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热小说网 www.qirexs.com,柏慧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曾自然而然地靠近过我的导师;而且一度这种靠近是必要的、并不伤害世俗物欲。现在则不同,整个大楼充斥了同一种气味,有人已经全面地巩固和设防,没有给中间分子留下一条走廊一个窗户,简直是逼着他们赶快归属。
于是他们就理所当然地从我的导师身边走开了,溜掉了。
这可不是导师的不幸。
在任何地方,真正清洁的人并不像想象的那么多。那些溜掉的人曾经是有幸的:能与一个天才的、品行高洁的人同处,而不仅仅是同生于一个时代;他们天生有靠近和接触的机缘,但却因为自己命薄,主动地、像避祸一样逃避了。这说明他们真是不幸,天生是些没有福分的人;这也多少有点令人同情和叹惜。
我在导师逝世以后陷入了长久的悲哀,多少天不能使自己去想别的问题。我从医院、从火化场走出后,渐渐回到这样简单的事实之中:他再也没有了;我再听不到他的声音、看不到他的笑容。我只是有幸地收集了那些黑乎乎的本子——那上面记录了他一生不倦的吟哦。我相信他一生、特别是他不幸的中年之后,如果连这样的自我倾诉也没有,那他会疯狂而死的。抚摸着导师的遗物,想过了整个学界、长长短短的历史。我终于明白了、认定了,这几十年来,能像我的导师的,我们这儿还没有。也就是说,他是几十年里才出现一的杰出人物,无论是品行还是才情,都是难以企及的我为自己感到庆幸,因为我没有失去机缘,找到了足够享用一生的幸福。而我也对那些加害于他的人有了无法言喻的仇恨。
我为那些离他而去的人发出了悲叹:他们与这样的导师在心灵上没能契合,真是失之交臂。
我由我的导师又想到在大山里流浪时遇到的那个恩师。
他的瘦长的、身背行囊的身影难以从眼前消逝。我觉得他们简直像一对同胞兄弟,命运和经历都如此相似。于是我又被另一种"雷同"给震惊了。
像我的导师一样,大山里的恩师也迷于吟哦;在生命的后半截也是独自一人,没有家眷的追随。他在个人生活上失去了陪伴,而不仅仅是在精神上。这个事实让我咀嚼得心冷如冰。显然他们已经走得太遥远,从闹市走到旷野,从得意走到失意,从青春走向衰弱;他们的伴侣渐渐惧怕了,跟不上了。这种失伴是他们早早倒下的又一个原因。
我想象:如果在他们的最后几年有个女人陪伴和安慰他们,那将会好多了。谁在长长的孤夜听他们的絮语?谁在那个时刻分担他们的忧愤?谁的手掌抚动过他们枯萎的头发、在寒夜端上过一碗热粥?没有。他们要自己面对自己、守望自己。
我记得年轻时候读过一本革命者写成的书,那基本上是一本自传体小说。主人公的真挚、革命的热情、信仰的热烈,至今打动着我。我今天仍想重读一遍那本书,可惜找不到了。
因为在这个时刻,嘲笑理想成了一种时髦,所以那样的书找起来分外费劲儿我记得主人公在与他的恋人——好像她是一个没有文化的洗碟女工(?)——谈话时,双手紧紧握住了她的手,表达了这样的意思:我要让你学文化;我要把你变成一个为最美好的事业和理想而献身的人;我如果没有能力把我的爱人变成这样一个人,那我自己就太无能、太可怜了大致是这样的意思。我读着读着多么感动啊!我差一点热泪盈眶。手捧小说,我差不多在构划未来了;我将来有一个女伴,一个恋人,也要面对着她,紧握她的手,发下这个宏愿——这肯定是容易做到的!
