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热小说网 www.qirexs.com,宋末之龙战九野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相公怎么让他坐在主位?”史弥远捶捶胸脯,弄出一副懊丧的样子。显然史弥远已准备推出赵昀来取代赵竑了。
史弥远觉得要这样做,就先得培养赵昀,使他具备为皇子的各种素质。因而考虑为赵贵诚(昀)选择老师一事就摆到议事日程上来了。这可是一件非同一般的事,首先要选择一个肯定不会拒绝自己请托的人,要做到这一点非常困难,弥远觉得必须充分利用同乡、亲戚这层关系;另外一点是选择的人职位不宜太高,这样不太会引起别人的注意;三则当然要德才兼备,能承担起培养皇上的大任。就在这时,一个他太熟悉的身影突然跃进他的视野,这个人就是郑清之。
史弥坚又沉思良久,终于有了良策。他打定了主意。就是利用净慈寺为史浩做佛事,让郑清之不请自来。史郑两家姻亲数代(史诏女嫁郑章,郑章是郑覃之兄),清之媳史娟,清之婿史望之都是史家人,清之还是史弥坚的老师。更重要的是史浩与郑覃(清之祖父)从小为友,郑覃在金人陷明州时不屈自沉,史浩为之作《通义》,使其事迹列《宋史 忠义传》,清之父若冲说史浩有恩郑家,即指这事,所以史浩做佛事,郑清之虽然刚从峡州调临安,但是一定会来的。
郑清之果然来到净慈寺,他祭罢史浩,便想辞别,弥远忙拉住清之的手说:“平日都忙于公务,贤弟调京将近一年,竟没有机会坐下来叙叙故。”清之感觉弥远尽管年过花甲,却手把有力。一会儿两人便双双登上慧日阁。清之又觉得弥远起步生风,落脚闻声。
慧日阁因慧日峰而得名,是净慈禅寺中最高阁,也是接待宾客最高级的馆舍,史弥远让郑清之宾席坐定,自己坐定主席,在喝茶,聊家常后,弥远觉得已到时候,这才把话转入正题:“今年刚入嗣沂王府的皇侄子十分贤良,皇上很器重,现在皇上想培养他,就命我给他挑选一个讲官,你的才学人品都可称模范,所以我想请你去好好教导他。”清之觉得很突然,他没有任何思想准备,于是急忙起身,恭恭敬敬地行了礼,说:“本人才学粗浅,怕不能担此大任,丞相还是另请高明吧。”
弥远早已测得清之的脸色,岂是不敢,乃是不愿,看来凭我史弥远的面色恐怕是不行的,于是不得不搬出先父史浩来说话:“这是先父的事业,我只是继承着去做罢了。”当年在立太子这件事上,史浩对宋高宗说:“普安、恩平二个王子宜择其中一个,以系天下所望。”高宗表示嘉许,就命史浩为王府教授。
史浩选普安王一事,清之自然知道。可今日之事会跟史浩有关?但史弥远这一招果见效,史浩仁义,有恩于郑家,有德于世人,凭感觉如果是史浩的意愿,那一定错不了。而且对于史浩既定的事,郑家有义务去出一把力。郑清之因而没有再作推辞。
弥远见清之不再推辞,干脆把话说透了。史弥远说:“皇上看皇子上挑不起这担子。而后来入嗣沂王府的皇侄贤惠,所以要培养他。”郑清之听了吃了一惊,刚要启口。史弥远便抢过话题来说;“做臣子的要为大宋的兴衰着想啊,无法为一人着想。为大宋的兴衰着想就是大忠。唐代名臣魏征曾有忠臣良臣之说,他说忠臣,是对皇上俯首听命,步步紧跟句句照办的;良臣则有一点自己的头脑,未必就一概视皇上的是非为是非,敢于犯颜直谏。在一定的范畴之内,其实在他心目中‘良臣’才是忠臣,‘忠臣’只是庸臣而己。”郑清之只是点点头,表示同意弥远的观点。弥远转过来说:“我请贤弟培养皇侄,是因为他贤惠,也是为大宋的兴衰着想啊,这是大忠。”清之似乎被说服了,反应很平和。这样赵贵诚就在郑清之培养下,他进步很快,史弥远每天都读他的诗作,而常常连声夸耀说:“不凡。”
