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热小说网 www.qirexs.com,铁血遂明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但让这些大叫屠夫的人想不通的是,李开国治下的官员在胡萝卜加大棒的野蛮政策下居然当真扭转了明政府的那些歪风斜气,为官者每当想要伸手之时,都会想到这手一伸的后果,自己死不要紧,连累家中老小一起死可就太不值了。
再加上给的俸银又多,就是不贪污,也足以做人上之人,可以偶尔奢侈一回。所以只在一开始,李开国杀了三名官员的满门。从那之后,直到现在,半年多过去,居然一个敢贪污伸手的官员都没有了。
官员的风气一时大好,老百姓们也纷纷夸赞,这让许多等着看笑话的人都等瞎了眼,他们不明白,如此简单粗暴的政策怎么会有这样大的威力,太祖时,剥皮也没有挡住官员们伸手,怎么到了李开国手里就用这么简单的加银子一招给解决了?
其实有些事就是如此简单,当年明太祖如果不是太天真,以为天下的官就该一心为百姓奉献,就该不拿银子,最好不吃饭,饿死也得为民办事。如果他也高俸养廉,以他的刑罚之重,也早就能解决八成以上的贪腐之行为。
所以二月十四早晨,灵山卫县令一大早起来,就连批了七八份公文才吃早饭。他不如此不行啊。灵山卫原来没有县令,可是慢慢的民众越来越多,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也越来越多,李开国索性设了一个县衙,专管民事。
在李开国眼皮子底下做事,灵山卫县令能不战战兢兢,勤政为民?所以就算是做样子,他也得把样子做足了。
谁料到今天当真不是一个好日子,县令饭才喝了两口,就听到鸣冤鼓响了起来。这鸣冤鼓并不是能乱敲的,只有紧急情况下,来不及写状纸才可以敲,一般都是人命大案,才会有人敲鼓,否则告其他民事案件,必须得要有状纸才行。
听到鼓声,县令立刻便得升堂问案。所以灵山卫县令不敢怠慢,传令升堂,告状的只是一年过五十的老者。
县令没有猜错,的确是一人命大案,告的不是民,还是官,而且是兵部右侍郎兼山东巡抚朱大典,正二品的大官。告他奸、淫其女朱白氏,并将其杀害掩埋,随堂奉送的还有朱白氏的血书一封。
灵山卫县令傻了眼,围观的民众也“哄”的一声,所有的人都议论纷纷,这白老头是不是傻了?居然敢告正二品的山东巡抚,而且是到灵山卫县衙来告,脑子不是坏掉了吧。就是三岁小儿都知道,灵山卫治下和明朝廷他不是一回事。
就算是要告官,你也得告灵山卫治下的官才对。你到一半公开的反贼县衙来告明朝正二品的大员,这事怎么听怎么荒唐。
就连老百姓都觉得荒唐,更别说灵山卫县令了。他不知道该怎么办,按理,有了原告,就该将被告传来,当堂审案,更何况是人命官司,只要有告,无论真假,必须得传被告到堂问讯。
可他传的来吗?不说只凭一封血书,而无尸体,无法判断白老头说的是真是假,就算是真,他一告票发出去,谁敢去济南府抓一巡抚?
灵山卫县令思之再三,望着白老头泪流满面的不住磕头,再看看堂外等着他说话的民众,灵山卫县令叹了口气,刚要出言推脱,忽然想到一个办法,登时兴奋起来。
他立刻说道:“白老汉,你的状子本县接了,但传讯一个正二品的大员,实非本县之所能。但本县不能,不代表指挥使李大人不能。本县将会在今日将你的状纸呈给指挥使李大人,一切事情,由大人定夺,你可敢同去?”
白老汉伏地大哭,叫道:“青天大老爷,小的辗转千里,四处上告,无一衙门敢接小的状纸。本想去京城告状,但想到官官相护,小的有命去,无命还。因听说李大人不畏权贵,英雄虎胆,才斗胆来到灵山卫告状,本也没想太尊接下状子,只为小老儿冤屈没处申,想让众位乡亲都知道罢了。没想到太尊没有推脱,小的感激不尽,无论李大人如何定夺,小的无有不服。”
他一番话说出来,登时听得百姓们心中发酸,有些也有冤屈而四告无门的,禁不住和他一起流泪。灵山卫县令点了点头,说道:“好,既然如此,你随本官前去指挥使府,当场向大人申诉。”
说着就整衣下堂,也不乘轿,三班衙役排开,带着白老汉往指挥使府而去。按说灵山卫县令也不是不通官场之事。自己处理不好的,推给上官,乃是官场之大忌。一来显得你无用。二来,如果事事都推给上官,要你何用。
所以如果在大明制下,灵山卫县令敢这么做,等待他的只有一个下场,被上司所怒。最好的结果能落得一个安然回家,就算他祖上积了八辈子的德。
但在灵山卫制下可就不一样了。不是说灵山卫制下的官就那清如镜,廉如水,个个都是为民请命,不怕权贵的好官。
而是灵山卫的官现在心里都很着急,虽然自家指挥使大人很牛叉,牛叉到山东境内无人敢惹,但就是迟迟不扩大地盘,只是在山东东部活动,而且只控制灵山卫至诸城、高密、胶州这一带。
这些指望着李开国升官发财的官们早就着急了。如果换了一个人,在灵山卫聚集了如此多的物资,如此多的兵将,早就占据整个山东全境,可是李开国呢?
