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热小说网 www.qirexs.com,盛世中国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德比创造现代足球
一百多年前,在现代足球和篮球还没有成型的十九世纪,赛马是欧洲的第一运动。1870年,“德比”(derby)这个词在体育界诞生时,就是出现在赛马比赛中。当时在英国最古老的舍瑞郡艾普森赛马比赛中,德比十二世伯爵爱德华·斯塔利把“德比”引用于赛马,那是指同为3岁、体重也相同的两匹赛马之间的比赛,赛程为1.5英里。
(中文将derby译成“德比”,也有望字生音的错误,其实英国人念这个词,发出的都是“达比”之音。中文音译,类似的错误其实很多,不少因为约定俗成,错误便长久地遗留了下来,在足球范围内,例如leicester,英国英语发音为“莱斯特”,伦敦市中心还有个莱斯特广场,
130年后的二十一世纪,艾普森赛马比赛仍在继续,但当人们再听到“德比”时已经是在足球场上了,而此时的“德比”也引申为足球地理上同城或邻居球队之间的对抗。英超有伦敦德比、曼彻斯特德比、伯明翰德比、北方德比、南海岸德比等等,意甲有罗马德比、米兰德比,西甲有马德里德比、巴塞罗那德比,德甲的慕尼黑德比也能算上一个。
在英国的足球世界里探幽访古,如果不了解德比的深刻含义,那就失去了对英国足球最原始的理解。英国足球发源于工业革命时期,各地区组成的各种俱乐部,或因为地区分野而形成敌对关系,例如曼联和利物浦、曼联和阿森纳这种城市之间泛义的德比。
曼彻斯特和利物浦相隔只有四十多英里,我在英国工作期间,第二年就住在利物浦,经常因为采访比赛要去曼彻斯特,40分钟内可抵达老特拉福德和缅因路两个球场。曼城在2003年夏天搬家后,新的曼彻斯特球场距离利物浦也只有50分钟车程。一条高速公路M62将这两个城市连接在一起。
然而如此的近邻,却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城市,并且是两个绝对对立的城市。对立的恨意年年累积,最好的和平解决方式,莫过于在足球场上一见高低了。
利物浦以海港闻名,在我们的历史书里,还记载着这个城市许多不光彩的历史,例如利物浦早年发迹,就包括了贩卖非洲黑奴和“猪仔”这些廉价劳动力的成分。从居民结构上看,利物浦是一个爱尔兰移民城市,因为坐船这里到爱尔兰首度都柏林和北爱尔兰首府贝尔法斯特都很方便,所以在宗教上,利物浦更是一个天主教城市,而非英国大多数城市那样,信仰多为新教的英国国教。宗教上的区别,更因为英国历史上天主教和国教激烈的历史冲突,总让其他英国人对利物浦人另眼相看,利物浦人又非常珍视自己的文化背景,就连说话的口音都和其他英国人很不同,其中掺杂了许多爱尔兰和苏格兰口音,这使利物浦人在英国人当中显得相当另类,英国英语对“利物浦人”还有scouse这个专有名词。
少有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地理位置,利物浦在工业革命时期又有了极为特别的位置:作为英国北部最重要的港口,这里是大英帝国工业产品和各殖民地原料进出的必由之路,一个极其繁忙的海港每天吞吐着来自世界各地的货物和劳力,然后由默西河以及十八世纪就开始修筑的运河通向曼彻斯特、伯明翰以及苏格兰北部地区。
