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奇热小说网 www.qirexs.com,海啸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悦之情出门迎接。陈宜中端起了送上之茶水,接着便开始娓娓地道出事情的始末。

    文天祥太过偏激,留梦炎则毫无操守。然而批评这二人的他却如何?什么都没做,什么也不能做。其实他并非全然的无能,而是不知道究竟该怎么做才不至于遭人非难。就在这样的徬徨与磋跎之下,反倒令事情越来越恶化。

    陈宜中无力地向刘声伯笑了笑。

    “我的勇气和决断力在太学时期就已经通通用尽了。那个时候丞相一点都不可怕。”

    “不过现在您已经贵为丞相了。”

    “是啊、没错。”

    “那么现在又如何,觉得可怕吗?”

    “可怕。”

    陈宜中如经回答。这次的“可怕”和太学时期的情况自是大不相同。他指的是加诸于自身责任之可怕。应该是这样吧,但是又仿佛还有其他不知名的因素同时存在着。而且直视着这不知名的因素,更是令他恐惧不已。

    当他向刘声伯谢过茶水招待并且返回家中之时,天色早已暗了。猜想或许会被谢太后传唤进宫,因此他特地备好官服在家等候,但是当晚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就在天亮之后,他离开丞相府前往宫中出勤之时,下属却慌慌张张地前来通报。

    “四处都见不到左丞相之踪影。”

    逃走了吧?陈宜中直觉到想到。陈宜中迟疑的无法跨越之鸿沟,留梦炎轻轻松松地就飞越了。肯定是毫不犹豫地朝着元军阵营投奔而去了吧。

    不光是留梦炎而已。陈宜中在清点着失踪的朝臣之时,忽然觉得一阵荒谬。剩下的人数还比较少呢。

    谢太后命柳岳与洪雷震二人,携带数量庞大之财宝前往元军阵营。原本打算先以金银财宝多争取一段时间,岂料却害得这两名忠臣落得悲惨之下场。携着大批财宝但身边却无戒备林严之士兵护卫的柳岳二人,看在横行于附近一带的盗贼眼里,简直是个绝佳之猎物。这群盗贼袭击了使者一行人,杀害了柳岳与洪雷震,并将财宝悉数夺取逃逸无踪。

    这件事其实与治安恶化并不相关。早在敕使一行人踏出京师临安的城门之时,就已经受到了歹徒之觊觎。由此可见朝廷之威信早已荡然无存。

    紧接着,赵良淳和徐道隆二位武将与元军奋勇抗战至死之消息也传了回来。这二位将军虽然极力想阻止元军渡过钱塘江,但是却因为部属吴国定之叛变,而遭到前后夹击。

    此时谢太后更是亟望和平,于是便任命陆秀夫为使者。陆秀夫从容地接受使命,脸上毫无惧色,正义凛然地前往元军阵宫。然而元军总帅伯颜对陆秀夫却完全不加理会,并将他斥回。“倘若为降服使者尚可一见。事到如今再无会见求和使者之必要。”这是伯颜之说法。

    谢太后终于做了决定。

    这天深夜,幼帝之兄长益王赵?以及弟弟广王赵昺(er),两位皇子被召唤至祖母面前。灯火之数量被刻意地减少,垂老的谢太后坐在阴暗之处,左右隐约可见数个黑暗的人影随待在侧。年幼的皇子们紧张地向祖母行礼。

    “你们两个今晚上就要逃出临安府了。也好。要是继续留在此地的话,一旦鞑子来了,恐怕会将你们掳到蛮荒的北方边地。与其如此,倒不如先往南方去躲避灾厄。没有什么好害怕的。记得要乖乖地听母后和大臣们的话,做个好孩子呀。”

    此时益王算来不过九岁,广王也仅仅才六岁而已,两个孩子安静乖巧地听着祖母说话的样子,令在场之人无不鼻酸。

    益王虽然为幼帝之兄,但由于其母出身低微,因此在即位上受到贾似道之反对,地位仅止于皇族之一员罢了。他的生母杨氏虽然受封为淑妃,但是却遭到宫廷之排挤。而广王的母亲,身份就更加低微了。不过话虽如此,眼前这母子三人,却是宋室血脉延续至后世的最后希望。