时光一晃就过去了。我在现实中终于明白,要改变一个人,要影响她或他,哪怕是更动一点点,都将是多么困难。就因为这是血液中流动的东西,是由分子因子组合的东西,所以言称必使之改变的话,那真是夸下海口了。
像我的两个老师,凭他们伟大的人格,思想的力量,事业的造就和过人的才华,都没能做到改变伴侣,甚至没能让她们起码在表面上同行这真是冷酷的现实。
我仿佛看到了这样一个画面:一个人与一群人往前行走,他们一开始融为一体,步伐也较为一致。他们在走向一个遥远,于是当继续前行时,人群中就有人频频回首,观望故地炊烟;再后来他们当中有的止住了脚步。继续走下去,不断有人停住、回返。后来只剩下了三五个人;最后剩下一个、两个,或许只有他的爱人与之一起,她还不时地伸手搀扶男人一下再继续走下去,他的爱人也止住了脚步。他不得不呼唤她,一声又一声,她还是没有跟上去。他只得一个人走了
您认为我与柏慧的分开是必然的,梅子与我才是一样的人。而我觉得,她们两个才是一样的人。
她们或许都不能伴我往前走了。这是我不得不面对的一个现实。我也曾经发出过改造最亲近的人——类似革命者的豪言壮语,但后来也不得不放弃了。一方面我发现这是异常艰难的,另一方面也出于对人的尊重。
我不能近似于强迫地让她走向我。无论我多么坚定地认为走上了大道,都没有理由强制别人离开小路。我只是对她怀了一个热情、一个希望,这就足够了。
梅子心中肯定我走向的是一条大道吗?如果她不认为背弃了世俗的道路是大道呢?如果她不懂得这条大道一定要穿越世俗呢?
她来葡萄园时的兴奋令我难忘。她的眼睛只有在这一刻才未被什么蒙住,没有忽略这儿的逼人的美,这就是她使我欣悦的所在。也许我的母亲般的平原最终会被弄得一片狼藉,会千疮百孔,但她仍会有一种深沉的美滋生焕发出来,以不同凡俗的面目打动一些人。梅子该是个能够被打动的人,她的那对眼睛应该是明亮的、洞彻事物的。
无论她们两人之间有怎样的差异,在我看来,她们的血脉是近似的。但她们都值得珍惜。一个曾给予我永生难忘的安慰;一个则决心陪伴我一生。虽然她们眼下都遥遥地站住,只投来关切的目光。
这怨谁呢?
不过她们那些真挚的、非同一般的关切也足够让我感激的了。世上有多少人配得上她们这样的目光?对于一个男人而言,这已经足够了当然,我还将走得更远。
在那里,你们的目光还能够望到我吗?我再也不能回返,将一直走下去,走向一个清贫险峻的高原。在那里,我将遇到新的兄弟。
柏慧的境况很特殊,也许只有您能帮帮她,哪怕是宽慰一下也好。她生来第一次面对这样的生活,一定倍感艰难。她过去是被人呵护惯了的,她是院长的女儿;她被那么多人爱慕,明明暗暗的追求者数不胜数。她一直在柏老的荫蔽和关怀之下。
她一个人搬到单身宿舍,自己做饭,从不回柏老那儿,也不愿见他——这个消息刚开始使我震惊,后来才多少有些理解。
她是个外柔内刚的女人,只是柔和的语气、看上去充分女性化的举止性格,长时间地掩去了内心深处的坚韧。这样的人在关键时刻也许更容易走向决绝。
我相信她这样做首先是对柏老失望了,进而又对那个小提琴手失望。小提琴手对柏老这个庞然大物是绝对服从的,这种服从与深藏的世俗根性是系在一起的。所以在妻子离开父亲的时候,小提琴手却能与之往来如初。
我们在这之前都小心地回避了她的父亲,从来没有对她详谈关于柏老的一些细节。因为于心不忍。她完全是凭自己善良的感知离开了柏老的,而且现在看已经不可回转。从此她将走向孤单和清贫,这一点她清清楚楚。我对她开始有了空前的崇敬。在这样一个得过且过的、追求现实物利的时世,她走向的竟然是另一端。这需要何等的坚强啊。
我对她这种抉择十分矛盾。既怕她无法承受,又希望她能有另一种人生——远离柏老的人生。所以我在矛盾、痛楚和欣悦交织的情感中,第一次酣畅淋漓地向她讲叙了我所知道的柏老。
