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城隍庙,神相 (1/2)
奇热小说网 www.qirexs.com,神州侠隐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淮阴城,旧称清河、清江,地处京杭运河和淮河的交汇之处,东毗盐城,南连扬州,是极为重要的交通要冲,加上淮阴城四周山河湖泊众多,西有洪泽湖,南有高邮湖,河湖交错,水网纵横,物产极为丰富,自古便是有名的鱼米之乡。早在隋朝大业年间,洛阳至扬州的漕运要道——即大运河凿成之后,淮阴城就成了漕运的重要孔道,自唐以来,朝廷就在淮阴城设立官署,委派大员掌管、督办漕运。同时,淮扬一带盐场众多,淮阴因其地理优势,变成了淮扬食盐汇集之处,淮安盐业再兴,依托漕运水路,盐运也自淮阴发端。正是这种政治经济的因素致使淮阴空前繁华,古人用“襟吴带楚客多游,壮丽东南第一州”来形容淮阴。
淮阴是朝廷总督漕运官署所在,自然整个淮阴城最大的生意就是运粮和运盐,漕运,是运送漕粮的一桩大工程。每年由江南诸省市收粮运往北方各粮仓供皇室贵族、朝廷大员的食用和俸禄,经漕河水道北上的运粮船就有六、七千艘之多,每艘船由一名漕运官署军官领运,他的头衔是军曹,形同船长。军曹再负责召募所需水手、舵工、纤夫、扛工等。这些人力的总数少则七、八万,多则十余万。每年这为数十多万的人丁往返道途的时间,约在八、九个月左右。显然朝廷并不愿意统辖掌管这么十几万人丁的吃喝拉撒,而且水道沿途还有绿林豪强需要打点,因此最好的办法是把这漕运生意交给船夫民丁组织,或者帮白去打理,这种帮派成员出身底层,自身有一套聚集成众的方法,而且对江湖豪强也有办法打点,朝廷自然乐意把这些苦差事交给江湖帮会去做,自己乐得清闲,漕帮也就顺应这个时势发展了起来。
最早的漕帮只是清江一个漕运夫役组成的粮米帮,后来得到朝廷支持,掌管了漕粮运输枢纽,然后逐步吞并了粮运水道上的各种挑夫组织,最后形成了会众遍布天下的大帮派,与丐帮齐名。丐帮是乞丐窝,平常以乞讨、送消息手信度日,而漕帮帮众更复杂一点,有水手、有舵工、有扛米的苦力、有拉纤的汉子。无非些是极为贫穷的家庭出身之人,既无恒产,亦无惯技,只能卖卖粗力气,随船过着南来北往的流浪生活。这种流民在中原流窜,常常形成一股股乌合之众,一旦积了怨气,容易引起民变,或者占山为王,或者落草为寇,极大危害太平盛世,因此朝廷也愿意支持江湖形成一个大的帮派来管制这些流民。
漕帮独霸了漕运,也不负朝廷的重托,极好地安顿了底下的帮众,在各地码头建造了堂口、客栈,提供给往来帮众食宿,即便那些水手役夫没有运粮任务,也不至于露宿街头受冻饿死,而且各地堂口有极好的联系,那个帮众在外地死了,赶巧的话还能接着漕船送回原籍,不至于暴尸荒野,变成孤魂野鬼,如果没办法运回原籍的,起码也会择地安葬,入土为安。所以漕帮在运粮和稳定底层苦工上,确实也替朝廷分担了不少,得到了朝廷的赏识,自然漕帮发展十分迅速,现在的漕帮在江湖上算得上是如日中天。
