了,还可以将圣人和太子的诗作汇编成集,然后印制出来,权作献礼了。”
崔幼伯闻言,双眼一亮,用力拍了拍大腿,道:“好,就按娘子说的办。”
三日后。
李荣身着紫色圆领襕衫,神态悠闲的来到东宫。
他是来告辞兼告状的。
过去半个月多的时间里,李荣和他老子反复磨牙,说得他嗓子都要哑掉了,终于说服了阿耶,许他再出去闯荡几年。
摆平了自家老子,李荣又将家中的事务安排了一通,准备跟圣人、太子辞了行,便直接奔赴东海。
他刚从太极宫出来,得了一堆圣人赏赐的东西。
现在,他还要去东宫,不过他去见太子并不只为了辞行,更重要的是告状。
那日,安同郡主竟敢那般羞辱与他,事后还数次邀请他去宴饮、打马球,偶尔碰到了,她还会说一些极富暧昧的话语挑逗他,真是太不把他放在眼里了。
现在太子还没登基呢,安同就敢把他堂堂荣国公当成可以狎玩的宠物,倘若是日后她真成了公主,还不定怎么嚣张呢。
李荣想过了,他必须在太子上位前弄掉安同,因为现阶段,太子不是皇帝,他还有诸多顾忌,更不会为了一个庶女而毁掉当前这大好的局面。
站在东宫台阶下,李荣整了整衣冠,梳理了下思路。沉稳的拾级而上。
太子刚忙完了正事儿,命人煎了茶汤。忙里偷闲的品茶用点心。
一听李荣来了,太子忙命人请进来。
说实话。李荣父子并不是真正的太子党,但太子还是很重视他们爷儿俩。
原因无他,李荣父子是死忠保皇派,一心一意只听皇帝的话。
但,这对太子已经足够,李荣父子虽不向着他,却又不心向吴王或者魏王。另外,在皇帝允许的情况下,他们还会帮助太子。
比如之前的京城动乱。若没有李荣单枪匹马的在京城、宫城进进出出,太子也不可能这么顺利的拿下吴王。
除此之外,太子看重李荣,并愿意给他升爵的主要原因,则是李荣无心仕途,更不关心宗室里的纷争,相较于其它权贵们的明争暗斗,李荣的恣意江湖,更让太子放心。
嗯。忠心,没野心,还极有能力,李荣这样的人才。太子必须招揽。
李荣走进偏殿,恭敬的行礼。
太子从案几后走出来,笑呵呵的对李荣说:“大郎无需多礼。你来的正好,孤刚命人煎了茶汤。陪孤一起用吧。”
“多谢殿下。”李荣闻言,再次行礼道谢。跪坐在太子对面。
太子亲自将茶盏递给李荣,随意的扬了扬下巴“尝尝。”
太子这般随意,显是将他当自己人看待,李荣也没有客套,直起身子双手接过茶盏,点头致谢。
呷了一口温热的茶汤,李荣微眯着眼睛细细品味了一番,赞道:“好茶。”
太子见李荣很上道,也觉得满意,笑着说道:“这是今年新贡的团茶,等大郎回去的时候,孤命人给你带一些。”
李荣忙放下茶盏,直起身子拱手谢道:“谢殿下赏赐。”
闲话了几句,李荣进入正题,告诉太子自己欲往东海游历。
太子知道李荣是宗室里的一朵奇葩,不爱玩乐、不爱热闹、不爱女色、不爱银钱,偏偏喜欢仗剑行走四方。
之前李荣忽然返京,也是接到圣人的宣召,知道朝中有大事,这才回来。
如今大乱已平,京中恢复了往日的平静,依着李荣狂放不羁的性子,他能在京中这个四方的城池里久待才怪。
所以,听了李荣的请求,太子一点儿都不意外“孤素知你是个洒脱的性子,既然决定了要出去,那就去吧。只一点,一定要注意安全,孤可不想再次看到你的时候,你又被什么人砍伤了。”
李荣不好意思的笑了笑,他知道,太子在调侃他在吴王之乱时被个游侠儿伤了肩膀的事儿。
两人正说笑着,内侍进来回禀:“殿下,弘文馆学士崔幼伯求见。”
“崔幼伯?”太子一怔,好一会儿才想起这人是谁“可是襄城郡主的夫君?”
“是。”内侍忙答应道。
太子放下茶盏,敛住笑容,问道:“哦?他此时求见孤可有何要事?”