这样做是为了让她原谅我吗?有一点,但仅是一点点而已。我当时面对的是一种庄严得多的情感世界。我是想,让我们都拿出面对真实的勇气吧,让我告诉她,我究竟从哪里走来,还要向哪里走去——我今后将会为自己的每一次苟且而后悔,决不妥协,也不忘记——我的爱与恨都是相当牢靠和真切的,就是这样。我为当年的行为说出了坚实的理由,也向她宣布了我的未来。对未来我是看得见的,那就是顽强坚持之下的一个结局。这个结局对我一点也不神秘。我以这样的结局区别于我的四周、我的时代。
柏慧的可贵之处,还在于她能默默收集感知,这种感知渐渐积累,终于到了不可更变的时刻;她毅然地采取了行动。
她的方式与许多优秀人物相差无几:先设法一个人呆着——因为这是清洁自己的必要步骤,虽然它看上去并不难做。
她选择的道路有可能通向大道,只是这对于一个女人太苦太难了一点。
我无遮无拦地说出了自己的看法,有时言词未免激烈。在三所时,我对那些信任过的人也曾这样谈话。我对那种委婉曲折、转弯抹角的表达已经厌烦了。因为那样既费工夫,又会助长这个畸型世界的曲折;直接和简洁是一种朴素、一种追求真实的必需。可惜现实的要求正好相反,它总让人在各种场合迂回,把宝贵的时间白白耗掉。
您说:三所的不少人认为,我已经非常不谦虚了,而我过去并非这样。
您向我一再地指出这种危险,到后来您都不屑于谈了。我想这不仅是别人的看法,也是您不快的原因之一吧。
我不能同意您的看法。那样就是欺骗您。我认为欺骗是一种丑恶,而骄傲顶多是无知。我大概永远会是个执拗的学生——这种顽固既然使您不快,就请您接受我的歉意吧。但我决不向三所那些希望我"谦虚"的人致歉。
对于那些人,我应该再骄傲些才好。
世上的事何等奇怪!有人希望别人一再地表达自己的谦卑,却从来不问自己有什么高贵的德行和超人的才华。他们并没有像您一样,辛苦地教导过我、真诚地爱护过我,却一心等待我喊他们一声"老师"——我那时是一个初来乍到的青年,把期望当成了现实,真的喊了"老师"。他们当中有的有一把年纪,我觉得岁月给了他们知识,他们应该是长者、兄长,也应该是"老师"。
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发现"老师"这一称呼可不是随便乱喊的。我不过并未轻易改变这一称呼罢了,但已在心中有了保留。可怕的是对方提出了越来越过分的要求,越来越增加了与其品行和才华绝不相称的、莫名其妙的优越感,非让别人毕恭毕敬不可他们做得太过分了。面对"瓷眼"的荒谬乖张、以至于面对暴行,他们表现得何等恭顺。本来是个尾随者、胆小鬼,却偏偏急于得到别人的崇敬。我渐渐发现我的善意和良好用心正在被利用、被践踏。我对多少人喊过"老师"啊!他们还要怎样?我差不多把一只兔子也喊成了"老师",他们还要怎样?!
我越来越明白,面对着这混浊一团,需要的只是及时地啐上一口。因为这有点欺人太甚了。他们别想再从我这儿得到谦虚恭顺。
这是个需要尽快学会骄傲的时代。
在一个为炽热的理想、为自己的事业贡献了一生的导师面前,我觉得"老师"两个字何等神圣!
我的导师吐血而死,死在我的怀中;此时此刻啊,那些自语为"老师"的家伙又在哪里?他们在一个角落,吓得不吱一声,无耻地缩成一团。后来,事后很久他们才从角落里走出来,但仍然余悸未消,见了"瓷眼"满脸堆笑。这就是他们。
我骄傲,我能在最后一刻与导师在一起。我骄傲,我将告别一批"老师"了。让诅咒留在背后吧,我背起背囊走向山野。
山野上那么多兔子,它们在草中一蹦一蹦觅食。这时我才觉得当年不该出于激愤和委屈,把一些没有原则没有品格、资质低劣的人比成兔子。它们的形象是可爱的,它们远比他们圣洁。原谅我吧,山野上的兔子!