曼彻斯特却是一个传统的国脚城市,绝对效忠女王,以大英帝国子民自豪。工业革命时期,曼彻斯特以它伟大的纺织工业而博得了“世界工厂”的盛誉。和利物浦以商人、运输业主构成主体的社会形态相比,曼彻斯特更是一个埋头苦干的纯工业城市,大量的劳工阶层构成了其社会主体。简朴低调扎实,是这个劳工城市的特征,对传统的曼彻斯特人而言,一切繁华都是通过双手辛苦劳作创造出来的,他们的生活习性类似于清教徒,所以对于表面上不从事劳作、生活习气浮华的利物浦商人们,曼彻斯特人没有任何好感。
从气候上比,曼彻斯特是英国最为多变的一个城市,同一天之内下三四场雨,又同时享受三四段阳光,是十分寻常的事,以致于司各特用曼彻斯特天气来形容女人心态。利物浦临近海洋,气候比曼彻斯特稳定。利物浦以酒吧闻名,就在市中心一带,有近三百间酒吧,每个周末人声鼎沸,许多英国人包括欧洲人都来这里的酒吧度周末,因为利物浦酒吧有着别致的音乐和幽默。不分寒暑,利物浦的女孩都会在周末穿上性感的晚礼服去泡吧,这也形成了利物浦的一道盛景。有一次我在伦敦和前阿森纳队队长托尼·亚当斯的女友波比·逖切尔聊天时,谈到利物浦的酒吧,她会惊呼:“那里的女孩太神了,就算是圣诞节,她们也会穿着比基尼去泡吧。”波比的话可能有些夸张,不过利物浦的酒吧文化确实能让人浮想联翩。
曼彻斯特的酒吧也不少,只是你周末行走在市中心牛津路上时,感觉的不是利物浦周末酒吧那种欢娱和轻松,而得担心街边的酒瓶碎渣,或者某个阴暗角落里自怨自艾的醉鬼。这里的酒吧从来都是劳工阶层工后放松和发泄的地方,朴实而沉闷。曼彻斯特的酒吧里,总会有一种对逝去光辉岁月的凭吊,一种萧索无奈的哀伤。
即便音乐,两个城市都有对抗的一面。利物浦被认为是摇滚音乐的发祥地,因为他们有伟大的“披头士”,列农、麦卡特尼、哈里森和斯塔尔从利物浦市中心“岩穴酒吧”的地下室里,开始了一个革命时代,他们同时也是狂热的足球迷。曼彻斯特的现代音乐起步略晚,可从七十年代开始,它逐渐成为了摇滚音乐的另一个重镇,也有着全球性的影响。不过曼彻斯特的摇滚重金属色彩更浓,更愤世嫉俗,就算是在高度商业化的今天,你仍然能从“绿洲”(Oasis)的嘶喊中,听到一些内心的绝望。Oasis这支乐队里,有死忠的曼城球迷,也有狂热的曼联拥趸。
宗教的对立,社会族群的对立,产业的对立,风俗的对立,音乐和文化的对立,构成了曼彻斯特和利物浦错综复杂的关系。在中世纪时代,像兰开谢郡和约克郡之间的政治德比,可以通过战争解决,现代社会里,城市之间的德比战争就发生在足球场上。
利物浦的每个球迷,不论利物浦还是埃弗顿,都痛恨曼联。他们自己也说不清楚原因,只是从小就恨,或许因为曼联太大、太成功,或许因为百年来对垒的积怨。最令利物浦人反感的是,曼联球员和教练有一种独特气质:他们是最好的,而且他们一点都不谦卑,他们时刻都想让人知道,他们就是最好的。
根深蒂固的傲慢,对利物浦球迷刺伤最大。以俱乐部成绩而论,利物浦要比曼联更成功,自从苏格兰人比尔·香克利1959年成为利物浦主教练后,这个俱乐部在此后30年内璀璨无比,七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初4次夺取欧洲冠军杯,是五十年代末的皇家马德里之后第二个“欧洲之王。”可是就算在利物浦横扫千军的时代,利物浦人还是觉得曼联夺走了太多人的关注,即便曼联在七十年代初降入乙级时。当时得令的“欧洲之王”觉得自己没有享受到最高尊崇,反倒曼联总是个过度受宠的孩子。利物浦对曼联的荣耀免不了因妒生恨,曼联过度的商业化更让至今仍保持传统管理模式的利物浦不耻,而曼联对这个心怀怨怼的东邻同样没有好感。