    杨淑妃之史杨镇,搀扶起哭得死去活来的妹妹,然后牵起益王和广王之手悄悄地离开宫门。因常州一役威名响震的刘师勇,率领着三百名士兵在一旁待命,等杨氏及二位皇子乘上轿子之后,一行人便沉默地朝着港口出发。

    “这样也好。赵氏血脉无论如何都得保住才行。”

    喃喃自语的目送皇子离去的谢太后,接着转向一直沈默不语的陈宜中开口说道:

    “右丞相,你明日可否前往元军阵营?去见见那个叫做伯颜之人。”

    “是”

    “去同意招降吧!”

    “太后陛下,这未免您可得想想大宋三百余年之历史啊!”“你的意思是不愿意去吗?右丞相啊,对于他人之意见你光是会唱反调而已,什么时候提出过一个有用的策略来呢?”

    陈宜中吓得不敢多说半句话,跪伏在地上。

    自己所能做的,难道真的只有逃避而已吗?

    真是悲哀啊。然而实在是没有其他的方法。一旦在降书上署名了,即使在道义上,也无法再继续与元军抗争下去了,因为那会违背盟约。倘若拒绝署名又将如何呢?若是被拘留在元军营中,或者就这么被掳至北方为俘虏,那么对于大宋的一片忠诚,岂不是永远都没有机会付出了吗?

    “还是忍辱负重,这个时候再不逃就来不及了。总之只要想办法追随在二王的身边,就一定能够为复兴宋室尽一分绵薄之力。”

    陈宜中自重自语地安慰着自己,但是整颗心却是冰冷的,因为连他自己都无法全然地相信自己。

    右丞相陈宜中下落不明。这个消息迅速地在朝野之间蔓延开来。愤慨、嘲弄、失望、遗憾之声音甚嚣尘上。在那之前,尽管陈宜中遭受到无用、无谋等等之批判,但是在“六君子”的虚名闪耀之下,许多人还是一味地对他心存期望,如今受到背叛,愤怒情绪之沸腾高昂可想而知。

    “这下子,什么样的人物都可以担当下一任丞相了呢!大宋历经三百余年,没想到最后叙任的左右丞相,竟然臭味相投地连袂在阵前潜逃。大宋之历史可要成为后世的笑柄了。”

    其中也有这样的自嘲声音。然而不论是主战还是主和,上面要是没人的话,什么事情也办不了。因此一谈论到继任丞相的时候“看来只有文状元能担此大任了”这样的意见成了压倒性的多数。大家都看好文天祥。

    “如果是文状元,就算是投降,应该也不至于太损体面吧!”

    状元是科举中试者之榜首头衔。这个荣誉一生都会存在。只要没有意外状况发生,通常也是未来宰相之保证。眼前攸关“国家存亡”之大事,肯定是属于意外状况了。

    陆秀夫和张世杰的踪影也从临安府消失了。不过这两个人,并没有遭受到“潜逃”之非难。他们二人虽然未被告知二王(益王与广王)之脱逃计划,但是却在得到消息之后,毫不迟疑地追随在后,朝着南方直奔而去。陆秀夫和张世杰这一文一武之二人,绝对是东山再起的宋室朝廷之中,不可或缺之重镇,这点任谁都能预测得到。

    “为什么不找我一起呢?”

    得知陆秀夫与张世杰离开之消息,文天祥不禁发起了牢骚。明明拥有相同的目标志向,但是却无法参与行动。张世杰出在离开之后,才将自己的行动计划以书信告知文天祥。

    翌日,正月十九日。文天祥被任命为右丞相兼枢密史。

    在中国各个朝代之中,所谓的国防大臣都是兵部尚书,但是枢密史之地位却更在其上。这个职位可算是掌管军事的副丞相,换句话说,就是国军的最高司令官。文天祥在四十一岁之时,就已成为政治和军事之最高统率者。

