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四宪问第十四 (2/2)
奇热小说网 www.qirexs.com,论语注疏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之为小信,自经死于沟渎中,而使人莫知其名也。且管仲、召忽之为公子纠,君臣之义未正成,故召忽死之,未足深嘉;管仲不死,未足多非。死事既难,亦在于过厚,故仲尼但美管仲之功,亦不言召忽不当死。
注“马曰”至“天下”
正义曰:云“匡,正也”释言文。云:“天子微弱,桓公帅诸侯以尊周室,一正天下”者,成二年左传云“五伯之霸也”杜预云:“夏伯昆吾,商伯大彭、豕韦,周伯齐桓、晋文。”是三代有五伯矣。伯者,长也,言为诸侯之长也。郑玄云:“天子衰,诸侯兴,故曰霸。霸者,把也,言把持王者之政教,故其字或作伯,或作霸也。”是天子微弱,桓公帅诸侯以尊周室,一正天下,故曰霸诸侯也。
公叔文子之臣大夫僎与文子同升诸公。孔曰:“大夫僎本文子家臣,荐之使与已并为大夫,同升在公朝。”子闻之,曰:“可以为文矣。”孔曰:“言行如是,可谥为文。”
[疏]“公叔”至“文矣”
正义曰:此章论卫大夫公孙拔之行也。“公叔文子之臣大夫僎与文子同升诸公”者,诸,于也。大夫僎本文子家臣,文子荐之,使与己并为大夫,同升在于公朝也。“子闻之曰:可以为文矣”者,孔子闻其行如是,故称之曰:“可以谥为文矣。”以谥法“锡民爵位曰文故也。
子言卫灵公之无道也,康子曰:“夫如是,奚而不丧?”孔子曰:“仲叔圉治宾客,祝鮀治宗庙,王孙贾治军旅。夫如是,奚其丧?”孔曰:“言虽无道,所任者各当其才,何为当亡?”
[疏]“子言”至“其丧”
正义曰:此章言治国在于任材也。“子言卫灵公之无道也,康子曰:夫如是,奚而不丧”者,丧,亡也。奚,何也。夫子因言卫灵公之无道,季康子乃问之曰:“夫灵公无道如是,何为而国不亡乎?”“孔子曰:仲叔圉治宾客,祝鮀治宗庙,王孙贾治军旅。夫如是,奚其丧”者,言君虽无道,有此三人,所任者各当其才,何为当亡?
子曰:“其言之不怍,则为之也难。”马曰:“怍,惭也。内有其实,则言之不惭。积其实者,为之难。”
[疏]“子曰:其言之不怍,则为之也难”
正义曰:此章疾时人内无其实而辞多惭怍。怍,惭也。人若内有其实,则其言之不惭。然则内积其实者,为之也甚难。
陈成子弑简公。孔子沐浴而朝,告于哀公曰:“陈恒弑其君,请讨之。”马曰:“成子,齐大夫陈恒也。将告君,故先斋。斋必沐浴。”公曰:“告夫三子。”孔曰:“谓三卿也。”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君曰‘告夫三子’者,马曰:“我礼当告君,不当告三子。君使我往,故复往。”之三子告,不可。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马曰:“孔子由君命之三子告,不可,故复以此辞语之而止。”
[疏]“陈成”至“告也”
正义曰:此章记孔子恶无道之事也。“陈成子弑简公”者,春秋哀十四年“齐人弑其君壬”是也。“孔子沐浴而朝,告于哀公曰:陈恒弑其君,请讨之”者,孔子在鲁,闻齐弑其君,故斋戒沐浴而朝,告于鲁君哀公曰:“齐大夫陈恒弑其君,请往讨伐之。”“公曰:告夫三子”者,哀公使孔子告夫季孙、孟孙、叔孙三卿也。“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者,尝为大夫而去,故云“从大夫之后”闻夫不义,礼当告君,故云“不敢不告”君曰:‘告夫三子’者”者,言我礼当告君,不当告三子。君使我往,故复往也。“之三子告,不可”者,之,往也。往三子所告之,三子不肯讨齐也。“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者,孔子以君命往告三子,三子不可其请,故孔子复以此辞语之而止。案左传录此事与此小异,此云“沐浴而朝”彼云“齐而请”此云“公曰告夫三子”彼云“公曰予告季孙”礼,斋必沐浴,三子季孙为长,各记其一,故不同耳。此又云“之三子告”彼无文者,传是史官所录,记其与君言耳,退后别告三子,唯弟子知之,吏官不见其告,故传无文也。
子路问事君。子曰:“勿欺也,而犯之。”孔曰:“事君之道,义不可欺,当能犯颜谏争。”
[疏]“子路问事君。子曰:勿欺也,而犯之”
正义曰:此章言事君之道,义不可欺,而当能犯颜谏争之。
子曰:“君子上达,小人下达。”本为上,末为下。
[疏]“子曰:君子上达,小人下达”
正义曰:此章言君子小人所晓达不同也。本为上,谓德义也。末为下,谓财利也。言君子达于德义,小人达于财利。
子曰:“古之学者为已,今之学者为人。”孔曰:“为已,履而行之。为人,徒能言之。”
[疏]“子曰:古之学者为已,今之学者为人”
正义曰:此章言古今学者不同也。古人之学,则履而行之,是为己也。今人之学,空能为人言说之,己不能行,是为人也。范晔云:“为人者冯誉以显物,为己者因心以会道也。”
蘧伯玉使人于孔子。孔子与之坐而问焉,孔曰:“伯玉,卫大夫蘧瑗。”曰:“夫子何为?”对曰:“夫子欲寡其过而未能也。”言夫子欲寡其过而未能无过。使者出。子曰:“使乎!使乎!”陈曰:“再言‘使乎’者,善之也。言使得其人。”
[疏]“蘧伯”至“使乎”
正义曰:此章论卫大夫蘧瑗之德。“蘧伯玉使人于孔子。孔子与之坐而问焉,曰:夫子何为”者,夫子指蘧伯玉也。蘧伯玉有君子之名,故孔子问其使人曰:“夫子何所云为,而得此君子之名誉乎?”“对曰:夫子欲寡其过而未能也”者,言夫子常自修省,欲寡少其过,而未能无过也。“使者出。子曰:使乎!使乎”者,孔子善其使得其人,故言“使乎”所以善之者,颜回尚未能无过,况伯玉乎?而使者云“未能”是伯玉之心不见欺也。
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曾子曰:“君子思不出其位。”孔曰:“不越其职。”
[疏]“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曾子曰:君子思不出其位”
正义曰:此章戒人之僭滥侵官也。言若已不在此位,则不得谋议此位之政事也。曾子遂曰:“君子思谋,当不出已位。”言思虑所及,不越其职。
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疏]“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正义曰:此章勉人使言行相副也。君子言行相顾,若言过其行,谓有言而行不副,君子所耻也。
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子贡曰:“夫子自道也。”
[疏]“子曰”至“道也”
正义曰:此章论君子之道。“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者,言君子之道有三,我皆不能也。“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者,此其三也。仁者乐天知命,内省不疚,故不忧也。知者明于事,故不惑。勇者折冲御侮,故不惧。夫子言我皆不能此三者。“
子贡曰:夫子自道也”者,子贡言夫子实有仁、知及勇,而谦称我无,故曰夫子自道说也。所谓谦尊而光。子贡方人。孔曰:“比方人也。”子曰:“赐也贤乎哉?夫我则不暇。”孔曰:“不暇比方人也。”
[疏]“子贡”至“不暇”
正义曰:此章抑子贡也。“子贡方人”者,谓比方人也。子贡多言,尝举其人伦以相比方。“子曰:赐也贤乎哉?夫我则不暇”者,夫知人则哲,尧、舜犹病,而子贡辅比方人,怒其轻易,故曰“赐也贤乎哉”所以抑之也。夫我则不暇比方人也。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王曰:“徒患已之无能。”
[疏]“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正义曰:此章勉人修德也。言不患人不知己,但患己之无能。
子曰:“不逆诈,不亿不信,抑亦先觉者,是贤乎!”孔曰:“先觉人情者,是宁能为贤乎?或时反怨人。”
[疏]“子曰:不逆诈,不亿不信,抑亦先觉者,是贤乎!”