您有一个三所的学生比我早来几年,有一次竟然当面索要"老师"的称号。他虎着脸问:"你刚来时叫我老师,怎么这一二年就不叫了?我倒不是喜欢那个叫法,我是说"我愣了一下,我说我过去虽然有乱喊"老师"的恶习,但我不记得曾喊过你"老师"——如果喊过的话,那么从今以后我将戒掉这一恶习。
他红着脸,一声不吭地走了。
我在一个人静下来时,常常陷于深刻的苦恼。我走进了自己的世界,这儿寂寥清冷,是最后一个回避的角落。这个世界的人口是从儿时荒原的茅屋那儿找到的
自从父亲归来后,我们的茅屋就笼罩在一片恐怖之中。半夜里狗一叫,准有人盯在小茅屋旁边。我曾蹑手蹑脚走出去,结果看到了漆黑中闪动的烟头。大青吓得一声不吭——它刚才鼓起勇气报告了一声,这会儿趴在那儿,屏息静气。我想它像我一样,一颗心扑扑乱跳不一定什么时候就有个背枪的人踢门,他们喝斥着,狼一样的目光在脸上划过,像棘尖刺人一样疼。
外祖母总是迎在前边,她在不自觉地用身躯护住全家。那些凶暴的家伙伸开胳膊推搡,外祖母矮小瘦弱的身体一下就给推个踉跄。我握紧了拳头,母亲拉住了我。她一声声叫着他们,那是想平息对方的怒气。他们不停地盘问:来了什么人?到没到过远处?这些天又干什么了?母亲一一代答,他们说不行。他要父亲亲自来答。父亲正病着,这时弯着身子过来,艰难地答了。他的额头不止一次被他们点来点去。
来人每一次都带着生锈的、卸下来的枪刺。
我们在夜晚没有了一点声音。全家的呼吸都轻轻的。风在丛林中穿过,它拨动的每一片树叶的响声都听得清清楚楚。
一只柳莺在枝桠上弄出细小的响动,接着是一滴露珠跌落下来。小得像刺猬一样的四蹄动物一溜烟地从窗下跑过,它那急促而收敛的脚步让人分外悲凉。
我睡不着,又不敢用力翻身。我只好听着夜声、听着全家人的呼吸。父亲咳了一声,他的胆子多大在这一个月里,他已经被十几次押走。有时他一连几天不回,母亲出去找他,回来时领着个血迹斑斑的人多么深重的罪孽,无法探究无法思索的罪孽。
在这样的日子里,我有时一连几天说不出几句话。在学校,我不敢正视同学和老师的目光。我回避一切询问的、敌视的、嘲弄的、不解的花花色色的目光。我只希望黑夜快快来临,那样我可以沉浸在想象的、一个人的世界里。
当老爷爷默默出逃,死在荒路上之后,真正的灾难降临了。我们家再也没有了一位老爷爷的照料和恩护,没有了他熟悉的脚步声、他呼唤我们吃饭的声音、他与大青对话的声音,这儿成了死寂的世界。茅屋空旷了许多,也冷清了许多,好像随时都有被什么给碾碎的危难。大青真的哭了:我有一次蹲在院里,听到身后有什么哼了一声,一回头,见它卧在那儿,垂着头,眼里闪着泪花我捧起它的脸,泪水哗哗落下。
白天,只要父亲一回来,我就跑到了丛林中,爬到一个茂密的枝桠上,让身体隐在其间。我害怕、自卑、羞愧、梦想,更多的还是渴望渴望像别人一样无拘无束地谈吐,畅声大笑或交谈我整整好几个月没有连贯地、大声地说过话了。自从老爷爷逝去之后,我就没有好好说过什么——我甚至没有说话。我大约只用点头、用眼神表达着意思。好像家里人大抵都是这样。
我可以一整天盯着大树上的裂纹、地上的小甲虫、飘落的叶子。我心里这时涌起了滔滔话语,叙说不停,一直到口干舌燥才怏怏回返。这时天就要黑了,林子里的老野鸡不停地啼叫。我小心地走出丛林,走回我们的茅屋——那个小小的、屋顶像铅一样黑的茅屋,这时被暮霭压得喘不过气来,它悄无声息我每一次跨进小院都有点战战兢兢
