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热小说网 www.qirexs.com,天生韩信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PS:抱歉,又晚了,实在写的很辛苦。
已经到了二世三年七月,天气变得酷热难耐。灞上虽然临着渭水,却是一马平川之地,四周连遮阳的树林也没有,到了七月更是暑气难耐。
军中因为死伤甚重,烈日暴晒之下唯恐疾病四起,项羽便不得不将大军从戏水再往东撤,直到撤至乐阳扎营,背靠着函谷周边有群山遮阳。
秦国此时的形势也渐渐好转,联军东退之后,陇西、北地二郡和咸阳的道路已经打通,韩信和孟坚借着大胜之威派去了新的官吏,重新将这二郡置于咸阳的直属之下。而司马欣和董翳的伪秦军则在北地碰壁,转而北上攻入了上郡,听闻项羽兵败后便拥兵上郡,惶惶不可终日。
秦人不愧是个坚韧的民族,刚刚经历了生死大战,每家每户都有亲人在城防战以及之前的钜鹿等战中死去,可秦人只是抹去了眼泪,都沉默着又重新的投入到紧密的生产和农务中去了。
数百年的厮杀让秦人明白了一个道理,不管多么悲痛,日子总要继续下去的,敌人不会因为你的悲痛就对你心生怜悯,只有自己足够强大了,才能为死去的亲人报仇。
商鞅的变法不仅仅让秦国变成了一台恐怖的战争机器,而且让秦人骨子里来自草原游牧部落的野蛮和嗜血性成为了一种制度。商鞅告诉秦人,他们一生只需要做两件事情,打仗和耕作。战时全民皆兵,靠着收割敌人的首级来获取军功赏赐,闲时则卸甲归田,拼命的耕种粮食以备战时之需。
秦人的生活中不需要礼乐书籍,百家的思想除了法家、兵家和纵横家之外的学说在秦国都被贬为异端学说。早在始皇帝焚书坑儒以前,商鞅已经烧过了一把大火,将其他诸子百家学说的书籍通通烧毁,独尊法家霸道之术。
不尚礼乐,不好学术之争,只好杀戮和攻城拔地,这就是为什么关东六国将秦国视为野蛮和暴力的象征。但秦国这种举国为兵的体制确实是那个年代的最适合的国家机制。
所以六国亡了,而秦独存。
既然喜好杀戮和征战,那秦人的生活中就离不开生离死别,每一次征战带来的辉煌胜利的同时,同样会让许多家庭失去丈夫、父亲和儿子,这已经成为了秦人生活中的一部分,所以坚韧的秦民族比关东任何一族都能更好的从战争中恢复过来。
失去丈夫的妻子在掩埋丈夫后又能含着泪重新拿起锄头,失去了儿子的夫妇第二天仍然能沉默着去官署报道劳作。这让韩信感慨不已,一个懂得沉默坚韧的民族是异常可怕的,因为他们喘过气来后,一定会十倍百倍的将曾经的痛苦偿还给敌人。
所以秦人最需要的就是时间,喘息的时间,数年之后,当新一批青年成长起来后,复仇的时机也就到来了。
而项羽深知秦人的可怕性,他是联军中唯一坚持要将秦人彻底击垮,将他们的秦国从地图上抹去,这样才能将这股精神彻底断绝。可惜他的努力失败了,反而在咸阳城下惨败而归。
他并不甘心于失败,而是拥兵观望,等待着战机,只要他的大军尚在一天,秦人就得不到喘息的机会。
因为项羽的大军在侧,秦国不敢出咸阳收取东边的城池,现在整个秦国可以动用的兵力不过是咸阳城内不到十万的甲士,若是分兵驻守各城,那到是合了项羽的心意,必能将秦军分而破之,
而函谷关到咸阳的关中是一片肥沃的土地,八百里秦川关中独占六百里,正是秦人赖以立国的的粮仓所在。而八月份正是秦国播种粟米等粮食的季节,一旦错过了时节,来年秦国肯定要闹饥荒的。所以孟坚等文官强烈要求将联军驱逐出关中,这样才能让破损不堪的秦国重新恢复元气。