嘉定十七年八月,宁宗病情危急,史弥远声称皇上有密旨,将宗室之子贵诚立为皇子,改名昀。宁宗驾崩当晚,他与皇后密集,封赵竑为济王,召赵昀入宫,接了皇帝位,就是理宗。赵竑出任湖州,湖州人联合李全挟赵竑讨弥远,赵竑被迫参与并下令动用了湖州的武器、粮资等,当赵竑看到湖州人所拉的队伍没有得到李全的响应,而且这支队伍都是些乌合之众,不仅人数少,而且素质差,不足以成事时,赵竑猛然反过来平息了事端。事后史弥远派人逼济王赵竑自缢。
济王死后,朝野多有微言,为了抑制言论,弥远拿陈起、刘克庄开刀。钱塘人陈起是《江湖集》的雕刻者,莆田人刘克庄是《江湖集》的主要撰稿者。他在《落梅》诗中这样写道:“一片能教一断肠,可堪平砌更堆墙?飘如迁客来过岭,坠似骚人去赴湘。乱点莓苔多莫数,偶粘衣袖久犹香。东风谬掌花权柄,却忌孤高不主张!”诗中确以梅花的飘零,隐喻历史上屈原、韩愈、柳宗元等饱学之士惨遭迫害的凄况,同时抒发自己了怀才不遇的压抑心情。京尹在史弥远指令下立即派人查封临安睦亲坊的陈起书籍铺,劈板禁毁《江湖集》,并当日抓捕陈起;另外专门差人去建阳抓捕刘克庄。郑清之得知后,以太祖勒石中有“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之人”一条为刘克庄等人开脱。史弥远便将刘克庄改任潮州通判,但不久终使刘克庄因诗致祸而落职。
另外换一个人也会这样做的。可见如果站在丞相治国这一个角度上去思考,还是应该给史弥远有一点谅解的。(未完待续)
“相公怎么让他坐在主位?”史弥远捶捶胸脯,弄出一副懊丧的样子。显然史弥远已准备推出赵昀来取代赵竑了。
史弥远觉得要这样做,就先得培养赵昀,使他具备为皇子的各种素质。因而考虑为赵贵诚(昀)选择老师一事就摆到议事日程上来了。这可是一件非同一般的事,首先要选择一个肯定不会拒绝自己请托的人,要做到这一点非常困难,弥远觉得必须充分利用同乡、亲戚这层关系;另外一点是选择的人职位不宜太高,这样不太会引起别人的注意;三则当然要德才兼备,能承担起培养皇上的大任。就在这时,一个他太熟悉的身影突然跃进他的视野,这个人就是郑清之。
史弥坚又沉思良久,终于有了良策。他打定了主意。就是利用净慈寺为史浩做佛事,让郑清之不请自来。史郑两家姻亲数代(史诏女嫁郑章,郑章是郑覃之兄),清之媳史娟,清之婿史望之都是史家人,清之还是史弥坚的老师。更重要的是史浩与郑覃(清之祖父)从小为友,郑覃在金人陷明州时不屈自沉,史浩为之作《通义》,使其事迹列《宋史 忠义传》,清之父若冲说史浩有恩郑家,即指这事,所以史浩做佛事,郑清之虽然刚从峡州调临安,但是一定会来的。
郑清之果然来到净慈寺,他祭罢史浩,便想辞别,弥远忙拉住清之的手说:“平日都忙于公务,贤弟调京将近一年,竟没有机会坐下来叙叙故。”清之感觉弥远尽管年过花甲,却手把有力。一会儿两人便双双登上慧日阁。清之又觉得弥远起步生风,落脚闻声。