    人表面上看来,再也没有比此更高之荣誉了,然而这却不是为了与元军作战所赋予之地位,而是在降元使者之身份上,为求形势地位之对等,所做出的人事任命。对于文天祥而言,这实在不是件值得喜悦之事,但他还是安慰自己。

    “敌将伯颜在元之地位亦为丞相。只要彼此地位相当,就能够进行恰如其分之交涉。总之,我方绝对不能落于卑躬屈膝之势。”

    大约同时,元朝元丞相伯颜将主营驻扎在泉亭山。此处位于杭州临安府东北方,而且距离仅仅只有三十六里远。其时此山并非什么样的高山,称之为丘陵反倒还合适些。阴历一月下旬,江南已进入早春,吹拂过原野的春风和北方比起来,简直是太过甜美温和了。

    “江南的梅花真是出色呀!”

    伯颜之赞叹是理所当然的。刚刚开始绽放的红梅与白梅开叩满了整座泉亭山的山麓,看起来就像是披上了一块红白色的布匹一样。而布匹之上仿佛散落四处之金砂银砂,则是元军之胄甲。天气好的时候,空缺中会弥漫着一层薄雾,这座彼方大地之上最为富裕繁荣的都市简直令人屏息。

    “不过,话说回来,江南的人心不知是否也如梅花这般地出色呢!”

    宋朝朝廷里的那些重臣们是如何地丑态毕露,伯颜早已知道得一清二楚。

    在态度上惟一称得上出类拨萃的,大概只有那个名为陆秀夫的男子了吧?可惜并无交谈之机会。前次以议和使者之身份为由而将之斥回,这一次不晓得会派出什么样的人物。

    “大宋右丞相兼枢密史文天祥求见。”

    听见了这样的通传,伯颜只动了动眉毛而已。宋朝之右丞相不是叫做陈宜中吗?

    看来陈宜中多半是光走了。新任的右丞相光是不逃一点,就足以令人敬佩了。伯颜在心中想着,同时命人将文天祥带到自己面前。

    元军之军纪严明、士气高昂。这点文天祥不得不加以认同。然而正因为如此,使得他对常州杀戳的愤慨之情,更加以激昂了起来。在明确的“儆戒”意图之下,连老幼妇孺全都杀害之元军行径,令文天祥忍不住再度感到发指与嫌恶。

    4

    伯颜今年四十一岁。换句话说,他和文天祥与陆秀夫同年。

    “一点都不像蒙古人。”

    不论是蒙古人、波斯人亦或是中国人,都是如此评断。伯颜的身材匀称挺拨,脸部轮廊相当深,并拥有一副简直是过度端正之容貌。不论汉语或波斯语都能够流利地听、说、读、写。就身为武将之功绩而言,成就更是已故之史天泽远远不及的。但是话说回来,若是论到战场之上的骁勇及谋略,还是以同僚阿术更胜一筹。尽管如此,史天泽还是推举伯颜为代宋总帅,并且得到忽必烈欣喜认同。因为他确实拥有统领这支由多人种、多民族所组成之百万大军之实力。

    “徜若是蒙古人之军队,那么总帅就一定是阿术了。”

    忽必烈曾如此评论。

    此时伯颜之左右坐满了元军之最高将领。虽然阿术并不在场,但是尚有阿达海、唆都、吕文焕以及范文虎等人。文天祥独自一人在敌将的围绕之下就座,并且坦然地环视着对方。其视线在一点停顿了下来。他的视线停留在吕文焕之身上。文天祥毫无惧意的堂堂开口。

    “吕将军,自父祖以来蒙受大宋皇恩浩荡的你,竟然恬不知耻在此向元称臣?”

    “我之所以降元都是为贾似道所害。”

    “奸臣贾似道早就被诛杀了,所以说,你再也没有背叛朝廷的借口了,不是吗?”