虽然带兵去鞑子盛京逛了一圈,获得很高的声望。但回来后,一直就窝在指挥使府里,除了见见卫初平,还有冯国用和兵团将领之外,什么动静也没有。
眼看着灵山卫物资积聚的都快放不下了,李开国还是一直下令继续花大价钱买粮、买铁,买一切军用物资。
据灵山卫官场的内部信息,现在灵山卫的帐上没有多少钱了,最多只有四百万两银子,而且每天还流水一样的进了那些商人的腰包。再这样下去,可怎么得了,就算存了再多的粮食又有什么用?吃不完,还不是烂吗?
但没有人敢去问李开国,也没有人敢建议,说大人,您看,咱们是不是该占一占地盘了。因此今日白老汉前来告状,灵山卫县令灵机一动,这可是个好机会,一个试探李开国心意的好机会。
因此他不惜冒官场之大忌,带着白老汉和浩浩荡荡的百姓,来到指挥使府门前,恭恭敬敬的求见。
此时的李开国,正在看着情报,他回来这么长时间,一直都在看情报,看各地的情报。一些不成熟的想法正在逐渐的成型。他没有那么多的谋士在身边,因此有些事情都要靠自己来的完成。
所以在一些重大决策上,他一向是独断专行,从不问讯他人的意见。而且他对于治下之所,一向只抱着一个宗旨,那就是以简治繁,他不会去列种种规矩,而是力求一切从简,简到一些事情只有一个规则。
比如贪污官员的惩治之法就是如此,很简单,就是一个杀字。但配上高俸禄,一切运转的十分良好,这全都在他的意料之中。
所以他打算,以后万事都不制定繁杂之法,只用简单之法治民和治军。这一段时间,他都是在思考这些事,也在思考着灵山卫的未来,对于下步的谋划,已经在他的脑中成型,正想过两日便有大动作,忽然亲兵来报,说灵山卫县令带着告状之人在府外求见,而且还有很多的百姓跟着看热闹。
李开国一听,立时便觉... -->>
但让这些大叫屠夫的人想不通的是,李开国治下的官员在胡萝卜加大棒的野蛮政策下居然当真扭转了明政府的那些歪风斜气,为官者每当想要伸手之时,都会想到这手一伸的后果,自己死不要紧,连累家中老小一起死可就太不值了。
再加上给的俸银又多,就是不贪污,也足以做人上之人,可以偶尔奢侈一回。所以只在一开始,李开国杀了三名官员的满门。从那之后,直到现在,半年多过去,居然一个敢贪污伸手的官员都没有了。
官员的风气一时大好,老百姓们也纷纷夸赞,这让许多等着看笑话的人都等瞎了眼,他们不明白,如此简单粗暴的政策怎么会有这样大的威力,太祖时,剥皮也没有挡住官员们伸手,怎么到了李开国手里就用这么简单的加银子一招给解决了?
其实有些事就是如此简单,当年明太祖如果不是太天真,以为天下的官就该一心为百姓奉献,就该不拿银子,最好不吃饭,饿死也得为民办事。如果他也高俸养廉,以他的刑罚之重,也早就能解决八成以上的贪腐之行为。
所以二月十四早晨,灵山卫县令一大早起来,就连批了七八份公文才吃早饭。他不如此不行啊。灵山卫原来没有县令,可是慢慢的民众越来越多,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也越来越多,李开国索性设了一个县衙,专管民事。
在李开国眼皮子底下做事,灵山卫县令能不战战兢兢,勤政为民?所以就算是做样子,他也得把样子做足了。
谁料到今天当真不是一个好日子,县令饭才喝了两口,就听到鸣冤鼓响了起来。这鸣冤鼓并不是能乱敲的,只有紧急情况下,来不及写状纸才可以敲,一般都是人命大案,才会有人敲鼓,否则告其他民事案件,必须得要有状纸才行。
听到鼓声,县令立刻便得升堂问案。所以灵山卫县令不敢怠慢,传令升堂,告状的只是一年过五十的老者。
县令没有猜错,的确是一人命大案,告的不是民,还是官,而且是兵部右侍郎兼山东巡抚朱大典,正二品的大官。告他奸、淫其女朱白氏,并将其杀害掩埋,随堂奉送的还有朱白氏的血书一封。
灵山卫县令傻了眼,围观的民众也“哄”的一声,所有的人都议论纷纷,这白老头是不是傻了?居然敢告正二品的山东巡抚,而且是到灵山卫县衙来告,脑子不是坏掉了吧。就是三岁小儿都知道,灵山卫治下和明朝廷他不是一回事。
就算是要告官,你也得告灵山卫治下的官才对。你到一半公开的反贼县衙来告明朝正二品的大员,这事怎么听怎么荒唐。
就连老百姓都觉得荒唐,更别说灵山卫县令了。他不知道该怎么办,按理,有了原告,就该将被告传来,当堂审案,更何况是人命官司,只要有告,无论真假,必须得传被告到堂问讯。
可他传的来吗?不说只凭一封血书,而无尸体,无法判断白老头说的是真是假,就算是真,他一告票发出去,谁敢去济南府抓一巡抚?
