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热小说网 www.qirexs.com,远去的藏獒(藏獒的精神)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我们人类也还在继续发展,谁也不知道青藏高原会崛起到哪一步,不知道我们人类会发展到哪一天。但是你是知道你自己的,你最多能活一百岁,百岁之中,如果你不来看看这片和人类同龄的世界最高陆,不来看看那些和我们人类同生同长、两小无猜的大山原或者叫山顶荒原,那就太对不起青藏高原的存在了。
6
我一向认为,西部尤其是青藏高原在经济上是落后的,但却有最现代最前卫的观念,那就是它给人类返朴归真的前瞻思想,给人类回归自然的先锋意识,提供了认同,提供了绝大的可能性,提供了足够的理由和条件,提供了信仰的力量和帮助。也就是说青藏高原用它的原始古朴和源清流洁,用它的宗教启蒙和民众意识,呼应了人类走在最前面的思想。如果没有青藏高原,回归自然的前卫思想、反本还原的先锋意识、崇尚光明的净土理想、生命永恒的终极关怀,就将无所适从,就没有附着点,好比一个人拼命举着一个很沉重也很美好的东西,因为找不到合适的地方老是不知道往哪儿搁;现在好了,青藏高原朝你走来了,超拔辽远的大地面朝你走来了,你就搁这儿吧,那才是最妥帖的,而且是这个世界上唯一的妥帖,是空前绝后的妥帖。我曾经在一首诗中写道:谁理解并拥有了原始/谁就发出了一千种声音/当回归已然超越了一万年的历史/什么日子里/神的灵伟和人的寻常出现在同一条地平线上。照我的想法,对来青藏高原旅行的人来说,意图和观想是最重要的,假定你认为自己是来寻找原始,回归自然的,尽管你仍然是个匆匆过客,你得到的就一定会比别人多得多,因为你除了观光看景,还有心领神会,心与景相碰,情与物相连,那才是情到深处花自俊,意在无限山当远。境由心高是一重,心由境远是一重,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如是而已。
7
在青藏高原,拉萨是永恒的圣地,不管你是佛的信徒还是俗世的人民,都对它怀有蒹葭之思、首丘之念。即使宗教不能成为你的向往,那还有神秘之相、狞厉之美,还有风情之惑、民俗之媚,还有文化之观、艺术之光,还有节日之请、山川之邀。面对如此灿烂而强烈的诱惑,去拉萨的人越来越多了,一年比一年多了,不算做生意办事情的,光是单纯旅游的,每年就有好几万人。遗憾的是,这几万人中的一半是坐着飞机去拉萨的,从成都或者从西宁飞往遥远的太阳城,几个小时就到了,然后大街小巷地到处走一走,寺里寺外地胡乱串一串,很快就回去了,也是坐飞机,几个小时就到家了。家乡的人问他:拉萨有什么?他说有大昭寺哲蚌寺。这都是废话,拉萨有什么还用得着你来说?随便找一本介绍西藏的书就能看到比你的口述更准确更详尽的介绍,重要的是你得说说在任何一本书上都找不到的你的独特的感受和新鲜的见闻。遗憾的是你没有,每一个坐着飞机去拉萨的旅行者都不可能有太多的感受太多的见闻,他们对拉萨乃至青藏高原的描述显得跟没到过青藏高原的人一样苍白而贫乏。由此可见,对一个真正的旅行者来说,飞机是最糟糕的旅行工具,因为它使旅行者失去了旅行的意义,也就是说,去拉萨旅行的人,只要一登上飞机,就注定了什么也不会得到的结果。去拉萨应该是个过程,而不是目的,省略了过程,也就是省略了自然对你的洗礼,省略了拉萨无法给你的关于高原地理的体验,省略了无量山、大悲原对你的感化和指引,省略了你本该阅历的百分之九十九。没有过程的旅行不叫旅行,没有过程的精神朝拜不叫朝拜,即使你双脚踏上了拉萨的土地也等于没有看到真正的拉萨。就好比我们阅读西游记,诱惑人的地方都在路上,都在九九八十一难的折磨里,要是唐僧一行坐着飞机去西天取经,那还有什么意思?“西天”的意义也就荡然无存了。
