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热小说网 www.qirexs.com,明臣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开国初期的数十人发展到现在的上万宗室子弟,各省的地方存粮的百分之八十用来养活越来越多的大明宗室子孙,想必以后这个数额还会增加的。
“居然有这么多啊。”还是宗室子弟的时候,朱厚熜当然不会觉得这个数额有什么不妥之处,但是现在成为皇帝,考虑的角度当然不一样了,听张信这么一说,马上觉得用全国赋税的近半,来养皇室子弟,似乎、好像、可能有些不对,而且朱厚熜没有怀疑这是张信胡言乱语,因为这种事情一核对就明白了。
“还有就是,每年江南的起运粮中三百万石折金花银七十余万两,其中部分作军官及勋爵傣禄,其余归入宫廷内帑供后宫支用。”张信继续说道,这部分钱明显不够,可能要从太仓库银中支取了。
“整治二十四衙门之后,宫内的花销也节省许多。”朱厚熜也意识到可能这七十余万两不够应付宫里开支吧。
“每年槽粮四百万石,供应京军、蓟州驻军和朝廷各署官员俸禄,还有白粮十七万石,供内宫消费,南京岁费粮一百万石左右,“九边”岁费军粮三百万石至八百万石左右,这个随北蒙是否犯边而定,林林总总加起来,大约在二千一百万石至二千六百万石之间。”张信仔细分析说道。
“这么说来,今年的赋税不仅没有节余,可能还会亏空?”朱厚熜额眉紧锁,毕竟财政赤字是谁也不想看到的。
“这只是臣大略估算而已,各地的汛情旱灾不断,还有暴民作乱,赈灾平叛也是不少的开销啊,还有就是明年皇上可能大婚,婚仪用度之资也不能省,……。”张信开始滔滔不绝的叙说起来,把财政赤字严重扩大。
“大明朝风调雨顺的,哪里有这么多灾祸。”见到朱厚熜脸色不断变差,担心张信因此被斥责,黄锦连忙在旁边提醒说道。
“是臣失言了,请皇上恕罪。”张信醒悟过来,连忙行礼说道,还没有发生的事情,自己这样说,岂不是在诅咒吗。
“不然,天有不测之风云,张侍读考虑得很周详。”朱厚熜明白张信这是为自己着想,当然不会有责怪之意,只是听到张信这席话,身上的压力倍增,每日百官的奏折都没有提过这些事情,如果不是张信提醒,自己一直以为大明是太平治世,没有什么严重问题呢,毕竟地方上的动荡,根本没有影响到大局,朱厚熜从来没有放在心上。
“事情还不仅如此,皇上即位时曾下诏书,明年天下田赋减半。”张信苦笑提醒道:“不知道皇上到时如何应付这此开支?”
朱厚熜脸色一变,当时自己只顾着与民同乐,下发这首诏书之后,得到百官的拥护,没有想过问题居然这么严重,如果真如张信所说,那去哪里找这么多粮银来填补亏空啊。
“既然张侍读知道这事情,肯定有解决之道吧。”朱厚熜期待问道,现在太仓和内帑加起来也不过百多万两银子,哪里有余钱啊。
“亏空之事暂且不提,皇上,臣近日来翻查户部典册的时候,偶然发现一个奇怪的事情,让臣震惊之极。”张信严肃说道。
“你发现了什么?”朱厚熜询问道,知道张信不会在这个时候,提起一些无关紧要事情的,这这现肯定与赋税有关。
“臣发现,自洪武朝到弘治朝百四十年间,天下额田已减强半,按理说,当年开国之初,因为战乱之故,人烟稀少,耕田不多那也是情有可原的,但是百多年来,大明国力日盛,人丁众多,开垦荒地的应该不在少数,怎么额田反而比洪武朝的时候更加少了呢?这真让臣百思不得其解啊。”张信一脸疑惑说道。
“张侍读,此话当真?”朱厚熜脸色铁青起来,经过张信在安陆开垦梯田之后,他自然明白额田数目只会增加,绝对不会减少的,这肯定是有人把自家的耕田隐瞒不报,以逃脱朝廷的征税。
“皇上可令户部的孙大人查证,若是臣有半句虚言,任凭皇上处置。”没有把握的事情,张信从来不愿意做的。
“朕自然是相信张侍读的。”想到就是因为这个原因,使得自己的收入减少近半,朱厚熜的火气也逐渐冒了上来。