现任漕帮总瓢把子乔力,从二十年前乔力接手漕帮以来,凭借他在江湖上的名望和与朝廷的关系,漕帮发展更是迅猛,把码头和分舵开到了大江南北,几乎到了凡有粮草运输之地,就有漕帮码头的地步。乔力手下掌管分堂,分为内三堂外九堂,外九堂就是在华夏九州设立的分堂,各管一片,堂主权力极大,底下可自设分舵,比如楚天阔在宾江见到的任万里,就是西南堂堂主。乔力通过外九堂堂主可以掌控整个漕帮运转,当然也掌握了整个武林的消息动向,这点和丐帮异曲同工;而内三堂分为掌礼仪的尊师堂、掌刑罚的护法堂以及掌会众组织培养的立人堂,由于漕帮是在朝廷支持下发展的,因此很多部堂设置与朝廷有点相像,很有点内朝六部外朝藩镇的意思,当然这是漕帮作为江湖帮派的部署,而实际上漕帮要密切与朝廷通气和沟通,所以乔力底下还设有一个精忠堂,与朝廷通风交涉的,取意精忠报国之意,这其中有谄媚朝廷的意思,这在江湖上是颇为令人不屑的,所以外并没有宣称精忠堂,精忠堂也没有设堂主,由副帮主罗乃毅掌管,罗乃毅是乔力一手提拔的心腹,自然听命于乔力。精忠堂主要负责接收朝廷每年的漕粮指派份额,哪个地方运多少粮,什么时候运到之类的,然后根据水路安排漕船,再通报给各地执行,并派特使视察水路督办漕运,楚天阔的义父莫北望、卢肇功就是这精忠堂之下的南北两大水路特使,直接受命于罗乃毅。虽然水路特使职位没有各个堂主高,但由于精忠堂地位特殊,受乔力管辖,与朝廷交涉,因此莫北望和卢肇功在漕帮倒也受人敬重。
漕帮自清江,即淮阴发迹,而朝廷的漕运总署也在淮阴,自然漕帮的总堂就设在淮阴。为了便于从东面的海州运盐,早在唐朝时期就开辟了从淮阴直通海州的盐河,盐河贯穿淮阴市,连上京杭运河与淮河,成了漕运水道一大干线,而漕帮的总堂就在盐河上的一个黄渡口边上,不仅这个渡口,其方圆几里范围都是漕帮的地盘,安置着漕帮的家眷,大头目各有庄院,小头目则可能是住小楼,而底下众多的苦工水手则也有一处大杂院可以安居。漕帮地界自成一体,自给自足,称得上一个城中之国,在这漕帮地界内,犯法首先要追究的不适朝廷的国法,而是漕帮的家法。漕帮的地盘上虽然鱼龙混杂人流嘈杂,但由于漕帮的势力与威严,整个地盘上倒也太平。
楚天阔在告别柳忘蓑和薛鹊那天下午就近了淮阴城,因为淮阴此地多河道,需多次搭船渡河,耽误了时间,但不管怎样他都回到了。这是一个他闭着眼睛都不会走失的城,虽然离开才不过半年,但这半年过多的经历让楚天阔突然有恍若隔世的错觉,觉得已经离开了好长一段时间。楚天阔自西南门入城,而漕帮地界在靠北的一方,楚天阔是故意选择西南门入城的,因为他想先去拜访一下陆上八仙的风神相,城隍庙就在城里中南位置。因为一旦进入漕帮地界,势必会被帮中成员认出,那就势必得先去拜访乔力禀报情况,可能各种事情耽误下来要花一两天,而楚天阔不愿意耽误八仙的事,因此决定先去见风神相。
城中其他地方少有漕帮帮众走动,因此楚天阔也不太担心被人认出,但淮阴成人潮如织,熙熙攘攘,楚天阔也只能下马牵行,慢慢往城隍庙走去,正好观赏一下这久违的闹市。
走走停停大概半个时辰,才走到城隍庙,淮阴城乃物阜民丰之地,对城隍庙的供养岂会小气,只见淮阴城那城隍庙占地极大,庙前远远就竖起一座堂皇的牌楼,上书“有感有应”,牌楼和城隍庙只见是一个大广场,各种走夫贩卒在这里兜售小吃和工艺品,江湖卖艺人则敲锣打鼓地表现他们的杂耍和胸口碎大石,这一派景象另往来游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人群久久不曾消退。城隍庙门更是人进人出,庙里不断冒出烟气,显然香火鼎盛。就在这一派繁华熙攘之中,城隍庙门侧边那个算命摊显得十分冷清,按说在这种地方算命先生不应该如此冷清。不过,这个算命自有其冷清的道理,只见用竹竿支起的那张招牌布油沁汗浸,又黑又旧,上面写着“赛神仙”三个字,不仔细辨认还看不出来。算命摊只有一张脏污木桌,桌前一张空椅子落满灰尘,桌子上面摆着一个装满签条的竹筒,一样油光污腻,让人不想去摸,还有文房四宝,同样十分残旧,砚台中无水无墨,想来已经许久不用了。除此之外,那桌上还趴着一个人,只见一头黑白交杂的乱发,看不见脸面,但楚天阔从那人的一身破麻布衣衫认出此人就是那个算命疯子,也就是他这次要找的风神仙。