—曾自然而然地靠近过我的导师;而且一度这种靠近是必要的、并不伤害世俗物欲。现在则不同,整个大楼充斥了同一种气味,有人已经全面地巩固和设防,没有给中间分子留下一条走廊一个窗户,简直是逼着他们赶快归属。
于是他们就理所当然地从我的导师身边走开了,溜掉了。
这可不是导师的不幸。
在任何地方,真正清洁的人并不像想象的那么多。那些溜掉的人曾经是有幸的:能与一个天才的、品行高洁的人同处,而不仅仅是同生于一个时代;他们天生有靠近和接触的机缘,但却因为自己命薄,主动地、像避祸一样逃避了。这说明他们真是不幸,天生是些没有福分的人;这也多少有点令人同情和叹惜。
我在导师逝世以后陷入了长久的悲哀,多少天不能使自己去想别的问题。我从医院、从火化场走出后,渐渐回到这样简单的事实之中:他再也没有了;我再听不到他的声音、看不到他的笑容。我只是有幸地收集了那些黑乎乎的本子——那上面记录了他一生不倦的吟哦。我相信他一生、特别是他不幸的中年之后,如果连这样的自我倾诉也没有,那他会疯狂而死的。抚摸着导师的遗物,想过了整个学界、长长短短的历史。我终于明白了、认定了,这几十年来,能像我的导师的,我们这儿还没有。也就是说,他是几十年里才出现一的杰出人物,无论是品行还是才情,都是难以企及的我为自己感到庆幸,因为我没有失去机缘,找到了足够享用一生的幸福。而我也对那些加害于他的人有了无法言喻的仇恨。
我为那些离他而去的人发出了悲叹:他们与这样的导师在心灵上没能契合,真是失之交臂。
我由我的导师又想到在大山里流浪时遇到的那个恩师。
他的瘦长的、身背行囊的身影难以从眼前消逝。我觉得他们简直像一对同胞兄弟,命运和经历都如此相似。于是我又被另一种"雷同"给震惊了。
像我的导师一样,大山里的恩师也迷于吟哦;在生命的后半截也是独自一人,没有家眷的追随。他在个人生活上失去了陪伴,而不仅仅是在精神上。这个事实让我咀嚼得心冷如冰。显然他们已经走得太遥远,从闹市走到旷野,从得意走到失意,从青春走向衰弱;他们的伴侣渐渐惧怕了,跟不上了。这种失伴是他们早早倒下的又一个原因。
我想象:如果在他们的最后几年有个女人陪伴和安慰他们,那将会好多了。谁在长长的孤夜听他们的絮语?谁在那个时刻分担他们的忧愤?谁的手掌抚动过他们枯萎的头发、在寒夜端上过一碗热粥?没有。他们要自己面对自己、守望自己。
我记得年轻时候读过一本革命者写成的书,那基本上是一本自传体小说。主人公的真挚、革命的热情、信仰的热烈,至今打动着我。我今天仍想重读一遍那本书,可惜找不到了。
因为在这个时刻,嘲笑理想成了一种时髦,所以那样的书找起来分外费劲儿我记得主人公在与他的恋人——好像她是一个没有文化的洗碟女工(?)——谈话时,双手紧紧握住了她的手,表达了这样的意思:我要让你学文化;我要把你变成一个为最美好的事业和理想而献身的人;我如果没有能力把我的爱人变成这样一个人,那我自己就太无能、太可怜了大致是这样的意思。我读着读着多么感动啊!我差一点热泪盈眶。手捧小说,我差不多在构划未来了;我将来有一个女伴,一个恋人,也要面对着她,紧握她的手,发下这个宏愿——这肯定是容易做到的!
