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热小说网 www.qirexs.com,茅山九龙秘籍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他心智,能如实了知他人心中差别相之神通力。相当于十智中之他心智。集异门足论卷十五(大二六?四三二中):“云何他心智证通?”答:“于他有情补特伽罗寻伺心等,皆如实知;谓有贪心如实知,有贪心、离贪心如实知。……不解脱心、解脱心皆如实知,是名他心智证通。”又据俱舍论卷二十七载,欲修他心通者,以色界四根本静虑为依地,先审查自己身心二相之前后变异辗转相随,后更观他人之身心,如斯加行成就,遂得如实知悉他人之种种心相。
所谓三明六通
神通称为智证通或智通者,乃因神通之产生,不离于智慧,由禅定产生智慧,由智慧产生神通。虽在世间凡夫外道的五通,有的可由药力和咒力产生,但那不能持久。多半的五通,皆依世间有漏禅定之所产生。第六漏尽通,凡夫外道以及异类鬼神是没有份的,一定要证到了三乘圣果以上的圣者,才能得到漏尽通,能够不受六道生死的束缚,超出了三界生死之外。
六通与三明,可以下表说明之:
六通-天眼通、宿命通、漏尽通、他心通、天耳通、神足通
三明-天眼明、宿命明、漏尽明
大体上说,小乘圣者,均可能有六通,但在未证大阿罗汉以前,只能称通,而不得称明。到了大阿罗汉以上,则又将天眼、宿命、漏尽的三通,称之为三明了。三明六通是阿罗汉所具的功德。比如《观无量寿经》中:「闻众音声,赞叹四谛,应时即得,阿罗汉道,三明六通,具八解脱。」
但是神通的境界,除了佛陀,其余都是未圆满不究竟的。
所谓明,是明白的觉照,但尚未能透达至最高深处与极无限处。唯有佛陀,才能对于世出世间的一切万法,无不明白觉照,透达穷尽。所以,三明的工夫,到了佛果圆成之时,便称之为三达了。三达,又是六通的再度升华,也是三明的至极之境。
有一次,目犍连尊者思念他已经去世的母亲,便用天眼看到他的母亲,已生在摩利支世界。他即向佛说:「父母对于子女的爱护,能够难作能作。我的慈母现在生于摩利支世界,距离此间太远太远了,很少有人能到那个世界去教化她皈依三宝的,但愿世尊慈悲,能去教导我的母亲。」
佛陀立即答应了,并问目犍连尊者:「那么用谁的神力去呢?」
目犍连尊者心想,佛陀常常说他是弟子之中的神通第一,所以便说:「唯愿世尊慈悲,给我加被,以我的神力去好了。」
于是,目犍连尊者便运用他自己的神力伴同佛陀,向摩利支世界出发,每移一足,即蹈一个世界,即过一座大须弥山。就是这样,一连走了七天,才到摩利支世界。
但当教化目犍连尊者的母亲之后,以佛的神足通,带着目犍连尊者,回到我们这个世界时,佛陀只说:「当还本土,以我神力。」即在言下,佛与目犍连尊者便已还到了本土,到印度的逝多林下了。(见《根本说一切有部毘奈耶药事》卷四)以此可知,佛与罗汉的神通,其相差的程度,也是不可以道里计的了。
天眼用在察看上的实际范围,只是欲界与色界而已。再往上去,至三界以上,已不是天眼通的范围,而是天眼明的领域了。佛及圣者的天眼,皆称为明。通是无碍,明是觉照,天眼明能够觉照一切众生的未来生死。天眼通只能知道死此生彼的过程大略,天眼明则能知道每一众生、每一生死过程中的种种行业因缘,丝毫不差。因此,天眼的名称也分三种:转轮王以下的称为假天眼,四王天以上的天人称为生天眼,罗汉以上的圣人称为清净天眼。
有了宿命通,能知过去生中的情形。唯有诸大菩萨、诸佛世尊,才能推知过去的无量亿劫;通常的神鬼,只知过去的一生两生。这有一个故事,有一次佛与舍利弗尊者,看到一只蚁子,佛问舍利弗,那只蚁子本来是什么?舍利弗便用宿命通看那只蚁子,一直看到过去的八万大劫,蚁子还是蚁子。只有佛陀看到那只蚁,曾经为人,由于业报,一堕蚁身,竟已超过了八万大劫。