楚天阔把马... -->>
淮阴城,旧称清河、清江,地处京杭运河和淮河的交汇之处,东毗盐城,南连扬州,是极为重要的交通要冲,加上淮阴城四周山河湖泊众多,西有洪泽湖,南有高邮湖,河湖交错,水网纵横,物产极为丰富,自古便是有名的鱼米之乡。早在隋朝大业年间,洛阳至扬州的漕运要道——即大运河凿成之后,淮阴城就成了漕运的重要孔道,自唐以来,朝廷就在淮阴城设立官署,委派大员掌管、督办漕运。同时,淮扬一带盐场众多,淮阴因其地理优势,变成了淮扬食盐汇集之处,淮安盐业再兴,依托漕运水路,盐运也自淮阴发端。正是这种政治经济的因素致使淮阴空前繁华,古人用“襟吴带楚客多游,壮丽东南第一州”来形容淮阴。
淮阴是朝廷总督漕运官署所在,自然整个淮阴城最大的生意就是运粮和运盐,漕运,是运送漕粮的一桩大工程。每年由江南诸省市收粮运往北方各粮仓供皇室贵族、朝廷大员的食用和俸禄,经漕河水道北上的运粮船就有六、七千艘之多,每艘船由一名漕运官署军官领运,他的头衔是军曹,形同船长。军曹再负责召募所需水手、舵工、纤夫、扛工等。这些人力的总数少则七、八万,多则十余万。每年这为数十多万的人丁往返道途的时间,约在八、九个月左右。显然朝廷并不愿意统辖掌管这么十几万人丁的吃喝拉撒,而且水道沿途还有绿林豪强需要打点,因此最好的办法是把这漕运生意交给船夫民丁组织,或者帮白去打理,这种帮派成员出身底层,自身有一套聚集成众的方法,而且对江湖豪强也有办法打点,朝廷自然乐意把这些苦差事交给江湖帮会去做,自己乐得清闲,漕帮也就顺应这个时势发展了起来。
最早的漕帮只是清江一个漕运夫役组成的粮米帮,后来得到朝廷支持,掌管了漕粮运输枢纽,然后逐步吞并了粮运水道上的各种挑夫组织,最后形成了会众遍布天下的大帮派,与丐帮齐名。丐帮是乞丐窝,平常以乞讨、送消息手信度日,而漕帮帮众更复杂一点,有水手、有舵工、有扛米的苦力、有拉纤的汉子。无非些是极为贫穷的家庭出身之人,既无恒产,亦无惯技,只能卖卖粗力气,随船过着南来北往的流浪生活。这种流民在中原流窜,常常形成一股股乌合之众,一旦积了怨气,容易引起民变,或者占山为王,或者落草为寇,极大危害太平盛世,因此朝廷也愿意支持江湖形成一个大的帮派来管制这些流民。
漕帮独霸了漕运,也不负朝廷的重托,极好地安顿了底下的帮众,在各地码头建造了堂口、客栈,提供给往来帮众食宿,即便那些水手役夫没有运粮任务,也不至于露宿街头受冻饿死,而且各地堂口有极好的联系,那个帮众在外地死了,赶巧的话还能接着漕船送回原籍,不至于暴尸荒野,变成孤魂野鬼,如果没办法运回原籍的,起码也会择地安葬,入土为安。所以漕帮在运粮和稳定底层苦工上,确实也替朝廷分担了不少,得到了朝廷的赏识,自然漕帮发展十分迅速,现在的漕帮在江湖上算得上是如日中天。
现任漕帮总瓢把子乔力,从二十年前乔力接手漕帮以来,凭借他在江湖上的名望和与朝廷的关系,漕帮发展更是迅猛,把码头和分舵开到了大江南北,几乎到了凡有粮草运输之地,就有漕帮码头的地步。乔力手下掌管分堂,分为内三堂外九堂,外九堂就是在华夏九州设立的分堂,各管一片,堂主权力极大,底下可自设分舵,比如楚天阔在宾江见到的任万里,就是西南堂堂主。乔力通过外九堂堂主可以掌控整个漕帮运转,当然也掌握了整个武林的消息动向,这点和丐帮异曲同工;而内三堂分为掌礼仪的尊师堂、掌刑罚的护法堂以及掌会众组织培养的立人堂,由于漕帮是在朝廷支持下发展的,因此很多部堂设置与朝廷有点相像,很有点内朝六部外朝藩镇的意思,当然这是漕帮作为江湖帮派的部署,而实际上漕帮要密切与朝廷通气和沟通,所以乔力底下还设有一个精忠堂,与朝廷通风交涉的,取意精忠报国之意,这其中有谄媚朝廷的意思,这在江湖上是颇为令人不屑的,所以外并没有宣称精忠堂,精忠堂也没有设堂主,由副帮主罗乃毅掌管,罗乃毅是乔力一手提拔的心腹,自然听命于乔力。