“皇上,此事关系国本,可不能轻而视之啊。”张信提醒道,这不是他在危言耸听,要知道大明朝可是全靠农业支撑起来的,若是田赋日益锐减,早晚会出问题的,只不现在张信提早几年向朱厚熜汇报而已。
“朕心里明白,还是张侍读忠心为国,总是在提醒朕治国安邦之事。”朱厚熜感慨说道,朝廷百官之中,能有一半像张信这样为自己考虑,自己哪里会总是生气。
“臣身为大明朝廷的臣子,虽然职微位低,但自当上报天子朝廷,下为民间百姓,这是臣的本份,当不得皇上夸奖。”漂亮话谁不会说,张信自然也不例外。
“既然知道此患,张侍读可有解决之法?”朱厚熜虚心请教起来,心中闪过上次清庄田之事。
“皇上,此事关系重大,不如召集各位大学士加以讨论,几位学士经验丰富,自然明白该如何处理此事的。”张信推脱说道,事情都由自己说了,还要其他官员做什么,况且若是出主意肯定会得罪人的,能撇清关系自然最好。
“张侍读言之有理。”朱厚熜点头,也认为像这种涉及到国本的事情,确实要和几个重臣商量一下,听取他们的意见,虽然不想承认,但是朱厚熜心里也明白,与几个老臣相比,自己在处理朝政上,确实还显生嫩。
“皇上,若是各位学士问起您是怎么知道这事的,皇上可否不提及微臣。”张信讪笑说道:“臣从户部借取典册的事情,怎么说也不够光明,若是让御史言官知道,少不了再参微臣几本,这话的话,微臣都不知如何自处。”
“放心,朕到时就说是鲍忠查证江南赋税情况下发现的。”朱厚熜微笑道,心中却是为之一动,觉得张信立了这么多功,自己总是在口头上夸奖而已,也是时候把张信的职位挪动一下了,不仅要升一级,还要给他安排个实缺。
张信离宫之后,朱厚熜马上吩咐太监去把几位大学士召过来,这件事情虽不急不来,但是非常重要,朱厚熜不想再拖下去,想尽快解决。
“臣等参见皇上。”几个大学士听到朱厚熜的旨意,来到暖阁后按礼拜见皇帝,被赐座坐下之后,心里也随之疑惑起来,除去刚官复原职的费宏不说,其他几人已经好久没有被朱厚熜这样单独召见过了,想见皇帝也只有在太和殿里。
“不知道皇上为何事召见臣等。”沉默片刻之后,杨廷和首先开口说道,心里已经决定,如果朱厚熜是为了兴献王仪注事情的话,还是坚持已见。
“今日召见几位学士,是想与几位商讨一件关及国本之事。”朱厚熜平淡说道,但是眉间还是露出一缕忧虑之色。
“关及国本?臣不明白,还请皇上明示。”毛纪额头一皱,根本不想信有这样的事情,以为是哪个官员在皇帝面前危言耸听,想以惊世骇俗之论向皇帝邀功请赏。
“大明开国至今已经有一百多年,在历代先皇励精图治之下,虽然不敢说盛世大同,但也是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朱厚熜轻轻说道:“更是把大明世敌北蒙拒之关外,太祖皇帝金戈铁马打下来的江山不曾丢失寸土。”
“皇上所言极是。”几个学士唯唯诺诺起来,这样的话可不能反驳,心里却越加困惑起来,弄不清楚皇帝到底是什么意思。
“既然国内无忧,外患又不能危及社稷,那怎么天下额田怎么会减半的。”朱厚熜皱眉说道,田地肯定不会无缘无故减少的,其中必然是有原因的。
“额田减半?皇上何出此言。”杨廷和心眼眉一动,心里不平静起来,自己身为首辅都没有看到过这样的疏折报告,皇帝是怎么知道的。
“皇上,此事非同小可,可不能听信谣言啊。”毛纪还是不怎么相信,事实证明阁臣们从来没有统计过历朝耕田数量,也没有这个兴趣去理会,就连户部尚书,最关心的也是每年的赋税粮银,从不会去追究耕田增多还是减少。
“朕已经让人查实取证,事情绝无虚假。”朱厚熜非常相信张信,认为张信统计的数据根本不会错误的。
“皇上,不如召户部尚书孙交前来一问,便能可知道此事是否属实。”蒋冕提议道,心中也相信皇帝不会无的放矢的,肯定有自己的依据。
“黄锦,去把孙尚书请来。”朱厚熜吩咐道,看到几个阁臣淡定的模样,他心里有些不乐意起来,难道他们不知道这件事情的严重性吗。(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www.qidian.com,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未完待续)