拉萨是万山支撑的圣城,是千水托起的胜地,而覆盖整个藏区的藏传佛教说到底是一种地理的宗教、自然的宗教,是山水精神、天地精神、宇宙精神的人格化、情感化、神圣化。通俗地说,也就是只有在这样的山脉水流原野沼泽之间才能诞生这样的宗教。藏传佛教长存不灭的理由不在于任何人为的因素,而在于自然的神秘、狞厉、深刻、浑融、恢廓、精微,在于青藏高原汪洋恣肆又奥义无穷的地理风貌。一个旅行者如果不从自然入手不从根底上入手了解藏传佛教,当然也就不会有太多的感想和了悟。按我的建议,走向拉萨,走向青藏高原,最好是坐汽车,走公路,最好是从甘肃的兰州走向西宁,然后沿着青藏公路走过青海腹地走向西藏,到了拉萨之后,再向东沿着川藏公路走出西藏走到四川。或者相反,从四川出发,穿越青藏两地之后,到达西宁(或甘肃兰州),然后返回。如果路途中不遇到天然障碍,比如泥石流当道,积雪封盖等等,不到二十天的时间里,你的旅行就会有大圆满的结果:
你领略了地球之上最壮丽的景观,领略了世界上大部分人一生都没有领略过的高极之山、大极之川、盛极之水、阔极之原;再进一步,你会感悟到自然无限奥秘无穷的真理,会获得水澄明山虚静地方圆天亿重的智慧。形而下地说,你的旅行阅历至少应该有这样一些内容——你经过了中国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的分界线以及唐蕃(唐帝国和吐蕃王国)分界线的日月山,经过了盛传水怪出没的中国最大的咸水湖青海湖,经过了柴达木盆地中世界最大最壮观的盐湖盐景,经过了死寂之最的大戈壁,经过了气势磅礴的莽莽大昆仑,经过了羚羊野驴竞相奔逐的可可西里无人区,经过了寥廓无涯的唐古拉山顶荒原,经过了长江源头沱沱河,看到了和太阳一样耀眼的格拉丹冬雪山,经过了绿野无极的藏北高原,看到了雪山低头迎远客的念青唐古拉山,经过了地热升腾云蒸霞蔚的羊八井,穿过了山岩嵯峨的拉萨峡谷。这样一番壮阔的经历之后,你才看到拉萨终于到了,才明白原来大昭寺哲蚌寺还有那么多寺庙就深藏在这个叫作卧马塘的万山封闭的水边坦地上,才算实现了一次肉体的也是精神的万里大朝拜。更重要的是,到了拉萨你才算完成了旅行的一半,你必须离开拉萨沿着川藏公路走出西藏。又是一番终生难忘的旅行阅历:你经过了峰峦奇拔的横断山,经过了凌虚而下的怒江,经过了大水横溢的澜沧江,经过了峻急翻滚的金沙江,经过了险峰耸峙的雀儿山,经过了横穿甘孜草原的雅砻江,经过了雪岭突起的折多山,经过了浪涌如峰的大渡河,经过了峭壁连城的二郎山;之后你进入了四川盆地,又走了不到一天的路程,猛然一个惊醒:啊,成都。你见到了繁华似锦的大都市就像见到了拉萨一样激动万分。至此你才可以长喘一口气,才可以自豪地告诉别人,你去了一趟拉萨,上了一趟青藏高原。你会深沉而多情地告诉别人你的独特的体验,那么多那么多:什么是孤独,什么是寂寞,什么是壮美,什么是辽阔,什么是生与死的界限,什么是神与人的亲和。这个时候的你,已经随着步步高的海拔提升了自己,已经随着无污染的空气洗净了自己,已经是今非昔比,跨过从前的精神洼地,行走在另一个境界里,面对人生世界了。
