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热小说网 www.qirexs.com,崇祯十三年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的官员俸禄,早就为官场的全员贪污做好了制度上的铺垫。三百年的时间,那么多的官员读书人,最后只出了一个拍着胸脯敢说自己从没贪污的海瑞!
郑安民说完,朱平槿也有了主意。
“郑大人所议,准了!长史司先做一个预算,一岁一月本世子要花多少银子,拿银子的人有多少,列出详细的清单。但有两点本世子要事前说清楚,一则只能选一头。选了王府的待遇,朝廷发下的俸禄就归王府所有;二则不要声张,免得省里的官员眼红了生事!”
“我们当然只拿一头!”郑安民哈哈笑起来。他眼珠一转,立即给朱平槿出了个主意:
“可臣建议声张一番也好!目前市面上物价涨得厉害,粮价都快三两一石了。王府诸官迫于生计艰难,在端礼门前集体请愿,要求王府优恤也属合情合理。事关诸臣切身利益,本官也是要带头的。如此这般,世子就算把我们的俸禄折了银子,也不算擅改国法,而是合乎于理,发乎于情的仁义之举。这样还有个额外的好处,让我们王府官在外官眼里也有点面子!”
朱平槿笑了,看来郑安民的鬼点子也不少。面子是假,帮着朱平槿用银子收买外官是真!
“可是,左护卫的军官另当别论!”郑安民收了笑容,将言语拉回今天两人的主题。
“凡未入商、庄两队,亦未在卫中见任者,除朝廷俸禄外,再不能享受任何王府之待遇!”
太阳已经升起老高,将谨德殿的窗户纸映得通亮。郑安民与世子对坐在办公桌两边,详细为世子解说大明的武官制度以及优弊。朱平槿手持夫人亲削的鹅毛笔,在一迭纸上从左至右、从上到下快速流利地书写记录。
大明朝的武官,爵止六品为止。流官八等,都指挥佥事以上高级军职由朝廷任命;世官九等,指挥以下军官和士兵实行世官世兵制,父死子替。世官世兵的卫所制是大明朝的基本军制,无论是流官还是营兵招募制,都是以此为基础。这种世袭制度,让大量无法胜任的世袭军官充斥营伍,官兵比例失衡,武官职衔贬值,军队变得极为臃肿,国家财政更加困难,最后成为大明朝军队腐败堕落乃至国家灭亡的重要原因。
郑安民道,景泰年间某个兵部给事中就曾经因京卫武职泛滥而上疏称:京卫带俸武职,一卫至两千余,通记三万余员。岁需银四十八万两,米三十六万石。并其他折俸物,动经百万,损耗国储。因为世袭武官太多,职缺有限,所以后来朝廷将武官分为两类。一类叫见任官,就是实际任职的;一类叫带俸官,就是不任职,光拿钱的。一个拥有五所的标准卫,见任官只有六十四员。见任官人人都争,因为见任有权,工资基本不花。
郑安民又道,从景泰年到崇祯年,时间又过了百余年。目前朝廷中的在职武官人数到底有多少,恐怕已经无人能够知晓,但是十余万人肯定是有的。而现在两京诸省的文官总数有多少?仅两万余!武官数量超出了文官数量的数倍之多。
“我们左护卫五千六百人编制,有多少见任,多少带俸?”朱平槿问郑安民道。
“臣上任时,曾经查过武职选簿。刘尽忠谋反,清理了很多武官。喻指挥上任后,见任官留任加补缺共计四十七。带俸官少了一半多,可仍有六百余……”郑安民凭借脑中记忆和腹中推算回答道,以目前入值王府的仪卫为例。三百余仪卫中,百户以上的带俸军官便有一百零五人,官兵比例一比三!
听到这里,朱平槿把鹅毛笔插回墨水瓶,对郑安民道:
“我蜀王府只管用兵。养兵、练兵是卫里管,军官俸禄由朝廷发给。朝廷要搞那么多带俸武职,那是朝廷之事,本世子管不着,也不想管!只是这带兵的见任官,我们定要仔细遴选。否则体仁门故事,恐怕还要重演。一个士兵,他的军饷至少应能养活两个家人。因此入府戍卫的兵士,他们的待遇必须与护商队一样。刘尽忠和其他犯罪的军官,没收的土地有余田的,要分给入府戍卫的军士家人耕种……”
“左护卫没有余田,所有的田都种上了。即便没入王府的犯官之田,原来也是有佃户的。”郑安民摇摇头道。
人多田少,人多粮少,这是中华农业文明的死穴。即便朱平槿从天而降,短期也解决不了这个难题。
“就算没有田,也不能亏待军士。暂时没有土地耕种,也要想法折了粮食银子发放。郑大人说得好,政事人事无非一个‘利’字。只要我们将“利”字用好用足,左护卫就能脱胎换骨,重新成为我蜀王府一支劲旅!”
