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热小说网 www.qirexs.com,笛之父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游古城武冈,城内的渠水、资水两条河流总会不经意出现在你眼底的。两条河水蜿蜒曲折、自西向东。
“一个古城有两条并行的河流穿插而过,这样的地方我很少发现了。”多年以前,好山喜水的诗人匡国泰专程来写武冈的“古韵”走过了两条河流以后对这一罕见的景观赞叹不绝。但他也毫不隐瞒自己率真的观点,发出了“武冈缺乏对旅游资源的珍惜和利用,没有大醒悟,大手笔”的感叹。
这是一个文化旅人的感叹,有点惋惜,有点无奈。他认为武冈仅这两条河流就可以做出足够好的旅游文章来的,像别的美丽的古城一样。这使我想起了沈从文笔下的湘西河边由吊脚楼组成的小镇,以及穿镇而过的狭窄河道,还有一座座雕刻精致的石桥。同样,它又让我想起了余秋雨笔下的周庄,那个江南水乡。而作为古城武冈,她的美丽是完全可以打扮出来的,她有潜在的魅力,她的魅力只是蕴藏得过于深点罢了。其实,对善于挖掘者来说,挖掘本身就是一道美丽的风景。
让我萌发沿渠水走走的最初的念头,居然来自这个古城的一个传说。我就想,人的幼稚有时候和年龄并没有关系。比如我自己,在听了当地人说的一个五龙不出城的传说后,我就决定沿河走走了。走吧,跟着我,沿河的五座桥我将一一向你提到。
兴龙桥是渠水的第一座桥,因离湖南省著名的28口古井之一的武陵井仅百步之遥,旧时亦被称为武陵桥。桥的历史过于久远而无以考证其始建年代,但明末被毁却是有史料记载的。桥下是潺潺河水。据当地的过来人说,记忆中的河水有深有浅,有缓有急。每逢夏天,河水上面这里冒几个小脑袋,那里又有几个小脑袋扎进水里,煞是欢腾。那样的记忆,对自幼在江南长大的我们,委实美好不过。
河水缓缓前行,拐一道弯,便是另一座建筑风格类似兴龙桥的攀龙桥。攀龙桥同样的以大块青石砌成,同样的双拱,同样的具有典型的江南水乡特色。
即将到当年陶侃兴建的学宫大成殿之际,又有一桥,名泮桥。一千五百多年前的泮桥长三丈,宽二丈余,两边以石栏护边“落成时,长桥跨波,晴虹耀影”其气势远远大于上游的兴龙和攀龙两桥。但是今天,除了学宫前残留有当年陶侃在武冈做县令时亲手所植的两颗古银杏的其中一棵外,只有一条扁担宽的简易桥梁卧于其上了。刹那间,昔日“长桥跨波,晴虹耀影”的形容,却成了我今日隐隐的伤痛。
下游五十米,是武冈人老幼皆知的骧龙桥,又称让龙桥。桥北通老南门,南连资水方向的古城区,是连通古城南北主要街道的要津。自古以来,车水马龙无从间断过。又下游五十米,原本要再现一桥的,但这座历史上修建年代不详的名为游龙桥的小桥如今早已游弋而去,再不见蛛丝马迹。好在离游龙桥不远,化龙桥赫然醒目。此桥修建于明代万历年前。清康熙元年,地方官员韩宏淳、张起凤予以重修,并在桥上修建了“观音阁”阁内供奉观音菩萨,所以至今朝拜者云集,其宽阔的阁殿内朝拜的香火一直袅袅绕绕。
五座桥间隔不远地横卧在一条河上,且座座依附一个“龙”字,和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第十八的儿子朱缏有关。这就是“五龙不出城”的传说。传说中朱缏被朱元璋封为岷王定居武冈后,看到其四兄朱棣当了皇帝,咬牙切齿之余,发誓自己也要过一回“皇帝”瘾,于是大兴土木修建了王城,引来渠水贴城而流,作为王城的天然屏障,并建桥五座。为实现自己有朝一日登上皇帝宝座的愿望,他将第一座桥取名为“兴龙桥”或许是天意不让他有此邪念,来不及为第二座桥命名,他便一命呜呼了。百姓觉得当皇帝是有天命的,朱岷王是朱元璋的儿子,是攀龙附凤来到武冈的,于是就把第二座桥称为“攀龙桥”;给第三座桥取名时,百姓认为朱王是一个花花太岁,除非皇帝把皇位让给他,这样“让龙桥”的名字就在百姓们口中传了下来。百姓们认为,朱岷王顶多是条漂游不定的野龙,不是真龙,就把第四座桥称为“野龙桥”后来人们嫌野字太土太俗,就将“野”字改成了“游”字,叫“游龙桥”朱王一死,当皇帝的野心如同南柯一梦化为泡影,人们就将第五座桥取名“化龙桥”
朱缏在武冈做岷王时是不是有过登上皇帝宝座的愿望,我不得而知。但他没有口碑倒是众所周知的。他用了很多时间构筑自己的王城,花了很多心思做与民众相违的事,让百姓过不上想过的日子,视百姓的疾苦于不顾,百姓若再拥护、爱戴他就不正常了。这天底下,百姓最是历史的代言人,评判一个朝代,他们最有发言权。