    “晚了三年不、是两年。”

    吕文焕的呻吟仿佛正渗着鲜血一般。

    其实吕文焕大有怨恨宋朝朝廷之权利。他曾经连续五年在元军的猛烈攻击之下死守襄阳城,如此之英勇战绩,连身为敌方之元军都感叹不已。直到粮尽援绝开城投降之时,吕文焕还提出了不准杀害兵民之条件,要求元军遵守约定。不论如何地尽忠效力都不会得到回报,了解到这一点之时,吕文焕在气力化成了嘹亮的声音。

    “文状元,你的忠诚是得不到回报的。如今大宋之国运已尽,以你之才识,一定会受到天朝(元)之重用与礼遇的。”

    “真是不巧,我从未想过任何的报酬。”

    文天祥的回答令吕文焕词穷。

    吕文焕重新审视着文天祥。文天祥远比吕文焕年轻得多。虽然是个状元,却从未接触过国政相关之机要大事,更别说是在战场上与大敌一较智勇高下。说起来,他不过是个经验不足的文人,是个只知高唱空论却不知现实严酷之黄口小儿。话虽如此,吕文焕在文天祥面前却感到退缩。

    此时伯颜开口了,他感觉自己不能不拉吕文焕一把。

    “文状元,吕将军的本意也是为你着想。连我都为你感到可惜。你何不投降天朝,投靠我方呢?”

    “也行,只要你能办到三个条件。”

    “哦,什么条件?”

    “第一、火能在水里燃烧。第二、长江由东向西流。第三,太阳从西边升起,由东边落下。只要这三个条件齐了,我便愿意降服于元。”

    伯颜刹时眯起双眼。沉默有如无形的冰,他的手按住了座位。就在这一瞬间。

    “放肆狂妄也该有个限度吧!”

    从座位上跳起来发出怒吼的是阿塔海。蒙古将领们全都站了起来抽出兵器,一片刀光剑影眼看就要逼近文天祥了。汉人诸将顺个个脸色苍白、无言以对。

    “你们不能冷静一点吗?别叫汉人给笑话了。”

    伯颜的声音不大,但是却如同浇了阵冷水般,让诸将之怒气都平息了下来。

    “文丞相,天朝不仅宽大,而且绝对言出必行。倘若你一开始就抱持着不信任之态度,那么就没什么好说的了。”

    “你们在常州不就打破了不杀之承诺吗?”

    常州一役之杀戮,对于伯颜来说实为一大痛处。

    “他们实在不应该抵抗的。”

    说到底还不是盗贼般之理论,这点伯颜心知肚明。而高唱这样的理论来为自己的行为正当化,只会让文天祥更加轻蔑而已。

    “绝对不能让此人给看轻了。”

    伯颜察到自己的这个想法之时,不禁吃了一惊。文天祥不过是个来自于即将灭亡国家的降服使者罢了。虽然贵为右丞相兼枢密史,地位可说是尊崇无比,然而手下却连半个能够指挥之兵将都没有。他理应是恐惧得发抖,一副卑躬屈膝的模样才对,然而这股轩鸭子的气慨,以及不可侵犯之威仪,究竟从何而来呢?

    “胜利之一方难道不是我方吗?”

    心中布满了荒谬的疑问,伯颜再次审视着文天祥。而文天祥也坦然地回望着伯颜,不但脸上毫无恐惧,同时也感觉不到半点怯懦之气。

    “这个人绝对不能让他回到宋朝宫廷。”

    伯颜顿时做下了这个决定。倘若文天祥回到临安府,以其威严和气节游说成功的话,宋朝之主战派或许会再次团结起来,以临安府之城壁为据点,和元军血战一场也说不定。

    这么一来,忽必烈所下之命令“在不流血的情况之下让临安开城投降”就难以达成了。

    其实文天祥在宋朝朝廷之中一向受到回避忌惮,但是这些事情伯颜根本无从得知。于是就这么地将文天祥给软禁了起来——

    文天祥没有返回临安。这件事情对于朝廷而言,有一半是在预料当中,因此并没有掀起喧然大波。

    谢太后从残存的少数朝臣之中,挑选出刘巴山与杨应奎二人,命他们带着传国玉玺与降书前往伯颜营中。此日为正月二十日。

    伯颜在迎接使者之时极为小心。因为此事若是传入文天祥之耳中,他一定会誓死出来阻止。所以他特地将文天祥安置于阵营的最深处,并且予以严密监视。当伯颜接见完使者前来探视文天祥之时,文天祥立刻追问:

    “为何不让我回临安府?你们竟敢拘留他国使者,简直是无法无天到了极点。这不是蛮夷之行为是什么?”