我的一个家住北京的朋友告诉我,他是为了宣泄失恋后的孤独才来到青藏高原的,可是到了高原他发现,不仅他是孤独的,整个人类都是孤独的,不仅人类是孤独的,整个地球都是孤独的,不仅地球是孤独的,整个宇宙都是孤独的。既然连宇宙、地球都是孤独的,个人的孤独又算得了什么?这时候他发现他的孤独突然走到了极至,物极必反,他就再也感觉不到什么孤独了。他想到的是人与人、人与自然绝对不能处在长期隔膜的状态中,沟通和联姻既是人类的需要,也是自然的需要。人与人的和睦相处、人与自然的同舟共济,是抵御地球的孤独和宇宙的孤独的唯一法宝。
朋友的话启示了我。我曾经奉劝许多内地的朋友,当你因失恋而苦闷,当你因失去亲人而悲伤,当你因失败而沮丧,当你因遭受打击而愤怒,当你心情灰暗,当你失意潦倒,当你焦灼不安,当你空虚无聊,你哪儿也别去,你就来青藏高原,人文环境带给你的创伤,自然环境会让你痊愈。这是青藏高原的承诺,是一个旅行者和弥漫高原上空的六字真言的神圣约定,是天地之间唯一的声音——你听到了吗?你应该听到,整个青藏高原,所有的山石水浪都在向你祝福:嗡嘛呢叭咪吽。
8
嗡嘛呢叭咪吽是发自青藏高原的声音,是能够代表历史、生活、艺术、宗教的肺腑之声。我认识一个叫马尚春的山东旅行者,他曾经四次来到青藏高原,一方面搜集他的研究对象——废墟,一方面就是为了写一本关于六字真言的书。他在十多年前第一次来青藏高原时就告诉我:“常常念诵和接触六字真言的人,身体和心理都会产生一种神妙的感觉,就像醍醐灌顶、甘露浇身,妙不可言。醍醐是什么?是天赐的牛奶,是一种能让你从迷沌浑然中一下子澄澈透明的慧芒;牛奶是植物的精华,慧芒是思想的光射,是穿透一切精神黑暗的子弹。这些都是需要好好爱护、牢记心间的,因为一切唯心才能运转。至于甘露,那一定存在于高原的眼睛里,高原的眼睛就是佛的慧眼,凡是好男好女,逢甘遇露的机会笃定是很多很多的,就看你是不是把它当作甘露对待了,还是那句话,一切唯心。说实在的,我在青藏高原旅行的最大收获,便是用心灵拥抱了六字真言而不仅仅是用脑子理解了六字真言。”
马尚春曾经给我主持的报纸副刊投过稿,我对怀有信仰并且有所证悟有所得道的人一向十分看重,毫不犹豫地发表了他的文章,其中的一段是这样的:“有一天我想到,人生差不多是求之不得、得之不求的,既然如此,一切努力又都何苦呢?扑向襟怀的不是女人,扑向河岸的不是浪花,这两句话怎么解释都可以。把真理创造成因果,创造成虚无,那就放之四海而皆准了。佛说:万般神通皆小术,唯有空空成大道。我有时候想,这空空是什么?想通了又想,如果把文章也做成空空,那不知会是什么?更令人焦虑的是,喜欢读文章的人是绝对不喜欢空空的,所以只要文章存在,就好像永远空空不了。难怪古今中外以文章成大道者凤毛麟角。”
我直到现在也无法评判他的话是否可以影响我的观点,但作为一个旅行者在青藏高原的感悟,我很愿意把它引用在这里。他又说:
“有一种情绪无喜无忧,这时候你的恋人送来慑人的艳光然后就彻夜不归了,你忧是不忧?有一种文字无拘无束,这时候有权威告诉你,这不是外国你胡写什么?你理是不理?学道须是铁汉,着手心头便判,直取无上菩提,一切是非莫管。那还能写文章?还能著书立说?所以我常常在得道与做文章之间选择,选择没有结果,就变得不伦不类了。有个古人胡扯什么‘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道,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照这样写文章非把自己写成圣人不可。但已经有了圣人,就不必再有了。所以我有时候很载道,很道德,很愤慨,很悲壮,有时候又把所有的都丢弃,都背叛了。是我背叛了古人的胡扯,还是古人背叛了我的胡扯?又有谁说得清呢?当我在青藏高原徒步行走的时候,我发现说不清是对的,时间没有先后,空间没有头尾,我们以为自己正在走向未来,而未来却正在走向过去。未来是过去的重复,明天是昨天的重复,历史是重复,生命是重复,青藏高原的崛起是重复,整个地球的形成和毁灭都是重复,那么宇宙呢?此宇宙是彼宇宙的重复?那么我自己呢?我是谁的重复?一个人要是能够找到自己是谁的重复,那就太有意思了。”
