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热小说网 www.qirexs.com,最初的巫师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亚历山大郑重的说道:
“波和粒子在同一时刻是互斥的,但它们在更高层次上统一。
光和粒子都有波粒二象性,而波动性与粒子性又不会在同一次测量中出现,那么,二者在描述微观粒子时就是互斥的;另一方面,二者不同时出现就说明二者不会在实验中直接冲突。
同时二者在描述微观现象,解释实验时又是缺一不可的。
因此二者是互补的,或者并协的。”
至此,传奇巫师布鲁的概率波函数、神话巫师达鲁的测不准原理和亚历山大的互补原理,成为了魔法量子力学的三叉戟。
学术大会再次召开,激烈的辩论仍在继续,泰勒斯仍然坚持自己的波动学说,达鲁则针锋相对的进行批评。
“波动论是荒谬的,甚至所谓的波动方程都是可笑的。因为无法直接观测到,波动方程甚至没有考虑电子自旋和相对论,因为这套理论根本就是从经典力学与几何光学类比入手……”
达鲁的话并不能让泰勒斯服气,祂尖锐的抨击道:“量子理论同样不完备,那一套套的量子轨道根本无法证明。”
拜仁继续保持沉默,当祂听到概率论和测不准原理时,有着近乎死一般的沉默。
在随后的讨论中,拜仁终于开口,祂走上台手一挥动,一个细缝的全息图景出现。
“如果电子通过细缝后会随机落在某个位置上,这点我承认,但是既然落在了甲处,就不会落在乙处,如果能精确控制电子的速度和能量,当速度和能量确定后,不确定原理就不复存在。”
达鲁想了想,也走上台,打了个响指,全息图景上的电子旁出现两个光子。
祂声音不大,却很有力。
“电子的速度与能量怎么测量呢?用光子依然会对电子能量产生影响啊。”
拜仁闭上眼,思考了一会,全息图景出现另一个小细缝,祂问道:“不会一个粒子同时经过两个细缝吧?如果测算出粒子最初动能,完全可以确定它的位置和能量。”
在拜仁心中,决定论,因果规律是至关重要的,至于是粒子还是波,或者波粒二象性,反而不那么重要。
达鲁摇摇头道:“我要提醒您,它已经发生干涉了。”
论战仍在继续,亚历山大、达鲁等格尔图学派的巫师们一战成名,概率波函数、测不准原理和互补原理被很多人接受,但这不包括泰勒斯和拜仁。
最终拜仁有些沧桑的转身离去,留下一句耐人寻味的话。
“造物主不掷骰子!”
但这并不算完,三天之后,学术大会再次开启,拜仁和泰勒斯卷土重来,带来了一个强烈的质疑。
“我们所有的理论都要基于一点,那就是原子是稳定的。那么假如有这样一个大狸子,它的状态非常不稳定,很快衰变成为两个小粒子A和B,A和B向相反的方向飞去。
这两个粒子都可能自旋,假设自旋有两种状态可选,向上或者向下。
我们先将AB称作纠缠粒子,那么根据亚历山大互补原理,在观测前,A与B处于‘云雾状态’,即所谓的不可测。”
拜仁带着神秘的微笑,用全景图辅助,展示着自己的思维实验。
“现在,我们对A粒子进行观测。A的波函数瞬间坍缩成一个粒子,它会随机选择一种自旋状态,假设为上。为了保持守恒,B会无条件选择向下自旋。
然而,我们并没有对B粒子进行观测。如果对A观测就会影响到B的状态, B是如何得知A被观测的时间呢?
就算它们之间存在着神秘感应,以某种原因观测了A,B就能感应,那假设A与B距离达到十万光年,二者又如何瞬间通信?
这不符合相对论。”
台下寂静无声,突然有支持者高呼,“我们抓住了量子力学的‘小辫子’!”