    伯颜平静地回答道:

    “我还以为将正式使者拘留是你们大宋的常理呢,不是吗?”

    雄辩滔滔的文天祥,首度被逼得答不出话来。

    这是十八年前的事情了。刚即位为蒙古皇帝的忽必烈派遣心腹之汉人学者郝经为使者前往宋朝,要求履行两国所缔结之和平盟约。然而当时的独裁者贾似道却将郝经抓了起来,并且将之软禁。这实在是极为目无法纪之行为。这段软禁长达十六年之久,直到伯颜挥军南下之时,贾似道才勉为其难地将郝经释放。郝经回到大都之后,虽然前往谒见忽必烈获得犒赏慰劳,但是长期的幽禁生涯早已残害了他的健康。不久之后,也就是去年七月之时他就逝世了,享年五十三岁。

    贾似道为何要软禁郝经,实情如何并没有人知道。虽然有说法认为那是因为他害怕与忽必烈所订下之密经贸部曝光。倘若如此,事情也应该在忽必烈自己将密约一事曝露出来之时就结束了才对。况且,若真是为了保密,与其将他拘禁十六年之久,还不如一刀把他杀了要来得简单多了。

    这件事情在后世的眼中看来,实在是难以理解,但是可以确信的是,贾似道太过低估忽必烈这个人了。他既无法堂堂地迎接郝经并将他送回,并且在秘密的威胁之下又无杀了郝经以保守万全之觉悟。贾似道或许是打算先将他幽禁起来,然后再慢慢想办法吧。实际上,倘若宋占压倒性之强势而蒙古处于弱势的话,说不定真能在暖昧不清的状况之下,令对方忍气吞声,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

    “违法乱纪的贾似道早已经被诛杀了。他的罪已赎清了。”

    “哦,你也认定他是违法乱纪吗?”

    “没错。因此我才会批评你们对我之行为同样的违法乱纪。以违法报违法,归根究底的你和贾似道比起来也好不到哪里去。”

    文天祥漂亮地将话题转换过来。这次换成伯颜闭上了嘴。

    吕文焕在一旁默默听着两人之对话,不、应该称之为令人耳朵灼伤之唇枪舌战。

    当晚,吕文焕在营地里做了个梦。他看见在烈火之中雄雄燃烧的襄阳城。在雷声般的轰然巨响之下,城楼也随之碎裂散落。元军的新武器回回炮不断地掷来巨大的炮弹。在崩塌的城壁之下,碎裂飞溅的头颅和四肢散落各处,黑烟和血腥的味道在空中弥漫着。

    “我看你根本就不知天命。你难道还想要继续这长久以来的无谓抵抗,直到害死所有无罪的军民吗?真是愚劣至极!”

    这段骂声是三年前吕文焕从敌人之处所接收到的。敌人。三年前吕文焕尚为宋朝将军,而敌人就是元军。这个立于紧紧包围着襄阳城之元军阵前,骑在马上、指着城墙上的吕文焕大声斥骂的元将名为刘整,是个几年之前还以宋将之身份与元军交战之男子。

    刘整在长江上游至中游地带,因与元军交锋,勇猛善战而英名远播。然而由于与吕文焕之兄吕文德交恶,且不满所受之待遇,加上惧怕受到贾似道肃清的不安情绪日益严重之下,遂连城带人向元军投降。他在谒见忽必烈时向其煽动道:

    “亡宋简直是易如反掌。”

    并且献出各式各样之计策,积极主导代宋之作战行动。他对于吕文德怀有强烈的憎恨,以至于吕文德死后,他双将其憎恨转移至其弟吕文焕之身上。待吕文焕终于降服于元军之时,刘整甚至还主张将他处死。尽管如此,忽必烈却并未采纳他的意见,还是册封了吕文焕为昭勇大将军。刘整憎恨吕文焕,而吕文焕也非常鄙视刘整,两人的情结于是越来越势同水火。

    吕文焕在梦中大声疾呼:

    “我和刘整是不同的!”

