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热小说网 www.qirexs.com,大唐键侠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马重英、尚息东赞点了三千骑兵来救南垒,奈何未至而唐军便已在李汲的指挥下,摧破木栅,杀入吐蕃营中了。
对于这次急袭,李元忠自然早就跟郭昕打过了招呼,因而郭昕见到唐、纥两军旗帜开到南城下,也急忙打开城门,率领预先做好准备的几千军杀将出来,作为策应。蕃军既摄于“李二郎”与回纥骑兵的威名,又遭到两面夹击,顿时大乱。
固然尚赞磨在城西率兵攻城,打算牵制郭昕所部,奈何唐军是谋定而动,他却只是被迫应招,则调动兵马,推出器械,也非一时半刻便可迫近城墙的。而且郭昕宿将,还会想不到蕃贼可能趁机扑城吗?其在城西,自然也早就做好了准备。
以生力兵马,促起不意发动突袭,唐军士气如虹,吐蕃大败亏输,等到马重英、尚息东赞抵达时,已然只能远望营垒上插起的唐、纥旗帜,一边咬牙切齿,一边收拢败卒,以免冲垮城西大营了。
马重英问溃退之将,因何而败?对方回答说:“回纥骑兵来援唐,踏雪而至,促起不意。且那李二郎甚勇,执长刀、大盾,斩开栅栏,敌军一拥而入,我等不能遏阻……”
远远望去,只见李汲已然重新上马,手提长矛,在蕃营中往来冲突,赶杀残余蕃卒,身形极为显眼。马重英不自禁地就觉得后背一寒——“不想仅凭个人武勇,也能左右战阵上千军万马的胜负之势……”
就理论上来说,即便在冷兵器时代,参战双方投入的兵力越多,组织越严密,则个人武勇所能起到的作用便越低。就中国而言,自春秋后期开始,战争规模越来越大,魏舒“毁车为行”,奠定了以步兵为主的集团战模式,从此军阵之用、谋略之施,彻底压过了一两名勇将乘车致师所能够对战局造成的影响。
然而古代军队的组织度是相当低下的,即便象李唐这种强势中原王朝,一次发兵,精锐不过数千上万而已,大多数人马都是粗经训练的农夫,若被击中弱点,极易瞬间崩溃——吐蕃亦然。也就是说,勇将在战阵中能够起到的作用是在逐渐降低的,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仍可能发挥出惊人的功效。
如唐初之时,尉迟敬德“善解避槊,每单骑入贼阵,贼槊攒刺,终不能伤,又能夺取贼槊,还以刺之”,遂能于步骑数万中刺单雄信落马,救太宗出于重围。秦叔宝亦能逢敌“骁将锐卒,炫耀人马,出入来去者”,“跃马负枪而进,必刺之万众之中,人马辟易”。薛仁贵“三箭定天山”,摧破九姓铁勒十余万众……
由此李汲的身影在马重英眼中愈发高大,并且逐渐与十年前一段惨痛的记忆融合到了一起……
那时候马重英年未三旬,率领本部千人,从征而入小勃律。唐军来攻小勃律,他奉命往救连云堡,未至而堡已陷,守兵近万,竟为唐军千人所败,输得极其凄惨。当时也是这般不敢前救,只能远远观望,见一将掣旗当先,引陌刀众登山入堡,喋血厮杀,威武得有如天神下凡一般,当面蕃兵蕃将,无人能在他身前走过一个回合!
此将的身影,就此深深镂刻在了马重英心中,使他既感恐怖,又由衷地钦敬。本来还在想,十载岁月,匆匆而过,此将年过四旬,即将老矣,未知尚能战否?可惜他受调东行,不能再与之在战阵上一较高低,血洗昔日小勃律之耻了。但没成想,唐军中竟然又出了一个“李二郎”!
马重英不自禁地嗫嚅道:“这仿佛……是李嗣业当年啊……上天为何如此厚宠姓李之人?”
他当然不知道,李嗣业亦为京兆人氏,天宝年间,曾经想过要攀附赵郡李氏辽东房京兆分支的,却因李泌受谗远流蕲春而没能抓住机会……
尚息东赞问马重英:“可要自大营再调兵马,复夺南垒么?”
