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热小说网 www.qirexs.com,汉风再起之帝国时代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巡视镇州,对当地的工农业生产和武备防御情况,进行实地考察和督导。
太子朱伯枢抵达镇州后,未做过多停留,先是乘坐火车至双城子,随后在一队骑兵的护持下,前往兴凯湖地区。
兴凯湖左近的平原地区,皆是上好的黑土地,肥沃异常,再加上该地区水源充沛,较好的热量条件与地理位置,持续开发二十多年后,便成为镇州的大粮仓。
北明政府在数十年间,陆续往这片膏腴之地移民十数万之众,开辟良田数百万亩,设立了五六个县份,修建了密如织网的水利设施,使得该地区的农业生产得到飞速发展。
为了推动这里的农业发展,一些北明皇室贵族、勋贵豪绅也在政府的鼓动下,于兴凯湖平原购买了大量土地,招揽和雇佣廉价的朝鲜人和日本人,还从齐国采购大型农业机械,建立大型农场,生产效率极高。这些大农场主仅靠粮食买卖,就能赚取不菲的收入。
为了保住这块粮仓所在,北明在麦兰河(今位于黑龙江东部的穆棱河,该河注入兴凯湖)一线,一口气修筑了麦兰堡(今黑龙江鸡东县)、西平堡(今密山市)、麻河堡(今虎林市)三座卫城,将整个兴凯湖遮护于其后。
根据镇州当地军政官员的汇报,太子朱伯枢闻知秦国已于数年前在倭肯河畔的位置建立了一座被命名为东平卫(今七台河市)的城寨,距离麦兰河不到六十公里,其意图不言而喻。
朱伯枢指示镇州地方政府务必要将环兴凯湖地区几个县份道路进行一番大力整饬,保证在非常时期,后方的兵力和物资可以及时抵达前方第一线。
北明在这片地区开发时间早、力度大,还建立了一系列互相支撑的堡垒城寨,同时还拥有比较完善的后勤保障。若是秦军胆敢翻山越岭、远道来攻,相信以逸待劳的明军官兵定能予其重创。
要知道,秦国离镇州边界最近的两座军事重镇吉林(今吉林市)和镇宁(今哈尔滨),距离都超过四百公里,而作为前哨据点的东平卫建立时间也不过五六年光景,就算他们在此大力垦殖屯田,所产出必定有限,定然不能支撑数千大军的消耗。
若是所有军需物资都要从数百公里外的吉林或者镇宁输送,就凭那边令人蛋疼的交通条件,也根本无法支持秦军进行大规模的军事行动。
所以,在短时间内,包括兴凯湖、乌苏里江沿岸在内的整个镇州地区,其实并不担心秦军的入侵。
但是,随着秦国在西北地区的军事行动取得重大进展,留给北明政府的岁月静好时间似乎已然不多了。
在这种背景下,北明自然不能等着秦军打上门来。
这必须要做点什么!
要不要来一次先发制人?
因而,太子朱伯枢明面上巡视镇州,其实暗度陈仓,在兴凯湖转了一圈后,立即沿着乌苏里江一路北上,悄然抵达了勃利城。
他在勃利与东丹国王富德和渤海国三王子、江东都统穆特进行了一场密会,商议几家联合起来,针对秦国发动一场军事打击行动,趁着秦军尚未在辽东完成军事部署之际,拔除秦国边界地区的堡寨据点,破坏其屯田设施,人为地制造出数百公里的隔离带,以解除秦国对三家的军事威胁。
之所以是秘密会晤,盖因他们所商议的军事冒险行动,根本没有获得齐国的同意,担心遭到齐国的干涉和阻止。
众所周知,齐国目前正卷入几场海外战争当中,牵扯了他们极大的精力,暂时无力兼顾东北亚地区。对于这里的紧张对峙局势,齐国也一直强调几方要保持克制,避免爆发军事冲突。
齐国与北明签有《友好互助条约》,在北明国土遭到入侵时,有出兵保卫它的军事义务。
这要是北明和秦国打起来,爆发一场全面战争,岂不是要将齐国给彻底卷进去?