由于两个俱乐部都属于英国足球历史上最成功的俱乐部之列,而且都是在二次大战后走向巅峰,多年来的联赛冠军和杯赛冠军锦标,都在两队的竞逐中展开,深化了这一对英格兰西北的德比关系,随之产生的私人恩怨在所难免,最有名的便是近年来两个苏格兰人之间的仇恨,利物浦之王达格利什和曼联教头弗格森。
达格利什1976年加盟利物浦之前效力凯尔特人,天主教徒;弗格森年轻时是流浪者中锋,新教徒。宗教冲突让两个人从来不可能成为朋友。弗格森1986年成为老特拉福德头领之前,曾经在苏格兰国家队担任过名帅斯坦的助手,当时达格利什是苏格兰头号球星,可两人从来都不说话。1986年之后,弗格森面对的最大挑战就是如何打破利物浦对英格兰足球的垄断,而这时达格利什刚刚从费根手中接过利物浦教鞭。两个苏格兰人都是个性刚烈、言辞锋利,胜利欲望极强的人,弗格森在曼联奋斗7年后才夺取第一个联赛冠军,而达格利什在利物浦执教时就压了弗格森一头,后来辗转任教布莱克本,又从弗格森手中夺走英超冠军,两人成了一对德比天敌,仇怨至今仍无半点消退迹象。弗格森在自传里有一句名言:“当你死后出殡时,你只需要四个朋友来抬你的棺材。”这句话就是当达格利什成为电视台评论员后鼓动媒体围攻弗格森时,老帅愤世嫉俗的怒斥。
城市之间的德比,还有曼彻斯特和伦敦,纽卡斯尔和桑德兰,朴茨矛斯与南安普顿,不过跟曼彻斯特和利物浦如此的近邻却又有如此大反差相比,这几对德比就相形见绌了。曼彻斯特和伦敦,主要是因为朴实的工业城市和浮华的首都间的对抗,其余则是近邻间的竞争。但正是因为这些城市之间的德比,丰富了职业足球的内涵,最直接的效果,就是这种德比总能吸引成千上万名球迷去抢购德比球票,并且将一场与宿敌的德比胜利,引为城市的骄傲。2003年春天,利物浦被评选为下一个“欧洲文化之都”,这本应该是古港焕发青春活力的大喜事,可是在这次评选前两天,利物浦联赛0比4输给了曼联,因此利物浦市长酸溜溜地说:“由于裁判的愚昧,我们失去了庆祝欧洲文化之都的一道主菜。”——那场比赛开始4分钟,主裁判就将利物浦中卫海皮亚红牌罚下,红军兵败如山倒。
现代足球的影响,就是因为城市的敌对,从一个又一个零散的地区,被推动到英格兰全境,并且扩及世界每个角落。
狭义的德比则是同城之战,这种德比内涵,也许不会像曼彻斯特和利物浦两个敌对城市那样复杂,但渊源久远,而且长年敌对和冲突之中,堆积起的仇恨,已经浓厚得无法化解,不身临其境,难以想像同城德比有多么摄人魂魄。
2003年的4月末,在曼城队完成他们英甲冠军赛季的那个晚上,在曼彻斯特念书的朋友汪舵和他女朋友赶到曼彻斯特市酒店里看望我。当时我还住在伦敦,第二天一早就要赶回首都采访阿森纳和热刺的伦敦德比。好心的汪舵给我带来了些纪念品,都是他们去老特拉福德参观时,购买的曼联队百年庆典礼物,用红色的曼联队专用礼品袋装着,看上去很精美。
汪舵告辞前还特别嘱托我:“明天你上火车回伦敦的时候,最好换一个包装袋,别让人看到这个袋子是曼联队的。”
我觉得这种忌讳有些无谓,虽然我是专程过来采访孙继海的,心里自然也支持曼城,但是有必要把自己打扮成一个曼城球迷,走在大街上连任何跟曼联有关的标志物都不能显露出来吗?
