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热小说网 www.qirexs.com,越南1954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堤岸华人青年虽然生活在越南,很多人甚至出生在越南,但洗不脱华人子弟的本质与风格。
五六年前,华人男女喜欢华化衣著,男人穿布纽扣唐装、宽裆裤,色调以黑色为主。有钱人家还穿绣有鲜花或大花的绸料,以显示社会阶级不同。妇女则穿黑色或黑花大襟衫裤,只有一些比较进步的妇女才穿有花纹或有色调的新装。
二战结束之后这几年,堤岸这个小社会发生翻天覆地变化。
男人纷纷穿上大领、企领恤衫和西裤,妇女渐渐穿上宽裙、衫裙或色裙,学生们则以白衣蓝裤蓝裙为制服,脚穿运动鞋或皮鞋。整个精神面貌非常像后世内地刚开始改革开放那几年,无论在什么场所,一个照面就会被认出是华人。
因为他们随着时代在变化,本地人却没怎么变。
无论男女老幼,衣着还是以三婆装为主,妇人头上都打一个髻子,戴着帽子;年轻女子和女学生喜欢垂长发,穿白色或浅色奥黛。唯有家境较富裕的男青年学生,从外表上看与华人青年无异,只在语言上有所区别。
看着眼前打打闹闹的华人学生,想到刚参观完的平东难民营,安德森教授不禁感叹道:“李,你的同胞比我想象中更慷慨、更富有同情心、更乐于助人。如果这个城市的所有市民全像你们一样,郊外的几个难民营根本无需总理先生操心。”
从北边自发逃过来的华侨,大多聚居在第十郡拉架街(现阮智芳街)一带,原来是五帮会馆的义庄地(坟地),为了安置源源不断逃过来的同乡,就把那一片利用起来了,只剩下两座古墓等亲人过来开挖移葬。
五帮动用扶危济困的帮产,购置锌铁皮、木料和茅草供那些身无分文的同乡搭建屋棚,工厂、米厂、店铺、木厂、饭店……尽可能多录用难民,尽可能多收学徒。在堤岸有亲朋好友的则在亲友资助下做起各种小生意,再加上侨领们捐赠的赈济粮,饿死人的事情基本上不会发生。
值得一提的是,堤岸各大华校纷纷在拉架街设立教学点或夜校,让孩子们有书念。义安、福德等医院也时常安排医生护士过来巡诊,总之,除了卫生不尽人意,其它方面无可挑剔。
几万人,没要政府一分钱,没要国际红十字会和美国政府哪怕一点援助,就这么在同乡们的帮助下安顿下来了。并且用不了多久,他们几乎全能自食其力,作为一个华人,李为民非常骄傲。
他抬起胳膊看了一眼手表,不无激动地说:“大富为商,小富为俭,节俭是我们这些华人的美德。我们的祖辈在家乡因生活艰难、朝不保夕,又遭遇连年战乱,不想坐以待毙,为了家里的米缸,唯有奔赴海外。
其经历如‘五月花号’上的美国先辈一样坎坷,有人葬身怒海、有人客死他乡,只有一些幸运的人才能几经颠沛流离抵达这里。
他们生性刻苦不奢侈,在日常生活中只求衣能遮体、食能... -->>
堤岸华人青年虽然生活在越南,很多人甚至出生在越南,但洗不脱华人子弟的本质与风格。
五六年前,华人男女喜欢华化衣著,男人穿布纽扣唐装、宽裆裤,色调以黑色为主。有钱人家还穿绣有鲜花或大花的绸料,以显示社会阶级不同。妇女则穿黑色或黑花大襟衫裤,只有一些比较进步的妇女才穿有花纹或有色调的新装。
二战结束之后这几年,堤岸这个小社会发生翻天覆地变化。
男人纷纷穿上大领、企领恤衫和西裤,妇女渐渐穿上宽裙、衫裙或色裙,学生们则以白衣蓝裤蓝裙为制服,脚穿运动鞋或皮鞋。整个精神面貌非常像后世内地刚开始改革开放那几年,无论在什么场所,一个照面就会被认出是华人。
因为他们随着时代在变化,本地人却没怎么变。
无论男女老幼,衣着还是以三婆装为主,妇人头上都打一个髻子,戴着帽子;年轻女子和女学生喜欢垂长发,穿白色或浅色奥黛。唯有家境较富裕的男青年学生,从外表上看与华人青年无异,只在语言上有所区别。
看着眼前打打闹闹的华人学生,想到刚参观完的平东难民营,安德森教授不禁感叹道:“李,你的同胞比我想象中更慷慨、更富有同情心、更乐于助人。如果这个城市的所有市民全像你们一样,郊外的几个难民营根本无需总理先生操心。”
从北边自发逃过来的华侨,大多聚居在第十郡拉架街(现阮智芳街)一带,原来是五帮会馆的义庄地(坟地),为了安置源源不断逃过来的同乡,就把那一片利用起来了,只剩下两座古墓等亲人过来开挖移葬。
五帮动用扶危济困的帮产,购置锌铁皮、木料和茅草供那些身无分文的同乡搭建屋棚,工厂、米厂、店铺、木厂、饭店……尽可能多录用难民,尽可能多收学徒。在堤岸有亲朋好友的则在亲友资助下做起各种小生意,再加上侨领们捐赠的赈济粮,饿死人的事情基本上不会发生。
值得一提的是,堤岸各大华校纷纷在拉架街设立教学点或夜校,让孩子们有书念。义安、福德等医院也时常安排医生护士过来巡诊,总之,除了卫生不尽人意,其它方面无可挑剔。
几万人,没要政府一分钱,没要国际红十字会和美国政府哪怕一点援助,就这么在同乡们的帮助下安顿下来了。并且用不了多久,他们几乎全能自食其力,作为一个华人,李为民非常骄傲。
他抬起胳膊看了一眼手表,不无激动地说:“大富为商,小富为俭,节俭是我们这些华人的美德。我们的祖辈在家乡因生活艰难、朝不保夕,又遭遇连年战乱,不想坐以待毙,为了家里的米缸,唯有奔赴海外。
其经历如‘五月花号’上的美国先辈一样坎坷,有人葬身怒海、有人客死他乡,只有一些幸运的人才能几经颠沛流离抵达这里。
他们生性刻苦不奢侈,在日常生活中只求衣能遮体、食能...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