他的思考说明他有一些高度科学化的时间意识和空间意识,开阔而悲壮。但我以为这仅仅是思想的发端,青藏高原馈赠给他的感悟还不是最好的,他必须再来一次或几次,多住些日子,不仅仅是走马观花的旅行。
对他从事的废墟研究他是这样说的:“我在青藏高原看到了那么多圮毁的废墟——两千多年前的古城,发掘于地下的村落,拓荒者的干打垒,土法上马的炼钢炉,知青们的土窑洞,还有被遗弃在大戈壁中的石油城,筑路工人的土坯房,移民的家园,以及荒原上大片大片的墓地,都在风雨的磨损中悄悄地消失着。我曾有过废墟之恋,曾想把中国所有的废墟都拍下来,集纳成册。可是如今,废墟的载体以及全部的思想也都随着时间的流逝渐渐变成了废墟,我还恋它干什么?还是佛的见解高明:万般神通皆小术,唯有空空成大道。”
——青藏高原,是佛的高原,是空空高原,是大道高原。
9
有的旅行者来到青藏高原既不是为了自然也不是为了宗教,而是为了搜集和观赏民族风俗。他们大多具备文化人类学的眼光,当然比我更明白,即使是同一座高原同一片天空同一个民族和同一种信仰,其民俗的表现形态也是千差万别的。因此他们中的许多人屡屡向我打听:哪个地方的藏族民俗是最古老最有代表性的?我的回答往往是这样的:概略地说,游牧地区的民俗粗犷而单纯,注重的是人畜平安,农耕地区的民俗细腻而繁缛,注重的是春种秋收;中心地区的民俗华丽而隆重,注重的是仪规和气氛的渲染,边远地区的民俗古老而神秘,注重的是内容和心灵的表达。所以对一个民俗爱好者来说,他要想接触到原始宗教统摄下的古老习俗,就必须深入到那些边远藏区的沟沟洼洼、村村寨寨里,等待节日祭祀的到来,等待婚丧嫁娶、生老病死的发生。然而,登上青藏高原,并不是越往里走就越边远,因为边远的概念一方面是相对于内地着眼于全国,一方面又是相对于城市着眼于藏区内部。相对于内地的时候,青海和西藏都应该是边远地区;着眼于以藏民族为主要居民的整个藏区的时候,它的边远地区就很难一句话说清了。整个藏区的中心是拉萨,理论上讲,离拉萨越远就越是边远地区,但实际上离拉萨越远就越接近了内地,在这样的地方当然不可能找到最古老最纯粹最具代表性的藏民族的风俗。据我的见闻,只有在那些离内地很远离拉萨同样也很远的地方,才是藏民族习俗精华的温床和原始习俗经典的保留地。具体地说,就是地处青藏交接处而又属于青海的玉树藏族自治州、果洛藏族自治州、黄南藏族自治州以及藏北安多、聂荣以东黑河流域的广大地区,还有四川阿坝藏族自治州和甘孜藏族自治州靠近西藏、青海的一角(据说云南的迪庆藏族自治州也有不少藏族习俗的古老遗存,但我没去过那里,惴惴乎不敢妄言)。它们离世俗的中心内地有上千公里,离藏传佛教的中心拉萨也有上千公里,是一些具有双重边缘特点的区域。在这些地方,你能看到在拉萨四周甚至整个西藏都稀有其类的古羌人(形成现代藏族的一支古老民族)舞蹈、原始春祭、六月傩祭、于菟(虎)崇拜、生殖崇拜、山神奉祀、说唱艺术、图腾表演、丧葬仪式、婚礼场面、生活习惯、人际关系、部落痕迹、土司制度、藏医藏药、以命价赔偿和血价赔偿为核心的习惯法规,以及服饰、面具、日常用品等等。当然,这些地方的民俗并不是藏民族古老习俗的全部,而只是保存完整,异化较少,相当珍贵的一部分。从民俗的数量和品类上来说,更多更齐备的当然还是应该在西藏腹地。如果一个文化人类学者在那些具有双重边缘特点的地方生活一段时间,再去西藏深处以及围绕着拉萨搜集民俗,他的收获就一定是车载斗量的。