马重英苦笑道:“士气已堕,机会已失,无益也……还是先收拢败卒,徐徐退归西垒,再做商议吧……”
就这样,唐军夺占了城南之垒,在胜负天平上又添加了一块砝码。
吐蕃方面为了牵制唐军而在城西发动的攻势,自然因为南垒瞬间失守,被迫偃旗息鼓。至于北垒守军进迫东垒,也因为李元忠防守严密,不得间隙而入——尤其李元忠没把回纥旗号全交给李汲带走,在营中亦留了数十面,使得蕃军惊疑,不敢全力往攻;等到传来南垒失陷的消息,继而马重英下令撤兵固守,也便悻悻然退去了。
马重英回到大营,与诸将商议,主张就此释围归国的声浪更高了一层。然而尚息东赞等人依旧不肯罢休,说:“我军方败,倘若就此退去,不但大涨唐人之势,增加将来再图陇右的难度,抑且敌前退兵,一个不慎,还容易遭到唐人的追杀,损失惨重啊。”建议找机会再与唐军一战,只要能够稍稍取胜,将对方的气焰给打下去,那时候再退兵就安全多了。
商议不决,只能严令各营各垒暂取守势,严密防备,勿再为唐人所趁。然后到了晚上,尚赞磨悄悄地来找马重英,劝说道:“大论是将主,我与息东赞不过副将罢了,将主有命,副将岂敢不遵啊?倘若大论过于顾虑我等的看法,贻误了时机,导致战败,或者拖延更长时间却依旧劳而无果,到时候过错都在大论身上,息东赞却容易推卸责任。
“我等四人,虽然勠力同德,辅佐赞普,但未必人人都怀公意,绝无私心。当年息东赞也曾经党附过祥仲巴杰,助其亵渎大昭氏,驱逐唐僧……”
马重英急忙摆手:“当年马祥弄权,毁佛寺而崇本教,我等四人,谁没有战战兢兢,暂时听命过啊?马祥既已授首,往事又何必再提?”
他所说的马祥,是祥仲巴杰的唐名,此人乃赤德祖赞继位后的第一位辅弼大臣,既为舅臣(大尚),又兼大论,一时间权势熏天,无人能抗。虽然跟马重英一样,也被金城公主赐予唐名,祥仲巴杰本人却是个顽固的本教信徒,一朝得势,便大肆打击佛教势力。最终还是年轻的赤德祖赞在近臣桂... -->>
马重英、尚息东赞点了三千骑兵来救南垒,奈何未至而唐军便已在李汲的指挥下,摧破木栅,杀入吐蕃营中了。
对于这次急袭,李元忠自然早就跟郭昕打过了招呼,因而郭昕见到唐、纥两军旗帜开到南城下,也急忙打开城门,率领预先做好准备的几千军杀将出来,作为策应。蕃军既摄于“李二郎”与回纥骑兵的威名,又遭到两面夹击,顿时大乱。
固然尚赞磨在城西率兵攻城,打算牵制郭昕所部,奈何唐军是谋定而动,他却只是被迫应招,则调动兵马,推出器械,也非一时半刻便可迫近城墙的。而且郭昕宿将,还会想不到蕃贼可能趁机扑城吗?其在城西,自然也早就做好了准备。
以生力兵马,促起不意发动突袭,唐军士气如虹,吐蕃大败亏输,等到马重英、尚息东赞抵达时,已然只能远望营垒上插起的唐、纥旗帜,一边咬牙切齿,一边收拢败卒,以免冲垮城西大营了。
马重英问溃退之将,因何而败?对方回答说:“回纥骑兵来援唐,踏雪而至,促起不意。且那李二郎甚勇,执长刀、大盾,斩开栅栏,敌军一拥而入,我等不能遏阻……”
远远望去,只见李汲已然重新上马,手提长矛,在蕃营中往来冲突,赶杀残余蕃卒,身形极为显眼。马重英不自禁地就觉得后背一寒——“不想仅凭个人武勇,也能左右战阵上千军万马的胜负之势……”
就理论上来说,即便在冷兵器时代,参战双方投入的兵力越多,组织越严密,则个人武勇所能起到的作用便越低。就中国而言,自春秋后期开始,战争规模越来越大,魏舒“毁车为行”,奠定了以步兵为主的集团战模式,从此军阵之用、谋略之施,彻底压过了一两名勇将乘车致师所能够对战局造成的影响。
然而古代军队的组织度是相当低下的,即便象李唐这种强势中原王朝,一次发兵,精锐不过数千上万而已,大多数人马都是粗经训练的农夫,若被击中弱点,极易瞬间崩溃——吐蕃亦然。也就是说,勇将在战阵中能够起到的作用是在逐渐降低的,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仍可能发挥出惊人的功效。
如唐初之时,尉迟敬德“善解避槊,每单骑入贼阵,贼槊攒刺,终不能伤,又能夺取贼槊,还以刺之”,遂能于步骑数万中刺单雄信落马,救太宗出于重围。秦叔宝亦能逢敌“骁将锐卒,炫耀人马,出入来去者”,“跃马负枪而进,必刺之万众之中,人马辟易”。薛仁贵“三箭定天山”,摧破九姓铁勒十余万众……
由此李汲的身影在马重英眼中愈发高大,并且逐渐与十年前一段惨痛的记忆融合到了一起……
那时候马重英年未三旬,率领本部千人,从征而入小勃律。唐军来攻小勃律,他奉命往救连云堡,未至而堡已陷,守兵近万,竟为唐军千人所败,输得极其凄惨。当时也是这般不敢前救,只能远远观望,见一将掣旗当先,引陌刀众登山入堡,喋血厮杀,威武得有如天神下凡一般,当面蕃兵蕃将,无人能在他身前走过一个回合!
