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热小说网 www.qirexs.com,千古一帝李世民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秦叔宝原是隋将来护儿的部将,后降李密,深得重用,擢升为骠骑将军。李密失败后归顺王世充,因看不惯王世充的骄横,不久与程知节等人一道投唐,被李渊安置在李世民帐下。尔后追随李世民征战沙场,每战必先,常于万军之中取敌将首级。玄武门之变,同样冲杀在前,后被封为左武卫大将军。只因历次作战负伤太多,身体一直为疾病纠缠,很少正常上朝,李世民对此非常理解,对人说:
“左武卫大将军戎马一身,所经二百余阵,从来冲锋在前,屡中重疮。其疾如是,皆为唐而至于此,朕只望其康复尔。”如今李世民见秦叔宝已然逝去,走到他身旁,静望了一会,说:
“大丈夫不能战死沙场,凯歌中含笑而死,幸事也!”言毕,令人将秦叔宝遗体送回其府,择日安葬。
李渊走进李世民身旁,轻声说道:“秦将军年纪轻轻,就这么走了,老父恐怕也不会呆得太久。”李世民听了,心中大动,回宫途中,想起前不久魏征说过的话,不该让太上皇住得太窄。立即唤来工部侍郎,吩咐他在皇宫的东北面为李渊建造一座大明宫,使他能更快乐地安度晚年。
只可惜,正在大明宫施工期间,李渊一病不起,于贞观九年阴历五月,驾鹤西去,享年七十岁。大臣们议请上谥号太武皇帝,庙号为高祖。李渊临死时,要求薄葬自己,李世民为心中对父皇的那点欠疚,为表自己的孝道,决定厚葬。
结果,李世民仿效光武帝刘秀的原陵,造六丈高,名为献陵,安葬了李渊,此为后话。
16
突厥颉利可汗灭亡,唐朝的版图扩大到贝加尔湖以北,原属突厥部落的薛延陀人,除少部分奔往西域,大部降了唐朝。对这十多万突厥人如何安置,李世民想了一夜还没作出最后决定。李世民母系这一边,几代人都是少数民族的血统,其祖母独孤氏为正宗的鲜卑人,爱妻长孙氏的祖先是北魏拓拔氏。因为这一缘故,加上他豁达的心胸,在李世民的心里,根本没有对少数民族的歧视。他虽然恨了突厥多年,但俘获了颉利之后,却也不忍心杀之,对颉利原来的臣民安置问题,他决定召集朝臣商议商议。
象往常一样,大凡心里有事要议,李世民总是准时地来到大殿。因为昨日已下了通知,他的大臣们,许多都早早地在大殿外候着。李世民当庭宣布议题后,大臣们立即争相发言,多数人认为:北方游牧民族,从来就是中原隐患,他们不事稼农,只知掠杀,而今既降,就该将其迁至黄河以南,分散杂居到各个州县。这样,一可乱其原部落组织和结构,二可引导他们耕种纺织。时过境迁,就可以将这些桀骜不驯的游牧民族,改变成易于制服的内地居民。
针对这多数人的这种看法,少数人针锋相对地提出:北方游牧民族,弱则请服,强则生乱,自古而然,本性如是。若将他们迁往内地,迟早必生动乱。为防患于未然,应趁此将他们远远地驱赶到莽莽荒原,远离内地,以绝后患。
李世民听罢两种意见,心里都不以为然,以目去视房玄龄,却见他表情木然,再去看魏征,见他摇摇头表示再无什么更好的意见。心中由不得十分失落,低头有好些时候,不出一言。
“臣有个不同的想法。”长孙无忌突然说。
李世民听了,一下子抬起头来,满怀希望地盯着无忌,催促说:“请司空明言。”
长孙无忌是长孙皇后的亲哥哥,从小跟李世民一道玩耍,俩人一直非常投缘。李世民初登大宝,就曾任无忌为宰相,执掌朝政。长孙皇后知道后,对李世民说:
“臣妾已被立为皇后,长孙家族,尊贵已极。而今兄长又为当朝宰相,执掌朝政。臣妾担心,如此以往,朝中贤德之臣,很难一展个人所长。前汉朝的吕后、霍光之家,可为前车之鉴。因此,臣妾请皇上收回成命,不要让妾的亲哥哥当宰相。这样,朝中贤臣,可展个人所长;妾的亲哥哥,还是国家的栋梁,无论有何事情,他都会全力以赴。”李世民听了长孙皇后的话,觉得有理,又去征求了长孙无忌的意见,便免了长孙无忌的宰相之职,封他为司空。司空虽是一品,地位高于宰相,却是一个没有实权的虚职,正因为如此,每每廷议,长孙无忌总是最后一个发言。听了李世民的催问,长孙无忌缓缓地开口说:
“依臣之见,最好的办法是将投降的突厥人迁往河套。这里气候好于漠北,水茂草丰,可以使他们继续过以往的游牧生活,保全他们原有的部落,维持他们原来的生活习俗。这样,既可以让他们生活得比原来更好,又可以充实大唐河套的空虚之地。以德报德,人之常情,游牧民族,更是如此,大唐如此善待他们,其心必向我大唐。这么一来,就会大大地加强大唐王朝的边防力量。更何况,天子之德,如天覆地载,无一有漏。而今突厥既已归降,就是我大唐王朝子民,其如此穷困潦倒,我们应该格外施恩。只有这样,大唐恩威,方可布泽天下。”
李世民听了,击掌而起,大声说:
“司空所言,正合朕意。自古以来,都是贵汉人而贱少数民族,只要朕能象爱汉人一样爱他们,他们定会象汉人一样视朕为父母。中华大地,各族相亲,定会空前繁荣!”
在安置投降的突厥人的问题上,李世民力排众议,在河套地区设立了定襄和云中两个都督府,统领突厥降众。对于愿意归附的各级酋长,都拜为将军、中郎将,布列朝廷。从这以后,朝廷中少数族官员越来越多,五品以上,竟有有一百多人,差不多占了朝臣的一半,而相继迁入长安居住的少数族,将近万户之多。这是后话。
就在李世民安置了突厥降众不久,周边很多民族纷纷争相传颂李世民对少数民族的恩德,西北各族领袖纷纷归附。为表他们对李世民的爱戴和拥护,到年底,大家共同上书,请求为李世民上尊号“天可汗”(意为“像天一样伟大的领袖”)。从此以后,西北各族对于大唐所下诏书,皆认“天可汗”的印玺。这也是后话。
170、
从太极殿回到后宫,李世民特别的高兴,因为他刚刚第一次使用了“天可汗”的玉玺。长孙皇后第一次误解了皇上,还当他是因为嫁女。
长孙皇后十三岁嫁给李世民,如今转眼二十年过去,先后给李世民生了承乾、李泰、李治三个儿子,女儿就长乐公主一人。这长乐公主,不但聪慧仁爱,且又长于他夫妻都喜欢的书画,由此深得他们的宠爱。长乐公主今年正是豆蔻年华,在夫妻俩精心挑选之后,让她嫁给长孙无忌的儿子长孙冲前。日子已经定下来,现在该安排嫁妆。
“皇上以为,长乐的嫁妆?”长孙皇后微笑地问李世民。
“长乐,让长乐来见朕!”好事多多,李世民心里高兴,想见见自己的女儿。不一会,长乐公主轻盈地象只蝴蝶,飘然而到李世民跟前。
“父皇!”她动情地呼唤着,因为已经知道自己就要出嫁,声音里充满了依依不舍之情。
“来,到朕的身边来,让朕好好地看看你。”长乐依着在她父皇的肩上,目光里充满幸福。李世民轻抚女儿娇美鲜嫩的脸蛋,半认真半开玩笑地说:“长乐如果不嫁,该多好啊!”
“父皇真这么想,女儿就不嫁了,永远不嫁。”
“这,怎么能行,朕想念女儿,更希望女儿幸福啊?”
“父皇!”
“长乐!”
长孙皇后见父女俩动了真情,一时感动,竟然眼圈都红了。轻轻地唉着:
“皇上!女儿!”