朝堂之上,面对孟坚等人的要求韩信不由苦笑,他何尝不想将联军驱逐出关中,问题是他手中的兵力仍然远远劣于项羽,若是出城野战,恐怕凶多吉少。上次取胜着实有不少侥幸成分,若是李信没有拼尽全力完成收兵的重担,若是他的大军晚到了一分,那现在站在咸阳宫大殿上的恐怕就是项羽了。
成功和失败,大胜和惨败,不过是差一分而已。他现在好不容易建立了优势,断然不会再拿这些优势去冒险了。项羽不是一般的人,因为轻视秦军上一次当可以理解,如果有第二次的话,那他就不是项羽了。
所以韩信断然拒绝了一些朝臣要求秦军出城收复关中的要求,孟坚这次没有再坚持,他见韩信反对便不再多说了。
从上次的事情之后孟坚和韩信的关系变得非常微妙,私下里,他们仍然势同水火各自代表文官和武将的利益;可公事上,却是精诚合作一切以秦国的利益为重,文治和官员的任命上,韩信绝不插手;军事调动和将尉的任免上,孟坚则默契的保持沉默。
两人就像弩架上的两匹战马,一起拉着残破的秦国战车缓缓向前,彼此之间怒目相瞪,却同心协力的仰蹄向前。
既然战不得,那唯有求和一条道了。当韩信在朝堂上将‘和谈’两字提出来之时,所有的大臣都沉默的低下了头,甚至有些老臣忍不住老泪纵横。
自秦襄公护送周天子东迁有功受封建国来,秦国到现在已经五百五十年历史了,这五百多年的时间里,秦国曾经在崤山之战中被当时中原的霸主晋国打的全军覆没、举国戴孝,也曾经在魏国强盛时尽丧河西之地、被逼入了绝境。
可从未有一个国君向敌人屈服过,顽强的老秦人都是埋葬了亲人的尸体后又拿起了武器,继续朝着敌人厮杀扑咬,直到将敌人击败杀死后才肯罢休。战国初期时,魏国称霸天下,纵兵四处攻略弱秦,秦国已经惨烈到国将不国,在那种情况下秦人也没有屈服,而是咬着牙坚持住了。
而今天,韩信却提议向项羽臣服,这让骄傲的秦人不论如何从心里都难以接受。
可是却没有人慷慨激昂的站出来大声叱喝韩信,谁都已经知道了,秦国确实已经穷途末路了,惨胜之后若是再战,那秦国的成年男子就真的要死绝了。
秦国需要的是时间来愈合伤口,而项羽的大军就像一把尖刀一样插入而来秦国的心脏,让它流血不止。
而项羽此时也同样面临着进退两难,来自楚地的叛乱让他心乱如麻,即使暂时封锁了消息,可他身边的诸侯早晚都会知道楚王宣布他不再为联军统帅的消息。虽然季布果断的出兵终结了这场叛变,可怀王和陈婴却逃到了南面的衡山郡,投靠了吴芮和共熬,以此为根据地分裂了楚国。
当初诸侯为了起事抗秦,共尊楚怀王为义帝以号令天下的反秦势力,宋义被项羽所杀后,怀王就做了个顺手人情封项羽为诸侯统帅,这也是他能统帅天下联军的合法身份,一旦不具备了这个身份,又是大败之后,很难说其他的诸侯还会不会听从他的号令。
所以范增的意见是尽快撤军回楚地,只留下一部精锐驻守函谷关,以雷霆之势迅速剿灭楚国内部的反对势力,然后再积蓄力量他日再叩关灭秦。而项羽虽然心中萌生了退意,可却迟迟犹豫不决。
他不甘心就这么退出关中,骄傲的自尊不允许他就这么失败的回到楚地,他就像输红了眼的赌徒,虎视眈眈的看着关中想找机会打一场胜仗挽回颜面再商议撤退之事,可惜韩信的谨慎却没有留给他报仇的机会。
就在他犹豫不决的时候,秦国派来的使者却给他带来了抽身的台阶。
秦国开出的条件很华丽,可是却很务实。秦国愿意放弃皇帝的尊号,转称秦王,尊项羽为西楚霸王,为天下共主。但要求秦国保留函谷关以西的所有故土,包括函谷关。
秦王愿意向他臣服称臣,这个条件果然打动了项羽,如果他成了天下共主,那之前在咸阳城下的失败便变的微不足道了。即使秦国没有灭亡,可是他名义上已经征服了暴秦,楚人要的不就是这个结果吗?