时光一晃就过去了。我在现实中终于明白,要改变一个人,要影响她或他,哪怕是更动一点点,都将是多么困难。就因为这是血液中流动的东西,是由分子因子组合的东西,所以言称必使之改变的话,那真是夸下海口了。
像我的两个老师,凭他们伟大的人格,思想的力量,事业的造就和过人的才华,都没能做到改变伴侣,甚至没能让她们起码在表面上同行这真是冷酷的现实。
我仿佛看到了这样一个画面:一个人与一群人往前行走,他们一开始融为一体,步伐也较为一致。他们在走向一个遥远,于是当继续前行时,人群中就有人频频回首,观望故地炊烟;再后来他们当中有的止住了脚步。继续走下去,不断有人停住、回返。后来只剩下了三五个人;最后剩下一个、两个,或许只有他的爱人与之一起,她还不时地伸手搀扶男人一下再继续走下去,他的爱人也止住了脚步。他不得不呼唤她,一声又一声,她还是没有跟上去。他只得一个人走了
您认为我与柏慧的分开是必然的,梅子与我才是一样的人。而我觉得,她们两个才是一样的人。
她们或许都不能伴我往前走了。这是我不得不面对的一个现实。我也曾经发出过改造最亲近的人——类似革命者的豪言壮语,但后来也不得不放弃了。一方面我发现这是异常艰难的,另一方面也出于对人的尊重。
我不能近似于强迫地让她走向我。无论我多么坚定地认为走上了大道,都没有理由强制别人离开小路。我只是对她怀了一个热情、一个希望,这就足够了。
梅子心中肯定我走向的是一条大道吗?如果她不认为背弃了世俗的道路是大道呢?如果她不懂得这条大道一定要穿越世俗呢?
她来葡萄园时的兴奋令我难忘。她的眼睛只有在这一刻才未被什么蒙住,没有忽略这儿的逼人的美,这就是她使我欣悦的所在。也许我的母亲般的平原最终会被弄得一片狼藉,会千疮百孔,但她仍会有一种深沉的美滋生焕发出来,以不同凡俗的面目打动一些人。梅子该是个能够被打动的人,她的那对眼睛应该是明亮的、洞彻事物的。
无论她们两人之间有怎样的差异,在我看来,她们的血脉是近似的。但她们都值得珍惜。一个曾给予我永生难忘的安慰;一个则决心陪伴我一生。虽然她们眼下都遥遥地站住,只投来关切的目光。
这怨谁呢?
不过她们那些真挚的、非同一般的关切也足够让我感激的了。世上有多少人配得上她们这样的目光?对于一个男人而言,这已经足够了当然,我还将走得更远。
在那里,你们的目光还能够望到我吗?我再也不能回返,将一直走下去,走向一个清贫险峻的高原。在那里,我将遇到新的兄弟。
柏慧的境况很特殊,也许只有您能帮帮她,哪怕是宽慰一下也好。她生来第一次面对这样的生活,一定倍感艰难。她过去是被人呵护惯了的,她是院长的女儿;她被那么多人爱慕,明明暗暗的追求者数不胜数。她一直在柏老的荫蔽和关怀之下。
她一个人搬到单身宿舍,自己做饭,从不回柏老那儿,也不愿见他——这个消息刚开始使我震惊,后来才多少有些理解。
她是个外柔内刚的女人,只是柔和的语气、看上去充分女性化的举止性格,长时间地掩去了内心深处的坚韧。这样的人在关键时刻也许更容易走向决绝。
我相信她这样做首先是对柏老失望了,进而又对那个小提琴手失望。小提琴手对柏老这个庞然大物是绝对服从的,这种服从与深藏的世俗根性是系在一起的。所以在妻子离开父亲的时候,小提琴手却能与之往来如初。
我们在这之前都小心地回避了她的父亲,从来没有对她详谈关于柏老的一些细节。因为于心不忍。她完全是凭自己善良的感知离开了柏老的,而且现在看已经不可回转。从此她将走向孤单和清贫,这一点她清清楚楚。我对她开始有了空前的崇敬。在这样一个得过且过的、追求现实物利的时世,她走向的竟然是另一端。这需要何等的坚强啊。
我对她这种抉择十分矛盾。既怕她无法承受,又希望她能有另一种人生——远离柏老的人生。所以我在矛盾、痛楚和欣悦交织的情感中,第一次酣畅淋漓地向她讲叙了我所知道的柏老。
