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1章 人死方知隔阂在,周循假亡遁他 (1/2)
奇热小说网 www.qirexs.com,三国之代魏成蜀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第391章人死方知隔阂在,周循假亡遁他乡
周瑜亡故,东吴的吴侯孙权确实表现出非常悲伤的模样,亲自为周瑜主持后世,册封周瑜遗孀乔氏夫人为一品夫人,其子周循袭都元侯。
可是这一切,呈现在周瑜之子周循眼中却是一种矫情的做作,实为可笑之举。
故其陈表,让爵位于弟周胤。
看书的有人要问了,这是为何?
原来,周瑜和孙权两人并不像表面上的那样和睦,只是相互间都藏在心里罢了。
由于孙策的知遇之恩,周瑜死心塌地为了江东卖命,从无二心所言。
然而“功高盖主”这个被历朝历代帝王所担心的事,便在孙策去世之时降落在了可怜的周瑜身上。
昔日孙策过世,托付周瑜辅政,并不是孙权没有那份能力。孙权若是没有那份能力,又岂会小小年纪救了一家子性命与乱军之中呢?
因此足见孙权之英智。
正是因为如此,孙策才有了托付后世,嘱托周瑜、张昭等人共辅孙权。
身为帝王,疑心过重不好、没有疑心也不行。
这一切,周瑜都知道。
可是为了一个名声,为了一个知遇之恩,他纵有造反之力,纵有造反之才,却没有了造反之心,却是依然要背负着被猜疑的事实而不敢自辩。
既然如此,他一死也便罢了!
可是他却偏偏生了一个聪明更胜于他的儿子,周循!
周循,字伯谦。五岁作诗,七岁习剑,九岁替父谋策取下江东士族陆家的彻底归顺;十五岁入仕,一条长枪技压群雄,夺得比武头魁,被孙策封为骑都尉;十六岁察言观色,发现孙策亡故之后的父亲不同于以往;十七岁的他通过各方手段的打听,推断出父亲的难处,遂谏言父亲退出仕途不成,而自身隐退归家。
可见,周瑜这个儿子是多么的有能力。
他仅仅是通过对周瑜的表情的观察,便感觉出周瑜的变化。
这需要多么细致的观察能力呀!一个十六岁的孩子,虽然说那个时代的孩子十六岁就已经快成年了!
仅仅一年不到的时间,他凭借自己在军队上的关系,打听了一些与父亲相关的事情。只是一些相关的事情,他就可以推断出父亲所面临的局势,能够了解到父亲的难处。
想一想,这人得多么聪明呀!他的逻辑推理能力得多么强!他多么的自信,又多么的谨慎!
如此谨慎、多谋、自信的人为何没有提醒周瑜莫要盲目进军呢?
因为,他根本就没在周瑜身边,而是待在柴桑的家中。
几年来,他一直在家中休养,偶尔会出去游玩一番。
父亲的去世,他很悲痛。
但是他却显得很平静,似乎早就有所预料一样。正如他对送丧的人说道:“父亲到底还是解脱了!请你们禀报吴侯:父亲的后事,我会自己打整的。”
等到孙权亲自带人来给周瑜送终之时,他站在府前,拦驾说道:“承蒙吴侯器重,父亲泉下有知,心亦有慰。然臣子不敢托王侯之丧葬大礼,否则泉下难安。草民还请吴侯与众位大人府中休息。”
这番话说得不卑不亢,却也给本来就是做作的吴侯孙权一个下台阶。
孙权却还假惺惺的说道:“公子言过其实。汝父于我江东乃是有功之臣,孤以王侯之礼安葬亦不为过也!”
“吴侯心意深重,草民代父谢过。天下百姓得知吴侯如此礼贤下士,日后当入吴者相继而来,以感吴侯之恩重!然,父亡子葬,天下之礼也!还望吴侯应允!”周循只是让孙权等人在灵堂之前拜祭周瑜灵位,执意请他们回府休息。
孙权这才声言:“公瑾有大功与江东,孤当表封乔夫人为一品夫人,汝袭都元侯。”
乔夫人在一旁赶忙谢恩。
然周循却是推让,翻身拜倒,谓曰:“草民昔日辞官而归,乃是自感才华遗尽,无能为以助吴侯。今岂能袭父之位,岂不是有误于主公乎?某弟周胤之才,可比某当日也,可请吴侯赐父之爵位于他。”
孙权一看,好嘛!老子给你脸,你不要脸呀!