正义曰:此章戒人不可逆料人之诈,不可亿度人之不信也。抑,语辞也。言先觉人者,是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所以非贤者,以诈伪不信之人为之亿度囗囗囗囗囗人,故先觉者非为贤也。
微生亩谓孔子曰:“丘何为是栖栖者与?无乃为佞乎?”包曰:“微生,姓。亩,名。”孔子曰:“非敢为佞也,疾固也。”包曰:“疾世固陋,欲行道以化之。”
[疏]“微生”至“疾固也”
正义曰:此章记孔子疾世固陋之事也。“微生亩谓孔子曰:丘何为是栖栖者与?无乃为佞乎”者,栖栖,犹皇皇也。微生亩,隐士之姓名也。以言谓孔子曰:“丘呼孔子名也,何为如是东西南北而栖栖皇皇者与?无乃为佞说之事于世乎?”“孔子曰:非敢为佞也,疾固也”者,孔子答言:“不敢为佞,但疾世固陋,欲行道以化之。”
子曰:“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郑曰:“德者,调良之谓。”
[疏]“子曰: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
正义曰:此章疾时尚力取胜,而不重德。骥是古之善马名,人不称其任重致远之力,但称其调良之德也。马尚如是,人亦宜然。
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德,恩惠之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疏]“或曰”至“报德”
正义曰:此章论酬恩报怨之法也。“或曰:以德报怨,何如”者,或人之意,欲人犯而不校,故问孔子曰:“以恩德报雠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者,孔子答言,若报怨既用其德,若受人恩惠之德,不知何以报之也。“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者,既不许或人以德报怨,故陈其正法,言当以直道报雠怨,以恩德报德也。
注“德,恩惠之德”
正义曰:谓德加于彼,彼荷其恩,故谓荷恩为德。左传云“然则德我乎”又曰“王德狄人”皆是也。子曰:“莫我知也夫!子贡曰:“何为其莫知子也?”子贡怪夫子言何为莫知己,故问。
子曰:“不怨天,不尤人,马曰:“孔子不用于世而不怨天,人不知已亦不尤人。”下学而上达。孔曰:“下学人事,上知天命。”知我者其天乎!”圣人与天地合其德,故曰唯天知已。
[疏]“子曰”至“天乎”
正义曰:此章孔子自明其志也。“子曰:莫我知也夫”者,言无人知我志者也。“子贡曰:何为其莫知子也”者,子贡怪夫子言,故问何为莫知己。“子曰:不怨天,不尤人”者,尤,非也。孔子言已不用于世而不怨天,人不知己亦不非人也。“下学而上达”者,言己下学人事,上知天命,时有否泰,故用有行藏,是以不怨天尤人也。“知我者其天乎”者,言唯天知己志也。
注“圣人与天地合其德”
正义曰:此易乾卦文言文也。合其德者,谓覆载也。引之者,以证天知夫子者,以夫子圣人,与天地合德故也。
公伯寮愬子路于季孙。马曰:“愬,谮也。伯寮,鲁人,弟子也。”子服景伯以告,孔曰:“鲁大夫子服何忌也。告,告孔子。”曰:“天子固有惑志,孔曰:“季孙信谗,恚子路。”于公伯寮,吾力犹能肆诸市朝。”郑曰:“吾势力犹能辨子路之无罪于季孙,使之诛寮而肆之。有罪既刑,陈其尸曰肆。”子曰:“道之将行也与,命也。道之将废也与,命也。公伯寮其如命何!”
[疏]“公伯”至“命何”
正义曰:此章言道之废行皆由天命也。“公伯寮愬子路于季孙”者,愬,谮也。伯寮、子路皆臣于季孙,伯寮诬子路以罪而谮于季孙也。“子服景伯以告”者,以其事告孔子也。“曰:夫子固有惑志”者,夫子谓季孙。言季孙坚固已有疑惑之志,谓信谗恚子路也。“于公伯寮,吾力犹能肆诸市朝”者,有罪既刑,陈其尸曰肆。景伯言,吾势力犹能辨子路之无罪于季孙,使之诛寮而肆之。“子曰:道之将行也与,命也。道之将废也与,命也。公伯寮其如命何”者,孔子不许其告,故言道之废行皆由天命,虽公伯寮之谮,其能违天而兴废子路乎!