此将的身影,就此深深镂刻在了马重英心中,使他既感恐怖,又由衷地钦敬。本来还在想,十载岁月,匆匆而过,此将年过四旬,即将老矣,未知尚能战否?可惜他受调东行,不能再与之在战阵上一较高低,血洗昔日小勃律之耻了。但没成想,唐军中竟然又出了一个“李二郎”!
马重英不自禁地嗫嚅道:“这仿佛……是李嗣业当年啊……上天为何如此厚宠姓李之人?”
他当然不知道,李嗣业亦为京兆人氏,天宝年间,曾经想过要攀附赵郡李氏辽东房京兆分支的,却因李泌受谗远流蕲春而没能抓住机会……
尚息东赞问马重英:“可要自大营再调兵马,复夺南垒么?”
马重英苦笑道:“士气已堕,机会已失,无益也……还是先收拢败卒,徐徐退归西垒,再做商议吧……”
就这样,唐军夺占了城南之垒,在胜负天平上又添加了一块砝码。
吐蕃方面为了牵制唐军而在城西发动的攻势,自然因为南垒瞬间失守,被迫偃旗息鼓。至于北垒守军进迫东垒,也因为李元忠防守严密,不得间隙而入——尤其李元忠没把回纥旗号全交给李汲带走,在营中亦留了数十面,使得蕃军惊疑,不敢全力往攻;等到传来南垒失陷的消息,继而马重英下令撤兵固守,也便悻悻然退去了。
马重英回到大营,与诸将商议,主张就此释围归国的声浪更高了一层。然而尚息东赞等人依旧不肯罢休,说:“我军方败,倘若就此退去,不但大涨唐人之势,增加将来再图陇右的难度,抑且敌前退兵,一个不慎,还容易遭到唐人的追杀,损失惨重啊。”建议找机会再与唐军一战,只要能够稍稍取胜,将对方的气焰给打下去,那时候再退兵就安全多了。
商议不决,只能严令各营各垒暂取守势,严密防备,勿再为唐人所趁。然后到了晚上,尚赞磨悄悄地来找马重英,劝说道:“大论是将主,我与息东赞不过副将罢了,将主有命,副将岂敢不遵啊?倘若大论过于顾虑我等的看法,贻误了时机,导致战败,或者拖延更长时间却依旧劳而无果,到时候过错都在大论身上,息东赞却容易推卸责任。
“我等四人,虽然勠力同德,辅佐赞普,但未必人人都怀公意,绝无私心。当年息东赞也曾经党附过祥仲巴杰,助其亵渎大昭氏,驱逐唐僧……”
马重英急忙摆手:“当年马祥弄权,毁佛寺而崇本教,我等四人,谁没有战战兢兢,暂时听命过啊?马祥既已授首,往事又何必再提?”
他所说的马祥,是祥仲巴杰的唐名,此人乃赤德祖赞继位后的第一位辅弼大臣,既为舅臣(大尚),又兼大论,一时间权势熏天,无人能抗。虽然跟马重英一样,也被金城公主赐予唐名,祥仲巴杰本人却是个顽固的本教信徒,一朝得势,便大肆打击佛教势力。最终还是年轻的赤德祖赞在近臣桂...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