换个角度倒要感谢朱缏了,他用自己的无知留下了一个“五龙不出城”的传说。
游古城武冈,城内的渠水、资水两条河流总会不经意出现在你眼底的。两条河水蜿蜒曲折、自西向东。
“一个古城有两条并行的河流穿插而过,这样的地方我很少发现了。”多年以前,好山喜水的诗人匡国泰专程来写武冈的“古韵”走过了两条河流以后对这一罕见的景观赞叹不绝。但他也毫不隐瞒自己率真的观点,发出了“武冈缺乏对旅游资源的珍惜和利用,没有大醒悟,大手笔”的感叹。
这是一个文化旅人的感叹,有点惋惜,有点无奈。他认为武冈仅这两条河流就可以做出足够好的旅游文章来的,像别的美丽的古城一样。这使我想起了沈从文笔下的湘西河边由吊脚楼组成的小镇,以及穿镇而过的狭窄河道,还有一座座雕刻精致的石桥。同样,它又让我想起了余秋雨笔下的周庄,那个江南水乡。而作为古城武冈,她的美丽是完全可以打扮出来的,她有潜在的魅力,她的魅力只是蕴藏得过于深点罢了。其实,对善于挖掘者来说,挖掘本身就是一道美丽的风景。
让我萌发沿渠水走走的最初的念头,居然来自这个古城的一个传说。我就想,人的幼稚有时候和年龄并没有关系。比如我自己,在听了当地人说的一个五龙不出城的传说后,我就决定沿河走走了。走吧,跟着我,沿河的五座桥我将一一向你提到。
兴龙桥是渠水的第一座桥,因离湖南省著名的28口古井之一的武陵井仅百步之遥,旧时亦被称为武陵桥。桥的历史过于久远而无以考证其始建年代,但明末被毁却是有史料记载的。桥下是潺潺河水。据当地的过来人说,记忆中的河水有深有浅,有缓有急。每逢夏天,河水上面这里冒几个小脑袋,那里又有几个小脑袋扎进水里,煞是欢腾。那样的记忆,对自幼在江南长大的我们,委实美好不过。
河水缓缓前行,拐一道弯,便是另一座建筑风格类似兴龙桥的攀龙桥。攀龙桥同样的以大块青石砌成,同样的双拱,同样的具有典型的江南水乡特色。
即将到当年陶侃兴建的学宫大成殿之际,又有一桥,名泮桥。一千五百多年前的泮桥长三丈,宽二丈余,两边以石栏护边“落成时,长桥跨波,晴虹耀影”其气势远远大于上游的兴龙和攀龙两桥。但是今天,除了学宫前残留有当年陶侃在武冈做县令时亲手所植的两颗古银杏的其中一棵外,只有一条扁担宽的简易桥梁卧于其上了。刹那间,昔日“长桥跨波,晴虹耀影”的形容,却成了我今日隐隐的伤痛。
下游五十米,是武冈人老幼皆知的骧龙桥,又称让龙桥。桥北通老南门,南连资水方向的古城区,是连通古城南北主要街道的要津。自古以来,车水马龙无从间断过。又下游五十米,原本要再现一桥的,但这座历史上修建年代不详的名为游龙桥的小桥如今早已游弋而去,再不见蛛丝马迹。好在离游龙桥不远,化龙桥赫然醒目。此桥修建于明代万历年前。清康熙元年,地方官员韩宏淳、张起凤予以重修,并在桥上修建了“观音阁”阁内供奉观音菩萨,所以至今朝拜者云集,其宽阔的阁殿内朝拜的香火一直袅袅绕绕。
五座桥间隔不远地横卧在一条河上,且座座依附一个“龙”字,和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第十八的儿子朱缏有关。这就是“五龙不出城”的传说。传说中朱缏被朱元璋封为岷王定居武冈后,看到其四兄朱棣当了皇帝,咬牙切齿之余,发誓自己也要过一回“皇帝”瘾,于是大兴土木修建了王城,引来渠水贴城而流,作为王城的天然屏障,并建桥五座。为实现自己有朝一日登上皇帝宝座的愿望,他将第一座桥取名为“兴龙桥”或许是天意不让他有此邪念,来不及为第二座桥命名,他便一命呜呼了。百姓觉得当皇帝是有天命的,朱岷王是朱元璋的儿子,是攀龙附凤来到武冈的,于是就把第二座桥称为“攀龙桥”;给第三座桥取名时,百姓认为朱王是一个花花太岁,除非皇帝把皇位让给他,这样“让龙桥”的名字就在百姓们口中传了下来。百姓们认为,朱岷王顶多是条漂游不定的野龙,不是真龙,就把第四座桥称为“野龙桥”后来人们嫌野字太土太俗,就将“野”字改成了“游”字,叫“游龙桥”朱王一死,当皇帝的野心如同南柯一梦化为泡影,人们就将第五座桥取名“化龙桥”
朱缏在武冈做岷王时是不是有过登上皇帝宝座的愿望,我不得而知。但他没有口碑倒是众所周知的。他用了很多时间构筑自己的王城,花了很多心思做与民众相违的事,让百姓过不上想过的日子,视百姓的疾苦于不顾,百姓若再拥护、爱戴他就不正常了。这天底下,百姓最是历史的代言人,评判一个朝代,他们最有发言权。
换个角度倒要感谢朱缏了,他用自己的无知留下了一个“五龙不出城”的传说。