开国初期的数十人发展到现在的上万宗室子弟,各省的地方存粮的百分之八十用来养活越来越多的大明宗室子孙,想必以后这个数额还会增加的。
“居然有这么多啊。”还是宗室子弟的时候,朱厚熜当然不会觉得这个数额有什么不妥之处,但是现在成为皇帝,考虑的角度当然不一样了,听张信这么一说,马上觉得用全国赋税的近半,来养皇室子弟,似乎、好像、可能有些不对,而且朱厚熜没有怀疑这是张信胡言乱语,因为这种事情一核对就明白了。
“还有就是,每年江南的起运粮中三百万石折金花银七十余万两,其中部分作军官及勋爵傣禄,其余归入宫廷内帑供后宫支用。”张信继续说道,这部分钱明显不够,可能要从太仓库银中支取了。
“整治二十四衙门之后,宫内的花销也节省许多。”朱厚熜也意识到可能这七十余万两不够应付宫里开支吧。
“每年槽粮四百万石,供应京军、蓟州驻军和朝廷各署官员俸禄,还有白粮十七万石,供内宫消费,南京岁费粮一百万石左右,“九边”岁费军粮三百万石至八百万石左右,这个随北蒙是否犯边而定,林林总总加起来,大约在二千一百万石至二千六百万石之间。”张信仔细分析说道。
“这么说来,今年的赋税不仅没有节余,可能还会亏空?”朱厚熜额眉紧锁,毕竟财政赤字是谁也不想看到的。
“这只是臣大略估算而已,各地的汛情旱灾不断,还有暴民作乱,赈灾平叛也是不少的开销啊,还有就是明年皇上可能大婚,婚仪用度之资也不能省,……。”张信开始滔滔不绝的叙说起来,把财政赤字严重扩大。
“大明朝风调雨顺的,哪里有这么多灾祸。”见到朱厚熜脸色不断变差,担心张信因此被斥责,黄锦连忙在旁边提醒说道。
“是臣失言了,请皇上恕罪。”张信醒悟过来,连忙行礼说道,还没有发生的事情,自己这样说,岂不是在诅咒吗。
“不然,天有不测之风云,张侍读考虑得很周详。”朱厚熜明白张信这是为自己着想,当然不会有责怪之意,只是听到张信这席话,身上的压力倍增,每日百官的奏折都没有提过这些事情,如果不是张信提醒,自己一直以为大明是太平治世,没有什么严重问题呢,毕竟地方上的动荡,根本没有影响到大局,朱厚熜从来没有放在心上。
“事情还不仅如此,皇上即位时曾下诏书,明年天下田赋减半。”张信苦笑提醒道:“不知道皇上到时如何应付这此开支?”
朱厚熜脸色一变,当时自己只顾着与民同乐,下发这首诏书之后,得到百官的拥护,没有想过问题居然这么严重,如果真如张信所说,那去哪里找这么多粮银来填补亏空啊。
“既然张侍读知道这事情,肯定有解决之道吧。”朱厚熜期待问道,现在太仓和内帑加起来也不过百多万两银子,哪里有余钱啊。
“亏空之事暂且不提,皇上,臣近日来翻查户部典册的时候,偶然发现一个奇怪的事情,让臣震惊之极。”张信严肃说道。
“你发现了什么?”朱厚熜询问道,知道张信不会在这个时候,提起一些无关紧要事情的,这这现肯定与赋税有关。
“臣发现,自洪武朝到弘治朝百四十年间,天下额田已减强半,按理说,当年开国之初,因为战乱之故,人烟稀少,耕田不多那也是情有可原的,但是百多年来,大明国力日盛,人丁众多,开垦荒地的应该不在少数,怎么额田反而比洪武朝的时候更加少了呢?这真让臣百思不得其解啊。”张信一脸疑惑说道。
“张侍读,此话当真?”朱厚熜脸色铁青起来,经过张信在安陆开垦梯田之后,他自然明白额田数目只会增加,绝对不会减少的,这肯定是有人把自家的耕田隐瞒不报,以逃脱朝廷的征税。
“皇上可令户部的孙大人查证,若是臣有半句虚言,任凭皇上处置。”没有把握的事情,张信从来不愿意做的。
“朕自然是相信张侍读的。”想到就是因为这个原因,使得自己的收入减少近半,朱厚熜的火气也逐渐冒了上来。
“皇上,此事关系国本,可不能轻而视之啊。”张信提醒道,这不是他在危言耸听,要知道大明朝可是全靠农业支撑起来的,若是田赋日益锐减,早晚会出问题的,只不现在张信提早几年向朱厚熜汇报而已。