灵山卫县令思之再三,望着白老头泪流满面的不住磕头,再看看堂外等着他说话的民众,灵山卫县令叹了口气,刚要出言推脱,忽然想到一个办法,登时兴奋起来。
他立刻说道:“白老汉,你的状子本县接了,但传讯一个正二品的大员,实非本县之所能。但本县不能,不代表指挥使李大人不能。本县将会在今日将你的状纸呈给指挥使李大人,一切事情,由大人定夺,你可敢同去?”
白老汉伏地大哭,叫道:“青天大老爷,小的辗转千里,四处上告,无一衙门敢接小的状纸。本想去京城告状,但想到官官相护,小的有命去,无命还。因听说李大人不畏权贵,英雄虎胆,才斗胆来到灵山卫告状,本也没想太尊接下状子,只为小老儿冤屈没处申,想让众位乡亲都知道罢了。没想到太尊没有推脱,小的感激不尽,无论李大人如何定夺,小的无有不服。”
他一番话说出来,登时听得百姓们心中发酸,有些也有冤屈而四告无门的,禁不住和他一起流泪。灵山卫县令点了点头,说道:“好,既然如此,你随本官前去指挥使府,当场向大人申诉。”
说着就整衣下堂,也不乘轿,三班衙役排开,带着白老汉往指挥使府而去。按说灵山卫县令也不是不通官场之事。自己处理不好的,推给上官,乃是官场之大忌。一来显得你无用。二来,如果事事都推给上官,要你何用。
所以如果在大明制下,灵山卫县令敢这么做,等待他的只有一个下场,被上司所怒。最好的结果能落得一个安然回家,就算他祖上积了八辈子的德。
但在灵山卫制下可就不一样了。不是说灵山卫制下的官就那清如镜,廉如水,个个都是为民请命,不怕权贵的好官。
而是灵山卫的官现在心里都很着急,虽然自家指挥使大人很牛叉,牛叉到山东境内无人敢惹,但就是迟迟不扩大地盘,只是在山东东部活动,而且只控制灵山卫至诸城、高密、胶州这一带。
这些指望着李开国升官发财的官们早就着急了。如果换了一个人,在灵山卫聚集了如此多的物资,如此多的兵将,早就占据整个山东全境,可是李开国呢?
虽然带兵去鞑子盛京逛了一圈,获得很高的声望。但回来后,一直就窝在指挥使府里,除了见见卫初平,还有冯国用和兵团将领之外,什么动静也没有。
眼看着灵山卫物资积聚的都快放不下了,李开国还是一直下令继续花大价钱买粮、买铁,买一切军用物资。
据灵山卫官场的内部信息,现在灵山卫的帐上没有多少钱了,最多只有四百万两银子,而且每天还流水一样的进了那些商人的腰包。再这样下去,可怎么得了,就算存了再多的粮食又有什么用?吃不完,还不是烂吗?
但没有人敢去问李开国,也没有人敢建议,说大人,您看,咱们是不是该占一占地盘了。因此今日白老汉前来告状,灵山卫县令灵机一动,这可是个好机会,一个试探李开国心意的好机会。
因此他不惜冒官场之大忌,带着白老汉和浩浩荡荡的百姓,来到指挥使府门前,恭恭敬敬的求见。
此时的李开国,正在看着情报,他回来这么长时间,一直都在看情报,看各地的情报。一些不成熟的想法正在逐渐的成型。他没有那么多的谋士在身边,因此有些事情都要靠自己来的完成。
所以在一些重大决策上,他一向是独断专行,从不问讯他人的意见。而且他对于治下之所,一向只抱着一个宗旨,那就是以简治繁,他不会去列种种规矩,而是力求一切从简,简到一些事情只有一个规则。
比如贪污官员的惩治之法就是如此,很简单,就是一个杀字。但配上高俸禄,一切运转的十分良好,这全都在他的意料之中。
所以他打算,以后万事都不制定繁杂之法,只用简单之法治民和治军。这一段时间,他都是在思考这些事,也在思考着灵山卫的未来,对于下步的谋划,已经在他的脑中成型,正想过两日便有大动作,忽然亲兵来报,说灵山卫县令带着告状之人在府外求见,而且还有很多的百姓跟着看热闹。
李开国一听,立时便觉...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