他心通,到了无念之境,便用不着,对于三界以上,很少用到他心通了。这有一个故事:在唐朝代宗时代,从西天──印度来了一位大耳三藏,他有他心通,皇帝见了,便介绍给慧忠国师见面,并予试验,慧忠国师问大耳三藏说:「你有他心通吗?」他答:「不敢当。」慧忠国师便问:「你说我现在在什么地方呢?」他答:「和尚是一国之师,怎么会去西川看赛船呢?」又问:「现在我在何处?」他答:「和尚是一国之师,怎么却到天津桥上去看弄猢狲呢?」慧忠国师第三次再问:「现在呢?」大耳三藏观察了好久,也观察不到慧忠国师的心,不知慧忠国师的心究竟到那里去了。原来是慧忠国师止住了心念的活动入了定,所以虽有他心通,也是不济事了。因此被慧忠国师骂道:「你这野狐精,他心通呢?」到了无念之时,他心通是用不着的。(见《景德传灯录》卷五)
以此可知,神足、天眼、天耳、宿命,此四通的境界,自诸佛菩萨,而至外道鬼神,虽都有份,但却高下不等,境界悬殊。他心通虽通于凡圣,用途多在凡界,或对凡界而用;漏尽通则不及三界。到达罗汉果位之后的六通,实则仅有三通,其余三通,便称为明。在罗汉与菩萨称为三明,到达佛境,虽亦可称三明,但已另有一个名称,而称为三达了。
六通与三明,关系殊为密切,六通是三明的根本,三明是六通的升华,有了三明的,无不具足六通,具足六通的,亦将得到三明。
三明既是六通的升华,何以在六通之中,只有三通可升为明,其余三通就不能升之为明呢?这在《大毘婆沙论》卷七七中,有这样的解释:「身如意(神足通)但工巧,天耳通但闻声,他心但知他人心,故此不立为明;余三所以为明者,天眼知未来苦,宿命知过去苦,俱能厌离生死,又,漏尽能为正观而断烦恼故。」
根据这一解释,通与明的确立,端在能否使人出离三界的生死苦海而定。再者,我们也可看出,凡是偏重于三界之用途的,便不能成之为明,凡是偏重于出离三界之用途的,便可成之为明。换句话说:凡是仅用于有形有色有行动的神通,只称为通,若能兼用于世出世间乃至仅用于出世间法的,才可成之为明。(未完待续)
他心智,能如实了知他人心中差别相之神通力。相当于十智中之他心智。集异门足论卷十五(大二六?四三二中):“云何他心智证通?”答:“于他有情补特伽罗寻伺心等,皆如实知;谓有贪心如实知,有贪心、离贪心如实知。……不解脱心、解脱心皆如实知,是名他心智证通。”又据俱舍论卷二十七载,欲修他心通者,以色界四根本静虑为依地,先审查自己身心二相之前后变异辗转相随,后更观他人之身心,如斯加行成就,遂得如实知悉他人之种种心相。
所谓三明六通
神通称为智证通或智通者,乃因神通之产生,不离于智慧,由禅定产生智慧,由智慧产生神通。虽在世间凡夫外道的五通,有的可由药力和咒力产生,但那不能持久。多半的五通,皆依世间有漏禅定之所产生。第六漏尽通,凡夫外道以及异类鬼神是没有份的,一定要证到了三乘圣果以上的圣者,才能得到漏尽通,能够不受六道生死的束缚,超出了三界生死之外。
六通与三明,可以下表说明之:
六通-天眼通、宿命通、漏尽通、他心通、天耳通、神足通
三明-天眼明、宿命明、漏尽明
大体上说,小乘圣者,均可能有六通,但在未证大阿罗汉以前,只能称通,而不得称明。到了大阿罗汉以上,则又将天眼、宿命、漏尽的三通,称之为三明了。三明六通是阿罗汉所具的功德。比如《观无量寿经》中:「闻众音声,赞叹四谛,应时即得,阿罗汉道,三明六通,具八解脱。」
但是神通的境界,除了佛陀,其余都是未圆满不究竟的。
所谓明,是明白的觉照,但尚未能透达至最高深处与极无限处。唯有佛陀,才能对于世出世间的一切万法,无不明白觉照,透达穷尽。所以,三明的工夫,到了佛果圆成之时,便称之为三达了。三达,又是六通的再度升华,也是三明的至极之境。
有一次,目犍连尊者思念他已经去世的母亲,便用天眼看到他的母亲,已生在摩利支世界。他即向佛说:「父母对于子女的爱护,能够难作能作。我的慈母现在生于摩利支世界,距离此间太远太远了,很少有人能到那个世界去教化她皈依三宝的,但愿世尊慈悲,能去教导我的母亲。」