“朕心里明白,还是张侍读忠心为国,总是在提醒朕治国安邦之事。”朱厚熜感慨说道,朝廷百官之中,能有一半像张信这样为自己考虑,自己哪里会总是生气。
“臣身为大明朝廷的臣子,虽然职微位低,但自当上报天子朝廷,下为民间百姓,这是臣的本份,当不得皇上夸奖。”漂亮话谁不会说,张信自然也不例外。
“既然知道此患,张侍读可有解决之法?”朱厚熜虚心请教起来,心中闪过上次清庄田之事。
“皇上,此事关系重大,不如召集各位大学士加以讨论,几位学士经验丰富,自然明白该如何处理此事的。”张信推脱说道,事情都由自己说了,还要其他官员做什么,况且若是出主意肯定会得罪人的,能撇清关系自然最好。
“张侍读言之有理。”朱厚熜点头,也认为像这种涉及到国本的事情,确实要和几个重臣商量一下,听取他们的意见,虽然不想承认,但是朱厚熜心里也明白,与几个老臣相比,自己在处理朝政上,确实还显生嫩。
“皇上,若是各位学士问起您是怎么知道这事的,皇上可否不提及微臣。”张信讪笑说道:“臣从户部借取典册的事情,怎么说也不够光明,若是让御史言官知道,少不了再参微臣几本,这话的话,微臣都不知如何自处。”
“放心,朕到时就说是鲍忠查证江南赋税情况下发现的。”朱厚熜微笑道,心中却是为之一动,觉得张信立了这么多功,自己总是在口头上夸奖而已,也是时候把张信的职位挪动一下了,不仅要升一级,还要给他安排个实缺。
张信离宫之后,朱厚熜马上吩咐太监去把几位大学士召过来,这件事情虽不急不来,但是非常重要,朱厚熜不想再拖下去,想尽快解决。
“臣等参见皇上。”几个大学士听到朱厚熜的旨意,来到暖阁后按礼拜见皇帝,被赐座坐下之后,心里也随之疑惑起来,除去刚官复原职的费宏不说,其他几人已经好久没有被朱厚熜这样单独召见过了,想见皇帝也只有在太和殿里。
“不知道皇上为何事召见臣等。”沉默片刻之后,杨廷和首先开口说道,心里已经决定,如果朱厚熜是为了兴献王仪注事情的话,还是坚持已见。
“今日召见几位学士,是想与几位商讨一件关及国本之事。”朱厚熜平淡说道,但是眉间还是露出一缕忧虑之色。
“关及国本?臣不明白,还请皇上明示。”毛纪额头一皱,根本不想信有这样的事情,以为是哪个官员在皇帝面前危言耸听,想以惊世骇俗之论向皇帝邀功请赏。
“大明开国至今已经有一百多年,在历代先皇励精图治之下,虽然不敢说盛世大同,但也是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朱厚熜轻轻说道:“更是把大明世敌北蒙拒之关外,太祖皇帝金戈铁马打下来的江山不曾丢失寸土。”
“皇上所言极是。”几个学士唯唯诺诺起来,这样的话可不能反驳,心里却越加困惑起来,弄不清楚皇帝到底是什么意思。
“既然国内无忧,外患又不能危及社稷,那怎么天下额田怎么会减半的。”朱厚熜皱眉说道,田地肯定不会无缘无故减少的,其中必然是有原因的。
“额田减半?皇上何出此言。”杨廷和心眼眉一动,心里不平静起来,自己身为首辅都没有看到过这样的疏折报告,皇帝是怎么知道的。
“皇上,此事非同小可,可不能听信谣言啊。”毛纪还是不怎么相信,事实证明阁臣们从来没有统计过历朝耕田数量,也没有这个兴趣去理会,就连户部尚书,最关心的也是每年的赋税粮银,从不会去追究耕田增多还是减少。
“朕已经让人查实取证,事情绝无虚假。”朱厚熜非常相信张信,认为张信统计的数据根本不会错误的。
“皇上,不如召户部尚书孙交前来一问,便能可知道此事是否属实。”蒋冕提议道,心中也相信皇帝不会无的放矢的,肯定有自己的依据。
“黄锦,去把孙尚书请来。”朱厚熜吩咐道,看到几个阁臣淡定的模样,他心里有些不乐意起来,难道他们不知道这件事情的严重性吗。(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www.qidian.com,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