第二天天气极好,阳春三月,正是莺飞草长时节。走出酒店前,本想像朋友建议的那么做,把红色曼联的礼品袋掩藏起来,可是随身携带的书包和摄影包都已经满满当当,于是索性背着包,右手拎着红色塑料礼品袋向曼彻斯特的皮卡迪利火车站走去。我住的酒店,离皮卡迪利不过20分钟步行距离,临近中午的曼彻斯特艳阳高照,路上行人如潮。直到这时我才体会到了曼城友人规劝的良苦用心。
市中心有许多人还沉浸在昨天夺冠的兴奋中,坐在太阳底下拍着肚皮,喝着啤酒。遥遥看到一个中国人走过来,他们像昨天一样大声呼喊着“SUN JI-HAI!”“SUN JI-HAI!”,听到这种声音,也许是在曼彻斯特的中国人最骄傲的时候。
一路走来,又不少人都在向我大喊孙继海的名字,但是看到我手中拎的那个红色塑料袋,他们的脸色变了,眼神奇怪地盯着那个袋子,然后再抬头看看我的脸,似乎要确认一下我究竟是不是中国人。我马上意识到了自己犯了多大的错误,疾步向火车站赶去,这时听到身后一片污言秽语……
他们看出了我是中国人,他们为中国来的孙继海感到骄傲,但是他们不明白,为什么一个中国人要拎着曼联队的礼品袋招摇过市?
这的确是曼城队球迷宣泄的时候,因为他们被压抑得太久了。
如果你在曼彻斯特这个城市穿行,你会知道这里的第一足球俱乐部是CITY(城队),而不是UNITED(联队)。根据不完全统计,曼彻斯特近150万球迷当中,支持曼城队的超过了七成。从目前球迷构成来看,曼城球迷经济收入、社会地位都没有曼联球迷那么高,但他们是赤胆忠心的,他们来看球,不是为了显示自己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实力,不会像罗伊·基恩嘲弄的那些包厢里的曼联球迷贵族:“……他们吃着鱼子酱,然后骂我们是SB……”
到缅因路去的曼城球迷,是因为他的父亲、他的祖父都是蓝色球迷,他自己从四岁、五岁时,就被父辈们牵着手走进了缅因路。
如果我们用中国式社会阶层划分观点来解剖这两支球队球迷构成时,很容易得出曼联是富人球队、曼城是穷人球队的结果。曼联主场老特拉福德经过整修后,已经成为欧洲最好的球场之一,而且座落在特拉福... -->>
德比创造现代足球
一百多年前,在现代足球和篮球还没有成型的十九世纪,赛马是欧洲的第一运动。1870年,“德比”(derby)这个词在体育界诞生时,就是出现在赛马比赛中。当时在英国最古老的舍瑞郡艾普森赛马比赛中,德比十二世伯爵爱德华·斯塔利把“德比”引用于赛马,那是指同为3岁、体重也相同的两匹赛马之间的比赛,赛程为1.5英里。
(中文将derby译成“德比”,也有望字生音的错误,其实英国人念这个词,发出的都是“达比”之音。中文音译,类似的错误其实很多,不少因为约定俗成,错误便长久地遗留了下来,在足球范围内,例如leicester,英国英语发音为“莱斯特”,伦敦市中心还有个莱斯特广场,
130年后的二十一世纪,艾普森赛马比赛仍在继续,但当人们再听到“德比”时已经是在足球场上了,而此时的“德比”也引申为足球地理上同城或邻居球队之间的对抗。英超有伦敦德比、曼彻斯特德比、伯明翰德比、北方德比、南海岸德比等等,意甲有罗马德比、米兰德比,西甲有马德里德比、巴塞罗那德比,德甲的慕尼黑德比也能算上一个。
在英国的足球世界里探幽访古,如果不了解德比的深刻含义,那就失去了对英国足球最原始的理解。英国足球发源于工业革命时期,各地区组成的各种俱乐部,或因为地区分野而形成敌对关系,例如曼联和利物浦、曼联和阿森纳这种城市之间泛义的德比。
