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热小说网 www.qirexs.com,梦穿康熙换乾坤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nbsp; “姑母!姑母!”皇后顾不得双肩被虎钳一般的疼痛,一把扶起静妃,低声呼唤,但却没有丝毫反应。这才不得不大声冲着门外高喊:
“快来人。静妃晕过去了!”
……
皇后的启祥宫一阵忙碌,太监宫女乱成一团,有人拿面巾,有人去井中汲水。还有人嚷着要去找太医。
一听说要宣太医。皇后立即止住。喝道:“胡言乱语!静妃身体稍有不适,就去宣什么太医?!放肆!这里是本宫的启祥宫,宣了太医岂不多有晦气。”
看到下人们唯唯诺诺断了这个念想。皇后才消了气,重新伸手狠掐着静妃的人中穴。
终于,静妃缓缓苏醒过来,张口就说:
“子凭母荣……子凭母荣……,皇后,你就允了康妃吧……”
“姑母……”皇后再也顾不得身旁还有许多下人,含泪呼唤。
“乌伦珠日格,别哭,这就是长生天的安排,我们是推脱不掉的,终归也是逃不掉的。”
“……是,侄儿听您的。”
*
*
东二所可听不到启祥宫的忙乱喧嚣,反而比往日更加静谧。因为,小爷玄烨一回来就捧着两部大部头的汉文书籍在仔细阅读。
虽然《经武全书》论述了许多深奥精辟的用兵之道,也涉及许多西洋火器的介绍,但弘毅还是对《西法神机》更感兴趣一些。粗略估算下来,这部书大约两万余字,分上、下两卷,上卷有七节,下卷有五节,可谓言简意赅。但尤为珍贵的是,全书附图多达四十四幅,还都配有图说,内容可谓形象明了。虽然用现代人的眼光去审视那些附图,依然有失抽象,但在明末清初已经可以算是十分“形象”的了。[]
读了一个时辰,弘毅开始试着总结一下这本书的特点,大体得出了如下结论:
其一,研制火器强调“明理识性”。所谓“理”和“性”,实际上是指火器的结构机理和物理化学特性。《西法神机》认为,制造火器和弹药时,必须推“物理之妙”,合事物之性,精于理者不但能了解铳炮及弹药的特性,而且能够进行制造。制造枪炮要求使用质理最精的铜铁,“若质理粗疏,似无罅隙,而药猛火烈,立见分崩’。因此,在铸铳之时,必须对所用的铜、铁材料加以精炼。在配制火药时,要了解硝、硫、炭“三物之性理”,如果“不因其性,不得其理,用之必不遂意,’,也就配制不出性能良好的火药。孙元化甚至明确指出,火药初放因炭多而不响,后放因硝磺多而炸铳,就在于不合火药之性,炼制时没有研细拌匀、和水勤捣,结果军士携带,或步行,或跨马,终日撞筛,硝磺性重必沉底,炭性轻必浮面。
其二,制造火器强调“推例其法”,也就是要求制器用器者有精确的数量概念,并将其视之如法,不可差之毫厘。假如各铳的长短、大小、厚薄不能合度,就会失去火器之利。所谓“比照度数”、“比例推算”,究其实并无定数,因对于不同材质,火铳的长短、大小、厚薄也应各异,因此这些尺量比例实际上是经验的积累、实践的总结。孙元化认为铳的威力如何、能否击远,除了铳筒的制造是否合理、火药的配制是否合适外,铁弹的制造是否得法也至关重要.因此他要求弹的大小必须合于铳的口径,弹大则难出口,铳管易炸,弹小管宽,只有弹的大小与铳之口径相合,才能击远而有力。这些为当时的制器用器提供了重要的实践经验。
其三,使用火器强调试验作用。孙元化对制造用器的许多问题都主张在反复试验的基础上得出规律性的结论。如以口径的尺寸为基数,按一定的比例倍数设计火炮和炮车的各个组成部分、弹重与装药量、射程与射角的关系,从而使当时火炮的制造与使用都能在先进的理论指导下进行。例如,在火铳铸成之后,为试验其坚固程度,孙元化“用大木二,人土丈余,夹铳而固挚之”,然后“实药与弹,较常加倍,点放数旬,完固不变,则永无炸损,斯成有用之器”。虽然当时也有用水渗漏法检验,但孙元化的试验方法效果较好,较为可靠。
虽然自己有大学时代学习微积分的粗浅底子,可这明代文人撰写的火器兵书,有些地方还是像天书一般难以理解,对于学习国际政治的弘毅来说,可谓隔行如隔山。特别是计量单位,全是“斤”啊、“里”啊,怎么看怎么应该是欧洲“磅”和“英里”的概念,否则一门炮怎么才发射十几斤的实心炮弹?十几磅才比较合理呀……
最后,弘毅突然想起了孔四贞和自己说起过的那位“汤玛法”!对呀,既然他们是前明就认识的教友,而且都在火器使用上有所建树,那为什么不把这本书交给汤若望去好好利用呢?那么其中的疏漏之处,洋人应该比自己更能参悟明白。况且自己在一旁加以适度的“指导和引领”,更不怕洋鬼子从中作梗了!