但达鲁很快跳上了台,笑着说道:“A粒子在哪儿?B粒子又在哪儿?不是说好了吗?在观测前它们都不存在,它们只能用波函数描述,也就是说,这个问题的根子就是错误的,不值得讨论。”
但是,这种态度并不能让在场的众人信服,量子理论毫不关心粒子的状态,泰勒斯皱着眉头,忽然眼睛一亮。
祂飞上台高声说道:“我这里还有一个思维实验,假如我们捉住了一只可怜的猫,把它孤零零的关进盒子里,盒子内就是一个足以一瞬间杀死它的魔法杀阵,杀阵的控制枢纽由上面的放射性原子控制。当原子发生衰变时,枢纽被激发,猫必死无疑,当原子不衰变时,猫就活蹦乱跳。
但现在有个问题,按照量子理论,我们不知道原子是否会衰变,也不知道原子何时会衰变。
我们只知道原子有一半的概率衰变,猫有一半的概率存活。
那么猫究竟是死是活?”
格尔图学派的人一片沉默,根据量子理论,在观测前,原子是一团“云雾”,处于衰变/不衰变的状态,猫也就处于死/不死状态。
如果达鲁打开盒子,意味着对原子进行观测,那么原子瞬间坍缩,取衰变和不衰变其中一个状态。
换而言之,打开盒子的一瞬间,猫的状态也坍缩了,取死或者不死其中之一。
从根本上说,达鲁的观测决定了猫最终的状态,死或者不死。
最终,这个讨论不了了之,泰勒斯的猫成了一个永久悬案。
这不仅仅是魔法,更是哲学,长久以来,人们一直潜意识认为我们处于一个客观存在的世界,人类是客观世界的一部分,能改造世界,但是无法决定世界。
比如烛火在风中摇曳,可以说风动,可以说烛火在动,但是和人看不看无关,和人心动无关,承认世界客观存在且符合因果规律就是决定论,泰勒斯设计的这个巧妙问题,实际上将格尔图学派的众人推向了风口浪尖——意识决定客观世界存在与否?
&n... -->>
亚历山大郑重的说道:
“波和粒子在同一时刻是互斥的,但它们在更高层次上统一。
光和粒子都有波粒二象性,而波动性与粒子性又不会在同一次测量中出现,那么,二者在描述微观粒子时就是互斥的;另一方面,二者不同时出现就说明二者不会在实验中直接冲突。
同时二者在描述微观现象,解释实验时又是缺一不可的。
因此二者是互补的,或者并协的。”
至此,传奇巫师布鲁的概率波函数、神话巫师达鲁的测不准原理和亚历山大的互补原理,成为了魔法量子力学的三叉戟。
学术大会再次召开,激烈的辩论仍在继续,泰勒斯仍然坚持自己的波动学说,达鲁则针锋相对的进行批评。
“波动论是荒谬的,甚至所谓的波动方程都是可笑的。因为无法直接观测到,波动方程甚至没有考虑电子自旋和相对论,因为这套理论根本就是从经典力学与几何光学类比入手……”
达鲁的话并不能让泰勒斯服气,祂尖锐的抨击道:“量子理论同样不完备,那一套套的量子轨道根本无法证明。”
拜仁继续保持沉默,当祂听到概率论和测不准原理时,有着近乎死一般的沉默。
在随后的讨论中,拜仁终于开口,祂走上台手一挥动,一个细缝的全息图景出现。
“如果电子通过细缝后会随机落在某个位置上,这点我承认,但是既然落在了甲处,就不会落在乙处,如果能精确控制电子的速度和能量,当速度和能量确定后,不确定原理就不复存在。”
达鲁想了想,也走上台,打了个响指,全息图景上的电子旁出现两个光子。
祂声音不大,却很有力。
“电子的速度与能量怎么测量呢?用光子依然会对电子能量产生影响啊。”
拜仁闭上眼,思考了一会,全息图景出现另一个小细缝,祂问道:“不会一个粒子同时经过两个细缝吧?如果测算出粒子最初动能,完全可以确定它的位置和能量。”
在拜仁心中,决定论,因果规律是至关重要的,至于是粒子还是波,或者波粒二象性,反而不那么重要。
达鲁摇摇头道:“我要提醒您,它已经发生干涉了。”
论战仍在继续,亚历山大、达鲁等格尔图学派的巫师们一战成名,概率波函数、测不准原理和互补原理被很多人接受,但这不包括泰勒斯和拜仁。
最终拜仁有些沧桑的转身离去,留下一句耐人寻味的话。
“造物主不掷骰子!”