正欲发怒,却见诸葛瑾在一旁使眼色,他只得忍着,然后对周循言道:“汝弟与汝有何分别!既然汝愿意,孤便将爵位赐予他便是。”
言毕,他带着诸葛瑾等人转身离去。
周胤,周循同父异母弟。乔氏夫人所生,年十六,性浮,好大喜功,文才武艺皆学自兄长周循。
见兄长把爵位让给自己,周胤大喜。
他赶忙磕头,向孙权谢... -->>
第391章人死方知隔阂在,周循假亡遁他乡
周瑜亡故,东吴的吴侯孙权确实表现出非常悲伤的模样,亲自为周瑜主持后世,册封周瑜遗孀乔氏夫人为一品夫人,其子周循袭都元侯。
可是这一切,呈现在周瑜之子周循眼中却是一种矫情的做作,实为可笑之举。
故其陈表,让爵位于弟周胤。
看书的有人要问了,这是为何?
原来,周瑜和孙权两人并不像表面上的那样和睦,只是相互间都藏在心里罢了。
由于孙策的知遇之恩,周瑜死心塌地为了江东卖命,从无二心所言。
然而“功高盖主”这个被历朝历代帝王所担心的事,便在孙策去世之时降落在了可怜的周瑜身上。
昔日孙策过世,托付周瑜辅政,并不是孙权没有那份能力。孙权若是没有那份能力,又岂会小小年纪救了一家子性命与乱军之中呢?
因此足见孙权之英智。
正是因为如此,孙策才有了托付后世,嘱托周瑜、张昭等人共辅孙权。
身为帝王,疑心过重不好、没有疑心也不行。
这一切,周瑜都知道。
可是为了一个名声,为了一个知遇之恩,他纵有造反之力,纵有造反之才,却没有了造反之心,却是依然要背负着被猜疑的事实而不敢自辩。
既然如此,他一死也便罢了!
可是他却偏偏生了一个聪明更胜于他的儿子,周循!
周循,字伯谦。五岁作诗,七岁习剑,九岁替父谋策取下江东士族陆家的彻底归顺;十五岁入仕,一条长枪技压群雄,夺得比武头魁,被孙策封为骑都尉;十六岁察言观色,发现孙策亡故之后的父亲不同于以往;十七岁的他通过各方手段的打听,推断出父亲的难处,遂谏言父亲退出仕途不成,而自身隐退归家。
可见,周瑜这个儿子是多么的有能力。
他仅仅是通过对周瑜的表情的观察,便感觉出周瑜的变化。
这需要多么细致的观察能力呀!一个十六岁的孩子,虽然说那个时代的孩子十六岁就已经快成年了!
仅仅一年不到的时间,他凭借自己在军队上的关系,打听了一些与父亲相关的事情。只是一些相关的事情,他就可以推断出父亲所面临的局势,能够了解到父亲的难处。
想一想,这人得多么聪明呀!他的逻辑推理能力得多么强!他多么的自信,又多么的谨慎!
如此谨慎、多谋、自信的人为何没有提醒周瑜莫要盲目进军呢?
因为,他根本就没在周瑜身边,而是待在柴桑的家中。
几年来,他一直在家中休养,偶尔会出去游玩一番。
父亲的去世,他很悲痛。
但是他却显得很平静,似乎早就有所预料一样。正如他对送丧的人说道:“父亲到底还是解脱了!请你们禀报吴侯:父亲的后事,我会自己打整的。”
等到孙权亲自带人来给周瑜送终之时,他站在府前,拦驾说道:“承蒙吴侯器重,父亲泉下有知,心亦有慰。然臣子不敢托王侯之丧葬大礼,否则泉下难安。草民还请吴侯与众位大人府中休息。”
这番话说得不卑不亢,却也给本来就是做作的吴侯孙权一个下台阶。
孙权却还假惺惺的说道:“公子言过其实。汝父于我江东乃是有功之臣,孤以王侯之礼安葬亦不为过也!”
“吴侯心意深重,草民代父谢过。天下百姓得知吴侯如此礼贤下士,日后当入吴者相继而来,以感吴侯之恩重!然,父亡子葬,天下之礼也!还望吴侯应允!”周循只是让孙权等人在灵堂之前拜祭周瑜灵位,执意请他们回府休息。
孙权这才声言:“公瑾有大功与江东,孤当表封乔夫人为一品夫人,汝袭都元侯。”
乔夫人在一旁赶忙谢恩。
然周循却是推让,翻身拜倒,谓曰:“草民昔日辞官而归,乃是自感才华遗尽,无能为以助吴侯。今岂能袭父之位,岂不是有误于主公乎?某弟周胤之才,可比某当日也,可请吴侯赐父之爵位于他。”
孙权一看,好嘛!老子给你脸,你不要脸呀!
正欲发怒,却见诸葛瑾在一旁使眼色,他只得忍着,然后对周循言道:“汝弟与汝有何分别!既然汝愿意,孤便将爵位赐予他便是。”
言毕,他带着诸葛瑾等人转身离去。
周胤,周循同父异母弟。乔氏夫人所生,年十六,性浮,好大喜功,文才武艺皆学自兄长周循。
见兄长把爵位让给自己,周胤大喜。
他赶忙磕头,向孙权谢...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