的官员俸禄,早就为官场的全员贪污做好了制度上的铺垫。三百年的时间,那么多的官员读书人,最后只出了一个拍着胸脯敢说自己从没贪污的海瑞!
郑安民说完,朱平槿也有了主意。
“郑大人所议,准了!长史司先做一个预算,一岁一月本世子要花多少银子,拿银子的人有多少,列出详细的清单。但有两点本世子要事前说清楚,一则只能选一头。选了王府的待遇,朝廷发下的俸禄就归王府所有;二则不要声张,免得省里的官员眼红了生事!”
“我们当然只拿一头!”郑安民哈哈笑起来。他眼珠一转,立即给朱平槿出了个主意:
“可臣建议声张一番也好!目前市面上物价涨得厉害,粮价都快三两一石了。王府诸官迫于生计艰难,在端礼门前集体请愿,要求王府优恤也属合情合理。事关诸臣切身利益,本官也是要带头的。如此这般,世子就算把我们的俸禄折了银子,也不算擅改国法,而是合乎于理,发乎于情的仁义之举。这样还有个额外的好处,让我们王府官在外官眼里也有点面子!”
朱平槿笑了,看来郑安民的鬼点子也不少。面子是假,帮着朱平槿用银子收买外官是真!
“可是,左护卫的军官另当别论!”郑安民收了笑容,将言语拉回今天两人的主题。
“凡未入商、庄两队,亦未在卫中见任者,除朝廷俸禄外,再不能享受任何王府之待遇!”
太阳已经升起老高,将谨德殿的窗户纸映得通亮。郑安民与世子对坐在办公桌两边,详细为世子解说大明的武官制度以及优弊。朱平槿手持夫人亲削的鹅毛笔,在一迭纸上从左至右、从上到下快速流利地书写记录。
大明朝的武官,爵止六品为止。流官八等,都指挥佥事以上高级军职由朝廷任命;世官九等,指挥以下军官和士兵实行世官世兵制,父死子替。世官世兵的卫所制是大明朝的基本军制,无论是流官还是营兵招募制,都是以此为基础。这种世袭制度,让大量无法胜任的世袭军官充斥营伍,官兵比例失衡,武官职衔贬值,军队变得极为臃肿,国家财政更加困难,最后成为大明朝军队腐败堕落乃至国家灭亡的重要原因。
郑安民道,景泰年间某个兵部给事中就曾经因京卫武职泛滥而上疏称:京卫带俸武职,一卫至两千余,通记三万余员。岁需银四十八万两,米三十六万石。并其他折俸物,动经百万,损耗国储。因为世袭武官太多,职缺有限,所以后来朝廷将武官分为两类。一类叫见任官,就是实际任职的;一类叫带俸官,就是不任职,光拿钱的。一个拥有五所的标准卫,见任官只有六十四员。见任官人人都争,因为见任有权,工资基本不花。
郑安民又道,从景泰年到崇祯年,时间又过了百余年。目前朝廷中的在职武官人数到底有多少,恐怕已经无人能够知晓,但是十余万人肯定是有的。而现在两京诸省的文官总数有多少?仅两万余!武官数量超出了文官数量的数倍之多。
“我们左护卫五千六百人编制,有多少见任,多少带俸?”朱平槿问郑安民道。
“臣上任时,曾经查过武职选簿。刘尽忠谋反,清理了很多武官。喻指挥上任后,见任官留任加补缺共计四十七。带俸官少了一半多,可仍有六百余……”郑安民凭借脑中记忆和腹中推算回答道,以目前入值王府的仪卫为例。三百余仪卫中,百户以上的带俸军官便有一百零五人,官兵比例一比三!
听到这里,朱平槿把鹅毛笔插回墨水瓶,对郑安民道:
“我蜀王府只管用兵。养兵、练兵是卫里管,军官俸禄由朝廷发给。朝廷要搞那么多带俸武职,那是朝廷之事,本世子管不着,也不想管!只是这带兵的见任官,我们定要仔细遴选。否则体仁门故事,恐怕还要重演。一个士兵,他的军饷至少应能养活两个家人。因此入府戍卫的兵士,他们的待遇必须与护商队一样。刘尽忠和其他犯罪的军官,没收的土地有余田的,要分给入府戍卫的军士家人耕种……”
“左护卫没有余田,所有的田都种上了。即便没入王府的犯官之田,原来也是有佃户的。”郑安民摇摇头道。
人多田少,人多粮少,这是中华农业文明的死穴。即便朱平槿从天而降,短期也解决不了这个难题。
“就算没有田,也不能亏待军士。暂时没有土地耕种,也要想法折了粮食银子发放。郑大人说得好,政事人事无非一个‘利’字。只要我们将“利”字用好用足,左护卫就能脱胎换骨,重新成为我蜀王府一支劲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