注“伯寮,鲁人,弟子也”
正义曰:史记弟子传云:“公伯寮字子周,鲁人,愬子路于季孙者。”
注“孔曰:鲁大夫子服何忌也”
正义曰:案左传哀十三年:“吴人将以公见晋侯,子服景伯对使者,吴人乃止。既而悔之,将囚景伯。景伯曰:‘何也立后于鲁矣。’”杜注云:“何,景伯名。”然则景伯单名何,而此注云何忌,误也。
注“有罪既刑,陈其尸曰肆”
正义曰:秋官乡士职云:“协日刑杀,肆之三日。”郑玄曰:“肆犹申也,陈也。”是言有罪既杀,陈其尸曰肆也。言“市朝”者,应劭曰:“大夫已上于朝,士已下于市。”
子曰:“贤者辟世,孔曰:“世主莫得而臣。”其次辟地,马曰:“去乱国适治邦。”其次辟色,孔曰:“色斯举矣。”其次辟言。”孔曰:“有恶言乃去。”子曰:“作者七人矣。”包曰:“作,为也。为之者凡七人,谓长沮,桀溺,丈人,石门,荷蒉,仪封人,楚狂接舆。”
[疏]“子曰”至“人矣”
正义曰:此章言自古隐逸贤者之行也。“子曰:贤者辟世”者,谓天地闭则贤人隐,高蹈尘外,枕流漱石,天子诸侯莫得而臣也。“其次辟地”者,未能高栖绝世,但择地而处,去乱国,适治邦者也。“其次辟色”者,不能豫择治乱,但观君之颜色,若有厌已之色,于斯举而去之也。“其次辟言”者,不能观色斯举矣,有恶言乃去之也。“子曰:作者七人矣”者,作,为也。言为此行者凡有七人。
注“孔曰:色斯举矣”
正义曰:此乡党篇文也。
注“包曰”至“接舆”
正义曰:“作,为”释言文。云“为之者凡七人,谓长沮,桀溺,丈人,石门,荷蒉,仪封人,楚狂接舆”者,谓长沮一,桀溺二,荷蓧丈人三,石门晨门四,荷蒉五,仪封人六,楚狂接舆七也。王弼云:“七人:伯夷,叔齐,虞仲,夷逸,朱张,柳下惠,少连。”郑康成云:“伯夷、叔齐、虞仲,辟世者;荷蓧、长沮、桀溺、辟地者;柳下惠、少连、辟色者;荷蒉、楚狂接舆,辟言者。七当为十字之误也。”子路宿于石门。晨门曰:“奚自?”晨门者,阍人也。
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包曰:“言孔子知世不可为而强为之。”
[疏]“子路”至“者与”
正义曰:此章记隐者晨门之言也。“子路宿于石门。晨门曰:奚自”者,石门,地名也。晨门,掌晨昏开闭门者,谓阍人也。自,从也。奚,何也。时子路宿于石门,夙兴为阍人所问曰:“汝何从来乎?”“子路曰:自孔氏”者,子路答阍人,言自孔氏处来也。“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者,晨门闻子路云从孔氏,未审孔氏为谁,又旧知孔子之行,故问曰:“是知其世不可为,而周流东西,强为之者,此孔氏与?”意非孔子不能隐遁辟世也。
子击磬于卫,有荷蒉而过孔氏之门者,曰:“有心哉,击磬乎!”蒉,草器也。有心,谓契契然。既而曰:“鄙哉,硁硁乎!莫己知也,斯己而已矣。此硁硁者,徒信己而已,言亦无益。深则厉,浅则揭。”包曰:“以衣涉水为厉。揭,揭衣也。言随世以行己,若过水必以济,知其不可则当不为。”子曰:“果哉,末之难矣!”未知己志而便讥己,所以为果。末,无也。无难者,以其不能解己之道。
[疏]“子击”至“难矣”
正义曰:此章记隐者荷蒉之言也。“子击磬于卫”者,时孔子在卫,而自击磬为声也。“有荷蒉而过孔氏之门者,曰:有心哉,击磬乎”者,荷,担揭也。蒉,草器也。有心,谓契契然。当孔子击磬之时,有担揭草器之人,经过孔氏之门,闻其磬声,乃言曰:“有心契契然忧苦哉,此击磬之声乎!”“既而曰:鄙哉,硁硁乎!莫己知也,斯已而已矣”者,既,已也。硁硁,鄙贱貌。莫,无也。斯,此也。荷蒉者既言“有心哉,击磬乎”又察其磬声,已而言曰:可鄙贱哉,硁硁乎!无人知己,此硁硁者,徒信已而已。言无益也。“深则厉,浅则揭”者,此卫风匏有苦叶诗,以衣涉水为厉。揭,揭衣也。荷蒉者引之,欲令孔子随世以行己,若过水,深则当厉不当揭,浅则当揭而不当厉,以喻行己,知其不可,则不当为也。“子曰:果哉,末之难矣”者,孔子闻荷蒉者讥已,故发此言。果,谓果敢。末,无也。言未知已志而便讥己,所以为果敢。无难者,以其不能解己之道,不以为难,故云无难也。
注“蒉,草器也。有心,谓契契然”
正义曰:“蒉,草器”见说文。小雅大东云:“契契寤叹。”毛传云:“契契,忧苦也。”
注“包曰”至“不为”
正义曰:“云以衣涉水为厉。揭,揭衣也”者,尔雅释水文也。孙炎曰:“揭衣,褰裳也。”衣涉濡裈也。
子张曰:“书云:‘高宗谅阴,三年不言。’何谓也?”孔曰:“高宗,殷之中兴王武丁也。谅,信也。阴,犹默也。”子曰:“何必高宗,古之人皆然。君薨,百官总己,马曰:“己,百官。”以听于冢宰三年。”孔曰:“冢宰,天官卿,佐王治者,三年丧毕,然后王自听政。”
[疏]“子张”至“三年”
正义曰:此章论天子诸侯居丧之礼也。“子张曰:书云:‘高宗谅阴,三年不言。’何谓也”者“高宗谅阴,三年不言”周书无逸篇文也。高宗,殷王武丁也。谅,信也。阴,默也。言武丁居父忧,信任冢宰,默而不言三年矣。子张未达其理,而问于夫子也。“子曰:何必高宗,古之人皆然。君薨,百官总己,以听于冢宰三年”者,孔子答言:“何必独高宗,古之人皆如是。”诸侯死曰薨。言君既薨,新君即位,使百官各总己职,以听使于冢宰,三年丧毕,然后王自听政。
注“孔曰”至“默也”
正义曰:云“高宗,殷之中兴王武丁也”者,孔安国云:“盘庚弟小乙子名武丁,德高可尊,故号高宗。”丧服四制引书云:“高宗谅阴,三年不言,善之也。王者莫不行此礼,何以独善之也?曰:高宗者,武丁。武丁者,殷之贤王也,继世即位,而慈良于丧。当此之时,殷衰而复兴,礼废而复起,故载之于书中而高之,故谓之高宗。三年之丧,君不言也。”是说不言之意也。云“谅,信也。阴,默也”者,谓信任冢宰,默而不言也。礼记作“谅闇”郑玄以为凶庐,非孔义也,今所不取。
注“孔曰”至“听政”
