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热小说网 www.qirexs.com,汉儿不为奴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自己所求不过是既能平了云南又能保存麾下实力,不致狡兔死走狗烹,可洪承畴却给出了这么一个风马牛不相及的主意,吴三桂思来想去也不知这“挟天子”和自己所图有何联系。
挟天子固然是好,能挟天子便能为天子,这世上又有哪个不想做皇帝的,可问题哪个天子能让他吴三桂去挟?
北京的顺治,再给吴三桂十个胆子也不敢去挟,他也没有挟的实力;昆明的永历,他却是一心只想诛杀,从未考虑过挟了这天子再替明朝卖命的打算。再者,清朝的天子本就防着他,要不然也不会让二李一直监视他;明朝的天子那边有李定国保着,视吴三桂如仇寇,又哪会把个天子让他挟着,况且,他挟了永历这个亡国天子有什么好处?
所以仅从字面上理解,吴三桂觉得这三个字与自己一点关系都没有,可洪承畴这个人老谋深算,不可能无缘无故突然留下这三个字的,因此这“挟天子”肯定有深意,只不过自己猜不透而矣。
吴三桂想的头都大了,“挟天子”三个字便如藏头诗般叫他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他有点后悔没有将胡守亮和方献亭带来,若二人有一个在场,恐怕都能为他当场解说洪承畴的真实用意。
吴三桂竭力使自己平静下来,细细琢磨刚才洪承畴的言语,觉得洪不是突然起性来找自己,要不然他也不会随身带着枚棋子,就那枚棋子,恐怕也是大有深意的。洪承畴也给他出了主意,如借土司作乱自重,也欣然纳了他的“恩师”一称,话里话外也有想与自己结成唇齿相依的关系,显然,洪承畴是有什么事要依仗他这个平西王的,要不然也不会如此举动,这不合他的身份,也不合他的为人。
吴三桂清楚,洪承畴和他一样,表面上虽受清廷宠爱,其实清廷对他们都有防范之心,所以他和洪承畴的地位并不是那么稳固,因为南明未平,清廷还需大力借重他这个能征善战的平西王。洪承畴那边,倒是颇有点卸磨杀驴的味道,这点从顺治派多尼南下为大军统帅就可看出。
替清廷百般谋划,费尽心血,最后却得了这么个结果,说洪承畴心中没有怨气,怕是不可能。但仅仅一点怨气就想让洪承畴另起炉灶,重投朱明,那却也是不可能,要不然洪承畴也不会说要力谏清廷不调西南兵马回援东南,而是立即南下入滇了。洪亨九现在想灭掉朱明的心思不比吴三桂差。
吴三桂太了解自己这个名义上的老师,他知道洪承畴这个人是不到最后关头,不到无法选择的地步,是绝计不会做出什么改变的,所以洪承畴现在仍是忠于清廷的。但吴三桂也判断洪承畴没有要害他的意思,否则也不会出这么个主意给他。只不过此人素来圆滑,官场浸淫了数十年,“挟天子”这个主意太过大逆不道,一旦叫人知道,他洪承畴立马人头落地,所以他才以茶水写在桌上,水干字消,言语又不露一点口风,自然是什么证据都没有。
洪承畴到底要借这三个字告诉吴三桂什么,或许是要吴三桂自己去悟,又或是时机未到,洪承畴不愿多说,等时机到了,他自也会挑明。当然,吴三桂也可理解为这个主意只是洪承畴最后的选择,真万不得已时,这法子就会成二人的救命稻草。
那什么样的局面,洪承畴和自己都要面临生死选择?难道此事和广东战局变化有关?
吴三桂隐隐有些明白“挟天子”三字所指,但又却看得不是很清楚,再三思虑后,他将这三个字深深藏在了心底。对于洪承畴,吴三桂总觉得他城府太深,就像人雾中看山,实在看不明白雾中之山的高峻,险要,棱角,给人总是如梦似幻非常美妙的感觉!
当夜,在百般思虑中,吴三桂度过了一个不眠之夜。次日一早,就有信郡王的戈什哈前来通传,说是请平西王军议。
........