精忠堂主要负责接收朝廷每年的漕粮指派份额,哪个地方运多少粮,什么时候运到之类的,然后根据水路安排漕船,再通报给各地执行,并派特使视察水路督办漕运,楚天阔的义父莫北望、卢肇功就是这精忠堂之下的南北两大水路特使,直接受命于罗乃毅。虽然水路特使职位没有各个堂主高,但由于精忠堂地位特殊,受乔力管辖,与朝廷交涉,因此莫北望和卢肇功在漕帮倒也受人敬重。
漕帮自清江,即淮阴发迹,而朝廷的漕运总署也在淮阴,自然漕帮的总堂就设在淮阴。为了便于从东面的海州运盐,早在唐朝时期就开辟了从淮阴直通海州的盐河,盐河贯穿淮阴市,连上京杭运河与淮河,成了漕运水道一大干线,而漕帮的总堂就在盐河上的一个黄渡口边上,不仅这个渡口,其方圆几里范围都是漕帮的地盘,安置着漕帮的家眷,大头目各有庄院,小头目则可能是住小楼,而底下众多的苦工水手则也有一处大杂院可以安居。漕帮地界自成一体,自给自足,称得上一个城中之国,在这漕帮地界内,犯法首先要追究的不适朝廷的国法,而是漕帮的家法。漕帮的地盘上虽然鱼龙混杂人流嘈杂,但由于漕帮的势力与威严,整个地盘上倒也太平。
楚天阔在告别柳忘蓑和薛鹊那天下午就近了淮阴城,因为淮阴此地多河道,需多次搭船渡河,耽误了时间,但不管怎样他都回到了。这是一个他闭着眼睛都不会走失的城,虽然离开才不过半年,但这半年过多的经历让楚天阔突然有恍若隔世的错觉,觉得已经离开了好长一段时间。楚天阔自西南门入城,而漕帮地界在靠北的一方,楚天阔是故意选择西南门入城的,因为他想先去拜访一下陆上八仙的风神相,城隍庙就在城里中南位置。因为一旦进入漕帮地界,势必会被帮中成员认出,那就势必得先去拜访乔力禀报情况,可能各种事情耽误下来要花一两天,而楚天阔不愿意耽误八仙的事,因此决定先去见风神相。
城中其他地方少有漕帮帮众走动,因此楚天阔也不太担心被人认出,但淮阴成人潮如织,熙熙攘攘,楚天阔也只能下马牵行,慢慢往城隍庙走去,正好观赏一下这久违的闹市。
走走停停大概半个时辰,才走到城隍庙,淮阴城乃物阜民丰之地,对城隍庙的供养岂会小气,只见淮阴城那城隍庙占地极大,庙前远远就竖起一座堂皇的牌楼,上书“有感有应”,牌楼和城隍庙只见是一个大广场,各种走夫贩卒在这里兜售小吃和工艺品,江湖卖艺人则敲锣打鼓地表现他们的杂耍和胸口碎大石,这一派景象另往来游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人群久久不曾消退。城隍庙门更是人进人出,庙里不断冒出烟气,显然香火鼎盛。就在这一派繁华熙攘之中,城隍庙门侧边那个算命摊显得十分冷清,按说在这种地方算命先生不应该如此冷清。不过,这个算命自有其冷清的道理,只见用竹竿支起的那张招牌布油沁汗浸,又黑又旧,上面写着“赛神仙”三个字,不仔细辨认还看不出来。算命摊只有一张脏污木桌,桌前一张空椅子落满灰尘,桌子上面摆着一个装满签条的竹筒,一样油光污腻,让人不想去摸,还有文房四宝,同样十分残旧,砚台中无水无墨,想来已经许久不用了。除此之外,那桌上还趴着一个人,只见一头黑白交杂的乱发,看不见脸面,但楚天阔从那人的一身破麻布衣衫认出此人就是那个算命疯子,也就是他这次要找的风神仙。
楚天阔把马...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