正义曰:云“冢宰,天官卿,佐王治者”者,案周礼天官:“大宰之职,掌建邦之六典,以佐王治邦国。”叙官云:“乃立天官冢宰,使帅其属,而掌邦治,以佐王均邦国。治官之属,大宰卿一人。”郑注引此文云:“君薨,百官总己以听于冢宰。言冢宰于百官无所不主。”尔雅曰:“冢,大也。冢宰,大宰也。”变冢言大,进退异名也。百官总焉,则谓之冢;列职于王,则称大。冢,大之上也。山顶曰冢,故云“冢宰,天官卿,佐王治者也”云“三年丧毕,然后王自听政”者,谓卒哭除服之后,三年心丧已毕,然后王自听政也。知非衰麻三年者,晋书杜预传云:“大始十年,元皇后崩,依汉、魏旧制,既葬,帝及群臣皆除服。疑皇太子亦应除否,诏诸尚书会仆射卢钦论之。唯预以为,古者天子诸侯三年之丧始服齐斩,既葬,除丧服,谅闇以居,心丧终制,不与士庶同礼。于是卢钦、魏舒问预证据。预曰:“春秋,晋侯享诸侯,子产相郑伯,时简公未葬,请免丧以听命,君子谓之得礼。宰咺归惠公仲子之賵,传曰吊生不及哀。此皆既葬除服谅阴之证也。书传之说既多,学者未之思耳。丧服,诸侯为天子亦斩衰,岂可谓终服三年也?”预又作议曰:“周景王有后、世子之丧,既葬,除丧而宴乐。晋叔向讥之曰:‘三年之丧,虽贵遂服,礼也。王虽不遂,宴乐以早。’此皆天子丧事见于古也。称高宗不言丧服三年,而云谅闇三年,此释服心丧之文也。讥景王不讥其除丧,而讥其宴乐已早,则既葬应除,而违谅闇之节也。尧崩,舜谅闇三年,故称遏密八音。由此言之,天子居丧,齐斩之制,菲杖絰带,当遂其服。既葬而除,谅闇以终之,三年无改于父之道,故曰:百官总己以听冢宰。丧服既除,故更称不言之美,明不复寝苫枕块,以荒大政也。礼记云:‘三年之丧,自天子达。’又云:‘父母之丧,无贵贱一也。’又云:‘端衰丧车皆无等。’此通谓天子居丧,衣服之制同于凡人,心丧之礼终于三年,亦无服丧三年之文。天子之位至尊,万机之政至大,群臣之众至广,不得同之于凡人。故大行既葬,袝祭于庙,则因疏而除之。己不除则群臣莫敢除,故屈已以除之,而谅闇以终制,天下之人皆曰我王之仁也。屈已以从宜,皆曰我王之孝也。既除而心丧,我王犹若此之笃也。凡我臣子,亦安得不自勉以崇礼。此乃圣制移风易俗之本也。”议奏,皇太子遂除衰麻而谅闇丧终。是知三年丧毕,谓心丧毕,然后王自听政也。
子曰:“上好礼,则民易使也。”民莫敢不敬,故易使。
[疏]“子曰:上好礼,则民易使也”
正义曰:此章言君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故易使也。
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已以敬。”孔曰:“敬其身。”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已以安人。”孔曰:“人,谓朋友九族。”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已以安百姓。修已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孔曰:“病,犹难也。”
[疏]“子路问君子”至“病诸”
正义曰:此章论君子之道也。子路问于孔子,为行何如可谓之君子也。“子曰:修已以敬”者,言君子当敬其身也。“曰:如斯而已乎”者,子路嫌其少,故曰:“君子之道,岂如此而已?”“曰:修己以安人”者,人,谓朋友九族。孔子更为广之,言当修己,又以恩惠安于亲族也。“曰:如斯而已乎”者,子路犹嫌其少,故又言此。“曰:修已以安百姓”者,百姓,谓众人也。言当修己以安天下之众人也。“修已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者,病,犹难也。诸,之也。孔子恐其未已,故又说此言,言此修已以安百姓之事,虽尧、舜之圣,其犹难之,况君子乎!
原壤夷俟。马曰:“原壤,鲁人,孔子故旧。夷,踞;俟,待也。踞待孔子。”子曰:“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贼谓贼害。以杖叩其胫。孔曰:“叩,击也。胫,脚胫。”
[疏]“原壤夷俟”至“其胫”
正义曰:此章记孔子责原壤之辞。原壤,鲁人,孔子故旧。夷,踞也。俟,待也。原壤闻孔子来,乃申两足,箕踞以待孔子也。“子曰: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者,孔子见其无礼,故以此言责之。孙,顺也。言原壤幼少不顺弟于长上,及长,无德行,不称述,今老而不死,不修礼教,则为贼害。“以杖叩其胫”者,叩,击也。胫,脚胫。既数责之,复以杖击其脚胫,令不踞也。
注“马曰”至“孔子”
正义曰:“原壤,鲁人,孔子故旧”者,檀弓云“孔子之故人曰原壤”是也。云“夷,踞;俟,待也。踞待孔子”者,说文云:“踞,蹲也。”蹲即坐也。礼,揖人必违其位。今原壤坐待孔子,故孔子责之也。
阙党童子将命。马曰:“阙党之童子将命者,传宾主之语出入。”或问之曰:“益者与?”子曰:“吾见其居于位也,童子隅坐无位,成人乃有位。见其与先生并行也。非求益者也,欲速成者也。”包曰:“先生,成人也。并行,不差在后,违礼。欲速成人者,则非求益也。”
[疏]“阙党”至“者也”
正义曰:此章戒人当行少长之礼也。“阙党童子将命”者,阙党,党名。童子,未冠者之称。将命,谓传宾主之语出入。时阙党之童子能传宾主之命也。“或问之曰:益者与”者,或人见其童子能将命,故问孔子曰:“此童子是自求进益之道也与?”“子曰:吾见其居于位也,见其与先生并行也。非求益者也,欲速成者也”者,孔子答或人言:“此童子非求进益者也,乃是欲速成人者也。知者,礼,童子隅坐无位,成人乃有位。今吾见此童子,其居于成人之位。礼,父之齿随行,兄之齿雁行。今吾见此童子,其与先生成人者并行,不差在后,违谦越礼,故知欲速成人者,非求益也。”
之为小信,自经死于沟渎中,而使人莫知其名也。且管仲、召忽之为公子纠,君臣之义未正成,故召忽死之,未足深嘉;管仲不死,未足多非。死事既难,亦在于过厚,故仲尼但美管仲之功,亦不言召忽不当死。
注“马曰”至“天下”
正义曰:云“匡,正也”释言文。云:“天子微弱,桓公帅诸侯以尊周室,一正天下”者,成二年左传云“五伯之霸也”杜预云:“夏伯昆吾,商伯大彭、豕韦,周伯齐桓、晋文。”是三代有五伯矣。伯者,长也,言为诸侯之长也。郑玄云:“天子衰,诸侯兴,故曰霸。霸者,把也,言把持王者之政教,故其字或作伯,或作霸也。”是天子微弱,桓公帅诸侯以尊周室,一正天下,故曰霸诸侯也。
公叔文子之臣大夫僎与文子同升诸公。孔曰:“大夫僎本文子家臣,荐之使与已并为大夫,同升在公朝。”子闻之,曰:“可以为文矣。”孔曰:“言行如是,可谥为文。”
[疏]“公叔”至“文矣”
正义曰:此章论卫大夫公孙拔之行也。“公叔文子之臣大夫僎与文子同升诸公”者,诸,于也。大夫僎本文子家臣,文子荐之,使与己并为大夫,同升在于公朝也。“子闻之曰:可以为文矣”者,孔子闻其行如是,故称之曰:“可以谥为文矣。”以谥法“锡民爵位曰文故也。
子言卫灵公之无道也,康子曰:“夫如是,奚而不丧?”孔子曰:“仲叔圉治宾客,祝鮀治宗庙,王孙贾治军旅。夫如是,奚其丧?”孔曰:“言虽无道,所任者各当其才,何为当亡?”
