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真的很诡异2 (2/2)
奇热小说网 www.qirexs.com,华时代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横空出世了!
袁世凯再有政治智慧,也无法预想到穿越这种匪夷所思的情形,所以,在陈华崛起的过程中,袁世凯总是要慢半拍甚至慢一拍。当陈华建立“川北军政府”时,袁世凯虽然还未被启用,但他已经做好了被启用的准备。随着川北势力的进一步扩大,袁世凯对川北的了解也越来越深,当特别听到有关“华军”训练有素,武器装备比北洋六镇更好,其战斗力比北洋六镇更厉害之时,袁世凯不自觉地将川北、朝廷、南方革命党与北洋六镇的力量进行了比较,此时,他发现,要剿灭南方革命党似乎比较容易,但要想剿灭川北的“华军”却不是那么容易,因此,袁世凯并不看好端方的清剿行动,而紧接着的昴州战役结果,更证实了袁世凯的猜测。川北在对付朱庆澜时,只出动了2000人,而对付端方和黎元洪时,华军出动了3000人,那么,这个陈华到底有多少人呢?
袁世凯终于被朝廷启用,当上了“会剿督办”要说这个官也是相当大的,相当于“战争总指挥”但袁世凯志不在此。所以,各路进剿大军发来电报陈述困难时,袁直接将矛盾上交,在袁的内心里,这些均不关他的事。
袁世凯在干嘛?袁世凯在忙着与手下的人“研讨”形势。在研讨如何应对目前复杂形势的对策。
当赵尔丰投降“**”的通电传来,形势迅速明朗化。陈华仅仅是进攻成都的“华军”人数就达12000人以上,其火炮数量大大超过北洋六镇的火炮总量,而且有上百挺重机枪,还有数百挺只听说过的轻机枪。据手下人的分析“华军”的整体战争实力,绝对不输给洋人的军队。
自己到底该怎么办呢?袁世凯陷入了头痛之中。
袁世凯不会头痛得太久,甚至早就有人为他准备了头痛良药。在华夏史上,或者在历朝历代的政治史上,华夏历来不缺诸如“军师”、“幕僚”、“食客”之类的人物。而杨度,杨?子,就是这样一个特殊的人物。
讲到清末民初,杨度是一个不能回避的人物。
杨度,1874年生于湖南湘潭姜畲石塘村(与太祖差不多同乡),1892年秀才,1893年举人,公车上书期间,结识梁启超、袁世凯、徐世昌等人,又师从名儒王?运;1902年,瞒着老师东渡日本求学,和梁启超少年中国说,写湖南少年歌;在留日期间,与汪精卫同学,蔡锷自称“与杨度最善”;他不同意孙的主张,但又说只要孙的事业成,他“当尽弃其主张,以助先生”同时将黄克诚介绍给孙;杨度是当时立宪派的最大鼓吹者,他“不谈革命,只言宪政”袁世凯、张之洞等人认为他“精通宪政,才堪大用”
民国了,黄兴等拉他入国民党,他拒绝;后鼓动袁世凯称帝,袁世凯死,袁死前说了一句“杨度误我”杨度写下挽袁联:共和误中国,中国误共和;千载而还,再评此狱。君宪负明公,明公负君宪;九泉之下,三复斯言。
ps:这一章有很多千殇的个人分析在内,不妥之处,一笑置之哈。今日共三章,这是第二章。收藏增长很不错,谢谢诸会朋友啦。
横空出世了!
袁世凯再有政治智慧,也无法预想到穿越这种匪夷所思的情形,所以,在陈华崛起的过程中,袁世凯总是要慢半拍甚至慢一拍。当陈华建立“川北军政府”时,袁世凯虽然还未被启用,但他已经做好了被启用的准备。随着川北势力的进一步扩大,袁世凯对川北的了解也越来越深,当特别听到有关“华军”训练有素,武器装备比北洋六镇更好,其战斗力比北洋六镇更厉害之时,袁世凯不自觉地将川北、朝廷、南方革命党与北洋六镇的力量进行了比较,此时,他发现,要剿灭南方革命党似乎比较容易,但要想剿灭川北的“华军”却不是那么容易,因此,袁世凯并不看好端方的清剿行动,而紧接着的昴州战役结果,更证实了袁世凯的猜测。川北在对付朱庆澜时,只出动了2000人,而对付端方和黎元洪时,华军出动了3000人,那么,这个陈华到底有多少人呢?
袁世凯终于被朝廷启用,当上了“会剿督办”要说这个官也是相当大的,相当于“战争总指挥”但袁世凯志不在此。所以,各路进剿大军发来电报陈述困难时,袁直接将矛盾上交,在袁的内心里,这些均不关他的事。
袁世凯在干嘛?袁世凯在忙着与手下的人“研讨”形势。在研讨如何应对目前复杂形势的对策。
当赵尔丰投降“**”的通电传来,形势迅速明朗化。陈华仅仅是进攻成都的“华军”人数就达12000人以上,其火炮数量大大超过北洋六镇的火炮总量,而且有上百挺重机枪,还有数百挺只听说过的轻机枪。据手下人的分析“华军”的整体战争实力,绝对不输给洋人的军队。
自己到底该怎么办呢?袁世凯陷入了头痛之中。
袁世凯不会头痛得太久,甚至早就有人为他准备了头痛良药。在华夏史上,或者在历朝历代的政治史上,华夏历来不缺诸如“军师”、“幕僚”、“食客”之类的人物。而杨度,杨?子,就是这样一个特殊的人物。
讲到清末民初,杨度是一个不能回避的人物。
杨度,1874年生于湖南湘潭姜畲石塘村(与太祖差不多同乡),1892年秀才,1893年举人,公车上书期间,结识梁启超、袁世凯、徐世昌等人,又师从名儒王?运;1902年,瞒着老师东渡日本求学,和梁启超少年中国说,写湖南少年歌;在留日期间,与汪精卫同学,蔡锷自称“与杨度最善”;他不同意孙的主张,但又说只要孙的事业成,他“当尽弃其主张,以助先生”同时将黄克诚介绍给孙;杨度是当时立宪派的最大鼓吹者,他“不谈革命,只言宪政”袁世凯、张之洞等人认为他“精通宪政,才堪大用”
民国了,黄兴等拉他入国民党,他拒绝;后鼓动袁世凯称帝,袁世凯死,袁死前说了一句“杨度误我”杨度写下挽袁联:共和误中国,中国误共和;千载而还,再评此狱。君宪负明公,明公负君宪;九泉之下,三复斯言。
ps:这一章有很多千殇的个人分析在内,不妥之处,一笑置之哈。今日共三章,这是第二章。收藏增长很不错,谢谢诸会朋友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