正打算好好盘算一下如何“应用”一下汤若望,梁功不知何时悄悄出现在弘毅的身后。
“说吧。”弘毅头也不抬,继续看书。
“小爷,静主子果然去了启祥宫……”梁功说的很小声,却很坚决。
“知道了。”
“可她在皇后哪儿,晕倒了!”小功子即使补充了重要信息。
“嗯,知道了。”弘毅还是默然。
小功子不再得瑟,却也没有灰心丧气。他知道,自己这次盯梢的作用,小爷一定会有他正确的判断。这就叫主不欺奴、奴不负主!
等到梁功推出门外,弘毅再也绷不住了,终于将手中书册狠狠砸向炕桌之上,轻轻喊了一句:“成了!”
殿外窗下值守的梁功,闻听此话,也是喜上眉梢,暗自嘀咕了一句:“小爷这是喜怒不形于色呀!呵呵……”
[1] 语出明代《增广贤文》。
[] 正史之中,《西法神机》的作者孙元化获罪之后,正本被他的后人饮恨焚毁,现在所传的是孙的中表王式九所保留的副本,此后副本又相继传至金民誉、葛味荃手中,至清光绪二十八年(190)杨恒福始把它刻印出来。传世的《西法神机》,插图有三十四幅,弘毅推测,副本与正本之间也许会有不同。(未完待续。。)(未完待续)
nbsp; “姑母!姑母!”皇后顾不得双肩被虎钳一般的疼痛,一把扶起静妃,低声呼唤,但却没有丝毫反应。这才不得不大声冲着门外高喊:
“快来人。静妃晕过去了!”
……
皇后的启祥宫一阵忙碌,太监宫女乱成一团,有人拿面巾,有人去井中汲水。还有人嚷着要去找太医。
一听说要宣太医。皇后立即止住。喝道:“胡言乱语!静妃身体稍有不适,就去宣什么太医?!放肆!这里是本宫的启祥宫,宣了太医岂不多有晦气。”
看到下人们唯唯诺诺断了这个念想。皇后才消了气,重新伸手狠掐着静妃的人中穴。
终于,静妃缓缓苏醒过来,张口就说:
“子凭母荣……子凭母荣……,皇后,你就允了康妃吧……”
“姑母……”皇后再也顾不得身旁还有许多下人,含泪呼唤。
“乌伦珠日格,别哭,这就是长生天的安排,我们是推脱不掉的,终归也是逃不掉的。”
“……是,侄儿听您的。”
*
*
东二所可听不到启祥宫的忙乱喧嚣,反而比往日更加静谧。因为,小爷玄烨一回来就捧着两部大部头的汉文书籍在仔细阅读。
虽然《经武全书》论述了许多深奥精辟的用兵之道,也涉及许多西洋火器的介绍,但弘毅还是对《西法神机》更感兴趣一些。粗略估算下来,这部书大约两万余字,分上、下两卷,上卷有七节,下卷有五节,可谓言简意赅。但尤为珍贵的是,全书附图多达四十四幅,还都配有图说,内容可谓形象明了。虽然用现代人的眼光去审视那些附图,依然有失抽象,但在明末清初已经可以算是十分“形象”的了。[]
读了一个时辰,弘毅开始试着总结一下这本书的特点,大体得出了如下结论:
其一,研制火器强调“明理识性”。所谓“理”和“性”,实际上是指火器的结构机理和物理化学特性。《西法神机》认为,制造火器和弹药时,必须推“物理之妙”,合事物之性,精于理者不但能了解铳炮及弹药的特性,而且能够进行制造。制造枪炮要求使用质理最精的铜铁,“若质理粗疏,似无罅隙,而药猛火烈,立见分崩’。因此,在铸铳之时,必须对所用的铜、铁材料加以精炼。在配制火药时,要了解硝、硫、炭“三物之性理”,如果“不因其性,不得其理,用之必不遂意,’,也就配制不出性能良好的火药。孙元化甚至明确指出,火药初放因炭多而不响,后放因硝磺多而炸铳,就在于不合火药之性,炼制时没有研细拌匀、和水勤捣,结果军士携带,或步行,或跨马,终日撞筛,硝磺性重必沉底,炭性轻必浮面。