曼彻斯特和利物浦相隔只有四十多英里,我在英国工作期间,第二年就住在利物浦,经常因为采访比赛要去曼彻斯特,40分钟内可抵达老特拉福德和缅因路两个球场。曼城在2003年夏天搬家后,新的曼彻斯特球场距离利物浦也只有50分钟车程。一条高速公路M62将这两个城市连接在一起。
然而如此的近邻,却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城市,并且是两个绝对对立的城市。对立的恨意年年累积,最好的和平解决方式,莫过于在足球场上一见高低了。
利物浦以海港闻名,在我们的历史书里,还记载着这个城市许多不光彩的历史,例如利物浦早年发迹,就包括了贩卖非洲黑奴和“猪仔”这些廉价劳动力的成分。从居民结构上看,利物浦是一个爱尔兰移民城市,因为坐船这里到爱尔兰首度都柏林和北爱尔兰首府贝尔法斯特都很方便,所以在宗教上,利物浦更是一个天主教城市,而非英国大多数城市那样,信仰多为新教的英国国教。宗教上的区别,更因为英国历史上天主教和国教激烈的历史冲突,总让其他英国人对利物浦人另眼相看,利物浦人又非常珍视自己的文化背景,就连说话的口音都和其他英国人很不同,其中掺杂了许多爱尔兰和苏格兰口音,这使利物浦人在英国人当中显得相当另类,英国英语对“利物浦人”还有scouse这个专有名词。
少有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地理位置,利物浦在工业革命时期又有了极为特别的位置:作为英国北部最重要的港口,这里是大英帝国工业产品和各殖民地原料进出的必由之路,一个极其繁忙的海港每天吞吐着来自世界各地的货物和劳力,然后由默西河以及十八世纪就开始修筑的运河通向曼彻斯特、伯明翰以及苏格兰北部地区。
曼彻斯特却是一个传统的国脚城市,绝对效忠女王,以大英帝国子民自豪。工业革命时期,曼彻斯特以它伟大的纺织工业而博得了“世界工厂”的盛誉。和利物浦以商人、运输业主构成主体的社会形态相比,曼彻斯特更是一个埋头苦干的纯工业城市,大量的劳工阶层构成了其社会主体。简朴低调扎实,是这个劳工城市的特征,对传统的曼彻斯特人而言,一切繁华都是通过双手辛苦劳作创造出来的,他们的生活习性类似于清教徒,所以对于表面上不从事劳作、生活习气浮华的利物浦商人们,曼彻斯特人没有任何好感。
从气候上比,曼彻斯特是英国最为多变的一个城市,同一天之内下三四场雨,又同时享受三四段阳光,是十分寻常的事,以致于司各特用曼彻斯特天气来形容女人心态。利物浦临近海洋,气候比曼彻斯特稳定。利物浦以酒吧闻名,就在市中心一带,有近三百间酒吧,每个周末人声鼎沸,许多英国人包括欧洲人都来这里的酒吧度周末,因为利物浦酒吧有着别致的音乐和幽默。不分寒暑,利物浦的女孩都会在周末穿上性感的晚礼服去泡吧,这也形成了利物浦的一道盛景。有一次我在伦敦和前阿森纳队队长托尼·亚当斯的女友波比·逖切尔聊天时,谈到利物浦的酒吧,她会惊呼:“那里的女孩太神了,就算是圣诞节,她们也会穿着比基尼去泡吧。”波比的话可能有些夸张,不过利物浦的酒吧文化确实能让人浮想联翩。
曼彻斯特的酒吧也不少,只是你周末行走在市中心牛津路上时,感觉的不是利物浦周末酒吧那种欢娱和轻松,而得担心街边的酒瓶碎渣,或者某个阴暗角落里自怨自艾的醉鬼。这里的酒吧从来都是劳工阶层工后放松和发泄的地方,朴实而沉闷。曼彻斯特的酒吧里,总会有一种对逝去光辉岁月的凭吊,一种萧索无奈的哀伤。