[疏]“子言”至“其丧”
正义曰:此章言治国在于任材也。“子言卫灵公之无道也,康子曰:夫如是,奚而不丧”者,丧,亡也。奚,何也。夫子因言卫灵公之无道,季康子乃问之曰:“夫灵公无道如是,何为而国不亡乎?”“孔子曰:仲叔圉治宾客,祝鮀治宗庙,王孙贾治军旅。夫如是,奚其丧”者,言君虽无道,有此三人,所任者各当其才,何为当亡?
子曰:“其言之不怍,则为之也难。”马曰:“怍,惭也。内有其实,则言之不惭。积其实者,为之难。”
[疏]“子曰:其言之不怍,则为之也难”
正义曰:此章疾时人内无其实而辞多惭怍。怍,惭也。人若内有其实,则其言之不惭。然则内积其实者,为之也甚难。
陈成子弑简公。孔子沐浴而朝,告于哀公曰:“陈恒弑其君,请讨之。”马曰:“成子,齐大夫陈恒也。将告君,故先斋。斋必沐浴。”公曰:“告夫三子。”孔曰:“谓三卿也。”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君曰‘告夫三子’者,马曰:“我礼当告君,不当告三子。君使我往,故复往。”之三子告,不可。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马曰:“孔子由君命之三子告,不可,故复以此辞语之而止。”
[疏]“陈成”至“告也”
正义曰:此章记孔子恶无道之事也。“陈成子弑简公”者,春秋哀十四年“齐人弑其君壬”是也。“孔子沐浴而朝,告于哀公曰:陈恒弑其君,请讨之”者,孔子在鲁,闻齐弑其君,故斋戒沐浴而朝,告于鲁君哀公曰:“齐大夫陈恒弑其君,请往讨伐之。”“公曰:告夫三子”者,哀公使孔子告夫季孙、孟孙、叔孙三卿也。“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者,尝为大夫而去,故云“从大夫之后”闻夫不义,礼当告君,故云“不敢不告”君曰:‘告夫三子’者”者,言我礼当告君,不当告三子。君使我往,故复往也。“之三子告,不可”者,之,往也。往三子所告之,三子不肯讨齐也。“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者,孔子以君命往告三子,三子不可其请,故孔子复以此辞语之而止。案左传录此事与此小异,此云“沐浴而朝”彼云“齐而请”此云“公曰告夫三子”彼云“公曰予告季孙”礼,斋必沐浴,三子季孙为长,各记其一,故不同耳。此又云“之三子告”彼无文者,传是史官所录,记其与君言耳,退后别告三子,唯弟子知之,吏官不见其告,故传无文也。
子路问事君。子曰:“勿欺也,而犯之。”孔曰:“事君之道,义不可欺,当能犯颜谏争。”
[疏]“子路问事君。子曰:勿欺也,而犯之”
正义曰:此章言事君之道,义不可欺,而当能犯颜谏争之。
子曰:“君子上达,小人下达。”本为上,末为下。
[疏]“子曰:君子上达,小人下达”
正义曰:此章言君子小人所晓达不同也。本为上,谓德义也。末为下,谓财利也。言君子达于德义,小人达于财利。
子曰:“古之学者为已,今之学者为人。”孔曰:“为已,履而行之。为人,徒能言之。”
[疏]“子曰:古之学者为已,今之学者为人”
正义曰:此章言古今学者不同也。古人之学,则履而行之,是为己也。今人之学,空能为人言说之,己不能行,是为人也。范晔云:“为人者冯誉以显物,为己者因心以会道也。”
蘧伯玉使人于孔子。孔子与之坐而问焉,孔曰:“伯玉,卫大夫蘧瑗。”曰:“夫子何为?”对曰:“夫子欲寡其过而未能也。”言夫子欲寡其过而未能无过。使者出。子曰:“使乎!使乎!”陈曰:“再言‘使乎’者,善之也。言使得其人。”
[疏]“蘧伯”至“使乎”
正义曰:此章论卫大夫蘧瑗之德。“蘧伯玉使人于孔子。孔子与之坐而问焉,曰:夫子何为”者,夫子指蘧伯玉也。蘧伯玉有君子之名,故孔子问其使人曰:“夫子何所云为,而得此君子之名誉乎?”“对曰:夫子欲寡其过而未能也”者,言夫子常自修省,欲寡少其过,而未能无过也。“使者出。子曰:使乎!使乎”者,孔子善其使得其人,故言“使乎”所以善之者,颜回尚未能无过,况伯玉乎?而使者云“未能”是伯玉之心不见欺也。
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曾子曰:“君子思不出其位。”孔曰:“不越其职。”
[疏]“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曾子曰:君子思不出其位”
正义曰:此章戒人之僭滥侵官也。言若已不在此位,则不得谋议此位之政事也。曾子遂曰:“君子思谋,当不出已位。”言思虑所及,不越其职。
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疏]“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正义曰:此章勉人使言行相副也。君子言行相顾,若言过其行,谓有言而行不副,君子所耻也。
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子贡曰:“夫子自道也。”
[疏]“子曰”至“道也”
正义曰:此章论君子之道。“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者,言君子之道有三,我皆不能也。“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者,此其三也。仁者乐天知命,内省不疚,故不忧也。知者明于事,故不惑。勇者折冲御侮,故不惧。夫子言我皆不能此三者。“
子贡曰:夫子自道也”者,子贡言夫子实有仁、知及勇,而谦称我无,故曰夫子自道说也。所谓谦尊而光。子贡方人。孔曰:“比方人也。”子曰:“赐也贤乎哉?夫我则不暇。”孔曰:“不暇比方人也。”
[疏]“子贡”至“不暇”
正义曰:此章抑子贡也。“子贡方人”者,谓比方人也。子贡多言,尝举其人伦以相比方。“子曰:赐也贤乎哉?夫我则不暇”者,夫知人则哲,尧、舜犹病,而子贡辅比方人,怒其轻易,故曰“赐也贤乎哉”所以抑之也。夫我则不暇比方人也。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王曰:“徒患已之无能。”
[疏]“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正义曰:此章勉人修德也。言不患人不知己,但患己之无能。
子曰:“不逆诈,不亿不信,抑亦先觉者,是贤乎!”孔曰:“先觉人情者,是宁能为贤乎?或时反怨人。”
[疏]“子曰:不逆诈,不亿不信,抑亦先觉者,是贤乎!”