    “哪里不同了?简直是一模一样嘛!”

    这个冷冰冰的声音并非来自刘整。吕文焕努力地在黑暗之中搜寻着。好像有什么东西从红色的薄雾之中慢慢地浮现出来。一看到那浑身是血,穿着破裂胄甲的姿态,吕文焕立刻想起来。

    “啊、牛富,还有范天顺!”

    这两人正是他在襄阳一占之中殊死抗占直到失去生命之部下。虽然吕文焕极力呼唤他们一起投降,然而他们却不愿同流,并手执长剑纵身火海之中。

    吕文焕感到一阵战栗。从牛富和范天顺的角度看来,吕文焕和刘整确实是相同的。不但都降服于敌人,而且还成为敌人之先锋,反过来积极地侵略着祖国。前几年,当刘整在阵中忽然暴毙之时“鬼魅作崇”之耳语在各处不为流传着。

    “那个时候要是不开城投降的话,襄阳的数万名军民肯定会被杀害殆尽。苍天可鉴,真的没有其他的方法了!”

    “就算开城是迫不得已吧。但是之后,你为什么不死呢?竟然还恬不知耻地接受侵掠者所授予之官位、以胜利者之姿态进入临安府。你难道不觉得羞耻吗?”

    吕文焕从梦中醒来。他知道自己是被自己的叫声所惊醒的。值勤的卫兵疑惑地从帐子的缝隙探视着状况。

    就这样无法成眠地熬到了天亮之后,吕文焕立刻前往伯颜营帐。

    “我想那个人绝对不会降服。”

    那个人指的是文天祥。虽然没有指名道姓,但伯颜似乎立刻就领会了。伯颜的目光稍稍地锐利了起来,盯着吕文焕。他是打算向我追问究竟吗?吕文焕心中猜想。然而伯颜开口说的却是另一回事。

    “这是你心中的希望吧!”

    吕文焕的表情刹时冻结。伯颜安抚似的挥了挥手示意吕文焕坐下。就在吕文焕正要再度开口之前。

    “池州陷落至今,差不多有一年的时间了。”

    伯颜说话的同时,脸上也出现了回溯记忆之表情。

    “镇守池州的赵卯发是个难得的人才。我真希望这样的人才能够加入我方的阵营之中。”

    一年前,也就是至元十二年(公元一二七五年)年初。伯颜领军从长江中游顺流而下,一路势如破竹地不断东进。在好几座城池接二连三投降的情况之下,赵卯发将妻子唤至跟前,打算说服她尽快脱逃。

    “这座城马上就要沦陷了。我是绝对不能逃走的。但是你却可以继续地生存下去。”

    “不。既然你决意做个忠臣,为什么不能成全妾身做个忠臣之妻呢!”

    “你只是个女流之辈,没有死的必要。来,快走吧!”

    “不行。要死的话就一起死。”

    不久之后,元军从城门大举闯入,池州城陷落。伯颜入城之后,发现赵卯发夫妻双双自缢而亡,并从随从处得知事情之经过,极为感叹,于是将赵卯发夫妻之遗体郑重地予在厚葬。

    “被包夹在忠义与感情之中,想必非常的煎熬吧!”

    说到此处,伯颜抹去了脸上的表情,并陷入沉默。

    “原来如此。他并不希望那个人投降。”

    吕文唤在内心深处喃喃自语。这实在是一种怪异的心情,但现在仿佛只有文天祥一人,正在为宋朝之文武百官悍卫名誉,不是吗?他心想。不但如此,说不定大宋三百余年的历史,也能够为文天祥所拯救吧。

    “一起用早膳吧。粥马上就准备好了。”

    伯颜微笑地打破了沉默。吕文焕默然行礼一拜。

    这一天,就在早膳之后,文天祥首度得知宋朝正式归降之消息。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