即便音乐,两个城市都有对抗的一面。利物浦被认为是摇滚音乐的发祥地,因为他们有伟大的“披头士”,列农、麦卡特尼、哈里森和斯塔尔从利物浦市中心“岩穴酒吧”的地下室里,开始了一个革命时代,他们同时也是狂热的足球迷。曼彻斯特的现代音乐起步略晚,可从七十年代开始,它逐渐成为了摇滚音乐的另一个重镇,也有着全球性的影响。不过曼彻斯特的摇滚重金属色彩更浓,更愤世嫉俗,就算是在高度商业化的今天,你仍然能从“绿洲”(Oasis)的嘶喊中,听到一些内心的绝望。Oasis这支乐队里,有死忠的曼城球迷,也有狂热的曼联拥趸。
宗教的对立,社会族群的对立,产业的对立,风俗的对立,音乐和文化的对立,构成了曼彻斯特和利物浦错综复杂的关系。在中世纪时代,像兰开谢郡和约克郡之间的政治德比,可以通过战争解决,现代社会里,城市之间的德比战争就发生在足球场上。
利物浦的每个球迷,不论利物浦还是埃弗顿,都痛恨曼联。他们自己也说不清楚原因,只是从小就恨,或许因为曼联太大、太成功,或许因为百年来对垒的积怨。最令利物浦人反感的是,曼联球员和教练有一种独特气质:他们是最好的,而且他们一点都不谦卑,他们时刻都想让人知道,他们就是最好的。
根深蒂固的傲慢,对利物浦球迷刺伤最大。以俱乐部成绩而论,利物浦要比曼联更成功,自从苏格兰人比尔·香克利1959年成为利物浦主教练后,这个俱乐部在此后30年内璀璨无比,七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初4次夺取欧洲冠军杯,是五十年代末的皇家马德里之后第二个“欧洲之王。”可是就算在利物浦横扫千军的时代,利物浦人还是觉得曼联夺走了太多人的关注,即便曼联在七十年代初降入乙级时。当时得令的“欧洲之王”觉得自己没有享受到最高尊崇,反倒曼联总是个过度受宠的孩子。利物浦对曼联的荣耀免不了因妒生恨,曼联过度的商业化更让至今仍保持传统管理模式的利物浦不耻,而曼联对这个心怀怨怼的东邻同样没有好感。
由于两个俱乐部都属于英国足球历史上最成功的俱乐部之列,而且都是在二次大战后走向巅峰,多年来的联赛冠军和杯赛冠军锦标,都在两队的竞逐中展开,深化了这一对英格兰西北的德比关系,随之产生的私人恩怨在所难免,最有名的便是近年来两个苏格兰人之间的仇恨,利物浦之王达格利什和曼联教头弗格森。
达格利什1976年加盟利物浦之前效力凯尔特人,天主教徒;弗格森年轻时是流浪者中锋,新教徒。宗教冲突让两个人从来不可能成为朋友。弗格森1986年成为老特拉福德头领之前,曾经在苏格兰国家队担任过名帅斯坦的助手,当时达格利什是苏格兰头号球星,可两人从来都不说话。1986年之后,弗格森面对的最大挑战就是如何打破利物浦对英格兰足球的垄断,而这时达格利什刚刚从费根手中接过利物浦教鞭。两个苏格兰人都是个性刚烈、言辞锋利,胜利欲望极强的人,弗格森在曼联奋斗7年后才夺取第一个联赛冠军,而达格利什在利物浦执教时就压了弗格森一头,后来辗转任教布莱克本,又从弗格森手中夺走英超冠军,两人成了一对德比天敌,仇怨至今仍无半点消退迹象。弗格森在自传里有一句名言:“当你死后出殡时,你只需要四个朋友来抬你的棺材。”这句话就是当达格利什成为电视台评论员后鼓动媒体围攻弗格森时,老帅愤世嫉俗的怒斥。
城市之间的德比,还有曼彻斯特和伦敦,纽卡斯尔和桑德兰,朴茨矛斯与南安普顿,不过跟曼彻斯特和利物浦如此的近邻却又有如此大反差相比,这几对德比就相形见绌了。曼彻斯特和伦敦,主要是因为朴实的工业城市和浮华的首都间的对抗,其余则是近邻间的竞争。但正是因为这些城市之间的德比,丰富了职业足球的内涵,最直接的效果,就是这种德比总能吸引成千上万名球迷去抢购德比球票,并且将一场与宿敌的德比胜利,引为城市的骄傲。2003年春天,利物浦被评选为下一个“欧洲文化之都”,这本应该是古港焕发青春活力的大喜事,可是在这次评选前两天,利物浦联赛0比4输给了曼联,因此利物浦市长酸溜溜地说:“由于裁判的愚昧,我们失去了庆祝欧洲文化之都的一道主菜。”——那场比赛开始4分钟,主裁判就将利物浦中卫海皮亚红牌罚下,红军兵败如山倒。