慧日阁因慧日峰而得名,是净慈禅寺中最高阁,也是接待宾客最高级的馆舍,史弥远让郑清之宾席坐定,自己坐定主席,在喝茶,聊家常后,弥远觉得已到时候,这才把话转入正题:“今年刚入嗣沂王府的皇侄子十分贤良,皇上很器重,现在皇上想培养他,就命我给他挑选一个讲官,你的才学人品都可称模范,所以我想请你去好好教导他。”清之觉得很突然,他没有任何思想准备,于是急忙起身,恭恭敬敬地行了礼,说:“本人才学粗浅,怕不能担此大任,丞相还是另请高明吧。”
弥远早已测得清之的脸色,岂是不敢,乃是不愿,看来凭我史弥远的面色恐怕是不行的,于是不得不搬出先父史浩来说话:“这是先父的事业,我只是继承着去做罢了。”当年在立太子这件事上,史浩对宋高宗说:“普安、恩平二个王子宜择其中一个,以系天下所望。”高宗表示嘉许,就命史浩为王府教授。
史浩选普安王一事,清之自然知道。可今日之事会跟史浩有关?但史弥远这一招果见效,史浩仁义,有恩于郑家,有德于世人,凭感觉如果是史浩的意愿,那一定错不了。而且对于史浩既定的事,郑家有义务去出一把力。郑清之因而没有再作推辞。
弥远见清之不再推辞,干脆把话说透了。史弥远说:“皇上看皇子上挑不起这担子。而后来入嗣沂王府的皇侄贤惠,所以要培养他。”郑清之听了吃了一惊,刚要启口。史弥远便抢过话题来说;“做臣子的要为大宋的兴衰着想啊,无法为一人着想。为大宋的兴衰着想就是大忠。唐代名臣魏征曾有忠臣良臣之说,他说忠臣,是对皇上俯首听命,步步紧跟句句照办的;良臣则有一点自己的头脑,未必就一概视皇上的是非为是非,敢于犯颜直谏。在一定的范畴之内,其实在他心目中‘良臣’才是忠臣,‘忠臣’只是庸臣而己。”郑清之只是点点头,表示同意弥远的观点。弥远转过来说:“我请贤弟培养皇侄,是因为他贤惠,也是为大宋的兴衰着想啊,这是大忠。”清之似乎被说服了,反应很平和。这样赵贵诚就在郑清之培养下,他进步很快,史弥远每天都读他的诗作,而常常连声夸耀说:“不凡。”
嘉定十七年八月,宁宗病情危急,史弥远声称皇上有密旨,将宗室之子贵诚立为皇子,改名昀。宁宗驾崩当晚,他与皇后密集,封赵竑为济王,召赵昀入宫,接了皇帝位,就是理宗。赵竑出任湖州,湖州人联合李全挟赵竑讨弥远,赵竑被迫参与并下令动用了湖州的武器、粮资等,当赵竑看到湖州人所拉的队伍没有得到李全的响应,而且这支队伍都是些乌合之众,不仅人数少,而且素质差,不足以成事时,赵竑猛然反过来平息了事端。事后史弥远派人逼济王赵竑自缢。
济王死后,朝野多有微言,为了抑制言论,弥远拿陈起、刘克庄开刀。钱塘人陈起是《江湖集》的雕刻者,莆田人刘克庄是《江湖集》的主要撰稿者。他在《落梅》诗中这样写道:“一片能教一断肠,可堪平砌更堆墙?飘如迁客来过岭,坠似骚人去赴湘。乱点莓苔多莫数,偶粘衣袖久犹香。东风谬掌花权柄,却忌孤高不主张!”诗中确以梅花的飘零,隐喻历史上屈原、韩愈、柳宗元等饱学之士惨遭迫害的凄况,同时抒发自己了怀才不遇的压抑心情。京尹在史弥远指令下立即派人查封临安睦亲坊的陈起书籍铺,劈板禁毁《江湖集》,并当日抓捕陈起;另外专门差人去建阳抓捕刘克庄。郑清之得知后,以太祖勒石中有“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之人”一条为刘克庄等人开脱。史弥远便将刘克庄改任潮州通判,但不久终使刘克庄因诗致祸而落职。
另外换一个人也会这样做的。可见如果站在丞相治国这一个角度上去思考,还是应该给史弥远有一点谅解的。(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