正义曰:此章戒人不可逆料人之诈,不可亿度人之不信也。抑,语辞也。言先觉人者,是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所以非贤者,以诈伪不信之人为之亿度囗囗囗囗囗人,故先觉者非为贤也。
微生亩谓孔子曰:“丘何为是栖栖者与?无乃为佞乎?”包曰:“微生,姓。亩,名。”孔子曰:“非敢为佞也,疾固也。”包曰:“疾世固陋,欲行道以化之。”
[疏]“微生”至“疾固也”
正义曰:此章记孔子疾世固陋之事也。“微生亩谓孔子曰:丘何为是栖栖者与?无乃为佞乎”者,栖栖,犹皇皇也。微生亩,隐士之姓名也。以言谓孔子曰:“丘呼孔子名也,何为如是东西南北而栖栖皇皇者与?无乃为佞说之事于世乎?”“孔子曰:非敢为佞也,疾固也”者,孔子答言:“不敢为佞,但疾世固陋,欲行道以化之。”
子曰:“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郑曰:“德者,调良之谓。”
[疏]“子曰: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
正义曰:此章疾时尚力取胜,而不重德。骥是古之善马名,人不称其任重致远之力,但称其调良之德也。马尚如是,人亦宜然。
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德,恩惠之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疏]“或曰”至“报德”
正义曰:此章论酬恩报怨之法也。“或曰:以德报怨,何如”者,或人之意,欲人犯而不校,故问孔子曰:“以恩德报雠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者,孔子答言,若报怨既用其德,若受人恩惠之德,不知何以报之也。“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者,既不许或人以德报怨,故陈其正法,言当以直道报雠怨,以恩德报德也。
注“德,恩惠之德”
正义曰:谓德加于彼,彼荷其恩,故谓荷恩为德。左传云“然则德我乎”又曰“王德狄人”皆是也。子曰:“莫我知也夫!子贡曰:“何为其莫知子也?”子贡怪夫子言何为莫知己,故问。
子曰:“不怨天,不尤人,马曰:“孔子不用于世而不怨天,人不知已亦不尤人。”下学而上达。孔曰:“下学人事,上知天命。”知我者其天乎!”圣人与天地合其德,故曰唯天知已。
[疏]“子曰”至“天乎”
正义曰:此章孔子自明其志也。“子曰:莫我知也夫”者,言无人知我志者也。“子贡曰:何为其莫知子也”者,子贡怪夫子言,故问何为莫知己。“子曰:不怨天,不尤人”者,尤,非也。孔子言已不用于世而不怨天,人不知己亦不非人也。“下学而上达”者,言己下学人事,上知天命,时有否泰,故用有行藏,是以不怨天尤人也。“知我者其天乎”者,言唯天知己志也。
注“圣人与天地合其德”
正义曰:此易乾卦文言文也。合其德者,谓覆载也。引之者,以证天知夫子者,以夫子圣人,与天地合德故也。
公伯寮愬子路于季孙。马曰:“愬,谮也。伯寮,鲁人,弟子也。”子服景伯以告,孔曰:“鲁大夫子服何忌也。告,告孔子。”曰:“天子固有惑志,孔曰:“季孙信谗,恚子路。”于公伯寮,吾力犹能肆诸市朝。”郑曰:“吾势力犹能辨子路之无罪于季孙,使之诛寮而肆之。有罪既刑,陈其尸曰肆。”子曰:“道之将行也与,命也。道之将废也与,命也。公伯寮其如命何!”
[疏]“公伯”至“命何”
正义曰:此章言道之废行皆由天命也。“公伯寮愬子路于季孙”者,愬,谮也。伯寮、子路皆臣于季孙,伯寮诬子路以罪而谮于季孙也。“子服景伯以告”者,以其事告孔子也。“曰:夫子固有惑志”者,夫子谓季孙。言季孙坚固已有疑惑之志,谓信谗恚子路也。“于公伯寮,吾力犹能肆诸市朝”者,有罪既刑,陈其尸曰肆。景伯言,吾势力犹能辨子路之无罪于季孙,使之诛寮而肆之。“子曰:道之将行也与,命也。道之将废也与,命也。公伯寮其如命何”者,孔子不许其告,故言道之废行皆由天命,虽公伯寮之谮,其能违天而兴废子路乎!