佛陀立即答应了,并问目犍连尊者:「那么用谁的神力去呢?」
目犍连尊者心想,佛陀常常说他是弟子之中的神通第一,所以便说:「唯愿世尊慈悲,给我加被,以我的神力去好了。」
于是,目犍连尊者便运用他自己的神力伴同佛陀,向摩利支世界出发,每移一足,即蹈一个世界,即过一座大须弥山。就是这样,一连走了七天,才到摩利支世界。
但当教化目犍连尊者的母亲之后,以佛的神足通,带着目犍连尊者,回到我们这个世界时,佛陀只说:「当还本土,以我神力。」即在言下,佛与目犍连尊者便已还到了本土,到印度的逝多林下了。(见《根本说一切有部毘奈耶药事》卷四)以此可知,佛与罗汉的神通,其相差的程度,也是不可以道里计的了。
天眼用在察看上的实际范围,只是欲界与色界而已。再往上去,至三界以上,已不是天眼通的范围,而是天眼明的领域了。佛及圣者的天眼,皆称为明。通是无碍,明是觉照,天眼明能够觉照一切众生的未来生死。天眼通只能知道死此生彼的过程大略,天眼明则能知道每一众生、每一生死过程中的种种行业因缘,丝毫不差。因此,天眼的名称也分三种:转轮王以下的称为假天眼,四王天以上的天人称为生天眼,罗汉以上的圣人称为清净天眼。
有了宿命通,能知过去生中的情形。唯有诸大菩萨、诸佛世尊,才能推知过去的无量亿劫;通常的神鬼,只知过去的一生两生。这有一个故事,有一次佛与舍利弗尊者,看到一只蚁子,佛问舍利弗,那只蚁子本来是什么?舍利弗便用宿命通看那只蚁子,一直看到过去的八万大劫,蚁子还是蚁子。只有佛陀看到那只蚁,曾经为人,由于业报,一堕蚁身,竟已超过了八万大劫。
他心通,到了无念之境,便用不着,对于三界以上,很少用到他心通了。这有一个故事:在唐朝代宗时代,从西天──印度来了一位大耳三藏,他有他心通,皇帝见了,便介绍给慧忠国师见面,并予试验,慧忠国师问大耳三藏说:「你有他心通吗?」他答:「不敢当。」慧忠国师便问:「你说我现在在什么地方呢?」他答:「和尚是一国之师,怎么会去西川看赛船呢?」又问:「现在我在何处?」他答:「和尚是一国之师,怎么却到天津桥上去看弄猢狲呢?」慧忠国师第三次再问:「现在呢?」大耳三藏观察了好久,也观察不到慧忠国师的心,不知慧忠国师的心究竟到那里去了。原来是慧忠国师止住了心念的活动入了定,所以虽有他心通,也是不济事了。因此被慧忠国师骂道:「你这野狐精,他心通呢?」到了无念之时,他心通是用不着的。(见《景德传灯录》卷五)
以此可知,神足、天眼、天耳、宿命,此四通的境界,自诸佛菩萨,而至外道鬼神,虽都有份,但却高下不等,境界悬殊。他心通虽通于凡圣,用途多在凡界,或对凡界而用;漏尽通则不及三界。到达罗汉果位之后的六通,实则仅有三通,其余三通,便称为明。在罗汉与菩萨称为三明,到达佛境,虽亦可称三明,但已另有一个名称,而称为三达了。
六通与三明,关系殊为密切,六通是三明的根本,三明是六通的升华,有了三明的,无不具足六通,具足六通的,亦将得到三明。
三明既是六通的升华,何以在六通之中,只有三通可升为明,其余三通就不能升之为明呢?这在《大毘婆沙论》卷七七中,有这样的解释:「身如意(神足通)但工巧,天耳通但闻声,他心但知他人心,故此不立为明;余三所以为明者,天眼知未来苦,宿命知过去苦,俱能厌离生死,又,漏尽能为正观而断烦恼故。」
根据这一解释,通与明的确立,端在能否使人出离三界的生死苦海而定。再者,我们也可看出,凡是偏重于三界之用途的,便不能成之为明,凡是偏重于出离三界之用途的,便可成之为明。换句话说:凡是仅用于有形有色有行动的神通,只称为通,若能兼用于世出世间乃至仅用于出世间法的,才可成之为明。(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