现代足球的影响,就是因为城市的敌对,从一个又一个零散的地区,被推动到英格兰全境,并且扩及世界每个角落。
狭义的德比则是同城之战,这种德比内涵,也许不会像曼彻斯特和利物浦两个敌对城市那样复杂,但渊源久远,而且长年敌对和冲突之中,堆积起的仇恨,已经浓厚得无法化解,不身临其境,难以想像同城德比有多么摄人魂魄。
2003年的4月末,在曼城队完成他们英甲冠军赛季的那个晚上,在曼彻斯特念书的朋友汪舵和他女朋友赶到曼彻斯特市酒店里看望我。当时我还住在伦敦,第二天一早就要赶回首都采访阿森纳和热刺的伦敦德比。好心的汪舵给我带来了些纪念品,都是他们去老特拉福德参观时,购买的曼联队百年庆典礼物,用红色的曼联队专用礼品袋装着,看上去很精美。
汪舵告辞前还特别嘱托我:“明天你上火车回伦敦的时候,最好换一个包装袋,别让人看到这个袋子是曼联队的。”
我觉得这种忌讳有些无谓,虽然我是专程过来采访孙继海的,心里自然也支持曼城,但是有必要把自己打扮成一个曼城球迷,走在大街上连任何跟曼联有关的标志物都不能显露出来吗?
第二天天气极好,阳春三月,正是莺飞草长时节。走出酒店前,本想像朋友建议的那么做,把红色曼联的礼品袋掩藏起来,可是随身携带的书包和摄影包都已经满满当当,于是索性背着包,右手拎着红色塑料礼品袋向曼彻斯特的皮卡迪利火车站走去。我住的酒店,离皮卡迪利不过20分钟步行距离,临近中午的曼彻斯特艳阳高照,路上行人如潮。直到这时我才体会到了曼城友人规劝的良苦用心。
市中心有许多人还沉浸在昨天夺冠的兴奋中,坐在太阳底下拍着肚皮,喝着啤酒。遥遥看到一个中国人走过来,他们像昨天一样大声呼喊着“SUN JI-HAI!”“SUN JI-HAI!”,听到这种声音,也许是在曼彻斯特的中国人最骄傲的时候。
一路走来,又不少人都在向我大喊孙继海的名字,但是看到我手中拎的那个红色塑料袋,他们的脸色变了,眼神奇怪地盯着那个袋子,然后再抬头看看我的脸,似乎要确认一下我究竟是不是中国人。我马上意识到了自己犯了多大的错误,疾步向火车站赶去,这时听到身后一片污言秽语……
他们看出了我是中国人,他们为中国来的孙继海感到骄傲,但是他们不明白,为什么一个中国人要拎着曼联队的礼品袋招摇过市?
这的确是曼城队球迷宣泄的时候,因为他们被压抑得太久了。
如果你在曼彻斯特这个城市穿行,你会知道这里的第一足球俱乐部是CITY(城队),而不是UNITED(联队)。根据不完全统计,曼彻斯特近150万球迷当中,支持曼城队的超过了七成。从目前球迷构成来看,曼城球迷经济收入、社会地位都没有曼联球迷那么高,但他们是赤胆忠心的,他们来看球,不是为了显示自己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实力,不会像罗伊·基恩嘲弄的那些包厢里的曼联球迷贵族:“……他们吃着鱼子酱,然后骂我们是SB……”
到缅因路去的曼城球迷,是因为他的父亲、他的祖父都是蓝色球迷,他自己从四岁、五岁时,就被父辈们牵着手走进了缅因路。
如果我们用中国式社会阶层划分观点来解剖这两支球队球迷构成时,很容易得出曼联是富人球队、曼城是穷人球队的结果。曼联主场老特拉福德经过整修后,已经成为欧洲最好的球场之一,而且座落在特拉福...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