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热小说网 www.qirexs.com,大捷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伴着阵阵热浪,胜利的八月终于来临了,来得迅疾而突然,搞得总司令龙国康手忙脚乱。
龙国康根本没想到日本人和南京政府会垮得这么快。
八月一日,陈公博在南京复兴节纪念会上致词时,还信誓旦旦的大谈统一。要各地伪政权统一于南京政府旗下,集中力量,和日本盟邦共同应付时局。不料,仅仅隔了一天,杜鲁门和艾德礼就发表了对日作战的联合声明。八月六日,美军在日本广岛投下了第一颗*,同一天,苏联对日宣战,向满洲境内日本关东军发起猛烈攻击。十日,日本御前会议决定接受《波茨坦公告》,无条件投降,十四日,日本天皇发表《停战诏书》,将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消息传遍世界。
短短十几天,局势竟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日本帝国的大厦“呼啦啦”倾倒了,连带着压垮了南京伪政府,奇迹般地一举结束了中国历史上一个短暂的时代。
在这段时日里,龙国康既高兴又激动,眼巴巴地等中央,盼中央。中央回来,国家光复,他就可以结束提心吊胆的伪职生涯了。高兴与激动之余,也站在中央的立场上,对自己以往的一切进行了深刻的反省。
反省的结果,他很满意。从被迫接受改编到今天,他所做的一切都是问心无愧的。他真诚地拥护中央,保护了大量的同志,从没和国军方面玩命真打过,他打的是共产党,和日本人一起打过,也和国军方面默契配合打过。没有他这第七方面军的顽强抵挡,只怕抗纵的人马早已过了柳河,共产党的势力会更加强大。共产党不打鬼子,专抢地盘,发国难财,和中央捣乱,他打共产党,就是最实际的拥护中央。凌福荫一伙通共,自然该杀。米传贤先是胡闹,后又被共产党方面的武装干掉,也算活该。至于打黄少雄的独立旅,那是没办法,日后必能和中央解释清楚。他想杀黄少雄么?当然不想杀。黄少雄不但是个抗日英雄,还是他事实上的女婿。他女儿女婿都为中央的光复流尽了最后一滴血,他龙国康对中央的忠诚还会有疑问么?!
果然没疑问。
八月十九日,重庆中央的电令来了,委任他为郸城先遣军司令。
电令称:
“奉谕,特派龙国康同志为郸城先遣军司令官,负责郸城、白集十八县治安防卫。所有该司令官原统辖之作战力量及区域内各种军警宪游击部队,统归该司令官节制指挥,防奸安民。”
电令是以军委侍从室名义发来的。
他当即行动起来,连夜起草了《安民告示》,连夜给云崖山抗纵拍发了令其原地待命的急电。次日,又率领着新六军付西海的124师浩浩荡荡开进了日军盘踞的郸城。
在日军司令部,又一次见到了高岛司令官和川本少将。不过,这一次,他不是来听他们的命令和训示的,而是以战胜国先遣军司令官的名义,命令和训示他们的。他要他们协助先遣军,继续维持郸城及界碑店等地的治安秩序,同时宣布:没有先遣军司令部的命令,不得擅自移动,不得向任何部队接洽投降,不得破坏所驻地区之公私财物,不得非法拘押、攻击中国民众……
这许多“不得”,把川本少将惹恼了,川本少将偏着脑袋,不无讥讽地问:
“龙将军,胜利对你来说太容易一些了吧?”
龙国康一怔:
“什么意思?是不是不承认你们接受投降的事实?”
川本平静地道:
“我不否认事实,只是想说,对中国军队,尤其是对将军你的先遣军来说,皇军并没战败!如果我没记错的话,直到半个月前,将军你还在拥护圣战的陈公博先生麾下效忠,向将军您这样的对手投降,岂不荒唐?!”