李世民一看长孙皇后红了眼圈,不由心中一动,大声说:“遇上好事,你们母女……哈哈!”笑过之后,他对长乐公主说:“你去吧,... -->>
秦叔宝原是隋将来护儿的部将,后降李密,深得重用,擢升为骠骑将军。李密失败后归顺王世充,因看不惯王世充的骄横,不久与程知节等人一道投唐,被李渊安置在李世民帐下。尔后追随李世民征战沙场,每战必先,常于万军之中取敌将首级。玄武门之变,同样冲杀在前,后被封为左武卫大将军。只因历次作战负伤太多,身体一直为疾病纠缠,很少正常上朝,李世民对此非常理解,对人说:
“左武卫大将军戎马一身,所经二百余阵,从来冲锋在前,屡中重疮。其疾如是,皆为唐而至于此,朕只望其康复尔。”如今李世民见秦叔宝已然逝去,走到他身旁,静望了一会,说:
“大丈夫不能战死沙场,凯歌中含笑而死,幸事也!”言毕,令人将秦叔宝遗体送回其府,择日安葬。
李渊走进李世民身旁,轻声说道:“秦将军年纪轻轻,就这么走了,老父恐怕也不会呆得太久。”李世民听了,心中大动,回宫途中,想起前不久魏征说过的话,不该让太上皇住得太窄。立即唤来工部侍郎,吩咐他在皇宫的东北面为李渊建造一座大明宫,使他能更快乐地安度晚年。
只可惜,正在大明宫施工期间,李渊一病不起,于贞观九年阴历五月,驾鹤西去,享年七十岁。大臣们议请上谥号太武皇帝,庙号为高祖。李渊临死时,要求薄葬自己,李世民为心中对父皇的那点欠疚,为表自己的孝道,决定厚葬。
结果,李世民仿效光武帝刘秀的原陵,造六丈高,名为献陵,安葬了李渊,此为后话。
16
突厥颉利可汗灭亡,唐朝的版图扩大到贝加尔湖以北,原属突厥部落的薛延陀人,除少部分奔往西域,大部降了唐朝。对这十多万突厥人如何安置,李世民想了一夜还没作出最后决定。李世民母系这一边,几代人都是少数民族的血统,其祖母独孤氏为正宗的鲜卑人,爱妻长孙氏的祖先是北魏拓拔氏。因为这一缘故,加上他豁达的心胸,在李世民的心里,根本没有对少数民族的歧视。他虽然恨了突厥多年,但俘获了颉利之后,却也不忍心杀之,对颉利原来的臣民安置问题,他决定召集朝臣商议商议。
象往常一样,大凡心里有事要议,李世民总是准时地来到大殿。因为昨日已下了通知,他的大臣们,许多都早早地在大殿外候着。李世民当庭宣布议题后,大臣们立即争相发言,多数人认为:北方游牧民族,从来就是中原隐患,他们不事稼农,只知掠杀,而今既降,就该将其迁至黄河以南,分散杂居到各个州县。这样,一可乱其原部落组织和结构,二可引导他们耕种纺织。时过境迁,就可以将这些桀骜不驯的游牧民族,改变成易于制服的内地居民。
针对这多数人的这种看法,少数人针锋相对地提出:北方游牧民族,弱则请服,强则生乱,自古而然,本性如是。若将他们迁往内地,迟早必生动乱。为防患于未然,应趁此将他们远远地驱赶到莽莽荒原,远离内地,以绝后患。
李世民听罢两种意见,心里都不以为然,以目去视房玄龄,却见他表情木然,再去看魏征,见他摇摇头表示再无什么更好的意见。心中由不得十分失落,低头有好些时候,不出一言。
“臣有个不同的想法。”长孙无忌突然说。
李世民听了,一下子抬起头来,满怀希望地盯着无忌,催促说:“请司空明言。”
长孙无忌是长孙皇后的亲哥哥,从小跟李世民一道玩耍,俩人一直非常投缘。李世民初登大宝,就曾任无忌为宰相,执掌朝政。长孙皇后知道后,对李世民说:
“臣妾已被立为皇后,长孙家族,尊贵已极。而今兄长又为当朝宰相,执掌朝政。臣妾担心,如此以往,朝中贤德之臣,很难一展个人所长。前汉朝的吕后、霍光之家,可为前车之鉴。因此,臣妾请皇上收回成命,不要让妾的亲哥哥当宰相。这样,朝中贤臣,可展个人所长;妾的亲哥哥,还是国家的栋梁,无论有何事情,他都会全力以赴。”李世民听了长孙皇后的话,觉得有理,又去征求了长孙无忌的意见,便免了长孙无忌的宰相之职,封他为司空。司空虽是一品,地位高于宰相,却是一个没有实权的虚职,正因为如此,每每廷议,长孙无忌总是最后一个发言。听了李世民的催问,长孙无忌缓缓地开口说:
“依臣之见,最好的办法是将投降的突厥人迁往河套。这里气候好于漠北,水茂草丰,可以使他们继续过以往的游牧生活,保全他们原有的部落,维持他们原来的生活习俗。这样,既可以让他们生活得比原来更好,又可以充实大唐河套的空虚之地。以德报德,人之常情,游牧民族,更是如此,大唐如此善待他们,其心必向我大唐。这么一来,就会大大地加强大唐王朝的边防力量。更何况,天子之德,如天覆地载,无一有漏。而今突厥既已归降,就是我大唐王朝子民,其如此穷困潦倒,我们应该格外施恩。只有这样,大唐恩威,方可布泽天下。”
李世民听了,击掌而起,大声说:
“司空所言,正合朕意。自古以来,都是贵汉人而贱少数民族,只要朕能象爱汉人一样爱他们,他们定会象汉人一样视朕为父母。中华大地,各族相亲,定会空前繁荣!”
在安置投降的突厥人的问题上,李世民力排众议,在河套地区设立了定襄和云中两个都督府,统领突厥降众。对于愿意归附的各级酋长,都拜为将军、中郎将,布列朝廷。从这以后,朝廷中少数族官员越来越多,五品以上,竟有有一百多人,差不多占了朝臣的一半,而相继迁入长安居住的少数族,将近万户之多。这是后话。
就在李世民安置了突厥降众不久,周边很多民族纷纷争相传颂李世民对少数民族的恩德,西北各族领袖纷纷归附。为表他们对李世民的爱戴和拥护,到年底,大家共同上书,请求为李世民上尊号“天可汗”(意为“像天一样伟大的领袖”)。从此以后,西北各族对于大唐所下诏书,皆认“天可汗”的印玺。这也是后话。
170、
从太极殿回到后宫,李世民特别的高兴,因为他刚刚第一次使用了“天可汗”的玉玺。长孙皇后第一次误解了皇上,还当他是因为嫁女。
长孙皇后十三岁嫁给李世民,如今转眼二十年过去,先后给李世民生了承乾、李泰、李治三个儿子,女儿就长乐公主一人。这长乐公主,不但聪慧仁爱,且又长于他夫妻都喜欢的书画,由此深得他们的宠爱。长乐公主今年正是豆蔻年华,在夫妻俩精心挑选之后,让她嫁给长孙无忌的儿子长孙冲前。日子已经定下来,现在该安排嫁妆。
“皇上以为,长乐的嫁妆?”长孙皇后微笑地问李世民。
“长乐,让长乐来见朕!”好事多多,李世民心里高兴,想见见自己的女儿。不一会,长乐公主轻盈地象只蝴蝶,飘然而到李世民跟前。
“父皇!”她动情地呼唤着,因为已经知道自己就要出嫁,声音里充满了依依不舍之情。
“来,到朕的身边来,让朕好好地看看你。”长乐依着在她父皇的肩上,目光里充满幸福。李世民轻抚女儿娇美鲜嫩的脸蛋,半认真半开玩笑地说:“长乐如果不嫁,该多好啊!”
“父皇真这么想,女儿就不嫁了,永远不嫁。”
“这,怎么能行,朕想念女儿,更希望女儿幸福啊?”
“父皇!”
“长乐!”
长孙皇后见父女俩动了真情,一时感动,竟然眼圈都红了。轻轻地唉着:
“皇上!女儿!”
李世民一看长孙皇后红了眼圈,不由心中一动,大声说:“遇上好事,你们母女……哈哈!”笑过之后,他对长乐公主说:“你去吧,...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