注“伯寮,鲁人,弟子也”
正义曰:史记弟子传云:“公伯寮字子周,鲁人,愬子路于季孙者。”
注“孔曰:鲁大夫子服何忌也”
正义曰:案左传哀十三年:“吴人将以公见晋侯,子服景伯对使者,吴人乃止。既而悔之,将囚景伯。景伯曰:‘何也立后于鲁矣。’”杜注云:“何,景伯名。”然则景伯单名何,而此注云何忌,误也。
注“有罪既刑,陈其尸曰肆”
正义曰:秋官乡士职云:“协日刑杀,肆之三日。”郑玄曰:“肆犹申也,陈也。”是言有罪既杀,陈其尸曰肆也。言“市朝”者,应劭曰:“大夫已上于朝,士已下于市。”
子曰:“贤者辟世,孔曰:“世主莫得而臣。”其次辟地,马曰:“去乱国适治邦。”其次辟色,孔曰:“色斯举矣。”其次辟言。”孔曰:“有恶言乃去。”子曰:“作者七人矣。”包曰:“作,为也。为之者凡七人,谓长沮,桀溺,丈人,石门,荷蒉,仪封人,楚狂接舆。”
[疏]“子曰”至“人矣”
正义曰:此章言自古隐逸贤者之行也。“子曰:贤者辟世”者,谓天地闭则贤人隐,高蹈尘外,枕流漱石,天子诸侯莫得而臣也。“其次辟地”者,未能高栖绝世,但择地而处,去乱国,适治邦者也。“其次辟色”者,不能豫择治乱,但观君之颜色,若有厌已之色,于斯举而去之也。“其次辟言”者,不能观色斯举矣,有恶言乃去之也。“子曰:作者七人矣”者,作,为也。言为此行者凡有七人。
注“孔曰:色斯举矣”
正义曰:此乡党篇文也。
注“包曰”至“接舆”
正义曰:“作,为”释言文。云“为之者凡七人,谓长沮,桀溺,丈人,石门,荷蒉,仪封人,楚狂接舆”者,谓长沮一,桀溺二,荷蓧丈人三,石门晨门四,荷蒉五,仪封人六,楚狂接舆七也。王弼云:“七人:伯夷,叔齐,虞仲,夷逸,朱张,柳下惠,少连。”郑康成云:“伯夷、叔齐、虞仲,辟世者;荷蓧、长沮、桀溺、辟地者;柳下惠、少连、辟色者;荷蒉、楚狂接舆,辟言者。七当为十字之误也。”子路宿于石门。晨门曰:“奚自?”晨门者,阍人也。
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包曰:“言孔子知世不可为而强为之。”
[疏]“子路”至“者与”
正义曰:此章记隐者晨门之言也。“子路宿于石门。晨门曰:奚自”者,石门,地名也。晨门,掌晨昏开闭门者,谓阍人也。自,从也。奚,何也。时子路宿于石门,夙兴为阍人所问曰:“汝何从来乎?”“子路曰:自孔氏”者,子路答阍人,言自孔氏处来也。“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者,晨门闻子路云从孔氏,未审孔氏为谁,又旧知孔子之行,故问曰:“是知其世不可为,而周流东西,强为之者,此孔氏与?”意非孔子不能隐遁辟世也。
子击磬于卫,有荷蒉而过孔氏之门者,曰:“有心哉,击磬乎!”蒉,草器也。有心,谓契契然。既而曰:“鄙哉,硁硁乎!莫己知也,斯己而已矣。此硁硁者,徒信己而已,言亦无益。深则厉,浅则揭。”包曰:“以衣涉水为厉。揭,揭衣也。言随世以行己,若过水必以济,知其不可则当不为。”子曰:“果哉,末之难矣!”未知己志而便讥己,所以为果。末,无也。无难者,以其不能解己之道。
[疏]“子击”至“难矣”
正义曰:此章记隐者荷蒉之言也。“子击磬于卫”者,时孔子在卫,而自击磬为声也。“有荷蒉而过孔氏之门者,曰:有心哉,击磬乎”者,荷,担揭也。蒉,草器也。有心,谓契契然。当孔子击磬之时,有担揭草器之人,经过孔氏之门,闻其磬声,乃言曰:“有心契契然忧苦哉,此击磬之声乎!”“既而曰:鄙哉,硁硁乎!莫己知也,斯已而已矣”者,既,已也。硁硁,鄙贱貌。莫,无也。斯,此也。荷蒉者既言“有心哉,击磬乎”又察其磬声,已而言曰:可鄙贱哉,硁硁乎!无人知己,此硁硁者,徒信已而已。言无益也。“深则厉,浅则揭”者,此卫风匏有苦叶诗,以衣涉水为厉。揭,揭衣也。荷蒉者引之,欲令孔子随世以行己,若过水,深则当厉不当揭,浅则当揭而不当厉,以喻行己,知其不可,则不当为也。“子曰:果哉,末之难矣”者,孔子闻荷蒉者讥已,故发此言。果,谓果敢。末,无也。言未知已志而便讥己,所以为果敢。无难者,以其不能解己之道,不以为难,故云无难也。
注“蒉,草器也。有心,谓契契然”
正义曰:“蒉,草器”见说文。小雅大东云:“契契寤叹。”毛传云:“契契,忧苦也。”
注“包曰”至“不为”
正义曰:“云以衣涉水为厉。揭,揭衣也”者,尔雅释水文也。孙炎曰:“揭衣,褰裳也。”衣涉濡裈也。
子张曰:“书云:‘高宗谅阴,三年不言。’何谓也?”孔曰:“高宗,殷之中兴王武丁也。谅,信也。阴,犹默也。”子曰:“何必高宗,古之人皆然。君薨,百官总己,马曰:“己,百官。”以听于冢宰三年。”孔曰:“冢宰,天官卿,佐王治者,三年丧毕,然后王自听政。”
[疏]“子张”至“三年”
正义曰:此章论天子诸侯居丧之礼也。“子张曰:书云:‘高宗谅阴,三年不言。’何谓也”者“高宗谅阴,三年不言”周书无逸篇文也。高宗,殷王武丁也。谅,信也。阴,默也。言武丁居父忧,信任冢宰,默而不言三年矣。子张未达其理,而问于夫子也。“子曰:何必高宗,古之人皆然。君薨,百官总己,以听于冢宰三年”者,孔子答言:“何必独高宗,古之人皆如是。”诸侯死曰薨。言君既薨,新君即位,使百官各总己职,以听使于冢宰,三年丧毕,然后王自听政。
注“孔曰”至“默也”
正义曰:云“高宗,殷之中兴王武丁也”者,孔安国云:“盘庚弟小乙子名武丁,德高可尊,故号高宗。”丧服四制引书云:“高宗谅阴,三年不言,善之也。王者莫不行此礼,何以独善之也?曰:高宗者,武丁。武丁者,殷之贤王也,继世即位,而慈良于丧。当此之时,殷衰而复兴,礼废而复起,故载之于书中而高之,故谓之高宗。三年之丧,君不言也。”是说不言之意也。云“谅,信也。阴,默也”者,谓信任冢宰,默而不言也。礼记作“谅闇”郑玄以为凶庐,非孔义也,今所不取。
注“孔曰”至“听政”