祈愿民俗吉祥,祈愿旅行者吉祥,祈愿青藏高原吉祥再吉祥。
我们人类也还在继续发展,谁也不知道青藏高原会崛起到哪一步,不知道我们人类会发展到哪一天。但是你是知道你自己的,你最多能活一百岁,百岁之中,如果你不来看看这片和人类同龄的世界最高陆,不来看看那些和我们人类同生同长、两小无猜的大山原或者叫山顶荒原,那就太对不起青藏高原的存在了。
6
我一向认为,西部尤其是青藏高原在经济上是落后的,但却有最现代最前卫的观念,那就是它给人类返朴归真的前瞻思想,给人类回归自然的先锋意识,提供了认同,提供了绝大的可能性,提供了足够的理由和条件,提供了信仰的力量和帮助。也就是说青藏高原用它的原始古朴和源清流洁,用它的宗教启蒙和民众意识,呼应了人类走在最前面的思想。如果没有青藏高原,回归自然的前卫思想、反本还原的先锋意识、崇尚光明的净土理想、生命永恒的终极关怀,就将无所适从,就没有附着点,好比一个人拼命举着一个很沉重也很美好的东西,因为找不到合适的地方老是不知道往哪儿搁;现在好了,青藏高原朝你走来了,超拔辽远的大地面朝你走来了,你就搁这儿吧,那才是最妥帖的,而且是这个世界上唯一的妥帖,是空前绝后的妥帖。我曾经在一首诗中写道:谁理解并拥有了原始/谁就发出了一千种声音/当回归已然超越了一万年的历史/什么日子里/神的灵伟和人的寻常出现在同一条地平线上。照我的想法,对来青藏高原旅行的人来说,意图和观想是最重要的,假定你认为自己是来寻找原始,回归自然的,尽管你仍然是个匆匆过客,你得到的就一定会比别人多得多,因为你除了观光看景,还有心领神会,心与景相碰,情与物相连,那才是情到深处花自俊,意在无限山当远。境由心高是一重,心由境远是一重,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如是而已。
7
在青藏高原,拉萨是永恒的圣地,不管你是佛的信徒还是俗世的人民,都对它怀有蒹葭之思、首丘之念。即使宗教不能成为你的向往,那还有神秘之相、狞厉之美,还有风情之惑、民俗之媚,还有文化之观、艺术之光,还有节日之请、山川之邀。面对如此灿烂而强烈的诱惑,去拉萨的人越来越多了,一年比一年多了,不算做生意办事情的,光是单纯旅游的,每年就有好几万人。遗憾的是,这几万人中的一半是坐着飞机去拉萨的,从成都或者从西宁飞往遥远的太阳城,几个小时就到了,然后大街小巷地到处走一走,寺里寺外地胡乱串一串,很快就回去了,也是坐飞机,几个小时就到家了。家乡的人问他:拉萨有什么?他说有大昭寺哲蚌寺。这都是废话,拉萨有什么还用得着你来说?随便找一本介绍西藏的书就能看到比你的口述更准确更详尽的介绍,重要的是你得说说在任何一本书上都找不到的你的独特的感受和新鲜的见闻。遗憾的是你没有,每一个坐着飞机去拉萨的旅行者都不可能有太多的感受太多的见闻,他们对拉萨乃至青藏高原的描述显得跟没到过青藏高原的人一样苍白而贫乏。由此可见,对一个真正的旅行者来说,飞机是最糟糕的旅行工具,因为它使旅行者失去了旅行的意义,也就是说,去拉萨旅行的人,只要一登上飞机,就注定了什么也不会得到的结果。去拉萨应该是个过程,而不是目的,省略了过程,也就是省略了自然对你的洗礼,省略了拉萨无法给你的关于高原地理的体验,省略了无量山、大悲原对你的感化和指引,省略了你本该阅历的百分之九十九。没有过程的旅行不叫旅行,没有过程的精神朝拜不叫朝拜,即使你双脚踏上了拉萨的土地也等于没有看到真正的拉萨。就好比我们阅读西游记,诱惑人的地方都在路上,都在九九八十一难的折磨里,要是唐僧一行坐着飞机去西天取经,那还有什么意思?“西天”的意义也就荡然无存了。