这样做是为了让她原谅我吗?有一点,但仅是一点点而已。我当时面对的是一种庄严得多的情感世界。我是想,让我们都拿出面对真实的勇气吧,让我告诉她,我究竟从哪里走来,还要向哪里走去——我今后将会为自己的每一次苟且而后悔,决不妥协,也不忘记——我的爱与恨都是相当牢靠和真切的,就是这样。我为当年的行为说出了坚实的理由,也向她宣布了我的未来。对未来我是看得见的,那就是顽强坚持之下的一个结局。这个结局对我一点也不神秘。我以这样的结局区别于我的四周、我的时代。
柏慧的可贵之处,还在于她能默默收集感知,这种感知渐渐积累,终于到了不可更变的时刻;她毅然地采取了行动。
她的方式与许多优秀人物相差无几:先设法一个人呆着——因为这是清洁自己的必要步骤,虽然它看上去并不难做。
她选择的道路有可能通向大道,只是这对于一个女人太苦太难了一点。
我无遮无拦地说出了自己的看法,有时言词未免激烈。在三所时,我对那些信任过的人也曾这样谈话。我对那种委婉曲折、转弯抹角的表达已经厌烦了。因为那样既费工夫,又会助长这个畸型世界的曲折;直接和简洁是一种朴素、一种追求真实的必需。可惜现实的要求正好相反,它总让人在各种场合迂回,把宝贵的时间白白耗掉。
您说:三所的不少人认为,我已经非常不谦虚了,而我过去并非这样。
您向我一再地指出这种危险,到后来您都不屑于谈了。我想这不仅是别人的看法,也是您不快的原因之一吧。
我不能同意您的看法。那样就是欺骗您。我认为欺骗是一种丑恶,而骄傲顶多是无知。我大概永远会是个执拗的学生——这种顽固既然使您不快,就请您接受我的歉意吧。但我决不向三所那些希望我"谦虚"的人致歉。
对于那些人,我应该再骄傲些才好。
世上的事何等奇怪!有人希望别人一再地表达自己的谦卑,却从来不问自己有什么高贵的德行和超人的才华。他们并没有像您一样,辛苦地教导过我、真诚地爱护过我,却一心等待我喊他们一声"老师"——我那时是一个初来乍到的青年,把期望当成了现实,真的喊了"老师"。他们当中有的有一把年纪,我觉得岁月给了他们知识,他们应该是长者、兄长,也应该是"老师"。
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发现"老师"这一称呼可不是随便乱喊的。我不过并未轻易改变这一称呼罢了,但已在心中有了保留。可怕的是对方提出了越来越过分的要求,越来越增加了与其品行和才华绝不相称的、莫名其妙的优越感,非让别人毕恭毕敬不可他们做得太过分了。面对"瓷眼"的荒谬乖张、以至于面对暴行,他们表现得何等恭顺。本来是个尾随者、胆小鬼,却偏偏急于得到别人的崇敬。我渐渐发现我的善意和良好用心正在被利用、被践踏。我对多少人喊过"老师"啊!他们还要怎样?我差不多把一只兔子也喊成了"老师",他们还要怎样?!
我越来越明白,面对着这混浊一团,需要的只是及时地啐上一口。因为这有点欺人太甚了。他们别想再从我这儿得到谦虚恭顺。
这是个需要尽快学会骄傲的时代。
在一个为炽热的理想、为自己的事业贡献了一生的导师面前,我觉得"老师"两个字何等神圣!
我的导师吐血而死,死在我的怀中;此时此刻啊,那些自语为"老师"的家伙又在哪里?他们在一个角落,吓得不吱一声,无耻地缩成一团。后来,事后很久他们才从角落里走出来,但仍然余悸未消,见了"瓷眼"满脸堆笑。这就是他们。
我骄傲,我能在最后一刻与导师在一起。我骄傲,我将告别一批"老师"了。让诅咒留在背后吧,我背起背囊走向山野。
山野上那么多兔子,它们在草中一蹦一蹦觅食。这时我才觉得当年不该出于激愤和委屈,把一些没有原则没有品格、资质低劣的人比成兔子。它们的形象是可爱的,它们远比他们圣洁。原谅我吧,山野上的兔子!