以前,你们北明的小股军队偷偷摸摸地溜进辽东和秦控朝鲜地区,搞出一些军事摩擦,不过是小打小闹,而且还不在北明合法领土内,齐国嘴上抱怨两句,也没有采取过严厉的禁止措施。
但是你想在未经我们齐国允许的情况下,贸然把事情搞大,那可莫怪我们发飙了。
虽然,囿于双方的军事义务,我们齐国肯定会对伱们北明进行必要的军事援助,也不排除会出动军队和战舰,保卫你们的领土安全。但援助物资的多寡和出兵时间的早晚,那自然由我们说了算。
你们北明在我们齐国尚未有所准备的情况下,被人家给灭了,那也怪不到我们头上,是吧?
但是,要顾忌齐国的反应,而这般坐视秦国一边在西北地区从容收拾准噶尔,一边有条不紊地在辽东地区移民实边,部署军力,那对北明来说也太过被动了。
这要是等哪天秦国在松花江、黑龙江和嫩江流域屯田垦殖积极效果显现,可以满足秦军大规模军事行动,那不得我大明要面临怎样沉重的边防压力!
要知道,三江流域的农业条件丝毫不亚于镇州,若是论气候条件、地理条件,以及面积广阔,那是更甚镇州几分,承载数百上千万人口,一点压力都没有。
所以,时间对于秦国而言,将是他们最大的助力。
每过一年,秦国在辽东地区的实力就会增长一分,凭借其雄厚的国力和庞大的人口规模,秦国一定会朝黑龙江和乌苏里江两个方向缓缓推进。
为了不坐以待毙,北明、东丹和渤海三国必须携起手来,遏制秦国在辽东地区的垦殖拓点行动,不能让其在三江流域站稳脚跟。
经过一个多月的秘密协商和讨论,三国已经初步达成共识,将在某个合适的时机,对秦国突然发难,一举打断对方在辽东地区稳步推进的步骤。
于是,朱伯枢在返回镇州后,便立即视察城中的军械生产制造情况,以为将来战事爆发后,当地的军需生产可以为明军,以及东丹和渤海提供充足的武器供应。
为长远计,有些军事冒险是非常有必要的。
不是吗?
(本章完)
巡视镇州,对当地的工农业生产和武备防御情况,进行实地考察和督导。
太子朱伯枢抵达镇州后,未做过多停留,先是乘坐火车至双城子,随后在一队骑兵的护持下,前往兴凯湖地区。
兴凯湖左近的平原地区,皆是上好的黑土地,肥沃异常,再加上该地区水源充沛,较好的热量条件与地理位置,持续开发二十多年后,便成为镇州的大粮仓。
北明政府在数十年间,陆续往这片膏腴之地移民十数万之众,开辟良田数百万亩,设立了五六个县份,修建了密如织网的水利设施,使得该地区的农业生产得到飞速发展。
为了推动这里的农业发展,一些北明皇室贵族、勋贵豪绅也在政府的鼓动下,于兴凯湖平原购买了大量土地,招揽和雇佣廉价的朝鲜人和日本人,还从齐国采购大型农业机械,建立大型农场,生产效率极高。这些大农场主仅靠粮食买卖,就能赚取不菲的收入。
为了保住这块粮仓所在,北明在麦兰河(今位于黑龙江东部的穆棱河,该河注入兴凯湖)一线,一口气修筑了麦兰堡(今黑龙江鸡东县)、西平堡(今密山市)、麻河堡(今虎林市)三座卫城,将整个兴凯湖遮护于其后。
根据镇州当地军政官员的汇报,太子朱伯枢闻知秦国已于数年前在倭肯河畔的位置建立了一座被命名为东平卫(今七台河市)的城寨,距离麦兰河不到六十公里,其意图不言而喻。
朱伯枢指示镇州地方政府务必要将环兴凯湖地区几个县份道路进行一番大力整饬,保证在非常时期,后方的兵力和物资可以及时抵达前方第一线。
北明在这片地区开发时间早、力度大,还建立了一系列互相支撑的堡垒城寨,同时还拥有比较完善的后勤保障。若是秦军胆敢翻山越岭、远道来攻,相信以逸待劳的明军官兵定能予其重创。
要知道,秦国离镇州边界最近的两座军事重镇吉林(今吉林市)和镇宁(今哈尔滨),距离都超过四百公里,而作为前哨据点的东平卫建立时间也不过五六年光景,就算他们在此大力垦殖屯田,所产出必定有限,定然不能支撑数千大军的消耗。
若是所有军需物资都要从数百公里外的吉林或者镇宁输送,就凭那边令人蛋疼的交通条件,也根本无法支持秦军进行大规模的军事行动。
所以,在短时间内,包括兴凯湖、乌苏里江沿岸在内的整个镇州地区,其实并不担心秦军的入侵。
但是,随着秦国在西北地区的军事行动取得重大进展,留给北明政府的岁月静好时间似乎已然不多了。
在这种背景下,北明自然不能等着秦军打上门来。
这必须要做点什么!