不过是个小小的文官,若不是有萧家这层关系,太子还真不会把崔幼伯放在眼里。
“禀殿下,崔学士是来复命的。”
“复命?复什么命?”太子不解,他每天处理那么多的政务,哪里记得自己曾对一个六品小官下过什么命令。
太子下意识的扭过头看向身后的屏风,目光掠过素白屏风上标注的一行行小字,最后,他的视线停留在一行朱色小字上。
这是太子跟圣人学习的习惯,每每有什么重要的事情,或者重要的人物,他都用笔直接记在座后的屏风... -->>
话说,吴王之乱后,太子大赏功臣的时候,顺便也给打酱油的崔幼伯升了官,品级不高,正六品下阶。
无端升官,崔幼伯多少有些心虚,在萧南的引导下,他将更多的精力投在活字印刷的研制中,当然不是让他亲自去雕刻单字、排版什么的,而是由他亲自抄录出印刷时最常用的单字。
崔幼伯的书法不错,唐楷写得尤其好,他抄录好的字,几乎可以直接用来当初级版的印刷体。
接着,崔家内院又发生了婆媳大战的事,崔幼伯夹在亲娘和妻子中间,左右为难,偏几个侍妾也不安分,整日里有事没事的往他的书房溜达,就连他的表妹也是如此,只要他一夜不去北院,表妹就会命丫鬟去各处寻他。
家中诸事烦扰,娘子又待他极冷淡,崔幼伯想解释呢,娘子还故意装作听不懂的样子,继续把他当客人招待。
就连三个孩子也
唉,每每想到家里那些烦心事,崔幼伯就不想回家。
于是,他更加勤奋的工作着,除了日常的抄字、抄书,他还时不时的亲自跑到萧家工坊去查看进度。
有时想到了什么好办法、新点子,崔幼伯也会直接奔赴工坊与匠人们探究。
有付出就有回报,崔幼伯发狠的工作了十来天,今日,活字印刷术终于研制成功,他亲手印出了大唐第一篇文章。
“太公家教?”
萧南接过那张纸,展开一看,只见那六寸长、四寸宽的白纸上。工工整整的印着太公家教的几句文章。
崔幼伯坐在萧南身侧,抽出帕子擦了擦额上的汗。见小几上放着一盏茶,他也不管凉热。抓起来就喝了两大口。
“怎么样?效果不错吧?”
说起来,着手研制活字印刷术,是崔幼伯几年来真正花心思做的一件事。
努力了这么久,终于实验成功了,崔幼伯说不出有多高兴。
这种来源于事业上的巨大成就感,实在太美妙了,简直比三伏天喝冰水还要爽快。
萧南仔细看了看,点点头,嗯。确实不错,字体略大,墨迹清晰,虽比不上后世印刷品那般精致,但就目前来说,已经非常棒了。
她抬起头,笑着说道:“郎君,恭喜你。”
确实值得恭喜,活字印刷术的提前问世。绝对可以让崔幼伯以及萧家名垂青史。
被萧南冷淡了好几天,再次看到她真挚的笑容,崔幼伯很高兴,还忍不住谦虚道:“没什么。没什么,呵呵,印刷术能成功。多亏了娘子和岳父的大力支持呀。”
萧南但笑不语,崔幼伯说的没错。整件事原就是她一手策划的,为得就是帮崔幼伯立功。不过。有了前世的教训,这次她推出印刷术的时候,特意将娘家一起推了出来,印刷术成功了,萧家也能扬名获利。
经历了前一段时间的心理历程,萧南很庆幸自己当时的决定——男人若是靠不住了,她还有娘家。
崔幼伯并不知道萧南此时的想法,他还兀自兴奋着“对了,娘子,你说我们应该首印哪部书?”
他拿回来的这张只是测试版,他还须得印刷一套完整的书籍,呈给圣人或者太子御览。
首部印刷品?