拉萨是万山支撑的圣城,是千水托起的胜地,而覆盖整个藏区的藏传佛教说到底是一种地理的宗教、自然的宗教,是山水精神、天地精神、宇宙精神的人格化、情感化、神圣化。通俗地说,也就是只有在这样的山脉水流原野沼泽之间才能诞生这样的宗教。藏传佛教长存不灭的理由不在于任何人为的因素,而在于自然的神秘、狞厉、深刻、浑融、恢廓、精微,在于青藏高原汪洋恣肆又奥义无穷的地理风貌。一个旅行者如果不从自然入手不从根底上入手了解藏传佛教,当然也就不会有太多的感想和了悟。按我的建议,走向拉萨,走向青藏高原,最好是坐汽车,走公路,最好是从甘肃的兰州走向西宁,然后沿着青藏公路走过青海腹地走向西藏,到了拉萨之后,再向东沿着川藏公路走出西藏走到四川。或者相反,从四川出发,穿越青藏两地之后,到达西宁(或甘肃兰州),然后返回。如果路途中不遇到天然障碍,比如泥石流当道,积雪封盖等等,不到二十天的时间里,你的旅行就会有大圆满的结果:
你领略了地球之上最壮丽的景观,领略了世界上大部分人一生都没有领略过的高极之山、大极之川、盛极之水、阔极之原;再进一步,你会感悟到自然无限奥秘无穷的真理,会获得水澄明山虚静地方圆天亿重的智慧。形而下地说,你的旅行阅历至少应该有这样一些内容——你经过了中国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的分界线以及唐蕃(唐帝国和吐蕃王国)分界线的日月山,经过了盛传水怪出没的中国最大的咸水湖青海湖,经过了柴达木盆地中世界最大最壮观的盐湖盐景,经过了死寂之最的大戈壁,经过了气势磅礴的莽莽大昆仑,经过了羚羊野驴竞相奔逐的可可西里无人区,经过了寥廓无涯的唐古拉山顶荒原,经过了长江源头沱沱河,看到了和太阳一样耀眼的格拉丹冬雪山,经过了绿野无极的藏北高原,看到了雪山低头迎远客的念青唐古拉山,经过了地热升腾云蒸霞蔚的羊八井,穿过了山岩嵯峨的拉萨峡谷。这样一番壮阔的经历之后,你才看到拉萨终于到了,才明白原来大昭寺哲蚌寺还有那么多寺庙就深藏在这个叫作卧马塘的万山封闭的水边坦地上,才算实现了一次肉体的也是精神的万里大朝拜。更重要的是,到了拉萨你才算完成了旅行的一半,你必须离开拉萨沿着川藏公路走出西藏。又是一番终生难忘的旅行阅历:你经过了峰峦奇拔的横断山,经过了凌虚而下的怒江,经过了大水横溢的澜沧江,经过了峻急翻滚的金沙江,经过了险峰耸峙的雀儿山,经过了横穿甘孜草原的雅砻江,经过了雪岭突起的折多山,经过了浪涌如峰的大渡河,经过了峭壁连城的二郎山;之后你进入了四川盆地,又走了不到一天的路程,猛然一个惊醒:啊,成都。你见到了繁华似锦的大都市就像见到了拉萨一样激动万分。至此你才可以长喘一口气,才可以自豪地告诉别人,你去了一趟拉萨,上了一趟青藏高原。你会深沉而多情地告诉别人你的独特的体验,那么多那么多:什么是孤独,什么是寂寞,什么是壮美,什么是辽阔,什么是生与死的界限,什么是神与人的亲和。这个时候的你,已经随着步步高的海拔提升了自己,已经随着无污染的空气洗净了自己,已经是今非昔比,跨过从前的精神洼地,行走在另一个境界里,面对人生世界了。
我的一个家住北京的朋友告诉我,他是为了宣泄失恋后的孤独才来到青藏高原的,可是到了高原他发现,不仅他是孤独的,整个人类都是孤独的,不仅人类是孤独的,整个地球都是孤独的,不仅地球是孤独的,整个宇宙都是孤独的。既然连宇宙、地球都是孤独的,个人的孤独又算得了什么?这时候他发现他的孤独突然走到了极至,物极必反,他就再也感觉不到什么孤独了。他想到的是人与人、人与自然绝对不能处在长期隔膜的状态中,沟通和联姻既是人类的需要,也是自然的需要。人与人的和睦相处、人与自然的同舟共济,是抵御地球的孤独和宇宙的孤独的唯一法宝。