项羽心动了,而范增也并没有说什么。他心中也清楚,项羽这次大败后对他如日中天的声望无疑是一次巨大的打击,楚人未必都会悉数倾心于他,而秦人的臣服无疑是一次很好的机会来提高他的威望。
所以他并没有反对,只是提醒项羽要保住函谷关,尽可能多的削弱秦国的领土和力量,让他们失去翻身的资本。
项羽便答应了和秦国和谈,地点就选在咸阳和函谷关之间的灞上,秦军和楚军各出万骑在五里外戒备,双方首脑则带着亲随百人赴约。
楚国的为项羽和范增,秦国的则为韩信和孟坚,地点就选在两军中间一处临时搭建的营帐中。
... -->>
PS:抱歉,又晚了,实在写的很辛苦。
已经到了二世三年七月,天气变得酷热难耐。灞上虽然临着渭水,却是一马平川之地,四周连遮阳的树林也没有,到了七月更是暑气难耐。
军中因为死伤甚重,烈日暴晒之下唯恐疾病四起,项羽便不得不将大军从戏水再往东撤,直到撤至乐阳扎营,背靠着函谷周边有群山遮阳。
秦国此时的形势也渐渐好转,联军东退之后,陇西、北地二郡和咸阳的道路已经打通,韩信和孟坚借着大胜之威派去了新的官吏,重新将这二郡置于咸阳的直属之下。而司马欣和董翳的伪秦军则在北地碰壁,转而北上攻入了上郡,听闻项羽兵败后便拥兵上郡,惶惶不可终日。
秦人不愧是个坚韧的民族,刚刚经历了生死大战,每家每户都有亲人在城防战以及之前的钜鹿等战中死去,可秦人只是抹去了眼泪,都沉默着又重新的投入到紧密的生产和农务中去了。
数百年的厮杀让秦人明白了一个道理,不管多么悲痛,日子总要继续下去的,敌人不会因为你的悲痛就对你心生怜悯,只有自己足够强大了,才能为死去的亲人报仇。
商鞅的变法不仅仅让秦国变成了一台恐怖的战争机器,而且让秦人骨子里来自草原游牧部落的野蛮和嗜血性成为了一种制度。商鞅告诉秦人,他们一生只需要做两件事情,打仗和耕作。战时全民皆兵,靠着收割敌人的首级来获取军功赏赐,闲时则卸甲归田,拼命的耕种粮食以备战时之需。
秦人的生活中不需要礼乐书籍,百家的思想除了法家、兵家和纵横家之外的学说在秦国都被贬为异端学说。早在始皇帝焚书坑儒以前,商鞅已经烧过了一把大火,将其他诸子百家学说的书籍通通烧毁,独尊法家霸道之术。
不尚礼乐,不好学术之争,只好杀戮和攻城拔地,这就是为什么关东六国将秦国视为野蛮和暴力的象征。但秦国这种举国为兵的体制确实是那个年代的最适合的国家机制。
所以六国亡了,而秦独存。
既然喜好杀戮和征战,那秦人的生活中就离不开生离死别,每一次征战带来的辉煌胜利的同时,同样会让许多家庭失去丈夫、父亲和儿子,这已经成为了秦人生活中的一部分,所以坚韧的秦民族比关东任何一族都能更好的从战争中恢复过来。
失去丈夫的妻子在掩埋丈夫后又能含着泪重新拿起锄头,失去了儿子的夫妇第二天仍然能沉默着去官署报道劳作。这让韩信感慨不已,一个懂得沉默坚韧的民族是异常可怕的,因为他们喘过气来后,一定会十倍百倍的将曾经的痛苦偿还给敌人。
所以秦人最需要的就是时间,喘息的时间,数年之后,当新一批青年成长起来后,复仇的时机也就到来了。
而项羽深知秦人的可怕性,他是联军中唯一坚持要将秦人彻底击垮,将他们的秦国从地图上抹去,这样才能将这股精神彻底断绝。可惜他的努力失败了,反而在咸阳城下惨败而归。
他并不甘心于失败,而是拥兵观望,等待着战机,只要他的大军尚在一天,秦人就得不到喘息的机会。
因为项羽的大军在侧,秦国不敢出咸阳收取东边的城池,现在整个秦国可以动用的兵力不过是咸阳城内不到十万的甲士,若是分兵驻守各城,那到是合了项羽的心意,必能将秦军分而破之,
而函谷关到咸阳的关中是一片肥沃的土地,八百里秦川关中独占六百里,正是秦人赖以立国的的粮仓所在。而八月份正是秦国播种粟米等粮食的季节,一旦错过了时节,来年秦国肯定要闹饥荒的。所以孟坚等文官强烈要求将联军驱逐出关中,这样才能让破损不堪的秦国重新恢复元气。
朝堂之上,面对孟坚等人的要求韩信不由苦笑,他何尝不想将联军驱逐出关中,问题是他手中的兵力仍然远远劣于项羽,若是出城野战,恐怕凶多吉少。上次取胜着实有不少侥幸成分,若是李信没有拼尽全力完成收兵的重担,若是他的大军晚到了一分,那现在站在咸阳宫大殿上的恐怕就是项羽了。