萧南也来了兴致,她甚至有些恶趣味的建议:“不如印刷一卷金刚经吧,再请匠人刻几版佛教经义的图画作插图,这样有文有图,圣人见了也必喜欢。”
“金刚经?”崔幼伯沉吟片刻,有些犹豫的说道:“倒也不是不行,但金刚经的字数并不多,只堪堪几千字——”
印出来也不过十几页,就算加上图画,也不足二十页,未免太少了些。
崔幼伯好容易研制成了印刷术,这会儿他正在兴头上,特别想印一部鸿篇巨著,至少要装订成几本甚至十几本厚厚的书册,这样送到宫里也好看些呀。
几千字?太少了吧,真不够他显摆的。
萧南猜出崔幼伯的心思,想了想,道:“那就印制一套贞观律吧。”这可是皇帝登基二十多年功勋的象征之一呀。
这样既满足了他想显摆的心思,还能顺便拍拍领导的马屁,何乐为不为呢。
一想到拍马屁,萧南又有了主意“对了,还可以将圣人和太子的诗作汇编成集,然后印制出来,权作献礼了。”
崔幼伯闻言,双眼一亮,用力拍了拍大腿,道:“好,就按娘子说的办。”
三日后。
李荣身着紫色圆领襕衫,神态悠闲的来到东宫。
他是来告辞兼告状的。
过去半个月多的时间里,李荣和他老子反复磨牙,说得他嗓子都要哑掉了,终于说服了阿耶,许他再出去闯荡几年。
摆平了自家老子,李荣又将家中的事务安排了一通,准备跟圣人、太子辞了行,便直接奔赴东海。
他刚从太极宫出来,得了一堆圣人赏赐的东西。
现在,他还要去东宫,不过他去见太子并不只为了辞行,更重要的是告状。
那日,安同郡主竟敢那般羞辱与他,事后还数次邀请他去宴饮、打马球,偶尔碰到了,她还会说一些极富暧昧的话语挑逗他,真是太不把他放在眼里了。
现在太子还没登基呢,安同就敢把他堂堂荣国公当成可以狎玩的宠物,倘若是日后她真成了公主,还不定怎么嚣张呢。
李荣想过了,他必须在太子上位前弄掉安同,因为现阶段,太子不是皇帝,他还有诸多顾忌,更不会为了一个庶女而毁掉当前这大好的局面。
站在东宫台阶下,李荣整了整衣冠,梳理了下思路。沉稳的拾级而上。
太子刚忙完了正事儿,命人煎了茶汤。忙里偷闲的品茶用点心。
一听李荣来了,太子忙命人请进来。
说实话。李荣父子并不是真正的太子党,但太子还是很重视他们爷儿俩。
原因无他,李荣父子是死忠保皇派,一心一意只听皇帝的话。
但,这对太子已经足够,李荣父子虽不向着他,却又不心向吴王或者魏王。另外,在皇帝允许的情况下,他们还会帮助太子。
比如之前的京城动乱。若没有李荣单枪匹马的在京城、宫城进进出出,太子也不可能这么顺利的拿下吴王。
除此之外,太子看重李荣,并愿意给他升爵的主要原因,则是李荣无心仕途,更不关心宗室里的纷争,相较于其它权贵们的明争暗斗,李荣的恣意江湖,更让太子放心。
嗯。忠心,没野心,还极有能力,李荣这样的人才。太子必须招揽。
李荣走进偏殿,恭敬的行礼。
太子从案几后走出来,笑呵呵的对李荣说:“大郎无需多礼。你来的正好,孤刚命人煎了茶汤。陪孤一起用吧。”
“多谢殿下。”李荣闻言,再次行礼道谢。跪坐在太子对面。
太子亲自将茶盏递给李荣,随意的扬了扬下巴“尝尝。”
太子这般随意,显是将他当自己人看待,李荣也没有客套,直起身子双手接过茶盏,点头致谢。
呷了一口温热的茶汤,李荣微眯着眼睛细细品味了一番,赞道:“好茶。”
太子见李荣很上道,也觉得满意,笑着说道:“这是今年新贡的团茶,等大郎回去的时候,孤命人给你带一些。”
李荣忙放下茶盏,直起身子拱手谢道:“谢殿下赏赐。”
闲话了几句,李荣进入正题,告诉太子自己欲往东海游历。
太子知道李荣是宗室里的一朵奇葩,不爱玩乐、不爱热闹、不爱女色、不爱银钱,偏偏喜欢仗剑行走四方。
之前李荣忽然返京,也是接到圣人的宣召,知道朝中有大事,这才回来。
如今大乱已平,京中恢复了往日的平静,依着李荣狂放不羁的性子,他能在京中这个四方的城池里久待才怪。
所以,听了李荣的请求,太子一点儿都不意外“孤素知你是个洒脱的性子,既然决定了要出去,那就去吧。只一点,一定要注意安全,孤可不想再次看到你的时候,你又被什么人砍伤了。”
李荣不好意思的笑了笑,他知道,太子在调侃他在吴王之乱时被个游侠儿伤了肩膀的事儿。
两人正说笑着,内侍进来回禀:“殿下,弘文馆学士崔幼伯求见。”
“崔幼伯?”太子一怔,好一会儿才想起这人是谁“可是襄城郡主的夫君?”
“是。”内侍忙答应道。
太子放下茶盏,敛住笑容,问道:“哦?他此时求见孤可有何要事?”
不过是个小小的文官,若不是有萧家这层关系,太子还真不会把崔幼伯放在眼里。
“禀殿下,崔学士是来复命的。”
“复命?复什么命?”太子不解,他每天处理那么多的政务,哪里记得自己曾对一个六品小官下过什么命令。
太子下意识的扭过头看向身后的屏风,目光掠过素白屏风上标注的一行行小字,最后,他的视线停留在一行朱色小字上。
这是太子跟圣人学习的习惯,每每有什么重要的事情,或者重要的人物,他都用笔直接记在座后的屏风...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