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热小说网 www.qirexs.com,明天子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第三十九章 地方官制
朱祁镇的话让杨溥沉默起来了。
朱祁镇的想法很好,但是在杨溥看来,这是一个大文章。绝不是仅仅在地方建立起一个司级衙门那么简单。
杨溥沉吟片刻,说道:“陛下,此事当缓行,一旦各省遍设都水司,权在府县之上,则最少增加官员吏员数千名。”
“加一官何易?去一官何难?而很多省份,水利不多,只需专门派人掌管,无须多设官员,陛下当爱惜民力。”
朱祁镇听了,心中暗道:“杨溥此言,是有道理,却也没有道理?百姓养官耗费良多,多增一官,就多增加百姓的负担,这倒也没有错。但是天下水旱连发,百姓流离失所,与之相比,孰轻孰重?”
朱祁镇也明白,很多事情,并非是加了官员就一定会做好,但是不派人专门负责,想来是一定做不好的。
杨溥继续说道:“开国之初,太祖设行省,总管一省军政,后因行省权重,分为三司执掌,而三司权有太分,遇事互相推诿,至于宣宗皇帝派大臣出巡各地。巡抚一方。而今十几年矣,渐以为常。陛下与其将水旱不常之事,算在没有专员负责上,还不说地方权力分散,没有人掌总。”
“而今如果再设一司,互相推诿之事恐怕更多了。”
朱祁镇说道:“先生以为当如何?”
杨溥说道:“将确立各省巡抚,以为定制。”
朱祁镇说道:“先生所言极是。”
巡抚官制也是一点点发展起来的,正是因为地方体制不足以处理重大事务,如兵乱,灾情,粮食运输,等等,外派大臣巡抚,刚刚开始的时候带着一分钦差的意味,事毕则罢,后来宣宗皇帝又确立了镇守。
就演变成这个样子了。
但是这个时候的巡抚,还不是后世那样的,最少于谦担任过河南山西巡抚,一人巡抚两省,还有的巡抚只巡抚数府。
这样的情况,巡抚并没有一定之规。
这才大明地方体制上最大的问题,至于什么都水司,都是其次的。
杨溥说道:“陛下有此意,臣定当竭力为陛下效力,只是,臣以为最要紧的事情,其实是京察。”
朱祁镇说道:“京察?”
朱祁镇知道京察,就是一种官员审查制度,但是朱祁镇登基以来并没有怎么进行过,原因很简单,朱祁镇登基前期,一切以稳定为主。
太皇太后的所要的稳定,不仅仅是罢一切不急之务,也是文官团体内部的稳定
,所以这京察就搁置了。
而且大明朝政在杨士奇的主持之下,还算比较清廉,官风不错。也就没有必要专门搞京察了。
而太皇太后去后。
朱祁镇虽然没有什么大动作,但是他之前安排的事情,让满朝上下忙得一踏糊涂,根本没有心思想别的事情。
也就是而今。河北水利处于收尾阶段了。盐税改革也渐渐完毕了,周忱对户部的改革,也差不多了。
总体来说,不是那么忙了。
更重要的是,下面有些官员的吃相,已经让杨溥看不过眼了。
杨溥说道:“陛下,想要做事,首在得人。陛下以银元代宝钞之后,百官感激涕零,但仍有冥顽不灵之徒,不知感恩,献媚于上,暴虐于下,诚不知廉耻之至。不清理这一批人,不管陛下做什么,所用非人,焉能有善果。”
朱祁镇大吃一惊,说道:“岂有此事?”
朱祁镇印象之中,朝廷官员的节操还不错了。在杨溥口中,简直是一群豺狼虎豹了。
杨溥说道:“上行下效,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陛下所做为一,下面就敢做一百。老臣愿陛下深思之。”
朱祁镇听了,知道又是再说王振。
朱祁镇此刻却真... -->>
第三十九章 地方官制
朱祁镇的话让杨溥沉默起来了。
朱祁镇的想法很好,但是在杨溥看来,这是一个大文章。绝不是仅仅在地方建立起一个司级衙门那么简单。
杨溥沉吟片刻,说道:“陛下,此事当缓行,一旦各省遍设都水司,权在府县之上,则最少增加官员吏员数千名。”
“加一官何易?去一官何难?而很多省份,水利不多,只需专门派人掌管,无须多设官员,陛下当爱惜民力。”
朱祁镇听了,心中暗道:“杨溥此言,是有道理,却也没有道理?百姓养官耗费良多,多增一官,就多增加百姓的负担,这倒也没有错。但是天下水旱连发,百姓流离失所,与之相比,孰轻孰重?”
朱祁镇也明白,很多事情,并非是加了官员就一定会做好,但是不派人专门负责,想来是一定做不好的。
杨溥继续说道:“开国之初,太祖设行省,总管一省军政,后因行省权重,分为三司执掌,而三司权有太分,遇事互相推诿,至于宣宗皇帝派大臣出巡各地。巡抚一方。而今十几年矣,渐以为常。陛下与其将水旱不常之事,算在没有专员负责上,还不说地方权力分散,没有人掌总。”
“而今如果再设一司,互相推诿之事恐怕更多了。”
朱祁镇说道:“先生以为当如何?”
杨溥说道:“将确立各省巡抚,以为定制。”
朱祁镇说道:“先生所言极是。”
巡抚官制也是一点点发展起来的,正是因为地方体制不足以处理重大事务,如兵乱,灾情,粮食运输,等等,外派大臣巡抚,刚刚开始的时候带着一分钦差的意味,事毕则罢,后来宣宗皇帝又确立了镇守。
就演变成这个样子了。
但是这个时候的巡抚,还不是后世那样的,最少于谦担任过河南山西巡抚,一人巡抚两省,还有的巡抚只巡抚数府。
这样的情况,巡抚并没有一定之规。
这才大明地方体制上最大的问题,至于什么都水司,都是其次的。
杨溥说道:“陛下有此意,臣定当竭力为陛下效力,只是,臣以为最要紧的事情,其实是京察。”
朱祁镇说道:“京察?”
朱祁镇知道京察,就是一种官员审查制度,但是朱祁镇登基以来并没有怎么进行过,原因很简单,朱祁镇登基前期,一切以稳定为主。
太皇太后的所要的稳定,不仅仅是罢一切不急之务,也是文官团体内部的稳定
,所以这京察就搁置了。
而且大明朝政在杨士奇的主持之下,还算比较清廉,官风不错。也就没有必要专门搞京察了。
而太皇太后去后。
朱祁镇虽然没有什么大动作,但是他之前安排的事情,让满朝上下忙得一踏糊涂,根本没有心思想别的事情。
也就是而今。河北水利处于收尾阶段了。盐税改革也渐渐完毕了,周忱对户部的改革,也差不多了。
总体来说,不是那么忙了。
更重要的是,下面有些官员的吃相,已经让杨溥看不过眼了。
杨溥说道:“陛下,想要做事,首在得人。陛下以银元代宝钞之后,百官感激涕零,但仍有冥顽不灵之徒,不知感恩,献媚于上,暴虐于下,诚不知廉耻之至。不清理这一批人,不管陛下做什么,所用非人,焉能有善果。”
朱祁镇大吃一惊,说道:“岂有此事?”
朱祁镇印象之中,朝廷官员的节操还不错了。在杨溥口中,简直是一群豺狼虎豹了。
杨溥说道:“上行下效,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陛下所做为一,下面就敢做一百。老臣愿陛下深思之。”
朱祁镇听了,知道又是再说王振。
朱祁镇此刻却真...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