要不要来一次先发制人?
因而,太子朱伯枢明面上巡视镇州,其实暗度陈仓,在兴凯湖转了一圈后,立即沿着乌苏里江一路北上,悄然抵达了勃利城。
他在勃利与东丹国王富德和渤海国三王子、江东都统穆特进行了一场密会,商议几家联合起来,针对秦国发动一场军事打击行动,趁着秦军尚未在辽东完成军事部署之际,拔除秦国边界地区的堡寨据点,破坏其屯田设施,人为地制造出数百公里的隔离带,以解除秦国对三家的军事威胁。
之所以是秘密会晤,盖因他们所商议的军事冒险行动,根本没有获得齐国的同意,担心遭到齐国的干涉和阻止。
众所周知,齐国目前正卷入几场海外战争当中,牵扯了他们极大的精力,暂时无力兼顾东北亚地区。对于这里的紧张对峙局势,齐国也一直强调几方要保持克制,避免爆发军事冲突。
齐国与北明签有《友好互助条约》,在北明国土遭到入侵时,有出兵保卫它的军事义务。
这要是北明和秦国打起来,爆发一场全面战争,岂不是要将齐国给彻底卷进去?
以前,你们北明的小股军队偷偷摸摸地溜进辽东和秦控朝鲜地区,搞出一些军事摩擦,不过是小打小闹,而且还不在北明合法领土内,齐国嘴上抱怨两句,也没有采取过严厉的禁止措施。
但是你想在未经我们齐国允许的情况下,贸然把事情搞大,那可莫怪我们发飙了。
虽然,囿于双方的军事义务,我们齐国肯定会对伱们北明进行必要的军事援助,也不排除会出动军队和战舰,保卫你们的领土安全。但援助物资的多寡和出兵时间的早晚,那自然由我们说了算。
你们北明在我们齐国尚未有所准备的情况下,被人家给灭了,那也怪不到我们头上,是吧?
但是,要顾忌齐国的反应,而这般坐视秦国一边在西北地区从容收拾准噶尔,一边有条不紊地在辽东地区移民实边,部署军力,那对北明来说也太过被动了。
这要是等哪天秦国在松花江、黑龙江和嫩江流域屯田垦殖积极效果显现,可以满足秦军大规模军事行动,那不得我大明要面临怎样沉重的边防压力!
要知道,三江流域的农业条件丝毫不亚于镇州,若是论气候条件、地理条件,以及面积广阔,那是更甚镇州几分,承载数百上千万人口,一点压力都没有。
所以,时间对于秦国而言,将是他们最大的助力。
每过一年,秦国在辽东地区的实力就会增长一分,凭借其雄厚的国力和庞大的人口规模,秦国一定会朝黑龙江和乌苏里江两个方向缓缓推进。
为了不坐以待毙,北明、东丹和渤海三国必须携起手来,遏制秦国在辽东地区的垦殖拓点行动,不能让其在三江流域站稳脚跟。
经过一个多月的秘密协商和讨论,三国已经初步达成共识,将在某个合适的时机,对秦国突然发难,一举打断对方在辽东地区稳步推进的步骤。
于是,朱伯枢在返回镇州后,便立即视察城中的军械生产制造情况,以为将来战事爆发后,当地的军需生产可以为明军,以及东丹和渤海提供充足的武器供应。
为长远计,有些军事冒险是非常有必要的。
不是吗?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