但这并不算完,三天之后,学术大会再次开启,拜仁和泰勒斯卷土重来,带来了一个强烈的质疑。
“我们所有的理论都要基于一点,那就是原子是稳定的。那么假如有这样一个大狸子,它的状态非常不稳定,很快衰变成为两个小粒子A和B,A和B向相反的方向飞去。
这两个粒子都可能自旋,假设自旋有两种状态可选,向上或者向下。
我们先将AB称作纠缠粒子,那么根据亚历山大互补原理,在观测前,A与B处于‘云雾状态’,即所谓的不可测。”
拜仁带着神秘的微笑,用全景图辅助,展示着自己的思维实验。
“现在,我们对A粒子进行观测。A的波函数瞬间坍缩成一个粒子,它会随机选择一种自旋状态,假设为上。为了保持守恒,B会无条件选择向下自旋。
然而,我们并没有对B粒子进行观测。如果对A观测就会影响到B的状态, B是如何得知A被观测的时间呢?
就算它们之间存在着神秘感应,以某种原因观测了A,B就能感应,那假设A与B距离达到十万光年,二者又如何瞬间通信?
这不符合相对论。”
台下寂静无声,突然有支持者高呼,“我们抓住了量子力学的‘小辫子’!”
但达鲁很快跳上了台,笑着说道:“A粒子在哪儿?B粒子又在哪儿?不是说好了吗?在观测前它们都不存在,它们只能用波函数描述,也就是说,这个问题的根子就是错误的,不值得讨论。”
但是,这种态度并不能让在场的众人信服,量子理论毫不关心粒子的状态,泰勒斯皱着眉头,忽然眼睛一亮。
祂飞上台高声说道:“我这里还有一个思维实验,假如我们捉住了一只可怜的猫,把它孤零零的关进盒子里,盒子内就是一个足以一瞬间杀死它的魔法杀阵,杀阵的控制枢纽由上面的放射性原子控制。当原子发生衰变时,枢纽被激发,猫必死无疑,当原子不衰变时,猫就活蹦乱跳。
但现在有个问题,按照量子理论,我们不知道原子是否会衰变,也不知道原子何时会衰变。
我们只知道原子有一半的概率衰变,猫有一半的概率存活。
那么猫究竟是死是活?”
格尔图学派的人一片沉默,根据量子理论,在观测前,原子是一团“云雾”,处于衰变/不衰变的状态,猫也就处于死/不死状态。
如果达鲁打开盒子,意味着对原子进行观测,那么原子瞬间坍缩,取衰变和不衰变其中一个状态。
换而言之,打开盒子的一瞬间,猫的状态也坍缩了,取死或者不死其中之一。
从根本上说,达鲁的观测决定了猫最终的状态,死或者不死。
最终,这个讨论不了了之,泰勒斯的猫成了一个永久悬案。
这不仅仅是魔法,更是哲学,长久以来,人们一直潜意识认为我们处于一个客观存在的世界,人类是客观世界的一部分,能改造世界,但是无法决定世界。
比如烛火在风中摇曳,可以说风动,可以说烛火在动,但是和人看不看无关,和人心动无关,承认世界客观存在且符合因果规律就是决定论,泰勒斯设计的这个巧妙问题,实际上将格尔图学派的众人推向了风口浪尖——意识决定客观世界存在与否?
&n...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