吴三桂匆匆梳洗后,便带着胡国柱去了军议所在的原明军的卫堡指挥所。
胡国柱是吴三桂的心腹大将之一,此人也是辽东子弟,当年吴三桂在山海关降清时,胡国柱不过12岁,如今也才27岁。虽然年轻,但胡国柱打起仗来却是勇敢,因此很得吴三桂信重。
吴三桂已决定等平了云南后,便将自己... -->>
自己所求不过是既能平了云南又能保存麾下实力,不致狡兔死走狗烹,可洪承畴却给出了这么一个风马牛不相及的主意,吴三桂思来想去也不知这“挟天子”和自己所图有何联系。
挟天子固然是好,能挟天子便能为天子,这世上又有哪个不想做皇帝的,可问题哪个天子能让他吴三桂去挟?
北京的顺治,再给吴三桂十个胆子也不敢去挟,他也没有挟的实力;昆明的永历,他却是一心只想诛杀,从未考虑过挟了这天子再替明朝卖命的打算。再者,清朝的天子本就防着他,要不然也不会让二李一直监视他;明朝的天子那边有李定国保着,视吴三桂如仇寇,又哪会把个天子让他挟着,况且,他挟了永历这个亡国天子有什么好处?
所以仅从字面上理解,吴三桂觉得这三个字与自己一点关系都没有,可洪承畴这个人老谋深算,不可能无缘无故突然留下这三个字的,因此这“挟天子”肯定有深意,只不过自己猜不透而矣。
吴三桂想的头都大了,“挟天子”三个字便如藏头诗般叫他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他有点后悔没有将胡守亮和方献亭带来,若二人有一个在场,恐怕都能为他当场解说洪承畴的真实用意。
吴三桂竭力使自己平静下来,细细琢磨刚才洪承畴的言语,觉得洪不是突然起性来找自己,要不然他也不会随身带着枚棋子,就那枚棋子,恐怕也是大有深意的。洪承畴也给他出了主意,如借土司作乱自重,也欣然纳了他的“恩师”一称,话里话外也有想与自己结成唇齿相依的关系,显然,洪承畴是有什么事要依仗他这个平西王的,要不然也不会如此举动,这不合他的身份,也不合他的为人。
吴三桂清楚,洪承畴和他一样,表面上虽受清廷宠爱,其实清廷对他们都有防范之心,所以他和洪承畴的地位并不是那么稳固,因为南明未平,清廷还需大力借重他这个能征善战的平西王。洪承畴那边,倒是颇有点卸磨杀驴的味道,这点从顺治派多尼南下为大军统帅就可看出。
替清廷百般谋划,费尽心血,最后却得了这么个结果,说洪承畴心中没有怨气,怕是不可能。但仅仅一点怨气就想让洪承畴另起炉灶,重投朱明,那却也是不可能,要不然洪承畴也不会说要力谏清廷不调西南兵马回援东南,而是立即南下入滇了。洪亨九现在想灭掉朱明的心思不比吴三桂差。
吴三桂太了解自己这个名义上的老师,他知道洪承畴这个人是不到最后关头,不到无法选择的地步,是绝计不会做出什么改变的,所以洪承畴现在仍是忠于清廷的。但吴三桂也判断洪承畴没有要害他的意思,否则也不会出这么个主意给他。只不过此人素来圆滑,官场浸淫了数十年,“挟天子”这个主意太过大逆不道,一旦叫人知道,他洪承畴立马人头落地,所以他才以茶水写在桌上,水干字消,言语又不露一点口风,自然是什么证据都没有。
洪承畴到底要借这三个字告诉吴三桂什么,或许是要吴三桂自己去悟,又或是时机未到,洪承畴不愿多说,等时机到了,他自也会挑明。当然,吴三桂也可理解为这个主意只是洪承畴最后的选择,真万不得已时,这法子就会成二人的救命稻草。
那什么样的局面,洪承畴和自己都要面临生死选择?难道此事和广东战局变化有关?
吴三桂隐隐有些明白“挟天子”三字所指,但又却看得不是很清楚,再三思虑后,他将这三个字深深藏在了心底。对于洪承畴,吴三桂总觉得他城府太深,就像人雾中看山,实在看不明白雾中之山的高峻,险要,棱角,给人总是如梦似幻非常美妙的感觉!
当夜,在百般思虑中,吴三桂度过了一个不眠之夜。次日一早,就有信郡王的戈什哈前来通传,说是请平西王军议。
........
吴三桂匆匆梳洗后,便带着胡国柱去了军议所在的原明军的卫堡指挥所。
胡国柱是吴三桂的心腹大将之一,此人也是辽东子弟,当年吴三桂在山海关降清时,胡国柱不过12岁,如今也才27岁。虽然年轻,但胡国柱打起仗来却是勇敢,因此很得吴三桂信重。
吴三桂已决定等平了云南后,便将自己...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