其二,制造火器强调“推例其法”,也就是要求制器用器者有精确的数量概念,并将其视之如法,不可差之毫厘。假如各铳的长短、大小、厚薄不能合度,就会失去火器之利。所谓“比照度数”、“比例推算”,究其实并无定数,因对于不同材质,火铳的长短、大小、厚薄也应各异,因此这些尺量比例实际上是经验的积累、实践的总结。孙元化认为铳的威力如何、能否击远,除了铳筒的制造是否合理、火药的配制是否合适外,铁弹的制造是否得法也至关重要.因此他要求弹的大小必须合于铳的口径,弹大则难出口,铳管易炸,弹小管宽,只有弹的大小与铳之口径相合,才能击远而有力。这些为当时的制器用器提供了重要的实践经验。
其三,使用火器强调试验作用。孙元化对制造用器的许多问题都主张在反复试验的基础上得出规律性的结论。如以口径的尺寸为基数,按一定的比例倍数设计火炮和炮车的各个组成部分、弹重与装药量、射程与射角的关系,从而使当时火炮的制造与使用都能在先进的理论指导下进行。例如,在火铳铸成之后,为试验其坚固程度,孙元化“用大木二,人土丈余,夹铳而固挚之”,然后“实药与弹,较常加倍,点放数旬,完固不变,则永无炸损,斯成有用之器”。虽然当时也有用水渗漏法检验,但孙元化的试验方法效果较好,较为可靠。
虽然自己有大学时代学习微积分的粗浅底子,可这明代文人撰写的火器兵书,有些地方还是像天书一般难以理解,对于学习国际政治的弘毅来说,可谓隔行如隔山。特别是计量单位,全是“斤”啊、“里”啊,怎么看怎么应该是欧洲“磅”和“英里”的概念,否则一门炮怎么才发射十几斤的实心炮弹?十几磅才比较合理呀……
最后,弘毅突然想起了孔四贞和自己说起过的那位“汤玛法”!对呀,既然他们是前明就认识的教友,而且都在火器使用上有所建树,那为什么不把这本书交给汤若望去好好利用呢?那么其中的疏漏之处,洋人应该比自己更能参悟明白。况且自己在一旁加以适度的“指导和引领”,更不怕洋鬼子从中作梗了!
正打算好好盘算一下如何“应用”一下汤若望,梁功不知何时悄悄出现在弘毅的身后。
“说吧。”弘毅头也不抬,继续看书。
“小爷,静主子果然去了启祥宫……”梁功说的很小声,却很坚决。
“知道了。”
“可她在皇后哪儿,晕倒了!”小功子即使补充了重要信息。
“嗯,知道了。”弘毅还是默然。
小功子不再得瑟,却也没有灰心丧气。他知道,自己这次盯梢的作用,小爷一定会有他正确的判断。这就叫主不欺奴、奴不负主!
等到梁功推出门外,弘毅再也绷不住了,终于将手中书册狠狠砸向炕桌之上,轻轻喊了一句:“成了!”
殿外窗下值守的梁功,闻听此话,也是喜上眉梢,暗自嘀咕了一句:“小爷这是喜怒不形于色呀!呵呵……”
[1] 语出明代《增广贤文》。
[] 正史之中,《西法神机》的作者孙元化获罪之后,正本被他的后人饮恨焚毁,现在所传的是孙的中表王式九所保留的副本,此后副本又相继传至金民誉、葛味荃手中,至清光绪二十八年(190)杨恒福始把它刻印出来。传世的《西法神机》,插图有三十四幅,弘毅推测,副本与正本之间也许会有不同。(未完待续。。)(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