朋友的话启示了我。我曾经奉劝许多内地的朋友,当你因失恋而苦闷,当你因失去亲人而悲伤,当你因失败而沮丧,当你因遭受打击而愤怒,当你心情灰暗,当你失意潦倒,当你焦灼不安,当你空虚无聊,你哪儿也别去,你就来青藏高原,人文环境带给你的创伤,自然环境会让你痊愈。这是青藏高原的承诺,是一个旅行者和弥漫高原上空的六字真言的神圣约定,是天地之间唯一的声音——你听到了吗?你应该听到,整个青藏高原,所有的山石水浪都在向你祝福:嗡嘛呢叭咪吽。
8
嗡嘛呢叭咪吽是发自青藏高原的声音,是能够代表历史、生活、艺术、宗教的肺腑之声。我认识一个叫马尚春的山东旅行者,他曾经四次来到青藏高原,一方面搜集他的研究对象——废墟,一方面就是为了写一本关于六字真言的书。他在十多年前第一次来青藏高原时就告诉我:“常常念诵和接触六字真言的人,身体和心理都会产生一种神妙的感觉,就像醍醐灌顶、甘露浇身,妙不可言。醍醐是什么?是天赐的牛奶,是一种能让你从迷沌浑然中一下子澄澈透明的慧芒;牛奶是植物的精华,慧芒是思想的光射,是穿透一切精神黑暗的子弹。这些都是需要好好爱护、牢记心间的,因为一切唯心才能运转。至于甘露,那一定存在于高原的眼睛里,高原的眼睛就是佛的慧眼,凡是好男好女,逢甘遇露的机会笃定是很多很多的,就看你是不是把它当作甘露对待了,还是那句话,一切唯心。说实在的,我在青藏高原旅行的最大收获,便是用心灵拥抱了六字真言而不仅仅是用脑子理解了六字真言。”
马尚春曾经给我主持的报纸副刊投过稿,我对怀有信仰并且有所证悟有所得道的人一向十分看重,毫不犹豫地发表了他的文章,其中的一段是这样的:“有一天我想到,人生差不多是求之不得、得之不求的,既然如此,一切努力又都何苦呢?扑向襟怀的不是女人,扑向河岸的不是浪花,这两句话怎么解释都可以。把真理创造成因果,创造成虚无,那就放之四海而皆准了。佛说:万般神通皆小术,唯有空空成大道。我有时候想,这空空是什么?想通了又想,如果把文章也做成空空,那不知会是什么?更令人焦虑的是,喜欢读文章的人是绝对不喜欢空空的,所以只要文章存在,就好像永远空空不了。难怪古今中外以文章成大道者凤毛麟角。”
我直到现在也无法评判他的话是否可以影响我的观点,但作为一个旅行者在青藏高原的感悟,我很愿意把它引用在这里。他又说:
“有一种情绪无喜无忧,这时候你的恋人送来慑人的艳光然后就彻夜不归了,你忧是不忧?有一种文字无拘无束,这时候有权威告诉你,这不是外国你胡写什么?你理是不理?学道须是铁汉,着手心头便判,直取无上菩提,一切是非莫管。那还能写文章?还能著书立说?所以我常常在得道与做文章之间选择,选择没有结果,就变得不伦不类了。有个古人胡扯什么‘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道,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照这样写文章非把自己写成圣人不可。但已经有了圣人,就不必再有了。所以我有时候很载道,很道德,很愤慨,很悲壮,有时候又把所有的都丢弃,都背叛了。是我背叛了古人的胡扯,还是古人背叛了我的胡扯?又有谁说得清呢?当我在青藏高原徒步行走的时候,我发现说不清是对的,时间没有先后,空间没有头尾,我们以为自己正在走向未来,而未来却正在走向过去。未来是过去的重复,明天是昨天的重复,历史是重复,生命是重复,青藏高原的崛起是重复,整个地球的形成和毁灭都是重复,那么宇宙呢?此宇宙是彼宇宙的重复?那么我自己呢?我是谁的重复?一个人要是能够找到自己是谁的重复,那就太有意思了。”