正义曰:云“冢宰,天官卿,佐王治者”者,案周礼天官:“大宰之职,掌建邦之六典,以佐王治邦国。”叙官云:“乃立天官冢宰,使帅其属,而掌邦治,以佐王均邦国。治官之属,大宰卿一人。”郑注引此文云:“君薨,百官总己以听于冢宰。言冢宰于百官无所不主。”尔雅曰:“冢,大也。冢宰,大宰也。”变冢言大,进退异名也。百官总焉,则谓之冢;列职于王,则称大。冢,大之上也。山顶曰冢,故云“冢宰,天官卿,佐王治者也”云“三年丧毕,然后王自听政”者,谓卒哭除服之后,三年心丧已毕,然后王自听政也。知非衰麻三年者,晋书杜预传云:“大始十年,元皇后崩,依汉、魏旧制,既葬,帝及群臣皆除服。疑皇太子亦应除否,诏诸尚书会仆射卢钦论之。唯预以为,古者天子诸侯三年之丧始服齐斩,既葬,除丧服,谅闇以居,心丧终制,不与士庶同礼。于是卢钦、魏舒问预证据。预曰:“春秋,晋侯享诸侯,子产相郑伯,时简公未葬,请免丧以听命,君子谓之得礼。宰咺归惠公仲子之賵,传曰吊生不及哀。此皆既葬除服谅阴之证也。书传之说既多,学者未之思耳。丧服,诸侯为天子亦斩衰,岂可谓终服三年也?”预又作议曰:“周景王有后、世子之丧,既葬,除丧而宴乐。晋叔向讥之曰:‘三年之丧,虽贵遂服,礼也。王虽不遂,宴乐以早。’此皆天子丧事见于古也。称高宗不言丧服三年,而云谅闇三年,此释服心丧之文也。讥景王不讥其除丧,而讥其宴乐已早,则既葬应除,而违谅闇之节也。尧崩,舜谅闇三年,故称遏密八音。由此言之,天子居丧,齐斩之制,菲杖絰带,当遂其服。既葬而除,谅闇以终之,三年无改于父之道,故曰:百官总己以听冢宰。丧服既除,故更称不言之美,明不复寝苫枕块,以荒大政也。礼记云:‘三年之丧,自天子达。’又云:‘父母之丧,无贵贱一也。’又云:‘端衰丧车皆无等。’此通谓天子居丧,衣服之制同于凡人,心丧之礼终于三年,亦无服丧三年之文。天子之位至尊,万机之政至大,群臣之众至广,不得同之于凡人。故大行既葬,袝祭于庙,则因疏而除之。己不除则群臣莫敢除,故屈已以除之,而谅闇以终制,天下之人皆曰我王之仁也。屈已以从宜,皆曰我王之孝也。既除而心丧,我王犹若此之笃也。凡我臣子,亦安得不自勉以崇礼。此乃圣制移风易俗之本也。”议奏,皇太子遂除衰麻而谅闇丧终。是知三年丧毕,谓心丧毕,然后王自听政也。
子曰:“上好礼,则民易使也。”民莫敢不敬,故易使。
[疏]“子曰:上好礼,则民易使也”
正义曰:此章言君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故易使也。
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已以敬。”孔曰:“敬其身。”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已以安人。”孔曰:“人,谓朋友九族。”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已以安百姓。修已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孔曰:“病,犹难也。”
[疏]“子路问君子”至“病诸”
正义曰:此章论君子之道也。子路问于孔子,为行何如可谓之君子也。“子曰:修已以敬”者,言君子当敬其身也。“曰:如斯而已乎”者,子路嫌其少,故曰:“君子之道,岂如此而已?”“曰:修己以安人”者,人,谓朋友九族。孔子更为广之,言当修己,又以恩惠安于亲族也。“曰:如斯而已乎”者,子路犹嫌其少,故又言此。“曰:修已以安百姓”者,百姓,谓众人也。言当修己以安天下之众人也。“修已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者,病,犹难也。诸,之也。孔子恐其未已,故又说此言,言此修已以安百姓之事,虽尧、舜之圣,其犹难之,况君子乎!
原壤夷俟。马曰:“原壤,鲁人,孔子故旧。夷,踞;俟,待也。踞待孔子。”子曰:“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贼谓贼害。以杖叩其胫。孔曰:“叩,击也。胫,脚胫。”
[疏]“原壤夷俟”至“其胫”
正义曰:此章记孔子责原壤之辞。原壤,鲁人,孔子故旧。夷,踞也。俟,待也。原壤闻孔子来,乃申两足,箕踞以待孔子也。“子曰: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者,孔子见其无礼,故以此言责之。孙,顺也。言原壤幼少不顺弟于长上,及长,无德行,不称述,今老而不死,不修礼教,则为贼害。“以杖叩其胫”者,叩,击也。胫,脚胫。既数责之,复以杖击其脚胫,令不踞也。
注“马曰”至“孔子”
正义曰:“原壤,鲁人,孔子故旧”者,檀弓云“孔子之故人曰原壤”是也。云“夷,踞;俟,待也。踞待孔子”者,说文云:“踞,蹲也。”蹲即坐也。礼,揖人必违其位。今原壤坐待孔子,故孔子责之也。
阙党童子将命。马曰:“阙党之童子将命者,传宾主之语出入。”或问之曰:“益者与?”子曰:“吾见其居于位也,童子隅坐无位,成人乃有位。见其与先生并行也。非求益者也,欲速成者也。”包曰:“先生,成人也。并行,不差在后,违礼。欲速成人者,则非求益也。”
[疏]“阙党”至“者也”
正义曰:此章戒人当行少长之礼也。“阙党童子将命”者,阙党,党名。童子,未冠者之称。将命,谓传宾主之语出入。时阙党之童子能传宾主之命也。“或问之曰:益者与”者,或人见其童子能将命,故问孔子曰:“此童子是自求进益之道也与?”“子曰:吾见其居于位也,见其与先生并行也。非求益者也,欲速成者也”者,孔子答或人言:“此童子非求进益者也,乃是欲速成人者也。知者,礼,童子隅坐无位,成人乃有位。今吾见此童子,其居于成人之位。礼,父之齿随行,兄之齿雁行。今吾见此童子,其与先生成人者并行,不差在后,违谦越礼,故知欲速成人者,非求益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