成功和失败,大胜和惨败,不过是差一分而已。他现在好不容易建立了优势,断然不会再拿这些优势去冒险了。项羽不是一般的人,因为轻视秦军上一次当可以理解,如果有第二次的话,那他就不是项羽了。
所以韩信断然拒绝了一些朝臣要求秦军出城收复关中的要求,孟坚这次没有再坚持,他见韩信反对便不再多说了。
从上次的事情之后孟坚和韩信的关系变得非常微妙,私下里,他们仍然势同水火各自代表文官和武将的利益;可公事上,却是精诚合作一切以秦国的利益为重,文治和官员的任命上,韩信绝不插手;军事调动和将尉的任免上,孟坚则默契的保持沉默。
两人就像弩架上的两匹战马,一起拉着残破的秦国战车缓缓向前,彼此之间怒目相瞪,却同心协力的仰蹄向前。
既然战不得,那唯有求和一条道了。当韩信在朝堂上将‘和谈’两字提出来之时,所有的大臣都沉默的低下了头,甚至有些老臣忍不住老泪纵横。
自秦襄公护送周天子东迁有功受封建国来,秦国到现在已经五百五十年历史了,这五百多年的时间里,秦国曾经在崤山之战中被当时中原的霸主晋国打的全军覆没、举国戴孝,也曾经在魏国强盛时尽丧河西之地、被逼入了绝境。
可从未有一个国君向敌人屈服过,顽强的老秦人都是埋葬了亲人的尸体后又拿起了武器,继续朝着敌人厮杀扑咬,直到将敌人击败杀死后才肯罢休。战国初期时,魏国称霸天下,纵兵四处攻略弱秦,秦国已经惨烈到国将不国,在那种情况下秦人也没有屈服,而是咬着牙坚持住了。
而今天,韩信却提议向项羽臣服,这让骄傲的秦人不论如何从心里都难以接受。
可是却没有人慷慨激昂的站出来大声叱喝韩信,谁都已经知道了,秦国确实已经穷途末路了,惨胜之后若是再战,那秦国的成年男子就真的要死绝了。
秦国需要的是时间来愈合伤口,而项羽的大军就像一把尖刀一样插入而来秦国的心脏,让它流血不止。
而项羽此时也同样面临着进退两难,来自楚地的叛乱让他心乱如麻,即使暂时封锁了消息,可他身边的诸侯早晚都会知道楚王宣布他不再为联军统帅的消息。虽然季布果断的出兵终结了这场叛变,可怀王和陈婴却逃到了南面的衡山郡,投靠了吴芮和共熬,以此为根据地分裂了楚国。
当初诸侯为了起事抗秦,共尊楚怀王为义帝以号令天下的反秦势力,宋义被项羽所杀后,怀王就做了个顺手人情封项羽为诸侯统帅,这也是他能统帅天下联军的合法身份,一旦不具备了这个身份,又是大败之后,很难说其他的诸侯还会不会听从他的号令。
所以范增的意见是尽快撤军回楚地,只留下一部精锐驻守函谷关,以雷霆之势迅速剿灭楚国内部的反对势力,然后再积蓄力量他日再叩关灭秦。而项羽虽然心中萌生了退意,可却迟迟犹豫不决。
他不甘心就这么退出关中,骄傲的自尊不允许他就这么失败的回到楚地,他就像输红了眼的赌徒,虎视眈眈的看着关中想找机会打一场胜仗挽回颜面再商议撤退之事,可惜韩信的谨慎却没有留给他报仇的机会。
就在他犹豫不决的时候,秦国派来的使者却给他带来了抽身的台阶。
秦国开出的条件很华丽,可是却很务实。秦国愿意放弃皇帝的尊号,转称秦王,尊项羽为西楚霸王,为天下共主。但要求秦国保留函谷关以西的所有故土,包括函谷关。
秦王愿意向他臣服称臣,这个条件果然打动了项羽,如果他成了天下共主,那之前在咸阳城下的失败便变的微不足道了。即使秦国没有灭亡,可是他名义上已经征服了暴秦,楚人要的不就是这个结果吗?
项羽心动了,而范增也并没有说什么。他心中也清楚,项羽这次大败后对他如日中天的声望无疑是一次巨大的打击,楚人未必都会悉数倾心于他,而秦人的臣服无疑是一次很好的机会来提高他的威望。
所以他并没有反对,只是提醒项羽要保住函谷关,尽可能多的削弱秦国的领土和力量,让他们失去翻身的资本。
项羽便答应了和秦国和谈,地点就选在咸阳和函谷关之间的灞上,秦军和楚军各出万骑在五里外戒备,双方首脑则带着亲随百人赴约。
楚国的为项羽和范增,秦国的则为韩信和孟坚,地点就选在两军中间一处临时搭建的营帐中。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