他的思考说明他有一些高度科学化的时间意识和空间意识,开阔而悲壮。但我以为这仅仅是思想的发端,青藏高原馈赠给他的感悟还不是最好的,他必须再来一次或几次,多住些日子,不仅仅是走马观花的旅行。
对他从事的废墟研究他是这样说的:“我在青藏高原看到了那么多圮毁的废墟——两千多年前的古城,发掘于地下的村落,拓荒者的干打垒,土法上马的炼钢炉,知青们的土窑洞,还有被遗弃在大戈壁中的石油城,筑路工人的土坯房,移民的家园,以及荒原上大片大片的墓地,都在风雨的磨损中悄悄地消失着。我曾有过废墟之恋,曾想把中国所有的废墟都拍下来,集纳成册。可是如今,废墟的载体以及全部的思想也都随着时间的流逝渐渐变成了废墟,我还恋它干什么?还是佛的见解高明:万般神通皆小术,唯有空空成大道。”
——青藏高原,是佛的高原,是空空高原,是大道高原。
9
有的旅行者来到青藏高原既不是为了自然也不是为了宗教,而是为了搜集和观赏民族风俗。他们大多具备文化人类学的眼光,当然比我更明白,即使是同一座高原同一片天空同一个民族和同一种信仰,其民俗的表现形态也是千差万别的。因此他们中的许多人屡屡向我打听:哪个地方的藏族民俗是最古老最有代表性的?我的回答往往是这样的:概略地说,游牧地区的民俗粗犷而单纯,注重的是人畜平安,农耕地区的民俗细腻而繁缛,注重的是春种秋收;中心地区的民俗华丽而隆重,注重的是仪规和气氛的渲染,边远地区的民俗古老而神秘,注重的是内容和心灵的表达。所以对一个民俗爱好者来说,他要想接触到原始宗教统摄下的古老习俗,就必须深入到那些边远藏区的沟沟洼洼、村村寨寨里,等待节日祭祀的到来,等待婚丧嫁娶、生老病死的发生。然而,登上青藏高原,并不是越往里走就越边远,因为边远的概念一方面是相对于内地着眼于全国,一方面又是相对于城市着眼于藏区内部。相对于内地的时候,青海和西藏都应该是边远地区;着眼于以藏民族为主要居民的整个藏区的时候,它的边远地区就很难一句话说清了。整个藏区的中心是拉萨,理论上讲,离拉萨越远就越是边远地区,但实际上离拉萨越远就越接近了内地,在这样的地方当然不可能找到最古老最纯粹最具代表性的藏民族的风俗。据我的见闻,只有在那些离内地很远离拉萨同样也很远的地方,才是藏民族习俗精华的温床和原始习俗经典的保留地。具体地说,就是地处青藏交接处而又属于青海的玉树藏族自治州、果洛藏族自治州、黄南藏族自治州以及藏北安多、聂荣以东黑河流域的广大地区,还有四川阿坝藏族自治州和甘孜藏族自治州靠近西藏、青海的一角(据说云南的迪庆藏族自治州也有不少藏族习俗的古老遗存,但我没去过那里,惴惴乎不敢妄言)。它们离世俗的中心内地有上千公里,离藏传佛教的中心拉萨也有上千公里,是一些具有双重边缘特点的区域。在这些地方,你能看到在拉萨四周甚至整个西藏都稀有其类的古羌人(形成现代藏族的一支古老民族)舞蹈、原始春祭、六月傩祭、于菟(虎)崇拜、生殖崇拜、山神奉祀、说唱艺术、图腾表演、丧葬仪式、婚礼场面、生活习惯、人际关系、部落痕迹、土司制度、藏医藏药、以命价赔偿和血价赔偿为核心的习惯法规,以及服饰、面具、日常用品等等。当然,这些地方的民俗并不是藏民族古老习俗的全部,而只是保存完整,异化较少,相当珍贵的一部分。从民俗的数量和品类上来说,更多更齐备的当然还是应该在西藏腹地。如果一个文化人类学者在那些具有双重边缘特点的地方生活一段时间,再去西藏深处以及围绕着拉萨搜集民俗,他的收获就一定是车载斗量的。
祈愿民俗吉祥,祈愿旅行者吉祥,祈愿青藏高原吉祥再吉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