龙国康坦然笑道:
“并不荒唐。这只说明川本先生太不了解中国,太不了解我们不可战胜的中国国民!”
川本冷冷问:
“中国国民哪点不可战胜?”
龙国康道:
“忍耐与期待。本司令官对此深有体会。您说的不错,直到半个月前,本司令官名义上还在陈公博麾下,但,本司令官一直拥护中央,拥护蒋委员长,您就不知道了吧?本司令官和沦陷区的中国民众,在忍耐与期待中迎来了胜利,而您和贵军却在徒劳的行动中失败了,完全失败了!”
川本傲慢地道:
“打败我们皇军的,是美国人和苏联人,不是你们中国人!尤其不是你们这种中国人!如果没有天皇陛下的诏书,将军凭忍耐和期待是进不了郸城的!鄙人一个旅团,就可将将军和将军的先遣军在界碑店阻隔三个月!”
龙国康的心头猛然浮出了一种难言的耻痛,尤其是当着高岛司令官和这么多中国将领的面,更觉着十分难堪,不禁转脸怒视着高岛道:
“高岛将军,做为日军驻郸城最高司令官,你是否听到了川本先生的话?本司令官是否可以视川本先生的话为贵军拒绝投降的暗示?如是,则本司令官拟电请重庆武力解决!”
高岛知道这不是儿戏,狠狠瞪了川本一眼,极恭敬地对着龙国康哇里哇啦说了一通日语,让翻译官翻译。
翻译官道:
“高岛大太君说,大太君请司令官阁下原谅,并就川本将军的轻率言论,向阁下道歉。大太君说,川本先生因和阁下过去熟悉,所以说话随便了些,请阁下万万不要介意。郸城日军驻军绝无再战之意,诚心接受投降,并一定遵照阁下命令去做,继续协同先遣军维系地方秩序和治安。”
龙国康满意地点点头,叹了口气:
“也请高岛司令官原谅!我也是执行中央的命令,没办法!现实我们要承认,残局我们要收拾,不这样做不行!”
... -->>
伴着阵阵热浪,胜利的八月终于来临了,来得迅疾而突然,搞得总司令龙国康手忙脚乱。
龙国康根本没想到日本人和南京政府会垮得这么快。
八月一日,陈公博在南京复兴节纪念会上致词时,还信誓旦旦的大谈统一。要各地伪政权统一于南京政府旗下,集中力量,和日本盟邦共同应付时局。不料,仅仅隔了一天,杜鲁门和艾德礼就发表了对日作战的联合声明。八月六日,美军在日本广岛投下了第一颗*,同一天,苏联对日宣战,向满洲境内日本关东军发起猛烈攻击。十日,日本御前会议决定接受《波茨坦公告》,无条件投降,十四日,日本天皇发表《停战诏书》,将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消息传遍世界。
短短十几天,局势竟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日本帝国的大厦“呼啦啦”倾倒了,连带着压垮了南京伪政府,奇迹般地一举结束了中国历史上一个短暂的时代。
在这段时日里,龙国康既高兴又激动,眼巴巴地等中央,盼中央。中央回来,国家光复,他就可以结束提心吊胆的伪职生涯了。高兴与激动之余,也站在中央的立场上,对自己以往的一切进行了深刻的反省。
反省的结果,他很满意。从被迫接受改编到今天,他所做的一切都是问心无愧的。他真诚地拥护中央,保护了大量的同志,从没和国军方面玩命真打过,他打的是共产党,和日本人一起打过,也和国军方面默契配合打过。没有他这第七方面军的顽强抵挡,只怕抗纵的人马早已过了柳河,共产党的势力会更加强大。共产党不打鬼子,专抢地盘,发国难财,和中央捣乱,他打共产党,就是最实际的拥护中央。凌福荫一伙通共,自然该杀。米传贤先是胡闹,后又被共产党方面的武装干掉,也算活该。至于打黄少雄的独立旅,那是没办法,日后必能和中央解释清楚。他想杀黄少雄么?当然不想杀。黄少雄不但是个抗日英雄,还是他事实上的女婿。他女儿女婿都为中央的光复流尽了最后一滴血,他龙国康对中央的忠诚还会有疑问么?!