您有一个三所的学生比我早来几年,有一次竟然当面索要"老师"的称号。他虎着脸问:"你刚来时叫我老师,怎么这一二年就不叫了?我倒不是喜欢那个叫法,我是说"我愣了一下,我说我过去虽然有乱喊"老师"的恶习,但我不记得曾喊过你"老师"——如果喊过的话,那么从今以后我将戒掉这一恶习。
他红着脸,一声不吭地走了。
我在一个人静下来时,常常陷于深刻的苦恼。我走进了自己的世界,这儿寂寥清冷,是最后一个回避的角落。这个世界的人口是从儿时荒原的茅屋那儿找到的
自从父亲归来后,我们的茅屋就笼罩在一片恐怖之中。半夜里狗一叫,准有人盯在小茅屋旁边。我曾蹑手蹑脚走出去,结果看到了漆黑中闪动的烟头。大青吓得一声不吭——它刚才鼓起勇气报告了一声,这会儿趴在那儿,屏息静气。我想它像我一样,一颗心扑扑乱跳不一定什么时候就有个背枪的人踢门,他们喝斥着,狼一样的目光在脸上划过,像棘尖刺人一样疼。
外祖母总是迎在前边,她在不自觉地用身躯护住全家。那些凶暴的家伙伸开胳膊推搡,外祖母矮小瘦弱的身体一下就给推个踉跄。我握紧了拳头,母亲拉住了我。她一声声叫着他们,那是想平息对方的怒气。他们不停地盘问:来了什么人?到没到过远处?这些天又干什么了?母亲一一代答,他们说不行。他要父亲亲自来答。父亲正病着,这时弯着身子过来,艰难地答了。他的额头不止一次被他们点来点去。
来人每一次都带着生锈的、卸下来的枪刺。
我们在夜晚没有了一点声音。全家的呼吸都轻轻的。风在丛林中穿过,它拨动的每一片树叶的响声都听得清清楚楚。
一只柳莺在枝桠上弄出细小的响动,接着是一滴露珠跌落下来。小得像刺猬一样的四蹄动物一溜烟地从窗下跑过,它那急促而收敛的脚步让人分外悲凉。
我睡不着,又不敢用力翻身。我只好听着夜声、听着全家人的呼吸。父亲咳了一声,他的胆子多大在这一个月里,他已经被十几次押走。有时他一连几天不回,母亲出去找他,回来时领着个血迹斑斑的人多么深重的罪孽,无法探究无法思索的罪孽。
在这样的日子里,我有时一连几天说不出几句话。在学校,我不敢正视同学和老师的目光。我回避一切询问的、敌视的、嘲弄的、不解的花花色色的目光。我只希望黑夜快快来临,那样我可以沉浸在想象的、一个人的世界里。
当老爷爷默默出逃,死在荒路上之后,真正的灾难降临了。我们家再也没有了一位老爷爷的照料和恩护,没有了他熟悉的脚步声、他呼唤我们吃饭的声音、他与大青对话的声音,这儿成了死寂的世界。茅屋空旷了许多,也冷清了许多,好像随时都有被什么给碾碎的危难。大青真的哭了:我有一次蹲在院里,听到身后有什么哼了一声,一回头,见它卧在那儿,垂着头,眼里闪着泪花我捧起它的脸,泪水哗哗落下。
白天,只要父亲一回来,我就跑到了丛林中,爬到一个茂密的枝桠上,让身体隐在其间。我害怕、自卑、羞愧、梦想,更多的还是渴望渴望像别人一样无拘无束地谈吐,畅声大笑或交谈我整整好几个月没有连贯地、大声地说过话了。自从老爷爷逝去之后,我就没有好好说过什么——我甚至没有说话。我大约只用点头、用眼神表达着意思。好像家里人大抵都是这样。
我可以一整天盯着大树上的裂纹、地上的小甲虫、飘落的叶子。我心里这时涌起了滔滔话语,叙说不停,一直到口干舌燥才怏怏回返。这时天就要黑了,林子里的老野鸡不停地啼叫。我小心地走出丛林,走回我们的茅屋——那个小小的、屋顶像铅一样黑的茅屋,这时被暮霭压得喘不过气来,它悄无声息我每一次跨进小院都有点战战兢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