果然没疑问。
八月十九日,重庆中央的电令来了,委任他为郸城先遣军司令。
电令称:
“奉谕,特派龙国康同志为郸城先遣军司令官,负责郸城、白集十八县治安防卫。所有该司令官原统辖之作战力量及区域内各种军警宪游击部队,统归该司令官节制指挥,防奸安民。”
电令是以军委侍从室名义发来的。
他当即行动起来,连夜起草了《安民告示》,连夜给云崖山抗纵拍发了令其原地待命的急电。次日,又率领着新六军付西海的124师浩浩荡荡开进了日军盘踞的郸城。
在日军司令部,又一次见到了高岛司令官和川本少将。不过,这一次,他不是来听他们的命令和训示的,而是以战胜国先遣军司令官的名义,命令和训示他们的。他要他们协助先遣军,继续维持郸城及界碑店等地的治安秩序,同时宣布:没有先遣军司令部的命令,不得擅自移动,不得向任何部队接洽投降,不得破坏所驻地区之公私财物,不得非法拘押、攻击中国民众……
这许多“不得”,把川本少将惹恼了,川本少将偏着脑袋,不无讥讽地问:
“龙将军,胜利对你来说太容易一些了吧?”
龙国康一怔:
“什么意思?是不是不承认你们接受投降的事实?”
川本平静地道:
“我不否认事实,只是想说,对中国军队,尤其是对将军你的先遣军来说,皇军并没战败!如果我没记错的话,直到半个月前,将军你还在拥护圣战的陈公博先生麾下效忠,向将军您这样的对手投降,岂不荒唐?!”
龙国康坦然笑道:
“并不荒唐。这只说明川本先生太不了解中国,太不了解我们不可战胜的中国国民!”
川本冷冷问:
“中国国民哪点不可战胜?”
龙国康道:
“忍耐与期待。本司令官对此深有体会。您说的不错,直到半个月前,本司令官名义上还在陈公博麾下,但,本司令官一直拥护中央,拥护蒋委员长,您就不知道了吧?本司令官和沦陷区的中国民众,在忍耐与期待中迎来了胜利,而您和贵军却在徒劳的行动中失败了,完全失败了!”
川本傲慢地道:
“打败我们皇军的,是美国人和苏联人,不是你们中国人!尤其不是你们这种中国人!如果没有天皇陛下的诏书,将军凭忍耐和期待是进不了郸城的!鄙人一个旅团,就可将将军和将军的先遣军在界碑店阻隔三个月!”
龙国康的心头猛然浮出了一种难言的耻痛,尤其是当着高岛司令官和这么多中国将领的面,更觉着十分难堪,不禁转脸怒视着高岛道:
“高岛将军,做为日军驻郸城最高司令官,你是否听到了川本先生的话?本司令官是否可以视川本先生的话为贵军拒绝投降的暗示?如是,则本司令官拟电请重庆武力解决!”
高岛知道这不是儿戏,狠狠瞪了川本一眼,极恭敬地对着龙国康哇里哇啦说了一通日语,让翻译官翻译。
翻译官道:
“高岛大太君说,大太君请司令官阁下原谅,并就川本将军的轻率言论,向阁下道歉。大太君说,川本先生因和阁下过去熟悉,所以说话随便了些,请阁下万万不要介意。郸城日军驻军绝无再战之意,诚心接受投降,并一定遵照阁下命令去做,继续协同先遣军维系地方秩序和治安。”
龙国康满意地点点头,叹了口气:
“也请高岛司令官原谅!我也是执行中央的命令,没办法!现实我们要承认,残局我们要收拾,不这样做不行!”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